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未來之路

         中國教育未來之路

鍾文東

在封建王朝統治的舊中國,教育歷來不被統治階級所重視,教育落後不堪到與民族發展需要完全不相適應和嚴重脫節的地步。即使個別開明君主和仕大夫有所重視,也僅僅局限在王公貴族和少數謀求升官發財的仕人和富豪家族範圍類。對人民大眾的文化知識傳授和對整個民族綜合素質提高的教育根本不予問津。造成各方面人才嚴重匱乏,振興民族的力量十分薄弱,世界列強趁機對我中華民族進行肆意無恥的掠奪和欺辱。我中華民族長期陷入水深火熱的災難和危急之中。災難深重舊中國的歷史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教訓:教育落後,必然造成探索改造社會和社會生產力的科學技術人才匱乏,使社會和經濟陷入不發達的境地;如果一個國家的社會經濟不發達,必然無法提高綜合實力和國際地位;綜合實力薄弱、國際地位低微,必然招致列強的肆意欺辱。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這是一個顛覆不破的客觀真理。

新中國建立之初,在百廢待興的艱難困苦時期,黨和國家把優先發展教育放到了振興民族戰略的重要位置上,根據當時全民族貧窮落後、普遍缺少知識文化、科技素質相對差的國情,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教育為新民主主義的,即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教育。人民政府的文化教育工作,應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養國家建設人才······發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為主要任務。」同年12月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重申了《共同綱領》制定的文教政策,提出新教育的目的「是為人民服務,首先為工農兵服務,為當前的革命鬥爭與建設服務」;「教育必須為國家建設服務,學校必須為工農開門」。 把教育服務對象第一次指向了全國人民,讓全國人民都有平等享受教育的權利,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知識水平和素質提供了政治保證,解決了多年來,勞苦大眾受教育難的問題。                 

1951年3月,第一次全國中等教育會議提出:「普通中學的宗旨和培養目標是使青年一代在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各方面獲得全面發展,使之成為新民主主義社會自覺的積極的成員。」在中國歷史上首次提出智、德、體、美全面發展,較全面地體現了人的綜合素質教育——實現人的全面發展,頗俱現代教育理念和思想。1952年3月18日教育部頒發的《中小學暫行規程》(草案),提出「實施智育、德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教育」,這些雖然是對普通中小學說的,但對整個教育都產生了重大影響,現在回顧起來,這一方針不失為一個英明偉大的決策,在一定歷史時期內為振興民族教育,提高全民族知識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起到了積極有效的指導和推動作用。這一特點體現在上個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教育培養出來的人才身上——在遭受十年動亂之後,我們的改革開放還能順利地啟動和進行下去,與那個年代培養的人才在各條戰線和各個領域發揮的中堅、骨幹和引領作用密切相關。                          

1958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在《關於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提出:「黨的教育工作方針,是教育為無產階級的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的目的,是培養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突現了該時期教育的基本路線和基本任務:教育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教育不能像舊社會那樣抱本宣科、理論說教、培養無用的書獃子;它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要在實踐中去培養和鍛煉人的能力,體現了學以致用,學用結合的先進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則。其深遠意義,至今仍讓人回味無窮,具有現實指導意義。也為保證教育及時發揮有效作用、充分利用教育成果、與社會實踐和發展同步、使整個教育事業如何與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提供了正確的方法指導。還預示著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其內容和方法有不斷的新的發展。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來,黨和國家有關文件、法規對教育方針多次作過表述。除此之外,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規定:「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個方針被用法律形式確定下來,規定了我國未來教育的性質、方向、途徑、目標及其規格,對我國教育發展正在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黨的十七大報告指出,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從黨和國家歷來對教育方針的表述中,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新中國教育始終堅持

的是為人民服務,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思想路線;始終把培養振興民族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教育的奮鬥目標,充分體現了一個富國強民的教育思想,讓教育成為了真正民族振興的基石,讓中華民族多年來的夢想變成了現實。從新中國的教育歷史和所取得的成就中,也不難看出:我們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對教育實踐的指導是卓有成效的,成果是顯著的,在社會主義國家建設事業中發揮的作用是巨大的。從黨和國家教育方針的歷次表述來看,也不難發現:黨和國家對教育不僅高度重視,而且根據社會發展的不同階段和歷史進程以及我們的國情,在不斷地完善、豐富和改進教育方針,努力使中國的教育更加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和需要。黨的十七大關於教育方針的最新論述,又為我們在新的歷史階段提出了有關教育工作的總的方向和總指針,確定了未來教育事業發展的方向,已成為整個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原則和行動綱領。內容包括教育的性質、地位、目的和基本途徑等。這對於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如何進一步全面貫徹和落實好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並在其指引下,走出一條更加切合我們中國實際的、更加卓有成效的、更加讓人民滿意的中國教育未來之路,完成歷史賦予我們的教育使命,筆者有如下建議供廣大教育工作者參考。

