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靜經》,讓生命更智慧的力量
「現在我好忙、現在我好累」,這兩句話成了當下許多中國人的常用語言,「忙」和「累」似乎成了許多中國人的生活常態,「忙」和「累」後面我們更看到是世人對金錢、名利、物慾的狂熱追求和執著,進而我們看到的是一張張疲憊不堪、患得患失、焦慮不安、心浮氣躁的面孔。人們在追求幸福快樂生活的同時,生活卻過得越來越沉重。滾滾紅塵,生命的意義何在?《莊子·知北游》中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抱朴子·內篇》中說:「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間如此至美,生命如此寶貴,此刻間芸芸眾生熟視無睹,卻深陷物慾洪流中不能自拔。《道德經》中說:「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躁勝寒,靜勝熱,清靜為天下正」。如何讓世人拋卻紛繁浮華,讓心靈找到皈依,快樂而寧靜的生活,「清靜」無疑是道教給當代社會開出的一劑速效救心良藥。讓我們一起來解讀「清靜」的真義,滌除蒙蔽我們的雙眼,開啟心燈,照亮人生,回歸大道。
一、清靜在於淡泊明志
追求事業成功,獲得財富,實現自身價值,為多數人一生理想,也皆為人之本能。《周易·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道德經》中說:「自勝者強,強行者有志。」中國傳統文化自古倡導「自強」,倡導順天應勢,積極進取,有所作為。在倡導「自強」的同時,更強調清靜修身,淡泊明志對人生的重要性。《道德經》中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意思是說,人能修持自己達到虛靜狀態,便能體悟大道的清靜之美和通曉世間萬物變化之理。《誡子書》中說:「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用現在的話的來說,要時常保持清靜心來提高自己的修養,厲行節儉培養自己的品德。保持清靜和淡泊,心中無塵雜,志向才能明晰和堅定,不會被貪念所侵蝕,也不會被虛榮所蒙蔽。保持心中寧靜,就不會困於喧囂市井,不會被流言蜚語擾亂心智,才能靜下心來思考,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而當下,「清靜恬淡」離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遠,我們處處所看到的現象是,人們不再是想著腳踏實地或安心地工作和生活,而是迫不及待地想著一夜暴富,想著一夜飛黃騰達,想著立馬功成名就。家長望子成龍,不斷強加孩子學習壓力,幼小心靈苦不堪言;企業產品以次充好,盲目追逐利潤最大化;藝人不再潛心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研究,靠製造緋聞來炒作自己;影視劇泛濫,卻少有經得起歷史考驗的經典大片。求功名利祿,你方唱罷,我登場!結果一個個原本是前途無量或正值事業巔峰的成功企業、成功人士,在紛擾的世間迷失了方向,有的甚至走向自我毀滅的深淵。《道德經》中說:「跂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清靜、淡泊是一種大智慧,如能領悟清靜、淡泊的真諦,人生必將通達,廣博而寬厚。
二、清靜在於知足知止
「幸福指數」成了當前茶餘飯後的一個熱門話題,如果你隨便在街上拉住一個人問他:「你幸福嗎?」他很有可能是一臉茫然。據相關調查,全國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幸福指數卻排在最後。人均收入一般的城市,幸福指數卻排在前列。在高樓大廈競相拔地而起的時候,在人們錢包越來越鼓的時候,在社會物質財富不斷增加的同時,「幸福」這個詞卻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困惑和奢侈品。那麼,到底是什麼謀殺了我們的幸福?《清靜經》說:「人心好靜,而欲牽之。」「既著萬物,即生貪求;既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便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也就是說,人之所以過得不快樂不幸福,一方面來自於現實的生活處境和工作壓力,其根源更多的來自於對物慾的過度迷戀和貪求。