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亂局「系鈴人」能「解鈴」嗎
中東亂局「系鈴人」能「解鈴」嗎 我要評論 2015年04月18日 08:32:20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4月15日,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發表講話時表示,除非六大國同時解除對伊朗的一切制裁,否則伊朗不會接受最終的核協議。在魯哈尼表態的前一天,美國總統奧巴馬被迫向國會妥協,同意國會有權否決美國議員提出的解除對伊朗制裁。在奧巴馬看來,讓伊朗重新參與中東乃至世界地緣政治的想法是解決中東問題的關鍵。但現在看來,這種想法有點太過天真。
奧巴馬的競爭性平衡
在去年年初接受《紐約客》的採訪中,奧巴馬透露了其解決中東亂局的策略:如果談判能夠就德黑蘭的核野心達成令人滿意的防範機制,隨後達成更廣泛的和解,同時國際社會重新接納伊朗,那就創造了一種新的「競爭性均衡」,阻止極端分子的興起。
這種策略達成了暫時性的目標:4月2日,伊朗已與六大國就核問題達成了初步協議。雙方都做出了重大讓步,但伊朗的讓步要大得多。
如果協議能夠得到遵守、最終協議能在3個月後按時出台,那麼談判可能將為中東確立一套全新的外交和同盟關係創造條件。
但共和黨控制的國會對這場由美國主導的談判給予嚴厲指責,並在伊核問題上與以色列立場一致,認為框架協議的內容並不能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
魯哈尼的講話多少帶有對美國的「譴責」意味,「和我們談判的是六大國,而不是美國國會。」
英國《金融時報》揶揄,奧巴馬的構想,已經淪為一杯酸酸的雞尾酒。
沙烏地阿拉伯已經批評奧巴馬政府與伊朗的交往,近日更誓言要發展本國的核武器計劃,作為對抗伊朗擴大在中東影響力的一種方法。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的最新報告顯示,沙特2014年軍費上漲17%,占沙特GDP的10%以上,總額達到破紀錄的808億美元,名列全球軍費排行榜第4名,這一漲幅也超過了全球其他軍費大國。
各懷心思的考量
依據學者田文林的分析,按照民族屬性劃分,中東主要有四大力量極:阿拉伯人組成的阿拉伯世界;波斯人為主體的伊朗;突厥人構成的土耳其;猶太人建立的以色列。若干年來,這幾大力量極的實力此消彼長,相互折衝樽俎,形成複雜微妙的地緣生態格局。
經歷了「阿拉伯之春」劇變,阿拉伯國家受到巨大衝擊,實力被極大削弱。埃及政局不穩,難以在國際事務上發力,敘利亞也深陷內戰。
土耳其也是伊朗在該地區的競爭對手,但土耳其的領導人已經開始說服伊朗人捐棄前嫌,重新開始合作。
美國改造大中東的計劃如今陷入絕境。搞垮了伊拉克,卻不得不把政權交到什葉派手中。美國與沙特試圖推翻阿薩德,而伊朗卻幫助自己的敘利亞盟友站穩了腳根。
俄羅斯《觀點報》4月3日的文章稱,美國之所以想跟伊朗達成交易,並不是為了與之共同瓜分中東,而是因為它意識到,沒有德黑蘭的參與,它在該地區什麼也幹不成。
美國希望穩住該地區日益動蕩的局勢,如今,伊斯蘭極端勢力迅猛發展,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出現哈里發政權,這對美國在中東的地位是頭號威脅。如果哈里發組織繼續發展壯大,阿拉伯國家可能面臨崩潰。
當然,美國策略的變化顯然給中東造成的後果是使以色列和沙特感覺在地區政治中被邊緣化。這也是以色列為什麼拚命遊說,沙特不惜油價下跌和出兵空襲葉門的原因。
亂局或將升級
在一個向來流血事件不斷的地區,中東戰爭並不是驚天動地的消息。
沙烏地阿拉伯目前對葉門發起的軍事攻勢預示著這個動蕩不安地區出現一個新的高度危險的趨勢:爭奪新的權力平衡,不再依賴代理人,而是公開攻擊對方。
阿拉伯軍事干預浪潮的最大原因是美國在穩定方面所發揮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已經煙消雲散了,奧巴馬政府最大的地區關注是與伊朗達成核協議,而這隻會令中東其他國家感到更加不安,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以色列。
結果是,阿拉伯國家對另一個國家的內政干涉得越多,該地區將變得更加肆無忌憚。像阿富汗一樣,葉門危機沒有軍事解決辦法,但沙特及其埃及盟友卻堅持提供一個軍事解決辦法。
分析認為,中東新的戰爭方式可能比過去的對抗更長期、更血腥。這也能理解為什麼在西方解除對伊朗的部分制裁後,俄羅斯第一時間向伊朗提供S-300防禦導彈。
但也有分析認為,奧巴馬不會與伊朗達成協議。因為美國的政治司法體系已被以色列利益徹底清洗,取消對伊朗制裁所需逾越的政治障礙太大。更重要的是,奧巴馬政府覺得沒有與伊朗達成協議的必要,因為他們的策略顯然是儘可能長時間地利用談判,相信伊朗最終會不得不接受美國有關鈾濃縮的要求,放棄自己取消制裁的要求。 楊子岩
推薦閱讀:
※社評:中東風雨逐漸吹到沙特身上
※中東再洗牌,遠東風雨欲來(一)
※卡達回絕中東四國「要求清單」 指責斷交國不切實際
TAG:中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