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北大連夜搶人事件始末,你所不知道的內幕!

清華北大連夜搶人事件始末,你所不知道的內幕!

事件背景:

高考公布分數後,考生要為填報志願做出抉擇,也有一些人要使出全身解數,爭奪優秀生源,他們就是各高校的招生辦工作人員。在河北高考分數公布後,當地文、理兩位高考狀元已在22日晚被北大,清華連夜接到北京。

狀元何許人也?!

文科狀元袁嘉瑋是河北省保定人,此次考試成績為706分。

理科狀元孟祥熙是河北省秦皇島人,此次考試成績為724分。

爆料:

此次高考時候,由於「睡蒙了」,所以孟祥熙認為自己的數學發揮不好,錯了1小道題,但與老師及時溝通後,他重新調整狀態,和平時一樣去參加第二天的考試。

這讓小編情何以堪啊!難道要全對呀!學霸就是學霸啊!流弊!

河北衡水中學?!

清華北大連夜搶人時間被曝光後引起了社會媒體的關注,近日,各省市都將陸續公布分數,而兩所國內高校的招生人員的明爭暗鬥也如約開始了。無論兩位狀元最終選擇在哪裡就讀,最大的贏家都將是河北衡水中學,因為兩位狀元在這所「超級高考工廠」中誕生了。

據統計,2015年,該校高考成績蟬聯河北省16連冠。

衡水模式!!!

「一本上線率86.6%,二本上線率99.3%,104人被清華北大錄取,包攬全省文科、理科狀元,以絕對優勢摘取全省15連冠!」這是2014年河北省衡水中學豎在學校門口的高考喜報。如此成績讓人可驚可嘆,央視主持人白岩松驚呼,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樣批發生產狀元的學校」。

學生排隊買飯也在學習

 「衡中模式」在連戰連捷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其「高考流水線工廠」的質疑。在這裡,每個人的學習生活按部就班,就像鐘錶一樣精確。時間被一張精確到分鐘的《生活作息表》分割成細小的段落,每個段落都有規定的內容,一段連著一段,猶如齒輪一樣機械前行。這種密不透風的時間控制瀰漫在整個衡水中學,在此驅動下,學習已經成為一種條件反射。

  「自習考試化,考試高考化,高考平常化」。如此高壓下培養出來的孩子,在得到高考的高分數的同時,孩子們還失去了什麼?

校門外令人矚目的「英才路」

  11月27日上午,河北衡水冬雨淅瀝,霧霾圍城。校門上方「建中華名校,育民族英才」的大標語也在霧霾中漸漸隱沒。衡水中學鐵門緊閉,站鐵門外向里望去,安靜的校園雨霧瀰漫,法國梧桐落葉滿地。

  一對中年夫婦踩著泥水,走到衡水中學側門小心翼翼地問門衛:「我們從冀州來的,孩子被衡中錄取了,我們想先來看看學校,了解一下生活環境和住宿情況。」門衛檢查了錄取通知,與相關老師電話核實了情況,又讓二人填了一份出入登記表,才開門放人。

三周才能休一天,家長和孩子只能抽空隔網聊幾句

這對夫婦的孩子李曉,今年讀高一,成績拔尖,在父母眼裡「肯定能考上好大學」。但李曉的願望是上清華。令父母憂心的是,這兩年當地高中考上清華、北大這兩所一流名校的簡直是鳳毛麟角。幾番輾轉,他們決定送孩子到衡中上學。

  「轉學到衡中讀書,孩子上清華的把握就大了。」父親李澤章說。

  衡水中學位於衡水市東南部,校門對面,是一溜兒低矮老舊的平房,分布著一些小商店和地攤。看上去,這所學校並不起眼。

  令人矚目的是校門外叫「英才路」的那條小街。路兩邊的圍牆上,貼滿了今年被北大、清華等名校錄取以及奧賽獲獎學生的照片,橫亘百米,蔚為壯觀,黃底紅字,一片「輝煌」。

  校門口則是一幅巨大的展板,顯示著今年的高考成績,上面的數據令人可驚可嘆:2014年,衡水中學一本上線率86.6%,二本上線率更是達到驚人的99.3%。

  共有104人考上清華、北大,2人進入中科大,16人進入香港大學等港校,51人被哈佛大學等國外名校錄取。1335人被「985」高校錄取,2631人進入「211」高校。

