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比秦長命是因為給了平民政治出路
漢比秦長命是因為給了平民政治出路
眾所周知,秦朝短命,只有15年,而漢朝西東兩漢加起來,長達400餘年,是秦命的近30倍。
漢比秦高明在哪裡?種種分析不一而足,而其中兩個原因最為致命。
秦始皇所沒有解決好的兩個政治難題,都被漢武帝破解。其一,意識形態;其二,平民(羊群)的政治出路。
這第二個原因,在延長漢朝壽命方面發揮的作用,甚至比第一個還要大。
開創了中國封建政治先河的大秦王朝,雖然也給平民出將入相的希望,但其中的溝溝坎坎太多,窮人和沒家族勢力的人還是難以晉陞。譬如它的「推保舉」選才制,主要有四原則:
其一,被推擇者需有善行,有良好的品質。
其二,有一定年齡限制。根據秦律《內史雜》規定,「除佐必當壯以上」。《禮記?曲禮》曰:「三十曰壯」。可見,秦時為吏者必當壯年——30歲以上。
其三,家貧者不得被推擇,據秦簡《法律答問》可知,秦基層官吏系由豪帥擔任,一般貧民並無進身之望。
其四,實行保舉制,即推舉選擇者和任用者要對被「推舉選擇」者承擔法律責任。據《史記?范雎列傳》,范雎保舉鄭安平任將軍率領秦軍擊趙,結果鄭安平投降於趙,范雎因此受到牽連,「罪當收三族」。
根據以上四項原則的一、三條,當時的窮人均看不到「出人頭地」的希望。也就是說,羊永遠是羊,狼永遠是狼。
比如貧民出身的韓信,「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因為是窮人子弟,奇才韓信當不了官,又不會經商謀生,所以幾乎到了吃百家飯的叫花子地步。他的母親死後,他窮得沒錢辦喪事,鄰里和市井無賴都看不起他甚至羞辱他,深受刺激的他,對這種形而上的圍欄一定深惡痛絕,不能不說,是無望的圍欄,使他埋下了跳到圍欄外、干一番大事業的志向。
家境稍好的劉邦在秦朝的「推保舉」選才制下,比之韓信,命運稍好些。據《史記?高祖本紀》,劉邦就是通過被「推保舉」,成為沛縣泗水亭長。那麼,是誰推舉了他呢?
一是鄰里百姓的推舉。二是秦朝縣吏蕭何等人的保舉。少年劉邦時時以「信陵君」自居,乃好事之徒,但蕭何獨具慧眼,偏愛這個無賴。之後的窮人子弟韓信,也是經過蕭何的大力推薦,從造反的「野路子」上,乘上了「入仕」的快班車。
在秦朝的官僚政治體制下,永遠看不到希望的兩個人,一個窮人,一個無賴,一起做了這個王朝的掘墓人。他們的身後,還有一個寄生於這個體制的小吏蕭何。窮人,無賴,小吏,聯合起來向這個王朝圍欄發起挑戰,這實在是對秦朝圍欄的巨大嘲諷。「推保舉」同它的王朝壽命一樣,早早走入了死胡同。
漢武帝推行的「幹部選拔制度」是「舉孝廉」。它開闢了窮人貧民進入官場一條通道。儘管漢朝官僚政治選才「舉孝廉」制度也有弊病,但它割掉了貴族政治的尾巴,平民可以憑「德智」全面表現,錄取為官。
「孝廉」大約每次每二十萬人中推舉一人,被舉薦者可以是現任官吏,也可以是普通百姓。有的被直接任用;有的則由皇帝加以考核並試用一年以後任用。如果原來是低級官吏,一旦被任用就可以升遷。
比起令窮人子弟絕望的秦朝「推舉保」來,「舉孝廉」還是上了一個大大台階。政治,從此不再是「天生狼種的運動」。原本吃草的羊可以「轉基因」,變成「肉食者」——狼(官僚)。這激發了平民「轉型」的動力,開創了舉國為「狼王」(皇帝)服務的新時代。
推薦閱讀:
※被人猜忌的出路
※賈文山:中式全球化與逆中式全球化的博弈與出路
※李昌平:小農出路何在?唯有組織起來
※燕繼榮:民主之困局與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