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端硯協會與端硯的傳承發展

關於端硯協會與端硯的傳承發展

王建華 發表於2015-09-23 07:31 端硯早在唐代已被列為眾硯之首,是中國硯文化的代表。

肇慶市端硯協會代會長王建華

  端硯早在唐代已被列為眾硯之首,是中國硯文化的代表。

  端硯揚名於唐,興旺於宋,精於明清,振興於當代。清末民國期間,由於內憂外患,行業蕭條,端硯業發展基本停頓。解放後,在政府的推動下,端硯業得以恢復,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端硯業進入發展的黃金時期。但是,端硯技藝歷來是以子承父業或師徒授藝的方式延續和發展,產業單一,從業人員零散,思想觀念陳舊,硯石浪費嚴重,資源開採無序,與當今時代發展要求相差甚遠。為此,我們根據端硯業的實際,在擴大端硯文化內涵上作文章,提出科學規劃、準確定位、引導推動,打造特色產業的思路。

  具體到端硯協會與我個人的關係。我是生在上海、長在肇慶、熱愛端硯的山東人。

  高中畢業後,最初到端硯產地肇慶下黃崗大隊當知青。返城後,我到肇慶唯一的一家文物商店工作。那時通讀了劉演良的《端溪名硯》,又向端硯藝人學習鑒石。1983年,撰寫的文章《端硯石眼真假辨》發表後引發了端硯行業不小的震動。這篇文章最大亮點是揭秘了端硯中的「假眼」——也就是端硯生產中鑲嵌石眼的方法,教人如何辨別真假石眼,所謂假眼其實也是真的端硯石眼,只是用硯石碎料中的石眼,鑲嵌或黏合到其他硯台上,普通人很難看出來,是行業的一個秘密。在供職電視台後,我曾編導、拍攝製作的電視專題片《端硯》,後在中央電視台《神州風采》欄目播出,在全國影響很大,這也是肇慶電視台在中央電視台播出的第一部專題片。而1991年在端硯老坑拍攝的開採畫面,成為現在介紹端硯開採的珍貴資料。

  上世紀90年代末,端硯的主要消費市場——日本發生了經濟危機,嚴重影響了端硯的生產與銷售,國營端硯企業面臨轉制,私營企業也是產品大量積壓,端硯行業處於一種無序的狀態。當時肇慶市政府要改善端硯行業的現狀,我因為對端硯的熱愛,加入到了籌備肇慶市端硯協會的工作中。2001年12月30日,肇慶市端硯協會正式成立。我擔任首任秘書長。

  肇慶市端硯協會的影響力後來越來越大,註冊單位和個人會員達到上千個,對行業有很好的引領作用。協會創辦於2002年的「中國端硯鑒定中心」也得到越來越多端硯界的認可,所出具的《中國端硯鑒定證書》成為端硯行業最權威的證書,對行業的規範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2003年時,我那時候考慮這個端硯該怎麼發展,那時候相對考慮比較成熟,我寫了一份報告——《端硯文化發展建議》,差不多一萬字,提出規劃建設「硯村、硯坑、硯島端硯文化產業基地」的建議,直接給了當時新調來的市委書記,結果當時市委書記對這個方案十分重視。經過多次可行性調研,在肇慶市主要領導的支持下,我們把肇慶端硯文化符號串連起來,形成以硯村—硯坑—硯島為載體的,集生產、展示、科普、鑒定、拍賣、銷售、文化創意、文化體驗、文藝創作、旅遊度假、電子商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多產業的文化產業項目——「中國硯都(肇慶)端硯特色文化產業集聚園」項目。2004年,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授予肇慶全國唯一的「中國硯都」。

  目前,以展現端硯歷史文化、大師工作室、端硯製作、民俗、商貿、文房四寶產品集散為主體的中國端硯文化村已於2010年對外開放,園區面積達一百多畝;以硯石開採、地質科普和探秘旅遊為主題的硯坑紫雲谷景區也於2009年接待遊客;以文化創意、農耕體驗、儒教祈福、包公故事為主題的硯洲島園區也已全面招商,有些項目已建成。以硯村、硯坑、硯島為主體的端硯文化產業園區的建成,與我市傳統的山水旅遊融為一體,形成了歷史文化游與山水旅遊兩個亮點。