  另外,今年的河北省文、理科狀元均被衡中包攬,並有9人進入河北省文科前10名,6人進入河北省理科前10名。河北省文科前100名,衡水中學包攬了67人,理科則為51人。

  也就是說,整個河北省所有的高中加在一起,也比不上衡水中學這一所學校。就連衡水中學自己,也在網站上貼出了「以絕對優勢摘取全省15連冠!」的喜報,宣告著衡水中學在河北全省一家獨大的局面。

  央視主持人白岩松驚呼,這是一所「成批成批的像韭菜一樣批發生產狀元的學校」。在學生中,也流傳著「超級高考工廠」、「神一樣的學校」等說法,也正是這聲勢浩大的「高考最強軍團」,吸引著周邊越來越多的學生和家長來「投奔」。

門難進的衡中

  冷風裹挾著細雨,針刺一樣打到人的臉上。衡中校門外,一位父親正在風雨中撐傘守候。「孩子感冒了,我給他送點葯過來。等了快半個小時了,等一會兒孩子下了課我才能申請進去送葯。」

  要想走進衡水中學,並不容易。學校大門口鐵門緊閉,只有一旁的側門供人出入。來者必須與學校相關人員約定,由校方發開門指令給保安,在填寫完登記表後方可進入校門。

見到記者後,保安警惕地把記者擋在門外,並拒絕提供學校相關負責人的聯繫方式。記者撥通學校辦公室的電話,希望與負責相關工作的副校長王建勇對話,電話那頭說王校長不在學校。而就在5分鐘前,記者見到有人在門衛處登記約見王建勇,並得到了王建勇的開門指令。

  記者數次撥打衡中辦公室提供的另一個所謂負責相關工作的電話,截至發稿日該電話並無人接聽。

  學校的老師們對外界也保持著一種「默契」。衡中校門外,記者遇到了幾位衡中老師,大都稱「工作太忙」而匆匆離去,偶爾有人聊幾句,也會警惕地保密自己的姓名職務。

  一位衡中的大鬍子外教,在課間匆忙走出校門,來到對面的小超市買了幾個小蛋糕果腹。當記者表明身份和採訪意圖時,他笑了笑說:「抱歉,在這裡,一切採訪必須經過我們校長的允許。」

  隨後記者來到衡水市教育局了解情況。在表明採訪意圖後,一位王姓辦公室主任稱,教育局相關負責人和新聞發言人均不在單位,並「說不準什麼時間回來」。在記者提出電話採訪後,他拒絕了記者的採訪要求,並稱只接受當地宣傳部安排的採訪。

  記者了解到,衡中不定期設有開放日,但需要提前預約,提交單位證明種種。只有在那一天,外人才能走進校園一探究竟。曾有媒體報道,雖然衡水市的GDP常年徘徊在河北末3位,但衡水中學十年中接待訪問人數達17萬。參觀衡水中學並不免費,那些以研討會的名義來到衡水的老師們,每人還需要繳納600元的「會務費」。

這裡,除了學習,其他都是「各種不能」

  外人想進入衡中很難,裡面的學生要想從衡水中學出來,也很難。

  「別看我在學校門口擺攤,但生意並不好做。因為平時根本看不到學生出來買東西。」校門對面的攤主告訴記者。

  衡水中學實行嚴格的封閉式管理,除了學校特批的幾位身體有特殊狀況的走讀生,無論本地或外地的學生平時都嚴格禁止出校門。學校3周放假一天,學生若想在非假日出校門,需要班主任開條子,而且「除因公或違紀回家反思出校門外,每班每學期不超過2張」。

  「雖然我離家才15分鐘的路程,但一年也回家不了幾次。」一位本地學生表示。

  在校期間,學生的言行舉止都受到嚴格的限制,從起床到睡覺,成績、德行、衛生全部納入量化考核。

  學校甚至對帶入學校的零食種類也做出限定:除牛奶、餅乾、蘋果、梨、橘子、香蕉之外的食物,以及手機、MP4、復讀機、錄音機、收音機、電子詞典等產品,卡通畫、球類、小說、雜誌、畫報等「與學習無關的物品」不得帶入校園。

  根據該校《關於學生違紀行為處理的試行辦法》,異性之間互相陪護去醫務室看病、互相追逐打鬧、互相請客、互發簡訊、互贈禮物、一起進餐等行為被歸為「男女生非正常接觸」,會被給予警告或嚴重警告處分、回家反省1~2周,並全校通報。

