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拉德1號」行動:一次輕率的突襲
來自專欄裝甲戰興趣小組
德軍制定了一項大膽且冒險的行動計劃,促使進攻日期必須提早開始,然而開展作戰行動的部隊尚未完成集結。到進攻開始時,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只到達32%(87列軍用列車中的28列);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只到達66%(77列軍用列車中的51列);第96步兵師只到達了40%(46列軍用列車中的20列)。第711步兵師甚至還未開始在指定區域卸載兵員和軍用物資。上述這些師的集結直到1945年1月8日才告完成。
在完成部隊的集結之前,發動這樣的攻勢,會讓早已黯然失色的黨衛軍現狀更加雪上加霜。儘管德意志第三帝國的軍工業瀕臨崩潰,然而其運作依舊步履蹣跚地繼續進行著,但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和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的現狀卻是缺乏大量的必要作戰裝備。甚至於連機槍也存在短缺的問題:根據編製裝備表提供的數據,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配備1191挺輕機槍,目前僅有536挺。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配有1011輛履帶車輛和921輛普通卡車,而目前僅分別為442輛和658輛。於是這些師下轄的各裝甲擲彈兵團,其戰鬥力更像是摩托化團。根據以百分比表示的德意志國防軍兵員裝備流動評估制度,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的指標相對較低,還不到50%。按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來說,其半履帶裝甲車輛極度匱乏——比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擁有的還要少。赫伯特?吉勒(Herbert Gille)的黨衛軍第4裝甲軍下轄各師的大致情況如下:
由於「康拉德」行動只是在短時間內進行了作戰準備工作,從而導致早已駐守在匈牙利的德軍裝甲部隊實際上僅僅在最低限度下參加了第一次解圍攻擊。除了剛剛抵達的黨衛軍第4裝甲軍部隊外,只有在多瑙河彎道內防守的金特?帕佩(Günther Pape)戰鬥集群持續發起攻擊。此時,帕佩戰鬥集群包括第271國民擲彈兵師大部(隸屬於「統帥堂」裝甲軍,其餘兵力被圍於布達佩斯),第208裝甲營(31輛四號坦克和17輛四號坦克殲擊車/70(A)),該營由最高統帥部預備役處派出,以及三支戰鬥集群中的兩支(從第6裝甲師和第8裝甲師抽調)於12月投入戰鬥。德軍戰鬥集群包括一個裝甲營,一個配備有半履帶車輛的摩托化步兵營和一個配備有自行榴彈炮(「野蜂」式150毫米自行火炮和「黃蜂」式105毫米自行火炮)的炮兵團。這些戰鬥集群相對於毫無裝甲防護的軟皮車輛或是純步兵而言,不易受到敵方炮火的攻擊阻攔,因此能夠深入進敵軍防禦區。
這場通過東拼西湊而發起的輕率反攻,不僅僅是德軍最高統帥部一次毫無意義的突發奇想,也是因為布達佩斯包圍圈外圍防線的蘇軍每時每刻都在與德軍作戰。1945年新年的前夕,蘇德雙方都在為下一場戰役開展積極的準備工作。巴拉頓湖地區的防禦作戰從根本上完全不同於1943年夏季的庫爾斯克戰役。蘇軍實際上僅有幾天時間來改善他們在布達佩斯包圍圈外圍的防線陣地。
