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日式飯桌上的早教

此文已在《親子》雜誌上發表

「食」字拆開來寫是「人」和「良」,古人將其理解為食物可以將人變得更好。父母有責任對日常的飯桌和食物持有正確和豐富的觀念,並將其教給寶寶們。

在中國,我在飯桌上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多吃一點」。中國的父母似乎深信只要孩子肯多吃就會有個健康的好身體,其實一日三餐這樣重要的和孩子溝通和教育的機會,只讓孩子吃飽吃好未免太浪費了。在日本,媽媽們通過飯桌還可以讓小寶寶們學會很多的東西。

1禮儀教育始於飯桌

首先應該讓寶寶明白的是吃飯和玩是兩碼事,吃飯前要關掉電視,收拾好玩具,自己端端正正地在椅子上坐好。大人可以通過調節桌椅的高度讓寶寶願意並舒服的坐下來,大人也要和寶寶一起坐下來進餐。如果寶寶不願意自己坐,可以在旁邊的椅子上擺上他喜歡的玩具,說「某某某在看著寶寶呢,寶寶能不能自己坐好呢?」有些寶寶會因為椅子過高雙腳夠不到地面而坐不安穩,喜歡從椅子上站起來或者下地跑跑。如果大人注意到了就請在寶寶的腳下墊些東西,讓寶寶坐得踏實。至於餐具、餐巾紙和其它一些必要東西的準備最好在飯前都準備完畢,吃飯過程中大人也盡量不要離座。

在日本吃飯之前所有的人都要雙手合十,說「いただきます」,即「我吃了」作為開始吃飯的示意。而飯後再一次雙手合十說「ご馳走様でした」,即「我吃好了」。寶寶們雖然可能還不會說這兩句話,但是耳濡目染也會跟著做手勢和發出聲音。這句「我吃了」其實還有更深的意思,即擺在面前的食物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將其貢獻給人類,我們在吃之前要對其表示感謝,並且要一點也不浪費的將其吃得乾乾淨淨。信仰基督教的人在飯前禱告感謝上帝賜給他們食物,而日本人則是直接向每一樣食物表示感謝。寶寶們雖然還不懂這個道理,但是總有一天他們會問會理解,並將這個習慣傳遞下去。

小亞在學媽媽

妹妹在學姐姐

2培養寶寶的自立心

可能很多人覺得寶寶還小根本就沒有培養自立心的必要,其實從寶寶自主學習吃飯開始自立心就已經開始萌芽了。寶寶會用手抓東西吃,用勺子叉子把盤子里的東西搞得亂七八糟,自己很得意,或者因為吃不好而大鬧飯桌。大人們通常更願意一勺勺的喂,覺得這樣寶寶既能吃好又能省掉更多的麻煩。可是對寶寶來說,手也是和勺子叉子一樣的工具,自己用手抓可以自由選擇自己想吃的東西,也可以通過小手直接感受到食物的溫度和感觸。特別是看到大人使用筷子,寶寶很容易產生模仿的心。一般說能夠正確使用筷子的年齡是在兩歲半以後,在此之前,如果寶寶有興趣儘可能的讓他練習。寶寶使用雙手和工具對他的大腦發育當然有很大的促進作用,而使用工具達成的成就感則直接聯結了寶寶的自信。

得意洋洋

如果擔心寶寶將桌上桌下搞得一團糟的話,可以採用給他穿塑料飯單,在椅子下鋪報紙等方法。寶寶因為還使不好餐具一頓飯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或者因為吃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發脾氣哇哇大哭的時候,媽媽們也要耐下心來儘可能的讓寶寶自己練習。因為這是寶寶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大人的過多干預會起到反作用。

滿身滿臉髒兮兮的樣子很可愛

溫馨小提示:有時候寶寶明明已經自己吃得不錯了,可是偶爾會向大人撒嬌要大人喂。這不是倒退,寶寶就是在一邊努力學習自立一邊找媽媽撒嬌的反覆過程中成長的。稍微喂他幾口,一般的寶寶就很容易滿足。寶寶滿足了自己向媽媽撒嬌的心愿,就會又轉向自己嘗試和挑戰新的東西。

除了在飯桌上,在飯前可以讓寶寶幫忙擺放餐具,飯後自己將用過的碗筷拿到廚房,或者幫助擦桌子或者洗菜等等。這些簡單的家務兩歲左右的孩子都很樂於做並且可以做得到,何況做得好不好其實不重要,寶寶明白自己和大人們一樣也是家裡的一分子,自己雖然小但是也可以幫助別人,這份小小的自豪心會讓他在成長的路上勇敢的邁出大大的一步。

