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生命與長壽

生命與長壽序 言  20 年前我對生命與衰老的認識,還是一知半解,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我 閱讀了法國著名生物學家梅奇尼柯夫所著的《生命的延長》,繼而又閱讀了 法國老年學家鮑里埃爾所著的《衰老與老年》、胡夫蘭德發表的《人生延壽 法》,還有德國學者格羅伯爾撰寫的《新長壽學》以及日本學者長谷川和夫 編著的《老年學》及森下敬一博士所著的《長壽學入門》、《自然醫學基礎》 等,這些書藉啟蒙了我,使我對生命與衰老的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成 為我熱衷於老年學研究的入門書。我開始認真考慮「在生命的延長中,先天 的界限是沒有的」這句話所包含的道理。人類的生命正面臨著一場深刻的變 革,千百萬年來大自然所規定的「衰亡時間表」,將被人類徹底改寫,人類 必將推遲自身的衰老和延展自身的生命。為了便於深入研究,1982 年我與老 一輩專家在哈爾濱創立了黑龍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陸續裝備了衰老監測 室、疾病預測室、功能診斷室、實驗研究室、康復治療室、電腦諮詢室,還 開辦了老年專科門診。  在這 10 年的實踐中,我在國內較早地提出衰老的檢測方法和中西醫系統 工程診治老年病的獨到見解,並把計量醫學引入診斷學,把生物醫學工程學 引入治療學,建立了三度(衰老度、動脈硬化度、血液粘濃聚凝度)、四齡(心齡、腦齡、肺齡、腎齡)、五個醫療專家系統(心腦血管病預報系統、人體老化度的監測系統、糖尿病合併血管病變重症度的判別系統、腦血流定 量分析診斷系統、老年醫學電腦諮詢信息系統),試圖使醫學模式得到全方 位的轉變。這些設計與成果分別獲得了省科技進步二等獎、省科研成果三等 獎、省衛生廳科研成果三等獎。我被推選為中華老年醫學學會第二、三屆全 國委員、中國老年學抗衰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黑龍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會秘 書長、省老年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微量元素與健康研究會 副理事長、省康復醫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並擔任《中國老年學》雜誌、《實 用老年醫學》雜誌、《中國老年保健醫學》雜誌、《傷殘醫學》雜誌的編委。 曾出席在泰國曼谷與日本橫濱、神戶、東京等地召開的國際學術會議。在這 些學術活動中,使我對老年特有的多發病,如骨質疏鬆症、骨質增生症、高 血壓病、動脈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症、結石症等是由骨代謝障礙引起的細胞 內鈣過盛造成的,有了嶄新的認識。同時,對腦性偏癱運用大腦功能重組理 論,有了正確的評價,並加深了我對老年人社會價值及老年學研究的廣闊前 景的理解,為實現人類共同願望——健康長壽而不懈地努力。為總結經驗, 推廣和普及生命科學和老年學知識,我已獨自撰寫或與同道合編出版了「老 年學叢書」(《現代老年學》、《不老學》、《老年生活百科》、《養生指 南》),獲 1992 年黑龍江省第五次社會科學優秀科研成果三等獎;《更年期 衛生》獲 1989 年全國第二屆計劃生育書藉評比二等獎;以及《老年病與心電 圖》、《理學檢查與鑒別診斷》、《臨床釋疑》、「人生歷程叢書」(《晚 霞一片情》)、《人生知識大辭典》、《中國老年學》、《中國老年醫學》、《老年病葯療與食療大全》等書籍,併入選《中國當代高級醫師大全》、《黑 龍江科技精英》。曾獲省政府授予「科技興省做貢獻積極分子」光榮稱號及 省級各種先進獎勵 13 次。我這次接受世界圖書出版公司的邀請,撰寫《生命 與長壽》這本小冊子,旨在介紹 21 世紀的生命觀、人類壽命的種種考究、衰 老諸種因素的相關分析,人體必需的元素與維生素。此外還介紹了性是人類生命的源泉、鈣是人體健康的新觀念。同時,闡述了老年保健醫學與新興的 康復醫學以及臨終關懷學,並且展望了抗老延壽的技術與方向,揭示了人類 生命的未來。  本書若能使讀者受益,對延年益壽起到一點微薄的作用,那將是我的最 大欣慰。但由於本人知識淺薄,水平有限,有錯誤之處實難避免,敬希同道 指正。張韜玉1994.2.1內容簡介  生命對每個人只有一次,期望長壽是人之本能。本書從 21 世紀的生命觀 開始,詳細闡述了人類壽命的種種考究、衰老諸因素的相關分析、人體必需 的元素與維生素,以及性是人類生命的源泉、鈣是人體健康的新觀念。此外, 還介紹了老年保健醫學和新興的康復醫學,以及臨終關懷學,並展望了抗老 延壽的技術與方向,揭示了人類生命的未來。  生命與長壽一、生命起源(一)21 世紀的生命觀  生命這個概念,包含了許多豐富的內容,在地球 40 多億年的歷史長河 中,生命的存在大約有 38 億年,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期而複雜的演變過程。古 希臘亞里士多德曾經提出用「生機」來解釋生命,後來比沙說過,「生命是 抵抗死亡機能的大合唱」。在生命科學不發達的古代,當然只能有這樣模糊 的認識。儘管人們經常使用「生命」這個詞,但對它的本質卻並不十分了解, 更不能把握生命的本質,只能就生命的一些現象論事。例如,我們確實感受 到人在生活著,心臟在跳動著,細胞在活動著,這些現象是能夠掌握的,但 所掌握的只能說是現象,而不是生命的本質。所謂企命現象,實際上是形而 上的問題。「形而上」這個詞較早地出現在東方,在《易經》等書里就有「形 而上」和「形而下」兩個詞,而解釋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 之器」,具體地說,所謂形而上,就是超越形體而存在的事物,即是指「超 越現象的事物的本質」或「存在的根本原理」而言。因此,形而上者就是「道」, 生命恰恰是形而上,生命的問題實質上是形而上的問題。生命的問題就是門 學問。與此相反。科學這門學問是形而下,就是有形態的東西,是看得見模 得著的東西,否則就不能成為科學的對象。為此,我們通過支配現代醫學和 生物學的四大定律來識別生命究竟是什麼?第一定律是奧巴林(蘇聯生化學家,1894~1980)的生命自然發生論,集中體現在《生命的起源》一書中。他認為,過去地球曾經是一個火球,沒 有任何生命,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火球逐漸冷卻而變成了地球,這就是地 球在 47 億年前僅僅是個凝集的灰塵團的假說,在離現在 13 億~36 億年前, 地球上面的無機物逐漸發展成為有機化合物,其中一部分變成了蛋白質,再 由這種蛋白質產生極其原始的生命。這種變化的事實通過試管實驗亦可得到 證實,將氨氣同其他一二種無機物放入燒瓶進行火花放電,便可制出相當高 級的蛋白質,這種由無機物制出的蛋白質,再發展下去便產生生命(象變形蟲那樣的原始生命)。目前這種理論仍為現代醫學與生物學所承認。  第二個定律是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1809~1882)的進化論。他的名 著是《物種起源》。進化論也是彼現代醫學與生物學廣泛承認的,他的主要 論點是,象變形蟲那樣的原始生命,在適應生活環境的過程中不斷地進行自 然淘汰,逐漸地進化、發展起來的。也就是說,一切生命都在拚命地適應生 活環境,根據自然淘汰的規律能夠更好地適應生活環境的強者才能生存下 來,即適應者生存。在這種適應生活環境的過程中,產生出各種不同種類的 生物,即相繼出現了藻菌植物和海生無脊椎動物,生命在地球上蠕動了,大約 400 萬年前,地球上才出現了人類。 奧巴林與達爾文論點相同,都認為生命在不斷地變化著,現在數百萬種動植物存在的事實就是雄辯的證據。 第三個定律是魏爾嘯(德國病理學家,1821~1902)的細胞理論。這種理論認為生命來自細胞。它的基本論點是:生命是固定不變的,一個細胞分 裂成兩個細胞,兩個細胞再分裂成四個細胞。這個理論在醫學和生物學領域 的統治竟達 100 年之久,最初細胞究竟來自何處,結果只能是相同細胞不斷 分裂,既沒有進化,也沒有變化,這就是生命不變學說,它阻礙了現代醫學 與生物學的進步。第四個定律是孟德爾(奧地利遺傳學家,1829~1884)與摩爾根(美國遺傳學家,1866~1945)的遺傳理論,認為「生命是固定不變的」。孟德爾 是奧地利寺院的修士,他在庭院里播種豌豆,對各種豌豆的生長情況做了詳 細的研究。其結果便形成了孟德爾理論。後來摩爾根繼承並發展了孟德爾的 研究結果。其基本論點是細胞內有核,核內有染色體,染色體內有基因,基 因決定遺傳,這是以魏爾嘯觀點為基礎發展起來的理論,二者均持生命是固 定不變的「固定觀念」。就是說,生命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他們認為,一 個細胞分裂成性質完全相同的兩個細胞,再分裂成四個細胞,即使是其中有 基因決定遺傳,只要基因不變,就不會產生變化了的原生質,因為這是父母 遺傳下來的,誰也無法改變。但是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與父母相異的孩子,自 然界也有許多變異的生物。因此,德弗里斯(荷蘭植物學家,1848~1935) 提出了突變學說。這樣,孟德爾—摩爾根的遺傳理論證必須加上德弗里斯的 突變學說。在今天的遺傳學領域裡,生物進化的原因全部可用突變學說來解 釋,而且不同的原生質的出現,人們也都以突變來作解釋。奧巴林和達爾文 認為「生命是運動的、變化的」,與此相反,魏爾嘯的細胞理論和孟德爾— 摩爾根的遺傳理論認為「生命是固定不變的」。二三百年前的遺傳學認為在 生殖細胞中事先就已具備了「該動物的完備的小雛形」,之所以有這種想法, 是因為當時還不清楚為什麼精子與卵子結合就能生育成小孩。當時的想法是 精子內已經具備人的小雛形,這個小雛形進入卵子,在卵子內獲取營養而逐 漸長大。現在看來,這種說法顯然是荒謬的。研究證實,當燒瓶里裝入甲烷、氨、水之後施以火花放電,確實可以生成蛋白質,但是,蛋白質是如何達到具有生命的呢?奧巴林學說的闡述是不 夠的,達爾文對此亦未涉及。上個世紀偉大的德國動物學家、達爾文進化論 的熱烈支持者海克爾(1834~1919),曾提出「無核原蟲」這一概念。他認 為細胞的構造是中心有核,周圍有膠狀的細胞質,是蛋白質團,再往外有包 圍細胞質的細胞膜。就連此種形態清晰的細胞,也可以假定在進化之前的階 段是以「無核細胞」的形態存在的。根據此種想法把這種無核細胞命名為「無 核原蟲」。所謂的無核原蟲就是不完全象細胞,但遲早又會發展成細胞的, 是處於細胞前階段狀態的物體,也可以說是「未完成的細胞」。前蘇聯生物 學家勒伯辛斯卡婭女士提倡把這一重要概念命名為「活質」。她認為「活質 是物質,但同時是具有生命的物質」,這就是她把無生物與生命體,這種差 別很大的兩種存在物聯繫起來理解,並把它作為一種連續的概念。我們想用 發展的觀點而不用固定的觀點理解生命現象,就必須應用上述這兩種概念, 即海克爾的「無核原蟲」與勒伯辛斯卡婭的「活質」概念。正是這兩個人的 理論填補了物質與生命之間的空白。  根據魏爾嘯的細胞學說,認為細胞來自細胞,機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細 胞是生命的最小單位」。對此,日本森下敬一博士提出 21 世紀生命觀,即革 新的血液理論,也就是腸造血學說。該學說用血細胞生成體細胞的事實,否 定了魏爾嘯認為人的身體是由細胞構成的觀點。實際上,有很多不具有細胞 結構的組織,如脂肪組織就不是細胞組織,橫墳肌組織也不是。此外,連結 細胞的結締組織也是無細胞結構的,再有骨和牙齒等硬組織也是沒有細胞結 構的,顯然「那種細胞來自細胞」的觀點是錯誤的。魏爾嘯還說細胞是生命 的最小單位,具有細胞結構時,該處才會有生命存在,細胞一旦被破壞,生 命也就不存在了。但實際並非如此,即使細胞被破壞了,生命依然存在。森 下敬一博士認為,應在構成細胞的小顆粒中尋求生命的最小單位,實際上,  即使細胞被破壞了,裡邊的內容物溢出,也完全是活的,生命存在於其中。 因此,認為生命的最小單位是細胞質顆粒。他觀察到紅細胞的細胞膜破裂時, 在溢出的細胞質中出現許多小顆粒,這些小顆粒逐漸濃縮變成核,最後誕生 了新的自細胞。他是世界上最先觀察到這種現象的人,人類軀體的細胞不是 以細胞分裂的形式增多的,而是通過血細胞的融合、轉化使細胞新生繁殖的。 雖然在 150~200 年前,德國生理學家施萬就已觀察到此種現象,但是,把這 一事實用彩色幻燈片拍攝下來的卻是森下敬一博士,他觀察到從紅細胞膜表 面上以「發芽」的形式產生白細胞的現象,並把這種現象攝成了幻燈片和電 影。1955 年前後他發表這一觀點時,許多學者認為是荒唐的。因為他否定了 「細胞通過細胞分裂來增多」、「一切生命體都只能由細胞構成」、「細胞 是生命的最小單位」這些經典理論。他認為造血是在腸內,而並非在骨髓里 發生的。他的這一觀點通過對蝌蚪與青蛙的研究結果得到證實,在進行青蛙 血液實驗的時候,通常採用的方法是取下有很細骨骼的四肢,並將其折成兩 段。把截面上的一點點骨髓塗抹在載玻片上,通過這樣的實驗,得出了血液 是從骨髓中造出來的結論。然而,蝌蚪沒有四肢,所以採用上述研究方法是 不可能的,但如果實際去研究青蛙和蝌蚪的血液狀態,並無明顯差異,所不 同的只是從蝌蚪的血液中很容易發現有卵黃球,稱之為「有生命的物質」或 「活質」。總之,無論是青蛙時期,或者是蝌蚪時期,只有兩期均有的器官 才是造血器官。那種認為「以後長出了四肢,造血這種極為重要功能也隨之 轉移到這裡」,這種說法顯然是錯誤的。森下認為食糜變成絨毛組織、絨毛 組織變成紅細胞母細胞,以後紅細胞母細胞粘附在毛細血管壁上並在該處形 成孔隙,把其內容物即紅細胞釋放到血流中,這就是在腸內由食物製造紅細 胞的過程,如果沒有食糜,絨毛組織日漸消瘦。因為沒有食糜就無法補充絨 毛組織,當然也就不會出現絨毛上皮細胞被擠到裡面變成紅細胞母細胞的現 象。這就是說,不能按正常程序進行造血活動。此時,產生代償性造血,簡 單地說就是組織細胞逆轉,還原為紅細胞。他用幻燈片出色地記錄了腸造血 和白細胞生成的過程,從而揭示了造血生理的奧秘。如幻燈片上觀察了腸內 進行生理造血的活動,在腸內產生的紅細胞在體內循環,並構成骨髓組織、 皮下脂肪組織、肌肉、肝臟以及其他各種組織細胞。在絕食或疾病等不利條 件下,原由紅細胞構成的骨髓組織及其他組織細胞向反方向、不斷地還原為 紅細胞以維持機體的需要,這就是代償性造血。動物機體是由機體組織、消 化器官和血液細胞三個要素組成的。骨骼的出現,從種系發生上是很晚期的 事,血液和腸管之間的關係可追朔到原始時代。所謂腸管造血,應該說是在 腸壁上製造紅細胞,然後,紅細胞如進入肝臟就變成肝細胞,進入腎臟即成 為腎細胞,如此演變成所有的機體細胞,這是一個完整的發展過程。食物來 自物質世界,經過紅細胞這一原始細胞階段,向著生命的高層次發展、過渡。 僅限於對生命世界的觀察,也是從較原始的血細胞層次,向著分化程度較高 的機體細胞演變,也就是說機體是以食物為中心,呈離心性發展,根據需要 發展成為紅細胞、白細胞和機體細胞,繼而便是消耗、脫落,一刻也不停息 地在變化著,在此基礎上才能保持著人們的機體。所以說,食物等於血液, 等於體細胞,體細胞就是食物,人們的身體就是食物的化身。因此,他認為 體質是可變的。可見森下敬一是以這一全新的血液理論為基礎,來重新認識 生命的本質,這就是 21 世紀的生命觀。(二)生命的根本是碳水化合物  近幾十年來,生命科學正突飛猛進地發展,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就是發現 了核酸具有自我複製和控制蛋白質的合成的功能,揭示了生命完全是由物質 構成的。蛋白質加上有遺傳活力的核酸,就等於生命。蛋白質是由多種氨基 酸組成的。該酸的形成過程比較複雜。首先出現的是鹼基和糖「複合」形成 核苷,核苷和磷酸「結合」,形成核苷酸。這個過程敘述起來比較簡單,但 在自然界中,蛋白質和核酸都是無機物在一定環境條件下,經過億萬年的演 化才形成的。美國著名的科學家米勒發明創製了米勒球,使用這種儀器模擬 幾十億年前地球的自然環境和條件,於 1953 年第一次成功地從人工合成的溶 液中分離鑒定出氨基酸,樹立了生命科學研究中的一個里程碑。按照唯物辨 證法的觀點,生命存在的方式是一種運動。運動離不開物質,因此,生命有 物質基礎。現代生物學完全支持這個論點。從低等的病毒、細菌到最高等的 人類,一切生命都具有共同的主要的生命特徵,即遺傳與代謝。生命的遺傳 與代謝特性,按近代觀點來說,表現在核酸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以蛋 白質和核酸為基本成分的蛋白體,是決定生命運動主要物質。蛋白體的最基 本運動方式就是新陳代謝。新陳代謝是最基本的生命過程,例如目我繁殖、 生長發育、變異、遺傳、適應、進化等,都是在新陳代謝的基礎上進行的。 自從有了顯微鏡,生物學家逐漸知道所有生物都是由細胞構成,而每個細胞 則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有些生物(某些低級的生物)只有一個細胞;而較 高級的生物則由互相協作的細胞構成,我們人體就是由神經細胞、肌肉細胞、 骨細胞、血細胞、脂肪細胞、肝細胞以及腺細胞等有機地組成的,而且數量 是驚人的。就大腦來說,至少有 150 億個神經細胞,它們又由一定組成成分 按嚴格的規律和方式組合而成。生命的基本特徵——遺傳與代謝,就在這一 個個獨立的小生命中進行,而它們的本質表現在核酸與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 用上。把人體分解一下,從分子水平來看,若以蛋白質為例,人體內的蛋白 質分子據統計不下 10 萬多種,每一類生物都各有其一套特有的蛋白質,不同 種類的生物體內完全相同的蛋白質分子是罕見的,所以生物體表現了千差萬 別的功能和特性,其他幾類物質,如核酸、脂類、糖類的分子類別也不少, 在生命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蛋白質與核酸,它們是生命特徵的物質基礎。代謝過程也是一個極其複雜的化學過程。它全部的化學反應,幾乎都是在酶的催化下進行的,迄今已知的酶有 1000 多種,它們也都是由蛋白質構 成。此外,對代謝起調節作用的許多激素,也是蛋白質或其衍生物。代謝過 程的順利完成,使得每一類生物都有著自身的生長、發育、繁殖、衰老和死 亡過程。過程的長短是由各類生物的進化地位、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以及適 應環境能力而決定的。  生命的全過程,可看作是生物個體不斷建造、修復與分解、破壞兩個過 程的對立統一。外界的物質被生物個體選擇性吸收後,在體內一方面進行建 造、修復,另一方面是分解、破壞。當建造、修復過程超過分解、破壞過程, 生物個體就生長、發育、繁殖,而當分解、破壞超過了建造、修復作用,機 體就衰老,且逐漸趨向死亡。生命的死亡,意味著機體不能維持正常生命活 動所必需的起碼條件。隨著代謝的停止,生命也就停止了,人類衰老與死亡 也同樣遵循這一自然規律。遺傳是生物體有別於非生物體的另一個突出的生命特徵。一切生物體都能自身複製,複製品與原樣幾乎無差別,而且代代相傳。孟德爾認為是基因 控制,30 多年前基因還是一個神秘的術語,只代表遺傳中的一個因子,其化 學本質還未弄清。近年來隨著生物化學的進展,已經證實,基因是具有特定 的核苷酸順序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區段,基因是組成染色體的遺傳單位, 並在染色體上呈直線排列,如人類細胞的細胞核里有 46 個染色體,但它們包 含著數以萬計的基因。  核酸包含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兩類,它廣泛存在於 動物細胞、植物細胞和微生物細胞中。DNA 主要分布在細胞核中(98%以上), 它與遺傳信息的儲存、複製和傳遞有密切關係。核酸的遺傳信息決定著蛋白 質的性質,蛋白質(酶)的催化作用控制了核酸代謝,組成了一個「遺傳與 代謝相互控制的體系」。現在人們已逐漸揭開了蒙在蛋白質上的神秘面紗, 認識到「生命是蛋白體的存在方式」。換句話說,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它參與了生命的一切活動。  然而,森下敬一博士提出「生命的根本不是蛋白質,而是碳水化合物」。 他認為從古至今現代醫學與營養學家把三大營養素看成是相互之間沒有聯繫 的物質,認為「碳水化合物只是能量的來源,實際構成人體的是蛋白質。」 但是成為我們生命發展基礎的食物,毫無疑問是碳水化合物。故認為蛋白質 與脂肪都是由碳水化合物形成的。所以說,碳水化合物是生命的根本。其理 由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三種物質只不過是一個物質演變的各個側面, 而不是分開的。當生命活動處於高漲狀態時,其物質基礎是蛋白質,它的前 期狀態則是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就是生命活動還沒有開始時的狀態。當 有充足條件,生命活動處於高漲狀態時,碳水化合物不適於機體物質基礎的 要求,這時碳水化合物就轉變成蛋白質。另一方面,當生命活動減弱時,則 變成脂肪,這屬於另一類物質基礎。由此可見,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 只不過是生命物質的演變,僅為生命活動每個時期的不同側面。如果使用更 符合實際的話,碳水化合物是「前蛋白質」,脂肪是「後蛋白質」。可見, 這三種營養素並不是沒有聯繫,而是一個物質的演變過程。實際上,在人體 內,這三者相互之間的變動是自由自在的,即碳水化合物變成蛋白質,蛋白 質又變成脂肪,脂肪又還原到蛋白質。例如,植物的種子含脂肪最多,若給 與適當溫度、水與陽光,這些種子就會發芽,發芽現象就是生命活動。因此, 蛋白質就成了這一生命舞台上不可缺少的東西,由此可見,體內碳水化合物、 蛋白質、脂肪這三種物體是相互轉換。那麼說,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是什麼, 應該說是碳水化合物。因為從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這三種物質的演變 來看,基點仍然是碳水化合物。追朔地球上最早存在的元素是碳,也可以說 是碳水化合物。氮即蛋白質是很久以後才出現的物質。而且最初覆蓋地球表 百的生物是植物。植物,換句話說就是碳。接著才出現了動物,這些動物就 是以先住者的植物為營養而生存的。從地珠的形成和生命誕生時的各種狀況 看,還是碳出現的較早。所以說,碳在人體是非常重要的物質,是營養的基 礎,這就告誡人們耍重新認識植物性碳水兒台物就是最主要的營養成分。然 而,現代醫學、營養學家以前多認為蛋白質是主要營養成分,當然現在已不 再這麼認識了。實質上,碳水化合物在消化道變成蛋白質這一過程,就已證 實了森下敬一提出的腸造血這一觀點,所以僅吃植物性食物,就能產生新鮮 紅細胞,也就是說,細胞是蛋白質,植物是碳水化合物,那麼吃植物性食物, 就能生成紅細胞,這就證明是碳水化合物確實在向蛋白質轉化,換句話說碳  水化合物能生成蛋白質這一道理是完全正確的。(三)生命的活力來自血液細胞的分化  在生物界中,不論是單細胞生物還是動植物,乃至人類,都具有自身發 展的巨大生命力。如果我們能用科學方法,一方面排除妨礙它們應有的生命 活力發展的因素,另一方面提高它們應有的生命活力的因素,那麼,每一種 生物的生命活力將是無限的。  烏都洛夫在 5 年內觀察了纖毛蟲連續不斷地進行細胞分裂競達到 2029 代。他估計,如果這種小生物不因環境惡劣而死亡的話,用不了 5 年,它們 的總體積就要超過整個地球,而且看不到有什麼衰老現象。陸米葉估計,分 裂到 40 代的纖毛蟲,它們從原母體所得到的物質還不到萬億分之一。可見, 在單細胞生物界中,由於繁殖周期短,它們的生命似乎是無止境地延續下去。 如把單細胞放在適宜的環境里,而不因為外在原因而使它們死亡的話,那麼, 這種生物就可以給人一個永久不滅的印象。可是烏都洛夫與陸米葉只觀察到 纖毛蟲細胞巨大的紊殖能力,而沒有看到細胞繁殖能力的限度,因而沒有注 意到還有衰老與死亡的過程。當時人們產生了一個錯誤觀念,認為生物是不 會衰老或死亡的。後來見到生物界確有自然死亡現象,又認為死亡的來臨是 因為生命發展到很複雜的形態結構,特別是發展到最複雜的人類腦髓的形態 結構時才發生的。另外,烏都洛夫還混淆了單個細胞的分裂與個體變化的界 線。還有一位著名生物學家也做了一個實驗,培養了一種小如針尖的草履蟲。 當一個草履蟲分裂成二個草履蟲時,就把它們分開培養,一個草履蟲培養在 新鮮的乾草汁中,以後每分裂一次,都移置到新鮮的乾草汁中。另一個草履 蟲仍培養在舊的乾草汁中,不加新的乾草汁。結果培養在新乾草汁中的草履 蟲,在 7 年時間內一共繁殖了 4500 代,代代相傳,沒有死亡,但是培養在未 更新的乾草汁中的草履蟲到了 107 天只繁殖了 138 代就死亡了。為了尋找引 起草履蟲死亡的原因,這位科學家又把活的草履蟲再放進上述舊乾草汁中, 結果剛放進去的草履蟲仍可分裂繁殖,因而推想草履蟲的死亡,並不是因為 舊乾草汁中缺乏營養,而可能是由於在培養到 107 天后,所有草履蟲的代謝 廢物都留在舊乾草汁中,草履蟲不斷地吞食這種廢物,引起了體內生理髮生 改變,導致了衰老與死亡。由此可以推想,生命活力表現在人體上時,雖和 單個細胞分裂情況不同,但其生命活力是相當強的。100 年前俄國巴舒茨基 出版的《聖彼得堡大觀》一書里,曾記載:「1755 年在費登斯基村,有一個 農夫叫克利洛夫,當時他已經 60 歲,結過兩次婚,他的第一個妻子受孕 21 次,共生了 57 個孩子(四胞胎 4 次,三胞胎 7 次,雙胞胎 10 次)。他的第 二個妻子受孕 7 次,共生了 15 個孩子(三胞胎 1 次,雙胞胎 6 次)。這位老 人一共有 72 個子女。」1782 年 2 月 27 日莫斯科尼科爾斯基修道院的一份報 告中說:在蘇伊斯基有一個農民叫瓦西里耶夫,曾結過兩次婚,一共生了 87 個孩子。當他 75 歲時,活著的子女有 83 個。由此可見,不論是單細胞個體 或多細胞個體,不論是低等生物或高等生物,都蘊藏著巨大的生命活力。然 而,現代醫學和生物學家均認為細胞是通過分裂而增殖的。但是,日本森下 敬一通過基礎研究認為,細胞並不進行什麼分裂,而是確證了「白細胞是紅 細胞產生」的事實。因此,他提出了「白細胞起源於紅細胞的學說」。所以 說機體細胞的增殖不是通過細胞分裂,而是通過血液細胞的分化而增殖的。 實際上細胞分裂現象是觀察不到的,在日本,山崎正文氏曾主張這個觀點, 這與森下放一堅信「由食物製造出紅細胞,再演變成種種機體細胞」的主張  是一致的。實際上,他們經過十幾年的研究都沒有發現所謂的細胞分裂現象。 他們夜以繼日地每天 24 小時,目不轉睛地在顯微鏡下進行觀察了 15 年,也 完全沒有看到細胞分裂現象,而是從物質演化生成最原始的生命體(血液細 胞),然後再進一步分化成為固定的組織細胞(機體組織細胞),如此掌握 生命的規律與本質,才能證實生命的活力不是來自細胞分裂,而是通過血液 細胞的分化而增殖的。(四)生命的限度是可以延長的  生命的活力是相當旺盛的。但是否能夠永存?這要決定於每種生物都有 它一定的自然壽限。如果任何一個個體的壽齡無限延長,那對該種生物的生 存是不利的,這就是老年進化論中的一個重要理論基礎。因此,在長期進化 過程中,物種都獲得了一種遺傳特性,即規定該種生物每個個體何時停止生 長,何時衰老及死亡的壽限。但對任何一個生物個體,它的生命長短都是不 一樣的,它們都遵循著有生有滅這一自然規律,人類也是一樣。過去對影響 生命的自然因素與社會因素無法認識或認識不足,因而無法去探討和解決延 年益壽的問題,那時的人疲於奔命,維持著最簡單、最原始的生活、飢餓、 疾病、災害,常使他們過早地失去了生命。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 人們對於生命的秘密以及影響生命的種種因素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對於疾 病,現代醫學、生物學的主流是「病原體說」,與此相反的則是「自然療能 說」。其主體思想是把自然界與人的身體理解為一個整體,把自然界看作是 一個大宇宙,人體則彼看作是個小宇宙。因此,從本質上說,兩者是非常相 似的。所以,人體強烈地受著自然界的影響,加漲潮和落潮是受月的圓缺的 影響,人體精神狀態變化也受到月的盈虧的極大影響等等,這些容易被誤解 為患病仍是由外因引起的。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而是「特定人身體本身 具有某種原因」。也就是說,真正的原因是身體內部失常(調),引起體內 出了毛病,這才是出現各種異常現象的根本機制。由於人體對疾病具有一種 自身治療的能力,故稱之為「自然療能力」。由於對待疾病的觀點不同,世 界上就出現了兩種本質上不同的對立觀點。站在自然療能說的立場上,認為 疾病並不是偶然發生的,而是必然發生的,故認為由於精神緊張有時也引起 疾病,而多數情況下,疾病是由錯誤地選擇食物而引起的。由此得出一個結 論,著想增進身體健康,就要注意選擇合理的食物來增強健康,這一看法決 不是個著眼點的問題,而是一個更為本質的問題。假如不理解其本質性問題, 就不可能正確解決健康問題。為了真正能治療、預防疾病,必須提高與增強 自然治癒力。因此,首先應搞清阻礙自然治癒力的四個因素:第一,不具備 健康三大條件(①精神輕鬆愉快;②充分的體力活動,③合理攝取飲食), 第二,機體的調節機能易紊亂;第三,對身體的基本結構無正確理解,第四, 酶系統功能障礙。從自然醫學角度,強調健康最重要的條件是飲食問題,那就是號召人們攝取人類自古以來就食用的穀物、蔬菜類等食物,經常食用精白食品、動物 性蛋白質食品等對人體是有害的。因此,要求人們應以谷菜食為主要飲食模 式。  這樣,人類有意識地去改造自己,再認識,再改造,直至生命限度得到 延長,讓生命進發出更亮、更長久的光輝。  (五)勞動能夠改變人類的體質  從人類的發展史看,人類經過猿人、古人、新人三個階段的發展,充分 證明了勞動改變了人類的體質。回顧我國最早發現的猿人化石是在雲南出土的「元謀猿人」,那是距今約 170 萬年以前的原始人類,他們已經使用石器,已經會用火,是現在知道 的世界上最早的「用火人」。在陝西省藍田縣發現的「藍田猿人」,距今約50 萬~60 萬年以前。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發現的「北京猿人」,距今約40 萬~50 萬年以前。北京猿人已經能夠製造多種類型的石器,加工也比較精 致,猿人洞里的灰燼成堆,有的厚達 6 米,說明北京猿人已有了長期用火的 經驗,但還只是「用火」,而「造火」則是到了「古人」階段創造出來的。 我國現已發現的「古人」化石有廣東韶關的「馬壩人」,湖北的「長陽 人」和山西的「丁村人」等。「古人」大約生存於距今 10~20 萬年前,他們 能製造幾種式樣不同的標準化石器,能夠人工取火。這時的社會組織開始由 「原始人群」向「氏族公社」轉化,他們大體上已脫離了原始群居的亂婚狀 況,進入血族群婚階段,到離現在大約 4 萬~5 萬年的時候,「古人」發展 到「新人」(即「現代人」)階段。我國已發現的「新人」化石有廣西柳江 縣的「柳江人」和來賓縣的「麒麟山人」,安徽泗洪縣的「下草灣人」,四 川的「資陽人」和北京周口店的「山頂洞人」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活 在距今 1 萬~2 萬年前的山頂洞人,他們不僅能使用石器,還有磨製器物的 技術,如在洞內發現有磨光的鹿角,可能是用來作矛頭的,洞里還有長 82 毫米的骨針,表明他們已能用獸皮縫製衣服了。山頂洞人過著母系氏族公社 的社會生活,從婚姻關係上說,氏族內不得通婚是氏族根本規則。那時可能 已排除了直系父母兄弟姊妹間的婚配關係,而實行了一氏族的一群兄弟和另 一氏族的一群姊妹之間的相互群婚。直系父母兄弟妹妹間的婚配關係的排除,對於改善人類的體質是非常有利、非常關鍵的。  我國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之一是 1973 年在浙江餘姚縣出土 的「河姆渡遺址」,距今約 7000 年。那時除廣泛使用磨製石器外,還使用骨 器、陶器,發現農耕用的骨耜多達 76 件以及大量稻穀遺迹和家養豬、狗等動 物的遺骸,可見那時已掌握了水稻栽培技術,農業與家畜飼養業已相當發展。 在黃河中下游發現的「仰韶文化」,即因最先發現於河南澠池縣仰韶村而得 名,是母系氏族社會的文化遺存的代表。西安半坡村遺址也是仰韶文化的重 要遺址之一,是一個典型的母系氏族村落,距今約 7000 年,那時男性打獵捕 魚,女性採集,管理氏族內務,佔有中心地位。大約在 5000 年前,黃河流域 和長江流域的氏族部落先後進入了父系氏族公社時期,這一時期的文化遺存 的代表是「龍山文化」,即因最先發現於山東章丘龍山鎮而得名,廣泛分布 於黃河中下游。這時不僅石器多達 30 多種,而制陶中已經開始用輪制。  17 農業與養畜業也有很大發展,使用了牛、馬畜力。這時男性已在社會 中占支配地位,婚姻關係由對偶婚已轉變為一夫一妻制。隨著個體家庭私有 經濟的出現,原始共產主義社會也逐漸解體。對於原始人和原始社會發展的 概況的描述,可以反映出一個與生產發展密切相關的醫藥起源的過程。傳說 醫藥是「聖人」伏羲氏、神農氏、黃帝、歧伯等人創造的。但從根本上來說, 人類社會醫藥的起源,正是人類社會勞動生產實踐的產物。沒有勞動,沒有 在勞動中形成的人類的手,任何人類的醫療活動根本就不可能存在。曾有人  以為原始人體魄健壯,身材高大,少有病痛,壽命很長,其實這只是一種想 像,北京猿人的身長約為 156~157 厘米,比起今天同地區的人來說,還頗為 矮小。壽命也短得驚人,在已發掘出的 40 多個北京猿人中,1/3 以上活不到14 歲就死去了。死於 30~50 歲之間的約有 1/4,壽命最高的也不到 60 歲。 山頂洞人死於童年的也高達 43%。江蘇邳縣大墩子新石器時代(距今 5000 多年前)人骨的研究也表明,死者年齡多在壯年與中年,青年期死亡率則婦 女明顯高於男子,可能與有些婦女死於孕產有關。又如,由於內臟、軟組織 未能在古墓中遺留下來,因而限制了人們對原始人疾病的全面研究,但他們 受到野獸、毒蛇、飢餓、風雨寒暑等大自然的威脅卻是比較注目的。在江蘇 邳縣大墩子新石器時代人骨可見骨鏃造成的箭傷,毒蛇猛獸的咬傷也常見。 盤古氏活了 18000 歲的傳說,只不過是人們希望長壽的一種幻想。原始人是 依靠他們的雙手和語言,依靠他們掌握的工具和火,依靠集體的辛勤勞動和 大腦的智慧,克服了重重困難,才生存下來,並撫育了自己的後代,創造了 人類的文化,可見勞動使人類體質逐漸變得更加強健,壽命也一代一代地延 長。  然而,體格大型化,是否對人的健康有益處?這是目前醫學界爭論的問 題。作為一種現象,吃肉能使人的身體大型化。因此,吃肉食的歐美人與基 本上吃菜食的東方人相比,體格差別很大。現代營養學者認為形成細胞材料 的蛋白質得到充分地供給,食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質,不斷地彼吸收並積存在 體內,故使身體漸漸變大。這是由於肉類最本質的生理性影響,是「在腸內 腐敗,產生很多腐敗的代謝產物,如胺、氨、硫化氫、酚、甲基吲哚等,這 些有害物質都會被血液吸收,使血液遭到污染,這種狀態長期下去,生命就 會受到威脅。受體為了稀釋體內危險的有害物質的濃度,便增大身體的容積, 也就是由於解毒的必要而代償性地變大。當然,如果有害物質不斷地進入血 液,肝腎等解毒器官要不斷地進行生理性處理。但由於經常或過多地吃肉食, 單靠這種處理也是不起作用的。靠吃肉食使身體大型化的人,體質非常不好, 並且沒有體力,壽命明顯縮短。歐美人是狩獵民族,祖祖輩輩過著肉食為主 的飲食生活,所以他們沒有想到肉食不好。然而,東洋人尤其是日本人是以 谷菜為主食的民族,但近年來鼓勵食肉,結果給健康帶來了決定性的不良影 響。據報導,長壽將不再屬於日本人,日本人的壽命最高值將滑向 41 歲。因 此,「自然醫學」呼籲人們恢復自然飲食,減少污染,防止公害等等,稱之 為「警世鐘」。所以說,體格大型化是體質惡化的表現。按著新的血液生理 學觀點,號召廣大人民群眾應減少肉食,多吃谷菜類食物,以使生命的限度 得到延長。  (六)性是人類生命的源泉  筆者於 1991 年 10 月 31~11 月 3 日在日本橫濱市參加第四屆亞太地區國 際老年學學術會議之後,又出席了在神戶市國際交流會館召開的「日本第七 次健康科學學會」。會上就何謂健康以及影響健康的因素,日本學者做了特 別演講與大會發言,其中對「性問題與人體健康」進行了廣泛的討論,一致 認為性是人類生命的源泉。1.性科學及其發展史 自地球上出現人類,男女兩性關係就經歷了各種各樣的形態,在原始社會,實行群婚雜交,性行為沒有什麼隱蔽性,沒有羞恥,只是性慾的發泄。 隨著社會的發展,私有制的出現,呈現一夫一妻制,家庭婦女隸屬於男子, 這就出現了性行為的隱蔽性,產生了性神秘感,不能公開研究性科學,使之 成為一個「禁區」,在性問題上存在著許多荒謬而愚昧的觀念。人類的性觀 念,都是當時的社會文化的產物,被打上了社會的烙印。我們必須以歷史的 眼光來看待人類的性觀念和性活動。性是整個人生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性 不僅僅是反映著人的生殖特徵,也反映著人的素質。作為整個人體的性功能 與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社會學以及文化的變數都有密切關係。在人生 的每個階段,性的表現形式也各不相同。對於兒童性是遊戲;對於青春期少 年,性是強烈憧憬的源泉;而對於成年人,性則是愛的粘合劑,是一種生育 方式;對於老年人,性是健康長壽、歡渡晚年的重要條件。回顧歷史,性存在於人類文化遺留下的最早的作品,舊石器時代晚期(大約 4 萬年前~l 萬年前)的塑像和洞穴壁畫藝術作品是早期文化的源泉。公 元三世紀時,羅馬帝國出現了奧羅德的專著《愛的藝術》,其後不久,印度 也出現了包羅萬象的《性典》。中國在東漢時代班固著《房中術》。西漢時 代的《養生方》,漢代以後,道教徒寫的《玉方秘訣》《玉方寶典》等多種 性學著作。我國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性問題變成禁區。西方在基督教禁慾 主義的禁錮之下,性知識也未得到發展。19 世紀中時達爾文研究進化論時, 對性科學進行了初步探討。最初開拓性科學領域的是克拉夫特—埃賓於 1886 年寫了《性心理學》,布洛赫主編了《性學手冊》(1906 年)、靄里士(1896~1928 年)寫了《性生理學研究》7 卷。伊斯奇菲爾德(1908 年)出版了第一種性學雜誌。他 1919 年建立了第一家性學研究所,並在 1921 年組織了歷史 上第一次國際性的性學會議——《性改革國際大會》。中國的張競生(1924 年)寫了《美的人生觀》,強調性生活應當「靈肉並重」,強調了性知識對 於性生活滿足和身體健康的重要性。1926 年他又主編了一本《性史第一集》, 他是我國現代性學教育和宣傳活動的開拓者。但是性科學的發展並非一帆風 順,如靄里士受到了法庭審判,判他販淫穢出版物的罪名,畢生和他的女助 手(美國)積累的數箱子研究人類性反應的資料,尚未執筆寫前,法院把全 部資料洗劫。中國的張競生《性史第一集》出版後受辱,國內無法生存,於1928 年去歐州留學。1931 年回國後,給他帶上了「性學博士」的帽子,無法 謀生,於 1932 年服毒自殺。性,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封閉狀態。性科學黎明 的到來,只是近幾十年的事,即 1945 年後,世界性的性科學研究才打開了新 局面。美國迪金的《人類性解剖學》,開闢了性生理研究的新領域,瑪斯特 等人的《人類性反應》突破了性實驗的禁區。然而,對於男性的研究遠不及 女性,眾所周知,專門研究女性學問的婦產科學,已有百餘年的歷史,到今天婦產科學已經向縱深發展為許多新的分科,但是專門研究男性學問的男科 學,只是本世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不要說細緻分科,就是真正了解它的存 在的人也並不多,這種頗為反常的現象,已引起專家們的極大關注。  事實上,專門研究男性生殖系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 世紀,當時希臘著 名的科學家和哲學家 Aristoue 已經記錄下與男性解剖學和生理學的一些知 識,遺憾的是以後很久的一段歷史時期內,有關男性生殖方面的研究並無很 大進展。直到 17 世紀 70 年代(1677 年 11 月),荷蘭學者雷文虎克首次在 剛剛發明不久的顯微鏡下觀察到男性生殖細胞——精子,使男性學進入新的 歷史階段,而女性生殖細胞——卵子,是在 18 世紀(1827 年)方被發現。到 1969 年,經過德國學者 Carl—Schirren 的努力,在聯邦德國科學雜誌上 開始正式使用「男性學」這一名詞。同年,「國際男性學雜誌」問世,同時 成立了「國際男性學協會」。1981 年國際男性學協會正式改稱為國際男性學 學會,至今已有 43 個會員國,15 個國家的男科學學會加入該組織。這樣, 男科學做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才得以建立起來。迄今國際上已召開了三次大規 模的男性學會議,1976 年在西班牙的巴賽羅那召開了第一屆國際男性學會 議,1981 年在以色列的特拉維夫一雅法召開了第二屆會議,1985 年在美國的 波士頓召開了第三屆國際男性學會議。這次會議,我國派有專家代表參加。 我國性科學的發展由於受到歷史上諸多因素的影響,起步較晚,發展緩慢。 自我國改革開放以後,我國性科學才有新的發展,使被壓抑了幾個世紀的性 科學,成長為專業化學科,成為研究人類性行為的科學,研究兩性生活及其 發展規律的科學,是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科學,也是人類性 行為活動心理過程的一門應用科學,現在正在逐步形成完整的性科學體系。 我國在漫長的近 2000 多年的封建社會歷程中,性被渲染成淫穢的行徑, 道德淪喪,禁談論性,男女有別,授受不親,這些觀念匯成了巨大的統治力 量,形成了對性極端壓抑的態度。我國是文明古國,固有的文化傳統隨著改 革開放,人們的視野開闊了,不僅要改變歷史遺留下來的經濟和科學文化的 落後狀態,而且要加強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設,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 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其中普及性科學,進行科學的性知識教育,樹立 良好的性道德觀念,建設文明的、科學的生活方式,促進人的身體素質、科 學文化素質、思想德道素質的不斷提高,促進社會安定團結、家庭和睦幸福,人格健全發展,也是利國刊民,造福於子孫後代的事業。  我國現代性科學的發展十分迅速,在 10 年左右的時間內走完了西方六七 十年走過的道路。80 年代初,我國性科學研究機構逐漸在各省、市、自治區 相繼建立。從 1985 年召開第一次全國性學學術會議以來,已出版性教育學、 性社會學、性心理學、性醫學、性文化學等專著 300 多種。我國現代性科學 堅持服務於「兩個文明」建設的發展宗旨,性科學工作者積極探索創立符合 我國國情和社會發展的性文化模式,創立了不同層次的、綜合性和專業性的 專業機構,把普及性生物學、性心理學和性社會學這三大基礎知識與社會主 義精神文明建設結合起來,與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結合起來。2.性生活與性器官衛生 大家都知道,性生活是人類性生理活動集中發揮的一個具體實踐,是夫妻生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保持性生活的美滿,對這一十分複雜而又有 條不紊的過程能順利完成,必須具備以下幾個先決條件。第一,有健全的神經系統:首先是中樞神經系統,也就是神經的「司令部」,包括腦和脊髓。大腦皮層和它下屬的間腦和丘腦下部以及脊髓中的勃 起和射精中樞,都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其次是周圍神經系統,眾多的神經, 宛加通訊網路一般,將司令部與完成性生活的性器官聯繫起來。  