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陸軍武器裝備未來將如何發展?
全球經濟危機以來,受宏觀經濟低迷影響,世界主要國家軍費持續下滑,軍費削減已成為世界趨勢。2016年,全球軍費穩中有降,但這並不影響軍事裝備領域內新技術、新概念的湧現。雖然在現代戰爭中,空軍和天軍成為各國的寵兒,備受關注,作為歷史最為悠久的陸軍仍然在穩步前進。受互聯網和人工智慧技術的影響,陸軍的發展有了新時期的特徵。
坦克升級改造成為主要趨勢
坦克對於一個國家的軍事來說,佔據著重要的地位,雖然近年來有不少言論唱衰坦克,認為曾經的「陸戰之王」即將被歷史塵封,但坦克仍然是世界大多數國家,特別是軍事強國主要發展的軍事裝備。根據美國國際武器集團發布的坦克市場預測報告。預計到2025年,全球將生產3800多輛主戰坦克,價值超過172億美元。其中,高端坦克的數量將佔到新生產總量的24.1%,市場份額將佔43%。報告認為,主戰坦克的威懾力在現代戰場上仍是一個很強大的部隊力量倍增器。目前,主戰坦克現代化升級和改造業務逐漸成為國際坦克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2015年5月9日在紅場閱兵中首次亮相的「阿瑪塔」坦克即將投入俄羅斯軍隊參與測試及作戰行動。作戰型「阿瑪塔」坦克的發動機功率可達1800馬力,基型「阿瑪塔」的發動機功率為1500馬力。該坦克有3名乘員,位於前部密封的裝甲防護艙內,主武器包括一門125毫米滑膛炮和一挺7.62毫米遙控機槍。「阿瑪塔」主戰坦克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四級防護系統:第一級防護系統為偽裝系統,確保在作戰過程中敵方無法定位「阿瑪塔」的位置,採用GALS技術,使車身形成特殊保護層,以達到偽裝的目的;第二級防護系統為主動防護系統,當發現敵方反坦克武器飛來時,能夠迅速確定來襲武器的種類和飛行軌跡,引導坦克及時規避或摧毀來襲目標;第三級防護系統在前兩級防護系統失效後用於摧毀導彈;第四級防護系統採用隔艙化設計,將乘員與彈藥在艙室內隔開,可大幅降低由於二次爆炸效應造成的對乘員的傷害。
作為坦克界的「新貴」,「阿瑪塔」的改造、升級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展開。俄羅斯烏拉爾車輛廠正在為「阿瑪塔」坦克測試一款新型且高效的多燃料發動機。目前已經在各種氣候條件下進行全面測試,有望成為俄羅斯未來裝甲車的動力裝置。「阿瑪塔」的主動防護系統也是升級的重點,新型紫外探測器能夠跟蹤火箭彈留下的電離空氣蹤跡中紫外光子,並可以評估彈丸速度和彈道,向主動防護系統提供成功攔截威脅所需數據,從而極大地提高車輛主動防護系統的效率。此前,「阿富汗石」主動防護系統依靠安裝在車輛四面的小型雷達探測來襲威脅,但是雷達系統有可能被大量齊射的炮彈、火箭彈、作戰中飛過的碎片、亦或被敵人電子對抗設施所誤導。加裝新型紫外探測器能夠顯著提高「阿富汗石」主動防護系統的效率,從而提高戰車在作戰期間的生存機會。俄羅斯熱成像儀技術取得了巨大進展,並將用於「阿瑪塔」。熱成像儀可以幫助戰車機組人員在夜間、複雜天氣條件、煙霧、多塵以及人為燈光干擾的情況下發現目標。與其他瞄準具不同的是,熱成像儀能夠在完全黑暗的零可視度環境下運行,不僅能看到目標,還能瞄準。裝備熱成像儀的「阿瑪塔」實用性和生存能力都將大幅提高。