1944年12月30日19:00時,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總司令格奧爾基?費奧多羅維奇?扎哈羅夫將防禦和攻擊任務下達至所屬各部。在莫爾,位於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的中央前線,已經形成了一支德軍突擊隊,這支突擊隊或許可以朝莫爾鎮的南北兩側向蘇軍的後方防禦部隊發起進攻。扎哈羅夫大將於1945年的最初幾天下達了一道進攻命令,殲滅位於該地區的德軍突擊隊。然而,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的所屬各步兵軍的首要任務是擔任防禦作戰。在1945年1月1日之前,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要在長達160公里的防線上擔任防禦任務(包括巴拉頓湖湖岸地區)。近衛步兵第31軍防線長達48公里,第68步兵軍防線長達18公里,近衛步兵第20軍防線長達24公里,第135步兵軍防線長達16公里,近衛步兵第21軍防線長達20公里,此外還有位於巴拉頓湖長達35公里的南部湖岸防線。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所轄各步兵師平均戰鬥人數為5386人。該集團軍下轄的14個步兵師中,有11個師的兵力人數在5000至6000人之間,這幾乎僅僅是它們在編製表中一半的兵力。這種局面在1945年的蘇聯紅軍中極具代表性。在韋爾泰什山的森林中,蘇軍與戰敗的德軍和匈牙利軍隊殘部作戰正在吸引投入更多的軍隊和武器裝備。軸心同盟聯軍余部襲擊蘇軍的後方部隊甚至蘇軍指揮部。這也同樣使得匈牙利的戰局與1943年的庫爾斯克戰役大相徑庭。
然而,1月份在巴拉頓湖的戰鬥毫無疑問也存在某些共通方面,使得戰鬥類似於蘇軍的其他防禦作戰。在許多蘇軍的防禦作戰行動中,無法推測敵軍的行動計劃是極其常見的事。1月份在匈牙利境內的作戰也不例外。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部署在塞克什白堡地區,靠近部隊的左翼布置了更強大密集的防禦部隊。近衛步兵第41師和第7機械化軍(77輛坦克和25門自行火炮)則充當預備部隊與其他增援部隊一起部署於此。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的總指揮部也設在塞克什白堡地區。考慮到地形上的因素,這並不令人感到吃驚——德軍在塞克什白堡地區上發動反擊似乎更合乎軍事邏輯。蘇軍近衛步兵第31軍保護近衛第4集團軍的右翼。烏克蘭第2方面軍的右翼部隊稍微落後於烏克蘭第3方面軍,於是就此局勢而言,近衛步兵第31軍不得不抽調部分兵力防衛多瑙河河岸地區。近衛步兵第4師的一個團部署在此處,前線指向北部地區。近衛步兵第34師和近衛步兵第80師擔任集團軍下轄各軍剩餘防線的防禦任務,前線面向西部地區。近衛步兵第80師,該師被部署在黨衛軍第4裝甲軍的主攻軸線上,於1944年12月30日20:00時剛進入防禦狀態。該師的防禦部隊甚至連一條連續的作戰壕溝都無法在岩石類土壤中挖出。
客觀因素由於主觀因素的影響而變得更加糟糕,這與蘇軍防禦陣地的薄弱有關。之後,在1945年1月14日,第11號命令中,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總司令就指出,近衛步兵第80師準備構建起的防禦工事存在致命缺陷:「在特瓦什-阿戈什詹公路上,以為應該會埋有地雷,然而實際上此處並未佈雷;這些地雷並未埋設在路旁,之後被敵軍發現並不費吹灰之力就將雷區排除。」最有可能的原因是,部隊缺乏防禦工事的準備措施實際上僅僅可歸咎於沒人相信敵人會發起進攻,每個人都對防禦措施漠不關心。此外,韋爾泰什山為防守方提供了天然屏障。
