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成見,覺就沒有了
下面接著跟我們講八聖道,「聖道者,指八聖道,亦名八正道」。先把這個名詞術語念一念。「謂:一正見,二正思惟,三正語,四正業,五正命,六正精進,七正念,八正定」,這八種。這個地方很好,念老把它註出來了。「《彌陀疏鈔》曰」。這就是蓮池大師說的,下面這個八正道是《彌陀疏鈔》裡面的。「一、正見者,《雜集》雲」,蓮池大師引用《雜集》裡面的說法,「若覺支時,所得真覺,以慧安立,諦理分明,無有錯謬故」。這是正見。開頭告訴我們覺支,覺支是七覺支。七覺支要會用,每天時時刻刻都會用它,都不離開它,它能夠幫助我們。這個裡頭最重要的就是覺這個字,覺是什麼?直覺,也就是大乘教裡面常常告訴我們,離心意識。六根接觸六塵境界,不分別、不執著、不起心、不動念,這個太深,不容易做到。
我們怎麼學法?我們從不執著開始,不執著、不分別做不到,做不到,盡量減少執著分別的成分。直覺就相當我們現在人所說的客觀,不要有成見,這才能覺。有了成見,我想怎樣怎樣,覺就沒有了,七覺支就不見了。大乘經裡常講,你看祖師大德常說,離心意識參,參禪,什麼叫參?佛家講參究,為什麼不說研究?研究用心意識,參究不用心意識。心是什麼?是妄想,或者我們說,前面捨覺支所講的,想前想後,想過去的,想未來的,這都是妄想。你在用功的時候,或者說我們講研究經教的時候,想過去、想未來,這是常常有的事情,錯了。用分別心、用執著心這就錯了,這樣學,你學到佛法的常識,你不會開智慧。為什麼?你錯用了心,你用妄心。用妄心聽佛的經,佛是用真心流露出來的,你是用妄心,跟他用心不一樣。所以你頂多只能得到佛法的常識,你得不到智慧。這是佛法的難處,真難。
離心意識,這叫參,就是不用第八識,第八識就是講的前後,因為阿賴耶的種子落在第八識。人能夠記憶到過去是八識裡頭的種子,八識就像資料庫一樣,第六識是分別,第七識是執著,捨識就是不執著、不分別、不起心、不動念,就是不想前、不想後,我用這個講大家更容易懂。這什麼?這叫直覺。諸佛如來講經是用直覺,沒有先後、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所以我們要曉得,佛菩薩所說的經教怎麼說出來的,他們沒有思考,不像我們要講個東西要準備,寫個講稿,寫個大綱,他們沒有,他們也沒有準備,完全是直覺,完全是自性智慧的流露,跟阿賴耶完全不相干,要曉得佛經是這樣出來的。
所以他的東西真,真心流出來,真言,密宗叫真言。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是真言,不是假的,因為什麼?他沒有通過阿賴耶。通過心意識就不是真言,不是真言是什麼?不是真言是妄言。我們細心去體會,你才能漸漸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他是實語,《金剛經》上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如是完全是事實真相,不是自己意思,自己沒起心、沒動念。所以我們要離心意識,你就懂得佛經上的意思,為什麼?跟佛要用一樣的心。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怎麼講,怎麼讀,都不懂,去想它的意思,愈想愈錯。
為什麼古大德註這個東西註的那麼多,都不一樣?這就說明古來的祖師大德沒成佛,如果要成佛,那就一樣了。沒有成佛,瞎子摸象。但是他體會到的確實是一部分,沒體會錯。佛講的經,一句話裡頭意思非常圓滿、非常豐富,他體會的並沒有錯,但是不完整。這個註解好處在哪裡?集古註的,古來祖師大德註解的大成,讓我們每個人的好東西都看到了,有這個好處。統統看到,合起來,印象就比較完整。廣學多聞的好處在此地。但是不能有成見,有成見就麻煩了,有成見我們會受其害。沒有成見,一律平等來看待的時候,我們能得其利,幫助我們開智慧。
文摘恭錄—淨土大經解演義(第四六O集)2011/6/20 檔名:02-039-0460
推薦閱讀:
※這些照片真的沒有PS
※老法師:人沒有得失 清凈心才能現前
※滾石公布史上最強鼓手TOP100,居然沒有活結的鼓手?
※原生態的《靜夜思》沒有「明月」嗎 張立華
※沒有永恆的愛情,只有永恆的利益——解析婚外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