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不同:經濟增長只有三種途徑

包不同

有一個關於經濟學的笑話:一個屋子裡有三個經濟學家,就會有三種意見,如果其中一個是著名經濟學家,那麼就會有四種。這其實是普通人的一種誤解,我讀過當代許多經濟學家編撰的教材,內容大同小異。這證明在經濟學的基礎理論方面,經濟學家有著廣泛一致的意見。

薩繆爾森說:「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凱恩斯的《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奠定了宏觀經濟學的基礎。」儘管這兩句話對仗很工整,平平仄仄仄仄平,但是我以為,這個評價低估了斯密而抬舉了凱恩斯。應該說:斯密奠定了整個經濟學的基礎,微觀經濟學完全是斯密的註腳,宏觀經濟學則是斯密的補充。《國富論》有一個重要的結論:政府只需要做好一個守夜人,讓市場起決定作用,這正是宏觀經濟學探討的內容,而全部的微觀經濟學內容就是在解釋,斯密說的那隻「無形的手」如何在市場中發揮出神奇的魔力。

據說某公司招聘,先把收到的一大堆簡歷隨機扔掉一半,因為他們的招聘理念是「我們不要運氣不好的人」。這真是神一樣的邏輯,市場經濟彷彿就具有這種神邏輯的特徵。例如有兩家生產同樣產品的企業,按同樣的價格銷售,一家盈利,一家虧損。虧損說明生產效率低,盈利說明生產效率高。我們都不喜歡效率低的企業,那麼虧損的企業就不應該扶持,盈利的企業呢?也不需要扶持。所以,政府只需要像守夜人一樣維持好公共秩序,防止盜竊、搶劫、欺詐等不正當行為,放任虧損企業自然倒閉關門,盈利企業自然擴大佔領市場。

在哈耶克看來,找出成千上萬個直角三角形,再去量它們的每條邊,驗證勾股定理,肯定是瘋了。這僅僅是哲學之爭,在經濟學的範疇內,哈耶克與弗里德曼都是亞當·斯密的追隨者和自由市場堅定的捍衛者。撒切爾夫人把哈耶克當作自己的導師,弗里德曼也是里根政府的幕僚,他倆共同說服政府放鬆經濟管制,解決了令凱恩斯主義者困惑的滯脹(經濟停滯、通貨膨脹)問題,迎來一波長達20年的低通脹高增長的美好時光,道瓊斯工業指數也從1980年的800點漲至11750點。1980年後弗里德曼三次訪問中國,宣揚他的自由市場理念,中國走上市場經濟道路後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從理論到實踐,從微觀到宏觀,都印證了這樣一個真理:要讓市場起決定作用!

凱恩斯主義者會有不同意見:既然市場這麼靈驗,為什麼還會有經濟危機?在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中,流傳著這樣一則故事:冬天來了,凍得瑟瑟發抖的小丹尼問母親:「天這樣冷,我們為什麼不生火爐呢?」「因為我們沒有煤。你父親失業了,沒錢買煤。」「父親為什麼失業呢?」「因為煤太多了。」按照市場經濟的神邏輯,供應過剩會導致價格下跌,價格下跌會刺激需求、抑制供應,從而消滅過剩,達到均衡。但這只是靜態的考慮,在小丹尼的例子中,煤太多了導致價格下跌,價格下跌減少了礦工的收入,收入減少導致購買力下降,購買力下降導致需求進一步減少,需求進一步減少導致過剩進一步增加,經濟「螺旋地下降」……市場經濟的神邏輯就這樣破產了。凱恩斯的解決之道就是通過政府投資、增加就業、打開需求阻滯,反向帶動經濟「螺旋地上升」。

如果你覺得這套理論很有道理的話,那麼恭喜你已經被凱恩斯帶溝里去了。經濟學是研究稀缺前提下如何有效率地去配置資源,凱恩斯研究的是過剩前提下如何促進充分就業幫助市場恢復平衡,兩者一比較就可以發現問題所在。

因為人的需求是無止境的,所以存在稀缺,因為稀缺所以我們需要效率,經濟學不存在過剩,只存在錯配。俗話說「女怕嫁錯郎,男怕入錯行」。為什麼小丹尼的父親非要在挖煤與不挖煤的選擇中糾結,而不是改行去從事其他職業呢?究竟他進入哪個行業才更有前途,難道不是照舊應該「讓市場起決定作用」嗎?奧地利學派的經濟學家認為,當某個行業出現過剩開啟「螺旋地下降」模式時,就說明市場不需要那麼多人在這個行業中工作,應該讓那些人改行進入市場需要的新行業中去。政府越是要維持舊行業的工作崗位,過剩越是嚴重。最終該來的還是要來,就導致了大蕭條。

美國達拉斯聯邦儲備銀行前總裁在一次畢業典禮上的演講中說道:「經濟學專業的人了解一種非直觀的現實,即真正的進步來自消滅工作崗位(不是消滅小丹尼的父親)。過去我們用90%的人來種植糧食,而現在只需要3%的人。但是,請允許我這樣問,我們的狀況因為農業崗位的減少而惡化了嗎?那些本來會成為農民的人現在成了大學教授和電腦專家……」

經濟增長無非就是下面這三種途徑:

一、提升效率。原先工作1天做100個包子現在做1000個,那麼經濟就能有10倍的增長。

二、充分就業。原先只有80%的勞動人口就業現在100%充分就業,那麼經濟就能有25%的增長。

三、增加工作時間。原先每周工作40小時,現在每周工作48小時,那麼經濟就能有20%的增長。

我們很容易發現,工作時間是長期縮短的趨勢,就業率是長期區間震蕩趨勢,生產效率是長期上升趨勢。所以決定長期經濟增長的因素只有一個:就是效率、效率還是效率!

推薦閱讀:

人口紅利拐點已至經濟增長方式與人口政策需調整
有人說我浪費糧食是為了促進經濟發展,給農民增加收入,怎麼反駁他
金誠每日資訊| 今年人均GDP有望站上1萬美元
陸銘:"搶人"背後是經濟增長動能的切換 警惕失去公平

TAG:經濟 | 經濟增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