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攪動魏蜀吳局勢,終被諸葛亮與司馬懿夾擊而死|文史宴
文/劉路
讀三國史,處於今湖北西部的東三郡極容易被忽視。這個地區處於魏蜀吳三國交界處,看似不起眼,實際上卻能爆發出撬動三國局勢的能量。與此地淵源最深的孟達就是明證。諸葛亮首次北伐,李嚴另立山頭,司馬懿保護國都,孫權插足漢中,魏延子午谷之謀,都與此地密切相關。作者擅長鉤沉稽古,將這一系列事件以因果關係組織了起來,勾勒了諸葛亮首次北伐時國內國外的全景。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曹丕去世後,魏將孟達心中不安。正準備北伐的諸葛亮,乘機策反孟達,只因孟達大意消息走漏,最終被司馬懿迅速平定。
然而,歷史上的「孟達事件」卻與小說中大不相同,而且疑點重重:
出賣孟達的不是申氏兄弟,竟然是諸葛亮!這是為什麼?
曹丕在世時,孟達已私通諸葛亮,曹丕為什麼視而不見?
司馬懿迅速平定孟達,真的只是因為用兵神速嗎?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其實是毀在孟達手裡?
李嚴的一次傲嬌,為什麼送掉了孟達的命?
疑點重重的會面
1
漢建興三年(225)冬,剛剛平定南中叛亂的蜀漢丞相諸葛亮,率數萬漢軍,浩浩蕩蕩開過漢陽縣,朝成都而去。一個在此等候多時、名叫李鴻的人,打破了大戰之後難得的寧靜。
在獲得允許後,李鴻見到了諸葛亮。他自稱是從魏國投降而來的降人,入蜀時路過孟達駐守的新城郡,正好遇到從李嚴那裡投降到魏國的王沖。
當時王沖正在挑撥離間,說諸葛亮要殺孟達全家。可孟達根本不信,而且表示自己對諸葛亮的敬仰之情,簡直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在李鴻說完這段見聞後,諸葛亮當即表態:「等回到成都,我要給孟達寫封信。」
身邊的費詩急忙勸阻,說孟達是個反覆無常的人,給他寫個毛線信?
對於費詩的肺腑之言,諸葛亮的反應是:沉默。
細想起來,這個李鴻頗有疑點。
其一,李鴻是個名不見經傳的降人,為什麼沒有安分守己默默生活,而一定要在諸葛亮回成都的必經之路上,等著見諸葛亮?
其二,眾所周知,當年孟達為劉備攻打曹操的房陵時,曾殺死了諸葛亮的姐夫、出自荊襄大族的蒯祺。作為一個降人,李鴻見到諸葛亮,不但沒有與孟達劃清界限,反而急著為孟達說好話,表達孟達對諸葛亮的敬仰,這又是為什麼?
倘若一個人、一件事不符合正常邏輯,那麼其中必有蹊蹺,這就需要我們換一種邏輯來看問題。
比如,如果李鴻是孟達派來「投降」蜀漢的,是孟達派來向諸葛亮探口風的,那麼李鴻的一切行為就都變得合情合理。
然而,在魏國被曹丕寵上天的孟達,何以突然跑來向諸葛亮討好賣乖?
