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諾克站位的發展

斯諾克站位的發展

來自專欄斯諾克技術和斯諾克比賽賞析

在70年代很多人會像喬戴維斯一樣,打球如同鬼子進村,前後兩隻腳幾乎在一條線上,直對著進球線,胳膊拚命往前伸,雙肩和頭部幾乎在一條直線上。這就是所謂的boxer stance。

後來史蒂夫戴維斯教程里提出了用整個腳站在進球線上,同時腳尖對準進球線方向。左腳向左前方邁,腳尖同樣對準進球線方向,雙腳寬度與肩同寬,兩個腳連線和進球線夾角大概60度。WPBSA教程里格里菲斯稱這種站位為Square Stance。

再後來,隨著許多教練和職業選手,特別是火箭希金斯為代表的頂尖選手的探索,站位又有了新的變化。

在Square Stance的基礎上,右腳不刻意放進球線上,根據體形和視角以及擊球位置的不同,稍稍踩進球線左邊點或者右邊點。腳尖也是以讓腿部舒服和能讓身體更好俯下為原則,向進球線外指。左腳邁的更寬,並且根據擊球實際需要,向前邁大概半個到一個腳掌。這樣做能讓背更平整地放到桌子上,使得視角更貼近檯面,同時不會像戴維斯教的那樣讓右腿膝蓋和髖承受太大壓力,更加符合人體工學。

Boxer Stance雖然不再是主流,但在現在依然有一些頂尖職業球員採用,比如尼爾羅伯森和特魯姆普。這兩人都是喜歡暴力擊球的代表,也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種姿勢運桿空間大的特點。更大的運桿空間自然更有利於去做一些高擺速的出桿。

特魯姆普的大側身站位

以下是火箭和希金斯的站位。

希金斯的站位-1

希金斯的站位-2

羅尼的站位

不難發現,採用Boxer Stance時大部分的身體重量會落在手架那一側,而使用Square Stance擊球時,身體重心會保持在持桿手一側,幾乎落在進球線上。

以後有時間再來寫寫入位的方法。之前寫的一篇還是過於複雜,最近自己思考並提煉了下要點,晚些時候再寫一篇。

推薦閱讀:

什麼是撞球的「標準姿勢」?
潘曉婷:19年的專註成就九球天后

TAG:斯諾克 | 撞球技術 | 撞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