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慾望與權力:一個男孩的「男子氣概」是怎麼養成的

直到有一天,我們在父親認老的五官里讀出了脆弱,直到有一天,我們在父親的道歉里看見了他缺席時的焦慮。父親的生活史上有大片空白,沒有與孩子朝夕相處的親密沒有為孩子擦淚的柔軟,缺乏表達愛的空間……

父親節已經過去,我們希望往前追溯,掀開父親的神秘面紗。每一位父親,都曾是一個男孩。你的父親在你印象中或許焦慮,憤怒,都是因為他曾是一個孤單的小男孩,而從男孩到男人、甚至父親這條路,多長、多遠、一路難行。

我們一直以為男性是理性的動物,於是剝奪了男孩情感的權利。那麼,是什麼讓我們的男孩沉默寡言、忍耐痛苦、限制情緒?他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我們但願藉由改變「錯誤的情感教育」,讓男孩去擁有「其它」選項。

拒絕殘酷文化,再見男子氣概

情感教育 01

美國曾對 15~19 歲男性青年做過訪談調查,男孩們普遍相信:男人受人尊重是很重要的;談論自己的難題意味失去尊嚴;身材矮小很可恥,要具備體力;男人不必做家務事。男孩模仿家庭與社會的性別人際關係,發展出了複製且建立自己認同的社交模式。

為何男性以為自己要堅毅勇敢?讓我們從對男孩的懲罰文化談起。

2016 年電影《荒野獵人》拿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在野地蠻橫求生的意志與果敢也為萊昂納多拿下了最佳男主角。影片以「苦其心志」去雕琢一個男人以肉搏完成自己的過程。歌頌雄性激素的電影不是原罪,但仔細想想,血債血還的復仇、弱肉強食的生存法則,一向是我們現今社會鍛煉男孩成為男人的唯一路徑。

體罰教育是其一,「窮養男、富養女」的邏輯思維除了將女孩推入永恆的被保護困境,更是也將男性帶往一條粗暴的路。每一個在青春期曾極端反抗的男孩,可能都有一對有「暴力前科」的父母。:比起與孩子談論善良與情緒,父母更擅長用體罰告訴孩子什麼不能做;比起讓男孩在情感上認同自己,父母更期待養出一個獨立健壯的男孩。

在進入同儕階段,男孩又進階地接受著支配與被支配的「殘酷文化」。世界名著《蒼蠅王》寫了一群 6~13 歲的孩子在荒島上的殺戮故事。他們必須選出領袖,在那樣的世界冷靜與理智行不通,只有強悍與暴力可以生存。當多數女孩們被社會指使讀著《小美人魚》時,男孩們正在經歷每一天真槍實彈的《蒼蠅王》。

在透過結盟建立安全感的秩序里,男孩必須不斷變強,成為男子漢,收集「男子氣概」的星星貼紙,成為「成年的男人」。他們會有意識地攻擊有溫柔、同理心、脆弱特質的女/男性,通過這樣的攻擊完成自己的競爭——一個夠格的男孩。

男孩們對自己殘忍,似乎也沒必要對其他男孩仁慈,這也是為什麼青春期的男孩中特別容易出現對於體格較弱和性彆氣質陰柔同伴的霸凌。一個男人的沉默至此開始。他們為什麼需要體諒痛苦?他自己一直都在痛苦的循環之下。他們為什麼需要有同理心?當你軟弱就釋放了他人攻擊你的機會。

錯誤情感教育

男孩不能哭;

男孩要通過體育或是競賽類活動證明自己的力量;

男孩要藉由貶低女孩價值來建立自己的尊嚴。

支持孩子自由生長的家庭教育

情感教育 02

1997 年的一項研究顯示,父親對孩子的照顧參與度相較 20 年前提高了15%。性別意識啟蒙後,越來越多的父親開始投入家庭照顧,實踐父職。許多父親表明在孩子嬰兒時期深感自己的無能,例如他們無法代替妻子餵奶,在滿足孩子的生理機制上無法獲得認同,就這樣失去一次又一次與孩子建立親密關係的機會。

Emory University 研究人員在2017年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的結果為:父親給女兒唱歌,朝她們微笑的時候更多,使用的語言比對兒子的更具識別度,表現出的悲傷也多得多;他們對兒子的用詞更注重成就,比如「獲勝」和「驕傲」。

男孩接受父親的命令成長,勝過領會父親的情感成長。

我們需要父親挺身而出,了解父親的工作不是生育就大功告成;成為一個男人,不是有生孩子的能力,而是撫養孩子的勇氣。我們有必要關掉電視,和我們的孩子聊聊,聽他們說,了解他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奧巴馬