第二,有足夠量的性激素:男性體內以睾丸酮為代表的雄激素;女性體 年以雌二醇為代表的雌激素,是驅動性功能充分發揮的強大「支力」。有資 料表明,性器官上有許多專門負責接受性激素作用的受體,能一呼百應。  第三,有健康的性器官:性器官的解剖與生理功能正常與否,直接與性 生活的質量休戚相關,男性陰莖畸型,女性陰道狹窄等,無疑會妨礙性生活 的正常進行。  第四,有必須的性刺激:性慾的激起。有了上述三個先決條件之外,再 通過夫婦雙方彼此給予的,來自視、聽、觸、嗅等備方面的性刺激誘導,性 欲驟增,才能在此基礎上完成性生活。具體地講具有性心理的驅動、性器官 的成熟、性分泌的刺激、性生活的經驗,協和完成誘發性慾的一種力量。  性生活對身體不能帶來有害健康的影響,必須講究性生活的衛生,其中 首當其衝的便是講究性器官的衛生。由於性生活時,男女性器官交媾,所以 無論男女,性器官都必須保持清潔衛生,來自任何一方的污垢與腌,不但 會影響自己的健康,連配偶有時也會遭殃。對於男性,重點保持陰莖與陰囊 的清潔衛生,尤其是包皮垢本身還是一種致癌物質,不僅會誘發陰莖癌,還 可誘發女性的子宮頸癌。一般說,包皮過長容易發生包皮炎或陰莖頭炎,所 以有人主張,遇到這種情況應趁早施行包皮環切術。至於陰囊衛生,因為陰 囊皮膚處容易積聚污垢,如不清洗掉,性生活時十分容易污染妻子的外陰部。 對女性,重點要保持外陰部及接近肛門處的清潔衛生,否則容易來自便的污 染。再說外陰部本身又富有腺體,不斷有分泌物出現,會發生氣味,倘若不 注意外陰清潔衛生,必然會傳染疾病。所以,性生活前後應該額外地清洗, 每天必須更換內褲,這樣才能防患於未然。3.性生活的技術指導  從科學和實踐的觀點上講,性交的體位在實踐中具有提高快感與防止出 現損害或損傷身體健康的情況以及控制懷孕(促進或避免懷孕)等作用。為 此,應對所有與婚姻有關的問題,對與性交有關的每一件事情都應有準確、 淵博的知識。我國古代曾將仿生學引入性生活中,總結了性交九法。國外許多學者承認,中國性學發展早於其他國家。隨著社會的進步,人類對「標準」的姿式 提出挑戰。通常性快感強度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性交高潮階段的體位和運 動。由於性交雙方聯接的體位的不同,刺激的程度和部位也不同,因而由刺 激產生的感覺也不同。這種感覺上的區別不僅僅是感覺程度上的,還有類型 上的,因此牲交體位的變化也應該是多樣的。反覆地使用某一種性交體位時, 可使性交失去新鮮感;適當地變換體位對增進婚姻、保持性樂趣是非常重要 的,在婚姻生活中,性交並非是唯一的性愛形式,也可從擁抱、撫摸、訴述、 傾聽情感表達和情感接受等性活動中得到性感情的交流和滿足,這在一切年 齡中都是性生活的重要內容。  另外,醫生應當在渴望懷孕的情況下,以及性生活不和諧而使幸福的婚 姻受到摧殘時,應運用基於生理學知識,給予科學、準確的性技術指導來援 助他們,這才是一個醫生的責任。而強有力的幫助正是未自於醫生自己這方 面的知識的積累。對不懂醫學的外行,這些知識也是適用的。特別是強調性  活動中觸摸與愛撫的重要性,讓美好的性活動涉及兩個完整的身體,兩個完 全的靈魂,互相探索彼此的敏感點,擁抱和愛撫,溫柔和沉靜,彼此清醒地 知道對方的存在,使感受增強,反應強烈,性樂趣得到延長,這正是性技術 指導的宗旨。4.老年人性機能的變化 長期以來人們把性視為淫穢、羞恥、污濁和罪惡,難以啟齒的「禁區」,無人敢於問津。特別是對老年期的性問題,看法就更不公正,認為老年人被 棄之為性科學研究對象之外。人到老年似乎不應再有性要求,性關係已不再 是夫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顯然是不對的,但歷來對老年人性問題的錯 誤看法,始終未得到重視與研究。國外專家認為,老年人性慾退化的早晚存 在著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從而為闡明性機能與老年人生活的心理機能和社 會環境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中國老年人對性觀念、性興趣和性能力有很大的 個體差異,一對健康夫婦,性興趣的能力可以持續到 70~80 歲,個別的到90 歲。性功能不會因年齡的增長而喪失,喪失的只是生殖功能(主要指女 性),而生殖能力與性功能是兩回事。然而大部分老年人性能力會減弱或消 失,這並不是性激素減少,多數是心理上的因素。社會上因性愚昧,對老年 人不理解,老年人有性慾要求時,認為是老不正經,老人也自認為老之將至, 兒孫滿堂,過性生活,既有失尊嚴,也影響健康。因此,老年夫婦在性問題 上進行自我約束和「自我淘汰」。但在實際生活中仍具有與青壯年人同樣的 性生活的慾望,性生活和諧的老年夫婦,直到臨終前都保持著良好的性慾望。 老年人永遠不要停止性生活,否則會使生理機能老化,促進衰老和死亡,因 此說,適當的性生活有益於健康。(1)男性性器官的變化  ①老年男性的睾丸逐漸萎縮變小,陰莖勃起硬度有所減弱,射精強度降 低,性慾低下,生殖力下降。老年男性仍保持一定性生活,可刺激睾丸分泌 一定量的男性激素,延緩性器官的衰老過程,陰莖定期勃起,可加強陰莖器 官的彈性,使陰莖不至長期疲軟,而產生血管收縮和海綿體肌的弛張,出現 「用進廢退」的現象,從而產生「惰性反應」引起老年性陽萎。長期無性生 活,前列腺液的聚積,可導致充血,不僅腰痛,還可發生無菌性炎症,會出 現一系列癥狀,如尿急、尿頻、尿痛。個別人還有血尿和神經官能症,影響 食慾、睡眠和心臟功能性變化等。對終身不娶或夢欲的人,容易得前列腺癌。 據文獻記載,獨身者如和尚得前列腺癌的機會比結婚男性、有正常性生活的 人的比率高。(2)女性性器官的變化 老年女性因絕經,陰道壁變薄,皺褶消失,陰道變短變淺,擴張能力減弱,卵泡停止發育,生育力完全喪失,男女性慾雖都減退,但性功能並不完 全消失。但老年女性,其性器官,性激素和性生活的能力同男性比較,有很 大差異,因為女性的性慾除了女性激素的作用外,還要一定量的男性激素維 持,女性沒有睾丸,僅靠腎上腺分泌占男性 1/12 的睾丸酮維持性慾,平素性 欲就較男性為弱;老年時分泌會更少,而女性激素由於卵巢功能減退,致使 陰道分泌物減少,彈性降低,性交時會發生困難和疼痛,性慾會更弱,形成 性厭惡,性生活可以激發性腺激索的分泌,以維持一定的性功能,如缺乏性 生活,對陰道的物理擴張作用,性激素的反饋作用,陰道接受精液的化學作 用和心理作用,都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陰道的擴張要靠陰莖支撐,陰莖不僅撐張陰道壁,還對其深度有作用。老年時,陰道上皮細胞老化,分泌物減少, 陰道乾燥,粘膜纖維化,陰道變短變窄,本身的伸展就較差,如果長期沒有 性生活,失去了陰莖擴張作用,則更容易萎縮、狹窄,形成「廢用性萎縮」, 更加劇性生活的困難,偶而為之,因乾燥插入困難,由於心理挫傷以致完全 放棄性生活。另外,精液的化學作用,可阻止細菌抗核糖核酸的合成,使細 菌無法生長繁殖,在陰道的精液通過子宮逐漸流動到子宮體內和輸卵管等 處,從而對陰道中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等致病菌有殺滅作用,沒有正常 而規律的性生活,就減少了抗菌能力,失去了防止陰道病的一道屏障。(3)性激素的作用 性激素的反饋作用,要靠性生活的刺激,失去了性生活,這種刺激原也就不存在了,激素分泌越來越少,發生隋性反應。老年夫妻性生活可使精液 和陰道分泌物互相交匯可刺激內分泌,消除性緊張、性飢餓,防止心理上的 憂鬱、消極、沮喪。性生活與免疫機能有密切關係,性生活受到限制。性出 路無法滿足,容易使人壓抑,免疫機能和性機能同時下降,抵抗力減退。易 於患病。年老多病是由於胸腺活動逐漸減弱造成,這就是自組織全息性的理 論。性激素是引起中樞興奮的主要動力,性器官的作用是接受性刺激,性生 活的刺激性腺分泌激素的能力加強,性激素又促進了性器官的功能。所以說, 必要的性生活能調節激素水平的動態平衡。男性睾丸酮水平下降,性慾減退, 精液量減少,陰莖疲軟、勃起需要的時間延長,射精無力,性生活不能達到 最佳狀態,加上受傳統觀念的束縛,自責心理支配,社會偏見的影響,主動 放棄性生活,結果形成性慾的惰性反應。女性由於卵巢功能減弱,雌激素和 孕激素水平降低,腎上腺分泌睾丸酮含量更為減少,因而引起性慾減退和月 經停止,影響性交快感,發生性冷漠和性厭惡造成神經衰弱,情緒不穩,失 眠煩燥,性器官出現了廢用性萎縮,性激素分泌減少,過早衰老。如果老年 人停止性生活,使性器官的能量效應難以釋放,產生性飢餓,故易造成一定 的疾病,如潰瘍病、癌症、高血壓病。總之,老年人正常的性需求的滿足是健康長壽的重要條件之一,長期性壓抑,性需求得不到滿足是患多種疾病、危害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性生活 可使β—啡肽分泌增加、內啡肽使神經免疫功能增加,使自然殺傷細胞和巨 噬細胞活力增加,因而使機體免疫功能、抗病機能提高,有利於健康長壽。 尤其是女性性功能障礙問題卻一直沒受到人們的重視,更缺乏認真系統的研 究。因此,婦女遇到性問題時,幾乎無處求治,特別是長期以來,傳統文化 對女性的性權力總是歧視和踐踏,不承認婦女有性需求和夫婦性生活中追求 性快感的正當權利,由於生理的原因,在性行為中主動性本來就比男性差的 女性,性功能就更容易受到壓抑。所以,造成許許多多本來可以具有正常性 功能的女性,由於客觀上的壓抑而更加受到抑制,許多有性功能障礙的婦女 就更得不到重視,甚至自身也否定自己有接受指導和治療的權力。於是造成 自己的更大痛苦和心理的不平衡。可見,對老年期的性問題,始終沒有受到 應有的重視和研究。5.性生活的適度標準的判斷 怎樣的性生活次數才算適度,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統一的回答。因為男女雙方,或者每對夫婦,除了性生理功能各有差別外,還要受年齡、體質、體 力、性格、職業、環境、感情、疾病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如年齡正處於青 壯年,體質好、體力強、環境良好、夫婦間感情篤熱,又沒什麼疾病,加上性慾又旺盛,即使性生活次數多些也無礙健康,特別是初婚階段,每周 2~3 次,也不能說不正常,到中年之後,數周 1 次,數月 1 次也是很普通的,據 有關資料表明,大多數夫婦是採取每周 1~2 次的頻率性生活,並且以不引起 疲勞或不引起第二天工作與學習時無精打採為原則。  現代醫學認為,判斷老年人的性生活是否適度,其標準應該與青年人一 樣,堅持三條標準:①性慾是自然而然激起的,其強烈到願意性交的程度, 任何勉強的性交或應付式的性交都是過度;②性交的全過程是自然而然地完 成的,並沒有出現身體上和心理上的不舒適感覺;③性交後,不影響睡眠及 次日的精神狀態。只要符合這三條標準就屬於正常範圍。所以說,適時、規 律、健康的性生活,使性器官能量得以釋放,是人們心理的需要,心理的滿 足,是性的正當出路。應消除部分老年人,不分具體情況而絕對相信「縱慾 傷身」之說。有的人明明有正常的性要求,卻不敢過性生活,他們沒有弄清 什麼才是「縱慾」,尤其是沒有正確認識到,什麼方式、頻率、和時間才真 正算得上「縱慾」。現代醫學證明,並非每個人的性慾和性能力都必然隨年 齡的增長而下降,有些人卻反而增強。老年人性生活總水平有一個最高限度 和最低限度,超過最高限度就是縱慾,低於最低限度則會造成性壓抑,兩者 都會引起身體不適和心理上的苦惱與損害,其結果都不利於健康。當然,這 兩個限度在個體之間存在著很大差異。據國外資料統計,60~64 歲性生活頻 率為每周為 0.7 次,65~74 歲每周為 0.4 次,75~79 歲每周為 0.3 次,故提 出要適時,適度和適力。由於老年人的應期長,性興奮降低,每次性生活維 持時間較長,大多數 50 歲以上的男性同房者 12~24 小時,陰莖不能再次勃 起。老年女性因陰道壁變薄,不能緩衝性交時,陰莖插置對附件器官的機械 刺激,再加上無充分的陰道潤滑,故容易刺激尿道和膀胱,引起排尿時的燒 灼感,甚至發生膀胱三角炎,所以女性也需要規律的性生活,時間間隔稍長 一些,等使局部充血消散後,再進行下次性生活,女性老年陰道萎縮乾燥, 性交痛疼或困難,可服一定雌激素,陰道內使用一些雌激素乳膏或抗菌素油 膏,即可得到比較滿意的性生活。對於老年病患者,不僅要聽取醫生的勸告, 還應找性醫學醫生諮詢,因為有些疾病,如神經系統和精神方面的病,適度 和諧的性生活還會起到輔助治療作用,即使表面看來不適宜再過性生活,只 要經性醫學醫生的正確指導,不盲目地終止性生活,往往也會對治療有所幫 助。總之,無論是正常的還是患有老年病的老年人,都不要輕信「縱慾傷身」, 但應根據自己的感受掌握好適度。通過研究發現,夫妻恩愛,精神愉快,可 使體內分泌出一些有益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酞膽礆等物質,這些物質能把血 液的流量、神經細胞的興奮程度以及心理和身體各種機能調節到最佳狀態, 從而保證食慾旺盛,睡眠香甜,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抵抗疾病能力增強, 祖國醫學也認為恬靜愉快的心情,可使人體氣血流暢,臟腑協調,經絡疏通, 外邪難襲,自然有益於長壽。據日本朝長教授提出老年人適當的性生活,有 助於保持腦年輕,防止腦老化及性萎縮。他認為人的下丘腦和腦下垂體,專 司分泌性激素,性活動刺激使激素分泌良好,有利於促進血液循環和提高新 陳代謝水平,使肌肉關節富有彈性,擴張動脈可防治血管疾病。這項研究充 分證實,老年男女仍能維持正常的性慾及性活動,改變世俗偏見,為老年晚 年幸福生活創造必要的條件。6.老年人性戀與伴戀應當並存 婚姻早期,青壯年時期,夫妻間均以性戀為主,從壯年向老年過渡時伴戀隨之上升,伴戀占上峰,性戀減弱。因此,對老年人的性問題,全社會都 應當重視,並應持以下正確態度:①不帶有任何偏見,給予科學上的肯定;②了解性功能和性活動情況,並給予科學指導;③老年人應享有性生活的權 力,應予以協助;④教育老年人,性也是人類生活中的一個組成部分,放棄 性是淫猥的陳腐的道德觀念,不要認為老年人對性恬淡無欲是高尚的人格,⑤讓老年人了解性,並不單純意味著性慾的滿足,更重要的是互相增進愛情, 相互鼓勵,相互支持,加深夫妻間的伴戀,共同分享晚年的歡樂,達到健康 長壽。7.老年人性生活的幫手 通常性生活水平的降低表現為①性冷漠;②性厭煩;③性生活的生理限制;④文化意識的抑制;⑤性功能廢用性衰退;⑥夫妻雙方感情對伴戀的影 響。此時,老年人可採取性生活的補充與幫手,選擇一些油膏和潤滑劑,如 凡士林、橄欖油、石臘油、避孕軟膏等,用來代替女性分泌物不足,服用尼 爾雌醇也可防止陰道乾燥。激素與維生素、鹽酸普魯卡因複合注射液是以孕 婦尿中提取的性腺刺激素為主製備的,對保持性慾有很好的作用;雄激素對 一時性性行為有效,高劑量的維生素 B12 有增強勃起的作用。另外,使用助 勃器,即用器具把陰莖根部勒緊,以防止血液倒流,從而使勃起力加強並持 久,也可用柔軟的、襯有布絨的寬皮筋代替,效果也是很好的。此外,針對60 歲以上的老年人採取新型的性治療程序,即將性交放在清晨;若有前列腺炎的人,前列腺按摩亦有助於性機能恢復。(七)生命科學將解決人類的生老病死  隨著原始人的誕生,原始的醫療活動的萌芽,促進了人類的進化與文明。 在千變萬化的自然界里,最大的奧秘莫過於生命。多少個世紀以來,無數的 探索者,為揭示生命之謎作了種種努力。直到近代,人們對包括自身在內的 生命的研究才形成專門的科學——生命科學。生命科學是研究、利用和改造 生命的科學,是近代生物學及其有關自然科學發展的產物。目前人口、糧食、 能源、資源、環境等問題,包括人的保健與生態污染等成了全社會共同關注 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只有依靠多學科協同研究才有可能,於是生命科 學便應運而生並日益發展。此時,世界上出現了東方邏輯與西方邏輯,這是 東方人與西方人在對待生命科學的不同態度。日本學者森下敬一認為:「西 方思想是現實主義的,機械的物質文明,直線式思考問題,把生命看成不變 的、固定的;而東方思想是理想主義的,自然的精神文明,螺旋式思考問題, 把生命看成變異的、動的」。森下敬一指出,在生命科學裡,只有在整體的、 曲線的、可逆的、自然推移的原理基礎上認識生命才是正確的。一般認為,21 世紀將是物理科學時代結束,成為生命科學蓬勃發展時代。實際上物理科 學差不多已到達頂峰,以西方邏輯為依據的學術領域幾乎已全部開發,但是 關於生命世界的問題卻遠未解決。生命世界和物理科學是兩個層次完全不同 的問題。在生命現象中,固然也有物理科學的觸及,但僅是很小一部分。對 這個很小一部分,如果也用與物理科學同樣的思維邏輯和實驗方法,並投入 足夠的資金,就能說明全部生命現象,那就太天真了。要進行生命科學的研 究,實際上必須徹底改變思維層次,要用動態的,變化的整體的觀念去認識 生命。生命科學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要解決人類的生老病死問題。從目 前的研究成果看,它與人類健康長壽、醫療保健的關係日益密切。在解決「生」 的問題上,當前應著重解決少生、優生的問題,嚴格控制人口增長過快;同 時研究農畜產品增產、改良途徑,開發新的食物資源(如海洋開發)。另外, 採用生物凈化污水和大氣,嘗試應用昆蟲激素代替毒化環境的農藥殺蟲劑, 保護野生動植物,維持生態平衡,建立良好的生存環境。在解決「老」的問 題上,著重研究衰老機理,延緩老化,篩選抗衰老的一切措施等等。關於解 決「病」、「死」問題,世界各國都在加強現代醫學研究的同時,掀起了振 興傳統醫藥的熱潮,推出自然醫學與自然療法,提出「返回自然」,轉向天 然物質研究,重點攻克癌症等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那麼,在文明的國家裡,尤其是被稱為醫學很發達的現代社會,為什麼癌症一直不減少,反而增加呢?對此,森下敬一指出現代醫學對癌症的認識 是完全錯誤的。第一,給癌下的定義是錯的,「由於某些原因,正常的細胞 突然發生變異,變成異常細胞,而這種異常細胞無限地分裂增殖下去」。所 謂的「發生突然變異」,在自然界里發生的現象,一切都是自然變異,所說 的突然變異是不可能的。至於提出「突然變異」這種概念,就是放棄了科學 的責任。其次,是「發生突然變異的細胞無限制地增殖下去」中的所謂「無 限」是沒有的,我們居住的世界上的事物,一切都是有限的、相對的。因此, 縱然是癌細胞也不會無限制地增殖下去。所說的「癌細胞分裂增殖」也是完 全錯誤的,癌細胞分裂增殖決不存在。第二個問題是現代醫學關於人體的構 造沒有正確的理解,也就是說,「食物變成血,血變成肉」的想法不存在, 這是對癌認識錯誤的根本原因,結果將癌的防治引向歧途。第三個缺陷是思想方法是直線的。癌細胞是有「從血細胞產生,又可返回到血細胞」這種循 環功能的,但現代醫學竟不承認。實際上,血細胞和癌細胞間是存在著可逆 關係的。第四個問題,是沒有重視對癌症治療中最重要的手段是飲食療法。 總之,現代醫學已在部分證實了森下敬一的主張,「不以植物性食物為主, 就不能防癌也不能治癌」。現已站在全新的立場上的革新醫學,在臨床治療 上也取得了驚人的成績。人們已開始注意防治和減少環境因素的惡化污染與 致癌物質的泛濫以及致癌食物的攝入,這就大大降低了癌症的發生率。  由於生命科學所要解決的問題與人類生活的關係十分密切,因而受到全 世界科學家的高度重視,已成為當代的「熱門」科學。  不少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究,日本將其列為本世紀末到下個世 紀的科學技術的重要課題。我國也很重視這方面的研究,不少理化工作者開 始轉向生命科學,一些工科大學也設立了生物工程專業科系,中小學普遍加 強生物課與生理衛生知識教育,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適應生命科學發展的重 要措施,並且不少學者預言,在下個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那時生命科 學必將得到更為全面而迅速的發展。物質、能量、信息為當代自然科學的三 大要素,被認為是研究生命科學的三個重要途徑。能量、信息均以物質為載 體,生命是物質的高級運動形式。因此,目前公認為闡明生命的本質,首先 要弄清人體及各種生態體系中的各類生物活性物質,這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 重要環節。最近,日本科學界對人類,各種動植物、微生物及其生態體系中 的生物活性物質作了廣泛調查研究,綜合了世界各國的研究成果,編纂成《生 物活性天然物質》一書,這對生命科學的研究,必將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深信 21 世紀醫學將發生重要轉變,人們會逐漸認識到東方醫學的重大價值及 時人類的偉大貢獻。  (八)人類生命的歷程  人類生命的發生、發展、衰老、死亡的全過程,是生物界的普遍規律。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從精卵結合開始,經懷胎而誕生,此後又經歷了幼年、少 年、青年、壯年及老年的各個時期,這些時期的劃分均按年齡段劃分,實際 是依據人體的解剖、生理的特徵加以概括。人們以時間單位計算人類個體生 存的時間,叫時序年齡,也叫日曆年齡。按日曆年齡將人的一生分為發育期(20 歲以前)、成熟期(20~40 歲)、漸衰期(40~65 歲)和廣義的老年 期(65 歲以上),在廣義的老年期中又可分為狹義的老年期(65~79 歲)、 高齡期(80~89 歲)、長壽期(90 歲以上)。從生物學觀點區分年齡,可分 為妊娠、出生、青春期(12±2 年)、生育期、更年期(47±5 年)及老年期(70±10 年),稱此全過程為加齡,即成熟或老化過程。為此,醫學家將若 干不同的生理階段,給予相應的稱呼。從出生至 28 天前叫新生兒期,未滿 1 歲為乳兒期,1~5 為幼兒期,6~11 歲為學齡期,12~17 歲為青春期,18~24 歲為青年期,25~44 歲為壯年期,45~59 歲為老年前期,60~89 歲為老 年期,90~99 歲為長壽期,100 歲以上為壽星。  從預防醫學的觀點,很多學者主張劃分一個老年前期,這是為什麼?因 為大多數的老年病不是到了老年期才發生;而是在老年前期,甚至在更早時 期即開始發生。老年保健不能等到老年期才開始注意,應在老年期前,甚至 更早期就有所準備,採取措施。可見,「老」是生命的一種現象,在人體內 細胞不斷地新生,又不斷地衰亡,通過衰老和死亡,生物不斷地用新個體代 替舊個體,以更強的生命力戰勝環境中各種不利因素,以保持種族的延續。 從受精卵的發育到人體的衰老和死亡,全過程中都體現著生和死的矛盾,而 同一個人在每一瞬間也都處在不斷地更新過程之中,這些變化過程就是新陳 代謝,也就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通常把 60 歲以後叫做老年期,把達到這 個年齡的人稱之為「老人」。然而,由於人的平均壽命在不斷延長,健康長 壽人越來越多,把 60 歲以後當成老年期的結論,實際上需要商榷,是否應該 把老年的界限提高。國際上對老年人的年齡界限也無統一標準,多數是根據 各國國情及所在地區的情況來規定,老年人的起點年齡可變化。世界衛生組 織(WHO)規定歐美髮達國家多是以 65 歲以上為老年期;1980 年亞大地區第 一屆老年學學術會議規定 60 歲以上為老年人;我國中華老年醫學會 1982 年4 月規定 60 歲以上為老年人,將年齡分期為 45~59 歲為初老期,60~89 歲為老年期,90 歲以上為高齡期(長壽期);美國學者斯蒂格爾茲提出以 70±10 歲為老年期;日本學者金子仁主張以 75 歲作為老年期界限,可見以年 齡界限劃分老年期只是一個相對的標準而已。  在長壽時代的今天,與過去短命相比的確老化在推遲,所以人口學者們 重新將老年期進行分類:65~74 歲稱初老年,75~84 歲稱中老年;85 歲以 上為超老年。日本的菱沼徒尹考慮到日本女性平均壽命已超過 81 歲,壽命中 位數己超過 84 歲,所以 65 歲已稱不上老年,至少再提高 5 歲為宜。他提出,70 歲為初老年;80 鄉歲為中老年,90 多歲為超老年。也就是說,只有超過90 歲的人,方能真正稱為老年人。二、壽命之謎(一)什麼是壽命  人的壽命應從作胎時算作起點,但一般多採用出生時間,所以將出生到 現在的期間算作年齡;將現在到死亡的期間算作余壽;從出生到死亡的期間 叫壽命。也就是說,是指生命從受精開始,以死亡告終的這段時間,即生命 的存續期間,它經過了發育、成長、繁殖、萎縮、變性的過程,然而壽命有 長有短。雖然生物都有固定年齡,但由於人類在生長過程中受許多因素的影 響,如疾病、遺傳、飲食、環境、社會、政治、經濟等,使人體生命細胞提 前衰老甚至死亡,因此,達不到預期的年齡。壽命是利用統計學的方法,從 各年齡組人數的死亡率中計算出來的,而年齡則是衡量不同物種的壽命的尺 度,不同種生物與同種生物不同個體的壽命不同,往往差別甚大。例如,在 任何情況下,只有 2~3 年壽命的家鼠,絕對活不到大象的壽命,大象的壽命 則是 150~200 年,但是有的個別生物卻能活到本種族平均壽命的 2~4 倍左 右。  任何個體的生命在時間上都是有限的。生物的死亡有兩種情況:一種情 況是因疾病或因意外事故、災害而死,另一種情況是自然衰老而死,即自然 死亡。我們所說的壽命並不是指由於與生命本身過程毫無關係的外因結束生 命,而是指自然存在於機體內部的原因,使生命結束的生理上的死亡。這種 死亡不要說人,就是動物也不會有的。生命總是由於某種偶然的原因或身體 某部位的障礙而中斷的。阿肖夫解剖了 400 具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屍體,原來 認為是因衰老而死亡,經解剖證實,全都是因患某種疾病而死亡的。塞涅克 說:「人都不是自然死亡的,而是自殺的」,這就是說,所謂能終享天年的 理想生活環境只不過是人們的幻想或是英國作家詹姆斯·希爾頓所著《失去 的地平線》一書中構思的「香格里拉」而已。據統計死亡原因,因衰老死亡 的佔優勢地位,這是由於診斷不確鑿造成的假象。從生物壽命來看,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壽命,其壽命長短因種類而異,這是遺傳學所決定的。(1)植物: 種子植物是高等植物,樹齡從數十年、數百年以至達到數千年。我國有許多長壽樹,其中梨樹 800 年、柳樹 400 年、松樹 1000 年、杉樹 2000 年。(2)動物: 按種類相差懸殊,如蜉蝣生物,只在朝夕,而龜則達數百年之久。哺乳類動物的壽命,如鼠是 2~3 年、野兔是 7~8 年、犬是 10~15 年、牛是 30年、馬是 30~40 年、大象是 150~200 年。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各種動物壽命長短沒有一定的規律,一般說出生動物為個體的,壽命比較長些,代謝率高的動物壽命就短些,體積大而重的 動物壽命長些。(二)人的壽命有個極限  迄今世界上還沒有一個準確地預測人類壽命的方法。對一組人群來說, 往往用平均壽命來衡量該人群壽命之高低。對於任何個體來說,平均壽命不 是生命的極限。根據對哺乳動物壽命的觀察,可以推斷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 但這個極限到底有多大呢,各國學者們意見是不一致的。  義大利統計學者勃第認為,人的壽限正常是 70 歲;佛列朗、法爾、巴甫 洛夫等人則認為是 100 歲;博瓦曼依據生物統計學觀點,認為 150 歲左右。 但根據畢歐特爾的意見,人的壽命由於人體內在特性,超過百歲是不可能的。 麥其尼克夫、佛爾姆贊、勃哥莫列茨等人認為是 150~160 歲,佛爾姆贊說: 「人是至少能活到 150 歲的生物體,但由於人對生命規律完全無知的結果, 使生命只活到一半,精神和肉體的活動沒能充分發揮。」  我國曾有一句「人壽天定」的古話。這句話固然包含著不少迷信色彩, 但也道出了一個決定人類壽命的「神秘東西」。近代科學對這個壽命之謎進 行了大量探索。經研究表明,一切活著的生物都像一個時鐘,它的壽命長短 是由預先的時刻表所規定的,這就叫生物鐘學說。從動物的生長期和動物壽 命的比例關係中看到,生長期長的,壽命也長。從動物的骨骼停止生長作為 生長期的終止,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壽命係數」,正常壽命一般是生長期的5~7 倍,如狗的生長期為 1~2 年,其正常壽命應為 10~18 歲,馬生長期為3~4 年,其正常壽命應是 40~50 歲,人的生長期約 20~25 年,正常壽命應為 100~150 歲。還有人按人的性成熟期計算 8~10 桔,認為性成熟期為 14~15 歲,則壽命為 110~150 歲;也有人按人的青春期計算 5~6 倍,認為青春 期為 20~22 歲,因此推算壽命力 110~120 歲。另外,按細胞分裂次數,平 均每次分裂周期為 24 年,其分裂 50 代。因此,人的壽命應為 120 歲。世界 著名細胞學家海弗利克經過反覆實驗,證明人的壽命與細胞分裂 50 代極限, 把這個極限叫做海弗利克極限。從上述幾種比較科學的推算方法來看,多數 學者認為人類的最高壽限大致為 110~115 歲,實際上人類的壽命極限比這個數字還要高。 (三)人的最高壽齡到底有鄉長  翻開古今中外的歷史,可以看到一些有趣的傳說。在中國,傳說東方朔 活了 3 萬 8 千歲;彭祖活到 800 歲,達摩老祖活了 228 歲;黃帝軒轅氏活到110 歲:唐堯帝活到 118 歲;虞舜帝活到 110 歲;魏時西域高僧竺佛圖澄活到 117 歲。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的許子勛為數百歲、封君達 200 歲、郤儉 與魯女生均活到 300 歲,魯女生活著的時候(公元 265 年)知道漢明帝時代 的事情(公元 58~75 年)。姜子牙 80 歲才出山拜相,享年 136 歲;傳說湯、 禹都活到 100 多歲;梁唐時代高僧慧眼活到 290 歲;唐代南天竺高僧菩提流 志活到 156 歲;清康熙年間姚江人氏孫兒龍活到 159 歲;嘉慶廣西宜山縣蘭 祥活到 142 歲。這些記載不一定完全可靠,因為我國古代曆法常有改變,沒 有統一的規定,所謂「三代天定歷」,說明了曆法是不定的。當時一年是否以 365 天計算尚待考究。但總的說來已表明人類已有活過百歲以上的壽齡。 在西方,傳說人類的祖先亞當活了 930 歲;在日本傳說中浦島太郎活了 3000 歲。這些傳說只是反映了人類長壽的美好願望,不能當作人類長壽的史實。 據國外報告長壽的記錄,如奧地利的克查爾夫死於 1724 年,年齡為 185 歲;堅欽士死於 1670 年,年齡為 169 歲,帕爾一生過著農民生活,活了 152 歲,在他 120 歲時又和一個寡婦結婚,挪威的約瑟夫·斯魯林頓死於 1790 年,享年 160 歲;哥倫比亞的印第安人加維阿·配雷拉死於 1958 年,享年169 歲。1959 年據德黑蘭報導,伊拉克的克太,活到 185 歲才故去。還有英國的弗姆·卡恩活了207歲,一生經歷了12個王朝。另一位英國老人托馬斯·佩 普活了 152 歲,當他在 102 歲時,因犯強姦罪入獄 18 年,出獄後又結婚生了 孩子,在他 152 歲時,因他是世上稀有的長壽者,蒙皇帝宴請款待,貪吃宮 中豐盛的佳肴而死於宮中。屍體解剖結果未發現病變,性腺也沒萎縮,甚至 連軟肋都未骨化,死後葬於維斯特明斯塔寺院,現在老友牌威士忌酒的標籤, 還在使用他的頭像。還有匈牙利的雅諾斯·羅文夫婦創造了結婚生活 147 年 的世界記錄,丈夫 172 歲、妻子 164 歲壽終,老夫婦都是由他 116 歲的大兒 子照顧、送終的。哈薩克的巴吉約夫於 112 歲時,在澳大利亞墨爾本摔 跤大會的預選中,跟剛剛從軍隊退伍的邱巴列比賽摔跤而取勝。還有雪琴族 的阿布茲萬,活到 180 歲;土耳其的海蒂斯·南妮活到 168 歲;南美婦女瑪 卡蘭珠 203 歲時身體還非常健壯;巴西的曼諾 160 歲時仍能砍柴、種地,視 力也很好。前蘇聯高加索老人穆斯利莫夫在 167 歲時,還能種花植樹;還有 一位叫格魯爾基的老人,他出生時,他父親已經 110 歲,他結婚時,他父親 已經 146 歲了。希臘著名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在他 100 歲的時候,還寫成了一部劇本《奧帝普斯王》。  據 1939 年莫斯科人口調查資料,活到 90~100 歲者有 611 人,其中 55 人超過 100 歲,阿布哈茲有 212 人超過 100 歲。烏克蘭超過 100 歲的老人有2700 人,亞塞拜然的「共青團」集體農莊有一位 142 歲的莊員,1950 年彼選 為蘇聯埃代表,他的妻子已 120 歲,他的女兒是 100 歲,他的兒女、孫子、 曾孫和玄孫共 118 人,是當時著名的長壽家庭。1939 年全蘇人口調查資料 60 歲以上的有 11,129,290 人,佔全蘇人口的 66%,這個數字等於瑞典、挪 威、丹麥人口的總和。在美國,據 1930 年統計資料,在 10900 萬白種人中, 年近百歲的有 1180 人,美國最老的老人為 107 歲。歐洲的資料統計,德國百 歲以上老人有 778 人,法國有 218 人,西班牙有 401 人,英國有 146 人。在我國,據解放後 1952 年調查,廣東乳源雲門山大覺禪寺虛雲法師已經113 歲;新疆烏魯木齊的吾古尼沙汗老媽媽活到 103 歲。1954 年 6 月 13 日《人 民日報》報道吉林省有一位 125 歲的老人叫傅財;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有一位 135 歲瑤族老人蘭李氏;1956 年 10 月 12 日《健康報》報導張家口有一位 名叫張全的老人活了 119 歲還很健壯。據 1953 年我國人口調查,80~99 歲 的有 1,851,312 人,100 歲和百歲以上老人有 3384 人,最高年齡為 155 歲。 我國 1982 年人口普查中,百歲老人有 3765 位,最高年齡為 130 歲,是新疆 新和縣塔什力克公社英阿雷克大隊男社員庫爾班亞克。還有一個值得特別一 提的地區,就是我國廣西巴馬瑤族自治縣。據 1990 年全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資 料,當時全縣健在的 100 歲以上的老人共 69 人,占人口比例的 30.8/10 萬。 當時巴馬縣 90 歲至 99 歲的長壽老人有 226 人,80 歲至 89 歲的老人達 1724 人。1991 年 9 月國際自然醫學森下敬一會長,組織長壽考察團到巴馬縣進行 實地考察。在同年 11 月召開的〈東京〉國際自然醫學第十三次會議上,正式 確認巴馬縣為世界第五個長壽鄉。再如廣西宜山縣的 107 歲的冉大姑是五屆 人大代表和大隊黨支部副書記,她全年出工 298 天,加上外出開會合計 340多天。可見我國百歲以上老人並不罕見。 面對諸多的長壽記錄,國外學者曾對歷代記載的準確程度作了具體調查。  (1)世界上長壽地區有四處,前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巴基斯坦的罕薩地 區、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地區以及中國的新疆地區。除新疆外,上述三個 地區中僅比爾卡班巴地區在 1976 年做過入口調查,該地人口為 4564 人,其 中達百歲以上者有 17 人,最高年齡為 137 歲,有記錄的最高死亡年齡為 140 歲。美國兩位大學教授梅澤斯和富爾曼對這個地區進行過兩次周密的調查,1978 年在華盛頓做出了三個結論:①包括已故者在內的 23 名百歲老人中,真實年齡僅為 75~96 歲,平均年齡為 86±5 歲;②對其中一地的 15 位 90 多歲者的調查結果,真正確切的歲數為 72~88 歲,平均年齡為 81.5 歲±4 歲。③真實年齡與自報年齡之間的關係,調查證實,年齡誇張在 70 歲左右就 開始了,如 1971 年自報 140 歲死去的焦謝·托列多·阿本達,真實的年齡可 推測為 96 歲。(2)著名老年學家梅多維澤也夫對前蘇聯的百歲壽星提出以下看法:①活著的 500 人,自報是 120~170 歲壽星者,沒有一個人持有包括出生、結婚、 受教育和軍隊生涯的可靠記錄。②醫學及生化學研究資料表明僅僅達到百歲 者代謝率的 60%,與先進國檢查結果相矛盾,甚至相反。③超過 150 歲的長 壽者全部是男性,這與生命力的原則相反。④另外,還有回教徒按 10 個月為 一年,易於誤解;有的自報年齡者竟誇張達到 2~3 倍,如法克捷亞在 1959 年自報為 130 歲,成為有名的百歲壽星,而梅多維澤也夫證實其真實年齡為78 歲。  ③擁有確證的最高死亡年齡是多少歲?這個問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弗利 茲教授精心研究了 600 例百歲老人,結果認為迄今有確切證據的最高死亡年 齡為加拿大人皮耶魯澤貝魯。年齡為 113 歲 124 天(即 1701 年 7 月 15 日~1814 年 11 月 16 日)。日本壽命學研究會理事長菱沼徒尹隊已有實證出發, 提出日本人最高壽命的河本口出先生為 113 歲 103 天,從而認為人的最高死 亡年齡為稍高於 110 歲。(4)中國新疆地區是世界上第四個長壽地區,中國在 1985 年全國第三次人口普查時,新疆共有百歲以上老人 865 名,其中最高年齡為 129 歲的熱 米提拉·托合提。另一位是經過新疆社會科學院專家核查證實的 120 歲婦女, 名叫布外斯汗(維吾爾族)。  由此可見,自然壽命是可以突破的,人類壽命的延長是大有希望的。如 果能找到少數人長壽的規律,把特殊變為一般,就能大大延長人類的壽命。  (四)當今人的平均壽命是多少  醫學家把某年齡余壽的平均數叫作該年齡的平均余壽,而將出生時的平 均余壽稱之為平均壽命。它的計算方法是通過調查出生和死亡登記以及家譜 等來確定。由於人與人之間的壽命有很大的差別,因此,當在比較某個時期 或某個社會的人類壽命,或對某一個體可能的壽命作出估價時,要採用平均 壽命,它是以某一個人群的年齡組死亡率為基礎,通過一定的數學計算而得 出的預測壽命值。它反映同時出生的一代人,按照年齡組死亡率先後死去, 直到死完。這一代人總共活了多少年,預期平均可活多少歲,活到某一年齡 組尚有多少人,已經活到某年齡的人平均還可活多少歲等等,使之反映一代 人的生命過程。  當今,人口老化問題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普遍存在的重大社會問題。本 世紀中葉,一些發達國家陸續進入老年型國家,近年來一些發展中國家老人 數量的增加速度,也呈現出明顯的人口老化趨勢。我國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 計劃生育工作的普遍開展,人們的平均預期壽命增加,人口出生率下降,老 年人口比重逐年上升,預計在本世紀末,我國也將步入老年化國家的行列。現分別介紹外國人與中國人的平均壽命。(1)外國人的平均壽命  從出土的 15 歲以上的人骨推測,人的壽命(繩文人 31 歲、青銅時代希 臘人 32~34 歲、古羅馬人 91~22 歲)均很短。據萬物壽命事典記載,由古 代到 19 世紀,人的壽命,青銅時代非洲人 38 歲、新石器時代人 36 歲、希臘 羅馬時代人 36 歲;而不同時代的歐洲人的平均壽命:公元前 50 年為 20 歲、 中世紀為 33 歲、1587~1691 年為 33.5 歲、1789 年為 35.5 歲、1838~1854 年為 40.5 歲、1900~1905 年為 49.2 歲、1945 年為 66.7 歲、1974 年為 72 歲。18 世紀下半葉瑞典人均壽命,男 33.72 歲、女 36.64 歲;1796 年琴那發 明了牛痘苗,到了 19 世紀才見到了它的價值。將 1751~1790 年和 1816~1840 年的平均壽命加以比較,男性增高了 5.78 歲、女性增加了 6.92 歲。20 世紀 初的平均壽命都相應有所延長,說明細菌學家與流行病學家對人類壽命的第 一次革命做出了貢獻。這一期間的平均壽命:瑞典(1901~1910 年)是男為54.53、女為 56.98 歲;澳大利亞(1901~1910 年)男為 55.20、女為 58.84歲;紐西蘭(1901~1905 年)男為 58.09、女為 60.55 歲;美國(1900~1902 年)男為 48.23、大為 51.08 歲。當進入 20 世紀之後,瑞典人均壽命登上了 世界之冠的寶座。1951~1960 年間男性也超過了 70 歲,到了 1980 年男性為72.79、女性為 78.81 歲。日本種痘制度雖晚於歐洲半個世紀,從 1874 年方 列入全民義務,但種痘給日本帶來恩惠,壽命大大延長。到了 1986 年日本人 平均壽命男性 75.61 歲,女性 81.39 歲,達到了世界最長壽的水平。(2)中國人的平均壽命 由於醫療條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改善,我國的平均壽命歷年有所延長。1949 年以前,全國平均壽命為 35 歲左右;1957 年 11 個省市部分地區平均壽 命為 57 歲;1963 年 21 個省市部分地區平均壽命為 61.70 歲;1975 年 26 個 省市部分地區平均壽命為 68.20 歲;1978 年 23 個省市部分地區平均壽命為68.20 歲;1981 年全國平均壽命為 68 歲,男性為 66.43 歲、女性為 69.35 歲。在所統計的 28 個省、直轄市、自治區中,有 16 個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占 57.14%,其順位與分布模式為東部高於西部,沿海高於內地,上海、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顯著的高於新疆、雲南。青海等省、自治區。說明我國人 口老齡化趨勢將接近發達國家。(五)壽命的延長史  從人類壽命的延長史來看,已得到證明,人類平均壽命是隨著時間的推 移而逐漸延長。從古代的 30 歲左右,經中世紀的 40~50 歲左右,現在已到了 70 多歲僅僅算作「初老」的時代。有充分根據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人的 平均壽命可望達到 80 多歲,甚至有人提出 21 世紀前半世紀將達到 85 歲。盡 管長生不老的願望不符合生物的自然規律,但長壽卻已經是可能實現的目 標。  縱觀歷史可以看出,社會經濟的發展水平是影響人類平均壽命的一個重 要因素。在古代社會,由於生產力低下,生活條件十分艱苦,造成死亡的主 要原因是由於大型猛獸的傷害、自然災害以及缺乏足夠的食物。到了氏族公 社時期,人類學會了使用石器和金屬,並且開始耕耘和飼養動物,社會經濟 有了一定發展,人類也開始可以抵禦各種自然災害,生產力有一定提高,壽 命也就隨之延長。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生產力有了較大的發展,人的生 活水平有所提高,壽命也相應延長,但多限於統治階段,奴隸和農民的壽命 還是很短的。到中世紀,影響人類平均壽命的三個巨魔是疾病、飢餓和戰爭。 疾病中最為肆虐的是鼠疫,其次是結核病。還有霍亂等,造成人口的大量死 亡。戰爭自不必說,飢餓引起的死亡也很突出。到了 20 世紀 40 年代,兔疫 學的發展和磺胺葯、青黴素等抗菌藥物的問世,細菌性流行性疾病基本得到 控制,人類的平均壽命有了明顯提高。截至 1974 年,聯合國公布男性平均壽 命達到 70 歲以上,女性達到 75 歲以上國家有 6 個,依次為瑞典、挪威、荷 蘭、日本、冰島、丹麥。男性平均壽命達到 75 歲以上的國家有 12 個,依次 為瑞典、挪威、荷蘭、日本、冰島、德國、美國、丹麥、波多黎各、加拿大、 英國、瑞士。我國衛生部提供的 1978 年的統計資料表明,我國人口平均壽命 比解放前延長近一倍,據 1980 年第一屆全國衛生統計學術會議的資料,我國 多數地區人口平均壽命超過 70 歲,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增長速度達 到了每 2.7 年就增長 1 歲。壽命延長的第一個原因是著力改善了死亡率最高年齡段之狀況。在日本,對延長壽命起主要作用的是本世紀 60 年代對小兒期死亡率的改善,其中 尤以乳兒死亡率的降低最為明顯,70 年代以後是老年期死亡率的下降較為顯 著。壽命延長的第二個原因是第二次壽命革命的來臨。在日本,從 1947 年開始平均壽命逐漸延長,尤其到 1950~1955 年期間平均壽命延長了,男 4.03 歲,女 4.78 歲。