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京深杭」(上)
在上文《有理想的中國IT企業,正在全球攻城略地》中,塞冬對中國IT企業的海外拓展進行了總結,揭示了市場化中國新興企業的戰鬥力。
如文末所說,中國新產業的故事還有很多,在告別超高速增長的「新常態」下,這些「新動能」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
本號的許多文章都討論過:在普遍增長結束後,在老齡化高速來襲時,各地的發展前景將呈現極大差異。而本篇也將繼續上文的思路,對新興互聯網產業的城市布局進行梳理,並對一些大家關心的話題給出塞冬的解讀:
- 互聯網產業為何形成「京深杭」布局。
- 為何「蕭條」的華北只剩一個繁榮的北京。
- 互聯網不發達的傳統大都市是否要「涼了」。
- 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將對城市格局帶來哪些變數。
話不多說,繼續數字說話:
數說「京深杭」
互聯網產業、或者說廣義的新興信息服務業,究竟是不是集中於京深杭,其他城市和它們的差距有多大,我們從統計數字和公司維度分別來看一下:
在國民經濟核算體系中,「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是信息相關服務業(不包含製造業)的統稱,包含以下3個大類:
顯然的,上述大部分小類,和我們常說的「互聯網企業」關係不大。
其中,基礎服務——互聯網接入、廣播、電視、電話等...其業務核心,主要位於行政中心城市(首都、大區中心城市、省會)。
除基礎服務外,其餘部分又分成兩塊:
- 傳統IT產業(軟體開發、信息集成/諮詢)、集成電路設計,這部分相對成熟穩定,市場上不那麼「火熱」。
- 日常所說的「互聯網公司」,其主要業務體現在上面黑體的兩個小類中,根據統計局的指標解釋:
- 「互聯網信息服務」小類:包含搜索引擎、網路遊戲等
- 「數據處理/存儲」小類:包含電商平台、雲計算等
下面是中國三大經濟中心主要城市2016年的「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2017數據尚未公布):
強二線城市中,南京、武漢、成都、蘇州等,該指標大都在300-600億,和top4城市有極大差距。
通過數據我們會看到,在信息服務業方面:
- 上海作為全國第一大城市,也是華東大區中心城市,在電話/廣播/電視/互聯網接入領域有極強優勢,同時也是軟體開發和集成電路設計的大戶,但信息服務業總規模卻被小弟杭州趕超。
- 同樣的,華南大區中心城市廣州,也大幅敗給了旁邊的深圳。
- 北京作為首都,無論是傳統信息服務還是互聯網都是毋庸置疑的第一,對其他城市呈現碾壓優勢。而同樣是直轄市,天津在該領域的規模和二線城市差不多。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的信息服務業增加值不如上海,位居第4,但要考慮深圳的特殊情況:
- 深圳加上東莞,總面積只有4500平方公里,是上海的70%,常住人口2016萬,是上海的83%。
- OPPO/vivo所在的長安鎮、華為手機搬遷到的松山湖,到深圳核心區的通勤距離,約等於北京的未來科學城/順義馬坡/海澱山後環保科技園,或者上海的嘉定、松江。
- 如果將深莞算為一體,其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就達到1633.7億,超過上海成為全國第3。
- 2012年以來,東莞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5.6%,主要得益於深圳的產業外溢。和北京大企業向海澱山後、順義、昌平、懷柔搬遷的思路一樣,只不過珠三角的市轄區面積太小,同距離搬遷變為了跨市。
綜上我們會看到,北京、杭州、深莞,是目前中國信息服務業的top3——這也和我們的常識相吻合。
特別的,杭州和深莞不是大區中心城市,在傳統信息領域不具備優勢。如果只考慮新興IT企業,它們相對傳統中心城市的優勢就更大,且增速更快。
下面兩張表對已上市/未上市的巨頭IT企業進行了小結。其中,地域分布是指主要的研發基地:
通過公司的分布,可以更好的感受到「京深杭」的意義。雖然深圳不是直轄市也不是省會,雖然杭州GDP只排全國城市第10,區號0755和0571也不是三位數,但他們在信息服務業上的影響力,顯著高於其城市地位。
現在問題來了:
- 作為體制內重鎮的首都北京,是通過怎樣的路徑在高度市場化的互聯網領域取得如此巨大的優勢。
- 作為「寨都」的深圳(深莞),又是怎樣進化成大量中資IT巨頭的總部基地。
- 長三角的互聯網產業中心為什麼在杭州,上海為何錯失這一浪潮?
