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遊戲」已經誕生近10年了,我依舊不看好它的未來

「雲遊戲」已經誕生近10年了,我依舊不看好它的未來

來自專欄怪談Kwaidan

CAPCOM 終究還是把《生化危機7》這道冷飯端上了 Switch 玩家們的餐桌。

早在去年年初的時候,CAPCOM 的製作總監川田將央曾表示「並沒有為NS開發生化危機7的打算」。

然而就在5月21日 CAPCOM 卻突然宣布生化7即將登陸 Switch 平台,內容包含遊戲本體及全部 DLC,只不過這次推出的是 Cloud Version,即雲遊戲版本。180天的遊玩券售價2000日元(115人民幣),目前僅限日服購買。

玩家只需要下載一個 45MB 的客戶端即可遊玩,遊戲在雲端伺服器運行,伺服器再將畫面實時傳回到 Switch 的屏幕上。理論上只要伺服器夠強,帶寬夠大,遊戲體驗就和本體遊玩沒什麼兩樣。

官網明確表示,雲版本的生化危機7需要全程聯網,並對網路環境的穩定性有較高要求。網路不好的情況下,畫面延遲等現象均有可能發生。官方推薦 Wi-Fi 802.11ac 5GHz 或網線直連(需另購適配器)。這樣一來,Switch 掌機模式主打的便攜性就幾乎不存在了。

或許是 CAPCOM 覺得以 Switch 的硬體性能,做縮水移植不如直接做雲端遊戲。但就我個人感受而言,並不覺得雲遊戲的體驗能好到哪裡去。

雲遊戲絕不會是未來遊戲的進化方向。

我不知道雲遊戲的概念最早是誰提出的,但回顧過去這些年,那些嘗試做雲遊戲的公司下場似乎都不怎麼好。

2009年的舊金山遊戲開發者大會上,雲遊戲始祖 OnLive 的首次亮相堪稱驚艷:不僅流暢運行了孤島危機這樣的3A級大作,還拉來了EA、育碧、Take-Two、華納兄弟等遊戲廠商為其提供內容支持。玩家、投資人和媒體瞬間沸騰,超過10萬人報名參加了軟體內測。

巔峰時期,OnLive 甚至還發售了自家的主機和手柄——用今天的眼光看,稱其為智能盒子可能更合適。

雖然吸引到了一大批玩家,OnLive 的日子卻並不好過,擺在公司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賺不到錢:儘管擁有250萬總用戶和150萬活躍用戶,真正的付費者卻寥寥無幾。OnLive 每月要花費500萬美金在伺服器與帶寬成本上,與之對應的全球在線人數僅僅只有1600人。

OnLive 主要的收費方式是按月訂閱。 根據一位前員工透露,只有12000人訂閱了 9.99美金/月的服務。為了刺激銷量,公司還為很多老用戶贈送了一套價值99美元的主機+手柄套裝——哪怕是以這個價格賣出去,公司也是虧本的,更不用提免費贈送了。

問題究竟出在哪裡,為什麼之前叫好的那批用戶並不買賬呢?在用戶的實際使用過程中,如果某個家庭成員打開了 Youtube,那麼遊戲傳輸的帶寬就會明顯受影響。此外以720P解析度展示的遊戲畫面,其畫質也無法與真正的遊戲主機相比,這讓雲遊戲的早期口碑傳播大打折扣。

更要命的是,OnLive 並沒有把遊戲廠商牢牢攥在手裡:本已經同意上船的 EA 被另一家雲遊戲公司 Gaikai 搶先一步挖走,而與 Bethesda 和 Valve 的溝通嘗試也相繼失敗。此外,廠商們希望雲遊戲的售價與其他渠道保持一致,但這明顯不是玩家和 OnLive 樂意看到的局面。

2015年4月,OnLive 在運營5年後正式宣布終止服務。這家雲遊戲始祖最後的結局是被索尼收購,轉為旗下的雲遊戲服務 Playstation Now 提供支持。