孟達降魏的真相
2
這事還要從孟達在魏國的處境說起。
三國時期的蜀地,存在三個利益集團:益州土著的「益州派」;以三輔、南陽人為主,在劉焉劉璋父子時期入蜀的外來勢力「東州派」;以荊州人為主、隨劉備入蜀的「荊州派」。
在劉璋時代,孟達是東州派的一員,但不得志,因此與同屬東州派的法正一起,各率2000人至荊州,迎劉備入蜀。
《軍師聯盟》中的孟達
隨後,劉備帶法正西進,留孟達在荊州統率他們帶來的4000人。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定蜀,孟達被任命為宜都太守。
對於孟達來說,一躍為二千石的太守,且宜都東西連接荊、蜀交通要道,北防曹操控制的東三郡(即西城、上庸、房陵),他手中又掌握著4000部曲。這不能說劉備對他不重用。
但是和成為劉備身邊一號紅人的法正相比,這個官職又頗尷尬。自劉備入蜀,孟達再未與劉備謀面,這就很難取得劉備的信任。更糟糕的是,劉備對孟達的任命,擺明是不讓他入蜀。東州派離開西蜀,那就是個沒根的「荊漂」。
劉備素來看人神准。如果說這次任命的背後,我們尚不能確定劉備是否看出了孟達的「反覆無常」;那麼五年後的安排,則充分顯示出劉備對孟達的不信任。
建安二十四年(219)五月,孟達奉劉備命自宜都北伐東三郡。這次北伐的成果是:房陵郡被孟達攻克;西城太守申儀、上庸太守申耽兄弟被迫投降;孟達與自漢中東來的劉封在上庸勝利會師。
申儀、申耽是當地土豪,投降後仍然擔任太守,並封將軍號。
劉封是劉備的乾兒子,也從中郎將升為將軍,顯然是來領導孟達的。
被孟達攻克的房陵,太守由鄧輔擔任。此人在史書上的唯一一次露臉,就是半年後被吳國大將陸遜胖揍。
而孟達什麼都沒有得到。他先前擔任的宜都太守被樊友接任;他本是東三郡戰役的司令,此刻卻被劉封奪了權。
也就是說,他打下東三郡換來的賞賜,是地方行政權與軍事指揮權被剝奪殆盡。
有人說(大司馬按:這就是我說的,哈哈),這是因為孟達在攻打房陵時殺死了蒯祺,引起荊州派不滿。為了安撫人心,劉備派劉封坐鎮東三郡,壓制東州派的孟達。
但孟達殺蒯祺,似出於無心。史言蒯祺「為達兵所害」,一個「兵」字道出了孟達的偶然與無奈。
在接下來的大半年裡,劉封奪走孟達的軍樂團,對他公開羞辱,孟達忍了。關羽北伐襄陽,招呼劉、孟支援,但是出於彼此間的不和及申氏兄弟的不穩定因素,二人並未支援,及至關羽敗亡,劉備對劉、孟深以為恨,孟達也忍了。
孟達決定做一個好人。哪怕劉備不信任他,哪怕關羽死了,哪怕劉封欺負他,哪怕荊州派敵視他。他不想第二次背上「賣主求榮」的罵名。因為他相信,只要朝中有法正,這些誤會也許還有挽回的餘地。
可是老天爺並不給他機會。建安二十五年(220),法正以45歲壯齡突然死亡。
孟達的第一個靠山法正
算了……跑路吧……
這年七月,孟達帶著那碩果僅存的4000人部隊,正式降曹。
劉備對此的應對措施,是急調遠在牂牁郡(在今貴州境內)當太守的向朗接任房陵太守(此據《向朗傳》記載及當時空間、時間形勢推論)。向朗曾在宜都地區主持工作,對東三郡不算陌生;更重要的是,他是荊州人。
在這種關鍵時刻,劉備能夠信任的,除了當年起家時的那幫哥們,就只有荊州人了。
只是牂牁太遠了,向朗沒有足夠的時間走到房陵。魏王曹丕不顧神運算元劉曄和老謀子司馬懿的阻攔,毅然任命孟達為散騎常侍、建武將軍,封平陽亭侯。又合房陵、上庸為新城郡,以孟達為太守,假節,委以西南之任。