當前社會充斥於耳的卻常常是,誰誰在股市房市中一夜間掙了十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太多唾手可得的致富消息導致太多的人內心不平衡,無法安心工作。很多人每天不是去想著如何本質地生活,如何寧靜地過日子,每天關注的是存摺上的數字,追趕時尚的潮流,今天MP4,明天3G手機,後天新款汽車,每天所做的就是被誘惑所挾持,很多的人認為只有這些才能給自己帶來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身價值。越來越多的人只關注自己,關注金錢,變得自私自利,變得驕狂浮躁,結果是反而活得更累,不堪重負。《道德經》中說:「金玉滿堂,莫之能守。」「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道祖老子在這裡告誡世人,再多的財富最終沒有人能夠守得住,過分的貪戀物慾只會讓人產生更多的煩惱和痛苦,過多的積累和佔有財富招致禍患的危險就越大。只有知道滿足,知道適可而止,才能夠永享快樂安寧的幸福生活。大多數人都在為了追求「幸福」而拚命的積累金錢,他們其實更像是在迷宮裡轉圈的老鼠,可能一生都走不上財富快車道,卻讓身邊真正的幸福悄悄溜走。幸福是物質的,更是精神的,保持清靜,摒棄物慾的誘惑,知足知止更是人生幸福生活的根本。
三、清靜在於貴生樂生
生命只有一次,活得精彩和健康是每個人的共同心愿,更是道教所倡導的精神。《度人經》說:「仙道貴生。」《太平經》說:「天地之性,萬二千物,人命最重。」《北斗經》說:「人身難得。」當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社會快速發展和生活節奏步伐的加快,人們的身體健康狀況卻越來越不容樂觀。亞健康、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早衰等現代富貴病普遍侵襲人們的身體。據相關調查,中國居民40歲後體能明顯下降,六成中年人存在健康問題,企業高管、媒體記者、證券、保險、計程車司機、銷售、律師等人群身體透支現象最為嚴重。那些曾經在業界春風得意、叱吒風雲的總裁、高級管理者、教授、學者和明星,沒有輸給競爭對手,卻輸在了自己手裡。本是生命力、創造力最旺盛的年華,竟匆匆離去。據《每日經濟新聞》統計,從2010年1月到2011年7月的19個月時間裡,就出現了19名總經理、董事長級別的高管離世。其中,因病去世12人,自殺4人,他們為別人和自己都創造了巨大財富,最終撒手人寰,歸於塵土。除此之外,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越來越沒有規律,超負荷工作和生活,人們忙著上網、聊天、遊戲、美食、炒股、買房、購物、熬夜、應酬,一刻不讓自己學會清靜。《道德經》中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道祖老子在這裡告誡世人,名利、財富和生命比較起來那個重要呢?過度的貪戀名利和財富必將嚴重危害自己甚至失去生命,要「處其實,不居其華,去甚、去奢、去泰」。即要選擇符合生命健康狀態的生活方式,不要去過於追求浮華奢侈的生活,去掉那些過度、過分、極端的生活行為。《黃帝內經·素問》中說:「上古時代那些懂得養生之道的人,能夠取法於天地陰陽自然變化之理而去調和生命,飲食有所節制,作息有一定規律,既不妄事操勞,又避免過度的房事,所以能夠形神俱旺,協調統一,活到天賦的自然年齡,超過百歲才離開人世;現在的人就不是這樣了,把酒當水,濫飲無度,使反常的生活成為習慣,醉酒玩樂,恣情縱慾,因滿足嗜好而使真氣耗散,起居作息,毫無規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事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要善待自己,越是在事業頂峰和處於生命輝煌時刻,更應該關注健康,熱愛生活,善待生命。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如此。因為善待自己,就會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的生活就會更加五彩斑斕,我們的生命就會更加燦爛和精彩。
四、清靜在於靜以修德
