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蒲松齡借鑒《續金瓶梅》考論

摘要:《聊齋志異·樂仲》中樂仲到南海尋母與《續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門慶之子)到南海尋母(即西門慶之妻吳月娘)的描述幾乎完全相同,此外蒲松齡《聊齋俚曲集·丑俊巴》中之潘金蓮的形象也來自《續金瓶梅》而不是《水滸傳》或《金瓶梅》,由此可推斷蒲松齡在創作小說與戲曲時曾經借鑒過《續金瓶梅》。這對研究《聊齋志異》素材來源、《續金瓶梅》的傳播以及古代小說及小說作者之間的關係有一定的價值。據現有的文獻記載,丁耀亢與蒲松齡沒有直接交往,但是在《聊齋志異·紫花和尚》中已經提到丁野鶴,這表明蒲松齡是熟悉丁耀亢的。 關鍵詞:聊齋志異;續金瓶梅;丑俊巴;蒲松齡;丁耀亢; 丁耀亢與蒲松齡是清前期山東著名的文學家。蒲松齡(1640——1712)與丁耀亢(1599——1669)一在山東淄博,一在山東諸城,相距不遠;且兩人生年相值近三十年,蒲松齡出生時,丁氏已經是41歲了;而丁氏去世時,蒲氏為29歲,現在還沒有文獻證明二人有過交往,但是蒲氏的文學創作在取材上已經受到丁氏《續金瓶梅》的影響,《聊齋志異·紫花和尚》中已經提到丁野鶴這表明蒲氏已經閱讀過丁氏的作品。丁氏蒲氏的朋友現在已知的就有王士禎、高珩、張貞、李漁等,有意思的是蒲松齡《聊齋志異》中涉及到的人物不少是丁耀亢的朋友或相識,如張幼量、譚晉玄等。因此蒲氏對丁氏應該很熟悉。 一、《樂仲》對《續金瓶梅》的借鑒 對《聊齋志異·樂仲》來源探討的不多,筆者僅見崔蘊華先生的《佛教中的「摩登伽女」原型與〈聊齋志異·樂仲〉篇之淵源探討》,[1]文章認為「《聊齋志異·樂仲》中男主人公樂仲與妓女的交往並非一般意義的文學描述,而是有著深厚的佛教淵源」,「《樂仲》從『阿難與摩登伽女』原型中受到啟發」等。筆者認為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事情也許不這麼簡單,筆者卻發現《樂仲》中樂仲到南海尋母與《續金瓶梅》中了空(即西門慶之子)到南海尋母(即西門慶之妻吳月娘)的描述幾乎相同,這對揭示這兩部同產于山東的文學名著有一定的價值。現比較如下: 第一、樂仲與了空身世相同。樂仲,「父早喪,遺腹生仲。母好佛,不茹葷酒」。[2](P1240)了空,也就是《金瓶梅》中的孝哥,西門慶早死,是西門慶的遺腹子,在《續金瓶梅》中,母親吳月娘出家為尼姑,天天禮佛。 第二、病中思母都夢見母親,醒後都痊癒。樂仲,「因而病益劇。瞀亂中,覺有人撫摩之,目微啟,則母也。驚問:『何來?』母曰:『緣家中無人上墓,故來就享,即視汝病。』問:『母向居何所?』母曰:『南海。』」。[2](P1241)了空思念母親大病,「可憐今生不得見母,了空雙眼落淚,驚動韋馱菩薩,到一更時分,送一碗涼水來給了空吃了,即日出了汗」,[3](P604)後來夢見「他母親吳氏跪在面前,卻又是幾千重樓閣里,觀音菩薩和母親面前俱有了空跪著念經」。[3](P604) 第三、都是隨著進香社到南海尋母。樂仲「既起,思朝南海。會鄰村有結香社者,即賣田十畝,挾資求偕」。[2](P1241)了空「等了一起香客,是山東臨清善人當的南海進香社,僧俗有百十人,搭了個艙,同這些善人過蓮花洋,朝南海去了」。[3](P604) 第四、在南海所見相同。樂仲「忽見遍海皆蓮花,花上瓔珞垂珠;瓊華見為菩薩,仲見花朵上皆其母。