下面將分別闡釋。
北京—互聯網之都
對於北京的互聯網優勢,大部分人會歸結於頂級高校雲集。
去年底公布的第四次教育部學科評估中,計算機專業排名前10的大學(軍工口國防科大除外),有4所在北京——清華、北大、北航、北郵。
滬、杭、哈、蓉、漢、寧各有1所。
塞冬有段時間喜歡晚上下班後從公司出發,隨機選擇一個方向步行一小時,然後坐地鐵回家,主要的步行範圍如下圖所示。圖中紅線的長度為5公里,在這一片不大的範圍內,包含了8所985大學(同時也是雙一流A類高校),佔全國的1/5。
此外還有「Nature指數「全球第一的龐大機構——中科院。著名的中科院計算所、中科院軟體所也位於此。近幾年,雖然中科院和多所大學在郊區建設了新校/院區,但其主要的研究機構和研究生院,大都還在此範圍內。
回溯到20-30年前,也正是這些頂級學術機構培養出的人才、孕育出的「產學研」機構,催生了中國互聯網的萌芽。
我們來看幾個故事:
王志東,廣東東莞人,1988年畢業於北大無線電電子學系,大學期間就在中關村攢電腦。當時市面上有兩套主流的激光照排系統——四通和方正,互不兼容,要想使用兩套系統,就得購買兩台機器,對許多用戶帶來成本壓力。
由王選創立的北大方正大家都很熟悉。而四通公司在30年前也是個知名角色,該公司由中科院、清華等單位的多名科研工作者下海創立,四通的中文打字機也曾風靡一時。
還沒畢業的王志東通過反編譯、修改驅動,將方正和四通兩個系統裝到了一台機器上。他因此被王選注意到,邀請其到方正工作。當時方正想把排版系統移植到剛面試不久的Windows平台,而Windows不支持中文,於是王志東在方正做出了第一個Windows漢化系統——BDWin3.0,名氣大振。
1992年時,王志東面臨三個選擇:1、技術移民新加坡 2、去收入高得多的外企 3、自己創辦公司。不甘平凡的王志東,在新加坡簽證延期三次後,選擇了留下,創立了「新天地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推出了著名的Windows外掛漢化——「中文之星」。
90年代早期,由於中國大陸經濟相對薄弱,Windows的官方漢化版本C-Win(China-Win)是面向台灣市場的,面向大陸的版本叫P-Win(Peking-Win)。
一個是「中國-Win」,一個是「北京-Win」,微軟的行為有點涉嫌「矮化大陸」——沒辦法,1990年時,台灣的經濟總量是大陸的45%。為此,大陸要求微軟和國內機構合作開發面向大陸的漢化系統——Windows3.2。其中,王志東領銜的新天地團隊也參與其中。
王志東在新天地期間,正值90年代初中國的第一次「炒房熱」,其合伙人主張通過「中文之星」打開名聲,以此來進行金融和房地產炒作,王志東與其思路不符,選擇退出。
1993年,王志東接受四通投資,創立了「四通利方」,主要業務仍是Windows外掛漢化——RichWin。90年代時,在Windows2000官方完美支持多語言前,各類外掛漢化還算活得比較滋潤。
不僅是賣Windows漢化,王志東在美國尋求融資時,感受到了互聯網的前景,創立了「利方在線」社區。1997年時,全國網民只有60多萬,「利方在線」成為日訪問量1萬+的「大型社區」。
97年10月31日,中國隊輸給卡達,衝擊世界盃失敗。一個叫「老榕」的id在利方在線發表了博文《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南方周末》將其全文刊發,這篇博文和「老榕」一起,成為了第一代網紅。