直到 1986 年每 5 年延長 1.4~2.73 歲。死亡率下降的主要 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營養條件的改善。如魚產量的急劇增加,以大豆類 為主的食品攝取量又恢復到戰前的水平。1955 年以後肉、乳、蛋等畜禽產品 的攝取量猛增,營養素的平衡接近於理想水平。營養條件的改善對降低各年 齡人口死亡率尤其嬰幼兒死亡率的下降起著重要作用。1970 年之後的老年期 死亡率降低的影響也是明顯的。死亡率下降的另一主要原因是抗菌素的發展 和普及。抗菌素使各類感染症死亡率大大減少,如結核病、肺炎及支氣管炎、 胃腸炎死亡率的降低。l986 年之後,逐步上升至首位的死因疾病是惡性腫 瘤,依次是心臟病、腦卒中、肺炎及支氣管炎、意外災害。(六)壽命與相關因素的考究  影響人類壽命的因素,經多方面的考究,總的認為是由於遺傳和環境因 素造成的。有些學者把一個人的壽命和遺傳,環境比喻為一個三角形。三角 形的底邊為遺傳因素,其他兩個邊為環境因素,將此三角形,稱之為壽命三 角形或壽命錐體。(1)壽命與遺傳: 遺傳因素總是相對穩定的,生物物種不同,壽命長短亦不同,這是由遺傳性決定的,即遺傳程序決定了壽命。遺傳性是由基因決定的。基因的物質 基礎是核酸。核酸又分為脫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DNA 是 主要遺傳物質。DNA 是由腺嘌呤(A)、鳥便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 嘧啶(T)及脫氧核糖和磷酸構成。DNA 在細胞核中,以 4 個鹼基(A、G、C、 T)編碼的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遺傳密碼,再通過轉錄等形式合成了特定蛋白 質(包括酶)。基因就是 DNA 分子的一個片斷。每個人的潛在最大壽命,一 般認為是特定的基因型及其發展順序所決定的。實踐使人觀察到,父母親享 有高壽,其子女往往也是高壽者。另一個證據是孿生雙胎壽命的相似性。孿 生雙胎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一卵子和一個精子受精形成合子後,在胚胎髮育 過程中卵裂成兩個獨立的胚胎,成為孿生雙胎,這種從一個受精卵發育成的 孿生雙胎,叫同卵雙生;另一種是兩個成熟的卵子同時受精,形成兩個受精 卵,每個受精卵各發育成為一個獨立的胎兒。前一種情況,二個胎兒的遺傳 性是等同的,後一種情況,兩個受精卵位於同一個子宮中,但兩個胎兒的遺 傳性各不相同。故對同卵孿生的遺傳性是相同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另 外,據國內各地調查資料總結出長壽遺傳可分為「多代連續遺傳」、「隔代 遺傳」、「兩代連續遺傳」三種模式。並發現「多代連續長壽遺傳傾向」, 「母親長壽遺傳傾向」、「長壽家庭子孫中第一二胎長壽傾向」三種狀況。 此外,百歲老人的父母近親結婚率為 0,出生時母親年齡均在 20~29 歲者多 見,這些都說明長壽與遺傳模式及優生有一定關係。(2)壽命與血型、染色體:  鑒於血型是遺傳基因的反映,染色體是遺傳基因的載體,探討長壽老人 的血型與染色體特徵,可為長壽機理研究提供某些線索。目前,國內外學者 對人類白細胞抗原(HLA)的位點與長壽關係已給予廣泛注意。我國學者發現 長壽人群中 A9 型屬多數,而 A30、C3、C7 很少或較少,而在 20~50 歲一組 人群中卻與上述情況相反,A9 少數,A30 多數,C3、C7 也占多數。無可否認 的事實是,世間存在著長壽血統家庭,這些家庭成員具有可以長壽的遺傳基 礎。當然,即使是長壽血統家庭的人也有壽命短的,但這往往是出生後受社 會環境及某些致死因素等比遺傳基因起著更重要的決定性作用。(3)壽命與種族: 一個種族的發展歷史、經濟、文化、風俗習慣、衛生等各個因素對其壽命均有影響。美國不同人種出生時的平均期望壽命,見表 1。(4)壽命與國藉: 不同國家人群的壽命亦有差異,這與經濟水平、文化素質、風俗習慣、醫療衛生條件、環境地理、氣候等諸多因素都有密切關係。亞洲部分不同國 家人群壽命,見表 2。(5)壽命與時代:  隨著人類的進步,科學技術的發展,經濟的昌盛,人類物質生活水平的 提高,壽命不斷延長,不同時代的人平均壽命,見表 3。(6)壽命與性別: 通過人的平均壽命的考察,證實女人比男人壽命長。差別最大的是前蘇聯 9.86 歲(男 69.87 歲,女 72.73 歲,1984~1985),芬蘭 8.42 歲(男 70.07,女 78.49 歲,1985),法國是 8.18 歲(男 71.52.女 79,70 歲,1986)等。 中國大部分地區的高齡女性遠比男性為多,在 90 歲以上的老人中,女性為男 性的 3.47 倍。為什麼會有這種性別差異?其原因就在於決定性別的性染色體 上。我們知道,人體細胞共有 46 條染色體,其中兩條是性染色體,男性有一條 X 和一條 Y 染色體,女性有兩條 X 染色體,在多了一個的 X 染色體中,有 長壽的遺傳因子。另外,男性激素有促進代謝的作用,能抑制腎上腺皮質激 素,而女性激素卻有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女性白細胞數比男性多, 基礎代謝也比男性低。器官一般都是男性較大,但甲狀腺和腎上腺反而是女 性大。女性隨著環境變化易進行條件反射,也就是適應性強。這些都說明女 性比男性的生命力強。(7)壽命與環境: 環境因素包括人的生活方式、精神因素、社會因素和自然因素,它們均與壽命有著顯著的相關性。  ①壽命與地理環境:農村與山區遠遠優越於城市,不論國內和國外的城 市,環境——包括空氣和水源——部受到發達的工業的污染,嚴重影響著人 的健康與壽命。而山區幾乎不存在城市中那些不利的因素,山青水秀、空氣 新鮮。特別是有瀑布的地方和海濱地區更是有利於長壽的最佳環境。因為瀑 布的水霧和海邊的浪花中,天然產生著一種「負離子」,這種「離子化空氣」 有促進人體健康長壽的作用。②壽命與氣候:在地球上不論任何地方,一年之中都有寒暑冷熱季節的變化和差別,這種差別和變化必然影響著人的生理過程,影響著人的健康與 壽命。近年來醫學家與氣象學家都從不同角度觀察了氣象變化與疾病的關 系,證實了氣象與長壽有關。③壽命與噪音:隨著工業化程度的增高,噪音越來越多。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對於噪音與人體健康和壽命的研究也越來越深入。噪音對人體的健康 影響甚大,噪音可使心跳加快、血管痙攣、瞳孔散大、血糖升高、血壓增高、 腎上腺分泌增加,以致出現頭痛、頭昏、眼花、耳鳴、失眠、乏力、食慾減 退等癥狀,甚至可引起心律不齊與心絞痛發作,增加腦出血與心肌梗塞、潰 瘍病、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等一系列疾病的發作機會,可見噪音對人類健 康與長壽有很大的危害。  ④壽命與陽光:陽光同地球上一切有生命的物質關係極為密切,人體受 到陽光照射,不僅受到紅外線、紫外線的作用,同時也受到空氣的溫度、濕 度、氣流以及其他氣象因素的影響。一般說,陽光對人體健康與長壽是有益 的。但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間隔大約十一年的太陽活動盛期,將出現太陽輻 射異常及其引起的地磁干擾,這是對健康及長壽極為有害的因素,需格外加 以防護。  ⑤壽命與社會環境:人是一個生物有機體,但又不同於動物,他是一個 有思想,能從事刨造性勞動的社會成員。在人的身上既表現著生理、生化過 程的物質活動,又表現著非常豐富和複雜的精神活動;而人的精神活動只有  在社會生活中才能形成,並在社會生活中才能表現出來。現代醫學研究表明, 很多精神疾病和軀體疾病,如精神分裂症、高血壓、冠心病、癌症、糖尿病、 哮喘等,都與激烈的競爭、過度緊張的社會生活有直接關係,如美國綜合醫 院門診部對病人進行隨機研究,發現 65%的疾病是由於社會制度,惡劣的社 會習俗,落後的意識形態以及人與人之間種種爭鬥和矛盾等。而使人體代謝 機能紊亂,導致早衰的。社會因素是造成精神緊張的重要原因,對許多精神 和軀體疾病發生、發展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是就一般人群而言。當具體 到每個個體時,因每個人的閱歷、修養、性格不同,對付緊張狀態的方式不 同,其結果也必然不同。加在同一困難逆境中,有人就像大難臨頭、精神崩 潰,早衰多病,而另一個人反而得到激勵,振奮精神,苦幹實幹。不但在事 業上做出了出色的成績,而且身體健康。所以善於應付來自社會的一切不利 因素也是延年益壽的一個秘訣。  ⑥壽命與情緒:情緒是人們對周圍事物反映出來的一種內心感情的流 露。情緒就其性質而言,通常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積極、肯定的情緒,如滿 意、喜悅、進取等;另一類是消極、否定的情緒,如不滿、厭惡等。情緒活 動的外部表現可以通過面部表情、動作手勢、語言音調等形式來表達。前者 對機體是有益的,可促進食慾,增加消化液的分泌和胃腸蠕動,並增加血色 指數;後者使機體失調,內分泌紊亂,血中活性物質兒茶酚胺和五羥色胺等 都增加,誘發高血壓與心肌梗塞。⑦壽命與睡眠:保持睡眠的經常連貫性有利於長壽,研究者認為人在睡眠中身體的一切生命機能都減慢了,處於休息、恢復和重新積累能量的狀態, 故應多睡一些,尤其是老年人睡午覺不但有利於大腦消除疲勞,同時還有利 於減少腦出血的發病機會,值得大大提倡。⑧壽命與職業:職業是一種重要的社會因素,對人的勞動負荷、生活習慣、心理狀態、飲食起居和疾病均發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職業對人的壽命 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1964 年互格納對美國醫師與一般人群進行比較,發現 醫師壽命較長,可見壽命與職業有關。⑨壽命與婚姻:婚姻是一種有著廣泛而深刻社會影響的人類自然狀態。夫妻感情與婚姻狀態直接影響著人類死亡和健康。一些專家認為,結婚的男 女壽命一般要比不結婚的男女壽命長一些。喪偶的人,特別是男人,如果再 結婚,可延長壽命。有人通過動物實驗發現,性活動對大老鼠壽命的作用很 明顯,如果在一群老雄鼠中放進一隻幼雌鼠,老雄鼠的壽命就顯著延長,故 提倡老年人再婚配偶這是很有道理的。  ⑩壽命與家庭和社會:家庭的和睦要依靠家庭成員的相互諒解和體貼, 任何加深和擴大家庭矛盾的言行都是不利於健康和長壽的,特別是在「幼年 喪母」、「中年喪偶」、「老年喪子」等人生的大不幸事件發生時,對於壽 命有著極大的影響。社會對人類壽命的影響,包括著多方面的複雜因素,一 般來說經濟和科學文化發達的國家,人口平均壽命較長,據聯合國 1977 年調 查,安哥拉人均壽命為 38.6 歲,喀麥隆為 41 歲,蘇丹為 48.6 歲,阿爾及利 亞為 53.6 歲,而瑞典為 75.3 歲、法國為 73.5 歲、西德為 71.3 歲、日本男 性為 72.69 歲、女性為 77.95 歲。由此可見,國家富強繁榮促進了人的健康 與長壽。  (11)與嗜好煙酒:煙對健康與壽命的影響,世界上近年研究報告極多, 有人稱煙草是「20 世紀的鼠疫」,可見煙對人體危害甚大,經調查一個長期  (10 年以上)大量(每日 20 支以上)吸煙的人,肺的老化要比一個不吸煙 的人提前 8~10 年。因此,應該是不吸煙或戒煙。酒是自古以來用作飲料和 招待客人的東西,但無論什麼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一般說白酒含乙醇 50~70%。黃酒為 20%,果酒為 16~48%,啤酒為 3~5%,所以飲酒要適量, 少飲壯神,多飲損命,更應杜絕酗酒。  (12)與衛生:個人衛生習慣與健康長壽有關,尤其是注意手的衛生,要 經常洗手,勤剪指甲,去掉用手指剔牙的壞習慣。還應注意口腔衛生,刷牙 一天早晚兩次為宜,而晚間睡前刷牙比晨起刷牙更重要。應經常洗澡,保護 皮膚清潔,去除身體外部的污染物,保持汗腺通暢。但老年人洗澡不要太勤, 洗澡會使皮膚乾燥度加重。還應該勤換衣,勤洗、勤曬被褥、床單、枕巾, 因為人生 1/3 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卧具的清潔對人體的健康,精神的 愉快,是有一定影響的。(8)壽命與智力: 有人說,人的壽命就是大腦的壽命。佛里顛塔爾提出腦的重量與體重的比例與壽命有關係,將腦的重量與體重的關係叫作頭蓋係數,這裡所說的體 重是指在一般的體重中減去後天形成的物質而言。就是將骨和肌肉以貯藏物 的脂肪等除去後所剩下的腦漿的重量,相當於一般體重的 2/3,即:CF(頭 蓋係數)=×100%隨著頭蓋係數增大,壽命逐漸延長,即腦細胞漿越多的動 物越長壽。加鼠的頭蓋係數為 0.045,活 2~3 年;兔的頭蓋係數為 0.066,活 8 年,鹿的頭蓋係數為 0.35.活 15 年,人的頭蓋係數為 2.7.大約可活百年。根據英國兩位神經生理學家的研究,人的大腦受訓練越少,衰老也就越快; 而腦的緊張工作開始得越早,持續的時間越長,腦細胞的老化過程就發展得 越慢。所以,終生勤用腦是推遲衰老的一個妙方。(9)壽命與飲食:  飲食與壽命關係極大,因此研究飲食的方法和食物的種類對延年益壽極 有意義。現代人多食用精白食品、動物蛋自食品,這對人體是相當不利的。 因此,日本森下敬一博士提出應該換成谷菜食,其理由之一是穀物為碳水化 合物,其二是穀物具有胚芽。①目前認為碳水化台物只要攝入到體內,在體 內就能形成蛋白質和脂肪,如草自動物的牛和象等有巨大的形體和活力,就 是其證據。這些動物並不吃什麼牛排、豬排,草中的碳水化合物在其腸道中 就可轉變成蛋白質、脂肪,這與現代醫學與營養學家的認識完全不一樣。現 代醫學家仍認為對人體健康最必要的營養成分是蛋白質。但是目前已經弄 清,蛋白質在人體腸道中能分解成胺、氨、硫化氫、酚及各種有害腐敗產物。 所以,食肉食對機體是有害的。因此,主張多進食穀物與蔬菜,可補充足夠 的碳水化台物。②穀物中具有胚芽。胚芽集中了下一代所有的生命物質,即 包括了生命體所必須的所有的維生素、礦物質和酶。而精白食品的胚芽已脫 落,這樣就捨棄了食物中最寶貴、最重要的成分。其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食 物纖維和維生素 B17。食物纖維就是植物的骨骼,是一種多糖類,組成纖維 素的葡萄糖分子有 1800~3000 個。由於人類的消化液中缺乏能催化纖維素分 解的酶,所以他不被人體所吸收。過去營養學家把它當作廢物,而現代醫學 家卻認為它能增加食物咀嚼的時間,促進消化液分泌,有利於食物消化,它 又能增加飽腹感,可起到減肥的作用。據資料介紹,高纖維素食品約 12~14 小時便可使腸道排空,而低纖維素食品則要 28 小時,有時甚至在胃腸道里停留 3 天才能排空。纖維素就象清道夫一樣把廢物消除得一乾二淨,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某些癌症(特別是直腸癌)和慢性病的發病率。另外,食物纖維本 身參與腸內細菌的繁殖,使腸內菌叢健全化,使之處於良性狀態,在這方面, 發酵食品具有很大意義。適合日本人體質的豆醬湯、醬油、甘甜酒、納豆、 鹹菜等發酵食品發揮著很大作用,積極地攝入這些食品,使腸內菌叢保持健 全狀態,這對製造出優質的血液是非常必要的。食物纖維素多存在於芹菜、 油菜、白菜、蘿蔔等菜蔬和糧食麩皮中。另外,維生素 B17 近年來也引起人 們的重視,它在胚芽中含量較多,特別是在未精製穀物中如糙米、麥、粟、 稗子、黍、玉米等含量均較多。它本身具有抗癌作用。植物性食品中,以綠 葉菜為主,它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C,並含有易於消化的柔軟纖維。還應多攝 取海藻類,它有排泄體內公害物質作用。提倡吃飯時要徹底地充分認真咀嚼。 最後是多食小魚與貝類,可造成綠色血液,實際上是補充了人體所需要的銅 離子。因此,告誡人們多吃粗雜糧、蔬蔬、水果、發酵食品、海藻類、小魚 及貝類等食品,有利於健康與長壽。(10)壽命與運動: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長壽的源泉」,這是生命科學的基本規律。生理學家從觀察動物的壽命發現,野生兔壽命平均 15 年,而家兔只能活 4~5 年,野生象可活 200 年,而家象只能活 80 年,野生豬的壽命比家豬長一倍。 野生動物為了覓食自衛,需要東奔西跑,其運動量大大超過了家養動物,這 對增強各器官尤其是心血管的功能是非常有益的。同樣是家養動物,運動量 大的動物比運動量小的壽命長,如蘇格蘭的牧羊狗可活 27 年,看家狗的平均 壽命只有 13 年。可見運動與壽命是密切相關的。人體各組織器官都是「用進 廢退」。人如果長期不運動,新陳代謝就會減弱,血液循環減饅,食欲不振, 消化不良,肌肉鬆弛無力。據觀察,人如果三天不運動,就會使力量降低 5%,長期不運動組織器官就會發生退行性改變,機能衰退。適當地運動可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心肌收縮力,使心臟儲備力增強,可降低血脂水平,改善 糖類代謝,從而降低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心肌梗塞、腦卒中、糖尿 病、老年性痴獃等疾病的發病率,大大延緩衰老。堅持運動還可改善人們的 心理狀態,使其精力旺盛,永葆青春活力。運動不僅包括體力,還包括腦力。 據估計人的大腦皮質擁有 150 億個神經細胞,而人一生實際使用的腦神經細 胞大約只佔 1/10,可見大腦儲備的潛力是相當雄厚的。英國生理學家塞利斯 和米勒認為:「腦子用得越少,越容易衰老」。我國封建時代,科舉考場上, 屢屢有百歲上下的老人前往應試,被譽為「科場壽星」。乾隆 51 年,廣東省 有個 98 歲的老壽星謝啟祚參加丙午鄉試,中了舉人。第二年他又參加會試, 三場考畢,朝庭授以「國子監司業」的官銜。他逝世時已近 120 歲,可見堅持用腦是防止大腦衰老的靈丹妙藥。(11)壽命與體型: 國外有不少人研究了體型與壽命的關係,據日本古守豐甫在日本某長壽地區的調查發現,長壽者比一般人矮、體重輕。他的結論是「小個子長壽」, 這是由於小個子的內臟體積相對大,潛力也大,生命力強。另外,瘦小體型 的人往往有限食習慣,這有利於健康長壽。瑞典的醫學家已對腰圍與壽命的 關係進行了 20 年的觀察和研究。認為不論男女,腰圍的粗細和壽命長短之間 有直接關係。科學家對 855 名男子和 1462 名婦女分別進行了各 12 年的跟蹤 觀察和研究,50 歲左右的男子如果身體較瘦,但腰卻較粗者,他們之中的 29%活不到 70 歲。但是,他們之中身體較胖,但腰圍比較細的人,卻有 95%可以活到 70 歲以上。至於他們之中腰圍和臀部同樣大的人,他們的壽命將更 短些,屬於最危險的體形。對女性而言,凡胸部與臀部都較大,肩部較寬, 大腿較粗而腰圍較細的人應該是最健康的類型。這種體型的女性,在觀察期 內的死亡率僅為 1%。而身體較瘦,但腰圍較粗的女性死亡率就比較高。當 女性 38 歲時,若腰圍尺寸為臀部的 68%,她們則較可能長壽,而腰圍尺寸 達到臀部的 76%時則不易長壽;如達到 79%,則要歸於較為短壽之列了。美 國的凱斯伯教授認為,身體下部(臀部、腹部、大腿部)的肥胖對健康危害 不大,而身體上部(腰部、胸部、頸部)的肥胖,會危及健康。上身重的婦 女比下身重的婦女容易患心臟病、糖尿病和高血壓病。肥胖是一切疾病的危 險信號,故要注意發現肥胖的先兆,如易累、變懶、貪睡、怕動、愛吃、喜 飲等。(七)怎樣估算你的壽命1.期望壽命推演算法: 如何推算和估計自己的壽命的研究,就國內外文獻而言,至今報告較少,而民間的「八字年庚算卦先生」倒是常常給人拆字算命。算命是不符合科學 的,也是脫離事實的,我們不可相信,但我們用科學統計學的方法,作瞻前 顧後性的研究。探討生物壽命預測的目的是,縱向研究一個人的特點,同其 將來發生變化的關係,並定量估計這些因素對壽命的影響。壽命的長度並不 是動物的綱目和種類所特有的,而是動物物種的特性,是由機體遺傳因子決 定的先天因素和生活環境造成的後天因素結合起來的。我們可選用醫學統計 學上常用的壽命表推算自然壽命。另外,還選擇生理與心理年齡來反映生命 期限和變老的進展速度,它不僅取決於組織代謝消弱的程度,而且還取決於 適應機制的效力。隨著增齡會發生調節代謝和功能系統的各個環節的不規律 的變化。因此,臨床上把機體適應能力降低看作是一系列病理過程發展的基 礎,而機體死亡的直接原因,並不是衰老。長壽正是機體適應機制水平高的 反映,故我們推算預期壽命時,選用了生理機能檢查與心理功能以及遺傳、 環境因素的調查來綜合評價。這樣通過生物壽命預測可以著重改變生物機 體、心理情緒、智能以及環境因素等不利影響,爭取達到天然壽命的年限, 以盡天年。為了簡化各種生理功能測量,可推廣個體期里壽命推演算法,即個人期望壽命(年)=當時當地人的平均壽命(年)+(±壽命係數)其中壽命係數 等於影響人壽命各種因素的代數和,可查閱「影響壽命因素表」得到,見附 表。舉例:哈爾濱市人,時值 199Q 年,當年哈爾濱市平均壽命是 65 歲,則其期望壽命為 65+(±壽命係數),若壽命係數經查附表為 78,即為 65+78=143,這種粗略的推算所得 143 歲,為其期望壽命。2.健康程度評價法: 近年日本厚生省開發出計算人的壽命的軟體系統:「如果停止吸煙能延長 3.7 年的壽命」,這是評價人的健康狀況的軟體系統。該系統是以日本人的日常生活狀況和血壓等資料基礎來判斷一個人的健康水平,計算出人的「剩餘 時 日 」 。修養良好的修養,樂觀的性格惡劣的性格,急躁易怒等 +3-3 氣候與地區適宜長壽的氣候和地區不適宜於長壽的氣候和地 區 +10-3 家庭與社會適宜於長壽不適宜於長壽 +8-12 醫療良好的醫療懇請老年保健和長壽指導無良好的醫 療,沒有保健和指導 +8-3 噪音無噪音有噪音 +3-4 其他有利於長壽不利於長壽 +12-10 它以煙、酒、鹽、運動量為基礎計算出人的「危險係數」。這套系統能顯示出人的健康年齡以及改善危險因素後所能延長的壽命,並可預示某人今後 10 年內因何種疾病而危及生命的概率。特別是能顯示抽煙對人的身體的影響,如 37 歲的男性,從 20 歲起每天連續抽 40 支煙,戒煙後則能使之健康年齡返回 3.7 歲。3.壽限推測法: 這是兩位美國專家研製的一種推算人類壽命大致時間的測驗方法,現介紹如下。  首先按下述問題逐一對照檢查。按起始歲數(男為 70,女為 78)加或減 去下述相關項目後的數字,就是您的壽限。①您的父母雙雙活到了 80 歲,(+6);②您的父母中的某一位由於心肌梗塞或中風在 50 歲以前就去逝了,(-4);③您父母中的某一位或兄弟、姐妹在 50 歲以前就去逝了,(-4);④您住 200 萬人口以上的城市,(-2);⑤您居住的居民區不超過 1 萬人,(+2);⑥您受過高等教育,(+1);⑦您有學位,(+2);⑧您退休後仍繼續工作,(+3);⑨您有妻子(有丈夫),(+5);⑩您是獨身。獨身(25 歲以後)生活每 10 年,(—1); (11)您是腦力勞動者,(-3); (12)您的工作需要經常的體力勞動,(+3); (13)在一天內,您從事跑步、游泳、網球或其他運動不少於 30 分鐘,一  周有 5 次。(+4)。一周 2—3 次(+2); (14)您一晝夜睡 10 小時以上,(—4); (15)您容易興奮、激動,(—3); (16)您平靜、友善、愉快,(+3);  (17)您認為自己是幸福的人,(+1); (18)您認為自己是不幸的人,(-2); (19)您一著急就違犯交通規則,(-1);(20)您一天抽煙 2 包,(-8);一包半,(-6);一包,(-3); (21)您一天喝一兩白酒,(-1);  (22)體重超過標準 20 公斤以上,(-8);10 公斤以上;(-4);5 公斤以上,(-2);(23)您一年難得去一次衛生所,(+2);(24)您現在的年齡為 30~40 歲,(+2);40~50 歲,(+3);50~70 歲,(+4);70 歲以上,(+5)。(八)長壽地區的考察  對長壽地區的考察以及對長壽者經驗的總結,為人類走向健康長壽指明 了道路。從歷史資料看,16 世紀初,埃斯特在征服秘魯時就曾發現,在安第 斯高山區有一些長壽居民。此後,世界上陸續發現了許多長壽地區。比如在 保加利亞、高加索、墨西哥和委內瑞拉的山區,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巴 基斯坦的罕薩和前蘇聯的黑海海濱,羅馬尼亞的多瑙河三角洲,南太平洋的 斐濟以及日本的沖繩,這些地方都有許多百歲老人在勞動、生活著。他們的 共同特點是壽星多出生於農村和山區,那裡地理環境幽靜宜人,氣候溫和, 空氣清新,日照充足、果菜新鮮,大氣和河流污染少,沒有噪音,也不易得 傳染病,加之常年參加體力勞動,多食粗糧與蔬菜,因此長壽。1.比爾卡班巴村 比爾卡班巴村是南美厄瓜多的一個村莊,位於首都基多以南 150 公里。由於該村居民的壽命相當長,近年突然受到舉世矚目。這裡海拔 1370 米,群山環抱,鬱鬱蔥蔥,早晚平均溫度為攝氏 17~22 度,無季候風,可謂 常春之鄉。在這個環境里生活的人,即使年滿百歲,也是腰直腿健,身骨硬 朗,還能在山間田野勞動。村民的主食是小米、玉米、小麥;副食是豆類、 木薯和馬鈴薯。肉和乳製品僅是每天攝取的熱量的 2%以下,村民們喜歡每 日飲幾杯甜酒消娛,過著世外桃源的生活。這裡的壽星之冠是 142 歲的哈 桑·塔比托;亞軍是 136 歲的拉穆那·卡佩托;殿軍為 135 歲,其他有三人134 歲,128 歲和 124 歲各 4 人,115 歲和 113 歲各 2 人,逾百歲者比比皆是。通常用來劃分老年人與壯年人的年齡界線(60 或 65 歲),在這裡並不適用。 據一位北美作家海賽爾的調查,這裡 70~80 歲的人只能算是血氣方剛的中年 人。也就是說,他們生理上衰老的速度很慢。因此,進入老年的時刻也就相 應推遲了。為什麼這個地區長壽老人這麼多?經厄瓜多醫生與營養學家的調查這個地區的居民每天平均只攝取熱量 1200 大卡,而根據美國農業部報告,美國 人每日平均攝取熱量高達 3300 大卡,其中脂肪就達 157 克,且多屬動物性脂 肪,而比爾卡班巴人每日的脂肪攝入量僅 20 克。看來,比爾卡班巴人除了優 越的自然環境等條件外,就是限制了飲食,而達到長壽。2.「罕薩王國」  「罕薩王國」已併入巴基斯坦版圖,但現仍擁有自治權。它位於地球的 東部,座落在巴基斯坦境內的喀喇昆崙山的群峰之間,處于海拔很高(1700~2000 米)的山谷中,縱橫交錯的水渠引來了冰川雪水,灌溉著罕薩的土地。9 月前後,這裡日間氣溫攝氏 30 度,早晚涼爽,空氣清新;森林處處皆是, 冬季有雪。這裡的居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燕麥為主食,輔以蔬菜、葡 萄、杏等鮮果,肉和乳酪製品只佔飲食的 l%。巴基斯坦的營養學家對 55 名 罕薩成年男子的飲食作了調查,他們每日平均攝取熱量 1923 大卡,其中蛋白質 50 克,脂肪 36 克,糖類 354 克。由上可見他們飲食中的熱量較低,動物 脂肪和膽固醇極少,而且體力活動(尤其是登山)對熱量消耗很大,這裡一 些很瘦的老人能迅速攀登峽谷的陡坡。  據調查,這裡大約有 4 萬人口,超過百歲者約佔該區總人口的萬分之一 點五。3.高加索地區  高加索地區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包括高加索山脈南面的喬治亞、阿 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三國。喬治亞位於最西部,東面是亞塞拜然,中間是亞 美尼亞,這三個國家都有一批為數眾多的壽星。壽星最多的是在喬治亞和 亞塞拜然距高加索山脈 1000~1500 米一帶。這一地區有一些長壽村,壽星的 密度格外高。這裡氣候非常溫暖,雖然僅僅是一山之隔,北面的地理條件卻 截然不同,根據喬治亞老年病研究所統計,全高加索地區共有 950 萬人, 其中有約 500 位百歲老人,調查 15000 名 80 歲以上的老人,發現其中 70% 的人生氣勃勃地健康地生活著,他們以植物性食物及羊肉、羊乳製品為主, 水果和蔬菜也很豐富,每日平均攝入的熱量是 1700 大卡,其中蛋白質 70~80 克,脂肪 40~60 克。糖是罕見之物,鹽的使用量也較少,偶爾食用動物 脂肪。總之,該地區的居民主要飲食是新鮮的農產品,如蔬菜、瓜果以及瘦 肉和乳品,無過度進食的現象。飲食結構大致構成是這樣的:①以粗米雜糧(稻米、麥子、小米、黍子、玉米等)為主食;②以未施用過化學農藥的蔬 菜(包括野菜、海藻)為副食,零食也只吃些野果和水果,不吃甜點心;③ 食小魚和小蝦;④少吃肉或基本上不吃肉;⑤不暴飲暴食;⑥煙酒只要適當, 也無妨害健康。高加索人還十分強調溫和的人際關係,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 緊張關係甚為少見。所以這裡的長壽者比沿海還要多,患動脈粥樣硬化症的 人只有海濱地區的一半。在高加索山腳下的阿布哈茲地區有一個不大的奇洛 烏村,那兒住著許多長壽老人,據統計 90 歲以上的老人大約有 40 個。另外, 在每 10 萬人中,百歲以上者,亞塞拜然為 84 人,喬治亞為 67 人。據前蘇 聯長壽研究所統計當地 1000 萬人口中,百歲以上的老人就有 6000 多人。著 名的生理學家巴甫洛夫(83 歲)曾經生活在這裡。根據我國第三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百歲老人有 3765 人。在這些百歲老人中,男壽星 1108 人,女壽星 2657 人。據統計這些百歲老人大部分居住在 農村,主要分布在西北、中南、西南三個地區,每百萬人中擁有百歲老人最 多的是新疆。我們生活在現代城鎮里的人每天要面對各種各樣的環境污染, 過度的飲食和不良習慣(過多的煙、酒、糖、脂肪,甚至過多的蛋白質), 過度的緊張狀態以及種種煩惱(社會生活、家庭生活)折磨著你的身心,人 們習慣了缺少體力活動的工作方式??這一切均加速了生命的衰老。因此, 要積極摒除不良習慣,適當的加強體育鍛煉,科學飲食,保持樂觀主義精神, 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才能實現長壽的願望,延長自己的有生之年。三、衰老鐘聲(一)什麼叫衰老  從生而盛,由盛而衰,這是世上一切生物的發展法則,使人感到生命的 短暫和大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拒。可見衰老是生物在生命過程中,整個機體的 形態、結構和器官功能普遍衰退與逐漸老化的結果。隨著年齡的增大,人體 內組織器官機能自然要逐漸減退。比如心臟,有人說它是個「不知疲勞的器 官」,從胚胎時期開始跳動,直到「壽終正寢」為止。心臟每分鐘跳動 70 次左右,一天跳動 10 萬餘次,一年就要跳動 3600 多萬次。如果以平均年齡70 歲計算,心臟就要跳動 25 億 2 千多萬次。世界上任何一部機器,都不可 能正常運轉 25 億多次,而不發生磨損乃至報廢。心臟如此,腦、肺、肝、腎、 胃、腸、骨骼等器官也是如此。所以說衰老是必然的結果。至於衰老的起因, 各學派眾說紛壇。然而,事實表明,一切生物的衰老都始於細胞。高等生物 的細胞有兩種類型:一種類型的細胞是能自我分裂、繁殖,在遺傳規定的限 度內能逐代分裂更新。當細胞分裂達到特定世代數時,即失去分裂能力而死 亡。這類細胞在形態上雖然只見其分裂而不見衰老,但最終必然停上分裂, 由此推斷,它們歷代母系細胞很有可能早已潛在性在逐漸衰老。另一種類型 的細胞,如腦細胞(神經細胞)和心肌細胞一旦形成便不再分裂,當它們的 代謝功能失調時,就會出現衰老,這種細胞,死一個少一個,數量少到危及 功能時,就影響到個體的生存。由於細胞的衰老,導致組織、器官和個體的 衰老,最後引起死亡。所以說生物的衰老實際上是死亡的前奏。它具有普遍 性,即一切細胞生物都會有衰老現象;其二具有內在性,即衰老是生物自發 的必然過程;其三具有進行性,即衰老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深化; 其四具有有害性,即衰老時生理功能下降,不利於機體的生存;其五具有個 體差異性,即在同一物種內不同個體之間衰老進程是不相同的,在生命後期 個體差異性更為明顯,只有衰老得比較緩慢的個體才有希望獲得長壽;其六 具有可干擾性,即衰老雖是內在的、自發的過程,但外界因素可以加速或延 緩這種過程,如環境與溫度可以改變機體的壽命。在一定條件下,放慢衰老 進程,這正是人們所期望的,即通過人為的控制方法謀求長壽。但是衰老和 死亡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規律,一個人在出生時就註定要衰老和 死亡。約在 500 年前,西班牙的著名探險家斯·德·列昂深信世界上有一種 「青春泉」,不管什麼人只要飲了青春泉的水,就能「永葆青春,長生不老」。 這位對人類作出了不少貢獻的探險家,在尋找這種永遠找不到的能返老還童 的「神秘之水」中逐漸衰老,最終不可避免地與世長辭了。  人體衰老的特徵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形態特徵,另一種是功能特徵。祖 國醫學早在 2000 年前就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藏精」。而「腎氣」是生命 個體不可缺少的一種機能,它主宰著機體發育、成長、壯大、衰老的全過程。 腎氣充足,則骨、髓、腦三者充實健壯、四肢強勁有力、行動靈敏、精力充 沛、耳聰目明、毛髮潤澤、遲衰延年。腎氣不足,出現動作遲緩、軟弱無力、 貧血、眩暈、健忘、耳鳴、耳聾、頭髮脫落、未老先衰。人老時五臟六腑的 精氣皆衰,故腎氣也衰,所以就出現衰老的表現。  從人體外形看,隨著年齡增長,由於代謝功能減退,皮脂腺萎縮,皮下 脂肪減少及細胞色素沉著,使頭髮變細、變脆、變白、脫落,皮膚變薄、干 燥、皺紋增多,有的還出現棕褐色老年斑、皮膚疣等。由於骨質方面的變化, 老年人脊柱彎曲,身高變低。由於骨骼中有機物減少,礦物鹽過度沉積,致  使骨質疏鬆、變脆,易千骨折。另外,牙根與牙齦組織萎縮,牙齒容易鬆動、 脫落。因為肌肉與韌帶失去彈性並萎縮,而使老年人的拉力、握力減弱,步 態緩慢,體質減弱。性腺也逐漸退化,如女性經期紊亂、發胖,男性發生憂 郁、性亢進、失眠等。胸腺隨增齡而退化,使免疫力降低。男性前列腺在 60 歲以後增大易引起前列腺病變。  從老年人內臟來看,大都呈現進行性的萎縮,從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功 能的改變。心腦血管由於構成血管組織的膠原蛋白變性,致使血管硬化,彈 性減退,外周阻力增加,使血壓偏高。靜脈血管內壁失去彈性變軟,導致血 管擴張,容易發生痔瘡。特別是靜脈血流緩慢,迴流性差,故老年人難以維 持良好的血液循環。心臟表現肥大,心肌收縮力減弱,心跳變慢,心搏出量 減少,供血不良。腦血管硬化與腦萎縮,在功能上表現對近事記憶力減退, 睡眠時間變短,易醒,愛做惡夢,愛打瞌睡等。肺功能方面主要是肺組織萎 縮,肺泡擴大,泡壁變薄,彈性減低而產生肺氣腫,加上呼吸肌萎縮,胸廓 活動受限,所以肺活量減低。消化系統因平滑肌纖維及腺體萎縮,胃粘膜變 薄,各種消化酶分泌減少,消化力弱,結腸及胃擴張。故老年人容易出現消 化不良,便秘及內臟下垂等現象。在感覺方面,45~50 歲之間開始眼花,65 歲以後逐漸出現聽力減退,嗅覺、味覺也不靈敏,皮膚的痛覺、冷熱感也逐 漸降低。總之,老年人體內各器官功能的減退,新陳代謝的降低,一般都表現在貯備能力下降,適應能力減弱和反應能力的遲鈍三個機能方面。然而在一個 人身上可能出現一種或一種以上的衰老特徵,並不是所有的特徵都一定會同 時出現在同一個人身上,也可能是有先有後,因人而異,因此,要監測衰老 程度與衰老的速率,對於衰老與防老畢竟是一些綜合因素作用的結果,無法 用單一的指標來衡量。起主導作用的應該說是機體的內因。為了真正找出人 體衰老的本質,還必須深入到分子水平上加以研究,採取有效的防老抗衰措 施,使人類自己真正能延年益壽,盡其天年。(二)人體衰老的過程  衰老是生命過程中的晚期階段,任何生物都要經過發育、成長、衰老和 死亡的連續過程,人亦不例外。人到 20 歲時,骨骼停止發育,表示已發育完 全。20~40 歲,人的身心完全成熟,是人生的黃金時代,是事業征途上的極 盛時期。從 40 歲起,人的各種生理功能和精力都開始減退,但還不顯著,到50 歲時,衰老現象逐漸明顯,但仍是大有作為的時期。當進入 60 歲以後, 則逐漸出現多種衰老特徵,衰老速度加快,各種器官的功能顯著下降,而視 力、聽力、精力減退尤為顯著。綜上所述,人的受精卵的發育到人體的衰老 和死亡的全過程,充分體現著生與死的矛盾,而同一個人在每一瞬間也都處 在不斷的更新過程之中,這些變化過程就是新陳代謝的過程,這就是生命活 動的基本特徵。人體的新陳代謝包括合成代謝與分解代謝兩個方面,人體一 方面把攝入的營養物質消化、吸收,並把它合成、儲存為身體的一部分,另 一方面又把體內的物質加以分解。這樣,在童年和青年時期合成代謝高於分 解代謝,因而機體能夠生長發育,生命力旺盛;到了中年、壯年,兩種代謝 速率幾乎平衡,在這個時期人體變化較少;到了分解代謝高於合成代謝的時 候,人就開始衰老,而當新陳代謝一旦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活動的終止, 死亡的到來。從生物學觀點來看,人到 25 歲以後,代謝過程的活力每 10 年 將遞減 7~8%。因此,研究抗衰老的目的之一就是要使 40~60 歲這一階段 的衰老速度放慢,延長有效的工作年齡。(三)人為什麼會變老  人之所以會變老是由衰老機理所決定的。根據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的基本 原理,作出下面的解釋較為合理。其一:人是多細胞生物機體,積細胞而成 組織,由不同組織而成器官,由不同器官而成個體。細胞是生物機體的基本 單位,必須先有細胞的生命才可能有個體的生命。其二:生命的基本特徵是 代謝。細胞的正常更新都依賴於細胞代謝的正常運轉。細胞代謝發生紊亂就 會導致細胞衰老。細胞的衰老就會導致組織、器官和個體的衰老,產生一系 列的連鎖反應。當機體各種關鍵性細胞的代謝功能逐漸降低到一定限度時, 即會發生死亡。導致細胞代謝失調的因素,可概括為內因和外因兩大類,內 因有遺傳缺陷、神經調節失常、酶、激素的功能障礙等。外因有社會因素、 生活方式、環境及飲食、醫藥等因素。這些因素的性質和對細胞代謝影響的 作用方式各不相同,但都是以不同程度使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發生衰退。外因 通過內因而影響代謝,有的外因可直接影響代謝。其三:生物的形態、個體 和天然壽命都取決於各自的先天遺傳特性,這已由近代分子遺傳學和細胞衰 老學證實了的事實。根據上述生物學的三個基本事實,提出「代謝失調說」 來解釋生物的衰老機理。總之,影響人的衰老因素,除上述生物學因素外,還有社會因素、個人和家庭因素以及精神因素等幾個方面。(1)社會因素: 對人類的壽命起極其重要作用。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醫學科學的進步,人類的壽命也在逐漸延長。1975 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宣布:男性平均壽命超過 70 歲的有 7 個國家,女性平均壽命超過 75 歲的國家有 10 個。另外,人 所接觸的環境因素非常複雜,尤其是基本的生活條件比如空氣、陽光、水、 土壤和動、植物食品等以及對人體有害的因素,加工業「三廢」、雜訊、震 動和各種致病微生物等。因此,保護環境,杜絕「三廢」(廢水、廢氣、廢 渣),已經成為延緩衰老的重要措施。(2)個人和家庭因素:  包括疾病、飲食、體力活動、文化教育、技術水平、經條件、夫妻關係 以及家庭和睦等方面因素均影響人的衰老。據統計老年人大約有 2/3 的人有 一種或幾種慢性病。還有飲食的質和量也與人的老化關係密切。(3)精神因素:  精神焦慮可以使大腦皮質緊張,使人體各種機能失調,時間長了就去引 起各種疾病。比如國外有人提出不安和緊張的情緒,可以在短時間裡使血液 中的膽固醇升高 100 毫克。相反,愉快的情緒不僅使人健康長壽,還能促進 疾病的康復。  (四)衰老為什麼有早有晚  近幾十年來,國內外專家對衰老的研究非常活躍。我們不防回顧一下, 大約在 40 年代以病理形態學研究為主,50 年代以生理和生物化學研究為主,70 年代已發展到以細胞學和分子生物學水平研究為主的階段。當前,國際上 關於衰老起因的研究,較為流行的有以下幾種學說,這些學說已分別闡述了 生物衰老的基本原因和次要原因,是它主宰了人的衰老有早有晚。(1)微量元素學說: 近年來人們非常重視微量元素與人體的關係,經研究證明,微量元素與生長、發育及衰老休戚相關。其中尤以鋅最為重要,鋅是大腦組織中含量最 高的一種微量元素,它的作用是活化一種稱為磷酸吡哆醛的物質。同時又可 抑制一種叫 GABA 合成酶,從而使 GABA 減少。這樣,便可保持大腦細胞膜的 完整性以及快速的神經傳遞。除鋅之外,銅、硒、錳、鐵等也都與細胞功能 有關。曾證明老年人血清中的鋅與銅的含量明顯地低於年青人。此外,對不 少長壽區的調查表明,長壽區飲水中微量元素含量往往高於一般地區。據知, 目前人們頗為推崇的「微量元素食療丸」便含有豐富的多種微量元素(詳見 「人體必需元素」一章)。(2)遺傳學說:  有的學者認為人的衰老、死亡可能由存在於細胞內的「生物鐘」所控制。 在生物鐘指導下,生命過程中的生長、妊娠、性成熟、衰老等都在按順序進 行。各種動物的「生物鐘」是不同的,有的可以走得長一點,有的短一點。 現認為,「壽命鍾」存在於細胞核的染色體內。如果把細胞在—200℃的液氮 中凍結起來,細胞內「鍾」就會暫時停止走動。解凍後,細胞「鍾」會按所 剩餘的次數走下去。既然細胞經過定數分裂後,基因即指示細胞群走向老年 狀態,假如我們人工地改變這種指示訊息,壽命豈不就會延長了嗎!(3)死亡腺學說:  20 世紀 70 年代末,有人在動物體內發現了一種「自我毀滅」的死亡腺。 近年來,美國哈佛大學的登克拉認為,垂體是人體內有類似「死亡腺」功能 的腺體,它能定期釋放出一種類似死亡激素的激素,這種激素能抑制細胞利 用甲狀腺素,有人把這種激素叫「死亡激素」。這種死亡激素不妨礙甲狀腺 分泌甲狀腺素,而是降低細胞利用甲狀腺素的能力,從而破壞細胞的新陳代 謝,最後導致細胞的衰亡。(4)自家中毒學說:  這是較古老的導致衰老的一種學說。這種學說認為,衰老是由於代謝產 物在體內堆積而開始的。例如大腸內的食物殘渣的積留,受細菌作用而產生 酚、吲哚等毒素,這些毒素使機體慢性中毒而出現衰老。過去曾有人主張飲 用酸牛奶以抑制大腸內腐敗菌類的發育,以防衰老。(5)蛋白變性學說: 有人把細胞里的蛋白質粒子的凝聚失水看成是衰老的原因,認為是蛋白質與核酸交叉結合形成不易溶解的巨大分子,出現細胞內代謝的凍結區。細 胞外圍的基質中,膠原蛋白佔主要成分,它是人體主要的結構蛋白,具有柔 軟半流體易溶的均質,有極大可塑性。老化使膠原多肽鏈間增加了交聯,使 它腫脹變硬,成為不溶性,加上實質細胞的減少,組織失去柔軟性,其功能 開始下降。有人認為限食可減少這種交聯現象。(6)免疫功能降低學說: 機體的免疫作用主要指通過淋巴細胞識別和殲滅入侵的細菌、癌細胞等,而使自身得到保護。參加免疫的細胞主要有來自胸腺的 T 細胞,來自骨 髓的 B 細胞和巨噬細胞。  經研究證明,胸腺功能越持久,人的壽命就越長,人在 25 歲後,胸腺激 素水平就逐年下降,細胞免疫功能也就逐年降低。據實驗報道,促進胸腺功 能(如注入少量的胸腺激素)後可延長實驗動物壽命。老年人免疫力低,特 別是 T 細胞的衰退,很可能是老年人癌症發病率高的原因之一。(7)自由基學說: 自由基反應導致衰老學說是具有代表性的學說之一。在正常生理條件下,自由基即不斷產生普通氧,其氧化能力弱,但它在有關氧化酶的作用下 被活化。活性氧氧化不飽和脂肪酸或含不飽和脂肪酸脂類,產生各種自由基。 脂質自由基有破壞蛋白質和生物膜作用(系指細胞膜、微粒體等),促進了 細胞的衰老和死亡。由於脂質過氧化作用,在老年組織的細胞中還可產生脂 褐質和臘樣質的黑色物質,這些老年色素質在神經、心肌、肝臟、腎上腺細 胞中沉積,並隨增齡而增加,其含量的多少可作為衰老的一項指標。最近一 些科學家宣布,已經找到了打開人體衰老秘密的鑰匙,促成人體衰老的關鍵 物質是一些特殊的遺傳基因,這種遺傳基因能產生一種叫超氧化物歧化酶, 這種酶與生命維持休戚相關。超氧化物歧化酶是一種具有凈化作用的酶,它象清道夫一樣尋找並清除正常細胞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一些對人體有害的自由原子團和化合 物。