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篇 我們可能都上了一個假知乎

第23篇 我們可能都上了一個假知乎

來自專欄秀色不可餐,智慧尚能飯

這兩天一直在默默地關注 @雲舞空城 和網易以及知乎官方的一些事,也用力地在 @KellyWeaver 駁斥某「垃圾」文章的回答上點了贊同。

我想先說明一件事, @網易浪潮工作室 發表這種不負責任的文章,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此前我也撕了一回,關於長壽造假的一篇文章。

孫亞飛:第13篇 扒皮我支持啊,可資料要全面哪!?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我不是專業學這個方向,只是從非科學的角度去進行反駁,同時期,以長壽作為研究方向的 @李雷 也發表了一篇文章。

李雷:證據才是王道——闢謠中必須堅守的底線?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有意思的是,上次事件中,網易浪潮工作室也選擇了刪帖,原文鏈接(zhuanlan.zhihu.com/p/27)已經打不開了。

更讓人有些噁心的是「致敬」行為,黨和國家都在強調原創精神,但是 @庄時利和 的一篇文章就這麼莫名其妙地被洗了。

庄時利和:網易浪潮,一個良心工作室?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當然,網易浪潮方面對此予以否認了。

網易浪潮工作室:答庄時利和老師洗稿的質疑?

zhuanlan.zhihu.com圖標

就我已知的這些事,我想請問,網易的小編們,你們的專業性到底有多差,以及你們是不是做了虧心事,心裡真的沒有一點數嗎?而你們三番五次這麼做,也真的只是無心之失嗎?

所以我非常能夠理解雲舞空城的那一條條「想法」,因為那也能代表很多人的想法,類似網易浪潮的這些垃圾文章,究竟要逼得多少人不寫東西了,知乎官方才會重視這個問題?

知乎是個非常割裂的平台,我指的是讀者與輸出者之間的鴻溝。早就有相關的統計發現,知乎能夠持續輸出的人是極少數,絕大多數人都只是隨便看看,所以這才會造成遍地985/211和百萬年薪的錯覺。

但這其實是知乎能夠穩定的基礎,正是因為兩者重合度不高,加上友善度的模式,才不容易引起罵戰。回想起《烏合之眾》當中所闡述的觀點,我們得承認多數人都是愚昧的,即使看起來不那麼愚昧的人,也只是在自己擅長的專業能做到理智而已,比如我懂點化學,可要是自以為看了十幾遍《三國演義》就腆著臉去討論三國的話題,一樣也是貽笑大方。

很多平台都不是這樣的風格,而是鼓勵所有人都要活躍發言,最著名的莫過於貼吧的「十五字」灌水,最後的結果就是乾貨再多,都被大水給淹了,而吧主不得不時刻盯著各種無聊而滿是戾氣的罵戰。

讓每個人都有輸出觀點的機會(這是公平),但是讓專業的人話語權更大(這是理性),基本上就是知乎最近這些年能夠脫穎而出的最大法寶。知乎沒有所謂的大V,藍標上是一個"√"而已,所謂的粉絲其實應該叫關注者,看得出來,官方並不想搞什麼「意見領袖」,而且就現在的輿論環境,也不適合推什麼意見領袖。

可總有一些人認為自己可以代表「人民」,用喜聞樂見的方式發表一些自認為接地氣兒的內容。你們如果搞的是「村晚」,為農民工代言,為留守兒童代言,為鄉村教師代言,我舉雙手雙腳贊成,可你們用這種方式談科學,恕我直言,真不配。科學不是不能接地氣兒,但是在接地氣兒之前,首先是收集證據,並排除已知的謬誤,如果都是憑感覺信口開河,或是先預設立場再寫文章,那不叫接地氣兒,而是叫煽動。

遺憾的是,這種趨勢最近越發嚴重了,從知乎live的一些選題,少數輸出者有些精分而莫名其妙的站隊,再到某些機構號的虛偽面紗,無不是學習崔姓前主持人的套路,採用這種「底層意見領袖」的風格,贏得了不少死忠粉。就在網易浪潮工作室的致歉聲明下面,我們還看到這樣的畫風。

看得出來,支持者還是不少的吧,但先記住這些支持者獲得的贊數。

但我們也看到一個詭異的事,黑子獲得的贊明顯更多,但是黑子的數量卻不多。

在這個關口,網易浪潮大概沒有去故意篩選一些評論,但是我真的想說,知友的容忍度真的已經很高了,尤其是原文那麼多錯誤,還有人認為這是「小問題而已」。吃飯的問題,你跟我說是小問題?我們多少人辛辛苦苦把枯燥的科學知識轉化成非專業讀者也能看懂的內容,尤其在食品安全與醫療領域,多少人就算被誤會也還在堅持著,結果就被這些有煽動力卻沒專業性的文章毀於一旦了,然後這還叫「小問題」?

劣幣驅逐良幣,是一個熵增的過程。對於沒有多少判斷力的讀者而言,錯誤的科學知識往往比正確的更容易被接受,所以如果繼續不作為,甚至是鼓勵這些劣質的流量文章大範圍流通,最後的結果就是好文章越來越少。

對了,我相信限流,控制優秀文章流通的事情是不存在的,之所以很多內容翔實的科普文章只有幾十個贊,大概是因為群眾不愛看吧。

與 @知乎小管家 共勉。


推薦閱讀:

如何「爬數據」?
你對知乎網站有什麼分析?
松下百年,危機重重
神總結:知乎、豆瓣、果殼的區別!!!
可能有耐心看完長文的人都在知乎了吧?

TAG:知乎 | 罵戰 | 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