1998年,「利方在線」(SRSNET)和海外第一的華人網路社區華淵網(SinaNet)合併,成為當時的全球最大中文網站——新浪。
左:張朝陽;右:王志東
單看這張照片,可能會覺得王志東比張朝陽年長几歲,實則相反。王志東在北大本科畢業後,覺得外面的機會太多,再讀3年碩士純屬浪費時間——王志東說:「對我來說,兩三年是一個周期,一個周期我要學一樣東西,學完就得改學別的。」
相比起來,張朝陽則更像那個年代典型的中國頂尖學生——考名校、去美國。1986年,張朝陽22歲時以班上top的成績從清華物理系畢業,1993年,29歲拿到MIT博士學位——此時,26歲的王志東已經開始了第二次創業。
1994年,畢業一年後,30歲的張朝陽成為MIT亞太地區(中國)聯絡負責人,現在看來,這個角色可能類似於清華大學奈及利亞留學生和國內聯繫的微信群群主。而正是這個角色,讓張朝陽發現了90年代中國的巨大機會。
兩年後,兩位MIT教授給張朝陽一筆風險投資,創立了搜狐。為此,在2000年搜狐尋求納斯達克上市時,還引起過一點糾紛(下圖來源:《科技日報》2000年2月28日)。
如果要給這兩位中國互聯網初創期的大佬找一些共同點,那就是:
- 都是北京top2名校畢業
- 都是技術流理工科學生
- 都被前輩學術大佬看中
- 都放棄了出國/留在國外,選擇了國內「從0到1」的巨大機會。
而另一個上古時期的大佬——求伯君,則和他倆都有共同點:和張朝陽一樣,都是1964年出生,和王志東一樣,職業生涯都碰上了四通和方正。
1986年,20歲的求伯君從國防科大畢業,被分配到保定徐水縣石油系統的儀器廠,在廠里他愛上了來自深圳的女實習生,求伯君放棄了戶口檔案,決定南下深圳。
在出發前,求伯君閉關9天寫出了一個支持多種印表機的驅動程序,幫賣印表機的老鄉解決了實際問題。而此時,四通公司新推出的印表機正好缺驅動程序,求伯君在北京轉車時,把這套驅動以2000元賣給了四通——1986年的2000元。
四通公司惜才,說服求伯君留下,並承諾第二年為他建立四通深圳公司。第二年,四通兌現諾言,求伯君去了深圳。在深圳四通工作期間,求伯君結識了和四通合作的香港金山公司老闆張旋龍——上面說過,四通的主要業務是電腦和印表機貿易,而香港金山則是四通進口PC機的重要合作夥伴。
張旋龍不甘於只做貿易,也想向技術領域進軍,他發現求伯君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一年後,1988年,24歲的求伯君加入香港金山公司。
從1988-1989年,整整一年多時間,求伯君加盟後的香港金山和北大方正的前身:北京理科新技術公司一起,合作開發出了風行一時的中文編輯系統——WPS。
1989年的北大方正,還只有漢化DOS(SPDOS),王志東加盟後的漢化Windows還有2年才誕生。就這樣,北大方正的SPDOS、中科院希望公司的UCDOS、香港金山公司的WPS,就組成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國早期PC使用者的共同回憶。
1993年,香港金山被北大方正合併,張旋龍成為方正香港公司總裁。同時,張旋龍個人出資給求伯君創建了珠海金山公司,並給他一半股份。
四通公司、北大方正、中科希望,求伯君的WPS、王志東的漢化Windows、金山、新浪、搜狐...在20-30年前,將這些零碎的點組合起來,我們就會發現——中國的互聯網萌芽,只會大規模誕生在北京:
