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錄一些相關治療蕁麻疹的常識及偏方
06-26
Ⅰ、 蕁麻疹。現代醫學稱之為蕁麻疹。而中醫稱為「赤白游風」、「風疹」、「bei癗」、因皮疹時隱時現又稱「癮疹」; 本病是一種以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為主要特徵的皮膚病。因其小則如麻如豆,大則成塊成片,每因遇風而發,故名又稱「風疹塊」。 有關本病,早在《素問.四時刺逆從論》中已有記述,曰:「少陰有餘,病皮痹隱疹」。此後歷代文獻中多有記載,如《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中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可見古人早已有對此病的認識。 其病因病機總由風邪引起,如《諸病源候論》說:「人皮膚虛,為風邪所折,則起隱疹。」然風為百病之長,其它病邪常依附風邪而致病。臨床常見的有風與寒或與熱相合,郁於肌膚而發生本病,但有外感和內生之異。 1.外感:風寒或風熱之邪客於皮毛腠理之間而發,如《諸病源候論》指出:「邪氣客於皮膚,復逢風寒相折,則起風搔癮疹。」、「夫人陽氣外虛則多汗,汗出當風,風氣搏於肌肉與熱氣並則生蓓(bei)癗。」明確指出了風寒、風熱客於皮膚,或表虛不固,風邪乘虛侵襲而致病。 2.內生:過食油膩厚味,葷腥等助火動風之物,如魚、蝦、蟹等,或因腸道蟲淫,均可導致腸胃不和,風火濕熱內生,郁於皮膚腠理而發。病久者氣血被耗,以致血虛生風,(婦女會沖任不調),風邪阻於肌膚亦可發生本病。 臨床表現∶一、急性發作,常有進食,葷腥之物,如魚、蝦、蟹等某種海鮮,或服用某種藥物,或受風寒刺激,或有腸道寄生蟲病史等。 二、皮疹大小不等、形狀不一、鮮紅或蒼白色風團,邊界清楚,瘙癢劇烈。 三、皮疼常突然發生,數分鐘至數小時後又遜速消退,以後不斷成批發生,時隱時現,發無定處,退後不留痕迹,每天發一批或數批,約一周左右停止發生。慢性者,反覆發作,長達數周數月甚至數年。 四、部分病例可伴有腹瀉,腹痛、噁心嘔吐等腸道癥狀。波及咽喉時,可有喉部不適感、聲嘶,甚則喉頭水腫而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有的可出現皮膚劃痕症陽性。 五、皮疹見於口唇和眼瞼,則出現膚色淡紅色局限性宣腫邊界不清。此皮疹在唇周、面部遊走者為面游風(西醫稱血管性水腫)。若正常皮膚上受到機械性觸抓則此部位有抓痕樣水腫隆起者,則稱人工蕁麻疹或叫皮膚劃痕。 臨床分證∶一、風熱型:風團色紅,遇熱則發,得冷則減,夏發冬愈或夏重冬輕。舌苔薄黃,脈浮數。 二、風寒證:風團色白,遇冷或冷風外吹而發,得暖而減,冬發夏愈或冬重夏輕,舌苔薄白,脈浮緊。 三、腸胃濕熱證:發病過程中,可伴有脘腹疼痛或繞臍竄痛,神疲納呆,大便秘結或泄瀉,或伴有噁心嘔吐。舌苔黃膩,脈滑數。 四、氣血兩虛證:風團反覆發作,內熱外寒性,秋冬多發,丘疹色紅降,全身性發作等,遷延數月或數年,勞累後則發作或加劇,神疲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濡細或沉細。(若婦女沖任不調時常在月經來潮前數天開始出現風團,經後消失,程周期性發作,可伴月經痛或月經不調。其舌苔薄質淡,脈細弱或弦細。 鑒別∶一、多型性紅斑、多在手足的背側等暴露部位,為圓形丘疹或環狀斑丘疹,中央呈虹膜樣,皮疹持久。 二、丘疹性蕁麻疹∶損害為紡錘形水腫性丘疹,頂端有針頭大的水皰,皮疹持續較久,退後留有暫時性色素沉著,好發於下肢及軀幹,常於春秋之季發病。以兒童為多見。三.中醫臨床病名..等。 治療∶分內治與外治兩種。按各證型辨證加減處方用藥;即根據患者的詳細情況所出現的臨床表現,癥狀細審辨證用藥,方可奏效 Ⅱ、 蕁麻疹目前沒有辦法根治,吃藥只能緩解癥狀,主要靠平時自己多加註意少接觸過敏源。