人世間最崇高的品質和境界莫過於「道德」。《道德經》中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祖老子在這裡告誡世人,道德是生養萬物的根本,是社會和諧有序、健康發展、繁榮昌盛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基本保證。因此,天下萬物都要敬畏、謹遵和修持道德。當下,當人們談到社會道德問題,幾乎每個人都在抱怨社會風氣變得越來越壞,人心不古,世風日下。在金錢名利的誘惑下,追名逐利,見利忘義、損公肥私、欺詐拐騙、以權謀私、瀆職腐敗等在社會各個領域蔓延成災,庸俗、低俗、媚俗之風盛行,「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毒大米、蘇丹紅」等惡性的食品安全事件和道德淪喪的事情接連發生。正如《消災護命妙經》中所說:「觀無極眾生,受無極苦惱,漂浪愛河,流吹慾海,沉滯聲色,迷惑有無。」也就是說,世間眾生的種種苦惱、痛苦、災厄其根源在於人們對物慾的狂熱追逐而迷失本性,喪失自我,喪失道德。《淮南子·原道訓》中說:「清靜者,德之至也。」《道德經》中說:「重積德則無不克。」因此,道教主張整個社會都應當大力倡導清靜和寡慾,靜以修德,以道德之力制止「人性貪婪」和「噁心邪欲」,舍妄歸真。特別是那些不利於人生、社會、自然的慾望和行為,要堅決的予以克制和克服。對於有利於個人道德修持、身心清靜與社會和諧、維護和平等正義之事,要勇於有所作為和深入實踐。沒有道德的約束,人和社會就會如同脫軌了的列車,斷了繩線的風箏。沒有道德的約束,人和社會就會步入茫茫黑夜,常沉苦海,永失真道,萬劫不復。《道德經》中說:「修之於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即以道德修身並貫徹於天下,可以使人「心性真朴」和社會風氣純正,萬國九州,和睦相處,高尚文明迎風展示,綿延不息。《雷祖寶誥》中說:「以清靜心而弘大願,以智慧力而伏諸魔。」即一個靜修道德的人,能夠直察事務的本質,不被世俗利慾所困擾,不爭一時之得,寵辱不驚,自強無私,慈愛和同,淡定從容,不自以為是,無為而無不為。因此,做有道德的人,是人生的基本功和大境界。擁有道德,我們將跨越生命的本質,超越人類的完美靈魂。
《清靜經》全文
老君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夫道者:有清有濁,有動有靜;天清地濁,天動地靜。男清女濁,男動女靜。降本流末,而生萬物。清者濁之源,動者靜之基。人能常清靜,天地悉皆歸。夫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常能遣其欲,而心自靜,澄其心而神自清。自然六欲不生,三毒消滅。所以不能者,為心未澄,欲未遣也。能遣之者,內觀其心,心無其心;外觀其形,形無其形;遠觀其物,物無其物。三者既悟,唯見於空;觀空亦空,空無所空;所空既無,無無亦無;無無既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欲豈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靜。真常應物,真常得性;常應常靜,常清靜矣。如此清靜,漸入真道;既入真道,名為得道,雖名得道,實無所得;為化眾生,名為得道;能悟之者,可傳聖道。
老君曰:上士無爭,下士好爭;上德不德,下德執德。執著之者,不名道德。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驚其神;既驚其神,即著萬物;既著萬物,即生貪求;即生貪求,即是煩惱。煩惱妄想,憂苦身心。但遭濁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靜矣。
仙人葛翁曰:吾得真道,曾誦此經萬遍。此經是天人所習,不傳下士。吾昔受之於東華帝君,東華帝君受之於金闕帝君,金闕帝君受子於西王母。西王母皆口口相傳,不記文字。吾今於世,書而錄之。上士悟之,升為天官;中士修之,南宮列仙;下士得之,在世長年。遊行三界,升入金門。
左玄真人曰:學道之士,持誦此經,即得十天善神,擁護其神。然後玉符保神,金液鍊形。形神俱妙,與道合真。
正一真人曰:人家有此經,悟解之者,災障不幹,眾聖護門。神升上界,朝拜高尊。功滿德就,相感帝君。誦持不退,身騰紫雲。
推薦閱讀:
※把你的特點變成力量,它就永遠不能傷害你
※覆蓋全部跑友的腿部力量訓練教程
※自卑是讓心理強大的一種力量
※胸肌超爆燃訓練:只需6個動作讓你練出絕對霸氣胸肌綻放力量風采
※力量訓練和高強度間歇運動有什麼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