通過持續的維護、重置和升級,美國陸軍計劃將其「艾布拉姆斯」主戰坦克服役期限延長到2050年;英國陸軍也計劃將其「挑戰者」2服役期限延長到2035年,並以L55式120毫米滑膛炮代替此前的L30A1式120毫米線膛炮,火力大大增強。
無人戰車備受關注
無人化成為戰車的突出標籤,主要國家無人戰車技術發展迅猛,已具有快速機動、遠程偵察、情報處理、排雷破障和火力打擊等支援與作戰能力。這一新型作戰力量發展潛力巨大,必將成為未來陸戰場的主戰裝備。
俄羅斯研製出完全自主的「打擊」地面無人戰車,該無人戰車能夠在自動模式下進行作戰和偵察行動。「打擊」無人戰車基於BMP-3步兵戰車研製,採用了圖拉儀器儀錶設計局研製的「時代」遙控武器站,武器站配裝1門2A42式30毫米自動炮、1挺卡拉什尼科夫公司的PKTM式7.62毫米機槍和4枚9M133M-2「短號」-M反坦克導彈。「打擊」無人戰車未來將能夠分析作戰環境,清除現代戰場上所有類型的目標。「短號」-M反坦克導彈能夠在10千米外打擊敵方的裝甲車輛和低空飛行的目標。開發人員計劃將「打擊」無人戰車裝備到摩步班、連和營,以增加士兵的作戰效能。「打擊」無人戰車在戰場上應該能夠運輸多達8名士兵。此外,「打擊」戰車有可能具備兩棲能力。
以色列流星宇航公司透露了其正在發展的「蘭博」地面無人車輛計劃細節。「蘭博」是一個定製的6×6全地形平台,每個車輪由輪轂電機驅動,同時裝有獨立懸掛。獨特的設計使「蘭博」具有非常出色的性能和載荷能力,「蘭博」重約3.5噸,有效載荷能力為1000千克,車後部有一個可以安裝特定任務有效載荷的貨艙。流星宇航公司已經開發出了多個任務載荷,包括後勤、醫療後送和導彈發射器等配置。「蘭博」可攀爬的垂直牆高為35厘米,涉水深70厘米,最大公路速度可達45千米/時。「蘭博」採用柴電混合動力驅動方式,在執行秘密行動時發動機關閉,僅使用電池驅動,能夠行駛50千米。殺傷力方面,「蘭博」可裝備穩定式遙控武器站,其上配裝一挺12.7毫米機槍。遙控武器站將直接由平台操作人員控制。操作人員還配有可提供態勢感知和情報、監視與偵察能力的一系列系統,包括安裝在3米伸縮桅杆的光電攝像機。
法國賽峰集團推出了全新的eRider無人車,該車屬於一種多任務平台,可無人駕駛,也可選擇有人駕駛模式。eRider為4座4輪驅動概念車型,具有多感測器架構,配裝了全天候成像設備、MPS陀螺穩定光電轉塔、定位裝置、自動化平台,以及任務控制系統、C4I組件等,所有的技術都是獨立機動性的核心。除了執行後勤支持任務之外,eRider還可以用於快速部署部隊,為情報搜集及打擊等任務提供支援。
可穿戴裝備快速發展
如今,可穿戴裝備已開始引領電子消費的新熱點,智能眼鏡、智能手錶、智能手環、智能背心、智能襪子和智能靴子等層出不窮。這些配件的軍用價值也日益凸顯,可穿戴裝備本身泛指體積小、重量輕,由用戶穿戴和控制並持續運行和人機交互的計算機設備,能夠提升人的智力、延伸人的感官、增強人的體能、保護人的安全,而這正是現代戰爭所需要的。從長遠看,伴隨著信息技術和新材料、新能源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制約可穿戴裝備的瓶頸將被一一突破。屆時,可穿戴裝備很有可能成為軍事系統不可或缺的硬體,像軍裝及槍械一樣成為士兵的標配。