緩解的葯口服撲爾敏或息思敏外擦皮炎平。常見的過敏源可以歸納為: 1.藥物 許多藥物常是引起本病、青黴素、痢特靈、磺胺葯類藥物。血清、疫苗等可由變態反應引起,嗎啡、可待因、阿托品等藥物能直接使肥大細胞釋放組織按等引起。 2.食物以含有特殊蛋白質的魚、蝦、蟹、雞蛋、牛奶等常見致病因素。 3.感染細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真菌性感染與寄生蟲。蟲咬症如蟎、跳蚤、臭蟲、腸道寄生蟲、包囊蟲等。 4.吸入物各種花粉、塵土等。 5.物理及化學因素如冷、熱、日光、摩擦及壓力等物理性和機械性刺激或某些化學物質進入人體而發?? 6.遺傳因素如家族性冷性蕁麻疹。 7.精神因素及內分泌的改變精神緊張、感情衝動、月經、絕經、妊娠等。 8.內科疾病淋巴瘤、癌腫、甲亢、風濕病和類風濕性關節炎、SLE、高血脂日常生活有哪些禁忌: 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不要熱敷:有些人癢到會想用熱敷,雖然熱可以使局部的癢覺暫時不那麼敏感,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擴張,釋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浸泡在過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包在厚重的棉被裡保暖過渡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發體內的熱性反應的食物少吃。 蕁麻疹因為是體質性的問題,根治不易,過去也有許多人因為對藥物治療的反應不好,持續的複發,除了避免接觸過敏原之外,日常的調養也要注意幾個原則: 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 B 6。 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蕃茄、芝麻、黃瓜、胡蘿蔔、香蕉、蘋果、橘子、蘿蔔、綠豆、意仁等。 多休息,勿疲累,適度的運動。 以上這些都有助於體內自然產生對抗過敏原的機制。Ⅲ、 1. 慢性蕁麻疹 是一種常找不到病因的疾病,患者常不定時地在身上、臉上或四肢發出一塊塊紅腫且很癢的皮疹塊,常常越抓越癢,越抓越腫。發作次數從每天數次到數天一次不等。 2. 很多人以為慢性蕁麻疹是不會斷根的疾病,事實上,這種皮膚病是需要長時間吃藥,來改變體質,才有辦法斷根;通常發病時間越久,吃藥的時間就越長。如果能與醫生配合,有耐心的持續吃藥並規則的遞減藥量,通常在幾個月內(頑固的可能要1至2年)即可痊癒。 3. 是否與飲食有關? 確實有些蕁麻疹是因吃了某些食物或喝酒所造成,但是慢性蕁麻疹卻和食物沒有絕對關係,只是有些人在吃了某些食物(如:海鮮、香菇、竹筍、酒、芒果、草莓...)之後,確實會使皮疹變得更加嚴重,因此在藥物控制蕁麻疹期間,若發現那些食物會加重蕁麻疹發作,應盡量避免這些食物。 4. 是否「做過敏原試驗」能找得到原因?或對疾病控制有幫助? 目前過敏原試驗主要是用於異位性體質(異位性皮膚炎)的病患,在醫學上多年來的研究,確實在異位性皮膚炎患者身上可檢驗出比正常人更高比例的過敏原;但是在慢性蕁麻疹的患者,卻只有相當少數的患者在抽血檢驗時可找到少數過敏的食物;更可笑的是,即使病患避免了這些食物,蕁麻疹還是照發不誤,因此蕁麻疹病患做過敏原測驗,不但是醫療資源的浪費,更因多次抽血使病患白挨了好幾針。耐心地配合醫生,接受正規口服抗組織胺減敏療法,才是安全有效又不浪費時間及金錢的方法。 5. 長時間吃藥,是否造成身體負擔,甚至影響肝、腎功能? 目前皮膚科醫生治療慢性蕁麻疹的第一線用藥是 "抗組織胺",其安全性相當高,不造成身體負擔,也不影響肝、腎功能;只有一些患者,在服藥初期會出現 "嗜睡、口乾舌燥" 等副作用,但多在3~7天即能適應,您可以安心使用。