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營銷時代,如何提高用戶體驗?
2016年,負責IBM市場部效果營銷的我,接到了一個新的數字化營銷KPI:Engagement Rate(參與率)。
大家對這樣的指標有著不同的解讀:有人覺得是用來衡量流量質量的,還有的認為這只是監控數字化營銷效果的中間性指標…..
而在我看來,這個簡單指標的背後代表著豐富的內涵和意義:用戶體驗。
記得IBM公司總裁和首席執行官羅睿蘭在一次內部演講中強調: 「用戶體驗,是我們未來成長的唯一關鍵」。
在產品嚴重同質化的今天,用戶體驗成為了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部分。完美的用戶體驗是感受,是觸動人心的個性化歷程。如何將提高用戶體驗這樣一個感性的命題用科學化的方法來解答,相信是很多企業管理者所面臨的共同挑戰。
數字化營銷
抓住了內容和媒介,
就代表了體驗的全部嗎?
讓我們先從數字營銷的角度來看看用戶體驗。傳統的數字營銷用戶體驗,包括了內容和媒介及二者的結合。同樣的內容,通過不同的媒介溝通,效果截然不同;反之,也沒有一個萬能的媒介,可以將承載的任何內容,點石成金。 所以用戶體驗的第一個基本點,來自二者的整合(下圖重合部分)。
但是,抓住了內容和媒介,就代表了體驗的全部嗎?
在探索參與率提升之道時,我們開始思考以下問題:
? 用戶要經過多少步才能夠在媒介上找到需要的內容?
? 下載或閱讀過程中有問題怎麼辦?
? 用戶如果想跨媒介(搜索,社交,網站)尋找內容,我們在各媒介提供的內容是否能做到無縫連接,轉換是否順暢?
? 哪些內容需要讓客戶填寫個人信息表方可得到,而何時可以任意獲取?
? 何時介入電話銷售?
......
所有這一切,都是用戶體驗設計里第三個要素要解決的:機制。
所以,一個全面的數字營銷用戶體驗,內容, 媒介和機制缺一不可。而最好的體驗,源於三者無縫的結合。
數字化營銷
* 注: 本圖參考了Scott Brinker的「Hacking Marketing」
「
舉個例子,為了加強客戶為中心,我們推出了以行業內容為主的網站。網站的初始設計是由淺入深的內容架構:行業首頁 - 趨勢洞察 - 成功案例 - 解決方案導航 – 解決方案。
經過一段時間的數據積累,我們發現來到行業網站的客戶超過40%會對具體解決方案感興趣, 而在現有的結構中,客戶卻需要經過四級頁面的跳轉才能看到具體方案。在這個體驗設計里,我們的確在客戶常用的獲取信息媒介即網站提供了客戶需求的內容:行業解決方案,三要素中的兩個要素都滿足。
但是,網站卻缺乏對機制即訪問歷程的良好設計,因此,客戶的體驗不好,體現在數字上就是行業解決方案頁面訪問量的急劇衰減。
優化後,我們在行業的首頁直接加入解決方案頁的鏈接,效果顯著,行業解決方案頁的訪問量和轉化率提高了幾十倍。令人振奮的數字背後,是由於優質體驗帶來的更愉悅的客戶。
」
數字化營銷
內容、媒介、機制:IBM營銷實踐的三個出發點
內容,媒介,機制三要素中的任何一點拿出來展開,都可以寫成一篇萬字長文,在此無法詳細闡述。但我想結合IBM的營銷實踐,從三方面各分享一些觀察和踐行。
1
關於內容:知易行難的內容為王
這幾年最主流的內容為王,內容營銷, 道理簡單,卻知易行難。
過去幾年,IBM也一直在摸索如何提高內容營銷的能力。
分享一個有趣的觀察:去年我們內部做過一個調研,75%的被調研者都認為視頻是好的內容形式。數據也證明這樣的形式很受客戶的歡迎,無論點擊還是下載量都遠遠高出其它。但從各部門最終產出的內容來看,白皮書的產量高居不下,視頻的比例卻始終無法突破。這背後除了時間成本和製作成本的挑戰,技能的缺失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為了彌補這個缺失,IBM一方面調整了人才和技能培養的戰略,另一方面在工作中不斷提高和強化其營銷人員產出內容的能力。 首先調整內外產生內容的比例:由以前的幾乎完全依賴第三方變為一部分由內部產出;其次在內部發起從Briefer到Doer的運動,與內容相關的部門都開始自己動手,直接產出內容。
2
關於媒介:不能不說的秘密
數字化時代,客戶獲取信息的媒介上天入地,無處不在。營銷最理想做法自然是全方位滲透,各媒介實現有序結合。但是如何衡量這些媒介的有效性,找到最佳組合,提供良好體驗?
先和大家講一個大漢吃大餅的故事:一個飢腸轆轆的大漢,闖進餐館, 點了一張大餅。狼吞虎咽後第一張餅入肚,但飢餓感完全沒有緩解;於是又吃下第二張大餅,依然如故….. 直到第四張大餅後,大漢才有酒足飯飽的感覺。回過神來,一拍大腿:早知如此,我直接吃第四張大餅不就行了嗎, 何苦要去吃前三張,既費錢又無端忍受更久飢餓的感覺?!