這些廢物具有高度的活性和不穩定性,如果它們得不到及時清除,多種 細胞物質就會「中毒」和受到破壞。在這些細胞物質中,特別是管傳遞遺傳 信息和自行複製的脫氧核糖核酸受害更大。一旦脫氧核糖核酸被破壞到一定 程度,細胞就停止複製,開始死亡,於是衰老過程就伴隨著發生了。迄今為 止,世界上還沒有一種藥物能阻止衰老過程的發生,但是科學家相信,超氧 化物歧化酶這種奇妙的新陳代謝廢物清掃者,能使衰老過程延遲發生。據美國奧馬哈的內布拉斯加大學醫療中心的鄧赫丹·赫爾曼教授說,按目前的科學技術水平,科學家完全能在人體里製造出足夠量的超氧化物歧化 酶或其他類似的清掃酶,來延遲人體的衰老過程的發生。科學家相信有朝一 日人們能研製出一種「物質」,這種「物質」能使人體產生大量的超氧化物 歧化酶,使「清掃」工作更徹底而大大延長細胞的壽命。赫爾曼教授估計, 依靠上述方法在不久的將來即可使人體衰老減慢 5~15 年。  另外,根據上述理論凡具有自由基捕獲劑或抗氧化劑就可有抗衰老作 用。動物實驗已證實此類藥物可改善神經功能,提高學習與記憶功能;尚可 延長小白鼠壽命達 1/4。  總之,隨著衰老學說的產生,必然相應地出現多種抗老防衰藥物,諸如 調節生物鐘藥物與措施,免疫增強劑與免疫抑製劑。抗氧化劑與抗氧化酶劑、 老年色索干擾劑與精除劑、膜穩定劑、增強蛋白質合成劑以及普魯卡因等, 這就使對衰老本質的理解和對抗老防衰的實踐大大地推向前進。  (五)衰老與體質(1)衰老的類型 近年來老年醫學把出現衰老的過程,稱之為老化,把老化的結局,叫衰老,並將衰老區分為生理性衰老與病理性衰老兩種類型。 生理性衰老是指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不可避免的自然衰退、老化、消亡的過程。生理性衰老有很大的個體差異,有的人 40 歲便開始衰老, 而有的人 60~70 歲還沒有衰老。實際上,絕對的生理性衰老是不存的,總是 伴隨著病理性衰老出現。而病理性衰老是由於疾病所引起的,病理性衰老較 生理性衰老出現要早得多,臨床表現也較生理性衰老突出。因此,從醫學角 度防治疾病,阻止病理性衰老的發生,對延長壽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但 是,很多慢性病如何促進衰老的進程,目前還很難弄清,這也正是老年醫學 所要解決的問題。  人類早老症也是一種病理性衰老。由於衰老出現的年齡較早,因而很容 易被識別。這種早老症包括兩類疾病,一種叫郝秦生一吉福德綜合征,衰老 徵象出現較早,往往未滿周歲就表現出老態,生長發育緩慢,沒有性成熟, 故多矮小,皮膚有皺紋、脫髮、全身嚴重動脈粥樣硬化,早夭,病因可能為 常染色體上的隱性基因的所致。另一類叫沃納綜合征,衰老一般出現在發育 中的青春後期,因而身材並不矮小,僅在成熟期前即已白髮、禿髮、皮膚皺 紋及色素沉著,並有白內障、骨質疏鬆、動脈粥樣硬化、大腦皮層萎縮等, 這類患者將短壽,但比前者壽命要長。早老症出現的衰老特徵與生理性衰老 出現的特徵二者非常相似。(2)早衰與衰老  衰老是指正常衰老,即生理性衰老。人類隨著年齡自然增長,機體產生 一系列的生理機能與形態學方面的退行性變化,導致人體各種功能降低,對 內外環境適應能力逐漸減退的一種衰退現象,直至生命活動的終止。早衰則是另一種現象,因內在或外在的各種原因,人體與外在環境失去平衡,造成人體發生病理性的變化,促使生理性衰退現象提前發生,縮短了 人的壽命。因此,衰老是一種生理現象,而早衰是一種病理現象。但對於年 近百歲的老人,兩者在臨床上又往往是難分難解無法區分。(3)病理性衰老容易導致哪些疾病  病理性衰老有的是受年輕時曾患過的疾病的影響,也有不少人是在成年 期患過所謂「成年病」。這些慢性病帶入老年期、給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造成 很大的影響。作為觀察老年期變化的一些主要因素,可以首推①動脈硬化症, 其學名叫動脈粥樣硬化,這是由於鈣離子與膽固醇在動脈壁內層沉積,使比 較粗的動脈管腔變狹窄,血流發生障礙而出現的癥狀。這種粥狀硬化並不一 定與年齡並行,在很大程度上受飲食、生活條件與習慣等影響。動脈硬化並 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積累形成的。因此,要在減少膽固醇的積存上多加註 意,從年輕時起,就要注意日常飲食生活方式,以求預防。②高血壓症:血 壓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高,高血壓持續時間一長,就會帶來心臟、腎、腦 等動脈硬化,一旦發生冠狀動脈硬化,就容易發展成心肌梗塞、心絞痛等; 一旦發生腎動脈硬化,就易從腎萎縮開始逐步發展成為尿毒症。另外,腦動 脈硬化也是造成腦溢血、腦血栓形成、腦軟化症的致病因素。因此,對 40 歲以上的人,應定期進行檢查,不要使高血壓惡化,進而防止動脈硬化,是  非常重要的。③糖尿病:老年期隨著缺鈣引起生理功能的下降,與受到精神 緊張因素的影響,所以老年期糖尿病的發病率也比較高。如果能正確地實施 飲食療法,相當多的癥狀可以轉好。然而,患有糖尿病的病人很容易過早出 現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臟病、白內障等老化傾向。所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是非常重要的。④慢性腎功能障礙:隨著年齡的增加,腎臟也會發生老化現 象。也就是說,由於腎單位減少,後備力逐漸下降,當然會帶來潛在的腎功 能障礙。在這種狀態下,再與其他綜合徵結合起來,很快就會形成腎功能不 全,並引起體液電解質平衡障礙,招致嚴重的後果。反過來說,腎臟的老化 現象伴隨著別的原因,而形成特有的癥狀,這就是老年期腎臟病的特徵。⑤ 貧血:老年期貧血絕大多數是由於惡性腫瘤引起。另外,由於胃粘膜萎縮, 內因子減少,其結果造成維生素 B12 缺乏,從而引起惡性貧血。因為老年人 中也有不少屬於惡性貧血的,如果有那種癥狀時,就不要輕易認為是由於年 齡的關係,而應該請醫生給以診斷,確定原因進行治療。⑥慢性胃炎:老年 人的胃粘膜隨著年齡的增高有萎縮的傾向,由於胃粘膜腺體的萎縮,致使胃 酸的分泌機能也會急劇衰退,其結果最終導致為萎縮性胃炎。另外,胃障礙 是一種與精神緊張有密切關係的疾病。老年人的胃病發生率高,還有生理性 老化方面的原因所致,如牙齒不好,咀嚼不充分,所以老年期的胃障礙經常 表現為慢性。總之,病理性衰老促進了疾病的發生與發展。(4)老年人的體質  老年人基於內外環境的影響,而發生了全身性或局部性的體質變化。作 為內環境的因素有隨著體力、消化吸收能力的衰退而出現的生理機能效率降 低,物質代謝出現障礙,能量代謝減退和隨著記憶力的減退而反映出的精神 上的變化。外環境的因素有社會情況的變化、經濟狀況以及生活環境的不同 等等,這些內部與外部因素相互交織在一起的變化,就構成了衰老的背景。 然而由於每個人衰老背景的不同,再加上遺傳因素的影響,致使人與人之間 就產生了不同體質及其類型。從國內外體質研究中,大約可歸納有 30 余種體質學說,各有自己的分型標準與命名原則。西方體質學說多用「三分法」,即二個極端型和一個中間 型,也有分四型或六型的。日本森下敬一博士主張將人類體質分為陰陽探討, 如陽性體質與陰性體質。從國內文獻看,1977 年以前多遵循《靈樞》之論分 成陰陽廿五人,1977 年以後另立標準分為六型、七型、十二型。其中匡調元 先生提出按中醫理論以陰、陽、氣、血、痰、濕為依據,分成正常均衡型與 五個病理型(晦澀質、膩滯質、燥紅質、遲冷質、倦質)。1983 年筆者 代表黑龍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提出六種老年人體質分型,即正常型體質、氣 血虛型體質、陰虛型體質、陽虛型體質、痰濁型體質、血瘀型體質。在此基 礎上,還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對體質進行了定量化分型的研究工作。  根據日本森下敬一倡導的自然醫學提出的「體質論」,即認為疾病是由 於本人的體質狀況而自然發生的,在慢性病的發病中,必須引起重視的是機 體本身的體質問題,每個人的體質都是有所不同的,但是從整體來看,可以 分為兩個系統,而且在考慮慢性病對策時,體質的分法更具有極其重大的意 義。總的來說,體質可用「陰」、「陽」表達。所謂陽性體質可以說是男性 體質,陰性體質是女性體質。其特點是,前者表現為基礎體溫高、血氣旺盛、 性格非常樂觀。而後者表現為基礎體溫低、安靜穩定、萬事消極。儘管不能 一概而論地說哪種體質更好,但是從與慢性病的關係來說,陰性體質與慢性  病的關係非常密切。回顧一下人類歷史,馬上會發現疾病的性質發生了重大 變化。  過去一提起病都是指「急性熱性病」,與此相反,現代人所得的病幾乎 都是「慢性退行性疾病」,這種病表現為組織細胞不斷退化。據日本調查, 二三百年前祖先曾經得過的病,現在已經絕跡,取而代之陸續登場的,是過 去未曾有過的疾病。這就是說人的體質發生了變化,疾病是在體質這個基礎 上發生的。因此,疾病所表現出的狀態也清楚地反映出體質的狀況。所謂急 性熱性病,只發生在陽性體質的人身上。同樣,慢性病只發生在陰性體質人 的身上。這是由於人類自身的體質發生了變化,疾病的性質才完全變了樣。 所以,急性熱性病亦自然消失了。現代人的機體變成了只能得慢性病的陰性 體質,可見生存著的生命體就是如此微妙。然而,慢性病發生的核心問題是。 認識到人體的基本構造為「食物在腸內被消化之後被製造成血液,其血液中 的細胞融合分解又分化為體細胞」。因此,慢性病也是以這個基本構造為基 礎而發生的。這說明了陰性體質是慢性病的溫床。  (六)怎樣檢測健康水平與衰老程度  為了適應廣大老年人監測健康的需要,特制定出以下幾種簡便易行的自 我測定的方法,包括(1)老年人健康的自我測驗;(2)老年人體質的自我 測定;(3)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自我評定;(4)老年人生理年齡的測定;(5) 老年人體力年齡的測定;(6)衰老度的測定;(7)精神老化的測定;(8) 心理衰老自我測定;(9)動脈硬化的自我檢測;(10)人體各器官年齡的判 定,現分別介紹如下。(1)老年人健康的自我測驗 你想知道自己目前的健康水平嗎?那麼,請你按以下問題查詢一下:①常吃蔬菜嗎?(是)②每天吃肉嗎?(否)③吸煙嗎?(否)④每天喝 100 克以上的酒嗎?(否)⑤喜歡吃鹹的菜嗎?(否)⑥愛吃甜食嗎?(否)⑦常吃燜熏食品嗎?(否)⑧看到魚、肉、蛋的美餐,是否感到食慾增加?(是)⑨登高或俯視時,是否感到心慌腿軟?(否)⑩白天辛勤工作後,晚上是否能很快入睡?(是) (11)每天小便次數是否很多,小便時有疼痛或憋不住的情況嗎?(否) (12)指甲、眼結膜是否顯得淡白,並常頭暈耳鳴嗎?(否) (13)是否有頭頸變粗,容易出汗,情緒激動的現象?(否) (14)是否常咳嗽痰多或胸疼?(否) (15)身上的黑痣,是否迅速增大或破潰出血?(否) (16)身體是否不斷消瘦?(否) (17)易牙出血,鼻出血及出現青紫塊?(否)(18)是否飯前洗手?(是)(19)是否有每天大便的習慣?(是) (20)每天運動嗎?(是) (21)是否每天早晚刷牙?(是) (22)每次感冒時,是否必須服藥?(否) (23)按時打預防針嗎?(是) (24)按時透視胸部嗎?(是)  請依照問題回答,如回答與括弧里的答案相符,得一分(相反,不得分)。 合計得分在 20~24 之間,表示身體優良,在 15~19 之間,表示身體良好;在 10~14 之間,表示身體一般,在 5~9 之間,表示身體較差。(2)老年人體質的自我測定 「體質」,是指人的生命活動,工作能力的物質基礎。通俗地說體質就是指人體的質量,它是在遺傳性和獲得性的基礎上表現出來的人體形態結 構,是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的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徵。一般衡量一個人體質的強弱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綜合分析。  ①身體形態發育水平,即體格、體型、姿勢、營養狀況及身體組成部分 等;  ②生理機能水平:即機體代謝功能及各系統、器官的工作效能;  ③身體素質水平,即身體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速度、力量、耐力、靈敏、 柔韌、協調等素質及走、跑、跳、投、攀爬等身體運動能力。④心理發育狀態:包括本體感知能力、個性、意志、判斷能力;  ⑤適應能力:如對外界環境條件的抗寒、抗熱能力和對疾病的抵抗力。 因此,對「『體質」的概念應有全面的理解,它和「健康」的概念是不 完全相同的,同樣是健康的人,其體質卻千差萬別。評價一個人身體是否健 康,主要看各主要器官、系統功能是否正常,有無疾病。而一個人的體質強 弱則要從形態、機能、身體素質、對環境、氣候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能力等 多方面進行綜合評價。一個體質好的人不一定健康,一個體質差的人也不一定是患者。 影響體質強弱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它與遺傳、環境、營養、體育鍛煉等有著密切的關係。例如,遺傳性狀只對體質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或前提條件, 而體質強弱的現實性,則有賴於後天環境、營養、衛生和身體鍛煉等因素。 因此,有計劃、有目的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是增強體質最積極有效的手段。 其體質測定的具體內容和指標:  形態指標:身高、體重、胸圍、上臂圍、坐高以及身體組成成分,皮下 脂肪、體脂比重、去脂體重等。機能指標:安靜時脈搏、血壓、肺活量、台階試驗及運動試驗等。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指標:  ①力量指標:握力、背肌力、腹肌力、腿肌力、仰卧起坐、單杠引體向 上(男),單杠斜身臂屈伸(女),單杠屈臂懸垂(女),雙杠雙臂屈伸、 俯卧撐等。②爆發力指標:縱跳(垂直跳),立定跳遠。③柔韌性:站立體前屈、俯卧仰體。  ④靈巧和協調性:反覆橫跳(平行線至中線距離為 120 厘米,但 7~11 歲為 100 厘米)10 米×4 往返快跑。⑤跑的能力:快速跑(50 米、100 米)⑥跳的能力:急行跳遠、跳高。  ⑦投的能力:投擲實心球(2 公斤重)、投手球、擲壘球、推鉛球、投 擲手榴彈。⑧懸垂力:單杠屈臂懸垂(男)、單杠斜身臂屈伸(女)。  ⑨耐力項目:耐力跑或快走 1500 米(男),1000 米(女),蛙泳或自 由泳 200 米,滑冰 1500 米(男)、1000 米(女),滑雪 1000 米。  【附】國際體力標準化委員會的測定內容:是由體檢;生理測定;體格 健康與身體構成成分;運動能力測驗四個部分組成。關於運動能力的測驗、 包括以下八個項目:  ①50 米跑(秒);②立定跳遠(厘米);③握力(公斤);④男子引體 向上(次),女子屈臂懸垂(秒);⑤往返快跑,10 米×4(兩次往返、秒);⑥30 秒快速仰卧起坐(次);⑦耐力跑(男子 1000 米,女子 800 米);⑧ 站立體前屈。(3)老年人身體機能的自我評定 老年人的身體健康水平,應當全面地、整體地進行評價,包括大腦的思維能力、身體的生理機能、體力,對疾病的抵抗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等等。從運動醫學的角度來看,評定老年人身體機能和體力的好壞,應在安靜和輕 度的定量負荷兩種狀態下完成,然後全面分析測試指標。  這裡所介紹的測試方法簡單易行,不需要特殊的儀器設備,完全可以做 到鍛煉、測試、評價三結合,並可使鍛煉者經常看到自己的鍛煉效果和進步 程度,因而能從中受到鼓舞,堅定鍛煉的信心和決心。但是,所列有些指標, 有的老年人可能達不到良好,甚至不及格,切不要為追求達到某種指標,而 不顧自己身體情況而盲目加大運動量。應當堅持鍛煉的原則,因人而異,運 動量適度,循序漸進。①身體活動指數(PAI) 評定的方法是用鍛煉的強度,鍛煉時間和鍛煉次數三者的乘積。滿分為100 分,20 分以下不及格,見表 4。 評分公式=強度×時間×次數表 4 身體活動指數表鍛煉強度評分鍛煉心率可達到 160-170 次/分(如長跑等)5 分 心率達到 140—160 次/分(如打網球等)4 分心率達到 120—140 次/分(如打排球等)3 分 心率達到 100—120 次/分(如打乒乓等)2 分鍛煉強度小,心率無明顯變化(如散步、釣魚等)1 分運動時間評分每天鍛煉超過 30 分鐘以上 4 分 每天鍛煉達到 20—30 分鐘 3 分 每天鍛煉達到 10—20 分鐘 2 分 每天鍛煉在 10 分鐘以下 1 分 運動次數評分每天參加鍛煉 5 分每周鍛煉 3—4 次 4 分 每周鍛煉 1—2 次 3 分 每月很少鍛煉幾次 2 分 每個月偶爾鍛煉 1—2 次 1 分例如:某人在慢跑以後心率是 150 次/分,每次鍛煉堅持的強度、時間、次數指標代入評分公式,經查身體活動指數表,說明此人的身體活動指數的 評分等級為良好:4×3×5=60(分)②形態指數評定法i.體重指數=×100 評定:表示每厘米身高的體重值。用相對體重反映人體營養狀況和肥胖程度,故又稱營養指數。國外標準是成年男女的正常範圍:350~450,低於350 為過輕,高於 450 為過重。我國 20~25 歲的城市青年標準:男子平均為323,都低於國外標準(僅供參考)。ii.體重、身高、胸圍指數  評定:能較全面反映體質情況。我國 20~25 歲男女青年的標準,男子平 均數為 85,女子平均為 82。③心血管機能指數評定法 i.脈搏比=  評定:它是評定運動量和心臟功能的指數。訓練水平越高,極限負荷時 心功的動員就越充分。其比值就越大,反之則小。ii.心功指數=iii.血管彈性指數= 評定:是根據血壓的變化評定心功的一種指數。 iv.脈壓積指數=收縮壓×心率 v.布氏心功能指數=  該試驗的特點是在測心率的同時,測量了血壓,並把兩者綜合起來考慮 心臟的功能。vi.卡特功能指數(身體功效指數):  測試方法是讓受試者以每分鐘 30 次的頻率上下台階,直至感到疲勞時停 止。記錄工作的持續時間,測量運動後受試者坐姿,l 分~1 分 30 秒的心率, 把所測得的 30 秒心率代入公式:身體功效指數= D:持續工作的時間(秒);P:運動後 1 分~1 分 30 秒的心跳次數;評分標準是 50 分以下為差,50~80 分為中,80 分以上為良好。 例如:某老人進行台階試驗,持續工作時間為 100 秒,運動後 30 秒的心跳次數為 78,其身體功效指數的評分是:=23.3+44=67.3 分 評定結果:中④肺活量指數i.相對肺活量指數=  評定:指數越大,肺活量越大。中國 18~25 歲男女肺活量指數,男子平 均是 24,女子平均是 18。ii.肺活量體重指數=體重(公斤)評定:是每公斤體重的肺活量值。我國 18~25 歲均為 61,女子平均為56,也就是說,正常男青年應是自己體重的 60 倍(如體重 60 公斤,他們肺 活量應在 3600 毫升左右);女青年應是自己體重的 50 倍。⑤體質指標評定法i.握力指數= 評定:高於 50 為正常 ii.拉力指數=評定:男子 150~200,女子 100~150。  iii.腹肌耐力評定:計算連續仰卧起坐的次數,或取仰卧位雙腿伸直並 攏抬起 45 度,計算其能維持的秒數。iv.背肌耐力評定:俯卧位、使臍以上 身體在診室台外懸空、雙手抱頸後,固定雙足,挺起上身並使肩胛高於檯面, 計算其能維持的秒數。v.頸椎關節柔韌性的測量與評定 老年人頸椎周圍的肌肉力量較弱,韌帶的伸展性較差,因而關節的靈活性明顯減弱,頸椎關節韌性的鍛煉和測試方法是:坐在硬的靠背椅上,雙腳 勾住椅子腿,固定骨盆,後背緊靠椅背固定肩部。頭先向左轉,使下頜轉到與肩的方向一致,然後頭向右轉、向後仰、向前傾,均要作到最大限度,活 動幅度越大,說明頸椎的柔韌性越好。vi.維持平衡能力的鍛煉與評定 人在體育運動中有兩種平衡能力:靜力平衡與動態平衡。一個人平衡能力的強弱,與前庭分析器的穩定性、視力和肌肉力量有關。由於老年人神經 調節能力減退,肌肉力量減弱。因此,平衡能力相對較差。若經常堅持平衡 能力的鍛煉,平衡能力也可以得到提高。最簡單的鍛煉與評定方法是單腿閉 目直立練習(左右腿交替)。以右腿支撐為例,右腿站穩後,左腿跟靠在右 膝蓋上,兩臂自然下垂於大腿兩側,眼睛注視前方。記錄站立時間,堅持時 間越長越好。如果出現支撐腳移動,或腳跟離地,或左腳跟離開右腿膝蓋, 即算結束。  睜眼維持平衡能力的試驗結束後,用同樣方法閉眼做一次試驗。通過對 比,可以證明視覺在維持平衡中的作用。vii.腹背肌肉力量的鍛煉與評定 上腹部肌肉力量簡易鍛煉法:仰卧於硬板床或地板上,抬頭抬肩,頭距地面約 25 厘米不動,堅持的時間越長,上腹部肌肉力量越大。 鍛煉下腹部肌肉力量的預備姿勢同上。鍛煉時上體躺平,兩腿伸直抬起,腳跟距離地面 25 厘米左右,堅持到無力為止。  鍛煉上背部肌肉力量的方法,是俯卧於硬板床或地板上,抬頭抬肩,頭 盡量抬高,堅持時間越長,上背部肌肉力量越大。鍛練下背部肌肉力量的方法也是俯卧,但下體需趴平,兩腿伸直抬起,使雙腿盡量抬高,堅持的時間越長越好。viii.腹肌力量的鍛煉與評定 有人年齡增大腹部也跟著大起來,但腹肌力量卻越來越小,這是缺乏腹部鍛煉的結果,我們知道,皮下是儲存脂肪的「倉庫」,皮下脂肪過厚就會增加體重,增加心臟的負擔,很多疾病就會找上門來。經常進行一些專門性 的腹部練習,對消耗掉多餘的「油水」(脂肪)很有必要。最簡單的鍛煉方 法是在床上或墊上練習仰卧起坐,對老年人的難度要求要小一些,動作是仰 卧,兩手放在頭後,連續坐起躺下。做時身體伸直,兩腳不要離開墊子,可 請家人或夥伴幫助壓雙腳。不計時間,做到無力為止,記錄次數,或以分鐘 為單位,記錄一分鐘完成多少次,次數越多越好。按每個人的鍛煉情況,每周或每月測定一次,把以上各項測得的結果記在運動日記自我監督表中,前後對比就能看到自己鍛煉的效果和進步,也能 比較客觀地評價自己的心血管功能,體質和運動能力的變化。  實踐證明,經常堅持鍛煉的老人,運動能力較強,其運動範圍較大,平 衡能力穩定,心肺功能良好、工作效率也高。老年人要健康長壽,防病抗老, 就應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積极參加體育鍛煉。(4)老年人生理年齡的測定 每個人部有各自的「出生年齡」或日曆年齡,但惟有計算生理年齡和體力年齡才代表身體實際老化情況和健康水平。 據曉城氏介紹,最近美國布拉頓博士,從運動、飲食、體型和心境等因素考慮,推薦一種計算生理年齡的方法。如果你的生理年齡低於出生年齡則 好,否則說明你的健康狀況欠佳,需要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律、飲食習慣、改 善運動狀況。具體計算生理年齡方法見表 5—6。計算舉例:  比如,一個出生年齡 60 歲的人,如果他的各項指標符合表 5,則他的生 理年齡為:60-(2+1+1+2+1+1 十 1)=表 5 低於出生年齡的生理年齡計算方法 項目小於出生年齡的級數(年)①血壓低於 130/75mmHg(17.3/0kPa)2②血液中膽固醇低於 180mg/dl(4.68mmol/L)1③體型均稱不胖不瘦 1④沒有慢性病史 2⑤沒有哮喘等呼吸系統的疾病 1⑥安靜脈搏每分鐘 60 次以下 1⑦視力良好 1表 6 高於出生年齡的生理年齡計算方法 項目大於出生年齡的級數(年)①血壓超過 140/90mmHg(18.7/12kPa2②過於肥胖 3③血液中膽固醇高於 250mg/dl(6.5mmol/L)1④每天吸煙 10 支以上 2⑤每天飲烈性酒兩杯以上 1.5⑥運動時體力消耗大,運動後很難恢復 1⑦貧血 1.5⑧機體免疫功能差 1⑨便秘 1⑩容易出現疲勞 1 (11)安靜脈搏每分鐘 80 次以上 1.5 (12)老花眼、看不清眼前之物 1.5 (13)記憶力衰退 1(14)性功能衰退 0.551 歲;如果各項指標符合表 6,他的生理年齡則為:60+(2+3+1+2+1.5+1+1.5+1+1+1+1.5+1.5+1+0.5)=79.5 歲。 這後一種情況,表明這位剛剛年屬花甲的人,實際上卻已是年過古稀之人了。換言之,本該活 60 歲的人,也許 40 歲就已「老態龍鍾」了,這就是 計算生理年齡的實際意義。(5)老年人體力年齡的測定 據金成吉氏介紹,通過對體力四項指標的測試,按各項得分查表,就可以知道自己的體力年齡。再與自己的日曆年齡相比較。 通常,把人體在運動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及柔韌性等機械能力稱為身體素質。從事任何一項運動訓練,在一定程度上都能 改善和發展人們所有的身體素質,同時又主要地影響著其中的一種或幾種素 質。肌肉力量(肌肉收縮而產生的力) 爆發力(快速進行用力動作的能力)體力耐力肌肉耐力(能長時間持續進行局部運動的能力) 全身耐力(能長時間持續進行全身運動的能力) 協調力平衡性(保持身體均衡的能力) 靈敏性(使肌肉儘快的完成收縮、放鬆的能力) 技巧欄(完成高難動作的、協調運動的能力)①柔韌性的測試——體前屈  站在高度為 30 厘米以上的檯子上面,腳尖對齊,離檯子的邊緣約 5 厘米 左右。做體前屈時,膝關節要伸直,腳跟不要翹起,看看兩手的指尖能夠到 刻度的什麼地方。注意:在柔韌性測試的前後,分別要做 5 分鐘的準備活動 和整理活動,其活動可任意選擇。②平衡能力的測試——閉眼單足立 兩手叉腰,閉眼革足站立,直到平衡被破壞,支撐腳移動或睜眼為止。測定時間。③肌肉力量、耐久力的測試——俯卧撐 男子腳尖觸地,女子以膝夫節觸地、兩腳向上舉起的姿勢做俯卧撐計數。④靈敏性的測試——左右移動  在地面上以 1 米的距離畫三條線,被測者跨中線而站立,當聽到「開始」 的信號以後,迅速向右側的線移動腳步,如果觸到了線,就立即移動到中線, 接著又向左側移動,在 20 秒鐘內,要儘可能快的反覆移動,這樣觸到線的次 數越多,則其靈敏性越好。上述的四個項目全部測試完以後,在表 7 查一下得分。然後把各項得分加起來,其總得分與表 8、9 進行對照,就可知道你的體力年齡的大致範圍了。(6)衰老度的測定 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入的衰老是一切老年人患病的溫床,隨著增齡引起的老化,使機體各臟器功能逐漸低下,而易招致多種疾病的發生,可見衰老為疾病的發展創造了條件。這樣一來,衰老誘發疾病,疾病又促進衰老,衰老 與疾病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二者難分難解。特別是目前的醫療措施又多 停留在棄本治標,舍本逐未的階段,從而大大地影響著疾病的防治效果。因 此,開展中、老年人健康諮詢,從提高中,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增強機體抗 病能力出發,改善影響機體的環境因素,從而延長人的壽限,也就是長期保 持體力和腦力勞動的能力,有著實際的經濟意義。為此,必須考慮何時開始 防老,因為衰老不是從老年期開始,人的一生從起點到終點存在著有機的聯 系,如動脈的衰老是從兒童就開始的,免疫系統是從 30 歲開始衰老的,大腦 細胞的萎縮是從 40~50 歲開始的。可見衰老貫穿著生命的全過程,這充分說 明只有自幼至老減緩衰老的速度,才能保證延長壽命。為了推遲生理性衰老 和防止病理性衰老,應儘早開始才好,故把老年醫學中防老抗衰的研究,轉 移到中年人的健康狀況上。那麼,延長人生壽命的哪一個階段最有價值呢? 因為延長生命的哪一個階段,其延壽效果是不同的。假如延長老年期,儘管 贏得相當時間,而自己卻大多成為疾病的俘虜,則既使再進一步延長壽命, 恐怕也無多大的社會價值,相反卻增加了社會和家庭的沉重負擔,延長了疾 病的折磨,使個人更受痛苦。人口愈老化這種負擔越重,痛苦也愈大,這正 是世界各國在老年問題上所面臨的矛盾和困境。只有在延長生命存活時間的 同時,積極提高生命質量,使老年人得以健康地活到應有的生命期限。所以 說,比較有實效的延壽是延長中年期。此期正是人生最精華的時期,是工作精力最旺盛和創造社會價值最多的階段。因此,我們把注意點放到 45 歲中年 人的健康狀況上,他們到 20 年後就是 2000 年的老年人,如果從現在開始采 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和增長他們的體質和智能,就等於保證本世紀老年人和 中年人的體格和智能的質量,才能更好的為四化建設服務。即或是進入更年 期,衰老的速度加快,但是對於生命後期,減慢衰老的進程,對老年人長壽 還是有益的。所以要智力開發,首先要進行壽命投資,這已成為一項國策。 同時,必須改變對待老年人的態度,不再把他們看作是「風燭殘年,窗前雪 瓦上霜」,也不要認為老年人是「老而無用」,「老而無能」,把老年人患 病看作是「老而無救」,「沒有治療價值」等等。老化大致可分為外觀上老化和功能上的老化兩種。 檢查老化有以下 16 個項目:  ①白內障,②聽力,③心臟傳導阻滯,④冠狀動脈供皿量不足,⑤血壓 波動,⑥眼底小動脈硬化,⑧糖耐量試驗,⑨尿比重及夜尿次數,⑩酚紅試 驗,(11)碘溴酞鈉試驗,(12)尿蛋白,  (13)血紅素量,(14)老化性骨改變,(15)胃液酸度,(16)前列腺肥大。 每項最多判 2 分,總分越高,則老化程度越重。①老年人感覺能力的測定 老年人各種感覺均減退,包括:①觸覺(如頰部粘著飯粒);②位覺(如失落東西撒掉菜湯),③震動覺;④聽覺(如漏聽);⑤視覺(視野狹窄、漏青)。老人漏看漏聽,為判斷錯誤主要原因,會引起行動上失誤或發生事 故。②老年人調節和反射能力的測定i「老花眼」即近點調解力減退所致;ii 明暗調節力也明顯減退;iii 血壓調節減退;iv 感情控制力減退等;③老年人動作反應的評定 對肌肉運動和保持平衡的神經功能這兩者表現的老人動作加以分析,也可判斷老化度。這些動作表現為:i 閉眼單腿站立時間縮短;ii 走路樣式呈老人型;iii 字跡紊亂,iv 言語不清晰;v 複雜的肌肉運動差(如指尖細動作不協調,不能一次上下兩個階梯)。④老年人思維記憶力的監測 對新事物記憶力減退,造成老年人生活上喪失信心的原因之一。常忘卻人名、自己的行動和言語。判斷和鑒別周圍事物能力也不佳,以致喪失定向 力,如誤認方向、場所、出人口、階梯、座位,以及認錯人或物,混淆衣著 表裡等現象。(7)精神老化的測定 在壽命周期里,青年人處於精力充沛的上升階段,而老年人已越過頂點,步入退行性的下降階段。這是生物固有的老化現象。當老年人出現機體和精 神機能衰退時,隨之而來的是退休和社會地位的改變,這些生理因素與社會 因素給予老年人精神上的各種各樣的影響。加之每個老年人不同的生活歷史背景,適應能力和生活方式,使他們的精神狀況更加複雜化。因此,採用筆 者主持的黑龍江省老年醫學研究所制定的精神老化測驗題 38 問(見表 10), 同時採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建立回歸方程式,可求出心理年齡,然後與 日曆年齡的比,即為判定精神老化度值。其心理年齡= 46.36884 +(3.406483)(性別)+(0.1106229)(積分)。精神老化度=心理年齡÷ 日曆年齡。若精神老化度>1,為精神衰老;若精神老化度<1,為推遲精神 老化。(8)心理衰老自我測定 根據國內外心理學家通過歸納、綜合數種心理現象,總結的幾種心理衰老自我測定法。 項目判定結果得 有中無分1.記憶力減退 4202.精力集中困難 4203.喜談往事,表現自己 2204.對事物持不關心態度 2205.掌握一項新的工作十分團難 0206.生活興趣範圍變小了 2107.自卑自棄 2108.難以控制感情 2129.遇事緊張 21010.經常發牢騷 41011.喜獨自生活 21012.對錯事特別敏感 02013.常提起當年的辛苦 21014.喜歡收集不實用的東西 01015.不能主動擬定自己的工作計劃 01016.下決心後立即去做 22017.往往憑老經驗辦事 01018.對事情都有探索精神 1419.說話慢而羅嗦 2020.怕煩心、怕做事、不想活動 021.喜歡參加各種活動 222.喜歡計較小事 023.日益固執起來 024.對什麼事都有好奇心 2項目/判定結果/得分/有/中/無25.有強烈的生活追求目標/0/2/426.容易爐忌別人,易悲傷/2/1/027.見到不講理的事不那麼氣憤 21028.不喜歡看推理小說 21029.對電影和愛情小說日益丟失興趣 42030.做事情缺乏持久性 21031.不愛改變舊習慣 21032.十分注意自己的身體變化 01033.看書的速度加快 21234.動作欠靈活 21035.消除疲勞感很慢 21036.晚上不如早晨和上午頭腦清醒 41037.對生活中的挫折感煩惱 038.工作效率降低 0  第一種方法:舉出 30 種現象請老年人對照。如有其中 26—30 項為極度 衰老;21—25 項為很衰老;16—20 項為比較衰老,11—15 項為有點衰老;10 項以下為基本無衰老。①即使戴了眼鏡也看不清東西。②沒有一個年輕的朋友。③不喜歡看報刊的「智力園地」類內容。④不能一下子說出「水」的五種不同用途。⑤別人和你說話非得奏到耳邊大聲講才行。⑥不能一下子順背七位數和倒背五位數。⑦做事情不能堅持到底。⑧看到小說中有關愛情的描寫一跳而過。⑨害怕外出。⑩在 2 分鐘年不能從 100 開始連續減至 7 直至減到 2。 (11)喜歡一個人靜靜地坐著。 (12)不能想像出天上的雲塊象什麼。 (13)常常和別人爭吵。 (14)吃任何東西都感到味道不好。 (15)不想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 (16)常常把一張立體圖看成一張平面圖。 (17)不喜歡下棋這類動腦筋的遊戲。 (18)總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 (19)以前的興趣愛好現在沒有了。 (20)記不清今天是幾號,也記不清今天星星期幾。 (21)錢幾乎都花在吃的方面。(22)老是回顧過去。(23)常常無緣無故地生悶氣。 (24)不喜歡聽純粹的音樂。 (25)喜歡反覆講故事。(26)看了書、電影、戲劇後,回憶不起來它們的內容。 (27)別人的勸告一點聽不進。 (28)對未來沒有計劃和安排。 (29)常常看錯東西或聽錯話。(30)走路離不開拐杖。  第二種方法:舉出 15 種現象請老年人對照。如有其中 13—15 項為極度 衰老,10—12 項為很衰老;7—9 項為比較衰老,4—6 項為有點衰老,3 項以 下基本無衰老。  ①記不住最近的事情。②如有急事在身總感到心情焦急。③事事總好以我為主,以關心自己為重。④總好扯過去的事。⑤對過去的生活總是後悔。⑥對眼前發生的任伺事情都感到無所謂。⑦願意自己一個人生活,不想麻煩別人。⑧很難接受新事物。⑨對噪音十分煩惱。⑩不喜歡接觸陌生人。 (11)對社會的變化惶恐不安。 (12)很關心自己的健康。 (13)喜歡講自己過去的本領和功勞。 (14)固執已見。 (15)喜歡做無聊的收藏家。  第三種方法:舉出 20 種現象請老年人對照。如有其中 17—20 項為極度 衰老;13—16 項為很衰老;9—12 項為比較衰老;5—8 項為有點衰老;4 項 以下為基本無衰老。①經常會發生膽怯和害怕。②別人做錯事,自己也會感到不安。③稍有冒犯,就火冒三文。④別人請求幫助時,會感到不安。⑤經信會感到坐立不安,情緒緊張。⑥脾氣暴躁,焦慮不安。⑦看見生人會手足無措。⑧一點不能寬容別人,甚至對自己的親友也如此。⑨感情容易衝動。⑩曾進過精神病醫院。 (11)有時感到生不如死。 (12)常常猶豫不決,下不了決心。(13)不聽別人勸告,一味於某一些事或想某一件事。(14)沒有熟人在身旁會感到恐懼不安。 (15)總是愁眉不展,憂心忡忡。 (16)在別人家吃飯會感到彆扭和不愉快。 (17)緊張時會頭腦糊塗。 (18)總希望別人和自己閑聊。 (19)會無緣無故地想念不熟悉的人。 (20)經常哭泣。  以上這三種自我測定方法,使老年人能粗略地了解一下自己心理活動的 狀態,從而可似有針對性地調節自己的心理活動,避免和消除一些不良的生 理現象。(9)動脈硬化的自我測定 第一組:①健康檢查時發現有高血壓,②健康檢查時發現膽固醇高,③健康檢查時發現中性脂肪值高;④罹患糖尿病;⑤煙抽得很兇;⑥攻擊性的個性,競爭心理強;⑦直系血親中有人患腦中風或心臟病。 第二組:①肥胖;②常焦慮不安;③運動不足;④喜歡喝酒,經常豪飲;⑤大吃客,常吃脂肪多的肉食;⑥被檢查出心律不齊;⑦被檢查出心臟肥大;⑧被檢查出有痛風病;⑨被診斷為甲狀腺機能低下。 分析第一組中只要有一題答「是」,即表示有逐漸罹息動脈硬化的危險,若有二題以上答「是」,就應特別注意了。第二組中有三題以上答「是」,同 時在第一組中又有答「是」的話,也有罹患動脈硬化症的危險性。另外,也可用下面量表測試:①有頭重、目眩感(++);②經常頭痛(+);③頸後面和兩肩感覺僵硬不適(+);④身心無法放鬆,凡事諸多不順(+);⑤常感眼睛疲勞(+);⑥眼睛象蒙一層霧,看不清東西(+++),⑦頭暈眼花(+++);⑧常忘東忘西(+);⑨往事記得很清楚,最近的事卻想不起來(+++);⑩很熟的朋友,卻記不起對方的名字(+++), (11)易流淚和發怒(+); (12)有耳鳴現象(+++); (13)覺得身體虛弱,容易疲勞(+); (14)手顫抖的現象增多(+); (15)手腳變得遲鈍(+); (16)觸摸皮膚常有疼痛感覺(+);分析:  請先計算回答「是」的題目後的(+)有見個,(+)總數在 1—4 個之 間,有演變為動脈硬化症的危險,但癥狀還算輕微。(+)在五個以上,身 體狀況已在快速演化成動脈硬化症,宜即刻就醫診斷。(10)人體各器官年齡的判定 人體科學研究表明,人的實際年齡與身體各器官的年齡關係不大。比如,一個 70 歲的老年人,他的心臟年齡可能只有 50 歲。那麼,如何測定人體器官的年齡呢?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皮膚表皮傷口癒合所需要的時間。據研究 表明:10 歲時表皮傷口大約 20 天就可以癒合;20 歲則增至 31 天,30 歲為40 天,到 50 歲,傷口要 70 多天才可望好轉,60 歲時平均需要 100 天。因此, 一個 50 歲的人,他的皮膚傷口如果是在 30 天內癒合了,那麼,他的皮膚年 齡只有 20 歲。動脈的年齡也可測定,方法是把小量的放射性鈉注入血管,然 後用精密儀器,現察花多少時間到達心臟,如果血管阻塞嚴重,它抵達心臟 的時間就越長。一般 20 歲時約 20 秒,如需 65 秒或更長時間,則意味著動脈 老化,心跳速度也有年齡界限,剛出生時的嬰兒,一般心跳為每分鐘 130~140 次,到了 25 歲,就減至 70 次左右。這是成年人正常心率。如發現心卒 進一步下降,則預示心臟已趨向老化。肝臟越老化,它驅除體內多餘的氮氣 能力就越低,一個少年在 15 分鐘里便可驅走體年多餘的氮氣,若高於這個時 限,則其肝臟有些不正常,60 歲的老人,要驅走體內多餘的氮氣,需要 6 小 時,如低於這個時限,則表示他的肝臟還很「年輕」。四、人體必需的元素  世界上的萬物都是由化學元素組成的,人體也不例外。因此,元素對於 人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近百年來,隨著生產工藝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 展,人類生存環境中各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數量發生了急劇的變化,導致了 人體內元素組成的改變。為了研究元素與人類疾病的關係以及人類如何戰勝 疾病,出現了元素醫學。  (一)宏量元素  大家都知道,目前已知的化學元素有 100 多種,而現代人體內競含有 60 多種,人體中所含有的主要元素的百分含量,氧、碳、氫、氮這四種元素占 人體總含量的 96%,鈣、磷、鉀、硫、鈉、氯、鎂這七種元素占 3.99%,就這 11 種元素已經佔了人體總含量的 99,95%,這些元素被稱之為人體內的 必需宏量元素。本節將重點介紹宏量元素鈣。1.鈣——人體健康的新觀念  筆者於 1991 年 11 月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榮幸地出席了在日本神戶市召 開的國際骨質疏鬆症研討會。這一專題國際會議在亞洲召開還是第一次,這 次會議有來自 30 多個國家的 700 多名代表,交流了 430 篇論文。  會上廣大學者一致認為缺鈣是一個全球性的營養問題。也是人體衰老與 發生疾病的核心問題。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人的一生是與缺鈣作鬥爭的 一生。  追朔人的一生,20 歲以前鈣代謝呈正鈣平衡期,骨骼生長旺盛,對鈣的 吸收大於排泄,從 20 歲之後即進入鈣平衡期,鈣質吸收與排泄基本平衡,到40 歲後很快進入了負鈣平衡期。這個負鈣平衡期甚至要持續到生命結束。這 樣一個漫長的負鈣平衡期造成了骨質疏鬆,可見骨質疏鬆症就成為人體衰老 進程中的一個突出特徵,它與鈣之間存在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尤其是近年學 者研究認為,衰老進程是鈣從骨到血液,再進入細胞內的演變過程,其最終 結果導玖骨鈣空虛,軟組織硬化,細胞內鈣過盛,終於導致生命停止。因此 說,細胞鈣泵失調,鈣調節蛋白不足或活性減退是人體老化與患病的關鍵。 所以,全世界的學者都在想辦法如何恢復細胞的鈣調節功能,阻止鈣遷徙的 發生,則成為當今抗衰老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1)鈣遷徙學說:  鈣元素的發現約在 150 年前,鈣對生命的重要性發現於 1883 年,當時英 國人林格進行了著名的蛙心實驗,他發現改用蒸餾水作蛙心離體實驗時,蛙 心停止了搏動,經試用加入鈉、鉀、鎂等,終於發現鈣有決定性作用。此後, 經更多學者們研究認定,鈣對細胞的分裂、受精,心律與皿壓的維持,肌肉 收縮與應激區應,自細胞對細菌的吞噬作甩,血液凝固與細胞粘著以及神經 衝動的傳遞,激素分泌與代謝等均有所參與,其機理在於鈣離子在細胞內外 的獨特分布。因此,近年來國內外學者對鈣元素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提出 「鈣遷徙」學說。多數學者對鈣通道的研究證實了,胞漿內鈣濃度的調節主 要依靠細胞膜轉移及細胞內細胞幕、質膜對鈣的攝取、貯存、釋放來控制, 現已能精確地測出細胞年鈣的濃度為 10 ?7 mmo1/L,而細胞外鈣濃度為10 ?3 mmo1/L,二者相差 1 萬倍,去極化後細胞內鈣濃度可提高到 10 ?5 mmo1/L, 這時細胞外鈣比細胞內高 100 倍,收縮後細胞膜很迅速的泵出鈣離子,恢復 原來膜內外梯度,這種膜內外鈣濃度相差萬倍的維持與瞬息降為百倍的變化 是細胞功能正常表現,這種細胞功能一旦受到破壞,鈣跨膜梯度則難以維持, 必然顯示病變,而血鈣的穩定主要靠骨鈣庫和血鈣調控激素共同完成,其中血鈣調控激素主要包括甲狀旁腺激素、降鈣素和維生素 D 3 ,它們相互配合,達到動態平衡,使血鈣穩定在晝夜變化不超過 3%的水平內波動。因此,多 數學者預測疾病與衰老發生機制將從鈣的信使角度重新認識,承認兒茶酚胺 作為第一信使,把環磷腺苷(CAMP)稱為第二信使,把鈣調蛋白稱為第三信使,這是近 10 年藥理學研究的重點課題之一。 隨著社會的老齡化,缺鈣己成為老齡人的伴隨者,愈來愈受到重視。隨著老化,鈣由骨骼進入軟組織和血管內,由細胞外而進入細胞內,鈣差減少, 這就造成了老年人特有的多發病,如骨質疏鬆症、骨質增生症、高血壓、動 脈硬化、結石以及老年性痴獃等疾病。此外,還有各種不適的癥狀,如食慾 不振、感情淡漠、關節疼痛、便秘、多尿、搔癢症等等。  為何骨質疏鬆症常伴有骨質增生症呢?國外學者把骨質疏鬆與骨質增生 這對攣生病,統稱為沉默病。現已證實調控骨鈣與血鈣平衡的關鍵組織是甲 狀旁腺,因為中老年人長期處於攝鈣不足,導致機體負鈣平衡,必然骨鈣缺 少,血鈣和細胞內鈣質增加,這更由於長期機體缺鈣的刺激而引起甲狀旁腺 機能亢進的結果。現已從生物學角度得到進一步證實,魚類與陸地哺乳類(包 括人)的差別之一,就在於魚類以鰓呼吸並自由攝取鈣(海水中),所以不 缺鈣,陸地上動物較魚缺鈣,則與缺鈣經常作鬥爭,所以,魚類無甲狀旁腺, 而兩棲類以上方出現甲狀旁腺,這樣甲狀旁腺就因缺鈣而產生激索,已知隨 增齡而甲狀旁腺激素升高,即陸棲動物隨著增齡而呈現缺鈣,這就是因老化 所致機體的長期缺鈣刺激造成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的結果。總之,由於 人體巨大的鈣庫受骨與甲狀旁腺的調節,所以血清鈣經常是保持一定的。