  端硯文化產業發展除了硬體建設要有規模、上檔次外,人才建設是保證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為此,我們制定了人才培養機制。一是通過培訓和職稱評定、稱號授予機制,提升現有從業人員水平,形成良性的晉陞機制;二是把後備人才培養納入學校教育,形成專業培養高素質人才機制;三是通過宣傳推介、市場引導、科技創新,引導高素質、多元化文化人才涉足端硯業,促端硯文化的綜合發展。

  2004年以前,肇慶市端硯業從業人員約有6000人,他們基本是務農出身,初中以下文化水平佔90%以上,其制硯手藝主要通過家族傳承和師徒傳承,專業技術人員不足百人。經過十多年努力,從業人員已發展到上萬人,擁有職稱和稱號的專業技術人員近600人。其中,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人,中國文房四寶制硯藝術大師21人,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5人,中國文房四寶專家6人,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31人,高級工藝美術師71人,我們還授予了一批制硯名師、端硯文化理論專家、端硯技術能手稱號。一批硯工實現了從一般工匠到掌握時代信息,既有實操經驗又有一定專業理論的制硯大師的華麗轉變。一批文人雅士、學者、文化經營者、網商加入端硯隊伍,成為推動端硯文化發展的新生力量。

  人才培養端硯協會是走兩條路,一條是以前的從業人員,通過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另外一個是評定職稱,送給他們名號來提升他們的榮譽感和技藝水平。

  把培養端硯高端人才納入學校教育是端硯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2005年開始,我們就開展了端硯文化進校園活動。2011年起,我們在職業學校開設工藝美術雕刻專業學歷教育,在肇慶學院開設端硯理論研修大專班,2014年正式開設有關硯文化的本科學歷教育,中國文房四寶協會還授予肇慶學院「中國文房四寶傳統技藝人才(廣東)培訓基地」稱號,我們還選擇有條件的大中小學校建立端硯文化教育基地,使端硯文化教育正規化。比如在肇慶學院,首先辦一個端硯制硯教育的大專班,組織從事這個行業的人員當中有心向學的人來學,授予大專文憑。這我們已經開展三年了,每一批大概有50個學員。另外在肇慶學院工藝美術系,招收硯雕文化專業的本科學生,這個是從去年已經開始招生了。所以說正逐漸把這個教育體系正規化。

  再談一下端硯石資源,這是不可再生的稀有資源,是上天賜給肇慶的珍貴財富,保護和科學合理開發硯石資源是端硯業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礎。為此,肇慶市圍繞保護與科學合理開採做了大量工作:一是加大端硯石的保護力度。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因硯石開採基本上以屬地管理為主,致使開採無序。2000年開始,政府將開採審批權收歸政府,採取了封坑的措施,有效地保護硯石資源。比如老坑所在的山的一側曾經被炸石採石,我們給市政府寫了三次報告,要他們把這個市場封掉,不能夠去炸石,但效果並不理想。2005年,肇慶市長親自組織各個部門到現場辦公,而且之前是沒有跟地方打招呼的,結果一到了老坑那個地方,正好在那放炮採石,後來市政府召開會議現場會議,責令當地三天以內必須停掉,最後才終於真正地停掉。二是對端硯石資源進行了系統普查,基本摸清了硯石儲量和分布情況,為端硯資源的管理、保護、開發提供科學依據。三是加大普法宣傳和執法力度,宣傳法規政策,宣傳保護硯石資源的重要性,提高村民保護硯石資源的法律意識。國土、公安、安監等部門加強協調聯動,開展聯合執法,嚴厲打擊非法盜採硯石行為。四是加強硯坑的保護與旅遊開發,2006年,開採於唐代的老坑遺址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硯坑也開發成了旅遊景區。

  (作者系肇慶市端硯協會代會長,本文根據講座與對話整理)

錄入編輯:李琪

推薦閱讀:

《清漾毛氏族譜》——傳承千年的人文典故     浙江日報
尋源太極拳:陳家溝太極的傳承、生意與迷茫
從法術界師徒傳承關係,看傳統技藝延續的秘密
南公懷瑾上師傳承准提法修持儀軌簡要
民間小調有什麼傳承意義?

TAG:發展 | 傳承 | 協會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