這年冬天,曹丕稱帝,任命夏侯尚為荊州戰區總司令,全力支持孟達奪取東三郡。
此後的事情大家很熟悉了,申氏兄弟復叛降魏,劉封敗走成都賜死。動蕩了一年半的東三郡,終於因為荊州派和東州派的隔閡,得而復失。
孟達「挾蜀自重」
3
假節鉞的關羽已死,當時蜀漢假節的,就只有張飛和馬超了。一夜之間,孟達在魏國的地位,與蜀漢的開國名將旗鼓相當。
曹丕過度寵信孟達,直到今日都遭人詬病。其實,這正是曹丕的手腕所在。
一方面,他要把孟達打造成西蜀降將的標杆;另一方面,他要利用孟達在西蜀的特殊地位搞「統戰」,把東州派、益州派那些不滿劉備和荊州派的人,統統「統」過來。
據田餘慶先生考證,夷陵戰敗後黃權降魏,孟達出力頗多;華歆、王朗、陳群派去給諸葛亮、許靖送招降信的信使,所走的「上庸—永安」小路也要經過孟達的防區。
一時間,東三郡成為魏國招降納叛、瓦解劉備集團的重器。而孟達,也逐漸找到了挾蜀人以自重的生存之道。
可是這樣的好日子並不長久。
魏黃初五年(224),孟達的靠山夏侯尚,因愛妾被曹丕所殺,變得神情恍惚。這不是一個好兆頭。
魏黃初六年(225),曹丕東征,入徐州,下廣陵,處於半獨立地位的「青徐豪霸」被徹底解決。
曾幾何時,曹操將青徐之間的廣袤領土,委任給這些豪霸們,他們在對袁紹、孫權的作戰中起過重大作用。如今袁紹早已入土,孫權卻跳得更歡。狡兔未死,曹丕已經開始烹狗了。
孟達怕自己就是下一條狗。但這還不是最糟糕的消息。
這年冬天特別冷,冷到淮河以南的河流都結了冰。在天氣與情感雙重嚴寒的摧殘下,夏侯尚一病不起,被抬回洛陽。
孟達的第二個靠山夏侯尚
辛辛苦苦熬五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孟達可能面臨的,是再一次的靠山病死,再一次的君主不信任。
所以他再一次準備跳槽。
這就有了這年冬天,李鴻與諸葛亮那次疑點重重的會面。
諸葛亮「依依東望」
4
與費詩想的不同,諸葛亮此刻正在謀劃大事——北伐。
東三郡是一個非常敏感的地帶。它夾在蜀漢與魏、吳中間,西接蜀漢門戶漢中,東鄰魏國重鎮南陽、襄陽,南通吳國邊區宜都和蜀漢邊鎮永安。在中國的版圖上,再也找不到這樣一塊三國勢力交叉、彼此滲透又控制薄弱的土地。
諸葛亮考慮將孟達納入北伐的整體規劃。孟達手中有兵,必要時蜀漢也可派出援軍,出東三郡進可威脅襄陽、南陽,甚至直接威脅魏都洛陽;退可據山險而守,牽制魏軍兵力。而且此地可以有效調動吳國的荊州部隊,甚至可以在荊州局部形成二打一的局面。
所以孟達靠不靠譜已是其次,只要孟達肯來,哪怕只是牽制了魏軍的兵力,都善莫大焉。
因此,諸葛亮剛一回到成都,就立刻給孟達寫信。在這封信里,諸葛亮把孟達稱作「孟子」,把當年孟達降魏的鍋都甩給了死無對證的劉封。並說出了貫穿電視劇《軍師聯盟》的四個字:「依依東望」。
諸葛亮對孟達寄予厚望
漢建興四年、魏黃初七年(226)初,這封信如願以償地送到了孟達手上。這年四月,夏侯尚病故。孟達暫時跑在了時間前面。
夏侯尚的死,使孟達在魏國空前孤立,也使孟達在魏國之外空前有市場。
為了進一步拉攏孟達,諸葛亮決定帶上李嚴。