鈣 的調節有一嚴密機構,既使攝入不足,血鈣濃度亦無改變。當多攝入鈣,血 管等軟組織部位的鈣反而減少,這就是說,有缺鈣及動脈硬化徵象的老年人 或無缺鈣徵象的動脈硬化的老年人,均應注意缺鈣,故應長期少量(<600mg) 攝取鈣。可見,與老化本身的鈣缺乏是相平行的。其結果由於骨質脫鈣後疏 松的時候,常常引起繼發性血鈣增加,使之人體產生降鈣素分泌增加,結果 促進成骨活躍,而加速新骨形成,於是在關節端呈現肥大病變,造成骨質增 生或骨刺,可見骨質疏鬆與骨質增生通常並存均是由於缺鈣引起人體甲狀旁 腺素增加與降鈣素的減少。人們把中年以後出現的骨質疏鬆分為Ⅰ型和Ⅱ型 兩種,Ⅰ型在 50~65 歲的絕經婦女,其特點為骨質減少多在松質骨,易發生 椎骨骨折,並伴有性激素減少。Ⅱ型易在 75 歲之後的老年男女,皮質骨與松 質骨成比例地喪失,多有髖關節骨折發生,而介此兩年齡段之間的骨質疏鬆 稱之為混合型。高血壓與動脈硬化症的發生:最近研究表明高血壓患者細胞內鈣增高,而細胞外鈣則可高可低,由於細胞內外鈣的水平不同,對補鈣與鈣拮抗劑治 療反應也不同。改變了過去認為高血壓與缺鈣或鈣過多相互矛盾的結論。據 國外學者提出腎素與血清鈣水平分型的假說,Ⅰ型缺陷其特點為低腎素、低 血清鈣及細胞內鈣增高,使鈣拮抗劑與補鈣治療有效。Ⅱ型缺陷其特點是腎 素、血清鈣及細胞內鈣均有升高,故對鈣拮抗劑和補鈣治療反應不佳。這是 由於Ⅱ型不象Ⅰ型那樣依賴細胞外鈣進入細胞內,所以補鈣和鈣拮抗劑治療 不如Ⅰ型效果好。另外,由於骨鈣釋出,易引起血管上的鈣沉著而加重動脈 硬化,這是由於鈣與彈性纖維結合而促進血管變性、血小板凝集、血管內膜 增生加速,而導致或加重動脈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當缺鈣致使甲狀旁腺功 能亢進,鈣由骨釋出,引起腦及未梢神經上的鈣沉著,而引起老年性痴呆, 補鈣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上述改變,所以防止鈣進入細胞內的鈣拮抗劑的作 用很大,並且可以說鈣是最大的鈣拮抗劑。  綜上所述,由於多數患者處在病中不知病的階段,常常不易認識,不被 診斷,也不治療。所以,老年人血鈣高的根源是缺鈣,常常彼誤解,而限制  補鈣,甚至採取低鈣或無鈣飲食,實際上是事與願違。當 X 線照片作出骨質 疏鬆診斷時,骨鈣丟失已達 30%。國外常採取生物化學測定,如骨特異性鹼 性磷酸酶,骨 GIA 蛋白、Ⅰ型膠原前肽等,以及組織形態學檢查。目前多采 用單光子吸收測定(SRA)、雙光子吸收測定法(DPA)、雙束能量 X 線吸收 測定法(DEXA),定量 CT(QCT)等四種非創傷性骨礦質密度測定方法。  (2)硅的轉換理論:日本森下敬一作過這樣試驗,他給小雞喂不含有鈣 的飼料,持續一段時間後,蛋殼變成一層薄膜,完全成為軟皮蛋。接著給予 含鈣的飼料,原以為盡量地給鈣能生出硬皮蛋,但結果也不理想,完全生不 出硬皮蛋來。然而,他發現對這樣狀態的雞,喂雲母石效果好,就讓雞大量 連續喙食雲母原石,這樣 2~3 天后生出的蛋足有 1 毫米厚的殼。雲母中幾乎 不含有鈣,對其成分進行分析時就會知道,雲母的主要成分是硅,其含量達90%以上,鈣僅僅含有零點幾以下。同樣,雞也喜歡吃麥秸和稻秸,也能生 出完全白色的硬殼的蛋,這說明稻秸和麥秸的主要成分也是硅。食用硅就能 生成鈣,並且喂硅比喂鈣效果好。根據以上事實考慮,在生物體內硅可以變 成鈣,這就是蓋布蘭的「生物體內元素轉換理論」,證明硅能轉換鈣的理論。 硅與鈣和磷都是形成動物骨骼的材料,同時硅也是構成植物骨骼即植物纖維 的主要構成材料,它們在形成動物體硬組織上,起著重要作用。所以,人應 大量攝取食物纖維。若不充分給予植物性食物,孩子的骨骼就不會健壯。為 了孩子的骨骼健壯,給貝殼和卵殼粉未的做法是徒勞的,如果攝取食物纖維, 人體的硬組織變得結實了。對於過去只認為食物纖維的網眼能將腸內不需要 的內容物排出,對健康是有利的,停留在這種看法上是遠遠不夠的。2.備解素(properdin)酶系統:  1955 年,皮烈瑪發現了備解素酶系統(也稱皮烈瑪學說),這是一種非 特異性機體防禦酶系統。目前已經知道的酶僅對某種特定物質發揮作用,如 胃蛋白酶只將蛋白質水解為分子較小的肽和少量氨基酸。把酶和接受酶作用 物質(底物),多比喻成鑰匙和鎖的關係加以說明。但是,備解素的酶系統 是非特異性的,能作用於任何物質。皮烈瑪首先發現的這種酶系統存在於血 液中,其備解素酶系統的功能用一句話概括即「機體防禦力的總頭目或統 帥」。為了使備解素處於最佳狀態,鎂離子必需參加,因為不管什麼酶,其 活化都需要離子,也就是為了提高酶的活性度,必須有 1~2 個關係密切的礦 物質參與,對於非特異的機體防禦酶系統,鎂離子是必須的礦物質,若沒有 鎂離子,就絕對沒有備解素的活化。鎂離子是植物中廣泛含有的元素,尤以 葉綠素中含量多,特別是那些恬性度高、質量好的鎂離子在野菜、蔬菜;特 別是那些非化肥栽培的蔬菜中含量多。因此,攝取鎂含量豐富的蔬菜和自然 栽培的蔬菜,就能使備解素顯著活化。另外,皮烈瑪還指出,備解素活化另 一不可缺少的因子是銅離子。銅離子在小魚、貝類中含量多,被稱為「綠色 的血液」,實際上是指含有銅離子的血液,所以提倡應多吃些小魚與貝類。 綜上可見,除鈣磷對骨質疏鬆有影響外,更重要的是硅、銅、鎂、錳、 硼等元素對骨質疏鬆的影響,以及高蛋白飲食對鈣和骨質疏鬆的影響更為明 顯。然而,維生素 D 對骨礦物質代謝的影響是雙向的,即可促進新骨鈣化, 又可促進鈣由骨中遊離出來,使骨鹽不斷更新,維持鈣的平衡,同時對骨膠原也有調節作用。 據我國對膳食結構調查的結果發現,攝入鈣量距離實際需求量相差較大,要求用食補與葯補的方法解決人體缺鈣問題。故從青少年開始就要注意鈣的攝入與體力鍛煉,充足陽光,使年輕時達到高水平骨量峰值。同時,要 戒煙或糾正嗜飲咖啡等不良習慣,改善飲食方法,少食脂肪多的食品,脂肪 太多會影響鈣的吸收。應多食含鈣和 VD 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其中豆類植 物含硼多,菠菜含錳以及經常食用,胡蘿蔔、蝦皮、海產品、牛奶、徘骨、 豬肝等。一般老年人除應多食黃豆及黃豆湯外,最好多食豆製品,也可每天 飲一杯牛奶。其他加胡桃、芝麻、粟子、麻雀、羊肉、黑豆(豆豉)、兔肉 等,均可達到壯骨目的。另外,號召老年人加強戶外鍛煉,提高對骨骼應力 刺激,使溶骨減少,骨小梁增加,骨量增多。同時,補充鈣,鈣能刺激降鈣 素的釋放,減少甲狀旁腺的分泌,防止溶骨反應,使骨鈣停止丟失,每日 1 克,連用 6~12 個月,可用片劑,針劑給鈣,睡前加服一次,防止低鈣反饋 刺激甲狀旁腺引起胃吸收。其次,補充雌激素,對治療和預防絕經期骨質疏 松症有效,對腰椎壓縮性骨折,特別有效,且綏解絕經後癥狀,使腸道吸收 增加。椎體和股骨幹的礦物質含量均有增加,是由於骨吸收的抑制和降鈣素 的分泌增加所致,雌激素常用量為 0.625 毫克/日,連用三周,間歇一周,但 不宜久服,其作用是抑制 PTH(甲狀旁腺)與誘發子宮肌瘤和乳腺癌。或與 孕激素聯合用藥。但用雌激素只能防止雌激素減少,而不能防止鈣的減少, 故除用雌激素外,補鈣是非常重要的。還可補充降鈣素,它類似雌激素增加 骨量促進腸道鈣吸收和鈣的正平衡。密鈣息間斷鼻內吸入治療 200u/d,一 年,停一年,再用一年,短期治療 100u/隔日皮下注射,6~8 周或周期的雌 激素/孕激素替代治療一年。另外,投給氟化物 80~100mg/日,能穩定礦物 質結晶和刺激成骨細胞形成新的基質,增加骨韌性強度提高骨閾值,防止骨 折發生。還可並用維生素 D3,促進腸道鈣和腎鈣的吸收,促進骨的吸收,故 有人稱維生素 D3 及其產物為「趨鈣激素」或「鈣動員激素」,防止骨丟失是 有效的。還有用二磷酸化合物,是抑制破骨細胞,降低骨的重吸收,羥乙二 磷酸鹽 400mg/d,2 周,然後 13 周不給葯。同時口服鈣和 VD3,結果表明椎 體骨礦物質含量顯著升高,治療一年後新的骨折發生率顯著降低。還有認為 鎂作為骨的催化劑是控制骨質形成,作為絕經後預防骨丟失的替代物,也可 用乳酸鎂合併氟化鈉治療。按著骨形成的現代概念,提出一種新的序列療法(ADFR 療法),即 A 為刺激骨形成、D 為抑制骨吸收、F 為停葯、R 為重複。先採用鮭魚降鈣素(2mcg/d)7 日,接著用鈣息全(SalmonCalcitonin)100u/d+鈣(Calcium)1g/d,歷時 21 日,最後單獨用鈣 2 個月,反覆應用至 1 年。 或先用磷(1.5g/d)3 天,接著用鮭魚降鈣素(100u/d)和鈣 ig/d,歷時 10 日,繼之停用任何藥物 77 日,每 3 個月為一周期。此法用於忌用雌激素和某 些不願意接受雌激素治療的婦女。我國學者近年來也認識到缺鈣所致的骨質 疏鬆症、骨質增生症以及與心腦血管病之間的相互關係,許多廠家生產了骨 髓壯骨粉、山海丹、龍牡壯骨沖劑、金鈣膠囊等,臨床上收到顯著治療效果。 其中骨髓食品有特殊的保健作用,據現代研究表明,脊椎動物骨髓中幾乎含 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精華,除含大量鈣、磷元素之外,還有豐富的蛋白 質、磷脂、軟骨素、粘多糖及眾多微量元素,可調節營養平衡,所以日本和 歐美已把開發骨髓系列食品作為 21 世紀的目標。(二)微量元素  人體的微量元素是指人體中含量極少極少的元素,至於少到什麼程度才 算微量元素,通常把含量少到 0.01%(即一萬分之一或 100ppm)作為微量元 素,即痕量元素,它在人體中濃度由百萬分之一少到十億分之幾。1.對微量元素的再認識  對於微量元素的生物學意義早有報道,但近 20 多年來。由於分析方法的 進步,以及同位素示蹤技術的應用,了解了微量元素在機體細胞和組織中作 用的形式,缺乏時造成機體功能的基本障礙,許多微量元素對維持人體最佳 狀態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目前開始越來越重視微量元素對機體的作用。  微量元素在人體內是以兩種方式存在的,一是體內或某一器官含量多 少,以絡台物形式進入結構,另一種則是離子狀態出現的,是不穩定的。各 種微量元素通過這兩種存在形式,在健康的人體中,總是保持一定的數量。 通常將人體微量元素分為必需的、非必需的、有害的三種,必需的有鐵、銅、 鋅、鑽、鍺、鑰、硒、鍶、釩、碘、氟、硼、硅、鉻等。非必需的有銣、砷、 鉈、鋁、鋇、鈦等。有害的鎢、欽、銻、鈹、鎘、鉛、汞等。儘管微量元素 在人體中含量極少,對它們的作用也不甚了了,但據美國施羅德博士研究認 為,雖然含量很少,可在營養中卻比維生素更重要,它有著很重要的生理功 能:①大部分酶的活動中心:②構成體內重要的載體,將佔人體 99%的常量 元素運送到全身各個細胞;③參與激素、維生素的合成;④參與核酸代謝, 參與生命的整個代謝過程。因此,了解到微量元素在機體內缺乏時,能造成 各種各樣的疾病,而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重視。2.生物體內微量元素的平衡機制  生物體內微量元素有兩種存在狀態,一是遊離態;二是進入結構的。游 離態叫「無序」的;進入結構的叫「有序」的。兩種存在狀態相互轉化。在 不同生物體內它們的比值是在合理範圍,如果破壞了這種合理的比值關係, 人體就會出現病變。反之,當調整好這種合理的比值關係,疾病就被治癒。 生物體內微呈元素兩種存在狀態相互轉化的原因主要是由自然信息和社會信 息引起的。自然信息可分為:①生物體由遺傳信息引起的節律變化;②外界 的自然信息。遺傳因素引起的節律變化,對人體可分為遠程、中程、近程變化。(1)遠程變化: 是以人的一生作為劃分標準,可分為六個時期(生命萌芽期、初生期、青春初期、生育期、更年期、暮年期),以上六個時期叫必然變化期,不同 時期人體中微量元素存在狀態有不同的正常比值,人體處於此期,不僅生理 狀態發生變化,心理狀態也會逐漸出現變化,宏觀表現為抵抗力下降,容易 發生疾病,癌症發生率也比較高;微觀表現為微量元素的存在狀態的正常比 值發生變化。(2)中程變化: 是以月作為計算標準,也分六個時期(不平衡期、較不平衡期、較平衡期、平衡期、較平衡期,較不平衡期),無論男女在一月中都要發生這六種 變化。宏觀表現為有時精神狀態極佳,理智、精力均充沛,工作效率高;有 時則出現低潮階段,精神病患者一月中也表現為病情嚴重、減輕、近乎好轉 的節律。婦女經期為不平衡期,經後分別進入②③④⑤⑥,每月周而復始,其中③④⑤為生育期;④為最佳生育期。微觀表現為微量元素存在狀態的比 值出現波動。(3)近程變化: 是以日為計算標準,變化期與中程變化期相同,只不過每個變化期的時間間隔長短不同而已。一日年,人的精神狀態、記憶力、體溫、體液濃度、pH 值、工作效率等都會發生變化。微觀表現為微量元素存在狀態的比值出現 波動。由遺傳信息引起生物體遠程、中程、近程變化稱為必然變化。除此之 外,生物體在生長過程中還要受到外界的不良自然信息和社會信息的影響, 打破由遺傳信息引起的必然變化的節律,出現非必然變化。  外界不良的自然信息包括寒暑濕熱變化的不適度、細菌病毒的感染,受 傷、輻射、微波、雜訊、環境污染等;不良的社會信息如過度的喜、怒、哀、 樂,精神壓抑、打擊、受挫等。非必然變化在微觀上表現為微量元素存在狀 態的比值出現異常。這種異常破壞了生物體內能量轉化機制和正常代謝過 程,於是發生疾病。3.人體內微量元素的作用 研究人體內的微呈元素,對探索衰老與健康長壽以及疾病的關係是目前元素醫學的重要課題。(1)引人注目的硒:  硒是一種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硒是人體年維生素 E 與胱氨酸起協調作 用的元素,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必需組成成份,每克分子酶中含有 4 摩 爾硒。缺硒會喪失對紅細胞的保護效能,還參予輔酶 A 和輔酶 Q 的合成,加 強α—銅戊二酸氧化酶系統的活性,刺激抗體產生,以對抗鎘、汞、鉈、砷 的毒性,硒還具有增進心肌和骨骼的功能、免疫功能和性功能,促進蛋白質 合成,並抑制各種癌症。硒在人體內全血中含 0.2ppm,人發中硒的平均值為 0.1~0.4ppm。體內的硒隨年齡升高而減低。人體年硒含量缺乏時,容易患克山病、大骨節病, 且有加速衰老與貧血的作用。硒在海產品、小麥、大米、牛奶、蚯蚓、蒜、芥菜、肉類中含量較多。如果食物中含汞、鎘,銅、鋅、砷過多時,將影響硒的吸收。穀物和蔬菜乾 加熱時,硒的丟失量可達 23%以上,一般烹調加熱中則丟失量較少。長壽地 區百歲老人血液中含硒量比對照組高,這說明硒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一旦 硒過量時,容易患老年性白內障、肝損害、四肢麻木而無力、脫髮、齲齒等。 硒還有抗癌作用,癌症患者血清硒明顯降低。(2)生命中的主角鋅: 鋅是多種蛋白質分子所必需的元素,它是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激活劑,也是血液中使碳酸氫釋放二氧化碳的酶的組成部分,使醇與其它天然物質開 始氧化的酶以及分解蛋白質的某些酶的一個組成部分。缺鋅會增加對癌的易 感性。老年人體內的含鋅量隨年齡增長而減低,說明鋅與衰老有一定關係。 成人體內鋅的正常含量為 2~2.5g,是體內含鐵量的 1/2 左右,是銅的 10~30 倍,錳的 200 倍。人體血清內鋅含量是 102.5μg%(1.21ppm),人頭髮 中含鋅量為 120~150ppm。身體內缺鋅可患動脈硬化。此時頭髮中鋅含量只有 62.2ppm,而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血清鋅含量降低很快,在 48 小時以後為 50 μg%。另外,肝癌患者肝組織的含鋅量為 72ppm(正常人為 230ppm),肝硬 化時血清鋅含量也降低於正常,只有 0.67ppm(正常人為 1.21ppm)。體內缺鋅還可造成侏儒症、腎病、貧血、糖尿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克山病、痤瘡、 白癜風,創傷亦不容易癒合等。老年人體內鋅含量比較低,而銅的瀦留量高。 因此,適當增加老年人鋅的含量,降低銅在體內的含量,對抗衰老也是有幫 助的。近年來由於食用器具鍍鋅金屬與自來水管道的腐蝕物以及環境污染造 成人體內鋅量過多,引起中毒。鋅過量可導致慢性貧血、紅細胞增多症、甲 亢、高血壓病、多發性神經炎、糖尿病、腎病等。含鋅量較多的食物有魚、 蟹、田螺、牡蠣、肉類、奶製品、穀類、豆類、蔬菜、堅果類等。(3)獨特的催化劑銅 銅是生物體酶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最有效的催化劑。它在生命過程中起著獨特的作用,還能調節心律,缺銅時會引起動脈硬化與心律 紊亂,及冠心病。銅還是超氧化物歧化酶的重要成分,是膠原纖維合成時離 不了的離子。實驗證明,人體內膠原纖維交聯鍵隨增齡,而阻礙了細胞的活 動,使細胞衰老、死亡。銅含量在體內適當的降低有利於減緩機體膠原纖維 交聯和老化,有抗衰老的作用。人體內缺銅時,可引起鐵代謝紊亂,同時引 起肝豆狀核變性、肖病綜合症、menke 氏綜合症、粘液性水腫、白瘋風、高 血壓病、貧血、動脈硬化症。鋅銅比值高時也使膽固醇增高,促進動脈粥樣 硬化的形成。所以,高鋅低銅者(銅/鋅<2.O).容易患冠心病。正常人體內 銅的含量為 100~200mg,總血清銅正常值為 109~130μg%,血漿中銅的正 常濃度男性為 10.55±0.05ppm,女性為 11.40±0.047ppm。頭髮中含銅量成 人平均值為 14.8~18.7ppm。正常老年人的銅值比正常成人高。一般人的膳 食已足夠供應需要量,茶葉中含有銅,如果每日飲茶,可滿足人體需要的銅 量,而茶葉中有鞣質,它會妨礙人體吸收鐵,故正在服用鐵劑的患者不應喝 茶。含銅量高的食品有肉類、甲殼類、蟹、海產品、奶製品、油和脂肪、蔬 菜等食物中含量較多。(4)動脈粥樣硬化的保護傘鉻  鉻是生物體胰島素參予糖代謝過程和脂肪代謝過程必需的元素,也是維 持正常膽固醇和糖代謝過程所必需的。它能促進生長。缺鉻會使人發育不良, 人體血中鉻離子濃度下降會發生動脈粥樣硬化。隨年齡的增加而體年含鉻量 減少。經研究證實冠心病患者的主動脈中查不到鉻,體內鉻含量低時,脂質 代謝素亂,膽固醇量升高,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因此,鉻對防治疾病 和抗衰老有重要意義。正常人體內鉻含量為 6mg 左右;正常人血清中鉻含量 達到 1.77μg%(0.009~0.055ppm),紅細胞中含鉻量為 0.05~0.054ppm, 人乳中含鉻量為 0.04~0.08ppm,人發中含鉻量為 0.69~0.96ppm。人體每日 需要量為 75μg。在食物中含鉻量較多的有油脂、蛋類、蛤蜊、肉類、原糧(小麥、大米、玉米等)、紅糖、蔬菜等。在精製食品中,鉻的含量較少。 人體內鉻缺乏時,容易患動脈硬化、心肌病、糖尿病、冠心病。老年人體內 含鉻量低時,也易患冠心病、糖尿病,而且還促進病理性衰老。但鉻在體年 過量時,則出現類似砷中毒,肝腎功能發生障礙,出現消化系潰瘍、皮膚潰 瘍、呼吸道炎等。(5)趨脂先鋒鈷鈷是維生素 B12 ,的必需組成部分,也是酶的組成部分。v B12 ,為形成紅細胞所必需。銘有趨脂作用,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率減低,病變的程度減 輕,對防止衰老有一定的作用。正常人體年含鈷量為 1.1~1.5mg,人發中含 鈷量為 0.17~0.28ppm。人體內鈷含量過多時,容易患甲狀腺肥大、淤血性心功不全。成人每日從膳食中攝取鈷量為 150~450μg,含鈷量較多的食物 有穀類、豆類、肉類、奶製品、根菜類、葉菜類等。(6)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鉬 鉬是生物體催化嘌呤轉化為尿酸代謝過程中最後一步酶的組成部分。對許多能量轉換過程都是不可缺少的。體年含鉬量增高時,黃嘌吟氧化酶活性 增強,加速氧化,造成動脈管腔壞死、疤痕形成、膽固醇沉積造成功脈硬化。 鉬和銅有拮抗和相互置換作用,鉬過多則影響銅的吸收和利用及其生化作用 的發揮,引起體內缺銅性疾病。鉑過多時,鈣磷代謝也受到影響,出現佝僂 病、貧血、痛風等。體內鉬缺乏時,容易患癌症,以食道癌發病率為高。人 體內鉬含量正常值為 0.1ppm,人發中含鉬量正常值為 0.08ppm。正常人每日 成人需要量為 50~100μg。含鉬量較多的食物有肉類、豆類等。(7)列為有毒的微量元素錫 錫能促進蛋白質與核酸反應,並與黃素酶的活性有關係。在人體內正常含量為 17mg 左右,現代人含錫為 0.2ppm。成人每日需要錫的正常量為 3mg。 錫亦隨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多。體內錫含量過多可促進衰老,並且容易患肝脂 肪變性與發生腎血管變化以及貧血等。人體內錫含量過多,其原因是由於飲 水污染環境因素以及所用含錫元素的食具造成的。(8)參與酶促反應的錳  錳是精氨酸酶、脯氨酸肽酶、丙酮酸羧化酶以及 RNA 多聚酶、超氧化物 岐化酶的組成成分。錳離子還能激活酶,並參與人體的氧化磷氧化過程。錳 不但參與蛋白質的合成,還參與遺傳信息的傳遞。錳有抗硫胺作用,並與鈣、 磷的代謝有關。錳還與人體衰專有密切關係,並有趨脂作用。正常人體內錳 含量為 12~20mg,全血錳正常值為 8~9μg/L,血清錳為 1.82μg/L,人發 錳的正常值為 10—16ppm。錳在紅細胞中含量以新生兒為最高,隨年齡增長 而減低。正常成人每日錳需要量為 5~10mg。含錳較多的食物有穀類、堅果、 咖啡、茶,其次是肉類、奶製品、蔬菜、油和脂肪等。當體內缺錳時,可出 現骨畸形、智力低下、痴呆、貧血、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淋巴肉芽腫、腫瘤, 尤其是食道癌發生率高。還可引起癲癇。而人體內錳含量過多時,引起脂類 代謝紊亂,膽固醇升高,易患冠心病,也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與肝臟、腎臟 的嚴重損害。典型表現是震顫麻痹症候群。還可引起急性白血病與骨髓瘤。 然而有些長壽地區老年人體年的錳明顯高於英、美、日等國,說明錳也有抗 衰老的作用。(9)引起老化的鋁  鋁是一種強力交聯劑,腦的基本成分是大量凝膠,鋁促發的交聯凝聚將 引起神經細胞皺縮,並因此使神經間的連接斷裂。老年人體內發生的老化現 象與此相同。經研究證明鋁是引起衰老症的重要原因,若鋁被人體吸收後蓄 積量過多,尤其是腦組織內含鋁量過多,則易患老年性痴呆。過去用氫氧化 鋁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鋁溶解度雖然低,但仍能被人體吸收。另外,鋁製 食具及罐頭盒內最好不要盛放酸性或鹼性食物,以免釋放出大量鋁離子,這 對健康是十分不利的。因此,防止體內吸收過多的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10)值得重視的鎘 鎘是對人體有害的微量元素,隨著增齡人體內鎘的含量逐漸增多,尤其老年人體內含鎘量最多。正常人體內鎘的含量為 0.7ppm。鎘與含巰基的蛋白 質分子結合,抑制酶的活性,降低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引起高血壓病和心血管病。鎘能置換鋅,改變依靠鋅的一切生化反應,引起蛋白尿、糖尿病、 癌症等。鎘還能破壞人體內的鈣,引起骨痛病,容易發生老年人骨折。體年 鋅和鎘比值>40 時,不會患骨痛病、高血壓病、心血管病、癌症等。所以, 預防鎘中毒要盡量做到食物中鋅/鎘比值>40。當鎘小鋅多時不容易患鎘中毒 病。有些牛奶罐頭盒、魚罐頭盒是用鋅鍍的,尤其是酸性食品,會使食品吸 收鎘,引起鎘中毒。另外,植物油和脂肪的含鎘量較高,而含脂肪的堅果與 穀類以及豆莢的含量鎘量較少,牡蠣中含有很多的鎘,同樣海味、穀類、豆 莢、根菜、肉類、奶製品、葉菜、油和脂肪、水果等的含鋅量都超過它們的 含鎘量。因此,要注意鋅和鎘的比值要適宜。據湖北資料,百歲老人發中含 鎘量較低,故有人認為低鎘對人體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總之,根據國內外一些長壽地區居民長壽因素的調查,發現長壽老人都 與長年飲用含有多種有益的微量元素有關。研究表明,一些微量元素為人體 所必需,它們是生命活動中各種酶和蛋白質的重要組成部分,例如鐵、鋅、 硒、錳、銅、鈷、鉬、鉻、鎂、鍶等,廣泛參與機體代謝過程並可使老化的 細胞得到順利更新,增強人體對疾病的抵抗能力。人體內的多種微量元素有 隨年齡的增高而呈下降趨勢,但在長壽老人中的調查結果則不然,他們的血 液監測資料表明,長壽老人的血液中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的含量普遍高於 成年人,有人在百歲老人聚居地區作微量元素分布調查,發現那裡的土壤和 飲水中的鎂、硒含量明顯高於其他地區,飲水中的錳、鋅、鍶及土壤中的銅、 鍶等元素含量也高於其他地區,該地區的大米、小麥中含硒量也很豐富,其 黃豆中的硒、錳、鋅、銅、鍶等含量也都很高。可見長壽與其生活所處的地 理環境及其飲食中所含必需微量元素及其含量有關。但微量元素的攝取過多 或過少,或比例失調對人們健康都是有害的。4.衰老與微量元素  所有的微量元素都不能在體內合成,完全依賴於從外界(食物、飲水、 空氣等)攝入。因此,人體內微量元素的水平受環境因素、飲食、職業等影 響很大,這已在上節敘述過了。然而對元素間的比例及其作用往往有所忽視。 事實上,微量元素對人體功能的影響,正是多種元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近 20 年來,人們十分重視微量元素與衰老的關係,從衰老機理與微量元素以及衰 老狀態下微量元素在體內的變化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果證明,幾乎 所有的衰老現象和過程都與微量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繫。(1)衰老的遺傳程序學說與微量元素  衰老的速度與表現受著遺傳信息所決定,而遺傳信息都包含在細胞染色 體的 DNA 內。據報導,鋅與遺傳基因關係密切,鋅是 DNA 聚合酶、RNA 聚合 酶、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的組成成分,這些酶在 DNA 的合成和修復中起重要 作用。如果補充適量的鋅可提高 DNA、RNA 聚合酶的活性,增強 DNA 的複製能 力和修復功能,必然延緩細胞的老化。經長壽地區的對比研究,發現長壽老 人體內超氧化物岐化酶、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抗原 A 的水平較高,似與微 量元素鋅、錳、硒、鉻等能提高其基因表達能力有關。(2)衰老的代謝學說與微量元素 大量研究表明,微量元素錳、鋅、鉻、鈷、鍺、釩等元素對脂代謝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它們有降低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脂,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 作用,有的元素可以降低血液粘度和血小板的聚積性,從而預防動脈粥樣硬 化的發生,防止衰老過早的到來。鉻、錳、鎳等元素對糖代謝具有良好的抗衰老效果。(3)衰老的自由基學說與微量元素 經研究證明錳、鋅、銅、硒、鐵等元素是有效的清除劑,清除自由基發揮抗衰老的作用,但並不只是某個元素能完成的,而是多種微量元素協同作 用的結果,此外,衰老的內分泌學說、免疫學說、交聯學說等也都與微量元 素有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據報導,鋅、鐵、銅、鍺等元素與機體的免疫水 平有著密切關係。硒也是維持甲狀腺素水平的必要因子,並廣泛存在於甲狀 腺、睾丸、精子和血小板中。因此,硒含量減少,會嚴重影響正常的細胞代 謝,生長激紊也受到抑制,衰老速度便會明顯加快。5.疾病與微量元素(1)腎病與微量元素 進入人體年的微量元素受體內平衡機制在調節與控制,一旦過量聚積於體內便呈現毒性,可引起腎臟損傷。由鎘污染所致的慢性鎘中毒,又稱疼痛 病;由汞導致的水俁病以及連續投予銀、鈷、鋁可導致澱粉拌變性。碘造影 劑也可引起腎臟損害。(2)心臟病與微量元素 冠心病患者補充硒有助於保護細胞膜的穩定性及正常的通透性,抑制脂質的過氧化反應,消除自由基的毒害作用,從而保護心肌組織結構的正常生化成分、代謝和功能。缺鎘時可降低血壓,鎘多時可升高血壓,鈣/鋅與鎂/ 鋅比值降低時,血壓升高。此外,鋅/銅比值上升容易發生高脂血症與動脈硬 化有關,鉀和鎂增高可降低血壓和減輕脂質沉積,鈣增高可使血壓和血清脂 質降低。(3)前列腺病與微量元素早在 20 年代就有人研究前列腺病與微量元素的關係。鋅在人體中含量為2.3 克。以前列腺和視網膜中含量最高。50 年代末期,有人認為鋅不但對睾 丸,而且對前列腺的結構與功能也有重要影響,且前列腺肥大症患者銅/鋅比 值增高。60 年代又發現前列腺液中含有一種低分子抗菌活性物質,後來證明 這是含鋅蛋白,活性成分主要是鋅。當患前列腺炎時前列腺液中鋅含量明顯 降低。精液中鋅也是主要成分,鋅過低或過高,會引起精子活力低下。硒在 精液中也起很重要的作用,硒是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的必要成分。硒低時, 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活性降低,難以阻止細胞膜自由基脂質過氧化反應,精 子中的脂質過氧化反應能造成精子細胞膜的損傷。硒還可拮抗鎘,阻止鎘對 睾丸的損害。硒低時,直接影響睾丸的生育功能。另外,銅可干擾有關雄激 素,導致前列腺組織異常增生。微量元素與前列腺癌關係也很密切,銅鋅比 值增高,鎘增高,這些都和前列腺癌有一定的關係。經研究證明前列腺癌時, 鋅濃度很低。(4)肝病與微號元素 急性肝炎時,血請鈣、鎂、鋅含量降低,而銅、鐵含量上升。重症肝炎中,銅、鋅顯著降低。膽汁高度淤積,血銅更高,可引起繼發性肝細胞損害。 已知鋅缺乏時,可繼發導致維生素 A 治療夜盲症、味覺障礙及嗅覺障礙無效。 補鋅對促進重症肝炎及肝切除後的肝再生有良好的效果。隨著慢性肝炎向肝 硬化進展,則血中鈣、鎂、磷及鋅亦逐漸降低,而銅逐漸增高。原發性膽汁 性肝硬化時,血清磷及銅明顯增高。急性肝炎時可因肝細胞壞死而釋放鐵, 故血鐵升高。(5)腦血管病與微量元素 缺鋅、缺銅者均可引起腦血管、腦結構及腦功能發生變化,出現大腦皮質萎縮、神經元減少、退行性病變及星狀神經膠質增生,還會出現智力減退 等。當高鋅低銅時,即體內鋅與銅之比大於 1.4:l 時,可引起脂質代謝紊亂,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病的發生。反之銅含量過多時,會增加體內自由 基水平,引起生物膜脆性增加,從而易患腦血管疾病。當缺錳時,易患癲癇、 痴呆、腦血管病,體內錳/銅比值下降是腦血管病的促發因素。當有些重金屬 中毒時,常出現中樞神經系統癥狀,如鉬、無機汞、有機汞、錳、鉈、銅、 砷、有機錫、有機鎳、鐵等慢性中毒所致的血色素沉著症、鎘中毒的疼痛病 等以及用鉍、金、鉑、鋰等製劑用於治療時,其副作用均為神經系統癥狀。 當銅、鋅、鈷、碘、硒、鐵、鉻缺乏時,均可導致糖耐量異常與末梢神經損 害。還有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經變性疾病與微量元素有關,如肌萎縮性側索硬 化症。因鉛、汞、錳、硒、鋁等中毒所致早老性痴獃性腦萎縮、脊髓小腦變 性病,即遺傳性共濟失調病鋅含量降低,銅含量增高,以及遲發性小腦皮質 萎縮症患者毛髮中銅量明顯減少。(6)消化道病與微量元素 缺鋅可引起消化道很多病變,加①食道癌在鋅缺乏時,細胞新陳代謝中處理細胞的酶缺乏而致癌,但攝入過多的鋅亦使食道癌發生率增高。另外,低硒地區的食道癌、胃癌、直腸癌死亡率高於高硒地區。②胃癌與缺鋅與土 壤中鋅/銅比較發生率成正比。胃潰瘍亦與缺鋅有關,銅高時,發生胃癌與胃 潰瘍的機會增加。低硒地區胃癌死亡率高於其他地區。③吸收不良綜合症與 缺鋅有關,短腸綜合症乳兒難治性腹瀉、慢性特發性假性腸梗阻、脂瀉病、 炎症性腸道病等均呈現低銅血症、缺硒症。④炎症性腸道疾病,如克隆病、 潰瘍性結腸炎出現缺鋅、銅、鉻、鉬、硒、等微量元素。(7)感覺器官疾病與微量元素  味覺與鋅密切相關,血清鋅降低、銅增高。嗅覺也與鋅有關,血清鋅缺 乏時,嗅覺、味覺合併障礙確實存在。(8)遺傳病與微量元素  銅最重要排泄途徑是膽道,銅與甘氨酸、牛磺酸、牛磺膽酸等膽汁成分 結合輸送到腸道。加腸道吸收障礙,可引起慢性銅缺乏。若腸道吸收銅,在 細胞內蓄積,則造成銅過剩,引起肝損害與進行性腦損害,屬遺傳病,叫 wilson 病。用青黴胺治療有效。而 wenkes 病是從嬰兒期發病和多臟器功能 損害,是一種隱性遺傳病,是由於銅吸收障礙所致銅缺乏引起,故非口服銅 劑途徑治療。(9)免疫功能障礙與微量元素 當微量元素缺乏時,免疫功能低下,其中鐵、鋅、銅、硒、錳、碘等元素缺乏,可引起體液性、細胞性以及特異性或非特異性機體免疫功能不全。 其中鋅缺乏與 T 細胞功能有關,補鋅後可減輕胸腺萎縮和易感染等免疫功能 障礙,恢復胸腺刺激素與白細胞介素 2(IL—2)活性。而汞劑可引起自身免 疫性腎炎、澱粉樣變性。若鎘、金、鈹作為環境污染物質、可檢測到自身抗 體。(10)活性氧毒性反應與微量元素 銅、鋅、錳、鐵、硒等微量元素減少時,可擾亂正常的氧化還原狀態造成組織損害,並與活性氧有關。硒可減輕銀及水銀等毒性作用,鉑又可與硒起反應,硒可減輕鉑的毒性與腎毒性。還有金屬硫也可抑制金屬毒性作用, 故抗癌藥中有順氯氦鉑作用。所以,硒、硫均有抗癌作用。(11)骨質疏鬆症與微量元素 本症早由先天或後天的營養元素缺乏,造成骨代謝障礙,使骨的結構改變和功能發生變化,並伴有周身骨骼疼痛、體態變形、易發生骨折的病變。 骨髓由鈣、磷、蛋白質構成,並且各種營養素在血中保持一定的平衡,無論 何種元素升高或降低,對骨骼都有一定的影響。攝入的鈣吸收不良是造成缺 鈣的一個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食物結構不平衡,這與社會、民俗、個人 飲食習慣、土壤含量有明顯的關係。磷是骨質無機鹽成份中次於鈣的第二大 元素,血中磷是以各種磷酸鹽的形式存在,並與鈣保持一個恆定的比值,這 主要在腎、腸、胃中進行調節。磷參與骨代謝,促進骨基質的合成和骨礦沉 積,每存留 2 克鈣需 1 克磷。因此,磷的代謝異常也成為骨質疏鬆的誘因。 鎂為食物中的必需元素,它在血中含量穩定,主要在小腸吸收。鎂與鈣有相 似的屬性,鎂的調節主要由腸吸收和腎排泄來完成。高熱量、低鎂或高鈣膳 食可導致鎂的缺乏。若長期低鎂可造成骨質疏鬆。此外,高蛋白質的食物為 對骨質疏鬆肯定是有害的,而維生素 D 對骨礦物質代謝的影響是雙向的,即 可促進新骨鈣化,又可促進鈣由骨中遊離出來,使骨鹽不斷更新,維持鈣的 平衡。同時對骨膠原也有調節作用。6.礦泉水與微量元素  五大連池礦泉水是世界三大冷泉礦泉水之一,是黑龍江省五大連池市產 生,它是鐵硅質重硅酸鹽鎂鈣型碳酸冷泉水,常年水溫 2℃~5℃,含有近百 種對人體有益的宏量、微量元素,是我國優良的複合型醫用礦泉水。其中含 鐵離子 30~40mg/dl 以上、鎂離子 12.4mg/dl、鈣離子 296.6mg/dl,還有大 量的二氧化碳和重碳酸根。此外,還含有豐富的鉀,還有二氧化硅、氟、砷 等含量適中,完全符合飲用水標準,是很珍貴的飲用礦泉水。7.中藥與微量元素  中藥所含的微量元素不僅可以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物加以補充,而且某 些微量元素還具有某種特殊的生物活性,從而對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過程 及治療、預防等方面都產生較大的影響。現將部分常用中藥微量元素含量介紹如下,見表 11。經中藥微量元素含量測定,其結果表明:補骨脂、肉蓯蓉、枸杞子、仙茅、淫羊藿、何首烏、 熟地、山萸肉、杜仲、女貞子、菟絲子、鎖陽、續斷、巴戟天、蛇床子、五 味子、復盒子等常用延年益壽中藥均含有一定量的微量元素鋅、錳等。經研 究證明鋅能提高核糖核酸的複製能力,加速核糖核酸和脫氧核糖核酸的合成 過程,使老化細胞得以更新。若缺錳時可影響性發育和生育能力,並出現智 力下降、反應遲鈍等現象。通過臨床對服用延年益壽補腎復方清宮壽桃丸的 老年人觀察發現,其頭髮中的鋅/銅比值亦上升。因此說,上述中藥能增加鋅、 錳含量,提高性激素合成量,激活一系列的酶,使腦垂體和中樞神經系統保 持良好的功能狀態。  據文獻報導,微量元素與中草藥中有機成分配合後,可表現出較強的葯 理活性,且中草藥中必需微量元素的藥理效用大多是結合形態,由於其脂溶 性較大,比單用無機鹽容易透入組織內,同時發現微量元素配合物的活性要 比有機化台物的概率高,所以中藥更適合補充體內微量元素的不足,是非常 可取的。從微量元素測試結果,可提示人的健康狀態,也可診斷病理狀態的  微量元素的多寡。如膽固醇代謝紊亂導致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等,可通 過調整鋅/銅比值及錳含量來改善病狀而治癒;糖尿病胰島功能障礙與鋅、 鈷、鉻元素缺少有關,則可相應服中草藥鈣通道阻劑滯或其他途徑,如離子 導入治療,使體內微量元素達到相對平衡而達到治療目的。為此,要創造出 新興的治則程序與處方學。近年來經大量調查研究表明,體內含微量元素的 量和分布異常以及搭配比例關係的失調,都與各種疾病緊密相關,並且在體 內存在著相互制約的關係。因此,對微量元素的補給或調整,要科學化、合 理化,不然會造成事與願違。另外,應重視中草藥鈣通道阻滯劑(CCB),這 是一個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現已研究發現眾多的中草藥及其活性成分有鈣 通道阻滯作用。曾對 150 種中藥 400 多種提取物進行系統的生物活性測定, 測得具有不同強度 CCB 作用者 67 種,包括川芎、藁本、海金砂、當歸、桃仁、 紅花、丹參、赤芍、丹皮、三棱、紫草、羌活、獨活、千年健、白芷、紫胡、 前胡、薤白、烏葯、五味子、苦參、大棗、靈芝、附片、菟絲子等。日本學 者以 CCB 為指標,就 154 種生葯的作用進行探討,發現 53 種具有活性,其中 活性較強的有 20 種,包括前胡、黃芩、黃柏、兒茶、茵陳、烏梅、蘿芙木、 藿香、菊花、大黃、澤瀉、肉豆蔻、金錢草、青皮、補骨脂等。目前國內對有強 CCB 活性的漢防已甲素、毛冬青甲素、川芎嗪有相當深入的研究。五、生命的維主素(一)什麼是維生素  顧名思義就是維持生命的要素。1912 年在倫敦工作的波蘭藉化學家馮克 從酵母中制出抗腳氣病的化合物,這類體內不可缺少的物質,因其含有胺基 而被命名為「生命胺」即維生素,這個名字來源於 vital(生命)+amine(胺), 這就是本章要敘述的維生素。  維生素是有機物質食品,即只產生於天然的,在活著的物質中,如植物 或動物中,它們以微量形式存在於食品中,對於正常生長和維護健康是絕對 必要的。現已有 20 余種維生素被人們認識了,並被分析研究。它具有調節機 體代謝過程的功能,植物的綠葉是植物生產維生素的實驗室,所以說植物的 綠葉和莖含有全部維生素,以種子作為食物的大豆類,豌豆、麥粒、玉米等 亦含有維生素,並向下一代植物提供營養。動物的瘦肉含有維生素;器官如 心、肝等,則含有更多的維生素;蛋黃亦含有維生素;魚類的維生素主要貯 存在肝。  維生素分為兩類:即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 A、D、E、K;水溶性維生 素包括全部 B 族、維生素 C。有關維生素的主要特徵及缺乏的癥狀,見表 12。維生素來源功能缺乏癥狀 肝、腎、維持正常視力,夜盲症。 蛋黃、綠葉蔬防治夜盲。維持正常上皮組織萊、牛奶、胡上皮組織健康萎縮,促進角維生素 A 蘿蔔、黃油增加對傳染病的化,皮膚干 抵抗力,促進生長。燥。對傳染病 注意:大劑量長抵抗力降低 期服用可中毒新鮮魚肝、為鈣、磷吸收和軟骨症、維生素 D 蛋黃、黃油、利用所必需骨質疏鬆症 曬太陽維持牙齒和骨骼 健康小麥胚芽、系強抗氧化劑,血紅細胞  油、谷芽、大能防止維生素 A、維溶解維生素 E 豆、芝麻油生素 C、不飽 和脂肪酸被破壞。保護血紅細胞 瘦肉、肝、有助於血漿因子出血蛋、菠菜、甘形成維生素 K 藍、十字花科 植物、腸道細菌合成 柑桔類、維持牙齒、骨骼、壞血病、  蔬菜、檸檬、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牙齒鬆動、骨抗壞血酸西紅柿、果汁能, 增強對疾病的抵骼變脆、毛細(維生素 C)等抗力,促進外傷癒合血管及皮 下出血  硫胺素全穀類、是糖類代謝所必腳氣病,(維生素 B1)豆類、牛奶、需, 能保持神經和肌神經炎、食慾  蛋黃、肉類肉系統的健康,促進不振,生長遲 生長緩  牛奶、奶是物質代謝所必口角潰核黃素酪、肝、腎、需,有促進生長發 瘍、唇炎、舌(維生素 B2)肉、蛋、綠葉育,維持一般健康的炎、脂溢性皮蔬菜作用炎、陰囊炎、 視覺不清、白內障 維生素來源功能缺乏癥狀 肉、魚、是細胞代謝所必舌炎、皮尼克酸蛋、豆類、麵粉需;能維持皮膚和神炎,癩皮病。 經的健康食慾不 振、消化不 良、腹瀉、頭 痛、眩暈、記 憶力減退  肉、肝、是細胞代謝、正貧血、神吡哆醇腎、麥芽、全常發育所必需。 經炎皮膚損(維生素 B6)穀類、大豆是正常利用銅鐵傷所必需肉類、肝、巨核細胞腎、魚、牛奶、促進血細胞成熟性貧血、脊髓維生素 B12 蛋變性、神經 和周圍神經退化、舌、口腔、消化道粘 膜發炎肝、肉、能促進血紅細胞貧血、記葉酸腎、蛋、馬鈴發育,是蛋白質、脂憶力減退 薯、綠葉蔬菜肪、糖代謝所必需(二)為什麼要補充維生素  對於人類營養來說,維生素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幫助每個人健康長壽, 只要用量適中,可具有令人吃驚的力量。維生素是機體維持正常代謝和機能 所必需的一類低分子化合物,大多數維生素是某些酶的輔酶的組成部分。它 是人體六大營養要素(脂肪、糖、蛋白、鹽類、維生素和水)之一,大多數 必需從食物中獲得,僅少數可以在體內合成或由腸道細菌產生。然而大自然 是蘊藏維生素的寶庫,不論是動物、植物,還是野菜、生葯都含有大量的維 生素。雖然因品類不同而所含維生素的量各異,但含量之多和品類之繁,真 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下竭。人們可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具體條件有效地向 大自然索取,從而配備出合理、經濟,而又富於營養的治療膳食,以保證人 類身體健康。  近年來,對某些維生素的本質和作用有了進一步地認識。機體通過正常 進食獲得維生素,就可滿足身體的需要。由於人的生活習慣不同,個別人有 偏食或患有某種疾病,以及生長中的兒童、懷孕及授乳期婦女,老年人等情 況,或吸收、利用發生障礙,或額外增加對維生素的需求,從而出現維生素 缺乏症。此時如能及時增加飲食中維生素的供應,口服或注射維生素製劑, 病症可趨干好轉。但也應指出,把維生素當作「補品」長期大量使用是不當 的。這樣會超過身體需要,不僅造成藥物上的浪費,更重要的是會引起體內 維生素失衡,發生不良反應。  (三)老年人與維生素  眾所周知,老年人由於生理和生活習慣上的緣故,如牙齒脫落,下頜肌 萎縮,消化腺體功能減低,胃腸道蠕動下降,飲食上偏食習慣等,可導致營 養方面的不足。因此,老年人的維生素缺乏是相當普遍的。在老年人中,營 養不良、貧血、消化道疾病等也不少見。  老年人飲食中維生素 A、維生素 B1、維生素 B2、維生素 B6、維生素 C、 維生素 D、維生素 E、煙酸、葉酸的攝入量常低於維生素的供給標準。最近美 國調查又發現,在 367 名男性和 63 名女性中,隨年齡的增加,服用維生素的 人數也增加,而且其中專業人員最高,有 50%的人服用維生素。  老年人由於經常有孤獨感,往往生活單調或無人照顧,不注意飲食,或 飲食不佳,進而引起營養不良。為了彌補營養上的不足,一般認為老年人每 日需要維生素 A5000 國際單位,適當劑量的複合維生素 B、維生素 C100mg 及 維生素 D800 國際單位。維生素 D 對防止老年性骨質疏鬆有密切關係。  老年性及早老性精神病,又名原發性痴呆,目前尚無任何特殊治療,主 要是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其次注意營養,投予適當的維生素治療並防止脫 水。據利鮑的報道,約有 10%的老年人患有幾種主要維生素的缺乏症。