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父母,孩子的成長其實還需要這些角色

除了父母,孩子的成長其實還需要這些角色

來自專欄經營智慧

為人父母,我們窮盡一生給予孩子最好的一切,卻忘記了除開父母的身份,孩子的成長還需要這幾個角色:

做孩子傾訴時的對象

孩子成長的過程是自我和外界規則不斷磨合的過程,因此,當孩子的心態逐漸成熟時,就會開始產生很多負面的情緒:沮喪、生氣、憤怒、傷心等等。

而每當有這樣的情況時,父母往往會第一時間說:「不可以這樣。」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剝奪了孩子在實際情況中練習處理負面情緒的機會。

還有的家長會為了快速處理當前的問題而直接使用哄勸的形式教育孩子壓制這些情緒。如此一來,孩子表面上已經沒有負面情緒,但內心的「氣」依然存在,「情緒垃圾」只會愈積愈多,最後反而會一發不可收拾。

軍哥說過:「接納是化解痛苦的通天法門。」

其實當孩子出現激烈的情緒反應,父母應該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去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傾聽孩子的情緒,是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規範。

做孩子社交中的朋友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孩子患上了自閉症,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他們從小缺乏正確的社交引導,所以一直不知道如何和同齡孩子相處。

當孩子想融入一個社交環境中卻不知道如何做時,他們就會感到有一種強烈的無力感。

這種無力感會使孩子兩極分化:有的孩子會逐漸成為社交群體中的「弱者」,遇到一點小事就大哭,就要「父母陪著」;有的孩子則會成了「小霸王」,總是讓父母頭疼他們欺負他人。

這兩種情況的本質都說明了孩子缺乏一個正確的社交觀念,所以他們只能通過這些不正確的方式來引起他人注意,彌補被忽視的感受。

「給孩子設計什麼,都不如設計經歷!」

當孩子的社交方式出現問題,家長們可以耐心溝通,告訴他哪些行為是不對的。並且,以朋友的身份協助他和其他同齡人相處,擴大他的交友圈,讓他多接觸不同類型的人,幫孩子創造環境鍛煉他薄弱的環節,通過「直面衝突-孩子受挫-父母幫助-回顧總結-繼續直面衝突」,這樣不斷地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做孩子精神上的導師

我們總是讚美那些美好的精神品質,也會將它們告訴給孩子,但是僅僅靠說還是不夠的,還應該有實際的反饋讓孩子意識到這些優秀的品質。

比如勇於承擔責任這種品質,孩子不願意吃飯,那就和他聲明好後果,告訴他要承擔相應的責任,並且在他改變主意前不提供任何輔助。

這是因為不讓孩子體會到餓的感受,他就不會意識到:自己的言行是要自己去承擔後果的。

「只有觀世界,才有世界觀;只有觀人生,才有人生觀。」

家長想教育孩子,最好的做法不是將觀念灌輸給孩子,而是引導孩子從經歷當中領悟,這樣他才能形成自己的觀念,而不是做家長的複製體。

事實上,就算我們再怎麼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長,為他設計好人生,鋪好一切道路,但人生的每一步是自己要走的,很多道理也一定是要孩子經歷之後才懂得的。

軍哥說過:「每個人的智慧原本豐滿俱足,不需要添加,只需要引爆。」

我們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事物的本相、人生的道理、世界的規則全都在人一生的經歷當中,而孩子的智慧多少就取決於我們怎麼去為他們設計經歷,讓他們從中得到更多成長。

這就是聯結宇宙所得到的智慧!


推薦閱讀:

發一個鍛煉邏輯思維能力的題目,喜歡的人可以來玩玩!
一道三個月後方能打開的聖旨
錄取offer | 哥大、杜克、伯克利……怎樣收割N個頂尖錄取?
三篇文章搞定日本入試小論文(一):先了解教授心中的「套路」

TAG:教育 | 成長 | 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