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學界的內卷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中國學界的內卷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了

來自專欄望氣術研修班

involution,內卷化。

科研要搞的好,必須有一個動態穩定,蓬勃向上的人才隊伍。這就需要就業市場提供足夠的教授崗位。現在招聘市場上的教授崗位越來越少,人才頭銜競爭越來越激烈,發表壓力越來越大。當內卷化的開始,增速就會迅速回落。

如果不看青千這種入職即正高的路徑,絕大多數人要花上20年才能晉陞到正教授,獨立建立課題組和科研方向。一些厲害的單位甚至青千和優青都給不了正教授。很多單位,正教授都不能獨立建立課題組。這就是內卷化的標誌。這也意味著,當前的快速增長期,接近尾聲。另一個特徵是,學術行業的平均薪水和其它行業的平均薪水越差越遠。學術職業,也越來越不被人民所尊重。

在內卷化進行一段時間後,絕對增長速度就會歸於穩定,那麼整體產出就開始橫盤了。事實上,一些發展快的學科已經開始橫盤了。由於學術就業人群粘性極大,幾乎不能轉產,那麼文章產出不會下降,但會呈一個平台型。

另一方面,橫盤意味著教授崗位的人員老化和博士後層面的血汗工廠化,意味著傑出人物的流失。那麼,激動人心的尖端產出也有可能就會有一波硬著陸。

我不是胡扯,可以看日本現在的科研產出。日本最近對高校學術進行了評估,發現很不樂觀。當然不能看日本現在拿諾獎,諾獎有滯後性。

2018年日本人自己的評估(評估報告具體介紹見文末),大佬採訪摘錄: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梶田隆章教授:我覺得,研究資金、研究時間、以及研究者數量,這是左右論文數的三個要素。但是目前日本在這所有三個方面都在急劇惡化。

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益川敏英教授:科學研究費必須有一定額度的自動保證才行。競爭性的資金當然需要,但是,如果研究者終日忙於爭取資金支持,那麼精神上的餘力就一定會不復存在的。現在非正式職位研究者的增多是個很深刻的問題(註:也就是教授位置的減少只能去做博後)。大學為了能夠生存下去,不得不削減人事費用,因為把教授們消減掉可能會導致一些領域的消亡,所以被消減掉的往往是年輕研究者們的本來可以安心做研究的正式職位。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獎者大隅良典教授:...在當初那個有餘力的好時代,可以自由自在地常年研究同一個課題。但是,現在的研究者們,並沒有被給予那樣的餘地了,...研究者們始終懷著能否找到安定的正式研究職位以及能否持續獲得研究資金這樣的懼怕心理,為了出成果而苦鬥。

美國是例外的,美國是世界學術中心,源源不斷的從世界各地吸取學術人員;而且美國的產業界提供很多學術就業機會。中國和日本兩點都做不到。

這種情況下,年青學人應該及早做好各種準備。

任何紅利都會吃光,任何增長都有可能陷入馬爾薩斯困境。中國學界培養出來的博士必然要填滿所有的教授崗位。因此,正教授+博導+獨立實驗室,在不遠的將來,會是一個非常非常稀缺的職位。

附錄:

科學網-他山之石:日本大學之「崩潰」(一) - 程京德的博文?

blog.sciencenet.cn圖標科學網-他山之石:日本大學之「崩潰」(二) - 程京德的博文?

blog.sciencenet.cn

科學網-他山之石:日本大學之「崩潰」(三) - 程京德的博文?

blog.sciencenet.cn


推薦閱讀:

周易的學術研究
有感|光明日報:憶先輩學術風範!
天光學術——令人大開眼界的奇葩論文,你見過嗎?
南社胡樸安、胡寄塵學術研究與儒學思想淵源
天光學術——學長的警示:當我們反思論文時,我們在反思什麼?

TAG:學術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