蘇軍第18坦克軍,該部隊從預備部隊陣地中撤出,直接隸屬於烏克蘭第2方面軍總指揮部,這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近衛第4集團軍位於右翼的危險局勢。該軍在12月的攻勢中遭受到的損失相對輕微,並且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在1944年12月31日,該軍擁有110輛T-34坦克,以及18輛ISU-122突擊炮和15輛SU-85坦克殲擊車。第18坦克軍此時已經做好一切戰鬥準備工作,不僅可以向布達佩斯城包圍圈內的敵方守軍發起攻擊,而且對包圍圈外任何可能發動反擊的德軍也隨時可以投入對敵戰鬥。在「康拉德」行動開始時,該軍的其中一個旅(即第170坦克旅)仍在靠近杜瑙奧爾馬什地區的前線上。該旅留在該處是為了支援步兵攻佔這座城鎮。
烏克蘭第3方面軍指揮下的第18坦克軍並非唯一的機動部隊。伊萬.尼基季奇?魯西亞諾夫中將指揮下的近衛機械化第1軍從蘇軍最高統帥部預備部隊中調往至匈牙利。該軍的最初前身是第100步兵師,蘇德戰爭爆發的最初幾天里,該部在明斯克的戰鬥中表現極其優異,因此獲得了「近衛步兵第1師」的番號。1942年,近衛步兵第1師改編為機械化軍。1943年,近衛機械化第1軍參加了奪取頓巴斯、扎波羅熱和基洛夫格勒的戰鬥。隨後部隊撤回至波爾塔瓦進入蘇軍最高統帥部預備部隊,在接下來的13個月里,該部進行了換裝整編。1944年12月8日,蘇聯紅軍總參謀部下達了一道指令,該部開始裝載上軍列,一列接著一列地開往前線。由於該部一直處於預備部隊狀態,近衛機械化第1軍可謂齊裝滿員。到1944年12月,該機械化部隊可以被大膽地稱呼為「西伯利亞軍」——70%的官兵來自於西伯利亞,他們作為步兵成功地接受了出色的戰術訓練。相比之下,該部的所屬坦克在部隊啟程開往前線的不久前就已經到達,沒有時間進行步坦協同作戰訓練。伊萬.尼基季奇?魯西亞諾夫中將的近衛機械化第1軍,該部所配備的坦克並非蘇聯工廠流水線上的規格——而是通過《租借法案》獲得的美國M4「謝爾曼」坦克。近衛機械化第1軍的坦克維修部隊接受訓練的只是T-34坦克,這無疑首先給他們製造了難題。伊萬.尼基季奇?魯西亞諾夫中將的近衛機械化第1軍下轄有三支自行火炮團,配備有最新的SU-100坦克殲擊車。1944年12月24日,就在希特勒下令將黨衛軍第4裝甲軍調往至布達佩斯的同一天,蘇軍近衛機械化第1軍開始從軍列上卸載人員和裝備。近衛機械化第1軍的到來以及三支配備有SU-100坦克殲擊車的自行火炮團,即可視為蘇軍最高統帥部對1944年11月至12月德軍數個裝甲師在匈牙利作戰的反應。
第46集團軍在這場懸而未決的戰事上扮演了另一個行動者的角色,儘管這支部隊仍尚未登場。該集團軍總司令是伊萬?季莫費耶維奇?什列明中將,其主力部隊正圍攻布達城;然而部分兵力已經從前線撤出,經此變數,部隊實際上成為了包圍圈外圍防線的後備力量。近衛步兵第86師防禦陣地位於埃斯泰爾戈姆南部地區,前線面向東部。倘若德軍和匈牙利軍隊從布達佩斯城突圍,該師正好可以阻攔其突圍之路。另外,第46集團軍下轄的近衛機械化第2軍(擁有31輛坦克和13輛自行火炮)現在也成為了後備部隊。假設敵軍突圍事件一旦發生,該部也同樣接到指示,封死突圍之路,不讓任何一支敵方軍隊從布達佩斯城突圍而出。最後,近衛步兵第49師,開始掃清位於布達佩斯城(匈牙利首都)包圍圈西部森林地帶的敵軍勢力。上述這三支部隊並未參與對布達佩斯城的進攻,這就意味著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讓其脫離戰鬥。