家長制特別容易讓父親用來使兒子服從,透過養育機制的權力控制男孩。母親與男孩間則容易出現情感勒索,女人如果無法通過教育或是職場提升自己的地位,在家庭里的進階便是透過母親與妻子的身份確立自己的權力範圍。母親把自己的社經地位期望投射在兒子身上,也把很多對家庭的責難推到兒子身上,或許很多兒子都聽過母親說「你不要變得像你爸爸一樣」。

這種對待男孩的方式錯失了孩子的真正人格——成為一個有出息的男孩、成為解救被父親壓迫的母親——造成了男孩成長過程中對家庭的矛盾情感。他既不成英雄(無法超越父親),也成不了孩子(如果父母把兒子當作實踐社會期望的手段)。

錯誤情感教育

用「期待」影響男孩的行為選擇;

以「父親形象」雕琢小孩的成長;

以「母親身份」施壓小孩的未來選擇。

為什麼我無法好好愛人?

情感教育 03

一個男孩的青春期需要面對許多互相對立的感受。男孩的社群練習是從競爭開始的,他們少有機會去察覺他人情緒,甚至在成長過程中不被要求同理。在複雜的情感關係中,迷失的男孩既無法拉下面子表達情緒,也找不到一種新的語言去理解。理解一段性關係,對他們來說比理解情感關係容易許多。

女孩也是男孩通過親密關係成為男人的「過程」,他們一方面需要女孩來支持自己的雄性形象,一方面以屏棄嘲弄女孩樹立男性尊嚴。男孩的情緒生活面臨三大挑戰:親密、慾望與權力。如果一個男孩難以表述自己內心的傷心與孤獨,只會用憤怒或冷淡響應不理想的感情狀態,如果一個男孩難以釋懷自己的性衝動,伴隨而來的將是自己不健康的感情關係。

幾乎所有男孩子都知道如何私下壓抑類似的痛楚,隨著痛楚的釋放,伴隨而來的是羞愧。許多男孩都渴望成長,想像自己有一天自己真的長成大人,可以跟一個真正的女孩做愛,而不必依靠成人雜誌中的插頁。

——《該隱的封印:揭開男孩世界的殘忍文化》

我們的文化告訴我們男孩天生對性好奇。事實上,女孩一直被教導要遠離性,否則她們好奇的程度可能與男孩沒什麼區別。對性好奇、有性探索並不可恥,重要的是我們的家庭和社會教育鮮少教育孩子什麼是安全的性距離。父母必須假裝自己的男孩不會自慰、手機里沒有A片、在學校不會傳遞A漫。男孩接受性知識往往少了一成事實信息——A片里女孩說不要就是要?現實世界可不是如此。

然而男孩痛苦的也是他們對親密關係的想像:一段美好的性,男性要強悍擔任支配角色,甚至必須要用暴力去顯示自己輕視女性、充滿力量。男孩會非常惶恐自己的「第一次表現」,殘酷的社會經驗教導我們的男孩消滅溫柔、柔軟等被歸類至「女性化」的感受,現有的刻板異性戀兩性教育與其說是性別教育,不如說是教育男孩女孩如何通過家庭扮演好各自性別角色的權力教育。

錯誤情感教育

「好男孩教育」期待男生要滿足女生需求;

男生必須透過追求文化討好女生,例如:要對女性的人生負責、幫女生提包包、吃飯要男性買單;

鼓勵男性的性功能鏈接他的人格自尊、鼓勵男性以性展示權力支配女性、鼓勵男性透過言語霸凌女性取得雄風地位。

從自我、家庭談到人際關係,這僅是男性面對強大父權結構較容易被看見的局部。男孩有許多的難題,他們長時間保持沉默且不願求援。擁抱自己的各種情緒將是未來男性期許性別友善的第一步。

想要男孩有不同的成長,或者在未來可能成為一位不一樣的父親,最好的方式就是提供他們機會,去勇敢地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男孩值得擁有人類情緒的全部。

授權轉載自女人迷網站


推薦閱讀:

作為權力分散的自由|埃斯帕達
1警察聯手小姐「釣魚抓嫖」分贓,是權力搶劫
愛,性,謀殺,金錢,權力,穆斯林...舊金山中國富家女千萬美金保命
對「必死命運」的掙脫,是步往墮落墳塋的開始
權力向大師求的根本不是信仰

TAG:權力 | 慾望 | 男孩 | 養成 | 怎麼 | 男子氣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