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風濕治療的10大誤區

類風濕治療的10大誤區

類風濕治療的10大誤區憂慮恐懼 致葯不靈 類風濕關節炎又稱類風濕。有些患者一旦被確診為類風濕,就認為無葯可治,是「死不了的癌症」,憂慮恐懼,喪失信心,甚至自暴自棄,心理上先吃了「敗仗」,此時用藥效果自然不理想。殊不知,類風濕的療效和預後都與心理因素密切相關。我國古代醫籍《黃帝內經》明確指出:「心者,五臟六腑之主也……」,故「悲哀愁憂則心動,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這是關於心理變化影響生理功能的精闢闡述。現代心理學亦證實,慢性精神壓力常可引起內分泌失調,抑制免疫機能,降低機體免疫力,導致用藥不靈。因此,治療類風濕必須先「反恐」,消除對疾病的恐慌與恐懼。  延誤治療 致殘率高 統計表明,類風濕病程2年的患者骨侵蝕的患病率為50%,5年為75%。其致殘率10年為50%,20年則高達90%,並使患者的預期壽命縮短10~15年。早期診斷和治療能使類風濕併發症及死亡率降至最低。類風濕發病2~3年內,關節軟骨未破壞前,是治療的最佳時機。一旦病情發展到侵入性,引起了嚴重的滑膜炎,骨和軟骨受到侵蝕,治療難度就更大了。延誤診治的原因之一是50%的患者首診去了骨科、內科而不是風濕科。因此,一旦患者尤其是中年女性出現晨僵,雙手關節對稱性疼痛、腫脹,持續不緩解,或服用止痛藥疼痛有所緩解後又複發等癥狀,應及早去類風濕科就診。  照葫蘆畫瓢 盲目用藥 有些類風濕患者用藥無效後,看見別人用某種葯治好了,他就照用。殊不知藥物的療效及副作用有個體差異。用藥要個體化,患者應配合醫生選擇最適宜自己的藥物。而這種選擇是一個試用過程,醫生也並非是能掐會算的「神醫」,事先無法對每一位患者做出準確的估計。只有經過患者和醫生共同的配合和嘗試,才能摸索出有效合理的用藥方法,包括首次藥物的選擇、用藥劑量、用藥的持續時間和維持量等。  單用止痛藥 治標不治本 止痛藥即非甾體類抗炎葯(NSAIDs),又稱一線葯。主要有布洛芬、吲哚美辛腸溶片(消炎痛)、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腸溶片(扶他林)等。這類葯是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起到抗炎作用的,但療效不持久,不能抑制免疫性炎症和阻止病情進展。因此,必須與病情緩解藥(DMARDs)聯合應用。有些患者單用止痛藥,或是一種無效又加服另一種止痛藥,這樣不僅不能增效,反而徒增了胃腸道不適等副作用。因類風濕患者多在午夜12點至凌晨2點疼痛較重,故早晨用藥時可酌減,晚間可加服一次。  單打獨鬥 勢單力薄目前治療類風濕的非甾體類抗炎葯、病情緩解藥、糖皮質激素和生物製劑,尚無一類藥物可單獨應用。因為類風濕具有類似於局限性惡性腫瘤的增生性和破壞性的特點,必須效仿針對惡性腫瘤的治療方法,儘早採用既能迅速改善癥狀又能有效遏制病情進展的聯合治療方法,應用不同藥物作用機制協同發揮作用。一般常將一種非甾體類抗炎葯和一種或多種病情緩解藥聯合應用。  濫用激素 後患無窮 大約40%~60%的類風濕患者正在用或曾用過激素,並且都可達到葯到痛除之效。但X線片證實,在用激素治療期間,癥狀雖然有好轉的跡象,骨和軟骨的破壞卻在加劇。長期濫用激素還會出現諸多毒副作用,甚至導致股骨頭壞死、過敏性休克、猝死等嚴重後果,比類風濕本身更為嚴重。但激素也並非一無是處,因其具有強大的抗炎、抗免疫、抗毒素作用,能使類風濕病情得到控制,提高生活質量,合理應用利大於弊。激素多用於全身癥狀嚴重而使用其他藥物無效,或有全身性血管炎、多臟器損害、貧血、高熱、眼損害等病情危重者,但是當病情穩定後應緩慢撤停。  生物製劑 並非「神葯」 腫瘤壞死因子是導致類風濕的罪魁禍首,它能破壞人體免疫系統,造成炎症,侵蝕骨質。但腫瘤壞死因子需要與體內正常細胞的某個部位結合才能產生破壞作用。以恩利為代表的生物製劑可以在兩者之間「插上一杠子」,阻止它們「親密接觸」,就等於阻止疾病發生。但生物製劑也並非「神葯」,還需要配合使用一些傳統的免疫抑製劑才能收到良好療效。  看了說明書 嚇得不敢吃藥甲氨蝶呤、環磷醯胺、硫唑嘌呤、來氟米特、沙利度胺等病情緩解藥可減輕病情,在某種程度上能縮短病程,阻止或延緩骨質破壞,並有助於減少激素用量。但有些患者一看說明書上寫的是抗腫瘤葯,毒副作用很大,便擅自減量甚至不敢吃。其實任何藥物都是雙刃劍,醫生也是根據患者病情,權衡利弊後給予用藥方案。只要遵醫囑,定期監測副作用,用藥還是安全的。  急於求成 頻繁換藥 幾乎所有治療類風濕的藥物均起效慢、療程長,最快的非甾體類抗炎葯也要足量服用3~4周才起效。而病情緩解藥均為慢性作用藥,需數周、數月才起效。如甲氨蝶呤葯需用4~6個月,環磷醯胺療程在3~6個月甚至1年以上,國外甚至有人服用硫代蘋果酸金鈉維持量多年直至終身。顯然,心急吃不了熱豆腐,頻繁換藥是達不到治療效果的。  見好就收 不鞏固治療 類風濕急性期病程在2~6個月至1年左右,若治療得當可完全控制1~3年或治癒。如治療不當或不徹底,大多數患者在3~6個月內又會急性發作、惡化。另外,類風濕的發病特點是活動期和靜止期反覆交替出現,每個周期可持續數周甚至數月。當進入靜止期關節腫痛明顯減弱或緩解,血沉或C-反應蛋白明顯下降或恢復正常。此時,切勿被假象所蒙蔽,擅自停葯。  由此觀之,類風濕的治療大有學問。此前為何久治無效,還需細查原因,看您是否進入了誤區,耽誤了治療。


推薦閱讀:

風濕病的飲食療法
讀懂風濕檢查:抗 CCP 抗體的故事
風濕科醫生日記(3)
【原創】風濕、類風濕有救了!看老中醫談「痹症」的病因和治療
這種草具有清虛熱, 益肝腎, 祛風濕的作用

TAG:誤區 | 治療 | 類風濕 | 風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