因之 高效價的維生素製劑,應經常服用。由於維生素 B 和 C 的毒性極低,可以應 用較大的劑量,故將維生素 B 和 C 作為對老年人維生素缺乏症的預防性治療 措施之一。據山田等的研究,維生素 B6 對動脈硬化症的治療和預防均有益 處。此外,煙酸和維生素 E,均可作為動脈硬化症的輔助治療。  (四)維生素治療那些疾病1.維生素 A 抗乾眼病  維生素 A 缺乏時,眼球暗適應力減退,夜間視物不清,形成夜盲症。長 期缺乏時,即發生結合膜乾燥,即所謂的「乾眼症」,甚至角膜軟化,潰瘍 穿孔而失明,此時應投給維生素 A。維生素 A 還能保護上呼吸道、消化道、 泌尿道以及性腺等上皮組織的健康,增強對傳染病的抵抗力,防止細菌感染。 維生素 A 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如各種動物的肝、蛋黃、乳類和魚肝油中含量 較多。植物性食物中的胡蘿蔔素在人體肝臟變為維生素 A,黃綠色植物如胡 蘿蔔、小米、玉米、南瓜、黃花菜、枇杷、杏子、柿子、芒果、菠菜、韭菜、 柿椒、蕃茄等都含胡蘿蔔素。若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 A,亦可發生中毒現象。2.維主素 D 抗佝僂病  維生素 D 能促進腸道鈣磷的吸收,使血鈣與血磷的濃度增加,有利於鈣 磷沉著,促進骨組織鈣化。由於長期日光照射不足和食物中維生素 D 缺乏, 或其他原因引起維生素 D 缺乏。在普通膳食條件下,只要經常接觸陽光,一 般都不會產生維生素 D 缺乏症。一般魚肝油中維生素 D 含量最多,其次是蛋 黃和肝臟,再次是牛奶和植物油等。如果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 D,則可引起 軟組織的鈣化和腎功能的損害,故應注意。3.維生素 K 抗出血症  當人體的肝膽失調,影響膽汁分泌,往往會產生維生素 K 缺乏症。人體 缺乏維生素 K 時,凝血酶原的濃度降低,使凝血時間延長,容易出血。臨床 上常用的 K3、K4,是人工合成品,它們具有與 K1 和 K2 相似的基本結構,但 能溶解於水,可以口服或注射。維生素 K1 在綠葉蔬菜及動物肝臟含量較豐 富。維生素 K2 則是細菌代謝的產物,人體腸道細菌能合成。4.維生素 c 抗壞血病  維生素 C 具有酸的性質和防治壞血病的功能。同時,維生素 C 是一種還 原性很強的物質,參與體內重要的生理氧化還原過程。它參與膠原蛋白的合 成,促進傷口癒合;促進抗體的形成,增強人體的抵抗力,對一些毒物具有 解毒作用,促進腸道內鐵的吸收,常被用作治療貧血的輔助藥品。缺乏維生素 C 時,臨床上表現為血管壁的通透性及脆性增加,容易出血。另外,表現為骨質脆弱、骨骼、牙齒等易於折斷或脫落。維生素 C 廣泛分布於酸性水果 及綠色蔬菜中,鮮棗、柑桔類、蕃茄、柿椒、沙棘、櫻桃、豆芽等含量尤為 豐富。長期服用大劑量維生素 C 可引起尿中草酸含量顯著增加,可能發生尿 路的草酸鹽結石。5.維生素 C 抗貧血症 嚴重貧血也是壞血症的癥狀之一,因此,很明顯維生素 C 和鐵是相互補充的,缺少哪一個,都會導致另一個的不足。經研究維生素 C 顯示出具有增 強吸收鐵的作用。6.維生素 C 抗癌症  科學家認為許多癌症是由病毒引起的,而維生素 C 傾向於具有一般的抗 病毒效用。因此,維生素 C 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據研究,維生素 C 給淋巴細 胞以足夠的活力,使其有效地攻擊侵入人體中的外來者,癌可能是受淋巴細 胞攻擊的外來者之一。另一個可能的作用是發揮腎上腺和腦垂體腺功能,在 正常情況下,腎上腺和腦垂體腺中抗壞血酸濃度非常高。在受壓力時,抗壞  血酸迅速地用盡,而癌確實能迫使機體的維生素 C 加速消耗。這樣,通過供 給腎上腺和腦垂體所需的維生素 C,產生激素,則機體能更好地對抗這樣的 壓迫。7.維生素 C、E 治療皮膚癌 曬太陽本來是有益於人的健康,但皮膚曬得太過分,卻為皮膚癌的產生打開了大門。據報道,每年有 30 多萬人被記錄於皮膚癌的病例上,幾乎占確 診新生癌症的 1/3。維生素有助於防止危險的氧化,據國外皮膚學研究發現 兩種抗氧化劑——維生素 C、E 有助於防止陽光引起的皮膚癌。因為已知維生素 C、E 能減少脂肪的氧化,醫生髮現把超量抗氧化劑加到食物中去,即能阻 止致癌的膽甾氧化物在皮膚中的形成。即使它們不能完全防止癌症,亦有理 由相信它們是非常有益的。8.維生素 B1 抗腳氣病  維生素 B1 是脫羧輔酶的重要成分,而該酶是調節糖代謝的重要物質,因 而維生素 B1 是機體充分利用糖類所必需的維生素,膳食中糖含量越高,則維 生素 B1 的需要量也越多。維生素 B1 的缺乏症是腳氣病,表現為倦怠無力, 兩腳麻木,肌肉酸痛,出現對稱性周圍神經炎,嚴重者波及心臟,出現急性 心力衰竭等。維生素 B1 在穀類、豆類與硬果類、乾酵母中含量均很豐富,動 物內臟、瘦肉和蛋黃中也較多。9.葉酸治療循環病  老年人面臨著二種循環病,而用葉酸治療是改善循環的有效方法。經科 學家研究認為葉酸有擴張小動脈的作用,可改善慢性瀰漫性動脈硬化。另外, 當腿部循環障礙越來越嚴重時,細胞組織開始壞死,再加上碰撞或輕傷造成 不能癒合的開放潰瘍,這種慢性小腿潰瘍也可用葉酸治療,使血液循環得到 改善,小腿潰瘍從而得到治癒。10.維生素 E 治療靜脈曲張  由於某種原因造成下肢血液循環障礙,從而使靜脈瓣失去作用。靜脈瓣 的職能是使血液在靜脈中能夠流動,或在被送回心臟的迴流中抵抗重力的作 用。當這些靜脈瓣失去作用時,血液沿腿上升就比較困難,其結果使靜脈伸 長、膨脹,使血液快速返回變得更加困難。從而造成靜脈曲張。然而許多報 告證明通過維生素 E 治療可減輕或者治療受損循環常常是十分有效的。維生素 E 在靜脈中的有益作用與它在動脈中的作用相同,故用維生素 E 治療靜脈炎將十分直接地關係著它控制心臟病的發生。維生素 E 具有使組織較好地利 用氧的獨特能力,使失去生機和充血的慢性靜脈炎腿組織接收更多的氧。同 時,還具有明顯的使纖維蛋白分解的能力。這種能力可消除內部的血凝塊, 而對封住傷口的血凝只有輕微的干擾或完全沒有干擾。另外,還可治療肌肉 痙攣。11.煙酸能降低血膽固醇 血液中膽固醇過多對老年人是十分不利的。通過精心安排飲食是控制膽固醇含量的最好辦法,而用大劑量煙酸治療,則可以降低膽固醇水平。煙酸 還能減輕心臟病人的心律不齊。經研究發現,對心臟病人使用煙酸,在 5 小 時之內可使遊離脂肪酸水平急劇下降,患心律不齊的病人的數目顯著減少。 這樣,煙酸得到廣泛的應用,可減少心臟病的危害。12.維生素 B6 和鎂合用防治腎結石 最普通的結石是氧化鈣之類,這多半是由缺乏維生素 B6 和鎂造成的。故經學者研究採用補充維生素 B6 和鎂治療腎結石獲得成功。由於草酸和多餘的 鈣在負擔沉重的腎臟幫助下直接進入尿里,結合成草酸鈣,它們不僅在慢性 結石患者身上形成,而且在正常的個體身上也是如此。為此,通常使用 300mg 氧化鎂與維生素 B610mg/日即可治療結石。13.維生素 B6 可預防腦血栓  近年研究表明維生素 B6 以輔酶形式參與體年蛋白質代謝,當其量不足 時,蛋白質代謝受到影響,其中的蛋氨酸可轉變為半胱氨酸,這種物質過多 可損害動脈內膜,使血中膽固醇、甘油三酯等沉積於血管壁上引起動脈粥樣 硬化。所以,每日需補充 40 毫克維生素 B6,這樣即可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 發展,預防腦血栓的形成。另外,一定濃度的維生素 B6 還與血小板表面蛋白 質、纖維蛋白原和凝血酶元結合,影響血小板的聚集,延長凝血時間,減少 血栓形成。故食用含維生素 B6 多的食物,如豆類、香蕉,或服用維生素 B6, 均可預防腦血栓的形成。  六、老年保健醫學  老年保健醫學是老年醫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與預防醫學、康復醫 學緊密配合。隨著工業大發展以後,很多發達國家社會經濟好轉,醫藥衛生 事業發達,很多傳染病得到了控制。因此,人們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壽命 延長,老年人口比例顯著增加,這才引起社會的普遍重視,認識到老年人的 醫療保健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老年保健事業的盛衰,不僅是關係到能否落實 億萬人老有所醫的切身福利問題,也是關係到我國四化建設能否有個安定團 結的政治局面的重大問題。  2000 年人人享有衛生保健是一個全球性的戰略目標,制訂適合我國國情 的預防保健戰略目標,更好地為持續穩定協調發展國民經濟的總方針服務, 使人民保健與社會、經濟協調,同步發展,這是中國 2000 年預防保健戰略目 標制訂研究的出發點與歸宿。堅持預防為主,是我國衛生工作取得成功的一 條基本經驗,也是發展衛生事業必須長期堅持的一條指導方針。預防保健是 中國衛生工作的優勢和特色,也是衛生事業發展的戰略重點。為了實現人人 享有衛生保健,必須充分體現全方位貫徹預防為主的指導方針和預防保健這 個戰略重點。然而,預防保健的目標是以居民健康狀況的目標為中心,以提 高居民健康狀況和改善社會衛生狀況為重點,降低疾病的危險因素,提高專 業人員和廣大群眾的衛生知識水平,改進預防保健服務的質量,將預防保健 任務落實在實際行動中。在衛生事業中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是貫徹預防為主方針的兩個重點,是促進健康的基本途徑。在面臨醫學模式發生轉變的形勢下,這兩個重點的重 要性更為人們所理解。科學技術的發展歷史與預防疾病的實踐證明,進一步 明確疾病預防和衛生保健在衛生事業中的戰略重點地位及其作用,是保證我 國衛生政策連續性的重要條件。預防保健政策應該進一步確立疾病預防和衛 生保健在衛生事業發展中的戰略地位。為此,在力爭 2000 年實現小康的同 時,在醫療領域裡,為人人享有衛生保健創造良好條件,建立現代化的以健 身、養生、保健、康復為主要內容的研究課題。開展功能恢復、功能矯治、 功能補償、功能替代、功能適應的醫護訓練、教育手段,促進患者全面康復, 重返社會。使老年保健醫學。朝著自我監測、自我保健、自我治療的方向發展。(一)世界人口老化的趨勢  20 世紀 40 年代以前,世界各國老年人口所佔的比例不大,絕對數也不 多,故考慮老年人問題很少,自 194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多數國家人民的 生活日趨安定,再加上醫療技術的提高,廣大人民的健康水平得到提高,老 年人在全人口中的比例明顯增大。老年問題才引起人們的重視。例如美國老 年人口比率增加。本世紀初,美國的 55 歲以上人口低於總人口 10%,大約710 萬人;1982 年達到總人口的 20%以上。大約 4890 萬人。預計到 2050 年,每 3 個美國人中將有一個超過 55 歲。近 20 年,65 歲以上人口增長速度是其 它年齡組的 2 倍,以 85 歲以上人口增長速度最快。1960 年,85 歲以上的僅 佔總人口 0.5%,20 年後己達 l%,估計 2000 年可達 1·9%,2050 年將達 5%。目前,美國 85 歲以上老年人超過 220 萬人,預計 2050 年將達 1600 萬人。 我國據 1982 年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60 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7.63%。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全國人口總數的 4.91%。從 1980 年世界各國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占各國總人口的百分數的資料看,比例最高的是瑞典,佔16.9%,其次是挪威、英國、丹麥、東德、瑞士、西德、義大利、希臘、比 利時、法國、荷蘭、西班牙、美國等,而日本為 9.1%,在 1980 年比起其他 國家雖不算高,但進展速度很快。據人口預測,日本 65 歲以上的老人,1985 年占 9.7%,2000 年將達到 14.3%,2085 年就要達到 23·8%。幾個發達國家 65 歲以上老年人在其全人口中比例的變化,可以看到日本在 1970 年之後,老年人口比例上升速度是很突出的。特別是同 65 歲以上國際人口老化速度的 統計比較,老年人口從 10%到 20%,在瑞典是用了 87 年,瑞士 56 年,西德71 年,而日本只用 25 年。從平均壽命來看,日本,1935 年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 49.92 歲及 49.63 歲。1978 年已分別達到 73 歲及 78 歲。1983 年男性達74.20 歲,女性達 79.78 歲。我國解放前在 40 年代左右,平均壽命為 35 歲,1981 年已達 67.88 歲,其中男性 66.43 歲,女性 69.35 歲。另外,從判斷人 口老齡化問題,聯合國有一個標準,即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佔全國人口 4%以 下者為青年國,在 4~7%為成年國,在 7%以上為老年國。因此,上述這些 國家都是老年國。而巴西、印度、斯里蘭卡尚屬青年國。我國則為成年國。 但目前很多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現象是很明顯的。總之,世界各國都在向 老齡化趨勢發展。人口結構都在逐漸發生變化,而且遵循著一定的規律。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和預測,全世界 60 歲以上老年人總數,1950 年為 2.1億,1975 年為 3.5 億,2000 年為 5.9 億,2025 年將增加到 11.2 億。在此期 間,全世界的總人口由 25 億上升到 82 億。這樣,老年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 將由 8.4%上升到 13.7%,到那時全世界基本進入了老齡化世界。當然,由 於各國社會經濟發展情況不同,人口結構變化的水平和速度也不一樣。據估 計到 2000 年全世界 80 歲以上的老年人將有 47%分布在發達國家。我國 60 歲及以上的老年人,1982 年為 76,637,753 人,佔總人口 7.63%。預計到2000 年將為 1.3 億,佔總人口 11%,到 2025 年要達到 2.8 億,將佔總人口的 20%。 人口老化與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很有關係,它直接受人口出生率減低和人口死亡率減低的影響,而人口死亡率的減低正標誌著國民經濟和科學文明 發展的結果。日本 1953 年嬰兒死亡率為 116.1‰,1978 年降到 33.6‰,而 其人口出生率 1947 年為 34.3%,1957 年為 17.2‰。由於出生率的顯著降低,促成了人口老化的加速。據統計,全世界 160 個國家中屬於老年型國家有 38 個,占 23.8%,亞洲 39 個國家中,屬於老年型只有 3 個,其中日本是發展 中最快的,是世界老齡化社會之一,已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如醫療、福利、贍 養費用開支大等困難,這一系列社會問題,到 21 世紀將變得更為突出。為此, 日本政府曾於 1982 年制定了養老金法和健康保險法,1984 年日本厚生省召 集了日本各界有關人士進行廣泛討論和徵求意見,方針是加強老年人護理, 增加護理設施,促進福利機構的發展,將福利設施與家庭有機結合起來。據 日本政府推算,到 21 世紀日本高齡老人的人數將達到 2 千萬,可見老年人口 發展趨勢之速。人口老化的現實迫使各國政府把老齡問題提到議事日程上。 據我國 1989 年 4 月統計,人口已實破 11 億。中國將成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 多的國家。通常說我國人口佔世界人口總數的 1/4,而老年人口佔了世界人 口總數的 1/5,人口老化體現了國家的進步。但老年人口激增,對整個社會 將發生重大影響,如老年人的醫療保健、福利照顧、生活安排、思想教育部 必須妥善安排。特別是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問題。人老病多也是自然現象。據 日本統計,現在是平均每 6.5 人供養 1 名 65 歲以上的老人。到 21 世紀將每2 人贍養 1 名 65 歲以上的老人。當然就直接影響了國家的經濟增長率。據日 本的統計和估算,如果按現在情況發展下去,他們 1980 年的經濟增長率為6.58%,到 2000 年將下降到 3.14%,2025 年到 1.14%,則近於停頓狀態了。因此,老齡問題是一個非常值得重視的大問題,我國遵循「必須把老齡問題 提高到戰略的高度,加強領導,統籌規劃,綜合治理」,這是非常正確的。 日本人口變化的情況與我國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應以資借鑒。綜上可見,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到來,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和人口平均預期壽命的逐年延長,將會給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醫療 衛生帶來重大影響,而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老年醫療保健工作如何適應人 口老化所帶來的新需求,則是老年保健醫學應該抓緊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 如果不在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前,著手有計劃、有組織地提供解決一系列人口 老化的措施,如涉及老年人福利設施、醫療保健、護理服務等方面,政府將 處於困難的境地。為此,促進醫院建成具有預防、治療、康復的全功能單位。 老年醫學治療癒合理,愈有利於保健、養生、康復的進行,然而老年保健醫 學愈在疾病的早期介入,既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又有利於整體康復,使康復 干預開始於疾病早期,有利於病人早期恢復功能。康復干預貫徹於疾病的始 終,則有利於降低殘疾率,提高功能康復率。特別是從建設物質文明和精神 文明來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精神文明建設要同步跟上,而對殘疾人和 各種功能障礙者關心和扶助,正是社會進步和精神文明的集中表現。(二)我國老年保健醫學的源流  我國老年保健醫學源遠流長,早在兩千年前就對老年保健有所研究和記 述,可以說是起源於春秋,開展於西漢,成熟於宋元,補充於明清,發展於 今朝。祖國醫學在探索養生防老、卻病延年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蘊藏著 極寶貴的內容。1.先秦時期 諸子百家就各具一套防老保健、延年益壽的理論和方法。《內經》有「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的敘述。《內經》攝生篇講「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 歲,而動作不衰??。」《老子》則提出「人生大期以百二十為限」,都說 明人的壽命可達百歲以上,與利用現代生物學所推測的人自然壽命是 120 歲 左右相似。當時老子和莊子編製了一套導引(按摩)、吐納(氣功)方法, 對後世影響很大。管子認為「精」是氣的物質基礎,是人生命的源泉,故主 張「存精」以養生。《呂氏春秋》強調精、氣、神和形體的統一,是生命的 根本,還提出「天人相應」的觀點,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含有「人 定勝天」的思想。因此,《黃帝內經》總結了先秦諸子的養生思想與實踐經 驗,開始從醫學的角度討論養生與長壽的問題。還提出「不治已病,治未病」 的預防觀點,這對防病治病,保健延壽有著報其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2.漢代時期  張仲景很重視養生防病,提出「士工治未病,不治已病」,他研製的八 味地黃丸成為防治老年病的著名方劑。華陀更是養生的典範,他主張體育鍛 煉,認為是卻病延年的重要途徑,遂創五禽戲。3.隋唐時期  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與葛洪子的《搶朴子·內篇》,都是養生學的 重要著作。尤其是醫藥學家孫思邈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都有養 生專論,這些著作對研究抗老防病有很大價值。4.宋、金、元時期  對養生學及老年病的防治都有了發展,如陳直的《養老奉親書》;錢乙 的「六味地黃丸」,對治療老年病方面亦有良好的效果。朱丹溪提出人之一 生「陽常有餘,陰常不足」,因而在治病與養生方面都以滋陰為主,著有《色 欲箴》和《茹談論》。嚴用和補腎之說為後世廣泛用於補腎法而抗衰老。以 上這些對防治老年病和其它疾病提供了理論依據。5.明代時期  張景岳重視疾病的預防,他所創左歸飲、右歸飲就是一補陽精,一補陰 精,是防治老年病常用的名方。趙養葵突出「命門」學說,對許多疾病都用 水火陰陽來概括,治療則以六味丸、八味丸為主方。6.清代時期  有關養生長壽專著達 60 多種,其中主要有曹慈山的《老老恆言》;楊灝 的《保生篇》,唐千頃的《大生要旨》等,都對養生壽老有所發揮。葉天上 對一些老年病的病機,有獨特的見解,對一些老年病的治療,除著重陽陰與 腎之外,提出「久病入絡」的觀點,為老年病開拓了活血化瘀的治療途徑。 歷代醫家均把老年保健放在首位,稱之為「攝生」「養生」「道生」「養 性」等並著有大量典籍,還有很多延年保健的秘方、驗方等,為我中華民族的健康長壽起了積極的作用。目前世界抗衰老藥物中,多半為古方中藥。7.近代時期  我國近代老年保健工作是從建國後開始的,1950 年第一屆全國衛生工作 會議上制定了「預防為主」的方針,先後消滅了「一、二號病」和天花,小 兒麻痹基本得到了控制,其它傳染病大幅度下降,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 提高,平均壽命從解放前的 35 歲左右上升到現在的 69.5 歲(女)和 66.9 歲(男)。初步統計,我國 60 歲以上老年人,已超過 8 千萬,均佔世界老年 人口總數的 22.9%,65 歲以上的老年人約佔總人口的 4.8%。因此,老年人 的保健和老年醫學的研究提上了議事日程。1971 年周總理在接見全國防治老 年慢性支氣管炎會議代表時強調了對老年人要關心,他說:「中國人口多, 也不能老頭子都不要了,他們還有經驗可以貢獻。『人生七十古來稀』這是 過去的說法,現在我們要把平均年齡搞到七十」,這是周總理對老年人的最 大關懷和鼓午。8.目前狀沉 我國老年人保健工作主要是通過基層衛生組織開展的,具有廣泛的群眾性。近年來老年體育各地部有開展,其中最普遍的是慢跑運動。許多城市還 成立了老年人長跑隊,還舉行了老人田徑賽,參加太極拳、太極劍、八段錦、 形意拳、練功十八法、鶴翔庄、老年迪斯克舞等。全國各地已開展了 1800 多個拳、操、功輔導站,一些市、縣還成立了老年人保健組織機構。還有老 年學學會、老年人協會、老年醫學研究會、退休者協會、老年體育協會等, 在全國各地茁壯成長,開創出老年保健工作的新局面,特別是我國首次組織 了專門研究老年保健醫學的機構——「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於 1993 年在北京成立。(三)老年保健醫學的研究要點  隨著人口老齡化,一批易患慢性病、活動日益不便而需籍助於別人、生 活難於自理的老年老人群不斷出現,對社會的健康服務,生活照料醫療需求 大大增加。抽樣調查表明,全國近 30%的老人健康情況較差或很差,55 歲後 老人的病死率隨著增齡呈對數增加,綜合醫院門診、住院的老年病人比例增 多,雖然在城市的老人中有 73.3%能享受公費、勞保和半勞保,醫療保障解 決得較好,但佔全國老人總數 80.98%的鄉村老人主要為自費型(94.7%), 醫療保障係數很小,對鄉村老年人來說還是一個比較尖銳的問題。  龐大的老年隊伍帶來的健康醫療需求,給極有限的可利用的衛生資源帶 來巨大的壓力,我國人口老齡化是在國家經濟建設正在起步的時候發生,處 於溫飽階段向小康水平過渡的中國老人,必然對中國的老年衛生戰略問題的 展開和實施帶有更大的挑戰性。在人口老化過程中,努力推遲衰老,縮短晚 年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素質,成為老年衛生問題的首位戰略目 標。傳統的只著重於疾病治療與痊癒為主的生物模式遠不可能解決當代的老 年健康問題。處於老齡化的眾多人群,迫切需要的是保護好功能,既要防止 疾病和老化相關性疾病的發生,又要防止與老化無關的疾病和殘疾的惡化, 使老年人有較長時期的獨立生活能力,儘力推遲需要旁人來照顧、看護、失 去獨立生活能力出現的時間,而不單是集中力量去應付已造成的損害。衰老、 陋習、廢用、不良生活方式和環境因素造就的當代的老年病,使在壽終前毀 去老人部分或全部獨立生活的能力。因此,推遲衰老是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時 間隊事社會勞動,創造價值,特別是在醫療保障和生活供養尚不充分保證的 老年人,迫切需要一段健康的時間去再就業。勞動年限延長也可減輕老年人 增加給社會帶來的經濟壓力;加至商品經濟的發展,家庭日趨小型化,雙職 工家庭日益增多,要求老年人能獨立生活,有自理能力也愈顯得迫切。1.人民群眾對醫療保健水平要求日益提高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居民對醫療水 平、醫療條件和醫療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現在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有病能 住進醫院,用上消炎藥了,而是要求高級醫生給看病,希望用先進儀器檢查 身體,看病和住院的條件要舒適,環境要幽靜,膳食要講究營養等。事實上 有相當一部分人因現有醫療條件滿足不了自己的要求,有病只好住在家裡, 即使非住院不可的,也多數未等身體完全康復就匆匆出院了。總之,形勢迫 切需要高水平、高檔次康復養生性質的醫院出現。2.新鮮事物和新的需求不斷湧現  (1)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和快節奏生活方式的到來,人們於緊張繁忙的工 作之餘極需迅速恢復精神和體力,迫切要求在醫務人員指導下的各種按摩、 氣功等康復健身手段的出現。  (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長壽的渴求和事實上的人口老齡化, 絕大多數中老年人對保健、養生和慢性病的康復以及消閑健美等越來越重 視。紛紛渴望在優越的環境中,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有益於身心的健康 活動。  (3)多數傷殘人其各種功能的恢復和訓練,均需要在特定的環境進行專 門的功能訓練,以便早日康復回歸社會。(4)獨生子女增多,家庭小型化和社會就業機會擴大以及社會保險事業的發展,人們對病人、老年人尤其老年病人的關懷,從家庭的角度已感到力 不從心,紛紛要求公寓式病房、夫妻病房、生活護理病房以及臨終關懷病房 等出現。  (5)外商、港澳台胞、海外華人紛紛來大陸投資或合資辦企業,或旅遊、 消閑、度假,國內的個體企業主、大款等高收入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客房 式病房,有的需要葯膳、葯浴、減肥,甚至住院期間的各種康樂、健身、養 生等活動。3.為方便老人就醫,加強醫療保健機構的建設 為適應老年人口增加對醫療的需求,應有計劃地增設專門為老年人服務的醫療機構。可根據當地的條件,建、改、增設老年醫療機構,建立科學的 醫療程序和合理的服務方式。此外.還應重視老年神經精神專科建設,使老年 人精神飽滿,順利地度過晚年。4.重點抓老年保健工作(1)健康普查: 由於人體隨增齡,防病能力下降,易息多種疾病。因為老年人患病具有以下特點:易同時患幾種疾病,同一臟器可有多種病變;疼痛反應遲鈍,疾 病不易早期發現;抗病能力低,癥狀不典型。因此,往往由於疾病不能被早 期發現而延誤診斷,失去救治機會,但通過健康普查可以解決疾病的早期發 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2)健康教育  我國人群疾病譜和死因構成已發生顯著變化,危脅人民生命安全的非傳 染慢性四病(心腦血管、癌症、呼吸道感染),其發病率及死亡率與年齡成 正比。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和行為,如嗜煙、酗酒、不良飲食、缺乏適當運 動、情緒激烈活動等均為老年人發病和影響治癒的主要原因。而改變不良生 活方式,減少不良行為,就必須加強對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做到自我保健、 自我監護、自我健康管理。特別是認識到現代老年人的健康是過去中青年時 的延續,提高和保護好人生每一階段的健康,增強人口身體素質是提高老年 人生命質量的重要措施。因此,從中青年起就要對不良衛生習慣作鬥爭,逐 步建立對中青年的健康監測,以此作為提高老年人生命質量的重要措施。由 於人們缺乏醫學知識,對一些重要疾病的癥狀和處理,往往所知甚少,而對 無關緊要的癥狀,有時卻過分重視,在治療上往往相信「驗方」、「驗葯」。 因此,對老年人必須經常開展衛生科普教育,應以常見老年病為重點,採用 多種形式,如組織講演會,收聽廣播、放映電影,收看電視等,以提高老年 人的醫學常識。  (3)家庭服務:依靠基層衛生組織開展各項家庭服務,如保健指導、家 庭治療、家庭護理、家庭諮詢,對家庭服務人員進行業務技術指導,使之更 合理地為老年人,特別是患病老人做好各種家務服務和生活照料服務,重視 老年人的卧床不起的問題。據統計,日本人病卧床老年人占 60 歲以上人口的3%,這給家庭社會造成很大負擔,已構成一個社會問題。因此,對卧床不起 老年人除原發病外,還應注意:①預防並控制肺、泌尿道等的感染,②預防 褥瘡的發生;③處理好神經原性膀胱、尿閉、尿道結石;④做好康復醫療, 使病人盡量活動,以改善病人的日常活動能力。應組織辦好基層的家庭病床, 加強街道、大隊對五保戶的照顧,並可將孤寡老人送敬老院養老。另外,應 積極創造條件,增辦社會福利事業,如干休所、養老所、敬老院、衛生院。當然,按目前社會經濟狀況還是以強調開展家庭病床更為實際。家庭病床是 當前社會為老年人醫療提供的一種最合適的醫療服務形式,適合當前的衛生 資源分配情況和經濟水平。它一方面適應了地區性人口老齡化增長速度的需 要,另一方面應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其職能範圍,即在完成原來單純醫療服 務的基礎上,向康復、預防保健方面發展,以維護老年人的殘存功能,提高 生活質量為主要內容。  (4)建立老年醫療保健諮詢組織,老年人的衛生問題不僅是醫療部門的 專題,更是社會問題,它涉及各種社會保障,因而老年衛生保健工作的開展, 應與該地區的老齡化嚴重程度、經濟水平、所提供的衛生資源,原有制定的 各項相關政策和該地區的發展趨勢相適應,所以要組織專門人材進行研究, 並作出報告,為制訂政策提供依據,故應建立老年醫療保健專家諮詢組織, 對有關老年醫療、保健的政策制定、評估,協調作出報告或學術研討。5.重視老年保健醫學的研究工作 儘管我國在老年基礎醫學和臨床醫學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老年社會醫學、老年保健醫學、老年康復醫學等學科還剛剛起步,有許多問題有 待我們去開發、探討。特別是老年保健的重要性雖已被認識,但還沒有形成 完整的學科體系。因此,老年保健醫學也必將受到社會所承認與重視。為了 提高老年保健工作的服務質量與技術水平,必須加強老年保健醫學的研究。6.大力發展老年康復醫學事業  由於近年來對健康概念的重新認識,「障礙」的範圍已遠遠擴大。所以, 康復的主要對象便是老年人。其康複種類很多,包括了醫學康復、社會康復、 職業康復。老年康復訓練的實施場所,既可以是老年病院、老年康復醫院、 療養院、養老院等為老年人專設的醫療機構,也可在自己家中進行康復訓練。7.加強培訓老年保健人員  老年保健已成為基層衛生組織的工作任務之一,但各地衛生行政部門對 基層開展老年保健的重視程度,任務要求,檢查評價,組織建設,人員培訓 等情況還很不統一,為了加強基層老年保健工作,必須強化老年保健行政機 構,明確老年保健的任務,培訓基層老年保健人員,特別是在老齡化地區就 顯得非常重要。在面對隨著人口日益老齡化,而出現的眾多老年慢性病和退 化性疾病,唯一的辦法是加強一級醫療機構,熟悉老年人的特殊健康問題, 充分利用有限的衛生資源,去開展工作。因此,對一級醫療機構的醫務人員 更應進行老年基礎醫學、老年保健醫學和老年臨床醫學的培養。8.增設老年保健醫學課,加強老年醫學教育  各地區的重點綜合醫院或三級醫院,一般集中了該地區的先進衛生醫療 設備和技術人材,有較高的醫療水平,是該地區的最重要的、潛力很大的衛 生資源。在醫療、預防上,都處在學術帶頭地位。因此,這些醫院應發揮一 級醫療機構的指導作用。同時,亦為提高日益增多的老年病人的醫療質量的 需要,應健全老年醫學體系。目前醫學院校還未正式將老年醫學列入教學計 劃,但在今後 10 年內應在教學課程的設置上加以明確規劃,並接受醫師進 修,培養具有現代老年保健學知識和技術的醫務人員,為加速我國老年保健 醫學的發展,培養專門人才。9.加強宣傳工作,調動社會各界力量 因為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受社會因素、環境因素、行為因素、心理因素的影響,增進老年人的身體健康,防治老年病,單純依靠醫院的技術服務是遠遠解決不了的。因此,為保護老年人的健康,必須加強宣傳工作,動員全社 會都來關心,重視老年人健康保健,依靠社會各界力量,改變老年人的生活、 心理、社會環境。10.制訂老年保健法 為保證老年醫療保健工作的順利進行,除了要有社會和家庭的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制訂我國的「老年保健法」,通過立法,明確老年保健的意義、 目的、性質、任務及實施方法、技術標準等,從法律上加以保證,以維護老 年人在衛生保健方面的合法權益。使衛生系統對老年人的醫療保健工作,在 社會各系統的支持、配合下,一定會產生明顯的效果和巨大的效益,實現「老 有所醫」,以保證「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11.推廣傳統醫學的自我養生法 通常認為,導致生活質量降低的老年病,常是衰老、不良習慣、缺乏體育鍛煉和不良生活方式聯合作用的結果。因此,每個醫生都應重視自我養生 法的教授與應用。祖國醫學在老年醫療保健、養生等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應 加以發揚和發展。特別是應組織老年人體育鍛煉,是提高老年人體力的有力 措施,必須大力倡導。有些城市,以退休體育教師為中心建立了太極拳輔導 站,或老年人運動隊,鍛煉小組等,以提高老年人興趣,使之能堅持體育鍛 煉。12.捉高醫生對老年用藥問題的認熾  據統計 60 歲以上的老年人,因用藥而發生併發症者和過敏者較多,特別 是臨床觀察,證明老年人用藥的副作用,常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多。副作用 的程度也較嚴重,有的甚至危及生命。老年人在衰老過程中,常患有多種慢 性疾病。他們習慣上傾向於使用多種葯,且喜歡用有特效、強效的藥物,故 應十分注意。(1)老年人的生理與用藥特點①老年人的儲備力下降 由於老年人貯備力的下降,使老年人對疾病和藥物的應激反應更加脆弱。因此,用藥劑量的多少、間隔時間長短,以及耐藥性與蓄積中毒等等,都應十分謹慎。  ②老年人的藥物吸收、代謝、排泄和敏感力均降低 i.藥物吸收力延緩: 老年人從胃開始的整個消化道粘膜細胞數減少,蠕動力降低。因此,口服用 葯時吸收較差,易出現噁心、食欲不振等,導致全身衰竭。另外,由於老年 人胃酸減少,胃液 pH 值增高,使許多藥物溶解度降低。再加上內臟供血減少, 胃腸與血漿生物屏障改變,胃腸上皮細胞減少,吸收面積縮小,消化酶活力 降低,腸蠕動減弱,這些都將延緩藥物的吸收。老年人血清白蛋白下降,與 蛋白結合的藥物,如水揚酸類、保太松等在血漿中遊離型的部分明顯增加, 改變了機體對藥物的可利用程度,從而增加了藥物的毒、副作用。故老年人 用藥劑量宜適當減少。ii.肝臟對藥物的解毒和代謝力降低:肝臟是藥物代謝 的主要器官,肝細胞微粒體酶能使脂溶性非極化物轉變為水溶性極化物而失 效,或較易經腎臟而被消除。老年人酶活力降低,代謝率減慢,藥物半衰期 延長,比如安替匹林與保太松的血漿半衰期,分別延長 45%和 20%。iii. 腎臟對藥物的排泄力降低:老年人腎臟重量減輕,腎單位減少,儲備功能明 顯減低,藥物排泄受到明顯影響。如慶大黴素、卡那黴素等 90%以上經過腎 臟排泄,腎功能減損時,半衰期延長,可引起頭暈、耳聾,甚至出現腎功能  衰竭。強心甙類地高辛在體內主要分布於骨骼肌中,與蛋白質和脂肪結合率 低,在肝臟代謝的肝腸循環甚少,90%以原形經腎臟排泄,成人血漿半衰期是 36~51 小時,每天 0.5mg,口服 7—11 天到達穩定狀態,有效血濃度 0.8~2.0 毫微克/毫升。所以老年人用地高辛量要小,維持量每天 0.125mg 或隔日0.125mg 即可。iv.組織敏感性改變: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對藥物的敏感性 也有改變,敏感性增強時,常規藥量亦能出現超量反應,如口服氯丙嗪可產 生帕金森氏症、體位性低血壓、動作困難、黃疸瘀積等。強效的降壓藥如受 體或神經節阻滯劑在老年人易導致體位性低血壓,誘發缺血性疾病,易發生 跌跤、骨折等意外情況。(2)老年人用藥治療的特殊性 老年人因多病用藥也多,加上臟器功能減退,解毒和排泄能力差,故易發生藥物中毒或副作用。特別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心臟、呼吸、肝腎功能, 進而造成致病作用,甚至治不了此病,而妨礙了彼病,如抗生素具有抑制機 體免疫反應的作用,甚至導致免疫缺陷症,還可因使用抗菌素髮生進行性感 染,影響了化療效果和預後。一般老年人對藥物有害的反應率比成年人高達2~7 倍。因此,對老年人用藥應慎重。應定期檢查病人眼藥單,任何新的症 狀出現,應提醒減葯,並且按下列治療原則處理:①將藥物負擔保持在最小 限度;②病人必須感到有好轉,③避免用治一病、害一病的藥物。(3)藥物的不良反應①副作用 一種藥物有幾個方面的作用,當利用其一方面時,其他方面就成了副作用。為了避免這些副作用,常需在用藥時加用一些對抗副作用的藥物。如服用腎上腺素及氨茶鹼止喘時,常出現失眠、心跳等,為防止這些副作用則需 配用鎮靜藥物。②毒性反應  在用藥劑量過大或過久時,引起的嚴重功能紊亂或組織病理變化,是一 種對機體有害的不良反應。對過敏性體質的人,小劑量或短時間用藥也可出 現這種毒性反應。常見的毒性反應有皮膚的改變,如各種皮疹;消化道的症 狀,如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神經系統癥狀,如頭疼、頭昏、失眠、耳 鳴等:血液方面的改變,如白細胞、血小板減少等。此外,還有中毒性肝病、 葯源性腎炎等。③過敏反應  特異體質的病人應用常規劑量或低於常規劑量時,發生的一些特殊反應 叫過敏反應,過敏反應多種多樣,可發生在用藥同時或用藥之後,表現為過 敏性皮疹、喘息、高熱、休克等。為避免過敏反應,用藥前需詳細了解服藥 史,如已知過去對某藥物有反應時,應小心慎重。有些易致過敏的藥物,用 葯前應做過敏試驗。需做過敏試驗的藥物有青黴素、鏈黴素,鹽酸普魯卡因、 碘製劑、促皮質激素、破傷風抗毒素、細胞色素 C 等。④繼發性反應 這是藥物發揮治療作用時的不良後果。因此,也稱為治療矛盾。如長期應用廣譜抗菌素時,由於腸道正常菌群的變化,敏感的細菌被消滅,引起了 不敏感的細菌或真菌的大量繁殖,導致萄萄球菌腸炎或念珠菌等繼發性感 染。為了避免這種二重感染髮生,在用抗菌素時,時間不宜過長,應及時停 葯。對長期卧床、體質衰弱及進食少者,應經常用重曹水或克霉唑水嗽口。(4)老年人用藥注意事項①老年人用藥的劑量應減少 老年人較青年人不同的是細胞內液減少,一般各臟器的細胞幾乎減少 30%。細胞內水分減少 21%,且脂肪卻增加一倍,故對藥物的代謝性減低。應 參考年齡因素適當減量,我國藥典規定,60 歲以上老年人的用量應按成人量 酌減 1/4。②老年人對某些葯有特異性 如對腎上腺素、胰島素及麻黃素、抗膽鹼藥物等比較敏感,如阿托品即容易發生興奮現象,低張造影用的東茛菪鹼就可以引起嚴重的尿瀦留等。老 年人在正常生理情況下血鈉偏低,故用排鈉性刊尿劑時應小心,防止低鈉血 症的發生。③多種藥物之間的矛盾 老年人常同時服用治療幾種病的藥物而發生治療矛盾。如一個患高血壓病又有胃潰瘍病的患者,服用利血平、肼苯噠嗪降壓藥物時,可能使已穩定 的潰瘍病複發。又如,治療前列腺肥大、青光眼的胃潰瘍病患者,在服用抗 膽鹼藥物時可能引起眼壓增高及尿瀦留。④老年人用藥的注意點 應特彆強調個體性,仔細監觀其癥狀、體征、血液濃度,對劑量進行調整,要作到以下五點:i 明確診斷,選擇合理的藥物、劑量和療程,治療目的應重點針對病,不濫用對症藥物。由於老年人對藥物的毒副作用率增高, 應慎重考慮所選藥物的益、害後果。ii 經常熟悉和更新處方歷史。注意用藥 過程的反應性。iii 盡量縮小復方,免於發生有害的相互作用。iv 建立必要 條件進行血濃度監測,使之合理調整劑量、增效、減毒,並檢驗承應性。v 當使用精神葯或具有精神神經副作用的藥物時,如發生一系列老年性精神症 狀,不應忽視藥物的毒反應所引起。總之,老年人服用任何一種藥物都較青 年人更易發生不良反應。因此,老年人用藥,在原則上應該是「少而精」。 「少」就是盡量減少服用藥品的種類及服藥期,一般最好同時不超過 3~4 種葯。「精」就是抓住重點選擇幾種有利而無害或少害的葯服用,決不能一 病一葯或一病多葯。(四)老年保健醫學的研究前景1.老年保健醫學的新觀念 老年保健醫學是一門應用科學,是以防病治病、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護勞動力、延長壽命為目的。根據現代醫學發展的主要特點:一是精細分科 與多料綜合的辯證統一,二是向微觀發展與向宏觀發展的辨證統一。因此, 分科與綜合,微觀與宏觀都是對立的統一,兩方面的研究都是人類認識疾病 並和疾病作鬥爭所必需的。因此,新知識正以驚人的速度增長,新設備日新 月異地湧現。人們對醫療護理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如何妥善地處理與日俱 增的信息,以適應醫務工作者當前需要和未來的發展呢?傳統的信息系統已 無法應付現代醫學科學發展的需要。解決的辦法,就是使電腦介入醫學信息 的處理。因此,預示未來的醫學科學的發展將有更多的工程技術人員轉移到 生物醫學工程隊伍里來,同時也將要求醫生除掌握傳統診斷手段外,還應努 力了解現代醫學儀器和診斷疾病的新方法,那種單憑經驗和個人技巧的手工 操作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了。  醫學是以疾病的診斷、治療為目的的應用利學,所以疾病的診斷與治療, 均以正確獲得人體信息為基礎。人體信息獲得與處理的每一成就,都可得到 正確診斷,並由此提高治癒率。但對醫務人員來說,如何更好的應用信息技 術似乎不大清楚,而實際上在日常生活中,已經應用了信息技術並得到了較 好的效果。比如經過人腦高度思維和邏輯判斷後,對疾病所下的診斷,疾病 的監護系統,醫療費用計算,病歷統計等許多項目。