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要繼續擴大開放?
來自專欄吳域
我們先把視線拉遠一點,回顧一下蘇聯的發展。
當年的蘇聯在很多方面依然遠遠比當今的中國強大得多,例如國際地位,意識形態輸出和軍事建設。但蘇聯和中國有一個很大的區別:蘇聯是一個有著完整工業體系的封閉的內循環體系,而中國卻自信而開放的擁抱全球化,參與國際分工。
下圖是冷戰時期兩方陣營的劃分:蘇聯的盟友只有東歐,冷戰後期連中國都不是蘇聯的盟友。美國的盟友包括拉丁美洲,西歐,和亞太。美國主導的全球貿易和產業分工體系海納百川,而且並不太關心意識形態,比如威權統治下的韓國和君主制的沙特,都是這個體系的受益者。
蘇聯的工業體系很完整,只是輕工業略有欠缺;蘇聯單和美國比,一點兒也不虛。然而,加上西歐和日韓的工業,與中東、拉美和澳洲的農業和原材料,蘇聯和東歐就顯得過於單薄了。美國的優勢,正是在於這種開放的貿易體系。在這個體系里,基於「比較優勢」,各國互通有無,互利共贏。美國也由此建立了全球的供應鏈網路和國際產業分工體系。比如說,直到今天,全球的糧食貿易中,有被稱之為「ABCD」的四大糧商,他們牢牢地控制著全球大部分的糧食貿易。這四家分別是美國ADM、美國邦吉、美國嘉吉、法國路易達孚。納入到這個貿易體系里的國家,如果能保持和平穩定,聚精會神搞經濟建設,一般都不會窮。鄧小平同志說過,「跟著美國的國家都富了嘛!」這也正是比較優勢理論的精髓。任何一個國家,即使在任何領域都沒有技術,它都能找到某些領域,在這些領域,它具有比較優勢。它只要集中精力搞好這些領域,就能進入國際市場參與國際貿易,買到先進的設備,開始工業化的進程。而各國集中精力發展各自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效率是最高的。
19世紀,英國率先完成工業化。支撐著大英帝國,讓大英帝國與德國不同的,是埃及的棉花,澳洲的羊毛,南非的金子,加拿大的木材,還有印度的市場……英國依靠著廉價的原材料和發達的國內工業,生產出附加值高的工業品,轉手賣到殖民地。但大英帝國建立的這種貿易體系是封閉的,因為只有英國可以銷售他們的產品,其他工業國想要出口到英國的殖民地則需要繳納高額的關稅。這種封閉的貿易體系,是德國發動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原因。二戰後,美國和蘇聯合作,瓦解了英國和法國的殖民地體系。美國在此基礎上建立了基於互利合作的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而蘇聯始終在自己的小圈子裡轉悠。很自然地,蘇東集團VS以美國為核心的全球貿易體系,必然是以失敗告終。那麼,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發?那就是我們必須高舉「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旗幟,擁抱全球化。因為,在開放的全球貿易體系面前,即使再完整的工業體系,也顯得蒼白無力。
只要各國的生產要素和技術水平不完全相同,那麼必然各國都會在某些領域有比較優勢,而貿易可以提升各國的效率和福利水平。我們的燃油汽車做不過德國的,我們的紅酒賣不過法國的,我們的火腿香不過西班牙的,我們的動漫火不過日本的,這都不要緊,只要我們有自己的優勢領域,比如新能源、高鐵、核電站和人工智慧等。這樣,我們能集中資本和人才,專心在這些優勢領域突破,就會有更快的進展和更大的收穫。很顯然,比起分散的用力,集中的用力效率更高;而且,我們可以用發展出的更加先進的高鐵和核電站,買到更多更好吃的火腿,西班牙人的收入也會增加。貿易體系里的每個人都因此獲益,福利水平都因此提高。鄧小平同志曾說,「右可以葬送社會主義,「左」也可以葬送社會主義。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面對今天的種種困難,我認為,我們要警惕創新匱乏和產業升級遲滯,但主要是防止自我封閉。現在,美國要逆全球化,要搞孤立主義、單邊主義,這正是我們以自信開放的姿態加強我們在國際貿易體系領導地位的機會。擴大進口,讓其他國家也來共享中國的經濟紅利;整合全球資源,讓中國和世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擴大中國的朋友圈,才能更快地提升中國的技術水平,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邁向大同世界。附:
我們的自信和底氣不是來自於別的,正是來自於我們開放的胸懷。1.紅色的國家:中國是其更大的貿易夥伴;藍色的國家:美國是其更大的貿易夥伴。
可以看出,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和中國有著更緊密的貿易往來。2.面對中興事件,人民日報這樣回應:中興通訊被美國商務部下達出口禁止令,會對其本身和行業產生多大的影響?「保持信心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因遭遇屈辱式的制裁而產生極端偏激的情緒。一方面,中國作為一個大國,在國際貿易體系中有足夠的騰挪空間;另一方面,國產通信產業從零起步,如今發展到與世界通信巨頭並駕齊驅,並在5G時代展現出領跑能力,絕不是得益於自我封閉。那種把封鎖當作「重大利好」「自主研發春天來了」的偏激聲音,把擴大開放與自力更生對立起來,反而不利於高科技的技術攻關。事實上,封閉最終只能走進死胡同,只有開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寬。美國這次實施出口禁運,國內的相關供應商股票應聲下跌、損失嚴重,就是一個明證。中國將繼續擴大開放,努力用好國際國內兩種科技資源,在與世界的互利共贏中實現自主創新。」推薦閱讀:
※英俄間諜案只是兩國在演戲?
※【當代|第33期】吐血分析2018年朝韓歷史性對話!看這一篇就夠了!
※中蘇珍寶島武裝衝突——流血事件升級為大規模暴力衝突的定性分析(摘自《世紀》,葉書宗)
※【當代|第13期】歐亞戰略與一帶一路:兩大時代棋局的對接——預判普京新任期內將繼續大力推進對接(中)
※【當代|第20期】「雙鉗攻勢」下新一輪的北約—俄羅斯「黑海擺擂對壘」(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