(一)堅決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要把教育方針作為制定一切教育政策的唯一政治準則和教育工作的行動準則。現階段,社會對教育存在著這樣或那樣問題的呼聲越來越高,但認真分析這些問題出現的原因,無一不是違背教育方針所產生的。例如:對單純片面應試教育的批判;我們的教育方針歷來主張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又如:社會對重知識輕能力的教育現象批判;我們的教育方針歷來強調教育要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中鍛煉和培養人的能力。又如:對年輕知識分子有專業沒文化的批判;我們的教育方針從首次提出到黨的十七大提出都強調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德育、智育和美育是優秀文化傳陳和教育的主陣地。又如······認真地想一想,如果我們很好地貫徹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這些問題會出現嗎?所以,中國的教育問題不是什麼別的,就是沒有很好地貫徹和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中國教育未來的正確之路就是認真執行和貫徹黨和國家教育方針所指引的道路。

(二)研究素質教育的行動規律,拿出素質教育的行動準則。現代教育理念五花八門、繁雜眾多,但歸結起來,只有一個,那就是「素質教育」。只不過各有所側重,切入點和強調的方面不同。有人說素質教育到黨的十七大才提出來,這話是十分錯誤的。素質教育是什麼?是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這是黨和國家在歷次的教育方針中都提到過的。為了說明其重要性和現階段教育問題的嚴重性還曾從多方面做過重複的強調。雖然素質教育歷來被教育方針所強調,但其效果仍然不夠理想,甚至行動過程中遭受的阻力和困難極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在實踐中我們體會到:主要還是缺乏行動規律的引導和行動準則的約束。所以,儘快地對素質教育實施的行動規律進行研究和拿出行動準則來是保證素質教育得以正常實施的關鍵。

(三)花大力氣解決好全面發展的問題。全面、和諧發展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問題,也是當今教育的重大問題和個體成才的關鍵問題,所以被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歷來所重視。但與此背道而馳的應試教育對其破壞的程度,到了令世人髮指和唾棄的地步。應試教育的嚴重錯誤在於它的單純性和片面性,死死地抓住一個方面的工作,而忽視其它許多方面的工作,其結果是不論學習好壞,都一樣沒有任何應用能力,遠遠不能滿足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的要求。原因在於應試教育只教知識,忽視實踐、應用和人的個性、天賦、情感、世界觀、人生觀、思想品質、人格、興趣、愛好、特長、創新精神與創造能力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諧發展。召喚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不僅是社會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早已成為全國人民的心聲。我們的教育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使命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讓學生全面發展,並在這方面下一番苦功夫,扭轉應試教育的困窘局面,花大力氣排除應試教育的不良干擾,堅定不移地實施素質教育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四)把個體的發展與國家、社會的發展聯繫起來思考和實施素質教育工作。現階段教育的嚴重問題之一就是對學生缺乏個別對待的態度,往往把一種或者幾種教育和教學規律、方式方法和特定條件下取得成就的先決條件,機械地運用到所有的學生身上,抽象地對待自己的學生,缺少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要從尊重個體開始,因為不同的個體蘊藏著不同的潛能,千差萬別的個性潛能,是培養國家需要的各種創新人才的基礎。要使每一個學生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要讓他們人人都能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振奮學習精神,不斷地努力奮鬥乃至於成為各類創造性人才和其他各類有用人才,尊重個體是確立這個正確教育思想的基礎。也只有在尊重個體的基礎上才能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自由、充分、全面地發展。個性的發展與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有一個相對嚴密的邏輯關係:個性自由發展是個性充分發展的前提,個性充分發展是個性全面發展的前提,個性全面發展不僅是落實和貫徹教育方針的重要表現之一,也是落實我們的基本國策之一,因為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要以個體發展為先決條件,個體發展促進國家和社會的發展,國家和社會的發展才能使民族振興。所以,教育工作者在其教育工作中做到對每一個具體的個體學生負責而不是對抽象的學生概念負責,即是對整個教育事業、國家和社會負責。這是教育科學關於發展的一般規律性常識。我們以前做得怎麼樣?值得我們去進行一番反思。