具體地說,比如①病人 到醫院就診,醫生對病人進行的檢查;中醫是望、聞、問、切,西醫是望、 觸、叩、聽、驗血、透視、心電、腦電等檢查,都屬於信息採集,②進行診 斷則是信息處理;③對各種圖形數據判斷則是信息識別;④病歷及各種檢查 資料的保管屬於信息儲存;⑤查找各種資料,屬於信息檢索,⑥應用感測器、x 光、超聲、CT、核磁共振、同位素對人體進行掃描,得到各種圖形,屬於信息轉換,⑦醫生的醫囑、處方,對護士或藥房則屬於信息傳遞。總之,所 有的醫療過程都與信息有關,可見在臨床醫學上到處都應用著信息科學。那 么,要想實現醫學現代化,也就是使醫學與醫療的全過程實現自動化,就離 不開醫學信息科學。當前電腦的應用動向,主要有以下四種功能:①執行管理功能(如醫院管理);②輔助診斷的功能(醫療專家系統);③執行專門機的功能(測量 儀器);④執行輔助教學的功能(如編製的中老年醫療保健諮詢信息系統)。 醫療信息處理系統軟體與硬體設備日益完善,使計算機的應用十分容 易,這些都為計算機應用於診斷、治療等過程創造了物質條件。今後計量醫 學的發展和醫療信息處理系統的發展將是不可分割的。因此,只有生物學、 醫生、數學家及工程技術人員相互協作、共同努力,計量醫學才能迅速發展。2.老年保健醫學的新模式 根據疾病的轉歸與人口的老齡化,特制定出預防、治療、康復三段醫療,見下表。 作為老年保健醫學研究領域很廣,其主要解決三個關鍵問題:①解決好如何減少老年性疾病的發生;②解決尋找抗老防衰的辦法,③總結老年病的 診斷、治療、康復、護理特點。為此,建立了老年醫學的醫療專家系統,開 展預測醫學、計量診斷學以及生物信息科學的工作。  醫療專家系統主要是運用人工智慧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是用電腦模擬人 的智能或用機器來實現人的智能活動,也就是直接模擬專家的決策思維過程 為主要手段。把人工智慧作為醫療診斷的方法,將代表 90 年代的信息處理形 式。  (1)針對老年病的代表病——心腦血管疾病建立了心腦血管疾病的預報 系統,應用羅傑斯蒂數學模型對心腦血管疾病作同步的定量估價,這套系統 是由二部分組成。  ①缺血性中風先兆預報程序:可進行發生腦中風的危險度的百分比預 報,並提供有腦出血或腦血栓發生的傾向。  ②冠心病預測程序:可進行心臟正常、大致正常、輕度可疑、重度可疑、 冠心病五級預報,並對冠心病患者提供發生心肌梗塞的危險度,以及對已患 心肌梗塞患者作五年的頂後估計。  本系統是在心腦血管疾病發生之前,通過無創性檢查,將從不同側面間 接反映心腦血管功能狀態的信息,輸入已編製好的程序中,尋找大量的變化 與積累直到質變發生的先兆,能早期同時判斷缺血性腦卒中與冠心病的發 生。避免以往進行單個疾病的判斷,結果臨床上常出現預測冠心病而死於腦 出血,預測是腦卒中而死於心肌梗塞。其優點是能對冠心病與缺血性腦卒中 的發生的危險度作出同時估價,並且對整個人群作心腦血管疾病的二級預 防,即能對已患心腦血管病的一級預防,也能對已患腦血管疾病防止病情發 展和突變作二級預防,提供科學依據,這樣可以使具有缺血性腦卒中或冠心 病發生先兆的被檢查者更主動,更早期地進行防治。(2)針對老年人,為了尋找抗老防衰的措施,首先要找到一把衡量衰老的尺子。因此,勢必要開展老化指標的篩選,即衰老的生物學標記。通常選 用單因素衰老指標的測定方法與衰老多指標的綜合評價方法的研究,建立了 人體老化度的監測系統。這套系統是由四個部分組成:①人體衰老的預報;②各臟器患病與老化鑒別;③各臟器功能年齡測定,④生物壽命預測。  其主要技術指標:在人體衰老預報程序中包括:生物學年齡測定,心理 功能測量,智能商數測驗;衰老類型的判別。在人體各臟器功能年齡測定程 序中包括:腦齡測定;肺齡測定;心臟齡測定;腎臟齡測定。然後用:生物齡÷日曆齡=老化度。  該系統選用橫向研究,按照個人機體的健康狀況與心理功能的完好程度 與其日曆年齡的比來確定,判定是未老先衰,還是老而未衰。為人的衰老起 到了預報作用,並能動態觀察與儲存衰老的信息,監測衰老的速度。同時可 根據測得類型,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採取抗老防衰措施,並能更客觀的評價一 切抗衰老措施的效果。  (3)區別老年病與成人病的不同,找出老年病的診斷、治療、康復、護 理特點,建立了老年保健醫學的諮詢信息系統,它包括:中老年醫療保健電 腦諮詢系統,中國健康老年人體參考模式;癌症先兆預報與先兆諮詢系統; 黑龍江省人口分布資料庫;老年病計量診斷病歷檔案庫等。  基於上述思想,接著總體設計與規劃,引進國內外先進醫療儀器,裝備 成疾病預測室、衰老監測室、功能診斷室、實驗研究室、電腦諮詢室、康復 治療室與老年專利門診。3.計量診斷學的新動向 計量診斷學是在現代醫學基礎上,運用數理統計、統計決策理論、多元分析方法、數學模似和控制理論等方法,給予疾病的診斷、治療、預後等過 程以適當的定量描述,並藉助電子計算機運算,得到定量的結論。因此,計 量醫學的發展,擴大了電腦在醫學上的應用範圍。這樣,由於在診斷和治療 過程中定量方法的引入,引起醫學理論和方法的重大變革。國外計景醫學發 展很快,已形成計量醫學發展樹。  目前,國內也開展了這方面的工作,如對闌尾炎、急腹症、甲狀腺病己 作過計量診斷研論。此外,還開展了有我國特點的中醫自動診斷,如肝炎的 診斷和處方,以及對中醫脈波圖的計量分析等,說明計量醫學在我國已有了 良好的開端。但在老年保健醫學研究領域裡,開展計量診斷尚屬一項開拓性 工作。為此,我們為實現醫學與醫療的整個過程實現自動化,開闢了預測醫 學與計量診斷學,使老年醫學研究進入了一個新時期。筆者自 1982 年開始至1992 年,用 10 年的時間開展了計量醫學的研究工作,先由應用定性記分診 斷法、百分比定級記分法以及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的方法,進行了人體衰老的 測定研究,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在國內首次提出「應用電子計算機測定老年 人生物學年齡的臨床指數診斷法」,相繼又研製成「人體老化度電腦監測系 統」、「腦血流定量分析診斷系統」等,為我國老年醫學工作者提供了綜合 評價衰老與缺血性血管病的嶄新方法。在我國,藉助電子計算機實現醫學過 程的自動化,顯得越來越突出。為開發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掌握下列的一 些計量診斷的方法。(1)多元分析方法  由於測量技術的進步,檢查項目的逐漸增多,這樣一方面包含了更多的 有關疾病的信息,另一方面,又會出現相互矛盾的一些因素,使醫生難於決 斷。多元分析法是從許多不同來源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這類方法 的目標是從反映事物的相互關聯的許多觀測(或側量數據)去尋求事物的簡 明記述(如分類),對事物進行預測或判斷,找尋支配事物的主要因素等等。 在醫療診斷中應用最多的多元分析方法有下面幾種:①判別分析,主要用於 分類或鑒別診斷,以測定量作為變數,構成判別函數,如鑒別肝癌、肝硬化、 慢性肝炎,其確診率可高於醫生診斷的平均水平。②多元回歸分析,這種方 法是以實驗組的多種數據為變數,找到一個函數表達式,以此表達作為反映 事物的指標,用這種指標可以進行診斷。③主成分分析法,這種方法是將測 量變數加以適當變換,使得在變換之後的新變數中,只要用少數幾個新變數(即主成分)就可大致反映所研究的對象。④因子分析的方法,這是通過分析所給出的多變數間的相關關係,尋找支配這些變數的潛在因子的方法。⑤ 聚類分析方法,包括系統聚類法與分割聚類法。系統聚類法的步驟是把相關 係數最大(距離最短)的兩項指標當作一類,再把這兩個指標做成一個指標 去代表該類而去考察該類與其它類的相關係數,依此把最相近的兩類並為一 類,最後把所有指標都合併成二個大類而稱為「聚類樹」,最後究竟應分成 幾類,則要看需要者確定一個類間相關係數的最小值,凡是大於最小值者, 併入同一類反之則視為不同類。而分割型聚類法是已知數據分割成若干組群 的聚類法,可計算和處理大樣本或指標更多的數據,⑥多元羅傑斯蒂函數是 規定觀測值 X19,??Xs 與某事件發生概率之間的關係的統計模型,它不是 反映病情輕重,而是某種疾病發病的概率。(2)數學模型與模擬方法 數學模型是將影響疾病變化過程的各種因素的關係,用數學關係式聯繫起來叫數學模型,用以刻劃疾病過程的一種有用的手段。比如與時間有關過 程的診斷方法即用馬爾可夫過程作為疾病發展的數學模型,而數學模型常不 能直接用解析方法獲得結論,用電子計算機來實現數學模型叫模擬方法(仿 真)。如在解決心臟瓣膜病的預後,從 2 年的調查結果去預測 20 年的發展情 況,得到的結果符合他人的實際調查得到的結果,說明這一方法是可行的。 這是一個時間序列變化的估價的方法,也是一種無後效隨機過程。主要特徵 是,以後的狀態僅與現在狀態有關,而與以前狀態無關。在醫學上及證實腎 病綜合症、慢性尿毒症、糖尿病性視網膜症等符合馬爾可夫過程。(3)控制理論與人工智慧技術 控制理論是研究自動機器設計和分析的理論和方法。人工智慧技術通常是指用儀器來實現人的智能活動,或者用電子計算機模擬人的智能。在醫學 上,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本身就是一個調節控制的問題,即用控制理論中的系 統辨識和參數估計方法。比如生物系統的參數常常可以反映生理與病理的變 化。因此,可用以診斷,我們研製的「微電腦肺功小氣道功能測試儀」與「智 能化尿流動力學測試儀」,就是用氣流動力學與尿流動力學的動態模型,從 氣流與尿流中估計氣路與尿道參數,用這些參數去判別肺與氣道病變與下尿 路梗阻的病變,實現人的智能,這就是人工智慧技術,還比如深圳國仁醫療 儀器有限公司研製的「心電圖心向量自動診斷儀」。以及「生命指數轉歸預 報儀」就是在生命體征沒有嚴重改變之前,能預測出病人即將發生危險,而 贏得更多的搶救時間。七、新興的康復醫學  康復原意是「復原」,「恢復到原來正常或良好的狀態」。在醫學領域 里,是指功能復原,即對疾病和損傷造成的功能障礙,使之儘可能地恢復正 常或接近正常,為解決這種康復問題而服務的醫學科學和技術,稱之為康復 醫學。至此醫學模式將呈現出預防、治療、康復三者並提的新局面。  對康復醫學較深層次的理解是指對因各種先天或後天的疾病或創傷所引 起的各種功能障礙,採取多種措施,進行有針對性的治療,用以恢復或改善 功能,提高生活質量,達到回歸社會目的。  (一)康復醫學的崛起  康復醫學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古代康復醫學階段,歷史悠久,二 是近代康復醫學階段,是指系統的、專業的康復醫學機構階段,是從第一次 世界大戰開始,1917 年美國紐約成立了「國際殘疾人中心」,對受傷的軍人 進行康復。同年在美國陸軍軍區總監部之下,設置了身體功能恢復和康復部。1923 年又成立了國家康復醫學理事會。1925 年英國在克魯成立的鐵路康復醫 院為傷病工人進行康復治療。此後,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歐 美國家及日本相繼設立了各種不同類型的康復機構。康復的熱潮逐漸波及西 歐和北歐,引起了醫學界和社會上的重視,並在綜合醫院開設康復部(科)。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醫學家 H.A.臘斯克等大力提倡康復醫學,把戰時取 得的康復經驗運用到和平時期,在美國與英國成立了許多康復中心。1947 年 美國成立了「美國物理醫學與康復委員會」,1950 年在歐洲成立了「國際物 理醫學與康復學會」,1970 年「國際康復醫學學會」宣告成立。從 20 世紀50 年代起,在美國和歐洲許多國家,「物理醫學與康復」已被公認為醫學的 一個獨立專科。進入 60 年代後,西方國家交通事故增多、由此造成傷殘者的 人數大大增加。出於儘可能改善活動功能和活動能力的需要,促進了康復醫 學的發展。我國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齊相管仲即在首都建屋,收容聾、啞、 跛、癲、口吃等患者;宋明兩代設有養濟院、收孤寡廢老無依者,可見康復 與養老醫療機構在我國建立較早,說明我國古代就產生了康復醫學的思想和 方法,並有歷經 2000 多年的傳統康復治療手段,如針灸、導引、氣功、按摩、 推拿等,對世界醫學發展都有不少貢獻。特別是近年來神經生理學、醫學物 理學和醫學生物工程學的進展,使康復醫學的發展獲得了新的動力。據 1987 年 4 月 1 日,在我國 29 個省、市、自治區進行了我國首次殘疾人抽樣調查,共調查了 369816 戶,1579343 人(約佔全國人口 1.5%),結 果表明全國殘疾現患率(現殘率)為 4.9%,調查戶中 18.1%有殘疾人。在5 類 6 種殘疾分布中以聽力、語言殘疾最高(現殘率 21.81‰),全國約有1800 萬人智力殘疾(現殘率 12.68‰),其中智力低下兒童約有 300 萬,肢 體殘疾(現殘率 9.16‰)755 萬人,精神病殘疾(2.47‰)。以此推算我國有 5100 萬殘疾人。黑龍江省約有 170 萬人。我國政府非常重視殘疾人的工作,不僅有民政、衛生、紅十字會一部門主管,殘疾人還建立了自己的協會,國 家還專門制訂了「中國傷殘人員保障法」,都是為了保障傷殘人員的社會生 存權利和使他們最大限度地康復以及提高生活質量與健全社會保障,建設具 有現代康復技術與我同傳統康復技術相結合的醫療機構。  如果說 19 世紀科學是以學科分化為主,那麼,進入 20 世紀下半葉以來, 科學在繼續分化的同時,正向高度綜合化、整體化、社會化的方向發展,於 是各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便應運而生,醫學已從傳統的「生物醫學」模式逐步 轉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充分體現了作為自然界的人,更是社 會的人。因此,對疾病與健康,傷殘與康復的理解上,都包含了許多新義, 對疾病的防治從一、二級預防——治療一康復,給人們提出了「整體康復」 的原則,要求我們把促進殘疾人改善和恢復功能,重新走向生活,走向社會, 成為一個「自立的人」,作為根本的出發點與歸宿。當前世界上已形成了兩 個康復模式,美國的康復是技術模式,是依靠醫療技術、職業、社會等康復 技術解決病殘者的問題;而歐洲的康復是福利模式,是依靠社會福利措施解  決問題。而我國正在創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康復醫學模式,即繼承和發揚 祖國醫學的寶貴遺產,走中西醫結合的道路,發展新的康復醫學體系。目前, 我國已成立了許多康復醫院與養老院、社會福利院等機構。  最近,黑龍江省民政廳把國際上的兩種康復模式結合為一體,成立了「黑 龍江省社會康復醫院」。這所醫院的辦院宗旨是以殘疾人與老年人康復為中 心,集技術康復模式與社會福利康復模式為一體,從抗衰老研究入手,直到 臨終關懷,實現喪葬服務一條龍,把康復醫學、老年醫學、信息科學、臨終 醫學結合起來,運用系統工程的辦院方法,完成疾病預測、康復、安老服務 三段醫療任務,突出大腦促通術治療腦性偏癱,臨床殘肢矯形術治療小兒麻 痹,創辦成一所具有中國特色的專門研究與解決功能障礙,提高傷、病、殘 者生命質量的醫院。這所醫院的診病特點是從骨質疏鬆入手,糾正了過去單 純認為老年病是由於脂肪代謝障礙聽致。而正確認識是由骨代謝障礙,引起 細胞內鈣過剩造成的心腦血管病的新觀念。填補患病前缺少預測、患病後缺 少康復醫療的局面。完成為老年人、老年病、慢性病、殘疾人服務的醫療任 務,同時還發揮科研功能、教學功能、諮詢功能、學會功能。這所醫院的辦 院前景,要作到全方位的轉變,改變過去單憑傳統經驗看病,開展計量診斷 醫學;改變過去單純手工操作,開發生物醫學測量技術,早日實現醫學現代 化;改變過去只看病,不防老,建立既看病又防老的醫療措施;改變過去只 培養專科人才,建立健全全科人才培養;改變過去坐堂待診,建立市場、競 爭、效益的價值觀念;改變過去關門科研,建立醫療、科研、教學、諮詢四 位一體的機構。  (二)老年期康復醫學模式  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趨勢,急需解決老年人康復醫療問題。老年人常是多 病共存,功能減退,一旦傷病後往往病勢嚴重,病程遷延慢性病化,容易發 生多種功能障礙,形成殘疾,留下後遺症,高齡老人往往久病卧床,其康復 甚為困難,給家庭和社會造成負擔。目前,對老年期康復醫學模式有醫療技 術康復模式與社會福利康復模式兩種,現分述如下。1.老年期醫療技術康復模式(1)老年期康復醫療的目的 老年期康復醫療,即功能康復,是指用各種方法消除、恢復、減輕因傷病或意外造成的軀休或精神障礙,以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提高生 活自理程度和生活質量,減少久病卧床機會,使老年人能得到最好的功能恢 復和心理平衡,力爭重返社會,但不象青年人那樣以恢復工作能力為目的, 主要是恢復其自主和照顧自己的能力。(2)老年期康復醫療的適應症 凡有明確的殘疾或慢性病造成的功能障礙,原則上均適應於康復醫療。但需指出的是,並非上述情況均需要系統的康復醫療,無確切療效者,也應 予以控制。多以神經系統疾病所佔比重最多(尤其是腦血管意外),循環系 統疾病以急性心肌梗塞,呼吸系統疾病以嚴重肺炎為主。亦可因病情危重, 卧床時間久,以致影響病人的生理功能。進入恢復期後也需要他人幫助進行 功能鍛煉,才能恢復其體力。老年人進行較大的手術,如癌腫根治術、胃大 部切除手術、冠狀動脈褡橋手術、截癱手術或矯形手術、類風濕病手術等。 術後都要進行有步驟的、循序漸進的功能康復治療,以期使機體能更好地恢 復其生理功能。(3)老年期康復醫療的一般原則  老年期功能康復要立足一個「早」字,不要遲延到病程後期已經出現攣 縮畸型或褥瘡等併發症才開始治療。如腦卒中病人,在發病的第一天就應該 予以注意,特別是要注意將病人安置在正確的體位。老年人患急性心肌梗塞 後,如無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心律紊亂,也需在 5~7 天之後開始進行有 控制地恢復活動。這對減少墜積性肺炎及下肢深部靜脈血栓形成有著極其重 要的作用。老年人一般均有心理壓抑,致殘後往往悲觀厭世。因此,住院後 即應進行心理治療,進行衛生宣教,使之正確了解病情,建立良好衛生習慣, 消除對疾病的誤解,理解生命在於運動,能夠和工作人員合作,主動配合康 復訓練,有信心地通過康復戰勝疾病。老年人 ADL 能力訓練,如偏癱後不能 完全康復者,要通過 ADL 訓練,最大限度地恢復殘肢功能,使患者重組 ADL 能力,結合裝配假肢、矯形器、拐杖和自助具,爭取生活自理。由於老年人 容易疲勞,或患有其他疾病而致使體力不能支持,安排體療需要時間短而次 數多。這樣,就會穩步好轉,不論關節功能障礙,最初有多麼嚴重,最後會 取得卓有成效的恢復。在老年人康復出院以前,就應為避免療效退步的維持 性康復醫療做出安排,一般每周進行數次,主要是增強 ADL 能力、體力的體 療和減少病痛的理療。維持性康復醫療應盡量安排在患者所在的基層醫療單位。(4)老年期的康復醫療對象 對象有三種:①有明確病殘的老年人,如偏癱、骨折、急性心肌梗塞等,②雖無明確病殘,但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如患有慢性心臟病或其他慢性病。③年老體衰的老年人。目前關於殘疾的定義,尚無確切的規定,因此,提倡 使用 1980 年公布的國際分類定義:殘缺,指心理生理或解剖結構或功能上的 損失或異常,殘疾,指由於殘缺而造成的以正常方式或正常範圍內進行活動 的能力的缺損;殘廢,指由於殘缺或殘疾而限制或妨礙一個人施行正常的職 能(同時取決於年齡、性別、社會和文化等因素的不同)。(5)老年期的康復醫療種類①預防性康復醫療:即通過健康管理來增強老年人的體質。②一般性醫療措施:即針對原發性疾病進行常規醫療處理。③有目的的恢復功能:即針對傷殘者如偏癱的康復醫療。 以上三者是相輔相成、並行不悖的,在做好前二項的同時,做好有目的的功能恢復,這對日常生活能力的能否恢復,起到決定性作用。如日本一個 醫院在未開設腦卒中專科病房時,死亡率 20.4%,出院時經常需人扶持者佔20%,生活能自理占 17.4%,而開展康復醫療後,死亡率下降到 11.7%,經 常需人扶持者降為 11.3%,有 57%的病人生活可以自理。(6)老年期康復醫療機構的類型  ①綜合性醫院的康複利:設有急診、門診的綜合醫院,如能充分發揮康 復作用,對患者的功能預後有很大的益處,但目前急救門診,很少有專職人 員進行康復工作。②康復中心,或以康復為主體的醫院:康復中心與社會聯繫較多,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以青少年服務為重點,一種是為老年人服務為重點。在 急救或一般醫院能開展的康復醫療工作,在此也可繼續康復醫療,並能減少 時間上的浪費。③老年醫院的康復科:一般醫院對老年患者,很容易要求過多的安靜卧床,因而易造成卧床不起的狀態。老年期不僅醫療,而且需要與社會方面的 事務性聯繫較多。所以,該科應設立專職業務人員廣與有關福利設施聯繫。④溫泉地區醫院的康復科:據老年期的群眾調查,老年人最大希望是每天能夠入浴,尤其對溫泉有特殊的喜好。此種類型的醫院亦與社會保持聯繫, 並應限定住院期限。一般急性期病人不適於溫泉的康復醫療,而慢性期病人, 如腦血管病患者,因植物神經失調引起排汗功能減退也不適應。另外,要充 分注意,考慮到老年人生活場所及環境,此種類型的康復醫療頗為重要。⑤特殊養護設施中的康復機構:此種設施是行政部門設立的,在所收容的卧床不起的患者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以自力活動為主。在此種設施中如 何進行康復醫療,在於政府對於專職康復人員的培養程度。(7)老年期康復醫療的人員組成與任務 康復醫學的特點是協作、綜合評價以及根據入院時設定的目標,進行總的探討,尤因老年人的多面性與多樣性,故老年期的康復醫療有多種專業人 員參加,其分工與職責範圍如下。①作業療法醫生 作業療法是以作業為治療手段,使之保持或恢復功能的治療方法,包括日常生活活動(ADL)訓練,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工藝勞動如泥塑、編織、 陶瓷、園藝等。職業性勞動動作以及寫字、繪畫、下棋、打球、音樂等文娛 活動。通過這些療法使病人能在致殘後恢復或重建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 會生活。可見在老年的康復中,此種療法是關係到生存價值的重大問題,並對趣味開發,或重新發現興趣上均有很大意義。治療的內容不僅要注意功能、 身體,而且應重視心理方面的治療。一般功能的恢復常常相繼引起心理方面 的恢復,使功能恢復達到最高限度的同時,保持其已達到某種程度的功能也 是很必要的。②理學療法醫生 早期開始必要的功能鍛煉,以運動療法為主體的治療即為理學療法,包括醫療步行、體操、器械活動、氣功、主物反饋、電療、光療、水療等。然 而,決定有無效果的不是設備、場所、器具,關鍵是進行治療的工作人員, 他應與以作業為治療手段的作業療法共同協力,使患者能早日獨立生活,參 加各種活動。③語言療法醫生 老年期引起語言功能的減退疾病相當多,尤其腦卒中後的失語症,過去曾有被當作精神病而被隔離的事件發生。語言障礙的治療,包括對失語、口 吃或耳聾進行的檢查和治療。指導越是早期進行,效果越好。語音障礙、失 語症經治療可以完全恢復。④臨床心理醫生 所有疾病與一切障礙對老年人的心理影響是很大的,了解每個老年人對於疾病障礙產生的心理順應過程均屬十分重要。心理醫生對於老年人的社會順應性的評價及在決定協作小組的綜合治療方向上,有時是起決定性作用 的。一般對障礙的順應過程呈休克、再認識、沮喪、領悟、實感、正視、調整、及順應等階段,這在康復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因而臨床心理醫生的重要 性是不容忽視的。⑤社會福利工作者  進入老年期後,康復的社會心理問題,一定表現在或潛在於康復的過程 之中,故應儘早掌握。在考慮制訂個體規劃時,對於好講體面、排場的老年 人,應仔細聽取患者的說明、家屬的意見,並加以分析、給予協助,也是社 會福利工作者的職責。同時,隨機應變處理問題也很重要。考慮到患者當前 情況及長遠利益,應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提供正確情報及制訂適宜方案這些 應由患者和家屬作出決定,而不應越俎代庖。⑥護士  以老年期的康復為目的而住院時,病房就是患者生活場所,同時病房也 是長時間詳細觀察病人之處,理學療法醫生、作業療法醫生、語言療法醫生, 如能注意在病房的範圍內進行訓練與治療,可提高療效。護士對於在病房中 的康復醫療的理解與認識程度如何,對老年人的康復預後有很大的影響。護 士的工作已不再是按指示,使病人卧床、服藥,應作為協作小組的成員之一。 要有高度自覺性、主動性,從各方面以主人翁的姿態觀察病人,使病人保持 社會性,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醫療的基本立場是以康復為基礎。⑦康復醫生 作為協作小組的領導人應由康復醫生擔任,他負有對患者的醫學管理總的責任。他應具備綜合判斷的知識與能力,能經常調整各部門的治療方案並 加以平衡。如對患者治療的時間分配、治療內容、效果分析等。所以他必須 具有了解各部門的性能、作用的能力,並具有康復醫學特有的知識。經常對 患者進行綜合觀察、評價療效。歐美以康復為中心的醫療單位逐漸增多。老 年期的康復,應從醫療、福利兩方面,進行處理。因此,除具備相當的醫療 綜合知識外,還要求具有耐心與同情心。從入院至出院以及隨訪各時期均應 對療效作出評價。(8)老年期康復治療的方法  ①以運動療法為主,包括增強肌力,改善關節活動度,增進耐力以及各 種本體促進法、促通技術等。  ②作業療法,主要恢復手的精細功能,提高手眼協調性和工作耐力的一 種治療方法,國外已形成獨具特色,與運動療法齊名的康復治療方法。③言語治療,主要針對各種失語症,以促進恢復言語能力的治療方法。  ④心理治療,針對殘疾人的特殊心理狀態——差別心理,進行有步驟的 開導、諮詢和治療。  ⑤康復工程治療,包括假肢、支具、夾板、輪椅和各種輔助用工具,旨 在幫助無法恢復功能的肢體進行補償。  ⑥傳統康復治療,有按摩、氣功、針炙、中藥等。將傳統康復治療方法 和康復醫學的其他治療方法相結合,使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康復醫學成為可 能。下面還介紹合併症的預防、ADL 的訓練、社會、心理的方法、康復工程 學等內容。i.合併症的預防:老年人多同時並存有數種疾病,應由各科臨床醫生協同進行檢查診斷。但往往又只顧進行檢查、診斷,而忽略康復,使之病人卧床不起,而出現嚴 重合併症。合併症最多的是褥瘡、攣縮、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對於褥瘡 的預防,應根據具體病人制定體位變換的時間表,按計劃規定執行。為防止 股關節的屈曲攣縮,應多次進行腹卧位。對於攣縮,應每日進行 ROM 運動訓 練(各關節的生理正常可動範圍內的反覆運動,主要由理療醫生進行他動運 動),每日兩次(每關節反覆 5~10 次)。關於尿路感染,應進行尿量的管 制,對於神經性膀胱,應根據其狀態進行膀胱訓練,為預防感染應保持尿呈 酸性,預防呼吸道感染的上策是早期離床,入院初期開始利用支架運動,進 行支架鍛煉是有效方法。同時進行呼吸訓練(包括鍛煉腹肌)。ii.ADL(日常生活活動)的訓練:  老年人康復訓練的中心是 ADL 盡量減少扶持,使老年人適當多活動,對 保持老年人的自尊心也有意義。但有不少老年人很不適應醫院的環境,他們 在自己家庭由 PT(理療醫生)、OT(作業療法醫生)進行家訪治療,往往效 果較好(對病情已穩定者)。對於飲食及衣服穿脫、排尿、排便,書寫等訓 練進行細緻安排。總之,老年病人應根據其生活經歷、文化水平、趣味、職 業、經驗等製成訓練日程表及制定最終目標。iii.社會的、心理的方法 對於老年人的康復醫療,在開始就應該考慮、估計到可能出現的問題,並找出對策,進行治療。老年人多喜孤獨;也有的老年人固執、說謊、嫉妒 等;有的外表上似小兒,甚至比小兒還要撒嬌;有的深思熟慮。針對他們的 理性低下、智力低下、感覺功能低下,植物神經系統功能低下,進行綜合考 慮,制訂康復方案。有些老人還可以考慮給予適當的刺激,當然要考慮刺激 量和能否經常施與,並與家屬密切聯繫、協調。還應經常向其家屬做工作, 使家屬確實認識到該老年人是其家庭的成員之一,這是十分重要的。iv.康復工程學的內容: 裝配假肢、矯形器,包括輪椅、生活用品等。(9)老年期康復醫療的設備 必要的康復設備是完成康復醫療的重要手段。康復設備名目繁多,有的簡單,有的根複雜。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電子科學的發 展,康復設備有日趨電子化的傾向。①美國賽百斯專業力量訓練系列 這是美國賽百斯公司依據詹姆斯·佩費先生等動阻力的概念,於 1970年創造出第一部等動功能測試儀之後,開發了一系列專業力量訓練器械。這 些等動功能評定及訓練系統,在骨科和康復醫學上的應用,包括上、下肢及 腰背部的全面訓練。②簡單診斷和檢查用具 儘管患者各系統功能障礙的情況和程度不同,診斷和檢查用具各有其特殊要求,但作為一個康復醫學的醫療單位,必須要具備基本的診斷和檢查用 具。對要求康復治療的病人,必須通過檢查了解其體形、視力、聽力、活動 能力、心肺功能、胃腸功能、泌尿系功能、神經、肌肉和運動器官功能、步 態、肌力,關節活動範圍等,所以要配備測定肢體關節及肌肉功能的各種測 量儀器,見附表。功能練慣用具:  i 全身功能練習器:常用的有肋木、平衡木、醫療球、牆拉力計、力量 練習架等。ii 關節功能練習器:常用的有肩1.量角器 216.鐵亞鈴 1 組2.握力計 117.划船器 13.功率自行車 118.牽引治療機 14.心電圖機 119.訓練階梯 15.肩關節訓練器 120.輪椅數台6.腕關節訓練器 121.拐杖數種7.踝關節訓練器 122.步行器 18.手指訓練器 123.熱包機 19.股四頭肌訓練器 124.微波機 110.滑車訓練器 125.低頻機 111.牆拉力器 126.石臘溶 112.肋木 127.旋流浴 113.平行棒 128.針炙針 1 組14.體操墊 429 氧氣 115.姿勢矯正用鏡 130.保健球 1 組 關節功能練習器、腕關節功能練習器(也可用火棒、木梯作腕關節功能練慣用)、手及手指功能練習器。iii 行走練習器:恢復行走功能是許多康 復患者的重要鍛煉內容,較常見的有平行棒,練習走路用的四輪推車,還有 各種階梯、拐、T 字手杖、各種形狀的手杖。iv 輪椅:輪椅是許多康復患者 所需要的設備。v 牽引用具:一些進行康復治療的患者,常常要配合牽引, 也可利用自身重量進行懸吊牽引。vi 按摩器:近年來,應用一些按摩器,代 替按摩人員進行按摩治療。vii 梏具:膝梏具和長膝梏具。viii 作業治療用 具:加各種車床、全套木工用具等,或簡單的木工用具(鋸、鮑、磨、杵等) 和裝拆工具。ix 生活用具:配備必要的、適合康復患者生活所需的用具,主 要是協助患者能在吃、住、寫、用幾方面學會自我照顧。2.老年期社會福利康復模式(1)老年期社會福利康復的目的 老年期的社會福利康復是通過社會福利保障,使人們的各種功能充分得到最佳的改善。  ①保持身心功能,減少病殘,幫助老年人恢復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減少 卧床不起的患病人數和老年性痴呆,從而減少老年病人對家庭和社會的壓 力。②保持社會性或提供與保持社會性有關的條件、手段。③內外環境的調整。④社會資源利用等。 這裡講的不僅包括醫學的範圍,也包括社會方面的內容。總之,老年期社會福利康復的綱領應是使老年人恢復其應有的狀態,作為社會中的一員, 獲得正當的權利,重新享受「人」的生活。同時,應對老年殘疾者作好以下 工作:  i.精神安慰:老年人因病殘疾,如腦卒中偏癱後,往往有抑鬱寡歡,悲 觀厭世,甚至企圖自盡。因此,在老年人殘廢后家屬和單位都要從不同角度 出發,做好精神安慰和思想工作,使老年人在思想上穩定下來,樹立戰勝病 殘的信心和決心,這是應當做好第一件大事。ii.解決殘廢后日常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如殘廢后上下樓困難,可調換住房到低層,對廁所、廚房等,可稍加改建,以適應殘廢老人的日常生活。另 外,製作一些殘廢人的生活用品,如便器、椅子,各種拉手等。此外,應購 買必要的殘廢人用具,加輪椅、拐仗等抓緊採取上述措施,可使老年人早日 適應殘廢生活。iii.堅持活動:為維護殘廢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使康復醫療的成果不致退化,每日需要堅持活動。康復醫療部門應具體規定,如運動方法、持續 時間及注意事項等,家屬應鼓勵老人堅持活動,堅持鍛煉,單位應給予支持 和幫助。活動一般可在早晨,但冬季應在白天暖和時進行。iv.定時到醫院複查診治。(2)老年期的康復護理  ①要特別注意老年病人的身體的清潔衛生,因為年老病人往往不能自理 或容易被忽略。②注意照顧病人的大小便,老年病人易發生尿瀦溜或便秘。  ③卧床的老年病人,常習慣用一種姿勢長時間的躺著不動。因此,應經 常幫助他變換姿勢,以保持血液循環順暢及肺部呼吸通暢。  ④長期卧床的年老病人,要特別注意預防患褥瘡,經常變換卧床姿勢, 是預防褥瘡的關鍵。  ⑤老年病人,即使卧床養病的,也須經常活動他的雙腿,以幫助血液循 環,活動他的雙臂,以防止僵硬。如病人自己不能做這些運動,負責護理的 人,應該常幫助他活動四肢。  ⑥要注意口腔清潔,因為牙齦或牙齒髮炎,也可能傳染至體內的其它器 官。  ⑦在照顧老年病人的身體清潔衛生時,要注意照顧病人的自尊心裡,很 多老人在被問及有沒有洗澡或刷牙,往往是很反感的。⑧儘可能設法讓病人坐著進食。躺著吞咽食物不僅十分困難,而且容易使食物進入氣管。⑨卧床病人最好用飲管吸食飲料,這對病人也比較容易接受。  ⑩不要讓病人吃得過飽,長期卧床的病人,體力消耗減少,所需食物的 量自然也減少,少食多餐遠比一日三餐為好。  (11)應該鼓勵卧病在床的老人,自己做刷牙,洗臉、梳頭等事情。他自 己做這些事,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很大好處。否則什麼事情都替他做,會 使病人以為自己病得很嚴重,提不起精神。  這裡再次,特別提醒要注意長期卧床的病人或老人發生褥瘡的問題,通 常最易長褥瘡的部位是腰部,經常側卧的,則容易在坐骨上長褥瘡。因為有 些褥瘡要很長時間才能治癒或反覆發作,同時褥瘡還很容易發生感染。因此, 要預防褥瘡必須做到以下幾點:i.病人在床上躺著的姿勢應該經常變換,對 癱瘓病人,必須定時幫助他變換體位,以免發生褥瘡。ii.如病人必須長時間 在床上仰卧,應在臀部下面放一軟膠環。iii.營養不良的病人較易長褥瘡。 因此,必須充分注意病人的飲食,務必使他獲得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及礦 物質。iv.病人身體同床褥接觸的部位出現紅塊,應及時告訴醫生,採取措施, 使該處皮膚不再或減少同床褥接觸。v.經常注意病人身體的清潔衛生。vi. 含有消毒劑和抗生素的藥粉或藥膏,對已形成的褥瘡無治療效果。(3)老年期的康復管理  對老年人的康復管理,其內容包括飲食營養、嗜好(煙、酒、茶、鹽)、 大小便、洗澡、體育活動及衣服、鞋襪的衛生等。①飲食與營養  應突出老年人的特點,保證飯菜多樣化,柔軟美味可口以及合理的膳食 制度。為保證老年人對熱量和營養素的需要,要精心設計,科學調配,編製 切實可行的而又完善的食譜,是每位老年人飲食攝生,延年益壽的一個重要 方面。編製食譜要注意:i.要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注意豆類和穀物,以及富含維生素、纖維素、礦物質的蔬菜和水果的供給。同時也要注意 老年食物宜清淡、有營養的特點,並要做到膳食平衡。ii.飯菜安排要有助於 增進食慾,促進消化吸收。iii.制訂食譜要根據季節、口味的變化,不偏食, 粗細糧搭配好。iv.科學地安排一日三餐,早飯質量要好,數量不宜多,熱量 可佔全日的 25%~30%;午餐質與量應並重,熱量占 40%;晚餐宜清淡,宜 軟不宜硬,熱量占 30%~35%。v.還應根據老人健康狀況,相應地安排好食 療食譜。  老年人飲食無度、營養過剩可導致肥胖症、糖尿病、膽石症、高血壓、 動脈硬化等其他疾病,嚴重影響健康,縮短壽命。老年人營養缺乏可導致勞 動能力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複雜、嚴重的後果,直接影響健康。因此,老年人必須遵循、堅持以下原則,對健康長壽將大有益處。 一是「宜早」。起床後 30 分鐘左右進早餐最適宜,要重視早餐質量,主副食搭配合理,保證足夠的營養。 二是「宜少」。一次進食以量少質高為宜,應適當地在早餐與午餐之間,以及午餐與晚餐之間加餐一次,以滿足腦對血糖的需要,每天可進餐 4 次~5 次。  三是「宜雜」。儘力做到葷素搭配,營養平衡,飲食的多樣化是非常重 要的。  四是「宜軟」。老年人必須選擇易消化、鬆軟的食物。 五是「宜緩」。老年人進食細嚼慢咽,有利於增加食物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六是「宜暖」。老年人的胃喜暖而惡寒。 七是「宜淡」。老年人禁忌過咸、過甜、過油和過刺激的食物。 八是「宜節」。節制飲食,保持胃腸健康是符合養生長壽之道。 九是「宜潔」。老年人的食物要經常保持清潔衛生,改變「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陳舊觀念。 十是「宜律」。遵守科學的進食節奏和規律。②運動與鍛煉 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這是為了維持開始衰退的肌力和關節活動範圍,預防心腦血管病,避免體態臃腫和保持旺盛精力。但必須根據老年人的生理 特點,遵守因人而異、量力而行、循序漸進,安全第一的原則。具體來說, 那些為健身或改善心臟及代謝功能,防治冠心病、糖尿病、肥胖病等,可練 習耐力性運動項目,如走、慢跑、走跑交替、騎自行車、游泳等,也可練習 原地跑、跳繩、上下樓梯、滑冰、滑雪、爬山等。為放鬆精神和軀體以消除 疲勞,或防治高血壓、神經衰弱等疾病,可作放鬆項目,如散步、放鬆體操、 太極拳、氣功、保健按摩及太極功、廣播操等。為了針對某些病症進行治療, 必須做醫療體操,呼吸操、肌力練習及矯正體操等。當然對這些運動項目可 有選擇地進行,使其運動強度適中。一般可用測量心率來確定運動強度。如 正常健康老人(以 60 歲為例)運動後最高心率應掌握在每分鐘 110 次的水平。 耐力性運動項目每次連續運動時間可在 15~60 分鐘,其中達到適宜心率時間 須在 10 分鐘以上,才能獲得鍛煉效果。運動頻度以每日或隔日運動一次,或 每周三四次均可。此外.每次運動鍛煉前後應有 5 分鐘左右的準備活動和放鬆整理活動。最後應指出的是,有些人應在醫生指導下參加鍛煉。如此持之以恆地參加運動的好處:  i.可提高腦血流量 31%,保證腦細胞的基本營養和氧氣供給,從而明顯 地改善老年癥狀。ii.運動時,常常是左右側對稱進行,有利於提高右半球的 功能,可減少不平衡狀態。iii.經常運動可促使體內產生內啡呔,使人精神 振奮,工作效率高。同時,內啡呔也有助於大腦皮層細胞功能的恢復。iv. 活動四肢,可以激活相應的腦部位,使血行流暢,對腦進行顯效「按摩」, 這對於活躍整個腦子都有意義。v.健全心肺系統,提高肺活量,增加肺通氣 量。vi.改善骨骼肌肉系統,使肌肉有力,動作準確。③嗜好品和調味品 除非影響健康,不宜多加限制,以免影響食慾和老年人的生活情趣。 i.吸煙 吸煙對已有高血壓、冠心病、未梢血管病者,可以使血壓增高、心絞痛發作或病情加重。一般認為每日不應超過 10 支,實際上很難規定數量標準, 一般來說,如果吸煙後沒有出現癥狀,身體健康狀況也沒有變化,就可以認 為沒有過量,如果吸煙後即有心絞痛發作,即使一支煙也應認為過量。ii.飲酒 大量飲酒對消化道、肝臟、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有害,但飯前小量飲酒可以增加食慾,晚飯飲酒,可使老年人容易入睡。所謂適量一般認為每日不超 過啤酒一瓶,或白酒一兩。患有潰瘍、肝腎等疾病者不宜飲酒。iii.茶、咖啡 一般可按著多年習慣,不必加以限制。但晚飯後不宜飲濃茶,以免影響入睡。  調味品,老年人因舌乳頭減少,味覺減退,往往喜食辛辣之味。調味品 應用較多,進鹽量也較多。除辣椒在肛門疾病時應少吃或不吃,以減少局部 刺激外,一般調味品可以不必加以限制。但需指出,味精(麩氨酸鈉)用量 過大,可因皿管擴張引起飯後面紅、頭暈,應予注意。②體重與減肥 究竟什麼樣的體重對老年人算是理想的體重(或稱標準體重)呢?判斷成年人是否肥胖的簡單公式如下: 男性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5(身高在 165 以下者減 100) 女性標準體重(公斤)=身高(厘米)-100 有些學者的意見,隨年齡的增長,體重稍有增加是允許的,但不能超過標準體重的 8%(土 10%以內為正常)。 肥胖病的分級:超過標準體重 15~30%者為一級肥胖病; 超過標準體重 30~50%者為二級肥胖病; 超過標準體重 50~100%者為三級肥胖病; 超過標準體重 100%以上者為四級肥胖病。因此,肥胖病人不僅要控制體重的增長,而且更重要的是降低體重並接近正常。老年人肥胖者多屬過食性肥胖,主要是有意或無意進食過多和(或) 活動量太小造成的,即攝入熱量超過消耗熱量的結果。減肥措施有二:一是 控制損人的熱量,中度以上肥胖每日主食以不超過 6 兩為宜,二是增加運動 量,盡量多消耗熱量,如每天散步一小時,或騎自行車 45 分鐘,或游泳 20 分鐘等。增加運動與飲食控制相結合是減肥的最好方法,有信心和耐心長期 堅持,才能達到減肥的目的。⑤休息和睡眠  良好的作息制度,對長壽關係很大。無論是老年人或者壯年,午睡都有 助於消除疲勞,是有益於健康的良好衛生習慣。午睡一般以半小時至一小時 為好,過久將影響晚間睡眠。老年人睡眠時間有縮短趨勢,不少人 6 小時即 可。和青壯年不同,老年人睡眠不深,睡眠淺時仍有時間感覺,故以為自己 睡得很少。另方面老年人因睡眠淺,夜尿多,睡前精神興奮。則很容易發生 失眠。為了避免精神興奮和夜間起床小便,影響睡眠,在晚飯後,不要喝濃 茶和咖啡。晚間盡量不會客,不看容易激動的影劇或電視,不參與傷腦筋的 家務事,以免精神興奮,不易入睡。但也不過早入睡,以免午夜醒後,不能 再入睡。晚上用溫水洗澡(水溫在 40℃以下),或至少應用熱水洗腳,以易 於入睡。如有影響睡眠的各種癥狀,如疼痛、咳喘等,應進行對症處理後再 使病人入睡。對實在難以入睡的失眠者,可給予安眼藥,但應注意避免形成 習慣性。⑥大便和小便 老年人往往不能有效地控制便意。因此,住室應鄰近廁所,或床旁有便器為妥。 老年人由於進食量少,腸蠕動功能減弱,以及腹肌無力。常有習慣性便秘。處理便秘時,應注意:i.如既往有早晨解大便習慣,應堅持晨起坐便桶。在解大便前可先喝一杯水,以促進腸蠕動。但此法對頑固性便秘,往往無效。 ii.利用老年人胃一結腸反時增強的生理特點,在大量進食的餐次(如晚飯吃 得最多)之二三十分鐘後,囑老人去坐便桶,爭取在這個時間能夠解出大便, 如無效時,可使用甘油栓或開塞露。iii.多吃含纖維素的蔬菜(如韭菜、甘 藍菜等)和豆類,以增加腸蠕動,減少便秘。對有便秘傾向的老年人,可以 用緩瀉劑,防止秘結。上述方法無效時,可在睡前吃緩瀉藥(如果導等), 歷時數日不便者,可應用麻仁滋脾丸、開塞露或灌腸,必要時可用手指掏出 糞便。  老年人由於腎功能減退、前列腺肥大、膀胱頸部硬化,以及神經原性膀 胱等原因,常有排尿障礙,其癥狀有:尿少、尿閉、尿頻、小便失禁、尿線 變細等。此時應注意晚飯後少喝濃茶或咖啡.也要少喝水,以減少夜尿。白天 應盡量去廁所小便,除因病情重,必須卧床用便壺(器)外,病情如允許可 用床旁便桶,至少也要坐在床上解小便。夜間老人解小便,應利用床旁便壺(器),如下床排尿,應先在床上稍坐片刻,再行起立排尿,以免引起頭暈, 甚或排尿性暈厥。如有尿閉時,可先行膀胱按摩,或做針刺治療,盡量避免 導尿及/或保留尿管,以減少尿路感染的機會。當小便失禁,應勤換墊物,保 持大腿和臀部清潔乾燥,防止發生褥瘡。⑦洗澡與衛生  洗澡有改善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疼痛等生理作用。洗澡時應 注意:i.