到了戰爭後半期,一支號稱「空軍」的部隊已成為蘇聯紅軍的標準,其機種包括:戰鬥機、對地攻擊機、偵察機、炮兵射擊校正機以及轟炸機,目的是支援某處戰線上的作戰任務。因此,除了全副武裝的陸軍之外,各方面軍總指揮部會下轄一支航空集團軍,但是其確切的編隊構成會因地面部隊所面臨的任務性質和重要性而異。截至1945年1月1日,烏克蘭第3方面軍下轄的第17航空集團軍編隊構成及其數據如下(斜線左邊的數字為可參加行動的作戰飛機,而右邊的數字為當下正在維修的作戰飛機):
La-5戰鬥機:79架/15架
拉格-3戰鬥機和La-9戰鬥機:202架/13架
伊爾-2對地攻擊:345架/27架
道格拉斯A-20「浩劫」轟炸機:98架/13架
玻-2夜間轟炸機:94架/3架
佩-2偵察機:12架/2架
La-9偵察機:2架/6架
伊爾-2炮兵射擊校正機:17架/4架
La-9炮兵射擊校正機:12架/0架
因此,截至1945年1月1日,第17航空集團軍可參加行動的作戰飛機數量為861架。
從數量和機型組成上來看,蘇軍第17航空集團軍可以被視為一支指定在第二軸線上作戰的航空集團軍。在戰區的關鍵方向上,空中部隊需要其兩至三倍的飛機數量。此外,第17航空集團軍根本沒有配備佩-2俯衝轟炸機,更不用說強大的圖-2雙引擎轟炸機,此機型可與德軍Ju-88相媲美。蘇聯國產轟炸機部分被《租借法案》的道格拉斯A-20「浩劫」轟炸機所代替。該機型並不差勁,其不足之處在於無法俯衝轟炸。
相比敵軍的空軍部隊而言,規模較小的蘇軍第17航空集團軍越發顯得平淡無奇了。儘管希特勒將注意力集中在匈牙利戰區,但是德軍在南翼作戰的德軍第4航空軍團,其規模並不是最大的。1945年1月10日,德軍在東線戰場上部署了四支航空軍團(即第1航空軍團、第4航空軍團、第5航空軍團和第6航空軍團),數量規模最龐大的是德軍第6航空軍團,作戰區域位於波蘭和東普魯士。德軍第6航空軍團作戰飛機數量為822架。然而,根據1945年1月10日的數據表明,德軍第4航空軍團在匈牙利的規模可排行第二,其擁有588架作戰飛機(78架單引擎戰鬥機、56架轟炸機、199架對地攻擊機、101架夜間攻擊機、38架遠程偵察機、67架短程偵察機以及49架運輸機)。除了烏克蘭第3方面軍下轄的第17航空集團軍,德軍第4航空軍團還要迎敵烏克蘭第2方面軍下轄的第5航空集團軍,1945年1月1日,第5航空集團軍可用於行動的作戰飛機數量達642架,同樣道格拉斯A-20「浩劫」轟炸機代替了佩-2俯衝轟炸機。儘管如此,然而對這一時期的蘇軍來說,這一戰區空軍之間的相互關係相較其他進攻方向而言更加糟糕。
由於赫伯特?吉勒的黨衛軍第4裝甲軍迅速重新組建,從華沙地區調往至匈牙利,蘇軍情報機構未能設法獲得可靠的信息依據,證明在德軍發動「康拉德」行動之前新的敵軍部隊已經到達戰場。在1945年1月1日22:00時,即在敵軍發動進攻前幾個小時,在蘇軍情報機構的情報總結中,近衛第4集團軍司令部得出如下結論:「敵軍正力圖動用所有可用之兵力穩定住目前的防禦陣地;在前線各個防禦區域,敵人試探性的進攻只是為了達到偵察的目的並且為了改善當前的形勢。」在那一刻,蘇軍情報機構從敵軍戰俘處已經獲得相對可靠的情報內容,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已經抵達前線。然而卻根本沒有關於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的任何情報信息。蘇軍得出這樣的形勢,並不令人感到吃驚,反坦克地雷被堆積在道路旁而並非是安置埋放在道路上。
1945年新年伊始,蘇軍最先開始發動攻擊。1月1日11:00時,位於近衛第4集團軍中央的5個步兵師發起進攻旨在奪取莫爾城。蘇軍遭到德軍猛烈的炮火襲擊,進攻並未奏效。下午天空開始降下漫天大雪。儘管對於飛行而言,這種天氣異常惡劣,但是德國空軍開始活躍起來。數架作戰飛機以小組為單位,轟炸「康拉德」行動中的定向區域目標,這些轟炸區域目標緊靠蘇軍前線後方。這些由3至10架作戰飛機組成的戰機小隊成為了德軍發動攻勢的先鋒。然而時代已經變了,已經看不到成群結隊的Ju-87俯衝轟炸機,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小群戰鬥轟炸機在參與行動。