- 頂級科研機構、頂級大學、學術大佬、下海科研人員,創立了和體制內脫不開關係的各類「產學研」IT企業——電腦貿易+漢化移植+早期研發。
- 初期的頂級程序員,在這些產學研機構里,研發出優秀產品後,自立門戶,接受這些機構或者周邊企業主的投資,成立自己的公司。
- 在90年代末互聯網大潮來襲時,上面這些擁有資金、技術、人才和創業經驗的優秀年輕理工男,創立了最早的中國互聯網企業。
- 80年代、90年代初留學美國的北京頂級大學學生,其中一小搓也在90年代中後期回到北京尋找機會,並獲得了成功。
再稍晚一點,1968年出生的李彥宏,比張朝陽大4歲,也比張朝陽晚4年回國。李彥宏1991年北大畢業後前往美國,當他2000年回國時,新浪、搜狐、網易三大門戶巨頭的格局已經形成,也都即將上市納斯達克。
初創時的百度,和初創時的谷歌一樣,都是為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服務,新浪和搜狐都是百度的早期客戶。
在新舊世紀之交、門戶網站如日中天的那幾年,李彥宏的百度,成為中國第一個技術流、而不是媒體流的互聯網公司,吸引和培養了一大批演算法、大數據、機器學習技術人才——後面將談到,百度出身的頂級程序員在北京互聯網第二次創業大潮中的巨大作用。
比李彥宏更小一歲的雷軍,在大學期間就靠寫軟體成為萬元戶、穿上阿迪達斯。1991年,雷軍從武大計算機系畢業後,慕名投奔求伯君,進入珠海金山公司。1994年,為了開展更多業務、招攬更好的人才,北京金山軟體公司成立,雷軍出任總經理。
此後的故事大家也都很熟悉——90年代中期,Windows和Office逐漸將漢化DOS和WPS逐出市場。
1998年,困境中的金山接受聯想注資,雷軍出任CEO。在雷軍的帶領下,金山詞霸和毒霸與盜版軟體進行了長期鬥爭、推出了《劍俠情緣》網遊、重寫了和微軟Office兼容的WPS、成立了卓越網(賣給亞馬遜)。經過近10年努力,雷軍終於帶領金山在2007年IPO。
此時的雷軍,在北京IT圈混跡了十多年,已算得上「前輩大佬」和大有名氣的投資人,投資過卓越、拉卡拉、UC、凡客、多玩等等...早已財務自由。2010年,憑藉自己在業內不俗的口碑,雷軍和北京google、moto、微軟的幾位領導層,以及幾位金山時期的骨幹,一起創立了小米,即將開啟千億美元IPO。
再回頭來看張朝陽的搜狐。1998年,華淵網的姜豐年第一個找到的是張朝陽,但沒談攏。後來,姜豐年和王志東聊了半個小時就談成了合併成為新浪,這讓新浪搶先一步上市,並一直在許多領域對搜狐壓著打。
搜狐雖然在後來沒能成為巨頭,但卻孕育出了多個知名視頻網站創始人:
- 優酷:古永鏘,1999年加盟搜狐,服務6年,總裁兼COO。
- 愛奇藝:龔宇,2003年加盟搜狐,服務6年,高級副總裁兼COO。
- 酷6:李善友,2000年加盟搜狐,服務5年,高級副總裁。
而曾經稱雄中關村的四通公司,隨著業務的衰落,在21世紀頭幾年,主要的業績就靠減持新浪股份來維持(多虧當年投資王志東創辦四通利方)。而新浪自身,如今也只有60多億美元市值,相當於新浪微博的1/4。
北京的第一代IT、互聯網公司,或多或少都有科研機構、大學參股的影子,包括四通、新浪在內,在此後都出現了持久的股權和改組爭議,王志東在上市不久後就被趕出了新浪董事會。
