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都在尋找桃花源,而貝聿銘自己造了一個
來自專欄深夜特急
桃谷里的桃花源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今年京都的櫻花開得比往年早了近十天,加上四月初的凄風冷雨,不消幾日已經飄零滿地。而距離京都一個多小時車程的滋賀信樂町山間,櫻花正當滿開。
這裡不是賞櫻名所,我從京都輾轉來到深山裡,不光是為了賞櫻,更是為了尋訪貝聿銘設計的美秀美術館。
美秀美術館是貝聿銘心目中的桃花源,有意思的是,美術館所在的山谷就叫桃谷。
前往美術館的路一步步印證著《桃花源記》的描繪。
從京都坐火車出發,在石山站換乘巴士,此後一路沿著琵琶湖南端支流前行,從瀨田川到大戶川,溪流越發狹窄蜿蜒,「緣溪行,忘路之遠近」。
下車後,當即看到滿眼粉紅的枝垂櫻開得正盛,「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復前行,欲窮其林」,櫻花路的盡頭是一條隧道,「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
隧道里光線幽微,我回首張望,已不見來時路,只見隧道口櫻花盈盈,陽光把爛漫春色直送進來,讓靠近入口的隧道牆壁都染上了淡淡的粉紅。
隧道內壁不是乏味的水泥牆,而是銀色弧形面板,如鏡子般反射著外面山巒之綠、櫻花之粉,色調隨四季而變,很多建築評論家認為,這是穿越時空的隧道。
數百塊銀色面板看起來一模一樣,實際上每一塊都有尺寸的差別,根據隧道的彎曲度定做。
一旦進入隧道,外面的鳥鳴聲消失了,隧道里也沒有腳步和人聲的迴響,牆壁上密密麻麻的小孔吸收了聲音,營造出與世隔絕的效果。
牆壁上還安裝著路燈,但燈光沒有直射,而是被一塊小銀板擋住,從而反射回隧道內壁,在銀色面板上瀰漫開來,使得光線更加柔和,也不會對黑暗中的人眼造成刺激。
而隧道的那一頭通向何方?彎曲的隧道無法一眼窮盡。
「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一座屋頂低垂的建築出現在半圓的出口中央,那就是美秀美術館主館了。
前往美術館還需通過一座弔橋,登上數級台階,方才抵達美術館大廳。
美術館是這座山上唯一的建築,隧道和弔橋是抵達的唯一路徑,極目四望,不見人間煙火。
深入山間朝聖
美秀美術館的選址和抵達方式,均是貝聿銘刻意為之。1991年,在親自考察過信樂町的山林後,貝聿銘圈出了一座沒有公路抵達的山頭。
委託他建造美術館的小山美秀子表示疑慮:是否應該在交通更方便的地方建造?他講了晉人誤入桃花源的故事,美術館就是藏在深山裡的烏托邦,深諳中國古典文化的小山美秀子當即理解了貝聿銘的構思,欣然接受。
於是,貝聿銘修了200米的隧道和120米的弔橋連通兩座山,既不破壞山谷自然環境,又巧妙實現了桃花源的意境。
貝聿銘的選址乍聽有點任性,卻是最懂得委託人心意的聰明之舉。
委託人小山美秀子是日本新興宗教團體神慈秀明會的創始人,神慈秀明會的總部就在信樂町。美術館既是展示小山美秀子私人藏品的藝術殿堂,深入山間尋訪桃花源的過程又象徵著信徒的朝聖之路。
巧合的是,桃子對於神慈秀明會也有特別意義。
據日本古籍《古事記》記載,伊邪那岐大神(相當於中國神話中的伏羲,是日本諸神之父)在被黃泉軍追趕時,摘下三隻桃子扔向敵人,敵軍渙散敗退。
神慈秀明會因此認為桃子有信仰的意味,以桃子為信徒捐款的計算單位,每100萬日元為「1桃」。建造這座桃花源則花費了約「268萬桃」(2.5億美元)。
巧妙「借景」
美術館正門是完美對稱的圓形玻璃門,讓我聯想到中國園林和京都寺廟常見的月洞門。
尚未走進玻璃門,目光已經穿過兩重玻璃門和大堂的寬大落地玻璃窗,飄到窗外的松樹上。
這棵旁逸斜出的松樹有180年樹齡,位於正門正對面,顯然是整個大堂的視覺焦點所在。
長方形的落地玻璃窗恰似一副相框,框住青松和它後面的青翠山巒、藍天白雲,構成一幅山水畫。
中日傳統園林都擅長借景,把遠方的山川風景以屋檐和廊柱框柱,「借」到自家門庭來,美秀美術館此處借景可謂相當壯闊大氣了。
在這裡唯一能見到的人工建築是神慈秀明會的鐘樓,同樣出自貝聿銘手下,正是那次合作讓他和小山美秀子開始結緣。
光之聖殿
大堂的光,不僅來自落地窗,更來自玻璃屋頂。
銀色鋼樑組成無數個三角形支架,支撐和切割著屋頂的玻璃窗,部分玻璃窗還安裝了金色百葉過濾陽光。於是,地面投射著三角框架和百葉窗的影子,讓整座大堂成為光影的舞台。
大堂的主色調只有兩種——銀色、金色和近似的蜂蜜色。
百葉窗看似木材,模擬京都町屋的格子窗(細長木條縱橫並列組成的窗戶),實質上是塗成淡金色的金屬條,既為屋頂提供更多支撐,又營造出自然與傳統的味道,給人以安心感。
牆壁和地面的石材是專程從法國運來的石灰岩 Magny Dore,這種蜂蜜色石材是貝聿銘最喜愛的石材,在視覺上比大理石更溫暖。
生機勃勃地沐浴在陽光下的大榕樹為貝聿銘親手挑選,為建築進一步增添自然氣息,作為建築內部罕見的綠色更是十分令人矚目,與窗外的榕樹和遠山遙相呼應。
這座大堂跟貝聿銘最為人知的作品、盧浮宮玻璃金字塔有許多相似之處,例如玻璃、三角形乃至 Magny Dore 的使用。
日本的「明教」?
