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海洋學家一起,尋找澳洲的神奇動物在哪裡
來自專欄遠夏的動物園
今天要自來水給大家(主要是青少年朋友)推薦一個暑期活動了。如果你有一個海洋學家的夢,這或許是個不錯的起點。
關注我的知友或許知道,一直以來,我在知乎上的主要活動就是力所能及的做一點海洋方面的科普,在現實中,我也正在開展一些青少年的自然教育免費課程。
這個過程帶給我很多快樂,卻也無法避免痛苦。科普的出發點總是美好,但過程中多有無力:無論是知乎上,還是面前的孩子們,似乎大家都對我所介紹的海洋生物們的舌尖之旅更感興趣……
這難免讓我沮喪,我始終覺得,儘管海洋的確是一個優質蛋白質寶庫,但如果我們對這些歷經千萬年才演化而來的神奇物種的認識僅僅停留在味蕾之上,未免太過可惜。記得之前@王蛐蛐老師跟我講過,或許我們的教育在自然審美方面真的存在許多問題,許多時候,我們太過實用主義,以至於對美的認知,被遠遠排在了「能否利用」之後,但我又覺得,能在理解這些生物偉大生命歷程的過程中,感受到生命的震撼,這本身不就是一種很有用的體驗嘛?
當然前路也並非全是黯淡,現實中的自然教育經歷卻告訴我,如果能帶孩子們重返自然,親眼目睹這些生物的獨特習性,他們就很容易理解我無法通過文字和PPT講解的那種美感和震撼。事實上,對於正處於三觀塑造期的青少年來說,這種親身體驗最容易在他們心裡播下關於自然美感的種子,我也期待著通過自己的微薄之力,這些種子或許可以生根發芽,長成一棵生機盎然的樹。
不過,這其實並不容易。對我、以及國內的許多同行者來說,必須要面臨多個方面的問題:由於經濟的蓬勃發展,我們生境保存良好、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岸越來越少,而我其實也並非一個專業人士,儘管抱著盡量客觀嚴謹的心,卻也時時刻刻擔心自己不能給孩子們提供專業的指引。
不久之前,我偶然間得知一些青年學者正在西澳大利亞籌劃一個面向青少年的「未來海洋生物學家」的研學營活動,再與他們深入交流後,我發覺這次活動對於嚮往海洋生物學領域的青少年來說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而這是我完全無力提供的。故而今天做一波自來水,向大家推薦一波。
去哪裡
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西澳大利亞或許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相比於悉尼、堪培拉這些旅遊熱點地區來說,西澳的城市很少見諸報端,而它漫長的海岸線,更是少為人知。
但其實在國際上,西澳的生態旅遊早就美名遠揚。由於遠離人類活動區域,西澳的海岸線保存非常完整,是許多瀕危海洋生物的避難所,對於海洋生物學領域來說,這是非常難得的優勢。尤其是這次研學營的主要活動場地——鯊魚灣,更是雲集著許多明星物種。
故名思意,鯊魚灣因鯊魚活動活躍而著名,但這裡的海洋生物可絕非只有鯊魚,這裡擁有超過 100 種的爬行及兩棲類動物、240 種鳥類、820 種魚 80 種珊瑚、218 種貝殼類動物,同時也是南半球鳥類、座頭鯨、鯨鯊遷徙途徑的重要場地。
鯊魚灣最耀眼的明星,莫過於常年棲息於此的寬吻海豚(瓶鼻海豚),與其他區域的海豚不同,這裡的海豚毫不介意靠近岸邊與人類親近,更演化出一項獨有的捕獵習性——由於需要用吻部在海底砂石中翻找食物,一些尖銳的石粒可能會劃傷海豚的皮膚,為了避免這種傷害,鯊魚灣的海豚學會了使用海綿來進行「勞動保護」,它們將海綿叼在嘴上,起到和勞保手套一樣的效果,更有趣的是,這項絕跡似乎僅在雌性海豚中流傳,即便是雌性願意傳授這項絕跡,它的雄性後代似乎也抗拒學習,這是為什麼呢?你看,我們已經擁有了一個值得去深入調查的課題了。
相比于海豚這樣的明星物種,海牛目的成員似乎更為神秘,如果你能親眼見到這些海獸們日夜不息的在淺海海底收割水草的場景,就一定會對「海牛」的得名有更直觀的理解。因為分布著全球最大規模的海草床,鯊魚灣是目前全世界最主要的儒艮棲息地,而反觀我們國內,已經多年未出現過儒艮的身影,這樣的體驗非常難得。