李嚴雖是荊州人,卻是一位頗具影響力的東州派。當年由於李嚴投降劉備,導致劉璋的北線防禦徹底崩潰。李嚴幹練,又會來事兒,終於取得劉備信任,被任命為中都護,作為顧命輔政大臣協助諸葛亮。
李嚴還曾受命隨同孟達北伐東三郡,雖因故沒有成行,但二人也算頗有淵源。
在新一輪書信中,諸葛亮和李嚴互相抬舉。李嚴說自己「與孔明俱受寄託,憂深責重,思得良伴」,表示自己雖是東州派卻混得極好;諸葛亮說李嚴「部分如流,趨舍罔滯」,對李嚴十分讚許。
蜀漢朝中兩派的矛盾看起來已經緩和,又有李嚴這樣位高權重的新靠山,且蜀漢最有權勢的兩個人如此看重自己,這讓孟達頗為動心。
不僅是諸葛亮和李嚴,連孫權也打起了招攬孟達的主意。孟達的自我感覺越來越好,他趁機跟曹丕提了個小要求:請曹丕給自己添兵。一來,夏侯尚掛了,孟達需要自保;二來,他也要試探一下曹丕對自己的態度。
這就好像你在一個公司混不下去了,還沒等投簡歷,另外兩個公司的老闆都來親自招你。這時候你跑去跟原來的老闆說,快給我升職加薪。
孟達忘了,公司老闆不爽你,最多是開了你;可是皇帝不爽你,他可以宰了你。
由於孟達與漢、吳兩國私通的事,早被報入洛陽,因而一貫反對重用孟達的司馬懿堅決反對給孟達添兵。曹丕依然不聽。
因為曹丕病了。
不是說曹丕得了不聽勸的病,而是他的身體真的病了。去年的嚴寒要了夏侯尚的命,同時也搞垮了曹丕。
他好不容易收拾完青徐豪霸,又在寒風中臨長江閱兵,身心俱疲。這年五月,曹丕也進入彌留之際,此刻最重要的,是把皇帝的權力,平安地交給那個自己並不怎麼熟悉的兒子——曹叡手裡,絕對不能節外生枝。
孟達為什麼要兵,曹丕一清二楚。可這時候不同意增兵,孟達恐怕會因疑慮生變。只要孟達現在不反,其他的都可以慢慢來。以後的事情,就交給兒子和顧命大臣去處理吧。司馬懿不是一直死盯著孟達不放?
安排完後事,曹丕駕崩。
日漸膨脹的孟達,並沒有看懂曹丕的深意。他把魏國對他的羈縻,當成了軟弱無能。曹丕死了,孟達最大的靠山徹底倒了。現在,他沒有理由再對諸葛亮們不冷不熱。他與蜀漢政要的書信往來更加頻繁。
孟達不禁又想起了李嚴那句話:「思得良伴。」
他卻不知道,正是這句話,要了自己的命。
李嚴「思得良伴」
5
一輩子都在找靠山的孟達,正在諸葛亮、李嚴、曹丕、孫權之間眉來眼去;諸葛亮則在全盤考慮蜀漢的政治和軍事問題。
就在給孟達送出第一封「依依東望」的招降信後,諸葛亮命李嚴從永安調往江州。
一來江州比永安大、也比永安距離成都近,這多少對李嚴是個安慰獎;二來改派陳到駐守永安,可以控制「上庸—永安」的通道,避免李嚴與孟達、吳國之間產生不穩定因素;三來要看看李嚴的反應,為日後調兵做準備。
對諸葛亮而言,即將開啟的北伐之戰,儘管是他此生第三次統兵、第二次獨立主持的戰役,但畢竟是首次獨立面對魏國——這個強大到無以形容的對手。
他很希望獲得李嚴的兵力支持。這或許是出於信心不足,北伐的士兵當然多多益善;也可能是為了在北伐中分兵——比如打通東三郡,支援孟達。
李嚴對調動很配合。但到了江州後,他就開始建築大城,一副老子死也不走的架勢。對於諸葛亮提出的派兵請求,李嚴堅決抗拒。
這些兵是他的根本,在劉璋劉備時代,李嚴能夠維持地位,跟這些兵有重要關係。要讓他挖掉自己的根,除非再生出一個根——李嚴提出分江州等郡為巴州,自己任巴州刺史,把自己與諸葛亮分陝的局面擴大化、合法化。
大戰在即,居然搞起了分裂!這是諸葛亮萬萬不能接受的!