1945年1月1日22:00時,德軍小股步兵在坦克的配合下對蘇軍防禦陣地進行了試探性進攻,但在1月2日2:30時,黨衛軍第4裝甲軍的主力部隊開始加入戰鬥。近衛步兵第80師的前線防禦陣地在德軍猛烈地進攻下被撕開了一個狹窄的缺口,該師的後方防禦部隊出現了大量德軍並且開始攻擊設在阿戈什詹的師部。於是蘇軍近衛步兵第80師的指揮系統以及對部隊的控制陷入混亂。1月2日1:00時至5:00時間,德軍第96步兵師的一支渡河部隊橫渡多瑙河,並且設法擊退蘇軍近衛步兵第4師,奪取多瑙河右岸的一些村莊。不久,渡河的步兵部隊與向西進攻的裝甲部隊順利會師。蘇軍近衛步兵第80師一部與蘇軍第18坦克軍下轄的第170坦克旅(27輛坦克)被德軍包圍。自德軍作戰行動伊始起,其進攻的兩個方向就逐漸變得清晰起來:一處沿多瑙河攻擊前進,一處便是突破阿戈什詹。在前者的進攻軸線上,黨衛軍第4裝甲軍正在執行作戰行動,而後者的進攻軸線上則是金特?帕佩戰鬥集群。曾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蘇軍試圖通過守住山間的一條狹窄道路阻攔德軍攻佔阿戈什詹。1月2日,蘇軍全天都在與德軍坦克部隊進行激戰,然而,在次日清晨,德軍步兵向蘇軍側翼進行包抄,隨即德軍攻佔阿戈什詹。
蘇軍近衛步兵第31軍的防線迅速崩潰,當務之急必須重新構建起新的一條防禦陣線。蘇軍近衛步兵第41師,隸屬於近衛第4集團軍的預備部隊,距離德軍的防線突破口60公里,接到命令動身調往前線至少需要一天半至兩天的時間。此外,當德軍開始發起進攻時,蘇軍仍然不清楚德軍進攻阿戈什詹是主攻還是佯攻。烏克蘭第3方面軍總司令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決定拆分以莫爾為進攻目標的戰鬥集群。第93步兵師,正在前線對德軍展開攻擊,該師接到指令撤出前線陣地並向陶爾揚展開強行軍。這將需要該師進行大約45公里的行軍。在陶爾揚,德軍正從樹木叢生的丘陵地帶向平原地區攻擊前進,意圖突破比奇凱,而第93步兵師的作戰任務就是遏制住敵軍的攻勢。
隨著蘇軍第93步兵師的調離,隸屬於近衛第4集團軍的戰鬥集群,蘇軍並未停止對該戰鬥集群的拆分命令。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繼續下令讓第40步兵師和第62步兵師撤出前線進入預備部隊狀態。此外謝爾蓋?伊里奇?戈爾什科夫中將指揮的近衛騎兵第5軍也從莫爾附近的戰鬥中撤出。1月1日傍晚時分,該軍對莫爾鎮發起進攻,但並未成功。1月2日清晨,該軍得到新的指令,到新的戰場集合。
然而,僅憑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的部隊,從其右翼延伸至多瑙河已不再可能重新構建起新的防線。烏克蘭第3方面軍只能靠增援部隊實現這一方案。烏克蘭第3方面軍總司令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決定儘快在近衛第4集團軍已經破裂的陣地後16-20公里處構建起一道新的防線,同時挑選精兵遲滯德軍的進攻。當下,德軍沿多瑙河河岸進攻,這一軸線方向被蘇軍認為是最為危險的。蘇軍的各機動兵力可以最迅速地到達新防線,因此第18坦克軍(欠第170坦克旅)接到命令,到達指定區域抵擋住德軍突防勢頭。蘇軍近衛步兵第86師和第46集團軍下轄的近衛機械化第2軍調往至同一地區。這簡直就像俄羅斯童話故事一般,步兵師和機械化軍同時轉向,現在這兩支部隊的背部向著森林(布達佩斯)而面向著伊萬王子(黨衛軍第4裝甲軍)。這兩支部隊進行了180度的轉向,擋住了德軍沿多瑙河河岸向布達佩斯解圍的進攻道路。
