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室里的故事】第九期—我為什麼害怕生孩子
心理諮詢在很多人心中是個神秘的存在
「心理諮詢就是催眠心理諮詢就像醫生問診心理諮詢是聽很多的心靈雞湯心理諮詢是聽很多的道理和建議
心理諮詢一次就能解決問題.......那麼心理諮詢到底是什麼呢?大魚悠悠帶你走近心理諮詢室每周一期,聆聽這裡發生的故事備註:諮詢故事遵循保密原則,已經隱去關鍵信息並且進行改編
「我所有方法都試了,就是沒辦法生孩子,醫生說是情緒引起的,讓我來找諮詢師。」
小岩是個有兩次流產經歷的媽媽,她坐在諮詢室里描述她為了懷孕保胎吃過的苦,測體溫、測排卵、打針、吃藥……這幾年一直沒停下來過,聽聽都讓人覺得心疼。
一開始她的訴求是請我幫助她緩解不能生育所帶來的壓力,但見了幾次之後我漸漸發現,她更多在訴說她工作中的不易、家庭的矛盾、和公婆父母以及老公的關係。每到諮詢結束時,她總是抱怨我不拉住她的話匣子,但每次來,她都能不停歇地說上一個小時。
相反,每次要談到生育的話題,除了反覆訴說她吃過多少葯,打過多少針,她的語言乾巴巴的像個枯掉的泉眼,擠不出一點水分。
有的時候,來訪者的行為比他的語言更有意義,她的行為告訴我,或許她還沒準備好談論如何當媽媽。
有一次我問她,「你真的準備好做媽媽了嗎?」
她愣住了,似乎有所觸動,但卻仍舊質疑我「我所有醫院都去過了,沒有人比我準備再多了」
我繼續堅持,「我說的是心理層面。」
她不再作響,許久,她才說道,「可是我已經31歲了……」
小岩的生育焦慮
小岩說,身邊所有人都和她說:
「
31了,該生了。
再不生對身體不好。
反正遲早也要生,晚生不如早生。
卻從來沒有人問過她,「內心準備好做媽媽了嗎?」如今被問到,震驚之餘,她說「不是沒想過,而是不敢想」。
似乎所有人都認為生孩子是一個順理成章,絕對正義的事情;是一個只要子宮準備好,經濟上有條件就可以做的事情,從沒有人問過她自己怎麼想,似乎成為一個媽媽,並且把自己的利益奉獻給自己的孩子和家庭,是一個女性的必經之路。
小岩說,這讓她前所未有的恐懼。
被綁架的母親形象,價值感的喪失
恐懼首先來自於價值感的喪失。從小到大,小岩都是「別人家的孩子」,優秀和讚美一直跟隨著她,她考上一流的大學,工作一路綠燈,年紀輕輕就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從小父母就教育她,「你要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她不明白,為什麼在30歲的時候,自己的價值就變成了一個「成為一個會生孩子的女人」,20歲的時候人人都會應為她的優秀而讚美她,但30歲的時候所有人都只關心她是否生娃。
小岩說,這些為什麼一夜之間變了?難道不能生娃就是一個無能的女人嗎?
價值感是一個人心理健康很重要的需求,很多女性在成為媽媽後就逐漸失去了價值感,從「某某女士」,變為「某某孩子的媽媽」,這是一個巨大的失落。
母子競爭,為孩子讓渡自己
成為母親的過程,必然伴隨著讓渡「自我」的過程,孩子作為一個生命寄生在媽媽的身上,必然會和母親搶奪資源,「母親始終要把孩子的利益,置身自己的利益之前」。
身體上,我們不能完全屬於我們自己,要讓自己「多吃一點」,「不怕變胖」,「不能打扮」,我們身體的功能性越來越強,要為孩子準備舒服的子宮,而不在為自己經營一個精緻悅己的女人。
心理上,我們也不再完全屬於自己,老公不會再關心我的情緒,而會擔心「 我的情緒影響孩子的健康」。
與此同時,我將不再是家庭的核心,丈夫將不再把我視為「他的小姑娘」,我的孩子會來替代這個位置。和自己的孩子爭奪資源似乎是個邪惡的念頭,但確是大部分女性「意識層面」或「潛意識層面」共有的感覺,很多女性在諮詢中都會小心的承認,自己曾經吃過孩子的醋(其實男性也不例外)。只有那些真正把自己照顧好了的女性,才能心甘情願、並且充滿愛意地將自己奉獻給自己的孩子。
女性身份認同,缺乏合適的母親形象
小岩說,還有一個非常令她恐懼的感覺,源自於她不知道如何做一個好媽媽。她並不認同自己媽媽教育孩子的方式,控制、依賴,過多地限制她的成長,小岩曾經暗暗發誓絕不做和她媽媽一樣的事,要給孩子自由和空間,不把自己的期待寄托在孩子身上。
但她漸漸發現,自己無意間也有了和媽媽一樣的控制欲,她在懷孕前試圖窮盡所有方式安排孩子日後的人生,這讓她感到害怕,她還沒有對某個母親形象產生身份認同,沒有母親做榜樣,她成為媽媽的道路就像摸著石頭過河,讓小岩感到很不安。
太作了?
我與小岩就生育恐懼的問題見了六次,我們集中討論了很多關於生育的問題,事無巨細,我關心小岩與女性和生育相關的所有的體驗,直到有一天,她主動告訴我,她已經準備好做一個媽媽。
很多來訪者會來我和討論生育恐懼的問題,但又會很謹慎地向我確認——做媽媽不是每個女人都會做的么?想這麼多會不會太作了?
女權主義者曾經提出「制度化的母性」的概念。它指的是父權社會對母性賦予了一種期待。它被建構成了一種「無需討論」的默認狀態,一種絕對正義。這種建構的結果是,社會主流認為,作為一個女性,「有一天會成為母親」是一件不存在「選擇」的事,是女性身份天然具備、生而有之的重要方面。
當然,這裡的討論並不是認為母性並不存在,心理學家溫尼科特在他的著作《媽媽的心靈課》中提到「我認為,做母親最好是渾然天成,完全依賴自己。」我們這裡所討論的,是要去充分討論女性在生育前所面臨的困境,是要去關愛女性在生育時的脆弱;是鼓勵女性面對真實的自我,面對將要成為媽媽的壞情緒,因為那些壞情緒不會隨著我們忽略它而消失,它會變成各種各樣的形式重新出現,影響我們的生活。相反,當一個女性內心的小女孩被很好的照顧,當她發自內心的感受到對孩子的愛和渴望時,她會自然而然的成為一個好的母親。
就像小岩,她告訴我
「
也許當時的流產,就是我的身體幫我做了選擇,當我內心真正準備好的時候,孩子就如期降臨了,現在,我依舊是個偶爾有情緒的媽媽,但我是心甘情願成為媽媽。
推薦閱讀:
※我的生命里有一個人 | 致我的心理諮詢師
※教育讓人變「好」,心理諮詢讓人變「壞」
※「我也很想Ta,我們都一樣」|團體心理諮詢:可能是你5月最特別的體驗
※心理諮詢師的愛,是我用錢換來的。︳欒晶
※三招提高諮詢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