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話?沒文化的父母才會打罵孩子,有文化的都用這招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教授,在南京當小學校長時,在操場上看到一個小男生用泥石塊打同學,立即當面制止了他,並要求他當天放學後到校長室去找他。放學後小男孩準時等候在校長室門口,等著被挨訓。沒想到等待他的不是懲罰和責罵,而是4顆糖。
晚到一會兒的陶教授,把他請進校長辦公室,拿出一塊糖遞給他:「XX,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守時守信、沒有逃避,準時來到這裡,而我卻遲到了。」小男孩一臉意外的表情看著陶校長。
接著,陶行知又拿出一塊糖說:「校長還要獎勵一顆糖給你,因為我不讓你打同學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尊師重道,懂得尊重師長。」
陶教授繼續拿出第三塊糖,放到他手上:「我剛剛去調查過了,你用小泥石砸那些同學,是因為你看到他們欺負女生。你的出發點是好的,說明你正直、善良,勇於跟壞人做鬥爭,勇氣可嘉!「這個小男孩感動極了,羞愧難當地哭著說道:「校長,我錯了!你罵我兩句吧!我打的是同學,而不是壞人!」陶教授欣慰的點了點頭,摸了摸孩子的頭說到:你能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說明知錯能改!很好!校長再獎勵一顆糖給你,來,拿著。。。好了回去吧。
這就是著名的「4顆糖」的故事。陶行知教授,近代偉大的教育家,毛主席稱其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100年前就用行動告訴我們:教育孩子,除了打罵,還有更好的辦法。這個方法是:
了解事情真相>>>肯定孩子做的好的>>>讓孩子自己承認錯誤>>>表揚孩子的知錯能改
先了解事情真相
沒有不會犯錯的孩子,而不分青紅皂白就打罵,只會讓他們更叛逆,在錯誤的路上越走越遠;因為你眼裡的「犯錯」,可能孩子有特殊的原因或者難言之隱。如果孩子「犯錯」的原因是正當的,而你的責罵就會讓孩子以後反其道而行之,不再做正確的事。而孩子犯錯後,已經很自責了,這時候ta想要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理解。你的理解才是讓孩子更優秀的動力。所以你要先了解事情的真相。
而即使孩子真正犯錯了,也只有真正了解孩子犯錯的原因,你才有權利去教育孩子。不然所有的指責和體罰,都是父母在犯罪,是無能的表現:因為打罵,是最弱智的教育方法。沒有天生的壞孩子,只有被教壞的壞孩子。愛打架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打過 他;脾氣差的孩子,他的父母肯定沒少在他面前吵架;學習成績差的孩子,肯定是父母讓他對學習失去了興趣。
肯定孩子做的好的
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孩子任何時候都有閃光點,別只看到負面的。例如:
孩子不分享玩具給其他小朋友,是不是因為他不想被弄壞,這樣姐姐就沒得玩了?
孩子成績考了0分,是不是因為把筆借給了忘帶筆的同學?孩子上學老遲到,是不是因為在上學的路上做好事?
當孩子犯了錯誤,又得到你的表揚後,他本身就會很羞愧,這樣才能真正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做法,也會去思考:是不是還有更好的解決方法?
讓孩子自己承認錯誤
通過打罵讓孩子承認錯誤,是刑訊逼供,孩子只會越來越叛逆,不可能真正意識到錯誤。而且會降低你在他心裡的權威性,降低你們的親密度。而只有孩子自己承認錯誤,孩子下次才不會再犯,這不正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表揚孩子的知錯能改
最後,記得,一定要表揚孩子的「知錯能改」!這樣可以加深孩子對錯誤的認識,並且能讓孩子感受到你的愛是無條件的,這樣孩子才會越來越聽你的話,這不正是你想要的結果嗎?
你說對嗎?
推薦閱讀:
※愛發脾氣的父母,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災難!
※如何看待清華大學清新時報的報道《雙培計劃:名校里的「中等生」》及相關政策?
※對於「富二代」,讀大學前先在社會歷練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什麼樣家庭的孩子會更幸福?
※愛的教育不能「熊」(域外聽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