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炮兵出身,這在他的防禦作戰風格上留下了明確的印記。他命令格奧爾基?費奧多羅維奇?扎哈羅夫將隸屬於第18坦克軍和近衛騎兵第5軍的「喀秋莎」火箭發射器,火炮(包括高射炮和反坦克火炮)以及迫擊炮部署在新的防線上。值得注意的是,德軍也採用過這種手段。在諸多防禦戰中,德軍會建立起反坦克炮群和火炮群,這些戰鬥群的機動性比步兵更大,並且部署在敵軍進攻的軸線上可以發揮出色的效果。
1月3日,蘇軍新構建起的防禦陣線其堅固性遭受到德軍裝甲進攻部隊的考驗。在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和格奧爾基?費奧多羅維奇?扎哈羅夫的命令下,蘇軍的預備部隊調往前線並投入戰鬥。黨衛軍第4裝甲軍沿多瑙河右岸進攻與展開防禦的蘇軍近衛步兵第86師和蘇軍第18坦克軍發生激戰,蘇軍得到了反坦克火炮的支援。蘇德雙方激烈的坦克戰發展為奪取包伊瑙公路樞紐的控制權。幾個小時的戰鬥將決定一切。1月3日5:30時,蘇軍第110坦克旅和配備有ISU-122突擊炮的第363自行火炮團進入包伊瑙,並且立即與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的先頭部隊展開激烈交火。蘇軍試圖擊退德軍並且控制住這條至關重要的公路樞紐。當天下午,黨衛軍部隊從北部,然後從西部和東部不停向包伊瑙發起猛烈攻擊,但是均以失敗告終。德軍從側翼包抄的伎倆早已被蘇軍識破並且破解。
按照1945年的標準來看,德國空軍在1月3日可謂活動相當頻繁。總體而言,德軍大約實施了單機350架次的戰鬥空襲。由15-20架戰鬥轟炸機組成的攻擊機群幾乎持續不斷地在蘇軍陣地上空盤旋攻擊,而機群的攻擊目標就是位於包伊瑙的蘇軍第18坦克軍。當天,蘇軍第110坦克旅的6輛T-34坦克和2輛ISU-122突擊炮在遭到空襲後被遺棄燒毀。蘇軍第181坦克旅損失了5輛T-34坦克,另外還有3輛因無法行動而丟棄。
蘇軍預備部隊倉促向金特?帕佩戰鬥集群和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發起攻擊,然而收效甚微。德軍發動的這次攻勢是成功的,其不斷向前推進在蘇軍防線上形成了一個突出部,其邊界長度已經超出了蘇軍最初的防禦陣線,因此需要更多的蘇軍部隊守住這條防線。在此期間,德軍很有可能會選擇下一個進攻方向,在此進攻點上創造出局部優勢。
德軍發起作戰行動的第二天,德軍部隊突破阿戈什詹後,原本由西向東的攻擊路線發生了改變。現在,德軍的進攻路線幾乎是由北向南,從陶爾揚向比奇凱推進,從樹木叢生的丘陵地帶打通一條出口。1月3日,第93步兵師的前進部隊設法到達了陶爾揚,但是沒有時間構建起一條完整的防禦陣線。當天中午時分,該師受到德軍夾擊被迫後撤。
由於1月3日的戰鬥結果,蘇德雙方的作戰計劃發生了改變。從布達佩斯城出發的蘇軍第46集團軍和第18坦克軍構成了強有力的防禦陣線,德軍向布達佩斯解圍的進攻路線已被蘇軍阻截,迫使德軍不得不尋求預備部隊以加強進攻力度。為此,德軍第6裝甲師從多瑙河北岸地區被調回。現在該部將重新加入其裝甲集群(金特?帕佩戰鬥集群一部)。
對蘇軍指揮官們來說,他們認識到新構建起的防線並不穩固,並不斷努力儘可能地加強防禦力度。蘇軍第7機械化軍仍作為預備部隊駐紮在塞克什白堡。然而,在蘇軍近衛第4集團軍副總司令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菲利波夫斯基少將率領下,一個不同尋常的戰鬥集群被組建了起來並投入對敵作戰中。這個戰鬥集群下轄第16機械化旅,近衛重型坦克第78團以及第1289自行火炮團(共計16輛T-34坦克、12輛IS-2重型坦克、4輛SU-85坦克殲擊車、7輛SU-76自行火炮,8輛半履帶裝甲車和20門85毫米火炮)。該戰鬥集群還下轄近衛步兵第41師、第152榴彈炮團、第127加農炮團、第222加農炮團以及第205迫擊炮團。除了該戰鬥集群之外,還有大量的火箭炮也被調往至比奇凱附近。截止至1月4日清晨,13個M-13火箭炮連和1個M-31火箭炮連被部署在此——這是烏克蘭第3方面軍的「喀秋莎」火箭發射器的大部家當。這些被稱之為「近衛迫擊炮」的傢伙們被安裝在卡車上,一直是蘇軍指揮部最機動且最易操作的裝備之一。「喀秋莎」火箭發射器可以迅速組裝對目標進行攻擊,比常規火炮,尤其是重型火炮更易組裝。