  教室里的攝像頭,居高臨下地監控著學生們的一舉一動。所有老師可以控制各攝像頭並錄製視頻留下「違紀證據」。

  「我們自習課不能喝水,不能與同桌講話,不能往教室後門看,不能照鏡子,不能大聲笑,不能走神,不能咬筆,短褲和裙子不能高過膝蓋,不能留怪異髮型,女生不能佩戴首飾……總之就是各種不能。」一位衡水中學的畢業生如此回憶曾經的衡中生活。

  懲罰的大棒往往不可思議地砸在一些「小事」上:一名高一女生因為感冒嗓子疼,在自習課上喝了一口水,班主任便通知其遠在邢台市的母親來校,女生則含淚站在保安室寫作業;一位學生因被發現桌斗里有半根沒吃完的火腿腸,就被勒令回家反省;一名女生因為胃疼,在開大會前依靠著同學的肩膀,被班主任視為有損精神風貌,要求其回家反思。

喊口號和貼標語,是衡中的「老傳統」。

  「兩眼一睜,開始競爭;兩眼一睜,學到熄燈。」「今日瘋狂,明日輝煌。」「為校爭光,我的責任!」在校園路上,教學樓里,教室以及學生宿舍,甚至連學校印刷的筆記本上,都印有衡中的口號標語。

  「我來學校做什麼?我要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我今天做得怎麼樣?」貼在教學樓大廳的這個標語被稱為「每日三思」。在高考前20天,班級里激勵標語則是「20天大於3年,20天約等於一輩子」。

  在一則2014年衡水中學高考百日誓師大會的視頻中,學生們聲音嘶啞地大喊著「專註、投入!」「我行!我行!我行!」,情緒極為高亢投入。

  在外人看來,這場百日誓師更像是一場成功學的講座。有教育界人士表示,很多學校用近似傳銷式的心理暗示,以呼喊口號等方式不斷給學生強化、灌輸「高分」意志。學校成為「高考夢工廠」,學生則成為這個工廠里的「考試機器」。

為何清華北大近年連連出動搶人!!!!

港校「偷襲」成為導火線

北大清華爆發「搶人大戰」,最初的導火線源自港校的刺激。

2005年,畢業於人大附中的北京理科狀元陳秀野,選擇了香港科技大學生化專業,放棄了此前報考的清華大學生物專業。這是近年來「棄清華選港校」的第一人。讓人想不到的是,也就是從這一年開始,兩校多年來「暗暗較勁」卻相對平衡的招生狀況被打破。

因對本港優秀生源吸引力不強,香港高校甫入內地時就堅定地抱有「搶」的態度。為了吸引內地優秀高考生報考,港校甚至開出了高達六七十萬港元的巨額獎學金。面對香港本身的吸引力以及高額的獎學金,內地高考生第一次發現,自己並不是完全處於被動的地位,才華和分數也能讓自己把「選擇權」掌握在自己手裡。於是,從

2005年開始連續幾年,「港校狂攬數十狀元」、「狀元棄北大清華選港校」的標題成為媒體招生季的頭條。內地高校多年來形成的「高高在上」的錄取模式,在 港校的衝擊下開始垮塌。

為了應對港校帶來的壓力,作為內地最知名的高校,北大清華也開始在招生時出現變化。起先兩年,兩校均悄悄地在獎學金、專業等方面向考生伸出橄欖枝。之後,「狀元獎學金」等一系列「優惠」走向台前,且年年走高。

經過近10年的爭奪,北大清華與港校逐漸「打成平手」。中南大學蔡言厚教授分析指出,隨著中國大陸經濟、科技和教育的飛速發展,北大清華等大陸高校的國際化

程度與港台高校差距越來越小。而且,北大清華擁有悠久的歷史文化積澱,在國內外享有很高威望,也是中國社會各界最為認可的頂尖大學;與港校相比,選擇在北 大清華就讀,將來的職業發展前景更好。

從2013年起,當初最熱衷港校的廣東狀元也開始拋棄港校,紛紛選擇「回歸」內地名校。2013年10月,遼寧省文科狀元劉丁寧,放棄72萬元全額獎學金,從香港大學退學,回鄉復讀報考北大,更是讓輿論嘩然。2014年,港校在廣東地區甚至沒有錄到一個狀元。

有機構統計顯示,截至2014年的9年里,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在內的港校用於爭奪狀元等優質生源的獎學金總額達到 5000萬元,但9年來只錄取了71名省級狀元,不足一成。雖然台灣和澳門等地區高校也開出高額獎學金,但迄今為止,尚未贏得任何大陸高考狀元的青睞,沒有實現招收大陸高考狀元的零突破。