上面是誕生在北京的中國第一代互聯網萌芽:媒體系的新浪搜狐、技術系的百度。接下來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開枝散葉。
王興:1979年生,比雷軍小10歲,2001年清華畢業去美國讀博,2003年,受Facebook爆紅影響,王興棄學回國進行社交網路創業,2005年創立了人人網,1年後因融資難題,200萬美元賣給了陳一舟。
在人人網爆紅時,因為系統架構無法支撐,王興邀請了小一級的清華學弟、百度的資深工程師穆榮均來幫忙解決問題。2007年,穆榮均了解到剛誕生的twitter,於是他和賣掉人人的王興一起創辦了中國最早的微博之一——飯否網。
和穆榮均一起離開百度的還有幾位,其中,北大畢業的郭萬懷,後來成為了美團副總裁和王興的妻子。
下圖:飯否時代的王興團隊
2009年,飯否網被關停(原因詳見下文),團隊陷入停滯,但大部分人沒有離開。2010年,王興帶領團隊創立了美團網,穆榮均擔任CTO。
《微博鼻祖飯否網為何成先烈?》
http://finance.huanqiu.com/comment/2013-09/4397439.html
有百度技術團隊加持的美團,從「百團大戰」生存至今,估值300-400億美元(最新消息已提升至500-600億美元)。
程維:1983年生,才35歲。22歲北化工畢業後進入阿里做銷售,2012年,29歲時創立滴滴打車。2013年,打車軟體大戰正酣時,來自百度的張博加盟成為CTO,對滴滴進行了技術重構,2014年柳青加盟成為COO。
獲得百度技術和柳青資源加持的滴滴,從諸多打車軟體中存活至今,估值500億美元。
張一鳴:和程維同歲。2005年南開畢業,成為酷訊公司(2015年被美團收購)的第1位員工,在酷訊3年間,成為技術委員會主席。由於酷訊沒有迎來大爆發,張一鳴離職加入飯否。如上文所說,飯否關停後,大部分團隊都跟著王興創立了美團,只有極少數核心員工離職,其中之一就是張一鳴。
從飯否離開後,張一鳴在2009年創立了九九房。2012年,預感到個性化新聞資訊即將在移動時代爆發的張一鳴,辭去九九房CEO,創立了今日頭條。
到2014年,今日頭條的用戶量已較有規模,但個性化推薦系統還相當原始(小規模線性模型)。而此時的百度,已將機器學習運用於搜索排序和廣告系統多年,並開始使用百億級樣本的深度學習模型。
上海交大的陳雨強,85後,和塞冬同年人,在大學期間發表了多篇頂會論文,在師兄戴文淵的帶領下,在百度做出了世界上第一個商用深度學習廣告系統。
《陳雨強:大規模機器學習在百度搜索廣告中的應用》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4MjAwODE2.html
2013年,戴文淵在「車位」事件後離職百度,陳雨強不久後也離開百度加入今日頭條,使用百度鳳巢廣告系統的經驗,為頭條構建了一套全新的信息流推薦和廣告系統。
不只是陳雨強,百度搜索部門總監楊震原、百度貼吧部門研發經理洪定坤等大批百度核心員工也先後加入頭條,助力其實現技術升級,並相繼開發出火山、西瓜、抖音等爆紅產品。如今,今日估值500-600億美元。
張一鳴畢業後的第一家公司——酷訊,由陳華在2006年創立。陳華畢業於北大網路實驗室,該實驗室開發了「天網搜索」、以及教育網著名的ftp搜索引擎「Maze」,培養了21世紀頭幾年中國一大批搜索引擎骨幹力量。陳華的師兄雷鳴,是百度創業七劍客之一。在酷訊之後,陳華二次創業了「唱吧」,目前估值近10億美元。