德軍的反攻也同樣迫使剛剛抵達戰場的蘇軍近衛機械化第1軍必須強渡多瑙河,儘快到達多瑙河西岸地區。按照計劃,部隊渡河使用的是可以承載60噸重的浮橋。然而,這座浮橋卻被浮冰沖走(當時有大量浮冰在多瑙河上移動),因此由兩艘被裝甲車拖曳的渡船構成了渡口。不用說,這大大減緩了蘇軍渡河速度。1月4日6:00時,僅有戰鬥單位部隊渡過了多瑙河,後方輜重補給和大量的軍用車輛均未渡河。這些機械化步兵到達前線只能靠自己的雙腿。從三支自行火炮團抽掉出的59輛SU-100坦克殲擊車組成了一支戰鬥集群,由近衛機械化第1軍炮兵副總指揮斯韋什尼科夫上校指揮,已經出發並趕在了步兵前頭。1月4日8:00時, 部隊已在比奇凱地區集結完畢。
1月4日的戰事表明,費多爾?伊萬諾維奇?托爾布欣和格奧爾基?費奧多羅維奇?扎哈羅夫的決定是正確的。正是按照他們的命令所組建而成的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菲利波夫斯基戰鬥集群,在這一天遏制住了德軍進攻的勢頭。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的坦克部隊避開駐守在陶爾揚蘇軍第93步兵師的鋒芒,並擊退了防守的近衛騎兵第12師,隨後向南猛攻直撲比奇凱,深入至比奇凱以北4.5公里處的馬尼村。從那裡,德軍只需要再發起一輪猛攻,就可以突破樹木叢生的丘陵地帶進入布達佩斯城西部的平原地區。然而,1月4日下午,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菲利波夫斯基戰鬥集群的機動部隊發起了攻勢,從側翼攻擊了向南進攻的德軍部隊。 由於受到被包圍的威脅,那天早晨一直在快速冒進的德軍部隊被迫後撤。到了夜晚,米哈伊爾?謝爾蓋耶維奇?菲利波夫斯基戰鬥集群的步兵部隊進入了防禦陣地,比奇凱附近的蘇軍防線變得足夠穩固,足以經受得住敵軍裝甲部隊的進攻。
1月4日,北部地區的攻勢,德軍再次故伎重施強渡多瑙河,這樣德軍就可以從側翼包抄近衛步兵第86師,將其攆至東部地區。此處,赫伯特?吉勒的黨衛軍第4裝甲軍下轄的兩支步兵師繼續沿著多瑙河流域發動攻勢。然而,蘇軍的防線在此間歇期內得到了近衛機械化第2軍的支援,於是德軍的進攻勢頭被遏制住了。
與此同時,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正在猛攻包伊瑙村。1月3日夜晚,該村莊遭受到配備有反坦克榴彈發射器的德軍裝甲擲彈兵的襲擊。從地圖上看,包伊瑙村已經越來越像一隻捕鼠器,因為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其縱深推進距離已經遠遠超出了蘇軍的左翼防線。1月4日清晨,第110坦克旅和ISU-122突擊炮團從包伊瑙村撤向村莊的南部地區,一條溪水流經該處,溪水的後方有座小山,蘇軍就在這山頂上構建起了隱蔽陣地。然而,蘇軍在此處所部署的坦克和突擊炮伏擊點被德軍戰鬥轟炸機抓住了機會,成為了德軍飛機的獵物。根據1月4日蘇軍第18坦克軍永久性損失的明細中,5輛ISU-122重型突擊炮在包伊瑙村附近被德軍飛機炸毀或摧毀。除此之外,1月3日至4日的包伊瑙村戰鬥,蘇軍損失明細中還包括被德軍炮火所擊毀的15輛T-34坦克。