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認識針灸
編輯/擱淺
很多人談針變色,因為會比較痛,為了避開這個問題,現代的我們改進了針具,使得針變的很細,如此進針便不痛,使得大眾可以接受。
我買過不同型號的針,也做過比較,比如0.18和0.6,以及1.5和2.0 的,效果似乎不在針的粗細上,更多的在針灸穴位的手法。
有個女患者,膝蓋痛了30多年,30多年沒有下蹲過,連上廁所,以前的蹲便都不能用,感覺跟綉住了一樣,可以彎腰,就是不能下蹲。
最開始我針灸膝五針,起來之後覺得感覺似乎鬆開了,第一次能夠下蹲,很興奮。
第二次又針灸一次,第三天她覺得自己累得跟跑了800米一樣的,疲乏的渾身酸軟無力,其中有個小事引起了我的注意:她收拾好從針灸床上下來的時候,突然抽筋了,她說是大腿抽筋。
她說別人都是小腿抽筋,我是大腿抽筋,特別痛,這個也是很多年了。
我看了一下她比劃的抽筋的位置,是胃經。我於是明白了,她的膝蓋痛,還有抽筋很可能就是胃經的氣血不足造成的,於是調整了針灸的方向。
針灸:足三里。
手法:燒山火。
她比較恨病,也能忍受一定的脹痛,每次針灸完,她就渾身發熱,包括腸胃都是熱的,時間到了她說別起針,我在躺會,渾身熱乎乎的真舒服。
總之每次針灸,她的要求就是要渾身熱起來,之後針灸了6次,那個膝蓋好了9成以上,我想要是不用手法的話,我真的不確定會好起來,另外,大腿抽筋好了。並且我用的都是0.25的小針,我現在覺得跟針的粗細可能有關係但是關係似乎不是很大,手法一定要給力,好像練功一樣,不光一招一式的會比劃,還一定要有力道才行,針灸通經過關的力量真是非常棒!
男,60多,肩周炎。
右側肩周痛的不能穿衣服,晚上睡覺不能翻身。
我已經針灸過3次了,似乎效果並不明顯。
首先是局部的肩髃透極泉穴,然後是對側的曲池穴 中渚穴 後溪穴,都是母穴,補一下氣血。
每次針灸完了都會稍微好點,但是過一天又開始痛。
最近一次的時候,我也是如此針灸先補母穴,之後起針後,在患側的局部臂臑穴用了燒山火,這個胳膊先憋脹難受,之後呼呼的熱起來,15分鐘後涼了出針,讓他動一下胳膊,做各種動作,看上去還是很費勁。
那就逐條經逐條經的補吧,我最開始針灸三焦經的的外關和清冷淵,用了燒山火的2個回合,患側的胳膊一下就抬起來了,抬高到一定程度後,他說感覺到胳膊不痛了,但是外關穴很很憋脹。之後是小腸經的養老穴和支正穴,開始大補。(實際上母穴和原穴是最好了,但是那個後溪穴和腕骨穴穴位太痛了,就取了郄穴和絡穴。)
針灸結束後,我問:
局部針灸和遠端取穴,您覺得哪個穴位對於肩膀痛更有效呢?
我覺得是遠端取穴,雖然局部有熱,但是效果不如針灸另外一側有效。(所以,也並不是哪裡痛就針灸哪裡,因為經常有人問為什麼這裡痛不針灸這裡呢?)