在2016年俄羅斯國際軍事裝備展展會上,俄羅斯中央研究精密機械製造局展出了地面部隊使用的第三代「戰士」士兵系統。該系統包括防火作戰服、帶有模塊化輕型負載裝置的防彈衣、外骨骼、膝肘部防護、先進的彈道頭盔以及防毒面具,並將考慮選擇新材料和新型指控系統,集成敵我識別系統以及一種健康管理裝置。俄羅斯部隊將在未來5~7年內接收新一代「士兵」系統。
美國將繼續大力推進「塔羅斯」作戰服的研發工作。「塔羅斯」作戰服項目於2013年啟動,2014年推出第一代樣衣,該項目得到了前任特種作戰司令部司令麥克雷文的大力支持,計劃在2018年8月完成樣衣的研製。其研製理念是提升士兵的綜合彈道防護、態勢感知、外科手術般的精度和殺傷力,特別適合城區作戰。
加拿大仿生動力公司正在研製一種稱為「動力行走」的能量收集裝置,美國陸軍將在2017年對其進行測試。目前,士兵需要攜帶用於輔助策略、通信和導航的各種電子裝備,包括計算機、無線電台、手機、戰場態勢顯示器和導航工具等。通常士兵執行72小時任務需要背負7.3~9.1千克的電池。沉重的負荷會增加受傷的風險,並且降低機動能力。而「動力行走」外骨骼能夠吸收膝蓋彎曲、作負功時的能量,並利用這些能量為士兵自己或隊友的主電池充電,從而減少需要攜帶的電池數量,或者背負相同的載荷而擴大任務範圍。「動力行走」外骨骼的重量為1磅(0.45千克)時,輸出功率達3瓦;重量為2磅(0.91千克)時,輸出功率達10瓦。在遠途作戰中,這種裝置還能減少再補給,從而提高持續和獨立作戰能力。此外,在下坡行走時,「動力行走」外骨骼還能減輕肌肉疲勞。
RB3D公司在2016年歐洲國際防務展上展出了其研製的最新式「大力神」外骨骼,該項目由法國武器裝備總署投資,2009年開始研製,既可用于軍隊也可用於民用市場。本次展出的第四代「大力神」外骨骼,重17千克,可舉起60千克的重物。系統由電池組供電,根據使用方式的不同 ,可持續供電3~6小時,不到3小時即可完成充電。「大力神」外骨骼沒有採用任何感測器來記錄人體運動,系統的操作完全基於控制演算法,使其能夠明白使用者的意圖並與之配合完成各種動作。
? 結 語
在世界軍事變革的浪潮中,陸軍武器裝備正受到新概念、新技術的洗禮與改造。未來陸軍武器裝備的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體系化 未來戰爭將是體系的對抗,每一件武器裝備大到坦克、火炮,小到頭盔、瞄準具都將作為武備網路的一個節點發揮作用。在這個網路中,信息化系統作為將各個節點串在一起的線,至關重要,也成為了衡量主戰坦克、士兵系統、無人戰車的硬指標。
無人化 現代戰爭中,士兵的生命安全日益受到重視,在「非接觸」「零傷亡」等作戰理論的牽引和信息化技術的推動下,無人裝備成為各國研發的重點。在執行抵近偵察、後勤保障、防暴等方面,無人裝備有著天然的優勢,能夠將士兵從危險、重複的活動中解放出來,去執行更有意義的任務。
智能化 隨著人工智慧的快速發展,未來武器裝備將越來越有靈智,人工智慧在信息採集、大數據分析、跟蹤、控制等方面速度更快、精度更高,能夠成為士兵很好的輔助。另外,武器裝備的智能化將有力地推動體系化和無人化進程。
推薦閱讀:
※看看台灣的軍事裝備(三。陸軍篇)很詳細哦。(組圖)
※美國陸軍爆出史上最大欺詐醜聞1200名徵兵人員獲利2900萬美元
※東部戰區陸軍第73集團軍合成旅沿革
※納粹元帥:最後的陸軍總司令——陸軍元帥布勞希奇
※駁(解放軍,尚能戰否) - 陸軍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