因急呼奔母,躍入從之。眾見萬朵蓮花,悉變霞彩,障海如錦。少間,雲靜波澄,一切都杳」。[2](P1242)了空「只見一陣風來,樓閣全無,滿海里五色蓮花,紅黃青碧,一朵朵蓮花上都是觀音。這裡和佛不絕,只見一陣風來,蓮花全無」。[3](P620) 第五、最後父子或母子相會。樂仲見到了自己從沒有見過的兒子;而了空見到了失散多年的母親。 第六、更為奇特且有趣的是,樂仲與了空都有一個妻子,但他們與妻子從來沒有床笫行為,最後又雙雙成仙或成佛而去。如蒲松齡評價樂仲說:「樂仲對麗人,直視為香潔道伴,不作溫柔鄉觀也。寢處三十年,若有情,若無情,此為菩薩真面目。」[2](P1246)後來樂仲與瓊華屍解仙去。了空與錦屏小姐成親後,了空從不與錦屏發生性關係,而是對她講佛法。最後,錦屏對了空說:「我今和你相伴一年,雖不成夫婦,定是前世同伴修行的道友。」[3](P279)後來了空成佛,錦屏得道。值得注意的是,樂仲與瓊華是「道伴」,了空與錦屏為「道友」,兩相比較,相似很明顯。 從上面六點可以看出,樂仲與了空的身世相同,且都跟著「結香社」或「進香社」到南海尋母,在南海都見到萬朵蓮花,最後父子或母子團聚。尤其「蓮花上出現菩薩或觀音」以及兩對夫妻同床卻無性行為,最後成仙成佛而去這幾個細節驚人的相似,這些種種相似或相同,不大可能是蒲松齡與丁耀亢兩人使用的是同一個素材,只可能是蒲松齡參考過丁耀亢的《續金瓶梅》。 二、《丑俊巴》對《續金瓶梅》的借鑒 蒲松齡還有俚曲《丑俊巴》(只有一折半,似未完),講的是取經回來的豬八戒看見枉死城中受審的潘金蓮,害了相思病的故事。我們知道,在《金瓶梅》的三個主要版本中(萬曆本、崇禎本、張評本),只有普靜禪師超度西門慶與潘金蓮等人,均沒有潘金蓮在地獄受審的描寫;而在《續金瓶梅》的第四、五、七回都是寫的潘金蓮等人在地獄受審的過程。《丑俊巴》寫到了「昏昏慘慘地獄路」、「倆鬼押著一個鬼(即潘金蓮)」,「金蓮上前銷了到,上頭吩咐且寄監」。[4](P2743)「只聽他(指潘金蓮)起解出來,大喝一聲留人,對大鬼小鬼,誰敢牙崩個不字?」[4](P2743)也是寫的潘金蓮在地獄受審的經過。還有《續金瓶梅》第四回回目為「枉死城淫鬼傳情」,說的是潘金蓮死後依然淫蕩;《丑俊巴》中的一個回目也為「枉死城金蓮成雙對」,可知,《丑俊巴》中的潘金蓮為《續金瓶梅》中的潘金蓮。 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點似乎還無人注意到。蒲先明整理、鄒宗良校注的《聊齋俚曲集》在《丑俊巴》前的介紹中說:「《西遊記》中大唐三藏法師玄奘的二徒弟豬八戒取經歸來,得成正果,受封凈壇使者。一日,八戒酒後閑觀地獄景緻,見到《水滸傳》(或雲《金瓶梅》。二書倶經蒲松齡過閱)中宋徽宗時被武松殺死的潘金蓮被解到陰間……」,[5](P422)從上面的分析可知,《水滸傳》與《金瓶梅》中並沒有寫到潘金蓮在地獄受審的過程,所以這裡並不是這兩本書,而是《續金瓶梅》。 然而盛偉先生也看出《續金瓶梅》與《丑俊巴》之間的關係密切,不過他認為這只是丁耀亢、蒲松齡二人看了《金瓶梅》而各自在自己小說中有相同的生髮,換言之,盛偉先生認為,蒲松齡沒有見到《續金瓶梅》,至於《丑俊巴》與《續金瓶梅》有相似的成分,只是兩個作家心思一樣罷了。他說:「蒲松齡的俚曲《丑俊巴》,就是以該回為起緣,加進豬八戒而構成續《金瓶梅》的框架。與丁耀亢之《續金瓶梅》是同一模式,二者皆藉其亡魂,在陰司中,各得報應。