為什麼中國人拍電影愛穿越回古代,而外國人是穿越到未來?

歐美穿未來我們越古代所謂「穿越」是穿越時間和空間的幻想型詞語。穿越可以回過去也可去未來,更能進入平行空間、平行世界、平行宇宙等。作為一種展開情節的特殊橋段,「穿越」首先被廣泛應用於文學,登上時間機器是科幻小說中的常見情節,展示著人們對於時間旅行的憧憬。盤點海外經典「穿越」影視作品,《終結者》系列、《蝴蝶效應》系列、《回到未來》系列、《太空漫遊四部曲》等不勝枚舉。近年來的《盜夢空間》《源代碼》等大片則是平行空間穿越概念的體現。拍攝於1984年的《終結者》幻想了未來時間的戰士「穿」回1984年,拍攝於1968年的《2011:太空漫遊》則想像了30多年後的宇宙航行。而如《星際迷航》這樣在數十年間擁有成體系作品的劇集,「穿越」更非突發奇想的偶然,它的影響力甚至超越娛樂,在社會、政治乃至科學研究方面產生積極作用:《星際迷航》中的遠程生命探測儀、激光步槍等技術,都由科幻虛構變成了現實應用。與熱衷「回」古代的國產劇不同,歐美面向未來的作品顯然更多。科幻言情文學基礎不同回古代去還是向未來穿,中西影視劇「穿越」熱的不同方向首先與文學基礎有關。與歐美穿越題材影視劇的科幻文學基礎不同,國產穿越劇的內核更大程度上是言情故事。國產穿越劇的濫觴之作要數本世紀初改編自香港作家黃易同名小說的《尋秦記》,同時代的穿越言情小說還包括台灣女作家席絹的《交錯時空的愛戀》。電影方面,則可追溯到張藝謀、鞏俐主演的《古今大戰秦俑情》,背後的「穿越」鼻祖李碧華,同樣是言情小說高手。在這裡,穿越是情愛展開的戲劇性環境與起因,並不觸發對人類社會命運的思考。往前「穿」還是往後「越」也與拍攝技術與視野有關。國內並非沒有優秀的科幻文學作品,劉慈欣的《三體》系列頗受科幻小說迷推崇,但要搬上銀幕,難度不小。去年改編自網路熱門動畫的電影《李獻計歷險記》有幾分時空穿越的味道,但停留於青少年的亞文化層面,反響不大。統領熒屏銀幕的「穿越」大軍,仍是古裝宮廷戲碼。穿越外殼包裹無稽劇情眼下熒屏,宮廷秘史糅以「職場生存學」「正室斗小三」等現代精神,架在「清穿」網路小說之上的穿越劇,套路鮮明:一個個現代女性因各種意外穿越至清朝,成為福晉、格格的替身,與皇子談戀愛。因「穿越」之名,更無須為歷史負責,主人公們穿的是古裝,住的是皇宮,其餘部分則天馬行空,古代現代轉換隨心所欲,以至於熒屏甚至出現雍正空手接子彈的情節,讓人跌破眼鏡。當然,向前「穿」還是往後「越」,並非評價影視劇優劣高下的標準。中國歷史資源的豐富確為文學、影視作品提供了廣闊的改編空間,一般讀者、觀眾對於歷史,特別是帝王將相正史野史的濃厚興趣亦是作家、編劇不可錯過的創作方向。只是,當「穿越」變成一個殼,內里是不變的宮廷爭鬥、阿哥格格,怎不教觀眾心生厭煩——難道我們失去了往後看、往未來看的能力,只能在回到古代的無稽劇情中尋求現實世界外的種種安慰?
推薦閱讀:

我剛從宋朝穿越過來,你們有什麼想問的?
穿越小說的利與弊有哪些?
大家對於鳳囚凰這本書有什麼評價?
古人這些接生手段令人吃驚,看完再也不想玩穿越了
風生水起,一個穿越時空的玄機

TAG:電影 | 中國 | 外國人 | 中國人 | 未來 | 穿越 | 古代 | 拍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