京都大學建築學教授 Thomas Daniell 將美秀美術館稱為「光之聖殿」。Thomas Daniell 使用「聖殿」一詞,不僅僅是對貝聿銘設計的美譽,更認為它隱晦地承載著宗教意義,參觀者(朝聖者)長途跋涉,穿過宛如神社參道的隧道和弔橋,來到光之聖殿。
儘管教堂和清真寺建築普遍運用光來營造宗教氣氛,Thomas Daniell 認為美秀美術館的光與神慈秀明會教義有更深層的聯繫。
神慈秀明會本是世界救世教的分支,後者的創始人岡田茂吉(1882-1955)被教徒尊稱為「明主」。他曾宣稱:「我的身體里有一個直徑為兩英寸的光球,不止一個人看到過。這個球產生無盡的能量光波,光能量的源頭要去靈界里追尋。」明主將掌心對準病人,無需接觸,其掌心發出的「靈波」就能消除病痛,凈化靈魂,這種儀式叫做「凈靈」。
於1970年自立門戶的神慈秀明會繼承了凈靈儀式,仍尊稱岡田茂吉為明主。1983年,小山美秀子在信樂町建成神殿,其屋脊採用純白大理石象徵「大光明」。
基於光對於神慈秀明會的神聖意義,Thomas Daniell 猜測,或許正因為貝聿銘作品中豐盈的自然光線,讓小山美秀子萌生了委託他設計一座藝術品聖殿的想法。
貝聿銘曾說:「沒有光就沒有空間,沒有光就沒有形式。毫不誇張地說,光是建築的關鍵。」建築師對光的追尋,與小山美秀子的信仰不謀而合。
讓建築「消失」
美術館對於自然光線和室外風景運用得如此巧妙,訪客如果不看建築圖紙和鳥瞰照片,大概不會意識到,多達80%的建築實際位於地下。
桃谷位於當地的森林和自然公園保護區域,法律規定,從空中看到的建築總面積不得超過2000平方米。因此,貝聿銘決定把建築藏在地下,通過玻璃屋頂引入自然光——跟盧浮宮金字塔一樣。
由於土質限制,施工時不能在山體中挖洞,而是必須先把山頂的7000棵樹移走,削平山頭,建完美術館再把泥土和植被覆蓋到屋頂上,修復山林原貌。開山與填土工程耗費巨大,但也便於人工挑選樹木及其種植位置——比如大堂外那棵松樹。
從空中俯瞰,這座建築面積達9241平方米的美術館幾乎消失在叢林與雲霧中。
貝聿銘說:「日本昔日的建築師素有讓建築融入自然景觀的意識,當然,我不打算模仿,但我非常尊重日本人的心境、文化和傳統。」
美秀美術館的構思源自中國桃花源,最後的呈現又融合了中日造園傳統和西方現代材料。
靈感源自鄉村茅草屋?