(五)勇於探索,不斷改進,銳意進取。現階段社會生活中有一股思潮認為我們的教育是一種不成功的教育,這股思潮常拿我們沒有培養出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需要的創新人才匱乏、應試教育的一些負面影響與不良後果、大學招生制度、考試測評制度、教育質量評價體系、領導管理、辦學體制和督導不力等來說事,過分地誇大某些不良教育現象引起的嚴重後果,抹殺教育的偉大功績和在國家建設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發揮的巨大作用,語言偏激到令人痛心。我相信,這些在發展和前進中暴露的問題完全可以通過改良、調整教育政策與機制、改革教育體制、加強教育科研、改進教育方式和方法得到徹底的解決。我更加堅信只要我們認真領會和貫徹落實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不久的將來這一切都會得到改變。所以我不想對那些偏激的語言做過多的鞭撻和評論。但我也不否認這裡面存在著一些積極因素,促使我們去迅速及時地改變我們的教育現狀,向著更好的方向發展。應該說社會在不斷地進步,與社會密切相聯繫的人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以人為對象的教育要與時俱進,其方式和方法也應該隨之作出科學的調整、改進和變化,才能減少不良現象的發生。所以,在未來的教育工作中積極主動地在教育實踐中體念、觀察、總結、分析教育現狀、及時發現問題、開展探索與研究、不斷地根據教育工作實際調整和改進教育方式與方法,避免不良現象發生,應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應盡之責,而不應該認為是個別專家的「專利」。

(六)加強教育督導力度。回顧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的教育方針是好的,教育政策、法律、法規是對路的,但為什麼還存在著不少完全可以避免和不應該出現的教育問題和不良現象呢?究其這些問題與現象出現和發生的原因歸根結蒂還是無視國家教育方針、法律法規,教育法制觀念淡薄,錯誤教育觀念作崇所造成的。這種情況除了與教育內部的相關因素外,與外部的教育督導監察機制不力也密切相關。所以,儘快理順教育督導監察機制,建立切實可行的教育督導體制,培養和提高教育督導工作人員的能力與素質,加強教育督導力度,是保證未來教育事業得以順利進行與發展不容忽視和缺少的重要工作。

(七)把科學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實踐中去。科學的教育理念是在教學實踐及教育思維活動中形成的對教育現實與發展的正確理性認識和要求,是在民族集體智慧中長期蘊蓄和形成的關於教育的真知灼見,教育應然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的反映、體現與追求,它能正確地反映教育的本質和時代的特徵,科學地指明前進方向,對教育實踐具有導向性、前瞻性、規範性和指導意義。科學的教育理念是正確教育思想、教育觀念、教育主張、教育看法、教育認識、教育理性、教育信念、教育信條等的高度概括和集中體現。它也是國家制訂教育方針,改良教育政策的重要依據和理論基礎。同時,一定社會歷史發展階段的教育方針又是那個時代教育理念的高度概括和集中表現,並且是保證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實踐的強力手段。自覺把科學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教育實踐中去是與教育方針保持一致的極好表現。只有當自己民族教育理念成為教育靈魂並融入到教育實踐中去的時候,才算得上是真正自己民族的教育。教育工作者持有科學的教育理念,才可能有正確的教育行為,教育行為正確才可能導致良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它也是教師工作的靈魂。現代教育的十大理念值得我們去高度重視:

1、以人為本的理念。這一理念把重視人,理解人,尊重人,愛護人,提升和發展人的精神品質貫注於教育教學過程的各個方面,重視人的現實需要和未來發展,更注重對人自身稟賦和潛能的開發與挖掘,重視人自身的價值及其實現,致力於通過培養人的自尊、自信、自愛、自立、自強意識,不斷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品味、生活質量、生存和發展能力,促進人自身的發展與完善。

2、全面發展的理念。這一理念以促進人的自由、充分、全面發展為宗旨,關注人的發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1)在教育的社會性方面,教育是面向全體公民的國民性教育,注重民族整體的全面發展,以大力提高和發展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知識創新、技術創新能力和增強包括民族凝聚力在內的綜合國力為根本目標;(2)在對待個體方面,它以促進每一個學生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全面發展與完善,造就全面發展的人才為己任。要求人們在教育觀念上實現由精英教育向大眾教育、由專業性教育向通識性教育的轉變,在教育方法上採取德、智、體、美、勞等幾育並舉、整體育人的教育方略。

3、素質教育的理念。摒棄傳統教育重視知識傳授的單純片面的教育思想與做法,注重在教育過程中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向能力轉化,進而形成人的良好素質,強調知識、能力與素質在人才整體結構中的相互作用、辯證統一與和諧發展。針對傳統教育重知識傳遞、輕實踐能力,重考試分數、輕綜合素質等弊端,更加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把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與提高作為教育教學的中心工作,以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和強化素質為基本教育目標,旨在全面開發學生的諸種素質潛能,使知識、能力、素質和諧發展,提高人的整體發展水平。