關於針灸的手法,詳細說明一下,飛經走氣:過關節,催運氣,以飛經走氣,包括青龍擺尾、白虎搖頭、蒼龜探穴、赤鳳迎源4種手法。適用於經絡氣血壅滯之證;或作為催氣手法,應用於在關節附近針刺而不得氣者,使針感通經過節而達病所。
(一) 青龍擺尾
方法:將針斜向淺刺,或先深後淺,針尖刺向病所,得氣後,再將針柄緩緩擺動,如手扶船舵或左或右以正航向,以推動經氣向遠端傳導。
(二) 白虎搖頭
方法:直刺捻轉進針,直達深層(地部),得氣後將針快速左右搖動,如手搖鈴一樣,邊搖邊提針。同時用左手指按壓所針的一端,使經氣沿經脈向另一端傳導運行,直達病所。
(三) 蒼龜探穴
方法:針刺入後,先退至淺層,然後更換針尖方向,前後左右多向透刺,淺、中、深三層逐漸加深以尋找最佳針刺感應,或加大刺激量以增強得氣感,如龜入土探穴四方鑽剔。
(四) 赤鳳迎源
方法:先將針直刺入深層,得氣後再上提至淺層,候氣搖針,再插入中層,然後用提插捻轉,結合一捻一放,形如赤鳳展翅飛旋,以達通行經氣的作用。
治病八法以九或六作為基數,一般補法用九陽數,瀉法用六陰數。如補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陽),或九九八十一(老陽)數;瀉法用三六一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陰),或八八六十四(老陰)數。
(一)燒山火法
方法:依穴位可刺深度分淺、中、深三層或淺、深兩層操作。針刺先淺後深,每層(部)依次各作緊按慢提(或用捻轉)法九數,然後退針至淺層,稱為一度。反覆施術數度,使之產生溫熱感,一旦產生了溫熱感,仍將針下插留針,不可馬上出針。
操作要點:提、按用力輕重分明,緊按(用力插針)、慢提(輕輕上提),重在緊按插針,使陽氣入深,而產生熱感。
《素問·針解篇》:「刺虛則實之者,針下熱也,氣實乃熱也。」
《金針賦》:「燒山火,治頑麻冷痹,先淺後深,用九陽而三進三退,慢提緊按,熱至,緊閉插針,除寒氣有準。」
《針灸大成》:「燒山火,能除寒,三時一退熱涌涌。……凡用針之時,須拈針運入五分之中,行九陽之數……漸漸運入一寸之內,三出三入,慢提緊按。若覺針頭沉緊,其針插之時,熱氣復生,冷氣自除。未效,依前法再施。」
(二)透天涼法
方法:針刺入後直插深層,依穴位的可刺深度分作淺、中、深三層或淺、深兩層操作。先深後淺,依次各施緊提慢按(或捻轉)六數(一進三退兩次,或一進二退三次),稱為一度。反覆施術數度,使之產生涼感。
操作要點:按、提用力輕、重分明,緊提(用力上提)、慢按(輕輕下按),重在緊提,以使邪氣外出,達到瀉熱生涼的作用。
《素問·針解篇》:「滿而泄之者,針下寒也,氣虛乃寒也。」
《金針賦》:「透天涼,治肌熱骨蒸,先深後淺,用六陰而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徐徐舉針,退熱之可憑。」
《針灸問對》:「透天涼,先深後淺,約入一寸,用六陰三出三入,緊提慢按,寒至徐徐退出五分。令地氣入(口吸氣),天氣出(鼻呼氣),熱可退也。又云:一飛二退,如此三次,為三進六退,即六陰之數也。其法:一次疾插入地,三次慢提至天,故疾按慢提。」
《針灸大成》:「透天涼能除熱,三退一進冷冰冰。……凡用針時,進針一寸內,行六陰之數……若得氣,便退而伸之,退至五分之中,三入三出,緊提慢按,覺針頭沉緊,徐徐舉之,則涼氣自生,熱病自除,如不效,依前法再施。」
(三)陽中隱陰法
方法:視穴位可刺深度分淺(五分)、深(一寸)兩層操作。先在淺層行補法(緊按慢提九數),再入深層行瀉法(緊提慢按六數)。陽中隱陰是一種先補後瀉的方法,用於治療先寒後熱病症。