「劉丁寧」等省級狀元們的回歸預示著港校熱開始大幅度降溫,也間接標誌著港澳台高校搶奪大陸高分尖子生的「金元政策」走向失敗。對於北大清華而言,在與港校進行「搶人」大戰後,經驗開始慢慢豐富了起來。

真正的「狼來啦」

沒有一點點防備,在北大清華疲於應對港校競爭之際,「真正的狼」卻已悄悄到來。

港校之所以要到內地搶優秀生源,最大的原因就是,本港優秀生的目標校是美國、英國等地的世界一流大學。而這些大學,最近幾年也加入到了對中國內地優質生源的 爭奪當中。人們突然發現,忽然有一天,哈佛耶魯已不再是傳說中的辭彙。對於中國高校而言,優質生源的流失已成既成事實。

形勢有多嚴峻,從高考報名人數的下降可見一斑。去年,按照教育專家的統計,全國棄考族達100萬人,棄考的人數中,約兩成選擇出國留學。今年這一數據有增無減。

從出國留學只是落榜生才做的事,到世界名校開始成為選擇之一,留給人們反應的時間並沒有幾年。在北大清華還為搶了幾個狀元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當「裸分狀元 和加分狀元到底誰才是狀元」的爭論還在繼續的時候,驀然回首,「尖子生」們已經用腳投票,拋棄了北大清華,早早地盯上了世界一流大學。

幾年前在一次教育活動中,北京一位著名中學的校長曾發表過這樣的言論:「中國的高等教育如果不改革,再過幾年,我們學校的好學生將不會再上北大清華。」

一語成讖,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

今年,北師大附屬實驗中學國際部應屆畢業生共169人,其中163人赴美,6人赴其他國家。據學校升學指導中心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5月20日,已有161人被美國前50名大學錄取,佔比99%。其中25名學生被美國前10名大學錄取,包括普林斯頓大學1人、耶魯大學2人、哥倫比亞大學4人、杜克大 學5人、布朗大學4人、康奈爾大學7人。

今年,北京四中國際班畢業生共153人,其中10%去了美國排名前10的大學,25%去了美國排名前20的大學,85%去了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的學

校包括哈佛、布朗大學、康奈爾大學、達特茅斯學院、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名校。除了國際班之外,普通班也有十幾名同學選擇了出國。與去年相 比,四中今年出國留學的人數增加了近一倍。

北京十一學校國際部今年共有190多人出國,在申請美國大學的學生中,70%以上進入美國排名前50(含綜合性大學和文理學院)的大學;在申請英國、加拿大 的大學的學生中,100%進入排名前20的大學。還有學生被澳大利亞悉尼大學、德國雅各布大學、耶魯新加坡國立學院以及錄取率極低的密涅瓦大學 (Minerva)錄取。

如果說這些北京著名公立校的國際班還不能絕對說明問題,那麼可以再看一下來自機構的數據。今年,通過新東方前途出國拿到美國本科排名前100學校通知書的共1967人,其中,哈佛1人、耶魯2人、哥倫比亞1人、賓夕法尼亞3人、布朗5人、康奈爾6人……

這還僅僅是一家留學機構的數據。

某北京頂尖中學的老師告訴記者,在他們的學生眼中,北大清華都是「備胎」,真正優秀的學生瞄準的都是世界級的名校。「北大清華在全世界排多少名?」這位老師坦言,北大清華的爭搶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優秀生源流失後,這兩所國內頂尖大學面臨著巨大的生源壓力。但是,繼續為了搶奪高分考生鬧得面紅耳赤,只能更加加 劇優質生源的流失。「一所大學如果沒有情懷,沒有底線,如何能贏得學生的尊重?」這位老師說。

砸出分數線保住自己地位

如果說國外高校的搶奪讓北大清華只是有些著急的話,那「內因」則直接關係到這兩所學校的「地位」。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從內部原因分析,北大清華如此爭搶,原因無外乎要保住自己在國內的地位。該知情人士告訴記者,從學校到老師到學生,其實目前都處於一種 「被綁架」的狀態,即誰也不願意承認自己比對方遜色。如何保證自己在搶人大戰中取勝呢?「一是狀元數量,二是分數線高低。」該業內人士解釋稱,在「被綁架」的環境下,招到的狀元數量和分數線的高低,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衡量輸贏的重要指標。雖然狀元不一定是最好的學生,但狀元是社會的焦點。「某某狀元選擇了 北大」,這樣的新聞標題就是輿論的導向,輸了狀元,輸了分數線,這場戰役也就輸了一般。