4、創新教育的理念。注重創新教育與創業教育二者的結合與融合,以培養創新、創業型複合性人才為教育的基本目標。強調教育教學過程是一個高度創造性的過程,以點撥、啟發、引導、開發和訓練學生的創造力才能為基本任務。它主張以創造性的教育教學手段和優美的教育教學藝術來營造教育教學環境,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和創業精神、能力與人格,以充分挖掘和培養人的創造性,培養創造性人才。

5、主體性理念。強調充分尊重每一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教」始終圍繞「學」來開展,以最大限度地開啟學生的內在潛力與學習動力,使學生由被動的接受性客體變成積極的、主動的主體和中心,使教育過程真正成為學生自主自覺的活動和自我建構過程。為此,它要求教育過程要從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轉變為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倡導自主教育、快樂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學習等新穎活潑的主體性教育模式,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生動活潑地學習和發展。

6、個性化理念。把培養完善個性的理念滲透到教育教學的各個要素與環節之中,從而對學生的身心素質特別是人格素質產生深刻而持久的影響力。個性化理念在教育實踐中首先要求創設和營造個性化的教育環境和氛圍,搭築個性化教育大平台;其次在教育觀念上它提倡平等觀點、寬容精神與師生互動,承認並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為每一位學生個性的展示與發展提供平等機會和條件,鼓勵學習者各顯神通;再次在教育方法上,注意採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個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實現從共性化教育模式向個性化教育模式轉變,給個性的健康發展提供寬鬆的生長空間。

7、開放性理念。 當今時代是一個空前開放的時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信息的網路化,經濟的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更加緊密聯繫的有機整體。傳統的封閉式教育格局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方位開放式的新型教育。它包括教育觀念、教育方式、教育過程的開放性,教育目標的開放性,教育資源的開放性,教育內容的開放性,教育評價的開放性等等。

8、多元化理念。隨著社會結構的高度分化,社會生活的日益複雜和多變,以及人們價值取向的多元化,教育也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態勢。這首先表現在教育需求多元化,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人才的規格、標準必然要求多元化;其次表現在辦學主體多元化,教育目標多元化,管理體制多元化;再次還表現在靈活多樣的教育形式、教育手段,衡量教育及人才質量的標準多元化等等。這些都為教育教學過程的設計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與挑戰,它要求根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管理體制的教育機構與部門進行柔性設計與管理,它更推崇符合教育教學實踐的彈性教學與彈性管理模式,主張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加寬鬆的社會政策法規體系與輿論氛圍,以促進教育事業的繁榮與發展。

9、和諧教育理念。主張把教育活動看作是一個有機的生態整體,這一整體既包括教育活動內部的教師、學生、課堂、實踐、教育內容與方法諸要素的親和、融洽與和諧統一,也包括教育活動與整個育人環境設施和文化氛圍的協同互動、和諧統一,把融洽、和諧的精神有機地貫注於教育的每一個要素和環節之中,使人才健康成長所需要的各種因素產生和諧共振,達到生態和諧地育人。力求在整體上做到教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營造出人才成長的最佳生態區,促進人才的健康和諧發展。

10、終身教育理念。隨著知識經濟的來臨,學習化社會的到來,終身教育成為現實。教育成為伴隨人的一生的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因而,教育不再僅僅是學校單方面的事情,而是一項由諸多要素組成的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涉及到許多行業和部門,所以需要全社會普遍參與、共同努力才能搞好。與傳統教育不同的是,他需要形成一個社會大教育體系,在系統工程的理念指導下進行統一規劃、設計和一體化運作,以培養人們的學習能力,提升人們的生存和發展能力為目標。

這十大現代教育理念的共同特點是以育人為本,提倡素質教育,堅持全面發展的觀點,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綜合起來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素質教育理念體系。它們都源自於對教育現實的思考與反省,是我國現代教育思想家乃至我整個中華民族在教育規律和追求理想教育的基礎之上,經過長期的理性思考及實踐所形成的理性認識成果,是關於教育的遠見卓識和對教育的清醒認識。鑒於此,這十大理念已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手段,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並日益融入時代的潮流之中,也是我中華民族教育特色形成的重要標誌,倍受人們的青睞與關注。這十大理念即將導引我們的教育走向一個嶄新的未來。所以,中國教育未來之路就是將這十大現代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實踐開創中國未來教育新事業的希望之路。這也許是在新時期對如何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教育方針這個問題所作出的最好回答。


推薦閱讀:

教育評論:「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誰更重要」是個偽命題
內地教育制度就是要所有孩子去爬樹
[醒學教育]微習慣養成的八步曲
影響孩子未來發展的能力
小數據

TAG:教育 | 中國 | 中國教育 | 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