程一笑:80後,東北大學畢業,2009年入職人人網,2011年離職創立「GIF快手」。2013年,快手面臨技術瓶頸,在晨興資本的撮合下,和陳雨強在百度同一部門的架構師宿華(82年生)帶領團隊加盟,成為快手最大股東並擔任CEO,程一笑退為負責產品。
獲得百度機器學習/推薦系統團隊加持的快手,快速發展至今,估值200億美元。
和人人網有淵源的,還不止快手程一笑,中國一大批成功的手游公司,都源自當年基於人人網的網頁遊戲。如下圖所示,全國去年海外收入最高的10個手游公司,有6個在北京,其中4家在知春路,形成了一個大部分國人不太熟知的「知春路隱形海外帝國」。
以其中最大的智明星通為例,該公司由位於知春路的北航的5位畢業生創立,早期作品是風行一時的人人網偷菜和開心農場。
在人人網和開心網衰敗後,智明星通將目標轉向海外,開發基於Facebook的頁游。在手游時代來臨後,開發出長期霸榜歐美日的手游《列王的紛爭COK》,多年位居中國手游出海第一名。
如果說20年前中國互聯網萌芽期的弄潮兒是四通/方正/北大/清華/中科院引申出的新浪、搜狐、百度、金山...北京具有其他城市無可比擬的優勢。
那麼,從上面這些故事我們也可以看出,過去10年里,中國新興的一批移動互聯網獨角獸公司,集中出現在北京也是一種必然:
-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90年代末-2010年),中國的互聯網企業主要是業務驅動型——門戶、視頻、遊戲、電商。只有位於北京的百度是技術驅動,是中國公司在大數據、機器學習、人工智慧領域的先行者。
- 百度出身的頂尖程序員們,成為中國新興獨角獸的技術主力,在這些公司面臨發展瓶頸時,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技術提升和拉動作用。
- 作為首都,傳媒是北京的優勢產業。傳統媒體時代、門戶網站時代北京的絕對優勢,孕育出巨量媒體人才,配合上數據和演算法驅動的百度人才,發展出引領世界的個性化信息流、短視頻產品。
- 哪怕是打車/團購這種極其偏業務和推廣的領域,也是具有百度技術加持和北京資本/資源加持的北京創業公司笑到了最後——滴滴的例子極其典型。
- 而百度,也被稱為北京互聯網的黃埔軍校,雖然其自身業務沒有發展開來,卻源源不斷輸出了巨量的技術人才和數據化思維方式。百度員工們因此戲稱:「一流的工程師、二流的經理、三流的管理層、四流的CEO」。
第一代互聯網萌芽——王志東/求伯君/張朝陽/李彥宏,都是60年代生人。移動互聯網獨角獸——王興/程維/張一鳴/宿華/程一笑,則是70年代末-85前生。
而目前正在進行中的,則是以85後為主體的新一代高技術「硬核創業」——仍然是大規模集中於北京。
我們再來看幾個例子:
曠視科技:由三個清華「姚班」學生於2011年在學校創立,創始人印奇88年出生、唐文斌87年、楊沐89年。2012年以聯想之星的風險投資起家,先後為支付寶、招行、OPPO/vivo、小米、華為等客戶提供深度學習人臉識別技術。去年10月,曠視科技獲得「國風投」、螞蟻金服等領投的4.6億美元,估值超過20億美元,創下該領域的全球融資規模記錄。
2015年初,馬雲在漢諾威演示由曠視科技支持的支付寶刷臉支付
不只是手機和app,人臉識別在安防領域的用途也越來越廣。前段時間「張學友演唱會抓逃犯」的新聞流傳很廣。曠視也是該領域的重要參與者,聲稱已幫助警方抓獲超過5000名逃犯。