極少數難以控制的患病,須配合第二線用藥,此時醫生會與您討論用藥之利弊。 中醫辨證慢性蕁麻疹 蕁麻疹中醫稱為「癮疹」,是皮膚科常見病、多發病之一。以突然發作、皮膚出現鮮紅色或蒼白色風團、癢而不痛、時隱時現、消退後不留痕迹為特徵。本病多發生於冬春季節,病史長短不一易反覆發作,一般病程在3個月以上者稱為慢性蕁麻疹。 本病病因複雜,現代醫學認為,與機體對某些物質過敏、產生變態反應有關。中醫則認為是由於「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造成。由於人體正氣相對虛弱,且患者體質各異,或內有食滯、邪熱,復感風寒、風熱之邪;或平素體弱,陰血不足,皮疹反覆發作,經久不愈,氣血被耗;或患有慢性疾病(如腸寄生蟲、肝炎、腎炎、月經不調等)致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膚腠理之間,邪正交爭而發病。臨床上多發於女性,尤以中青年為多見。 本病西醫除給以抗過敏、封閉、自血療法外,尚無確切療效。中醫在治療本病時,各家辨治不一,筆者在臨床上多應用治療皮膚病「扶正祛邪」的基本治法,採用明代陳實功所創「消風散」為主方加減,以臟腑辨證統之,取得較好療效。 簡介如下:1、凡本病患者證見脘腹脹滿或噁心嘔吐,或泄瀉,或便秘者,均可從脾胃辨證。其濕熱者用霍香正氣散去燥熱之品。加入茵陳、苦參、白鮮皮等;其虛寒者宜用建中,理中之輩;中虛渲滯,陽氣不伸者宜用昇陽益胃腸;寒熱錯雜者宜辛開苦降用半夏瀉心湯;大便秘結者宜表裡雙解用防風通聖丸。 2、凡本病患者證見咽喉干疼,或咳嗽,或有過敏性鼻炎史,易感冒等,均可從肺系辨證。其氣虛表不固者宜用玉屏風散;肺熱者,可選用麻杏石甘湯、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3、凡本病患者性情急躁、煩躁易怒或情志抑鬱者,或女性伴有月經不調、痛經者,均可從肝經辨證。遵「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治法,其血熱者宜用犀角地黃湯加荊芥、防風、白蒺藜等,或用羚角鉤藤湯加減;肝鬱者宜用逍遙散;血虛者宜用當歸飲子,血瘀者宜用通經逐瘀湯。 4、凡本病患者伴有心悸、怔忡或失眠多夢者,均可從心系辨症。其心陰虛者宜用天王補心丹,心陽虛者宜用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5、凡本病患者證見腰膝酸軟者,均可從腎辨證。腎陰虛者宜用六味地黃丸,腎陽虛者宜用二仙湯。 慢性蕁麻疹除內服藥外,使用中藥外洗亦有一定療效。外洗方:白礬、蠶砂、芒硝、荊芥、苦參各二十克水煎外洗,一日數次。 注意事項 1、不要去抓:一般人對於皮膚癢的直覺反應都是趕緊用手去抓,可是你可能不知道,這個動作不但不能止癢,還可能越抓越癢,主要是因為當你對局部抓癢時,反而讓局部的溫度提高,使血液釋放出更多的組織胺(過敏原),反而會更惡化。 2、不要熱敷:有些人會用熱敷止癢,雖然熱可以使局部暫時獲得舒緩,但其實反而是另一種刺激,因為熱會使血管緊張,釋放出更多的過敏原,例如有些人在冬天浸泡在熱的溫泉或是澡盆中,或是保暖過度包在厚重的棉被裡都很有可能引發蕁麻疹。 3、避免吃含有人工添加物的食品,多吃新鮮蔬果。油煎、油炸或是辛辣類的食物較易引起蕁麻疹複發。 4、多吃含有豐富維他命的新鮮蔬果或是服用維他命C與B群,或是B群中的 B6。 5、多吃鹼性食物如:葡萄、綠茶、海帶、西紅柿、芝麻、黃瓜、胡蘿蔔、香蕉、蘋果、橘子、綠豆、薏仁等。 6、多休息,勿疲累,適度地運動。蕁麻疹是一種伴有劇癢的暫時性、水腫性、過敏性皮膚病。中醫稱隱疹,俗稱風疹塊、風團、風它! 民間有很多治癒本病的絕招 1:拔罐療法 處方:凡士林、酒精各適量,火罐一個 用法:先將凡士林一薄層於臍部,再將酒精滴數滴與火罐內,棉球引燃,火旺時將罐扣在臍眼側位,5-10分鐘拔罐,日拔3次。 