也許,在當時續書者的意念中,有一種習慣的思維方式,與同一道德觀念,即抱有『好有好報,惡有惡報』的小百姓的人生哲理。丁耀亢《續金瓶梅》第五回的回目『枉死城淫鬼傳情』,而蒲松齡的俚曲《丑俊巴》開場[西江月]中『凈壇府呆仙害病,枉死城淫鬼留情』其立目,又是這樣的類同。」[6]二者是如此之「類同」,如「枉死城淫鬼傳情」 與「枉死城淫鬼留情」僅有一字之差,只能是蒲松齡借鑒了丁耀亢之《續金瓶梅》,而不可能是「在當時續書者的意念中,有一種習慣的思維方式,與同一道德觀念」。 由上可知,蒲松齡確實閱讀過《續金瓶梅》,並在創作上借鑒了它。應該說,蒲松齡是讀到並借鑒《續金瓶梅》較早的人之一,他不但閱讀並且在小說中模仿了。本文想問的是,作為同在齊魯之邦的相處幾乎同時的兩個小說家?他們之間有沒有交往?他們之間的「聯繫」是如何發生的?難道只是一般的讀者與作者的關係嗎? 蒲松齡與丁耀亢同為山東人,一在山東淄博,一在山東諸城,相距不遠;且兩人生年相值近三十年,雖然現在沒有證據證明二人有交往,但揆之以理,蒲氏曾見丁氏或閱丁氏之作亦不無可能。《聊齋志異·紫花和尚》中已經提到丁野鶴,文中說:「諸城丁生,野鶴公之孫也。」這裡的「野鶴公」即指「丁耀亢」,號野鶴,從「野鶴公」的稱呼來看,蒲松齡對這位前輩是推崇的。《續金瓶梅》在清初就被明令禁毀,蒲松齡是如何得到的?是抄本還是刊本?總之,《續金瓶梅》與《聊齋志異》之間的關係還有待於進一步研究,除了丁耀亢與蒲松齡關係需要研究以外,筆者認為《樂仲》的本事還有以下意義。 第一、縱觀《聊齋志異》的本事(或說素材來源),以朱一玄先生《聊齋志異資料彙編》為例,幾乎全為文言小說,罕見白話小說,雖然《齊天大聖》、《劉全》與《西遊記》有關,《桓侯》與《三國演義》有關,但《西遊記》與《三國演義》家傳戶誦,且這三篇文章與這兩部小說內容上幾無聯繫,只是借了孫悟空或張飛的名字,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不能說蒲松齡依據《西遊記》創作了《齊天大聖》或《劉全》。而《續金瓶梅》為通俗小說,這說明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的寫作上,同樣吸取了白話小說的影響。 第二、一般來說,由「本事」敷衍而來的小說總是在「本事」的基礎上踵事增華,而《樂仲》之「樂仲尋母」卻由《續金瓶梅》中的「了空尋母」縮寫而成,這種創作手法在《聊齋志異》中不多見,值得注意。 參考文獻: [1]崔蘊華.佛教中的「摩登伽女」原型與《聊齋志異·樂仲》篇之淵源探討[J].蒲松齡研究,2002(2). [2]聊齋志異[M].張友鶴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3]丁耀亢.金瓶梅續書三種·續金瓶梅[M].濟南:齊魯書社,1988. [4]蒲松齡全集[M].盛偉編,上海:學林出版社,1998. [5]蒲松齡.《聊齋俚曲集》[M].蒲先明整理、鄒宗良校注.北京:國際文化出版社,1999.
推薦閱讀:

《續金瓶梅》中「王推官即王漁洋」考——兼論《續金瓶梅》成書於1661年
金瓶梅是不健康的書嗎?
秋水堂論金瓶梅-秋水堂論金瓶梅田曉菲著
《金瓶梅》▏我色,故我在
小說《金瓶梅》作者筆下的床

TAG:金瓶梅 | 借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