商湯科技:創始人徐立,85前,上海交大本科,港中文博士。港中文的湯曉鷗教授是全球深度學習視覺領域的先行者之一,徐立、湯教授、以及湯教授團隊的師生,在港中文期間發表了大量的視覺領域頂級論文。
商湯科技就是以港中文的該團隊作為創業骨幹,目前總部和主要研發基地在北京。
李顯龍訪華期間,湯教授帶領參觀位於清華科技園的商湯科技。
今年4月和5月底,商湯獲得來自阿里、淡馬錫、厚朴、銀湖等領投的C輪和C+輪融資,融資額分別為6億和6.2億美元,打破半年前曠視科技的記錄。目前商湯的估值已達到45億美元,成為全球估值最高的人工智慧獨角獸。
2015年,商湯在視覺領域頂會CVPR上發表了9篇論文,2016年提升至16篇,2017年在CVPR和ICCV上總共發表了43篇論文,超越google等傳統巨頭。
商湯為OPPO提供AR解決方案
計算機視覺領域的創業者,還不止這兩家公司,業界常說的「一桶筐湯」,指的是上海的依圖科技(估值20億美元+)、北京的格靈深瞳(估值數億美元),以及上面的曠視和商湯。
為了在安卓手機上實現3D結構光人臉識別,小米8探索版的劉海長得太像iphonex,被國內外媒體詬病。而這次全球首發的安卓3D結構光技術,就是小米和商湯合作完成的。
上面兩個是AI演算法方面的北京頂尖公司,其規模已經做到了世界上該領域的頂級獨角獸。下面兩個就是AI晶元方面的兩個北京頂尖公司——估值同樣也是世界級。
寒武紀:創始人陳雲霽、陳天石兩個親兄弟。哥哥1983年生,弟弟1985年生。哥哥14歲進入中科大少年班,弟弟16歲也進入中科大少年班。
哥哥19歲進入中科院計算所「龍芯」團隊讀博,24歲拿到博士學位。弟弟20歲繼續在中科大讀博,其導師陳國良,在90年代初就開始神經網路研究:
「龍芯」出身的哥哥,和拜在中國神經網路鼻祖門下的弟弟,兩者的專業相結合,造就了面向深度學習演算法的定製指令集和定製晶元——寒武紀公司由此誕生。其最知名的產品就是華為旗艦機麒麟SoC上搭載的AI晶元。目前該公司已估值超過20億美元,上一輪融資由阿里、聯想等領投。
上個月,在寒武紀2018發布會上,陳天石和導師陳國良一起發布了國內首款雲端深度學習晶元。
由寒武紀的例子我們也可以看到,「龍芯」雖然沒有取得商業化的成功,陳國良也不是國際AI巨擘,但正是這些十多二十年前就已開始的基礎研究,為商業化AI巨頭的誕生、為互聯網的產業升級,做出了鋪墊。
最後,就是規模更大、商業化更好的巨頭——比特大陸。該公司創始人吳忌寒,和塞冬同年進入北大。吳忌寒讀的是經濟學院,畢業後不久就接觸了比特幣,並將中本聰的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翻譯成中文,成為炒幣圈早期的大佬。
2013年,吳忌寒碰到了年長10歲的晶元專家詹克團——挖幣需求和資深晶元經驗相結合,半年後,第一款專用挖幣晶元誕生。如今,比特大陸的礦機已佔據全球7成以上份額,並向人工智慧晶元進軍。
2017年,比特大陸營收27億美元,6月10日,傳出比特大陸即將進行120億美元融資的新聞。
如上文所說,曠視科技的天使投資來自聯想之星,寒武紀的融資聯想也有參與。雖說「聯想集團」在近期成了眾矢之的,但其母公司——「聯想控股」,在投資方面確實非常有眼光,對比一下股價:
- 去年此時,「聯想控股」股價21港幣,現在25,漲幅20%
- 去年此時,「聯想集團」股價4.8港幣,現在4.1,跌幅15%