療效:拔罐1天,有效率達96.1% 2:藥酒療法 處方:薄荷、苦參各30克,樟腦10克,白酒6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7天後,去渣濾酒,加入樟腦粉混勻,用棉簽蘸葯塗擦患處。日3次 療效:用藥3天,治丘疹樣蕁麻疹,有效率100%。治癒率92%。 3:中成藥療法 藥名:雲南白藥 服法:成人每次服1/8小瓶,第1次加服保險子1粒,日服3次。兒童用量酌減,不服保險子。 療效:服藥1-4天,有效率90.62% 4:熏洗療法 處方:鮮紅蘿蔔全株1000克 用法:加水6000毫升,濃煎取液,熏洗上身,出汗為度,洗後避風。日洗1次 療效、:熏洗3-6次,有效率100%,治癒率86% 蕁麻疹實例: 治蕁麻疹一方 有一患者幼時曾患蕁麻疹,經人介紹一方:蟬衣5個、池塘里浮萍250克,水煎服,日服兩次(早晚各一次)。結果用藥3副就治好了病。 鮮絲瓜葉可治蕁麻疹 有一患者上小學五六年級到中學階段,每年夏秋季節都被蕁麻疹所困擾,不規則的圓形紅疹塊突然出現,遍布四肢及腹、背、頸部,疹癢難耐。為此曾多次到醫院求治,但效果不大。有一次發作時,順手摘了片鮮絲爪葉在疹塊處反覆搓擦代替用手抓撓解癢,沒想到凡是被鮮絲瓜葉搓擦過的地方很快就不癢了,疹塊也隨著消退。於是摘了些鮮絲瓜葉用清水洗凈備用,一發作就用鮮絲瓜葉搓擦,連續搓擦了10多次後病漸漸地好了。自從用這個方法治療至今已有32年,沒再出過疹塊。 肚臍拔火罐治蕁麻疹 有一患者小時常起蕁麻疹,後聽人介紹用拔火罐拔肚臍可治。將拔火罐扣在肚臍上,兩三次居然就治好了,而且未再犯過病。 食醋白酒混合液可治風疙瘩 有一男孩2歲時曾患過一次較重的麻疹,轉眼之間,全身的硬疙瘩即連成了一片片的硬皮,連嘴巴也腫起來了。經人介紹用兩份食醋加一份白酒混勻後擦洗患處,幾分鐘後癥狀即可減輕,連擦幾次即愈。照此方法做了,只擦了4次,小孩的風疙瘩就好了,再沒有複發。 鮮姜可治風疙瘩。有一患者上中學時起過一身風疙瘩,看病半年仍不見好轉。偶然一次機會,一位老奶奶對他說:「用鮮薑汁擦抹就會好。」他買了幾角錢的鮮姜,擦抹幾天後果然全好了。紫荊樹花莖煮水治風疙瘩 前年春天,有一患者身上生過風疙瘩,皮膚變紅增厚,奇癢難忍。有一位老人對他講,可用紫荊樹(春天未長葉前,先開紫花)的花、莖煮水,熏洗,每天早、晚各一次,兩天即愈。他只取了半尺長的莖四五支,放在沙鍋里用清水煮沸四五分鐘,略涼後水洗,兩天後就好了。 韭萊汁可治蕁麻疹 有一患者患季節性蕁麻疹(俗稱風疙瘩),吃過許多中西藥都沒有治好。前不久,偶然遇到一位老中醫告訴他一個方法:用鮮韭菜汁外塗。他用此法外塗後,第二天癢感消失,疹子也全消退了,每日兩次,連續外塗一周後至今沒有再複發。將鮮韭萊切碎壓出汁後,用容器存於冰箱內可使用數日。 香萊根治蕁麻疹 取十幾棵香萊的根須洗凈切段,煮5分鐘,調上蜂蜜,連吃帶飲。對蕁麻疹的紅、腫、癢等癥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用此法曾多次給孩子們服用。應連續煮飲3天,每天喝1次。 小白菜能治蕁麻疹 有一患者蕁麻疹半年多,吃藥、打針效果不明顯。後有一老中醫授以偏方:小白菜500克許,洗凈泥沙,甩干水分,每次抓3一5棵在患處搓揉,清涼沁人心脾。每天早晚各1次,只3次即痊癒,至今未複發。 治蕁麻疹一法 我小時候得蕁麻疹,久治不愈。後服用一種叫桐臭蒿子的草本植物,采一把在鍋中煮沸約5-10分鐘後喝汁,即愈。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戴玉的一些規矩;不要亂戴哦
※管理雜談:多一些領導 少一些管理
※一些經典搞笑的回復問答
※2016年讀了140本書,向你力薦這一些(上篇)
※掌握讓孩子主動學習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