而在日月引力作用下被反覆沖涮的特殊環境背景,以及富饒海水帶來的豐富藻類,更使得潮間帶成為生物多樣性薈萃的天堂,而這些海岸濕地,也是許多鳥類的棲身之所和遷徙過程中的必經之地。在研學營中,亦有潮間帶生物多樣性調查和觀鳥活動,可以帶領我們一覽這片海陸交匯地帶的獨特魅力。(更不用說西澳獨特的海岸環境:在微生物作用下歷經漫長歲月形成的疊層岩,和完全由貝殼組成的白色「沙灘」,是世界其他地方都難以見到的景象。)
對於國人來說,對西澳這片海恐怕還寄託著更多的思念。幾年前轟動全球的MH370失蹤案及此後的一系列搜尋工作,正是在此展開,在此次研學營過程中,就邀請了領導MH370搜尋工作的專業學者,從洋流學角度對搜尋工作作出專業解讀,而這正是我們人類理解海洋的一個縮影。
為什麼去
當然,如果我們僅僅是去看,那又不免落入了到此一游的俗套,而這次研學營的獨特之處,恰在一個「研」字。
西澳地區,是印度洋海洋研究領域的核心區域,在這裡分布著的西澳大學、默道克大學,在海洋研究領域都頗有影響力。
此次的研學營的獨特之處,正是依借中澳兩國海洋學家的專業引導,在世界頂尖的海洋研究所里學習海洋知識、培養科研技能。活動全程都可與資深海洋學者一道,接觸從制定詳實可行的研究計劃、通過實踐調查,最終獲得屬於自己的學術研究成果的全過程,不僅可以從更專業的角度認識生物之美,更能讓青少年對專業的學術訓練形成基本認識。
更值得一提的是,研學營的許多活動,原本就是澳大利亞政府推動的生物保護項目,在近距離的調查、認識這些生物的過程中,更可以激發我們從科學視角思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道的意識。
恕我文筆簡陋,萬里之外的那片神奇海灘的壯美,無法一一闡述,而那裡有著何種豐富多彩的生物故事?海洋生物學家對這片區域如何進行生態評估和調研?我們又該如何實現自己的海洋科研之夢?恐怕更需要親歷才能尋找到答案。這也是我撰寫本文的目的,而如有知友願了解更多信息,亦可與我聯繫,我將願代為做更多介紹和聯繫。
加個PS:
1.本次活動的起止時間為:2018年8月8日——8月17日。必須強調的是,這不是旅遊觀光團,整個研學營的項目安排,有許多原本就是西澳州政府的保育項目,所以整個研學營的規模不會太大;此外,前往澳洲辦理簽證亦需要一定時間,故而有興趣的朋友,建議儘早聯繫和決定;
2.活動面向的人群,大致是初中、高中、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初級階段人群,太小的兒童也並非完全不可,但可能會因為缺乏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自理能力而無法跟上整個流程,其次,我們也得體諒一下這些帶隊的科學家們,想像一下他們在開展正常的科研和教學項目的同時,還要再抽出足夠的精力去照顧太小的孩子……噗
3.活動集合地點在西澳州府所在地珀斯,視人員組織情況,如有機會的話可能會由國內高校學者從廣州帶隊出發,也可自行前往珀斯再由當地的中國學者接機;
4.費用情況可與主辦方學者諮詢,個人建議參考同等規格跨洲際遊學活動標準自行衡量對比(話說,國內甚至全球範圍內,針對這個年齡段青少年開展的如此高規格活動其實是非常少見的);
5.關於西澳海洋生物的大致情況可與我溝通,才學疏淺,但也願共同探討進步。而關於活動的更多詳情可見活動主辦方官網,建議與接洽學者溝通時,標註是流浪介紹來諮詢海洋營活動的,因為同期還有其他學科活動舉辦,避免混淆:
http://future-scientist.com/marine/推薦閱讀:
※幼兒手足口病進入高發期 爸爸媽媽須留意
※英國醫生用幹細胞恢復了兩位患者的視力
※耶魯生物醫學博士全獎offer駕臨!
※局部區域阻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