然而,奪取包伊瑙村的戰果卻是由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來決定的,該部隊攻擊包伊瑙村的西部地區並且滲透到了馬尼村。儘管這一突破未能被德軍利用,但在包伊瑙村地區,蘇軍第18坦克軍所部現在正面臨被包圍的危險。到1月5日清晨,蘇軍撤回至馬尼-讓貝克防線與比奇凱防線構成一體。此時,第110坦克旅和第363自行火炮團已經銳減至15輛T-34坦克和8輛ISU-122突擊炮(1月1日該部擁有量為37輛T-34坦克和19輛ISU-122突擊炮)。
由於蘇軍的防禦戰鬥持續進行著,將自己的「防波堤」部隊留在敵軍後方已不再有任何意義。1月3日夜晚,近衛步兵第80師和第170坦克旅接到近衛第4集團軍總司令的命令,沿著山丘林立樹木叢生的道路從敵軍後方突圍。蘇軍大約有100台運輸車輛外加11輛T-34坦克和11輛SU-85坦克殲擊車正在設法重新回到友軍防線。油罐車甚至設法救出蘇軍自己的傷員。
雖然蘇軍的各個師在遭受到敵軍最初的攻擊之後正在恢復戰鬥秩序,但重新構成的防線遭到了第二輪敵軍裝甲部隊猛烈地攻擊,其攻擊部隊來自於金特?帕佩戰鬥集群和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然而,隨著近衛步兵第40師和近衛步兵第41師到達比奇凱附近區域,蘇軍前線防禦能力得到了必要的加強。1月6日,即使德軍第6裝甲師的主力部隊加入戰鬥也未能改變局勢。德軍所有攻擊比奇凱的部隊都被蘇軍擊退了。由於這幾天的防禦作戰對戰局所起到的作用,蘇軍第16機械化旅指揮官米哈伊爾?菲利波維奇?馬爾舍夫上校,這位在戰鬥中表現極其出色的指揮官被授予了紅旗勳章。
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與黨衛軍第3「髑髏」裝甲師齊頭並進,仍然無法突破蘇軍第18坦克軍位於讓貝克的防禦工事。近衛步兵第49師,從布達佩斯城抵達該戰鬥地區,於是第18坦克軍所屬的各戰鬥排因得到兵力補充而戰鬥力更加旺盛。近衛機械化第1軍抽調出三個配備有SU-100坦克殲擊車的自行火炮團加強該軸線上的防禦力量。這三個自行火炮團來自比奇凱地區,現在其作戰行動全部歸第18坦克軍統轄。由於不清楚德軍下一步會在何處發起攻擊,因此這三個自行火炮團不得不大幅度延伸自己的前線。在讓貝克,蘇軍最新的自行坦克殲擊車首次經受戰火的洗禮。
1月7日早晨,德軍繼續向讓貝克發動攻擊。蘇軍近衛自行火炮第382團的SU-100坦克殲擊車遏制了德軍進攻的勢頭。在敵軍的猛烈攻勢下,近衛步兵第49師被迫後撤併且留下SU-100坦克殲擊車獨自面對德軍的進攻。德軍投入步兵攻擊蘇軍的自行火炮。在該戰鬥過程中,德軍使用反坦克手榴彈和莫洛托夫雞尾酒發起襲擊,而蘇軍自行火炮車組卻缺少機槍,只能夠動用他們自己手中任何可用的步兵武器進行還擊。經過一天的戰鬥,該團兵力損失已達一半——9輛自行火炮被燒毀,2輛自行火炮被擊毀。然而,德軍在此軸線上的進攻並未取得任何突破。至1945年1月8日,德軍旨在解布達佩斯城之圍的第一輪攻勢行動——被稱為「康拉德1號」行動的作戰——不得不被迫停止。
譯自《TOMB OF THE PANZERWAFFE——The Defeat of the 6th SS Panzer Army in Hungary 1945》Aleksei Isaev & Maksim Kolomiets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Stuart Britton
《裝甲部隊的鎮魂歌——黨衛軍第6裝甲集團軍在匈牙利的失利,1945》——阿列克謝·伊薩耶夫、馬克西姆·科洛梅伊茨(合著),斯圖爾特·布里頓(編譯)
第1部分第2章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