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約之以禮,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類的儒家思想還用的上嗎?

我對儒家文化有些了解,比如約之以禮,以德服人,推己及人之類的道理,我也很認可,可是,在生活中真要那樣做會不會連公交車都擠不上去?


您好,謝邀。

未能及時回答,非常抱歉。

君之所慮是人之常情,畢竟我們雖嚮往聖賢,但總是在付出與得到之間糾結。

其實,如果明白能得到的結果,君的疑慮就不復存在了。

我們常聽說看待問題要理性客觀,卻不太清楚這兩個詞的含義。

理性就是不帶個人的好惡,客觀就是不參與的觀察。

感性的人是帶著喜歡或不喜歡的情感去待人處事的,直白說,還沒開始就已經預先下了判斷。

這種處理方式還不如賭博的概率高,賭博起碼還要依靠一些數據加以判斷。

與客觀相對的是主觀,結果就更加可怕了。

感性起碼還有一些外部因素作為參考,但主觀是以自己的見解為真理加以推斷。

守株待兔、杞人憂天是兩個典型的以主觀見解為主導的推斷。

下面我們來分析君的問題,讓我們理性與客觀逐句地來分析一下。

子曰: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是聖賢的好學生,有崇高的志願和遠大的理想。

博是廣博,文是能力,博文就是全能。

約是掌控、約束。

畔通叛,背離、違背。

夫子說:一個志向遠大的人應該是能力全面的,更重要的是還要能掌控自己的能力。這樣,最終的結果才不會違背自己最初的理想。

約之以禮就是博學於文的理性制約,能力如果失去掌控最終的結果是害人害己。

比如,貪官、小偷、強盜等等,這些人首先是有能力的,只是在利益面前失去理性的掌控。試想,誰的理想會選擇在監獄生活呢?誰不嚮往自由呢?

如果說『文』是汽車的發動機,那麼『禮』就是汽車的方向盤。一輛沒有方向盤的汽車,要麼不動,動起來只能是車毀人亡。

以德服人者,人敬之;

以智謀人者,人御之;

以力奪人者,人憎之;

以勢壓人者,人怨之。

推己及人,通過自己的感受去推想別人的感受。

君可願人以智、力、勢於我?

若希望別人以德服我,我當以德服人。

真理不會隨著時間和空間的改變而改變。

夫子之道講述的就是待人處事要遵循的規律和方法,對於人類社會而言,永遠適用。

最後,我們不妨來思考一個問題。

一個有能力且能掌控能力的人,一個以德讓別人敬服的人,一個總能顧及他人感受的人,他會不會做公交車呢?

結語。

讀書要學會用理性去思考,用客觀去分析。讀書的目的是讓自己了解道理,而不是用書本來印證自己見解的偉大。

末學後進,才疏學淺,僅供參考。


謝邀。

儒學是求己以做君子,為人以正天下。必須牢記,儒學不是一個自己好就好了的,儒學是要大家都好才是好,當然其中的的一個重要手段是垂範、是發揮模範帶頭作用。

所以就你的問題來說,如果你會讓大家都覺得儒者都是白痴、都是笑話,這還會讓大家對儒學有興趣、會心生嚮往嗎?!

所以呢,我覺得你還是看自己的具體情況吧,君子一方面要擇善固執,一方面要垂範要引領要讓人心生嚮往,這個中間的平衡還是要看你自己的具體情況來自己拿捏。夫子曰:君子不泥。我儒學強調的是極高明而道中庸,看你自己如何高明的把握到這個中了。

原則要堅持、處世要靈活,所謂外圓內方,溫潤如玉,是謂君子。

顏回和子貢都是儒門的君子,你可以仔細參閱一下他們的情況,君子之道一定要何乎自己的性格,否則堅持下來就不是樂之而是痛苦了。

我領悟夫子的仁道,第一個要求就是從不後悔,我就是我,後悔也沒用,在我沒經歷之前,哪怕重複一萬遍,我還會如此做,如此才能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第二個要求就是樂所以樂者。儒學到最後是要樂之,用大智慧、大毅力求大快樂,沒有快樂來支持,如何能顛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樂在其中矣。

我曾總結儒學的價值指向是成人者終成己也。但如要成人,還是要先成己。當然這是我個人的體悟,我也從來都反對什麼境界說,但夫子曰:好之、樂之。還是建議你好好參悟下的


這就是為什麼「法不加於尊,禮不下庶人」的原因。

你一個老百姓該做啥做啥,學禮幹嘛呢!人家會因為你讓個座感謝你多少?以德服人,約之以禮那是有條件的人做的,沒條件你學著幹嘛呢?讓自己虛榮心得到滿足?


推薦閱讀:

現代人保留食肉習慣合理性在哪裡?
社會道德中幫助弱勢群體的行為是否違背「進化論」的優勝劣汰?
抗戰中梅蘭芳拒不與日本合作而吳清源投靠日本,誰的行為符合東方傳統道德倫理?
「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那麼還要評判惡俗的人嗎?

TAG:生活 | 道德 | 道理 | 儒家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