另 外有知情人士透露,唯狀元和唯分數線的邏輯,使得北大清華兩校在錄取中經常出現一些怪現象,比如一些分數排名相對靠後的學生,竟然被錄取到了北大元培學院、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清華經管學院等高分專業。這並不是因為這名學生有多優秀,而是因為他正好處於某一個分數段最低的位置。如果他報考了並被錄取,他的分數就成了所謂的「錄取分數線」,而如果這名同學被對方錄取,自己的分數線將面臨失守。因此,為了保住分數線,兩校就不惜拋出各種橄欖枝,其中就包括拿出 最好的專業。

兩校的戰火硝煙還遠不止於此,甚至還延伸到了中學。記者從某中學了解到,雖然今年兩校自主招生取消了校長實名推薦制,也不再進行名額分配,但其實「換湯不換藥」,北大的「博雅計劃」和清華的「領軍計劃」依然會對不同的中學有所側重。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學生在報考志願時還會受到中學方面的壓力,中學也會擔心因 為考生的志願選擇導致學校來年的優惠名額減少。也就是說,狀元們或者高分考生填志願絕對不能「跟隨自己的內心」,而是承載了太多太多。

今年北大「博雅計劃」面試中,一名考生家長[微博]就告訴記者,孩子只報考了北大「博雅計劃」,問及為何沒有報清華增加錄取幾率,考生家長便面露難色,稱是「校長讓報的」、「學校只有這一個名額」。

對於許多中學老師而言,北大清華的「罵戰」根本就是笑談。一位老師表示,北大清華之爭早就存在,只是之前沒有被如此「放大」而已,在微博這樣的公開平台對罵,不禁風度蕩然無存,也讓更多的考生和家長看到了北大清華的「low」。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有不同看法。在他看來,北大清華搶奪狀元其實也是公眾過分關注的結果。「事實上,並不能簡單地理解為「搶」,因為在做招生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對目標考生進行摸底兒。比如清華在某個省份招50人,如果招生人員能把前100名甚至前150名的志願意向都有所掌握,那對於150名以後的考生肯定是福利,因為他就能比較從容地填報志願了。」該業內人士表示,招生組老師主動聯繫接觸的學生,肯定是根據自己學校的錄取情況有希望能上的,所以其實還是一個服務考生的過程,「北大清華的招生工作都是獨立進行,而招生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類似的,所以時間點上碰到一起也非常正常。但更多時候被不明情況 者通過微博截圖一傳播,味道就變了。」

專家說法 「暗戰」十年前就有 如今愈演愈烈

談及北大清華的微博「罵戰」,21世紀教育研究院[微博]副院長熊丙奇[微博]的第一反應就是:討論來討論去還是「一地雞毛」、「來年還是一樣」。 熊丙奇表示,北大清華等大學在招生時不擇手段、互相指責的現象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十年前這樣的招生現象已經存在,如今更是不斷升級。兩個學校各地招生 組在出成績那一刻,就爭先按照分數高低對考生進行逐一登記、拜訪,以往的這種現象,多為明爭暗鬥,不在檯面上進行。

歸根結底,熊丙奇認為,導致這一切畸形現象發生的原因就是中國現行的高考制度。中國現在的高考制度完和國外不同,是「分數」在選拔學生,而不是「高校」在選拔學生,大學沒有招生自主權,沒有多元評價體系。

「唯分數論」的政績觀 是搶狀元主因

在這樣的高考制度下,整個社會輿論關注的是分數,大學也建立了「唯分數論」的招生政績觀,將招到高分考生尤其是狀元作為招生一線人員的政績,甚至作為大學的政績。此外,在許多大學的排行榜中,錄取分數線和錄取的狀元人數已經作為評價高校的其中一個要素,在一些教育評估體系中,錄取分數線也是評價指標。在這樣的整體背景之下,北大清華追逐狀元,追求錄取分數線保持第一也是必然選擇。同時,學校的評價體系、校招選拔的權力都由政府掌握,並且政府用行政指標對大學的政績進行考核,大學在一定程度上沒有自主權,不能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在行政力量的管理下,大學都追求表面的政績,關注狀元報考率,錄取分數線,而不是 真正關注育人選才。此外,我們整個社會對大學的評價也是功利的。我們評價大學的優劣很大程度上也是看它的錄取分數線。媒體、一些專業機構的『狀元排行 榜』、『錄取分數線排行榜』也時時刻刻在推動輿論關注分數。可以說,我們整個社會的公民都參與制造了這一畸形的現象。」