三年前劉備去世時,南中高定、雍闓反叛,李嚴插手南中事務,反激起朱褒跟著造反。雖然沒有證據表明,李嚴是想通過加速南中叛亂,利用自己有過在南中平叛的經歷,把自己掌軍的權力打成實錘。但眼看現在的李嚴又來這套,不禁讓人懷疑他的動機。
諸葛亮想的是怎樣鞏固國家實力,李嚴想的是怎樣鞏固自己權力;諸葛亮想的是怎樣讓荊州派、東州派融而為一,李嚴想的是怎樣讓兩派分陝而治。
「思!得!良!伴!」李嚴思得的是什麼良伴,他得了良伴想做什麼!
李嚴與孟達物以類聚
李嚴腹有鱗甲,孟達反覆無常。這兩個人,都是能為了自己的前程,不顧興漢大業的人。如果這兩個東州派綁在一起,合兵一處……
諸葛亮倒吸一口冷氣。
據《晉書》記載,後來孟達敗亡時,曾有姚靜、鄭他率領的7000漢軍降魏。孟達與諸葛亮之間隔著申儀的魏興(即原來的西城郡,申儀降魏後改為此名),這支部隊恐怕不是諸葛亮所派。那麼他們就只能是李嚴通過永安到達上庸的小道,派往孟達處的。
李嚴想把力量滲透入東三郡。顯然,他也開始為「搞大事情」做準備了。
司馬懿洞若觀火
6
漢建興五年、魏太和元年(227)三月,諸葛亮正式入駐漢中。
孟達開始堂而皇之地通過申儀的領地,與諸葛亮頻繁地互通有無。他給諸葛亮送了一頂白綸帽,又送了玉玦、織成、障汗、蘇合香。
申儀與孟達素來不和。孟達的輕蔑舉動,簡直視申儀如無物。
但申儀要刷自己的存在感,於是一直跟朝廷打小報告,說孟達聯絡諸葛亮。只可惜他既沒有人證,也沒有物證,曹叡也表示不信。
其實已經不需要證據了,早在曹丕時代,孟達與蜀漢、吳國勾勾搭搭,就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
曹叡需要的不是申儀的捕風捉影,而是司馬懿的洞若觀火。
在魏國的朝廷里,司馬懿是最堅定的討厭孟達者。
曹丕啟用孟達,他反對。
曹丕給孟達添兵,他反對。
曹叡不信申儀的小報告,他派人去觀察。
於是,東三郡的西面來了諸葛亮,東面來了司馬懿。這年六月,司馬懿入駐宛城,繼夏侯尚之後,正式成為荊州戰區總司令。孟達壓力山大。
如果孟達就此下定決心跟隨諸葛亮,出於公心,諸葛亮仍會善待孟達。
可惜「反覆無常」這個詞,深入了孟達的骨髓。在局勢如此不利的情況下,孟達仍然猶豫不決。
有人說他投蜀漢怕諸葛亮和荊州派秋後算賬;有人說他是在觀望魏國朝廷的態度;還有人說他在等著漢、魏、吳三方競價,誰出價高就跟誰。
孟達坐在上庸的高山上,俯視著三國的豪傑們。曹丕、曹叡、司馬懿、夏侯尚、諸葛亮、李嚴、孫權這些一時的人傑,現在都被他耍得團團轉。有人開價也好,有人提防也罷,就是不能把他孟達怎麼樣。
當世最厲害的人物,都將成為孟達走向人生巔峰的鋪路石。
只是孟達忘了,他屁股下面的山不是土堆的,而是乾柴搭的。他腳下那些圍著他轉的英傑們,隨時可能點把火,把他烤熟。
玩兒火者,必自焚。
上庸之西,諸葛亮憤怒如火!北伐不能無休止地拖下去,何況是在孟達如此高調的秀優越中拖下去。
他開始相信費詩的勸告,他開始記起蒯祺之死。孟達,既然你這麼願意玩兒火,那我就給你燒把大的!