美術館留在地面的部分主要是屋頂,樣式為入母屋造,源自中國古建屋頂樣式歇山頂,在日本,奈良唐招提寺講堂及滋賀御上神社均使用入母屋造。
不過,仔細對比美術館屋頂造型,Thomas Daniell 認為比起神社寺廟,它更接近於京都府北部美山町的茅草屋。
更久遠卻更相似的例子是日本彌生時代的吉野里遺迹(前3世紀至3世紀),該遺迹的住宅屋頂比美山町還要低垂,房子大部分埋在地下,牆壁露出地面的部分不到1米。
但合掌屋和吉野里遺迹住宅的室內光線非常昏暗,美秀美術館則是光的殿堂。
神慈秀明會相信,通過凈靈(靈魂的凈化)、藝術感化(精神的凈化)和自然農法(不使用化肥和農藥,以達到身體的凈化)等三種方式能脫離「貧、病、爭」等苦難;美秀美術館直接對應著藝術感化,而其光線與屋頂造型則分別呼應著凈靈和自然農法。
在神慈秀明會官網上,那幾棟茅草屋的造型就與美術館屋頂如出一轍。
當然,與其說貝聿銘設計美秀美術館來闡釋神慈秀明會的教義,不如說貝聿銘鮮明的個人風格和對日本傳統的尊重,令小山美秀子十分欣賞和認同,美術館的最終呈現又在方方面面與她倡導的信仰驚人巧合。
而作為一名普通觀眾,我只驚嘆於美術館的空間結構與光影效果,絲毫沒有產生宗教的聯想。
一座向公眾開放的美術館自然不宜有太濃重的宗教氣氛,而委託人卻是有數十萬教徒追隨的宗教創始人,如何在公眾、委託人和自身審美之間找到平衡點,就非常考驗設計師的智慧了。
豪華的私人藏品
施工期長達4年多的美秀美術館建成後,入選美國《時代周刊》全球十大建築,也是貝聿銘自己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去年,LV把2018年早春度假系列的時裝發布會秀場選在美秀美術館,其隧道和弔橋成為現成的T台。
貝聿銘的美秀美術館給Louis Vuitton秀2018_騰訊視頻這個深山桃花源開館20餘年以來,吸引到超過200萬名觀眾,建築本身應該是參觀者慕名而來的主要原因,相比之下,美術館的藏品就不那麼受關注了。
然而,約3000件藏品囊括了日本、中國、南亞、中亞、西亞、埃及、希臘、羅馬等人類古文明的藝術品,其中不乏價值連城的珍品,值得你花點時間仔細欣賞。
造於公元2世紀、身高2.5米的巴基斯坦犍陀羅立佛雕像是世界上最大的犍陀羅雕像之一。
雖然右前臂殘缺,但肩膀寬厚、袍子褶皺線條流暢、表情自然放鬆、眼瞼低垂、薄薄的嘴唇露出微笑,給我的感覺十分生動且親切,沒有一般神佛的莊嚴肅穆,有現場觀眾評論說「像是剛從酒吧出來的男人」。
此外,還有高42厘米的隼頭荷魯斯純銀坐像(1295-1213 B.C.),中國東周后期的彩漆木雕鹿和後漢青銅馬,在倫敦佳士得拍出1200萬美元的美索不達米亞石膏浮雕等等。
↑我非常喜歡這件展品,造型簡潔現代,藝術性超越時空
展示古代文明的常設展覽包括250-500件展品,其主題為「追求永恆無上之幸福」,以追尋和描繪天堂為切入點來介紹各國古文明,這是美術館裡唯一讓我感覺到有宗教影響之處。
貝聿銘不僅僅是美秀美術館的設計師,在某種程度上更是其促成者。
小山美秀子原本專註於收藏日本茶道用具,最初想請貝聿銘設計的是茶具展覽館。貝聿銘說,光是茶具恐怕不足以吸引世界各地的觀眾前來,建議她放眼全球,廣納東西方文物。
於是小山美秀子讓女兒小山弘子(神慈秀明會現任會長)負責搜羅藝術品,其藏品迅速擴充,最後建成的美術館面積也比起初設想要大。如今,美術館分為常設展出和特展兩部分,最近的特展是日本猿樂面具。
小山美秀子是紡織公司東洋紡(Toyobo)的後人,日本最富裕的女性之一。建造美秀美術館本身耗資2.5億美金(據《華盛頓郵報》),而全球收購回來的文物價值幾何則無法估算。
這背後的金錢到底來自小山美秀子的個人資產,還是神慈秀明會教徒的捐獻,外人無從得知。
TIPS
地址:〒529-1814 滋賀県甲賀市信楽町田代桃谷300
交通:搭乘JR到石山站,換乘帝產巴士到美秀美術館,單程840日元/50分鐘
開放時間:每年僅開放約6個月,具體日期請查詢官網
咖啡館:僅提供素食
門票:1100日元
官網:http://www.miho.or.jp
- END -
撰文、攝影/駱儀
(除註明外)
* 本文為《南方周末》約稿
覺得有用的話請點贊讓更多人看到,這樣我才有動力更新哦,感謝^_^
延伸閱讀
駱儀:看完這本書,你可能再也不會去日本「掃貨」駱儀,Lonely Planet作者,潛水員,現旅居京都,主編出版暢銷書《京都漫步》《京都好物》。在知乎與你分享超過10年、自助旅行40+國的故事:從珠峰到深海,從撒哈拉沙漠到巴以隔離牆,從零下35度雪國到40度火爐……
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 駱儀 」(luoyi_gz) 查看更多旅行文章
原創文字及圖片版權所有,僅限知乎及知乎官方渠道發布,未經授權,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轉載或節選摘錄;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閱讀:
※微薰南半球~羅薩谷酒庄體驗游帶你領略Wine風情
※天雨旅行丨一切都會好的,城南的花都開了
※【旅行日記】穿越時空遇見你 — 歐洲音樂之旅(4)
※約旦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
※攜程、去哪兒、藝龍、阿里這些旅行軟體哪個更好用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