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真堪布:在心上圓滿菩薩的六度
大乘佛法是心地法門,一切在於心。菩薩的學處六度波羅蜜,也是在心上圓滿的。
布施包括法布施、財布施、無畏布施。無論哪種都要具備施捨心,否則不是真正的大乘佛法所講的布施。如果沒有施捨心,心裡沒有舍下,即便表面上在做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在戒殺放生,但也不是大乘佛法講的布施,功德不會圓滿。
持戒就是相續沒有染污,心地清凈。若心不清凈,即使很嚴謹細緻地取捨善惡,功德也不會圓滿,更非大乘佛法里講的持戒。不染污即清凈之意,清凈即持戒。持戒分三種:持善法戒、斷惡行戒、饒益有情戒。
安忍即忍耐苦行。無論遇到何種對境,都心平氣和而非勉強地忍受,是心甘情願的包容、接受。無論是怨敵的傷害、修行上的對境,還是對高深法要的理解,都能做到忍受、接受、包容。罵不還口,打不還手,也叫安忍。大乘佛法講的安忍是心不動,心不隨境動搖。一旦明白諸法的真相時,自己所有的付出便都是心甘情願的,心平氣和的面對任何事情,就是安忍。
精進就是以歡喜心行持善法。對他人有利益、有幫助的事情就是善法,這也不離智慧的攝持。我們要以覺悟、智慧的攝持去幫助他人、利益他人。否則會害人害己。歡喜心是一種智慧、一種覺悟,明了而主動,帶著歡喜心行持善法,而非盲目的衝動行為。
靜慮是心專註。保持善念、正念,一心專註在此狀態中不動搖,就是禪定。禪定不是必須要找一個地方上座,不是一定要面壁。初學者也許要依止寂靜處,遠離喧鬧,但修行到最後,無論身處何時何地,都能夠保持覺醒、明了。
把心安放在正念、善念上,就是禪定。大圓滿就是這種修持方法,認識心之自性之後,可以隨時安住,起初只能安住一秒鐘、一分鐘,慢慢地把這些點點滴滴連接起來,保持這種狀態,以滴水穿石的堅韌,不懈地修鍊,最後一定能成就。這就是一心專註為靜慮。
智慧就是三輪體空。特指一切法自性為空,此空非單空,體是空性,且與顯現不二,顯現和空性一味,顯現和空性一體。顯現即有,空性即無,有和無是一體,有即是無,無即是有。這與《心經》里講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是一樣的。《心經》里講的是五蘊,五蘊包含輪涅一切法,輪涅一切法都是如此,既是有也是無,二者雙運。三輪體空即是不二法,是二諦雙運的。三輪體空是智慧。
六度的每一度都可以再具足六度,比如布施:有舍施心就是布施;保持心地清凈就是持戒;行持布施過程中遇到各種對境時能夠忍受就是安忍;以歡喜心布施就是精進;用心、專註地布施就是禪定;以三輪體空的攝持做布施就是智慧。持戒、安忍、精進、靜慮、智慧都以此類推,每個波羅蜜多都可以再具足六度。
推薦閱讀:
※[轉載]三十三觀世音菩薩聖像??2
※普賢菩薩十大願圖文簡介
※觀音菩薩圖片集
※入菩薩行 《入菩薩行》譯註 第四品 不放逸
※龍樹菩薩開示:末法時代學佛的五種障緣
TAG:菩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