上庸之東,司馬懿心平如水。天要命其亡,必先命其狂。孟達,我就在宛城,等著為你收屍。
魏延「子午谷」寢廢
7
籌劃北伐的諸葛亮,駁回了魏延兵出子午谷的請求。
本來諸葛亮入駐漢中,已引起魏國注意。要不是被機要秘書孫資攔下,曹叡早就發兵伐蜀,先發制人。
顯然,在魏國軍政要員眼中,並非如《魏略》所云「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那麼接下來,魏國要做的,就是猜測諸葛亮何時從哪條穀道出秦嶺伐魏。
在蜀漢從北方翻越秦嶺、攻入魏國的道路中,子午谷在最東面,離長安也最近。
決定子午谷計劃勝算的因素很多,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保密。魏延鎮守漢中多年,他的戰略規劃,都是從蜀漢單方面作戰來著手的。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在漢中東面,鬼使神差地,出了一個歡蹦亂跳的孟達。
魏國早已知道孟達通蜀,魏興的申儀、宛城的司馬懿一直防範孟達。加之諸葛亮駐軍漢中,魏國人腦子就是再不靈光,也會對東面的穀道嚴加監視。何況子午谷中有一大段在申儀的魏興境內,這秘密還怎麼保守?
魏延的子午谷之謀保密性不夠
既然魏國的注意力,都被孟達帶到了東部,那很好。孟達,你就把這個任務做到底吧。
這年十二月,諸葛亮派郭模詐降魏興太守申儀。申儀終於有了孟達交結諸葛亮謀反的人證物證,馬不停蹄地將消息送入宛城。
玩火者,必自焚
8
後面的事情,可謂摧枯拉朽。
司馬懿一面給孟達寫信,說郭模這事不靠譜,我根本不信;一面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帶兵8天狂奔1200里。
孟達一面給諸葛亮寫信,說司馬懿先去跟朝廷彙報,再來打我,得折騰1個月,那時候我早把城防鞏固好了;一面把吳國先前入援的部隊派去打魏興東面的木闌塞,以期打通自己與漢中的道路。結果8天以後,司馬懿殺到,孟達傻了。
諸葛亮一面讀著孟達驚訝司馬懿用兵神速的書信,一面派出部隊攻打魏興西面的安橋裝裝樣子。
安橋和木闌塞當然是打不掉的,魏興也是打不掉的。其實就算打掉也沒用,因為6天之後,孟達就被自己的侄子和屬下出賣了。
玩火的孟達,腦袋被砍下來,送到洛陽的「四達之衢」當眾焚燒。
司馬懿手起刀落,打了一場乾淨利落的勝仗,正式從一個坐在許昌城裡帶兵的高級保安,躋身於魏國的戰區方面大員。
司馬懿克日擒孟達
孟達滅掉了,諸葛亮出援兵了。魏國完全有理由相信,如果蜀軍入寇,重點一定在東面。
所以當趙雲兵出箕谷時,魏國上下絲毫未感到違和,曹真急匆匆趕去郿城。沒有人注意到,諸葛武侯明出安橋,明出箕谷,卻早已暗渡祁山。
於是天水等三郡望風而降,隴西震動。
此刻,一臉懵逼的李嚴也老實了。數年後,李嚴雖然也叫囂著要開府,但終究還是服服帖帖地帶著兩萬人跑去漢中,給諸葛亮的北伐事業增磚添瓦。
孟達死後,李嚴再也沒有得到壯大自己實力的機會。東州派作為一個獨立的政治派別,除了來敏這幫逐漸邊緣化的老人外,早已不知不覺與荊州派融為一爐。
這本是一出天衣無縫、聲東擊西的連環計;
這本是一出一箭雙鵰、內外兼顧的連環計;
這本是一出足以讓諸葛亮不再承受「應變將略,非其所長」爭議的連環計。
行文至此,竟不知何以結尾。只是劉備去世前的那句話,猶在耳畔:
「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推薦閱讀:
※白羊座的上位史——從僱農到群星之巔|文史宴
※《文史雜談 ·民俗掌故篇》
※迎春賀歲之際,你可知「歲」是一顆星?|文史宴
※達賴、班禪的產生,跟蒙古人征服西藏密切相關|文史宴
※文史隨筆 齊桓公入情入理逐佞臣——管仲識人的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