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這樣做讓我很受傷!面對「情緒勒索者」千萬別有這4種回應 17年10月5日三部曲之一

你這樣做讓我很受傷!面對「情緒勒索者」千萬別有這4種回應 17年10月5日三部曲之一

你這樣做讓我很受傷!面對「情緒勒索者」千萬別有這4種回應 - Cheers快樂工作人雜誌

人與人相處,摩擦有時、爭吵難免。但「情緒勒索」中雙方力量的較勁,卻可能一步步危害到最重視的親密關係及自尊! 想想那些對你意義重大的人,是否曾這樣說過?只要有任何一項肯定的答案,就代表你已經受到情緒勒索的折磨!

●施暴者:你不照著我說的進行,我就讓你日子難過!

●自虐者:你這樣做,讓我心裡很受傷。

●悲情者:你不讓步,就是自私、邪惡、貪婪、沒心肝的人!

●欲擒故縱者:你若可以幫我,我就會更愛你/我就讓你升職/你馬上就能拿到獎金。

但是「一個巴掌拍不響」,若你也曾有過以下任一種想法,其實你正在訓練對方成為情緒勒索者!

●依賴贊同者:如果你不同意我,那一定是我做錯了什麼或是我哪裡不好。

●爭論平息者:只要我保持平靜的態度,就不會惹你生氣了。

●自責者:這一切都是因為我,才使你必須承受這些痛苦。

●自我懷疑者:大家都說是我不對,或許真的是我反應過度了。

情緒勒索,你情我願

本書前半部將要告訴各位情緒勒索是如何運作的,以及為什麼有些人竟對此毫無招架之力。我會詳細說明情緒勒索的「交易狀況」、交易雙方的需求,以及最終交易結果;也會剖析勒索者的心理狀態。

這項工作會滿讓人氣餒的,因為並不是每個勒索者都有相同的行為模式或性格特質,有人消極、有人積極;有人直截了當、有人心思細膩;有些人會把醜話說在前頭、有些人卻表現出苦口婆心的樣子。不過,不論外在行為差異有多大,還是有一些造成他們宰制別人生命的共通心理特質。我會說明這些情緒勒索者如何使用「迷霧」和其他工具,以及他們的動機。

我還會說明「恐懼」—恐懼失去、恐懼改變、恐懼遭到拒絕、恐懼無法掌控—何以成為所有勒索者的一項共通特質。對某些勒索者來說,這些恐懼是因為長期感到憂慮及匱乏。也有一些人是因為喪失了安全感及自信心,為了抵禦不確定感和壓力的侵蝕,進而衍生出這樣的產物。我之後會解釋在恐懼逐漸進駐他們的生活時,勒索恐嚇念頭日漸浮出的過程。如求愛被拒、失業、離婚、退休及生病等突發事件,都能輕易地將至親好友變成一名情緒勒索者。

這些使用情緒勒索手段的親友,很少是真的存心要勒索我們的,他們只不過想藉此尋求安全感及掌控權。不論外表看起來多有自信,他們內心其實是非常焦慮的。但當我們完全附和勒索者的要求時,他們會覺得自己極有影響力,這時情緒恐嚇就成了他們抵禦傷害和恐懼的最佳利器了!

我們扮演的角色

然而,如果沒有我們的「一臂之力」,情緒勒索根本無法存在。要謹記,「你情我願」絕對是情緒勒索的重要元素—畢竟這可是一場交易。下一步,就來看看我們為這些勒索目標做了什麼「貢獻」。

每個人都會把一些激烈的情緒,如怨懟、悔恨、缺乏安全感、恐懼、氣憤等,帶進每段親密關係中—這些就是我們的「痛處」。只有當赤裸裸地將痛處暴露在別人面前,情緒勒索的手段才能奏效。透過本書,我們將明白那些讓「痛處」更痛的情緒反應,是如何經由生活經驗塑造出來的。

人類的行為哲學從早先的「視自我為受害者」,進化為「鼓勵自我對生活及問題負起全責」,這無疑是個令人驚喜的成長。這個觀念在情緒勒索的領域中,更具有重要地位。如果把重點放在別人身上,想著如果「對方」改變,事情就會好轉,這其實很容易。但我們真正要著力的是了解「自我」的決心與勇氣,以及改變與潛在情緒勒索者的相處方式。雖然不想承認,但因為不斷的讓步,其實讓勒索者知道如何遂行他們的勒索行為。屈服鼓勵了他們,不管是有意還是無心,這都讓他們找出了能予取予求的最佳方法。

付出的代價

情緒勒索就像藤蔓,它們捲曲的綠鬚不斷地圍繞、蔓延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如果我們在工作上對這些情緒勒索者讓步,回家後就可能把氣出在孩子身上。或者,如果我們和父母的關係不好,也可能在與工作夥伴相處的模式上出現問題。我們無法將所有不快的情緒全放進一個貼著「上司」或「老公」標籤的盒子裡,藉著把氣出在他們身上,以忽略這些衝突對生活的影響。這樣反而可能會走上讓我們痛苦的同一條路徑,也成了一名情緒勒索者,將我們遇到的挫折全加諸在一些弱者身上。

很多使用情緒勒索手段的人,都是我們想維持、加強彼此情誼的一些朋友、同事,甚至是家人;我們願意與他們共享生命中的美好時刻,也願意與他們共創親密關係,甚至可能還自以為彼此關係良好。但這美麗的想像,卻往往被情緒勒索者打破了。重要的是,不要讓情緒勒索的習慣緊攫住我們,還有周圍的朋友。

如果一直對勒索者讓步,我們將付出十分巨大的代價。他們的用語及行為,會讓我們感到失衡、羞恥及深深的罪惡感。我們知道應該改變這種情勢,也不斷誓言要採取行動,最後卻還是掉入情緒勒索的陷阱中。最後,我們開始懷疑自己到底能不能信守承諾,也對自己的效率沒信心了。我們的自我價值感慢慢地遭受腐蝕。最壞的結果可能是每次讓步後,指引我們決定生命價值及行為的內心指南針卻離我們越來越遠—自己再也不是一個完整的個體。

雖然所謂的情緒勒索並不能算是罪大惡極,但也不能輕忽它的影響力。只要我們和情緒勒索扯上關係,它就會一步步將我們鯨吞蠶食,最終危害到我們最重視的親密關係及自尊。

- See more at: cheers.com.tw/article/a

Follow us: Cheers on Facebook | Cheers on LINE


推薦閱讀:

婚姻與親密關係
為什麼再相愛的兩個人,也會互相嫌棄?
你認為的「安全感」真的安全嗎?——如何獲得真正的安全感
《我的二十年》——意外篇
親密關係中,如何一鍵停止爭吵?

TAG:親密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