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真的知道如何在知乎上答題嗎?我很懷疑。
我建議知乎在登陸的時候應該給所有註冊用於一個基本的答題培訓。
這事兒的起因在於我最近越來越不喜歡看主頁推送了,感覺整個答題氛圍戾氣很重,而且問題和答案的價值很低,很多問題和回答被淪為個人情感宣洩的戰場,而不是信息搜集的平台。
尤其是以下topic撕逼嚴重:房價、收入和女權(其實我到現在都沒搞清楚什麼是女權……然而我等不到我搞清楚了,在這之前因為太多垃圾信息我不得不屏蔽掉了這三個話題。)
大家多數能夠理解為什麼這幾個話題下面戾氣比較重,大概是因為相當一部用戶現在正在被這些問題困擾和焦慮——收入低、買不起房、找不到合適的對象;然而拋開這些話題本身,如果大家上過quora的話就會發現同樣的熱點(那邊也有很多人對這三個話題敏感)為啥那邊沒這麼大戾氣呢? 所以這篇文章也是我的第一篇文章我只想從答題的本質上來說,一個好的答案應該有的特質是怎樣的……
廢話不多說先上結論,一個好的回答應該具備兩個基本的特質:
1,一個思維健全的人最基本的邏輯:分清楚什麼是事實(facts)什麼是判斷(judgement);什麼是相關性什麼是因果性。
2,歸納性的回答應該上統計學的觀察而不是個案。
知乎上撕逼和浪費時間的爭論,大部分都是上面兩點沒搞清楚(或者答主故意不搞清楚)。
--舉個例子--
第1點
混淆事實和判斷,用判斷冒充事實,用相關性解釋因果,是知乎上詭辯的絕大多數招式。
我曾經參與過一個討論,原問題大概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國人不願意生孩子了(希望我沒記錯大概是這個意思)?一個高票答案說,有研究表明婦女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國家不生育的比例越高,於是答主認為,為什麼國內越來越多的女性不願意生孩子,是因為國內女性受教育程度越來越高了。
這是一個典型的用相關性來解釋因果性的例子。受教育程度高和低生育率存在相關性,但是不代表因為我讀書了,所以我不生孩子了,這顯然邏輯不通。
對於這個邏輯上的質疑,評論中另一位朋友給出了如下解釋:
「婦女受過教育,想過另一種生活,而不是年紀輕輕就被婚姻和子女所困。為什麼?因為受教育的女性明白,生活可以是另一種樣子,由自己決定的樣子;而不是她們的母親奶奶鄰居王姥姥等等等等那個樣子。」
這個解釋顯然不夠邏輯,因為「受教育程度高」可以導出「生育選擇變多",然而」選擇變多「不能導出」選擇少生「,因為還有另一個選項是」選擇生更多「,那為什麼是選擇少生而不是多生呢?
幾個人在下面就著邏輯不清的地方反覆討論,是永遠也討論不出正確的結果的。而對於看答案想要獲得知識的人來說,除了知道那個統計學的結果外,毫無收穫,純粹是浪費時間。
第2點
用個案代替統計整體,這就更明顯了,這簡直就是知乎專屬——我的一個朋友系列。
先拋出一個問題:得了晚期絕症最後的結局會怎樣?
答案:大概率會在幾年內去世;少部分幸運者經過治療會被臨床治癒,極少數人會自愈。
這個答案估計大部分人會覺得沒毛病。然而這種問題換一個外衣,忽然就有很多人不知道該怎麼答了……
比如,
」一輩子不結婚會怎樣?「
」30歲還不找對象會怎樣?「
」公務員真的收入很高嗎?「
下面的答案和撕逼簡直不忍直視。
一個帶有趨勢性、判斷性的問題,答案舉一個自己或者朋友的例子,沒有任何卵用好嗎?
除非問題本是收集個案的(例如XXXX是怎樣的一種體驗),這樣的回答才有意義。
當然也不排除有人故意攪渾水,靠這個賺流量的。這種我們叫做靈魂寫手。想要學習很簡單,去看完全部咪蒙的文章。之後大概就知道要怎麼樣通過收智商稅賺錢了。
~~~~
所以我真誠建議知乎在登陸的時候應該給所有註冊用於一個基本的答題培訓。舉例什麼是正確示範什麼是錯誤示範。這樣才能不浪費那些在知乎上尋找有效信息的用戶的時間。如果只是為了宣洩憤怒和不滿,貼吧或者其他論壇是更好的地方。
推薦閱讀:
※知乎團隊的路是怎麼走來的,知乎未來又將如何發展?(第二篇)
※怎樣看待知乎上專業性強的問題越來越受冷落的情況?
※我們開了家「有問題」的酒店,歡迎「問題青年」隨時體驗
※你所謂的真實,不是為所欲為的理由
※為什麼知乎上有這麼多關於抑鬱症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