故事這樣聽來,大漢顯得如此愚蠢:沒有前三張餅的基礎,何來第四張餅的功效?
可是,想想我們在數字化營銷中,判定媒介效果時所用的方法,是否如大漢吃大餅般武斷,直接將最後產生商機的那一次溝通, 當作最有效的?
而最後產生商機那次溝通所藉助的媒介,也理所應當成為了客戶最喜愛的媒介,逐漸取得最多的關注和投資。
而事實上,從客戶明確需求的那一刻,到最終產生購買行為的整個歷程中,與我們的每一次交互,都是其整體體驗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為最後那臨門一腳奠定著夯實的基礎。
IBM的數字化營銷體驗管理,也在與時俱進中不斷尋求最能貼近客戶需求的真相。我們對媒介有效性的評估,由以前簡單的最終點接觸(Last Touch), 逐漸演進成為多點接觸評估(Multi Touch Attribution,MTA)的模型。
在這樣的模型里,與客戶每一次溝通的媒介都被賦予了一定的權重係數,使得其意義能被客觀反映,保證其營銷投資。我們提供給客戶的數字營銷體驗,也可以更加順暢。
數字化營銷
* 注: 本圖摘自「Marketing Attribution Comes of Age」
3
關於機制: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在用戶體驗三要素中,機制是點睛之筆。它將各孤立的內容及媒介組合打通,形成系統的用戶歷程,並保證其順暢。它將功能性的設置轉換為客戶體驗的一部分,在設計中加強互動和反饋,並將反饋結果實時抓取,用於體驗優化過程。
2016年,IBM對自己的網站進行了全面升級,絕大部分的改變都是通過機制的改善,優化客戶體驗。以下是幾個例子:
+ 自適應網頁設計:PC, 手機,iPad端的內容/格式自適應,閱讀體驗全面提高
+ 單點登陸:一個ID可以用於登陸IBM網站各頁面,再也無需多次註冊
+ 浸入式導航結構:順應大多用戶目前的使用習慣,以瀑布流式代替菜單式
+ 易分享:連接社交媒體,使跨平台體驗更加便捷順暢
+ 以數據為核心的優化流程:各數據平台整合,提高進行體驗分析及優化的效率
「
再舉一個例子:以前,我們安全產品在手機端的自適應頁面長達20屏, 頁面下載時間長達8秒。研究表明,如果網站不能在3秒內載入完內容,大部分人會失去耐心而轉向其它網站。
可以想像,8秒的背後是多少鬱悶和由此流失的客戶,手機端的參與率(Engagement Rate)也只有可憐的5%。經過升級優化,我們將內容減少到2屏,頁面載入時間大幅降低到1秒,Engagement Rate迅速提升到33%。科學數字和方法指導下的體驗優化,帶來的是良好的客戶感受,也因此更願意花時間關注我們的內容。
」
如何以機製為引擎,結合內容/媒介,提供好的用戶體驗?這方面有各種眼花繚亂的理論,但我覺得,不外乎以下三方面,歸納為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 一個中心:客戶為中心,以用戶思維進行體驗設計及檢驗。嘗試以用戶的身份和心態體驗一遍自己設計的用戶歷程(比如在自己公司的網站上進行瀏覽/註冊),你一定會有意外的發現。
+ 第一個基本點:科技的力量:營銷自動化系統和工具,數據驅動,都是監控用戶體驗,並不斷優化的必備利器。數字化營銷體驗管理,須藉助科技的力量。
+ 第二個基本點:測試測試再測試:準確了解用戶的喜好,揣摩和臆測的方法都不可取。 A/B測試應成為用戶體驗設計和優化的標準手段:從具象的按鍵顏色,內容在媒介上擺放的位置;到抽象的判斷- 用什麼樣的語言風格與客戶溝通,A/B測試都不失為利器。
看到這兒, 你也許會問,本文開頭提到的那個用戶體驗指標參與率你做到了嗎?答案是肯定的。
但這表明我們的數字化營銷用戶體驗足夠理想了嗎? 答案是不確定的。
如前所述,體驗是一個感性的話題,是用戶透過親身經歷所產生的感受,而營銷和品牌的終極目標就是贏得客戶的心。
在這條道路上,營銷人和企業所追求的境界,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作者:張坤
PS:網舟科技(http://www.eship.com.cn)長期專註於金融保險、通信、互聯網、旅遊酒店等行業的電子渠道大數據運營,為客戶提供全球領先的電子渠道轉型諮詢、大數據挖掘和應用定製服務,助力客戶互聯網轉型,提升數字化運營和數據營銷能力。
推薦閱讀:
※設計周報Vol.4 | ofo創始人專訪、APP研發過程中不能踩的七大雷區、如何打造一份高質量的問卷
※國外哪些學校的交互設計專業比較好?留學費用如何?
※UI設計必背英語|003頁面
※姥爺和導航吵起來之後
※什麼樣的設計功底可以去接私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