自從 OnLive 出名之後,國內也出現了不少雲遊戲服務商。彼時我剛考進大學,帶去學校的筆記本性能不夠又想玩最新的遊戲,雲遊戲正中我的痛點。然而在嘗試了幾家後我就放棄了這個念頭。雲遊戲是一個嚴重依賴於網路帶寬的服務,在4人共享20M無線網路的寢室玩雲遊戲,怎麼想都是一種奢望。

再後來,有了配備 GTX1080 顯卡的台式電腦和 PS4 的我就再也沒關注過雲遊戲了。所以看到昨天這條新聞的時候,我還特意搜索了一下,果然當年國內的那些雲遊戲公司幾乎都銷聲匿跡了。

唯獨還找到一家尚在運營的公司,想著過了那麼多年國內網路帶寬確實提升了不少。於是我本著探索精神,立即下載客戶端體驗了一下。為了避免打廣告,部分信息打上了黑條。

看完你就知道了,我分明是在替大家拔草

軟體主界面像極了電視盒子,看得出絕地求生是主力遊戲,特意在首頁給了一大塊 Banner。除了 SVIP 可以玩到進擊的巨人2、FF15 、COD二戰等較新的作品外,其他大多是有點年頭的經典遊戲。

我家的寬頻是100M的中國電信,測速結果 15 Mbps 符合雲遊戲標準。啟動絕地求生,系統自帶 Steam 軟體和賬號,直接進了遊戲。這倒是讓我有點驚訝。

雖然遊戲自身的畫面設置是 1080P 中特效,但經過壓縮傳輸之後,玩家看到的畫面縮水嚴重(雲遊戲最高只支持 720P 顯示)

別看右上角幀數軟體顯示30幀,實際遊戲中經常能感受到掉幀的情況,尤其是左右快速轉身的時候。說到畫質,中近距離還能接受,但遠處基本就是糊的。很難相信在手機屏幕都普及了 1080P 的今天,還會有人用 720P 的解析度去玩絕地求生。

正當我打開軟體設置,打算調整一下畫質的時候,網路連接斷開了。

好吧,那就換兩個遊戲試試。

古墓麗影9雖然是2013年的遊戲,但作為系列重啟之作,質量還是可圈可點的。啟動遊戲,黑屏等待了4分鐘,放棄,退出。

再打開鬼泣DMC,大量高速動作場景最適合檢驗雲遊戲的畫面質量了。我就貼兩張圖大家自己體會吧,說實話畫質還不如某些直播平台。

當然軟體是收費的,1個月的會員價格是30人民幣。至於上面的遊戲有沒有版權?反正我是不信。

在我看來,雲遊戲是一種妥協的選擇。對於那些不想在硬體上投入太多成本,同時擁有獨立百兆、千兆大水管的非核心玩家來說,雲遊戲也許是一種可行的遊戲方式。但基於目前國內大部分人的網路環境和實際體驗,我依然不看好雲遊戲的發展和未來。

至於開頭提到的雲版生化7,即便有 CAPCOM 專業伺服器和傳說中的日本高速網路加成,我也不太相信 Switch 上的體驗能好到哪裡去。鑒於 Switch 在全球範圍的千萬級銷量,這倒更像是一次試水——如果大部分玩家能接受雲遊戲的話,遊戲陣容和主機保有量會大幅提高。

我並不認為這是個好主意。不過一切還要等正式發售後才見分曉,期待被打臉。


如果這篇文章引起了你的興趣

歡迎關注一個看心情更新的的公眾號

參考資料

OnLive lost: how the paradise of streaming games was undone by one mans ego

By Sean Hollister

theverge.com/2012/8/28/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 IGN 為Switch平台新游Splatoon 2 (噴射戰士2)評分8.3分?
目前確定或者已經登陸NS上的遊戲有哪些,值得入手嗎?
NS要怎麼躺在床上玩?
如何評價任天堂在 2018.01.17 公布的 Nintendo Labo?
假如N S不成任天堂會怎麼樣?

TAG:雲遊戲 | 任天堂Switch | 家用主機遊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