北大清華搶生源實屬「無奈之舉」

熊丙奇說,一所大學當年的錄取分數線要按照招生計劃數和考生的報考情況來確定。比如,北大的招生人員要確定前幾十名考生中有多少報考了北大,以此來確定分數線是多少。但如果其中有一些考生被其他學校挖走,那麼北大要達到招生計劃數,錄取分數線可能就要降低,因此學校要確保考生的報考志願,防止其他學校對已填 報自己學校的考生進行「策反」。

熊丙奇認為,北大清華不擇手段搶生源的現象暴露出中國教育體系的功利與高考制度、招生制度的不完善,同時也體現了中國大學沒有開放的胸懷,政府辦學行政化以及社會和輿論評價大學的功利化傾向是北大清華搶生源現象的根本原因。

「都認為高考需要改革,但到了改革的時候又都退縮,認為高考制度是最公平的,都出來捍衛高考制度,在這種制度下,北大清華搶奪生源的不堪也是無奈之舉。」熊丙奇說,「唯分數論」導致現在的高招非常畸形,追求高分說高校搶奪生源過分看重分數和狀元,高校通過自主招生招了分數較低的學生,又會有輿論說「他分數那麼 低怎麼進的北大清華」,指責他們暗箱操作,這種自相矛盾就是現狀。如果制度不改,討論這些都是空談,沒有意義,這種畸形現象還會愈演愈烈。

預錄取重金許諾涉違規 應完善高考制度

「中國大學招生沒有制度的改革,現在還是學生填報志願然後投檔,學校按照投檔線的分數逐個錄取,現有的高考制度和招生制度沒有給學校和學生充分的自由選擇權。

在美國,學生可以申請若干大學,可以接收若干大學的錄取通知書,自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大學。實際上,美國的一些大學並不是按照分數來評價學生,而是有自己 的標準,根據學校的定位自由選擇學生。中國正是因為沒有完善的高考制度、招生制度才有了搶生源的現象。」

熊丙奇還坦言,如果北大清華在招生中存在重金許諾、超越政策等行為,還涉嫌違規。 熊丙奇指出,為了遏制這種現象,教育部今年年初的時候就已經頒布了26條招生禁令,其中一條就是高校在招生過程中,不得承諾預錄取,或者跟新生承諾高額獎金的方式,來吸引學生。

擔憂:優秀生源不止大學在流失

今年北大清華的搶人大戰從「暗戰」升級為白熱化,不過是面臨優秀生源流失的應激現象。對於其他高校而言,甚至都沒有機會「參與」這樣的競爭。北大清華作為中國的標杆類學校,如果他們都無法招到最優秀的生源,中國高等教育的未來,顯然值得更多人關心。

然而,「狼」的胃口顯然不僅僅與此。

最近幾年,出國留學機構大熱,留學低齡化趨勢加劇,越來越低家長選擇在中學,甚至小學、幼兒園,就讓孩子到國外接受教育。之前最不愁生源的中學,也開始面臨生源的流失。

以北京一家著名中學為例,2011年,該校初中畢業生中,僅十幾人選擇放棄中考赴美國讀高中。據其中一位學生透露,這些出國讀高中的同學學習成績都很不錯,

都是所謂的「好學生」,有的甚至是「尖子生」,可以衝擊一下中考狀元。然而,他們都放棄了中考。一年之後,還是這所學校,初中畢業到美國讀高中的學生,擴大到了40多人。

這僅僅是一所中學的情況。

在近兩年的各種留學展上,推著嬰兒車來諮詢的家長已經不是一個兩個。從小學甚至幼兒園就不再就讀傳統公立教育,已經成為一些家長的選擇。

這恐怕才是最令人擔憂的。


推薦閱讀:

章瑩穎在美失蹤13天 家屬:對調查進展不滿意
特朗普與台灣:無心所為還是政策變化的前奏?
無恥圓通弄丟了我的身份證和戶口本
#每日讀報60秒#2018.3.4每日讀報
山西高速六支隊七大隊召開組織生活會暨黨員民主測評會

TAG:熱門新聞 | 新聞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