《金針賦》:「陽中之陰,先寒後熱。淺而深,以九六之法,則先補後瀉也。」
《針灸大成》:「凡用針之時,先運入五分,乃行九陽之數,如覺微熱,便運一寸之內,卻行六陰之數,以得氣,此乃陽中隱陰,可治先寒後熱之證,先補後瀉也」。
(四)陰中隱陽法
方法:進針後先在深層行瀉法(緊提慢按行六數),再退到淺層行補法(緊按慢提行九數),是一種先瀉後補的方法。
《金針賦》:「陰中之陽,先熱後寒。深而淺,以六九之方,則先瀉後補也。」
《針灸大成》:「凡用針之時,先運一寸,乃行六陰之數,如覺病微涼,退至五分之中,卻行九陽之數,以得氣,此乃陰中隱陽,可治先熱後寒之證,先瀉後補也。」
(五)子午搗臼法
子午指左右捻轉,搗臼指上下提插。
方法:進針得氣後,先緊按慢提九數,再緊提慢按六數,同時結合左右捻轉,反覆施行。
作用:導引陰陽之氣,補瀉兼施,又有消腫利水作用,可用於水腫,氣脹等證。
《金針賦》:「子午搗臼,水蠱膈氣。落穴之後,調氣之後,調氣均勻,針行上下,九入六齣,左右轉之,千遭自平。」
(六)龍虎交戰法
龍,指左轉;虎,指右轉;左轉右轉兩法反覆交替進行稱「交戰」。
方法:進針得氣後,先以大指向前用力捻轉九數;再以大指向後用力捻轉六數,反覆多次。也可分淺、中、深三層重複進行。
《金針賦》:「龍虎交戰,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
《針灸大成》:「龍虎交戰手掌地,三部俱一補一瀉。……凡用針時,先行左龍則左拈,凡得九數,陽奇零也。卻行右虎則右拈,凡得六數,陰偶對也。乃先龍後虎而戰之,以得氣補之,故陽中隱陰,陰中隱陽,左捻九而右捻六,是亦住痛之針,乃得返復之道,號曰龍虎交戰,以得邪盡,方知其所,此乃進退陰陽也。」
(七)進氣與留氣法
進氣法
方法:主要在深層施行補法。進針後刺入深層(九分),得氣後施行補法,如緊按慢提九數。然後將針卧倒,針尖向上(向心)令針感上行。
《金針賦》:「進氣之訣,腰背肘膝痛,渾身走注疼。刺九分,行九補,卧針五七吸,待氣上行」。
留氣法
方法:由徐疾和提插法組合而成。進針後刺入中層(七分),得氣後施行補法,如緊按慢提九數,然後將針直插至深層,再提針回原處,使氣留針下而消積聚。
《金針賦》:「留氣之訣,痃瘕癖癥,針刺七分,用純陽,然後乃直插針,氣來深刺,提針乃停。」
《針灸大成》:「留氣法能破氣,伸九提六。留氣運針先七分,純陽得氣十分深,伸時用九提時六,癥瘕消溶氣塊勻。凡用針之時,先運入七分之中,行純陽之數,若得氣,便深刺一寸中,微伸提之,卻退至原處;若未得氣,依前法再行,可治癥瘕氣塊之疾。」
(八)抽添法
抽,指上提;添,指按納。淺、深、上、下提插搜尋,一提再提,一按再按,故名「抽添法」。
方法:進針後先提插或捻轉九數以促使得氣,再向周圍作多向提插,然後再向下直刺按納。
《金針賦》:「抽添之訣,癱瘓瘡癩。取其要穴,使九陽得氣,提按搜尋,大要運氣周遍,扶針直插,復向下納,回陽倒陰。」
《針灸問對》:「抽添即提按出納之狀。抽者,提而數拔也。添者,按而數推也。」
推薦閱讀:
※針灸五輸穴臨床應用
※針灸歸總——更上
※【針灸學】特定穴的應用
※中醫中藥針灸耳針療法有效治療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慢性支氣管哮喘
※從師金針王樂亭教授學習針灸回憶錄(3)下 ——讀內經熱病諸篇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