剝豌豆是項很開心的活兒

洗碗真快樂

3用身體和食物打交道

在飯桌上就可以培養寶寶最基本的識別能力,比如食物的名字、顏色、味道、形狀和口感等等。西紅柿是紅色的,青椒是綠色的,煮雞蛋中心是黃色的,而周圍是白色的;蛋糕口感鬆軟綿甜,花生豆卻是又脆又香;西瓜是甜的,辣椒是辣的,梅子是酸的,而苦瓜是苦的;飯糰用手抓,麵條用筷子吃,湯用勺喝,而切好的水果要用叉子吃。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顏色、形狀、口感和味道,寶寶們通過飯桌味覺、視覺、聽覺、觸覺和嗅覺都可以得到鍛煉。而味覺變豐富了,小小的心靈也會更加豐富,以後對人生的態度也會變得樂觀向上。

日本的媽媽們非常講究並注意食物顏色的搭配和食物的形狀,並且一餐中盡量多使用不同材料。日本的寶寶們對於三角形的第一認識就是媽媽親手捏的飯糰,通過好吃的小香腸記住章魚,吃蘋果的時候可以和可愛的小兔子見面。通過食物可以鍛煉寶寶的五官,豐富他們對世界的認識。

飯糰

章魚小香腸

4 通過食物感受季節和故鄉

看到春筍上市感覺到春天的來臨;能夠大量的吃西瓜是托夏天的福;街頭上多了濃紫色的葡萄的時候,天氣也開始變涼了;而隨著雪花飄揚烤白薯的味道是多麼香甜。在中國隨處可買的韭菜盒子、大棗粽子,在日本吃到的時候居然可以讓人感動到流出眼淚。從食物可以感受到季節,回憶起故鄉和家庭的味道。隨著四季變換飯桌上的食物當然也有改變,日本的媽媽們會隨著季節給寶寶吃不同的食物,給他們講解食物、季節以及和寶寶的關係。雖然寶寶們可能還不理解這些,但是媽媽的話語會刻在幼小的心靈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去年年底吃的料理:紅色和綠色的蔬菜代表著聖誕節,從外面采來的松枝則代表著正月。

不光受季節影響,生活的地域不同,飯桌上的材料和味道也是不同的,有些東西只有在特定的地域才可以吃到。中國地域遼闊,相信這一點所有的人都比我更有體會,希望各位媽媽可以將自己感受到的都講給寶寶聽,寶寶們長大了總有一天會明白的。

5團圓的飯桌是製造愛的最好場所

我們每個人的記憶中都有會有幾樣永遠難忘的美味,它的味道之所以難忘,是因為當時吃到它的情形或者和我們一起吃的那個人決定了它在我們的記憶中是特別快樂的。人對味道的記憶是和當時的情景一起刻在腦子裡面的,一頓飯吃得好不好不光是味道和環境,一起吃的人和當時的談話也會起到決定作用。寶寶也是一樣,在第一次接觸某種食物的時候記住的不光是味覺,而是和當時和他一起吃的人以及大家的談話一同印在腦海里的。當時的記憶如果快樂的話,那麼那樣食物就具有了使他的人生變得快樂的力量。

有些國家的文化決定了吃飯的時候大家都必須保持沉默,中國的飯桌卻是談話和交流感情的極好場所。中國的父母對獨生子女的愛決定了他們一般不會在飯桌上訓斥很小的寶寶,如果這樣充滿溫馨和愛的場景可以一直保持下去,快樂的飯桌在寶寶長大成人後也會永遠保持一樣的印象。

受時代和經濟影響的飯桌不會給寶寶們帶來快樂。在日本由於父親頻頻加班,越來越多的主婦出去工作,還有「應試教育」增強的影響,能夠一家團圓吃晚飯的家庭已經不像以前的傳統家庭那麼多了。現在有很多家庭根據各自的作息安排,造成了讓孩子一個人吃飯的情況。缺少了愛,美味也就失去原有的味道。

如果認為只要讓孩子吃飽吃好了就可以,隨著現在物質越來越豐富,想吃的東西很容易就能買到手,將來浪費食物、極度偏食甚至消極厭世的兒童會越來越多。有愛的飯桌才有快樂,食物不光能帶給我們的寶寶強壯的身體,也能培養他們豐富的心靈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一家團圓歡聲笑語的吃飯本來就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願中國的父母們可以將這樣的幸福親手交給寶寶,且代代相傳。


推薦閱讀:

幼兒繪本《鱷魚怕怕牙醫怕怕》怎麼設計活動過程?
莫把ipad當做早教機 父母應當以身作則
愛迪天才德國HABA數學課程介紹
早教李姓寶寶帶誠字的名字大全
寫在三種顏色後

TAG:早教 | 飯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