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的進化:方法論系統化和非結構意識共識
前言:人類認知的進化方向,一方面是傳統方法論的進化;另外一方面可能會誕生新的群體性感應共識模式的系統性相變。對於傳統方法論的進化,一方面哲學中的本體論肯定是走進了死胡同,而哲學中的方法論還將會被現代科學所使用並且和科學方法論、包括數學、邏輯等融合,從而發揚光大,未來會形成更加系統更加完善的新的認知系統。而對於可能的會誕生全新模式的系統性感應共識模式的相變,這一點如同最初人類產生抽象思維、誕生觀念相似,也可能從中產生非結構性意識共識的全新模式,對應我們熟悉的結構性意識共識模式,即基於抽象能力的邏輯、其他經過驗證的方法論思維等等。
看到一個問題: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那麼物質又是由什麼組成?我們眼中的物質實際是我們的感官所能感受的東西,是大腦給我們的一種投射,那些我們無法感知的東西又是什麼?這些東西存不存在?而我們無法感知的東西,我們又是如何確定它到底存不存在呢?我們用已知的東西的規律來解釋我們無法感知的未知世界,就一定是準確的嗎?
人類認識外界和自身,早已從本體論進入到了認識論。即從先驗的設定一種抽象存在的本體論,無論這種存在是唯心還是唯物,變成了「存在只是感應信息」。
本體論是哲學範疇,認識論是科學範疇。
哲學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部分:本體論、邏輯學和方法論、倫理學。而倫理學本質上都是建立在本體論上的;邏輯學、還要加上數學,本質上就是認知的另類系統化的方法論。所以,可以說哲學就是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本體論,一部分是方法論。
人類進化出抽象意識,可以在思維中構建不存在的存在,這種不存在的存在的特徵就是無法直接對應真實的感應。無論是唯物還是唯心,就是這種思維中的存在,唯物或者唯心,重點不是物或者心,而是唯,也就是將萬物本源歸於某種抽象存在,要麼是物要麼是心。這種思維的本質就在於將抽象意識與感應意識對應,這種對應是錯誤的。
抽象思維的作用是抽象概念之間的結構化,結構化意識重構感應信息,結構性意識才具有實際意義,也就是邏輯才具有實際意義。邏輯具有實際意義的關鍵就是其本質是基於感應信息、基於感應信息共識——經驗。這一點來說,邏輯和其他哲學、科學方法論一樣,本質都是源自經驗。
存在不是抽象中的意識,而是感應信息,簡單說,存在就是信息。現代物理學也在趨向於萬物本源是量子比特。
人類認知的進化方向,一方面是傳統方法論的進化;另外一方面可能會誕生新的群體性感應共識模式的系統性相變。
對於傳統方法論的進化,一方面哲學中的本體論肯定是走進了死胡同,而哲學中的方法論還將會被現代科學所使用並且和科學方法論、包括數學、邏輯等融合,從而發揚光大,未來會形成更加系統更加完善的新的認知系統。
而對於可能的會誕生全新模式的系統性感應共識模式的相變,這一點如同最初人類產生抽象思維、誕生觀念相似,也可能從中產生非結構性意識共識的全新模式,對應我們熟悉的結構性意識共識模式,即基於抽象能力的邏輯、其他經過驗證的方法論思維等等。
探索貓所有文章基於如下邏輯:
意識本質 —>個人意識 —>群體意識(意識形態:巫術、宗教、哲學、科學、未來某種形態)。關於意識的本質,探索貓認為意識就是「感應」的結果(如量子退相干獲得信息),是各種尺度下物質對微觀量子的感應,而且這種感應是雙向的,只有雙向的才叫意識。宇宙萬物都有這種能力,可以從物質尺度上分成三大類:1、微觀尺度上的感應,即量子之間的感應;2、亞宏觀尺度物質對量子的感應,這就是生命的意識;3、整個宇觀尺度對微觀量子的感應,即整個宇宙就是一個「意識主體」。而其中生命的意識,即亞宏觀尺度下的物質對微觀量子之間的雙向感應,實際上是由一種「中間量子(我起個名字叫遊離態量子比特)」作為「中間人」來實現的,它通過感應其他量子(包括生命體內外部和內部的量子),在退相干(塌縮後)獲取信息,實現麥克斯韋妖的信息獲取,加上能量獲取,實現熵減。
推薦閱讀:
※第二節重玄哲學
※中國人對人生的反思史——《中國哲學簡史》
※什麼是oikeion(屬於自我的)?
※人生哲學:走得太舒服的路,都是下坡路
※轉載:愛的生命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