再舉個聯想之星的投資案例——思必馳,和上面將深度學慣用於圖像領域不同,該公司是深度學習語音識別領域的先驅,由高始興和俞凱兩個劍橋學生於2007年創立。但10多年前,深度學習正處於一個長期蟄伏期,語音識別也沒有太多應用場景,公司沒能存活下去,被打包賣了。
2012年,兩人接受聯想和清華啟迪的投資,重啟創業。現在,思必馳為天貓精靈、小米音響、小鵬汽車等提供語音技術,估值數十億人民幣。該公司總部在蘇州,去年挖了阿里巴巴iDST語音負責人初敏加盟,在北京開設研發中心。
初敏說:「北京是人才的聚集地,所以思必馳計劃在北京成立一個研發中心,我來做院長」
思必馳的案例是想說明——一方面,北京誕生了大多數新興獨角獸,另一方面,由於北京的人才優勢和互聯網產業集聚優勢,許多誕生在京外的公司,也不得不在北京設立龐大的研發部門,甚至在北京的部門逐漸成為公司主體。
前面說過,在2010年前,除百度以外,其他互聯網公司主要是以業務為導向而非技術流。隨著業務的做大做強,對大數據處理、機器學習、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需求越來越高,在此前北京新興獨角獸公司的案例中,我們也能很明顯的看到這種趨勢:
- 大規模數據深度學習(AI)引入廣告系統:各大互聯網公司的通用需求
- AI支持的信息流、短視頻推薦系統:頭條、抖音、快手等
- AI支持的視頻/音頻識別、處理:AI美顏手機、AI人臉識別、AI智能音響等
- AI支持的信息流、物流、車流、資金流優化:支付寶、滴滴、外賣等
- AI演算法大規模普及後,在互聯網公司雲端和智能手機終端,產生了巨量的深度學習運算需求,促使深度學習專用晶元誕生:寒武紀、比特大陸等
於是——幾乎所有的京外公司,都必須進京開分舵,因為北京是大數據、機器學習、AI演算法、AI晶元的絕對高地:
- 2015年,阿里宣布實行杭州、北京雙總部,如今北京的阿里員工以近2萬人。
- 建設中的騰訊北京總部建築面積高達33萬平米,將容納近萬名北京員工。
最後,用地圖來總結一下:
北五環外3公里的中關村軟體園
北京知名IT公司分布
本篇數說了「京深杭」信息服務業的規模,列舉了「京深杭」的領先優勢,介紹了北京互聯網創業的三波浪潮,對北京為何能形成如此強大的互聯網產業做出了塞冬的解讀。
四通/方正->新浪/搜狐->百度->美團/滴滴/頭條/小米/快手->曠視/商湯/寒武紀/比特大陸。
學術積澱帶來初期種子,種子長成大樹,大樹造就更多資本和人才,最終形成難以撼動的森林,這是北京互聯網的故事。
更重要的是,「自主」的力量雖然初期比較弱小,難有大的影響力,但最終成大事的,還是相信自主、相信技術、相信從0到1巨大機會的人。
在「何以『京深杭』(下)」篇,將繼續解讀以下幾個問題:
- 智能硬體的中心為什麼是深莞,長三角下錯了什麼棋。
- 杭州何以成為「互聯網副中心」,杭州誕生世界最大電商帝國的邏輯是什麼。
- 互聯網產業正在對城市競爭格局造成帶來怎樣的改變,「新全球城市」什麼概念。
由於本文太長(2萬字+),故拆分為兩篇萬字文章。敬請關注下篇,兩天後發布。
塞冬:有理想的中國IT企業,正在全球攻城略地塞冬:破局「中國芯」——來自「中國屏」的啟示推薦閱讀:
※北京去年市級三公經費8.64億 城市防洪費900萬
※北京加州健身館關門 消費者萬元會費無處討
※北京有哪些值得一看的建築?
※東莞請把「性都」桂冠還給北京
※崇禎帝自縊煤山,李自成攻入北京後是如何處置崇禎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