避免洗熱水澡,因下水後可以引起血壓暫時升高,心跳加快,增加 心臟負荷,對有高血壓、冠心病、腦動脈硬化者,容易發生意外。原則上水 溫低於 40℃。ii.洗澡時間應限制在半小時內。iii.洗澡後應卧床休息半小 時。iv.為減少心臟負擔和避免發生意外,可減少澡水深度,依據老人身體情 況,使水深干臍或乳腺水平。v.不應在飽餐後洗澡,尤其洗熱水澡,一般餐 後洗澡,至少應在一小時以後。(6)浴室及浴盆均應注意防滑,盆內應鋪防 滑墊,地下應鋪棕毯或木板,牆壁及浴槽應按放扶手,以免跌倒。③衣服與鞋襪  穿著應以舒適、脫用方便為主。和青壯年相比,老年人往往不重儀錶, 有的不講衛生,大小便不能有效控制的老年人,內衣往往沾有屎尿。因此, 必須注意清潔,及時洗澡更衣,保持衣服乾淨。老年人常有甲癬、嵌甲、胼 胝等腳病,影響日常活動,可定期請修腳師給予治療。(4)老年期的社區康夏  由於人口老化,老年人口增多,需要醫療照顧和康復的老年病人日益增 多,對家庭社去和國家都形成了沉重的負擔。因此,人們已經注意到在一些 農村裡設立簡單的康復醫療室,按城市醫院醫囑,定期由村裡的保健護士, 對病人進行檢查、投藥和康復治療。城市醫生和護士也定期到村裡巡診。在 城市裡開展社區康復非常必要。社區醫療康復即方便了群眾。也減少了城市 醫療單位的壓力,很受病人、家庭、醫院和社會各方面的歡迎,世界衛生組 織(WHO)對此很重視,現在正在推廣。這種做法和我國多年來推行的城市醫 務人員下農村,對基層單位進行技術指導,以及開展疾病防治、健康諮詢是 一致的。(5)老年期的監護設施①監護設施 監護設施系指老年人的收容設施。i.老年人收容設施: 指老年人由於醫學上的、家庭的或社會上的原因而不能繼續在家庭生活時,短期間或長期間在家庭外進行監護的設施。老年人收容設施中有治療性 設施與非治療性設施兩種。前者以進行醫療及護理為目的;後者系非治療目 的的老年人收容設施。目前我國現狀是老年人被收容於各臨床科室。ii.老年人的監護目的: 老年人多在生物學老化的基礎上,具有多種疾病,且多屬潛在性疾病。也很少有自覺癥狀。只有適合於老年人特點的精神的及身體的監護,才能使 老年人的功能衰退及身心障礙止干最小限度,並保持安定的精神狀態。iii.老年人的監護設施: 在設施內對老年人監護時應明確其目的、方法、評價及再適應等問題。無論是治療的或非治療的設施,均不以代替家庭為目的,應具備以下功能: 治療性;生活性,教育性;適應性,尤其再適應性。治療性設施共同的缺點 是不以人,而以臟器、器官、組織為中心進行醫療。其結果陳引起卧床不起 三主征之外,對「人間性」亦產生極為不良的看果。非治療性設施,僅有最 低限度的監護功能,不能期待有良好的預後。生活性系指在治療性設施中, 因住院期間較長,也應照顧到老年人特點,如很難適應新環境,所以應對此 環境條件加以調整、改善,儘可能近於其家庭環境為宜,這對治療上也是有 稗益的。教育性系指在非治療性設施中,生活停頓於「無興趣狀態」,為預 防痴呆及低運動性疾病,應採取各種手段,如對人關係的調整、娛樂、生活 節制、社會接觸等。適應性系指對家庭的再適應、對原來狀態的再適應、人 與人關係的再適應、對社會的再適應等等,兩種設施對此均應重視。iv.設施監護的意義:  符合老年人監護目標的監護,可以起到代替家屬監護、代替住宅及其他 社會性服務的作用。它的存在和發展,是符合社會文明思潮要求的,是社會 文明進步的標誌。治療性設施應以搶救生命、延長壽命為己任,這是設施監 護的主要作用。設施內監護的缺點:設施這種特定環境,對於適應能力低下的老年人確有不良影響。尤其是設施的綜合征、設施內拘禁綜合征、缺乏運動性疾病及 卧床不起三主症(卧床不起狀態、尿便失禁、痴呆)更是嚴重的問題。縱然 疾病、癥狀暫時好轉,但多引起上述合併症而致死。即使幸免於難,「人間 性」的障礙也是難免的。②設施管理  因設施收容的多數是老年人,除應保衛老年人的自由及人權外,還由於 設施收容多屬長期的治療性收客或保護性收容,往往無例外地患設施內綜合 征、設施內拘禁綜合征、缺少運動性疾病及卧床不起三主症,所以必須加強 設施管理。  治療性設施管理:首先在治療疾病的同時,應對「人間性」障礙、情緒 障礙、感情障得等加強監護。第二是生活指導,根據患者的情況,給予適當 的生活處方,與醫學治療相併行,進行再適應(重新適應)的準備。第三是 後療法,老年患者的治療目標為再適應,如果當疾病出現再適應的機會有所 改善,應儘早出院,促進重回原處或回歸處。不論重歸何處,終生需要後監 護,即醫學的、生活的監護。如果在一貫相連的治療性監護的任何一環脫節, 多數患者就容易出現與疾病無關的癥狀(多為不定主訴)和並發合併症(缺  少運動性疾病等)而再次入院,甚至被迫終生住院。第四是在生活指導、家 屬關係和退院時家屬的接受態度等方面,對家屬及病人進行教育,並有個日 程表為好,此點十分重要。  非治療性設施管理:目前的老年人設施(社會福利設施、老年人福利設 施)均以終生收容為主要目的,所以要求對被收容者一直到死亡為止的一切 有關事情負責。當然以保護為主,開發性的及治療性的措施均認為多餘的。 按法律的規定,應有康復工作,並配備有訓練指導員,但目前的狀況,從設 施的性質上說很難作此要求,對將來的方向性問題、性質問題如不作根本性 改革,也很難期待治療措施的水平能得到提高。現有制度對非治療性設施的 管理方法應補充的是工作人員的教育與進修。向老年人及家屬的建議:在僅 滿足於非治療性監護的時代,在保護的名義下,收容設施內進行供養式的養 護,可以說是置於不顧的狀態,老年人的監護應以發現其尚餘存的能力及在 耐受障礙情況下的再適應為目的。  (三)幾種常見老年病的康復醫療要點  老年病康夏醫療的目的,主要在於恢復日常生活活動(ADL)和自我生活 能力,而復工並不重要。據統計,70 歲以上老年人偏癱,康復後 ADL 呈一度 好轉,但 5 年後常有明顯退化,甚至卧床不起。因此,維持 ADL 能力,盡量 減少退化和防止卧床不起,則是大多數老年病人康復醫療的關鍵所在。1.老年心臟病患者的康復 老齡人的心血管功能有許多改變:①心肌的收縮和舒張時間延長:②對兒茶酚胺的變時性反應和心肌反應減弱:③心室順應性降低;④左心室排空 能力降低;⑤周圍血管硬度增加。為此,當老年人患冠心病時,心肌收縮和 儲備力下降,與心肌缺血或疤痕組織的範圍和深度有關。這一改變疊加與老 齡的改變,可造成明顯的左心功能障礙。過去認為老年冠心病患者運動訓練 的作用不大。但近年來研究認為只要能堅持定期有一定強度的運動,這類病 人完全可以發生有益的適應性改變,包括肌肉外周適應性改變,改善血脂(提 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提高糖耐量,降低血漿胰島素濃度。但訓練溫度 一般較小。心臟病康復的主要方法為運動療法。70 年代以來,治療方案向綜 合治療發展。雖然心臟康復始自急性心肌梗塞,但現在應用範圍大為擴大,已推廣到冠脈搭橋術(CABG)、經皮腔內冠脈成形術(PTCA),冠心病高度易患因素 的初級預防和無併發症的心臟手術(心瓣置換、先天性心臟病、心臟移植) 術後。心臟康復分期一般系指冠心病特別是急性心肌梗塞而言。Ⅰ期——住院階段,發病後 6~14 天,Ⅱ期——往院後恢復階段,6~12 周,Ⅲ期——持 續發展/維持階段的監護期,4~6 個月:Ⅳ期——維持階段的非監護期,時 間不定。康復醫療程序,即康復醫療的步驟與方法,美國溫格教授制定為 14 步,經改進後的程序為 7 步,在歐美已得到廣泛應用。 心臟康復程序的重點是醫學監護運動訓練,其康復前景評價項目包括:在出院時或在其後某個時期應評價為:死亡率、患病率、併發症、心功能容量、復工、自我意像、精神衛生、患者自我滿意程度。 早期開始危險(人群)分層:①急性心肌梗塞康復中的危險分層低危特點(美國心肺康復學會,1990年): i.住院時無臨床併發症; ii.無心肌缺血跡象;lii.心臟功能容量>7METs;iv.正常左室功能(射血分數 EF>75%);v 無嚴重室性異位心律。  ②急性心肌梗塞康復中的危險分層中危特點(美國心肺康復學會,1990 年):i.ST 段水平或下斜型降低>2mm; ii.冠脈同位素檢查所見呈可逆性, iii.左室功能中等或較佳(EF35~44%); iv.心絞痛發作形式改變或新近發生的心絞痛。  ③急性心肌梗塞康復中的危險分層高危特點(美國心肺康復學會,1990 年):i.以前或近期心肌梗塞波及左室>35%;ii.休息時 EF<35%; iii.運動負荷試驗時收縮壓不上升或上升<10mmHg(1.33kPa)。 iv.心臟功能容量<5METs,試驗時伴有低血壓反應或 ST 段下低>1mm; v.入院後缺血性胸痛持續或反覆發作歷時 24 小時以上; vi.住院中有充皿性心力衰竭或運動試驗靶心率<135 次/分時 ST段下降>2mm;vii.高度室性異位心律。 美國學者發現在早期就將這些患者劃分清楚——即危險分層,對低危患者出院後留在社區處埋,而對高危患者則作為康復醫療重點,以減少死亡率, 這樣既節省了大量醫療費用,又降低了死亡率,這是美國心臟康復學方面近 年來的重大進展之一。  急性心肌梗塞適應症應為無併發症,如有穩定後即可開始康復。其運動 絕對禁忌症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影響血動力學的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肥 厚型心肌炎、未得到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未得到控制的高血壓、重度心 瓣狹窄、急性肺栓塞或深部靜脈血栓形成。通常在醫學監護下,由被動性關 節活動範圍(ROM)活動開始,繼之為主動性 ROM 活動,坐、立、步行運動等 逐步增加活動量,動態心電圖監測觀察,活動時心率應限制在最高心率(220 次/分)60%以下,另一方面住院後應即開始心理治療並有計劃地進行宣教。 如經過順利,一周前後給 2 個 METs 運動試驗,確定康復進度,出院前常規給 低水平(4~5 個 METs 運動試驗,<6 個月),確定出院後活動範圍和危險分層。2.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康復 腦卒中是指發展迅速、具有腦血管源性的局限性腦功能障得,且癥狀持續 24 小時以上或導致死亡的臨床徵候群。其康復醫療國際上已基本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理論和技術,以腦的可塑性——大腦功能重建理論為基礎,以神 經生理學、神經發育學原則為指導的促通技術為核心,這種方法提倡早期的、 預防性的,與臨床密切結合的、綜合性的康復醫療,從而避免或減輕了腦卒 中後最常見的各種合併症和後遺症,特別是廢用和誤用的問題,使患者的肢 體功能和個人生活自理能力有了最大程度的改善。偏癱一般是指上肢呈挎籃子狀,下肢呈劃圈踮步的偏癱步態,必須通過正規的康復醫療才可以糾正。相反,早期過多的卧床休息,會產生一系列廢 用綜合征,即表現出肌肉萎縮、骨質疏鬆、神經一肌肉支配能力下降。因此, 急性期就可進行康復護理,包括定期變換體位,可向兩側翻身,正確的肢體 體位放置;被動的活動肢體各關節和患側肢體的手法按摩等以防止肢體畸形 和保持關節的活動度;預防因卧床、意識障礙所造成的併發症如墜積性肺炎、 尿路感染,褥瘡、肌肉萎縮、關節攣縮等,一旦病情穩定後即可開始積極的 康復治療。必須重視腦卒中後的運動功能的康復,特別是老年腦卒中患者的 功能康復。應遵循正常的個體發育模式:即肢體近端先於遠端、上肢屈曲模 式先於伸展模式、下肢伸展模式先於屈曲模式、反射先於受控制的隨意運動、 粗大的運動先於分離的有選擇性的協調的精細運動,通常根據這一過程,把 康復治療分成早期和軟癱期、痙攣期、相對恢復期和後遺症期。  ①早期和軟癱期:在發病後 2 周年患者已渡過急性期,各種生命體征已 穩定,而肢體完全喪失肌肉的隨意運動,腱反射消失,肌肉處於弛緩狀態, 在這時除進行康復護理外,還可以同時進行康復治療,如通過誘發患者的聯 合反應和共同運動,以及姿勢反射等促使患側肌力、肌張力的恢復。這些活 動的出現是低位中樞的作用,一旦肌力、肌張力開始恢復就應立即停止這種 治療,以免形成錯誤的痙孿模式。這時應用各種「促通技術」來通過生理反 射的出現,以誘發癱瘓肢體的主動運動。  ②痙攣期:患病在 2 周后可出現明顯的肌肉痙攣,痙攣常緩慢地發生於 上肢的屈肌和下肢的伸肌。該階段是治療的關鍵時期。應運用各種促通術, 使肌肉痙攣程度降低,使聯合反應、共同運動的異常運動模式向分離運動、 自主運動的方向發展,充分運用抗痙攣運動模式來控制痙攣的出現,鼓勵患 者作單關節的分離運動,使運動逐步能隨意控制。在這階段還應注意坐起的 平衡鍛煉,並在此基礎上進行站立訓練,有條件者可在起立床上進行站立訓 練。起立床的角度根據患者的情況逐步增加,以防止直立性低血壓的發生。 在站立平穩後可進行步行訓練,但進行步行訓練必須具備下述一些要求:i 患腿要有足夠的持重能力;ii 站立時有充分的平衡能力;ii 要有主動屈髖、 屈膝的能力。只有具備上述條件後進行步行訓練,才能避免錯誤的「劃圈」 步態。在訓練行走功能的同時,要進行上肢由近端至遠端的伸肌運動訓練, 手的功能訓練以及日常生活活動(ADL)訓練,盡量爭取患側上、下肢的功能 恢復。這段時間常可持續 4 周至 3 個月。錯誤的加強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肌 肉力量訓練,常可使痙攣加重而出現「誤用綜合症」。③相對恢復期:進入此階段,康復速度可開始減低。此期主要是通過訓練逐步修正錯誤運動模式,恢復正確的運動模式,向分離、協調、精巧、快 速運動的完全正常的運動模式前進。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功能的恢復逐步改善 了運動的協調性和精巧性,但正確的運動模式的建立和鞏固必須通過反覆、 正確的運動訓練。因此,在修正錯誤運動模式的同時注意適當增加訓練的次 數和頻率,以加快運動恢復正常的速度,使患者肢體早日得到全面的恢復重 返社會。在這段時間除肢體運動功能訓練外,還應注意日常生活活動訓練, 促使患者及早恢復生活自理能力,以減輕家庭壓力。這段時間可持續 6 個月至 1 年。  ④後遺症期:雖經治療仍有少部分患者留下程度不同的後遺症。這時可 利用殘存功能及各種輔助器具或裝置如手杖、步行器、輪椅、矯形器及支具 等以適應殘疾,防止功能的退化。手杖和步行器對恢復老年患者的步行功能 非常重要,正確的手杖高度應為患者站立後自下肢股骨大粗隆至地面的垂直 高度,為了提高站立或行走時的穩定度,適當地擴大手杖撐腳的支撐面如使 用三腳或四腳杖等。在這段時間還應積極進行運動功能和 ADL 能力鍛煉以鞏 固康復治療效果。腦卒中後言語的康復治療: 腦卒中後,部分病人有言語障礙。專門的言語訓練可由聽到看、由看到說、由說到談、由讀到寫、由字到詞、由詞到句、由短語到會話、由朗讀到 背誦,由易到難、反覆強化、循序漸進、持之以恆。針炙治療對言語康復有 一定幫助,可配合應用。老年人患病後,肢體功能喪失,治療信心往往亦喪 失,甚至產生厭世。因此,康復治療過程應充分重視心理的康復治療。康復治療的合適時間及預後:腦出血患者需在病後 2~3 周開始防止腦出血複發,腦梗塞患者在病後3~14 日可開始康復治療。治療的預後判斷,在急性期缺血性比出血性損害 為佳,當進入恢復期後大腦功能恢復則出血性損害比缺血性為佳。損害的部 位、程度與預後密切相關。軟癱持續 4 周以上,有嚴重而持續的肌肉痙孿, 則肢體功能恢復的可能性也大大減少。老年患者常有合併症或併發症,也影 響治療效果。同時老年人由於生理上的機能減退,在康復治療過程中更應持 之以恆,定期複查,以保證治療的科學性和安全性。3.老年骨關節病息者的康復 老年人骨關節病的發病十分廣泛,同時由於它直接損害運動功能,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自理和行動能力,又妨礙老年人從事健身運動,加重了老年人 運動不足,使很多老年病如心腦血管疾病,代謝障礙疾病等易於發展加重。 如老年人被迫卧床,更可以誘發肺炎、靜脈血栓形成、褥瘡等嚴重合併症, 故骨關節病的康復相當重要。對老年人影響最大的是,骨關節「退行性改變」 基礎上發生的老年性病變。退行性改變包括骨脫鈣、關節攣縮、關節軟骨磨 損、椎間盤變性、肌肉萎縮等。這些改變常在中年甚至青年期開始,不少是 不可逆的進行性改變,故預防須早。保持適當的體育運動是唯一的預防辦法。 一般的規律是,年齡漸增時體力活動漸減,造成不同程度的運動缺乏,促進 了骨關節及肌肉的退行性改變。耐力運動可延緩心血管及代謝功能的減退一 樣,適當的關節、肌肉運動可延緩運動器官的形態及功能改變。(1)老年骨質疏鬆症的康復  除年分泌因素及鈣攝入不足外,一般認為與體力活動減少有關。骨骼承 受的應力負荷減少,可通過壓電效應的減弱影響骨組織代謝。同時肌肉收縮 減少也影響骨內血流,造成骨髓內相對缺血,使破骨細胞溶骨活動增強。治 療除攝入鈣外,必要時應用性激素、蛋白同化激素等藥物,並應著重利用醫 療運動。以腹、背和四肢肌肉適當負重的等張或等長收縮對抑制骨質疏鬆都 有良好作用。對絕經期後婦女的骨脫鈣也有效。婦女每周 2 次,每次 1 小時 的負重鍛煉,8 個月後腰椎無機鹽含量增加 3.5%,而不運動的對照組則減少2.7%。還應注意避免過大應力促發骨折,在脊椎明顯骨質疏鬆時避免作彎腰運動。(2)頸椎病和腰腿痛的康復 要作頸椎或腰椎的活動度練習,頸椎病時作頸部屈伸肌的練習。突出自我按摩的方法。預備姿勢是兩腳站立同肩寬,胸腰部挺直,頸部自然放鬆,兩眼平視前方。  i.揉捏頸項:以單手或雙手輪替用姆指和其餘四指揉捏頸項部、著力由 輕至重,有沉重、酸脹感為度,8~12 次。ii 推壓頸側:雙手五指併攏置於 頸部兩側,雙手交替用力、向前向後來回推壓頸後及頸兩側軟組織,有發熱 感為度,8~12 次。  iii.叩打頸部:以單手或雙手五指併攏,用小魚際肌掌側,自乳突至下 段兩側斜方肌部(肩胛崗上部)。著力均勻地叩打頸部,有輕度振動感為度,8~12 次。  iv.抵頂旋轉:兩手交叉置於後頭枕部,使頭頸和交叉雙手作對抗,並使 頭頸部左右旋轉運動,以頸頂部有緊迫感為度,8~12 次。  v.按壓穴位:按摩太陽穴,按揉攢竹穴、清明穴、四白穴 1 分鐘,均以 有酸脹感為度,8~12 次。    vi.頸部運動,頭頸部側屈、頭頸部旋轉、前屈後仰、上肢超過頭頂、上 肢旋轉,上述頸部運動均 8~12 次。  腰椎間盤病變時,取卧位作腰背肌練習及適度的腹肌練習。頸椎及腰椎 的前屈運動應加限制。要教會下腰痛患者保護腰椎,主要是採取保持生理前 凸姿勢的坐位,拾物時必須下蹲而避免彎腰,作腰部活動時要時常意識到防 止腰扭傷,這樣可使腰部肌肉調整其張力,作好保護脊柱的準備。老年人由 於椎間盤變薄,關節軟骨萎縮,韌帶鬆弛,容易產生假性脊柱滑骯導致頑固 的下腰痛,較為有效的康復治療是作體操牽伸腰骶部肌肉韌帶,增強腹肌及 臀肌,使在坐位及站立後時骨盆的前傾度減少,從而減少腰椎向前滑脫,控 制癥狀。(3)肩周炎 常表現為慢性過程,以活動度受限為主,運動超過限度時引起疼痛。此病的康復以恢復肩肱關節活動度為主。練習常用主動運動、助力運動,也可 作關節外層及旋轉牽引。推拿療法放鬆肌肉,改善局部血循環,牽伸攣縮粘 連組織,也是常用療法。(4)骨關節炎 是一種慢性進行性、非炎性關節病變。在老年人的下肢負重關節,特別是髖、膝關節最為常見。這些關節的關節軟骨在長期應力負荷下活動難免磨損,造成軟骨萎縮及肌肉軟弱引起關節不穩,使關節年應力分布失常,又加 速了關節軟骨損害及代償性骨刺增生,形成惡性循環。病變嚴重時須行人工 關節置換術,在早期則著重對關節採取保護措施,為此宜及時使用手杖、拐 杖,甚至下肢負荷支架,以分擔髖或膝的重力負荷,同時保護對側肢體,防 止代償性過度負荷促進對側骨關節病的發展。站立位下蹲起立及「磨膝」、 「轉膝」等練習會加重軟骨損害,不宜進行。(5)骨折  由於老年人的骨質疏鬆,且肌力減退,行動的靈敏性和穩定性較差,因 跌倒引起骨折的機會增加。老年人的骨折癒合較慢,因制動而引起的肌肉、 骨骼、關節的廢用性改變較重;持續卧床引起全身性急性併發症及心血管、 呼吸、代謝功能減退等問題增多,使老年人骨折後的康復問題更具迫切性。 骨折發生後要特別注意早期康復。力爭早期起床,外科治療有助於早期起床 者,如人工股骨頭或全髖置換術,應積極考慮,必須卧床時應早開始床上保 健操,其內容由健肢運動,輕度腹背肌運動及深呼吸運動構成。對防止肺炎, 靜脈血栓形成及褥瘡等合併症可有良效。骨折癒合後作恢復關節活動度及肌 力的練習,輔以理療與按摩。下肢骨折後儘可能早期進行扶拐的患肢不負重 的站立練習,酌情逐步開始部分負重及完全負重的步行練習。4.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康復 早在《諸病源候論》中就記載了「糖尿病人應先行一百二十步,多者千步,然後食之」。因此,糖尿病康復鍛煉很重要,尤其是肥胖型最適宜。 首先是進行耐力性運動,如步行、慢跑、游泳、划船、騎自行車等。以及保健操、太極拳、氣功,還有非比賽性球賽運動,如乒乓球,羽毛球等。 其中步行是國內外常用的康復方法,對糖尿病較輕的肥胖患者可進行快 速步行,每分鐘 120~125 步;一般狀況尚好的病人可進行中速步行,每分鐘110~115 步,老年體弱者可採用慢速步行,每分鐘 90~100 步。時間可選擇 在早晨、傍晚、飯前飯後 1 小時或工間休息時進行。同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康復鍛煉的注意事項①鍛煉要持之以恆,除非有急性併發症,不可間斷。②康復鍛煉要適當,不能勞累。③康復鍛煉必須與飲食、藥物治療相結合。④患有並發心、腎、肝病的病人,鍛煉時要具體情況具體對待。  ⑤用胰島素或磺脲類藥物的病人,要注意到體力活動可引起低血糖反 應。因此,在活動前臨時要加餐或於活動多時吃些東西。  ⑥鍛煉中要定期檢血糖、尿糖、隨時觀察機體對體育運動的反應,及時 掌握和調節運動量。(2)不宜進行康復鍛煉的幾種情況①並發急性感染時可暫停運動。②在胰島素作用最強時刻,如上午 11 點不宜進行體育鍛煉。③重型惦尿病人在清晨沒注射胰島素時不要進行體育鍛煉。④在注射胰島素後吃飯前,也要避免體育活動。5.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康復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康復適用於所有具有癥狀的慢性肺疾患的病人,更適用那些較重癥狀者。對輕症息者由於不認識疾病的嚴重性,常不能積極、 主動地參與而影響效果。對病情過重,如安靜時出現高碳酸血症者則不列入 適應症。為制定適合於各個病人的康復程序,必須進行功能檢測,通過綜合 評估,了解功能缺損程度。(1)康復治療的內容①宣教:一個成功的康復程序取決病人的主動參與和家庭的合作、支持。  ②保持支氣管衛生:最基本的方法是有效地咳嗽、姿勢引流、胸部按摩 等。為了減低痰液的粘稠性可採取多飲水、霧化吸入、抗炎和醫用粘液稀釋 葯等。至於間斷正壓呼吸(IPPB)雖在臨床被廣泛應用,但證明無效。③呼吸練習:i 橫膈(腹式)呼吸,分主動腹式呼吸練習(ADE)、體外膈肌起撐(EDP)兩種,最近有人從 5~6 助間(腋前線)引起隔肌肌電活動。 因此,可利用肌電生物反饋技術,先作鬆弛練習,然後再進行膈肌的收縮, 則可避免出現上述不良反應。ii.腹肌肌力練習。iii.縮嘴呼吸法(PLB)。④吸氧。  ⑤心理支持:本病呈慢性進程且不可治癒,常導致「恐懼——呼吸困難」 的惡性循環。為此,心理支持治療,要根據其特點解除其壓抑、焦慮和恐懼 心理。  ⑥放鬆訓練:如漸進放鬆技術、自控練習、催眠木、喻伽和超覺靜坐法 等,由於大部分放鬆訓練強調緩慢、有節律地呼吸,所以特別適用 COPD 病人。⑦運動,採用運動處方形式,制定運動強度。  COPD 病人康復治療後療效評價,改善了生活質量,癥狀明顯減輕。康復 治療能收到經濟效益,縮短住院天數,節省費用,降低了病死率。(2)防治老年慢性支氣管炎體操①分腿直立稍寬於肩,兩臂肩側屈,手握空拳,拳高於肩,拳心向前,②兩拳鬆開,同時兩臂上舉,掌心向前,抬頭、挺胸、伸腰;③雙手從兩邊 自然放下,在腹前交叉,④交叉手經腹、胸,在頭頂上分手自然下放,同時 抬頭、挺胸腹;⑤兩手自然下放到下肢兩側。完成了這些動作,就做完了一 遍老慢支體操,如此反覆多次。  (3)卧式呼吸操:對肺氣腫療效較好。令自然仰卧位,兩手放腹部,思 想集中到腹部,然後有意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腹部隆起,呼氣時,腹部 盡量凹下。每天可進行 2~3 次,每次 10~20 分鐘,經過一段練習還有助於 形成新的呼吸習慣。  (4)立式呼吸操:自然直立,兩腳稍分開,兩手叉腰,深呼吸,主要是 延長呼氣階段,使呼氣時間比吸氣時間長一倍或兩倍,即呼與吸的時間比例是 2:l 或 3:1。吸氣用鼻,呼氣用口,口唇縮起作吹哨子狀,使氣從齒縫 或唇間呼出。呼氣時可用雙手壓迫胸廓兩側或壓迫上腹部,加強呼氣:或在 呼氣時用兩手抱胸或同時下蹲以施加腹壓,促進呼氣。把線懸在身前 50 厘米 的地方,吸氣後讓氣從口中吹出將線吹動。線動的幅度越大越好,如此反覆 練習。6.肥胖症的康復 減肥的關鍵在於康復鍛煉,因為年齡越大機體中肌肉越少,而脂肪卻增多,一個 20 多歲的人和一個 50 歲的人,體重同樣是 60 公斤,但 50 歲的人 的脂肪比 20 多歲的人多得多。體胖者的脂肪細胞可重達 1.5 檄克,採用節食 減肥後可降至 0.7 微克重,而康復鍛煉可使脂肪細胞降至 0.3~0.5 微克重, 可見運動鍛煉是消耗人體多餘熱量的最有效方法。(1)醫療體操:有以下三種,任選一種,清晨六點鐘以完做前為好。①一式:  i.兩腳呈倒八字形站立,距離與肩同寬;兩手手背朝地,自身前抬起至 胸前,同時深吸氣。ii.兩手背相對,極力俯身下插,同時低身喊「咳」音,將肺中氣體盡量排出。iii.兩手握拳,屈時平握至胸前(如提重物),掌心向上,同時深吸氣。 iv.兩臂左右側平舉,手握空拳(拳眼朝上),同時呼氣。 v.擰轉兩臂,使拳眼(拳之虎口側)朝下,拳背朝前,同時深吸氣。 vi.擰轉兩臂,使拳眼朝後,拳心朝上,同時深呼氣。 vii.兩臂回收至上腹兩側,同時深吸氣;兩拳加力壓腹,以助深長呼氣。 viii.兩拳鬆開,兩臂自然下垂,自然呼吸三次後重複練習,如此視健康情況進行 10~30 次練習。②二式:  i.兩腿成左弓右蹬步,但後蹬腳稍屈彎,以保持其靈活;兩足前後距離 隨個體而異,以能站穩為原則。  ii.身稍向右轉,兩眼平視右前方,兩臂在胸前屈時,兩手背相對,指尖 向上。iii.兩臂自然向前後伸展(左手在前、右手在後)與左右腳方向一致。  iv.身稍向左轉,兩眼平視左前方,兩臂在胸前屈肘,手背相對,指尖向 上。  v.兩臂自然向前後伸展(右手在前,左手在後)與左右腳方向一致。如 此交替練習 50 次,可逐步增至 300 次。③三式:i.兩腳自然分開站立,用鼻深吸氣。ii.下蹲抱膝,並做深長呼氣。如此進行 20~30 次。(2)步行療法(3)慢跑療法7.老年帕金森病患者的康復 本病是中老年人中多見的錐體外系疾病,其發病率隨增齡而上升,患病年齡高峰為 70~77 歲。70 歲以上的患病率約為 70 歲以下的 10 倍。我國帕 金森病的發病率為 14.6/10 萬,美國為 10.6~18.7/10 萬,日本為 39~80.6/10 萬。康應治療對本病較難得到訓練學習的積累效應,為此病人在參 加康復治療中既要求精神集中,努力矯正屈曲姿勢,還要求不斷堅持和反覆 練習才能取得效果。康復治療方法!①關節活動度訓練;②恢復協調性練習;③綜合基本動作訓練;④增強肌力練習,⑤注意精神和心理狀態。八、臨終關懷  人最寶貴的是生命,出生是生命的第一站,給人帶來生機與活力,臨終 則是生命的最後階段,換句話說每個人都要經歷一個臨終狀態。因此,如任 其自然,對處於臨終狀態的人,不予以必要的關懷,在他們過世的時候,會 有不同程度的痛苦。為此,基於人道主義前提,為華夏弘揚臨終關懷的真諦, 開展中國特色的臨終關懷的研究,以饗國民對臨終關懷之了解、認識及實踐 的需要,特作如下闡述。  (一)臨終關懷學的興起與發展  臨終關懷學是一門以臨終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及其相關的醫學、護 理、心理、社會、倫理等問題為研究對象,將醫護的專業化及科學化知識互 相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它有著較為獨特和寶貴的道德價值。  臨終關懷(hospice)一詞,始於中世紀,現已成為國際通用的述語。當 時,是用來做朝聖者或旅客中途休息,重新補足體力的一個中途驛站,現引 申其義,用來指一套組織化的醫護方案,幫助那些暫停於人生路途最後一站 的人,這個方案的重點是著重於對死亡前病人的疼痛的控制及死亡後家屬情 緒的支持,抱著對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去了解那些病人及家屬在最後相處的 幾個月中,活得更有意義,更有尊嚴。給臨終關懷下一個定義,就是指一種 照護方案與匡生或社會中的巡迴醫護互相配合,為垂死的病人及其家屬提供 緩和性和支持性照顧,以及病人死亡後對家屬的心理輔導。追朔早在公元前 柏拉圖在其《共和國》一書中,就提到家庭對於一個貧苦的個人所能產生的 安慰與支持。比利時在中世紀時代某個社區就已設立了「溫暖之家」。在一 世紀之前,歐洲也有了少數的臨終關懷組織,做為垂死病人之家。不論從哪 一點看,在過去的幾個世紀間,西方社會絕大部分的中等之家及經濟不算富 裕的家庭,在其家人病危臨終時,都多多少少必須部分依賴的公共救助機構, 諸如養老院、精神病院等。但是,這些機構由於制度不夠健全,往往忽略了 病人臨終前的各種生理及心理上的需求。因此,在世界範圍內,臨終關懷學 作為一門相對獨立的學科存在只有二、三十年的時間。臨終關懷剛開始的時 候,是以一種「理念肯定」的形式,由全美 80 個城市聯合起來,極力向大眾 推展而來,這些熱心的提倡者,希望能夠建立一套特殊的安養方案,去幫助 那些垂死的病人得以善終最後的人生歲月,不論病人病逝於何處,臨終關懷 所提供的照顧,都希望在病人垂死前的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得以免於肉體的 痛苦及心理恐懼。這是一個具有崇高目標的理想,需要社會大眾共同的努力 與支持。不管世界各國的社會發展、宗教背景、醫院體制及對死亡的看法有 何差異,都有一個不容否認的事實,就是全人類都一致希望能夠在平和的氣 氛下結束自己的生命。臨終關懷是一個服務的觀念,是一種為瀕死的病人及 其家屬提供全面的照顧,以發揮臨終關懷的理想和目標為其最終目的。概括 起來說,是同即將死亡的病人分擔人生的旅程。臨終關懷組織的設立正是以 這個前提來照顧臨終病人,使他們能夠在剩餘無幾的生命歲月中,過得更充 實、更有意義。  人有生必有死,有死必有臨終階段。科學已經表明人的臨終階段具有特 殊的發展規律性。從這個意義上講,臨終關懷學作為一門探討臨終病人的生 理、心理特徵和社會實踐規律為主要研究對象,並與多學科領域的知識與方 法密切相關的新興邊緣學科,它的興起與發展,反映了人類對自身和社會環 境認識的提高,是社會進步和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是人類隨著社會物質文 明與精神文明的提高而自然提出的需求。正因為臨終是人的生命必須的發展 階段,而且臨終關懷在於讓瀕死者安祥地、舒適地、有尊嚴而無憾地走到生 命的終點。同時,為臨終者的家屬提供社會和心理乃至精神上的支持,以使 他們的健康處於適應狀態,送走親人,做好善後。因此說,臨終關懷的實踐 和發展與社會中每一個人的生命質量都息息相關。在我國臨終關懷學不僅僅 是一個新學科,而且對於廣大民眾來講,還是一個新概念。但是,在我們這  樣一個幾千年文明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偉大民族中,當代臨終關懷所體現的革 命人道主義精神和人類美好的道德信念,都能在我們的優秀文化潮流中,追 蹤其淵源。因此,科學的臨終關懷在我國一經出現就得到各方學者的關注與 支持,學者們一致表示為創立嶄新的中國式的臨終關懷學科而努力作出貢 獻。(二)臨終關懷機構的創始與沿革  世界上較健全的臨終關懷機構是始於 1967 年英國倫敦東南方的希登漢 「聖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機構」,其創始人是桑德斯女士,她感覺到病人及 其家屬,不論死亡前或死亡後都需要精神支持與心理輔導。因此,她把醫療、 護理及精神照顧提供給那些臨終關懷組織的瀕死病人和希望在家中舒適去逝 的瀕死者,她經過 19 年的籌劃與準備才成立了臨終關懷機構。雖然全英國現 有死亡臨終關懷機構已超過 50 家以上,但聖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機構仍被認 為是整個英國乃至全世界臨終關懷機構的模範。它現有 54 張床位。到 70 年 代後期末傳入美國,美國的臨終關懷計劃以多種發展形式存在,現已超過1600 個。其他國家加加拿大、南非、荷蘭、瑞典,印度、挪威、以色列、瑞 士等也都設置了此種機構。其中新港臨終關懷機構是美國第一家臨終關懷組 織,沒有 44 張床位。它與聖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機構比較,有三個方面的不 同,①新港臨終關懷機構是無宗派的,而聖克里斯多弗雖不排斥宗教,但其 本質上是英國國教派;②新港臨終關懷機構是專門為臨終病人而設立的,聖 克里斯多弗則除了臨終病人外,照顧對象還包括老年人;③在止痛劑的選用 上不同,新港臨終關懷機構不使用海洛因。另外,還有一種形式的臨終關懷 機構就是醫院內附設臨終關懷機構,如美國健壯紀念醫院附設了臨終關懷機 構,但當時健壯紀念醫院這種創作性,卻遭到許多刁難。以後美國的克威利 醫院設立了 24 張全天式照顧病床,聖路克醫院對全醫院僅有的 5~10 個病床 開展協助,這兩個醫院提供了臨終關懷照顧的成功經驗。在日本第一個臨終 關懷方案是淀川基督教醫院提出以臨終關懷照護的名稱於 1973 年展開工作 的。1977 年成立死亡問題臨床研究協會,此時醫學界才逐漸對臨終關懷顯示 出相當的興趣,到 1981 年才產生第一個正式的 Seirei 臨終關懷機構,一共 設有 30 張床位。接著 1984 年淀川基督教醫院附設臨終關懷機構設立了 23 張床位。截止 1987 年為止,日本一共有 8 個臨終關懷組織,5 個臨終關懷照 護研究團體以及 3 個正在發展中的相關機構。中國台灣馬偕紀念醫院淡水分 院於 1992 年 2 月成立安寧病房。在此之前,中國天津醫學院於 1988 年建立 了臨終關懷研究中心,該中心建立時尚無健全完備之臨終關懷病房,故馬偕 醫院安寧病房的建立,可作為中國第一家正規之臨終關懷病房,設有 18 張床 位,分為獨立,合間式二種。至此,我國既有專業的研究機構,亦備有專業 的完善病院,這標誌我國已躋身世界臨終關懷的理論與實踐的行列。此外, 中國台灣忠孝醫院的癌症病人家庭輔導,乃是臨終關懷活動的部分具體體 現。還有香港聖母醫院率先於 1982 年成立了關懷小組,為未期癌症病人提供 善終服務的活動,以後提供這種服務的還有基督教聯合醫院、靈實醫院、律 敦治醫院、南朗醫院等。1988 年上海退休職工南匯護理醫院成為全國第一家 以收容退休職工為對象,具有醫療、護理和生活照顧設施,能為病故老人提 供喪葬一條龍服務的晚期病人收容機構。黑龍江省民政廳主管的黑龍江省社 會康復醫院也設立了安老服務與臨床關懷病房,預計臨終關懷組織將會在我 國蓬蓬勃勃地發展起來。(三)臨終關懷的道德評價  我國自 80 年代起,學術界和輿論界對生死問題進行了廣泛的探討,提出 了臨終關懷的道德評價。  1.臨終關懷起源中的道德萌芽:英國人桑德斯博士是現代臨終關懷的倡 導者和奠基人,在她做護理工作的年代中看到瀕死者未能享有充分周到地照 顧感到內疚,她出於一種崇高的慈愛之心和道德情感,奮然全身心地投入到 臨終關懷事業中,於 1967 年成立了聖克里斯多弗臨終關懷機構,開闢了現代 臨終關懷的道路,成為大家學習的楷模。所以,臨終關懷從其開始和發展的 全過程,無不閃爍著人道主義和倫理道德的光輝。  2.臨終關懷實際工作中的道德表現:對待臨終病人必須從道德責任感出 發,依靠自己的良心和義務,儘力滿足病人的要求和希望,使他們在精神上 得到寬慰和安擾。就其對臨終者的關懷來說,就是一種道德的體現,其實質 和最為鮮明的特色,就是以各種方式對臨終病人傾注人世間道德的責任、義 務、情感和良心綜合作用的體現。對待臨終病人家屬,應減輕家庭成員的悲 痛,予以感情的支持,更加體現了臨終關懷的道德意義。為了提供他們守護 或陪伴病人的方便,在管理、探親時間等方面,給予充分地理解和支持,使 其自然地和家屬交談,減輕其緊張情緒。盡量滿足家屬與病人多處一段時間 的願望。3.臨終關懷的道德評價:可體現在下面五個方面:①臨終關懷完全符合我國社會道德風尚;②臨終關懷彰顯人道主義的真義,③臨終關懷避開安樂 死的道德難題;④臨終關懷對家屬慰藉的道德價值;⑤臨終關懷對工作人員 的道德要求。特別是在醫學界、哲學界和醫學倫理學界,一些有識之士所倡 導的「安樂死」的討論,引起社會的強烈反響,被世人所矚目。不少人誤將 臨終關懷認做「安樂死」,「安樂死」是強調死得有尊嚴、停止生命及家屬 感受,而引起社會倫理法律的爭議,但臨要關懷是面對死亡「安樂活」,讓 安寧照顧使得病人活得有尊嚴、延長生命,強調家屬與病患的感受,且注意 了團體醫療照顧,這種「安樂活」遠比「安樂死」更有意義多了。(四)現代死亡特徵與臨終關懷的目的對於現代死亡總結出三個顯著特徵:  1.死亡過程的延長,100 年前人類死亡的主要疾病是急性熱性病,如鼠 疫、天花、結核、肺炎,很快就死去了,所以死亡過程很短,然而 100 年後 的今天,疾病譜發生了明顯的轉變,死亡的主要疾病是腫瘤、心腦血管病、 肺炎,這些都是慢性病,病人得病後的死亡過程延長了,其結果造成了社會 上的瀕死病人數量要比 100 年前多得多,病人的死亡過程減緩,故需要臨終 照顧的病人亦越來越多。  2.死亡制度化:在 100 年前人們患了病很少住醫院,而是住在家裡,受 到家屬的照顧,病人的家屬會盡最大努力給予照顧。現在不同了,很多病人 是死在醫院裡,只有少數死在家裡。他們在醫院裡得到的不是給予瀕死者的 照顧,而是接受檢查、診斷、治療,對臨終病人很少給予照護,更不知道在 什麼情況下終止病人的生命,所以在延長生命方面,選擇了很多人工的方法、 手段,正是這些方法和手段給一些瀕臨死亡病人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痛苦。  3.死亡世俗化:在幾百年以前,很多人都有一些宗教信仰,在西方世界, 很多人信仰基督教,按照他們的死亡觀。他們相信人死後可以上天堂或下地 獄。在中國古代,有很多人則相信死亡輪迴學說,過去人們有各種各樣的死 亡觀,但這些觀念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認為人死後生命還繼續存在,只 有形式不同。現在很多人雖然不信仰宗教,但同時也缺乏正確的死亡觀念, 他們既不了解生命的意義,也不知道死亡的意義。在現代社會,死亡變得越 來越困難。只有那些關心死亡、了解死亡的人,才能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 命,才能知道如何使病患及家庭得到好的照顧,令其有尊嚴地走完人生旅程。 廣大醫護工作者開始考慮能否找到其他的方式為臨終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控制疼痛,使臨終病人能更舒適一些,解除他們身體和精神上的痛苦。這樣 在醫學領域裡就出現與發展了臨終關懷服務。其臨終關懷的目的:①為臨終 病人提供選擇死亡的地方,減少肉體的疼痛,給予最舒適的服務和照顧。② 提供專門為姑息照顧而設計的結構,輔助末期病人和垂危病患接納臨終的事 實,安祥地走完人生最後一程。③提供一種神聖的模式,給予患者身、心、 靈的關懷,包括身體方面:增進舒適,減輕痛苦。心理方面:協助病患與家 屬度過瀕死的過程,接受疾病與死亡;家人互動關係;面對死亡恐懼事實; 遺族輔導等。心靈方面,獲得內心平安;靈魂的救贖等。  (五)死亡態度的考究與臨終關懷的意義  當生命危機時,人們對生命意義、生命價值和生命目的往往有一個重新 評價。人們對死亡有個評價與態度。為此,我們考究了各年齡段對死亡的態 度與瀕死者的心理反應以及病人家屬的心理反應。1.不同年齡對死亡的態度 根據心理學家觀察,不同年齡層的人對死亡及瀕死的態度皆不同。  (1)兒童對死亡的觀念及態度 1984 年 mariaNagy 做一個非常有名且很 有影響力的研究,她發現兒童死亡觀發展的三個階段。  ①3~5 歲的兒童認為死亡是件暫時的事,是一種旅行或睡眠,且可以取 消,死亡對他們來說只是活動的變更。  ②6~9 歲的兒童開始了解死亡就是終結,視死亡為「惡魔來把人抓走 了」。  ③10~15 歲的兒童,對死亡的概念愈趨向真實。可見兒童對死亡的概 念,是由全然無知的狀態,經過一系列中間階段,到能夠合乎邏輯呈自然的 了解死亡。另外,兒童對死亡和瀕死的態度受到個人生活經驗、觀念、年齡、 家庭背景、生活環境及文化背景的影響。(2)青少年對死亡及瀕死的態度  青春期的青少年有極大潛在的不穩定性和分裂的情緒,容易帶來較大的 死亡焦慮感。因為青少年的旺盛生命力,青少年很少思索死亡。因此,在面 臨死亡的事實上,處於容易受傷的階段。(3)成年人對死亡及瀕死的態度  成年人已具有智能及哲學上的成熟性特徵,人們不再否認自己及所愛的 人終將會死亡的事實。在人生的成年階段,因以希望、抱負、挑戰及追求成 功為生活重心,故會產生憤怒、失望、挫敗、絕望感。研究發現,成年中期 的人要比成年初期及成年後期的人更懼怕死亡。(4)老年人對死亡及瀕死的態度  老年人常面臨著經濟來源與所得方面;社會角逐與人際關係方面;心理 與精神狀態方面以及身體健康方面的變遷,使老年人處於極大的困難。人們 通常認為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害怕死亡,但也有的學者研究認為,老年人因預 感到死亡反到不害怕死亡。因為,他們都已面對過人生中各種不同的喪失, 所以老年人思考死亡是客觀的、成熟的,他們大多數不再害怕死亡。因此平 靜地接受過去的生活及未來的死亡成為老年人重要的研究課題。2.瀕死者的心理反應 可概括為六個階段:①忌諱期:是指一般人平日視死亡有關的言論為禁忌,對死亡的知識太少,導致家屬和醫護人員沒有把病人已患絕症實情告訴 病人,家屬和病人之間不談論死亡,刻意迴避此話題。②震驚與否認期:對 已確診絕症後,病人明顯反應為「不可能是我,你們弄錯了!」,「不,那 不是真的!」。③憤怒期:明顯反應為「為甚麼是我?」,這種憤怒反應可 針對醫護人員,上帝及家屬。病人會怨天尤人。④討價還價期:明顯反應為 「不錯!是我,但??」「天啊,醫好我,我以後一定要循規蹈矩做事??」。 心中祈求奇蹟出現。⑤憂鬱期:反應為「是的!就是我。」病人面對殘酷的 事實,就會悲傷、畏縮、哭泣、意志消沉。⑥接受期:由於逐漸了解真實後 果,更加自立成長,而反應為「我已準備好!」面對死亡,病人心平氣和地接受事實。3.瀕死者家屬的心理反應 人們在喪失至親後的悲傷過程分 7 階段:  ①震驚:突然獲悉親人好友的去世,可能出現反常行為,舉止和談吐發 生怪異跡象,並可能會拒絕相信事實。②解組:震驚之後,一個人可能存有 不知所措的心態,無法做理性選擇。③反覆無常的情緒:痛失親友的人,除 了對死者感到氣憤、怨恨之外,對自己也會有無助、痛苦和挫折的感覺。④ 罪惡感:覺得應該在死者生前好好善待他,甚至覺得自己對死者的死亡要負 責。⑤失落與孤單:這種感覺會出現在生活中的任何細節上,而帶來全面的 傷感和難過,如空的床位,留下來的照片及物件,都會令人難以適應。⑥解 脫:認清逝者已逝,折磨已成為過去,尤其在服待一個臨終病人後,死亡不 僅是死者本人的解脫,也是服待他的人的解脫,包括精神和經濟的解脫。⑦ 重組:重組過程是漸進的,個人重新尋找生活的方向,準備過新的生活。關 於「完成」悲痛過程的時間,較能理解的是一年。因此,全世界均推廣臨終 關懷服務。4.臨終關懷的意義(1)提高死亡價值 死亡的經歷是個體生長的最後一次機會,把死亡和生命看作是對立的,截然不同的兩種概念,而現在隨著死亡教育的進展,人們的觀念發生了變化,開始逐步接受了死亡和出生是對立的,承認死亡還是生命的一部分,確切地 說死亡仍是生命的一種延續。我們把對待死亡的態度區分為三種類型:①接受死亡:認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是賦於生命循環的有意義的連貫性,是人類作為一個整體存在所必要的事情。  ②蔑視死亡:多與宗教信仰有關,以死亡為解脫或開始「新的生活」, 如轉世、回皈天主、升入天堂。③否認死亡:認為人不應死亡,特別是指望醫學的發展能使人永生。進行死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人們具有第一種類型對待死亡的態度,那就是接 受死亡。然而死亡的價值在於它在整個生命過程中所佔據的時刻是瞬間的, 但它的影響卻被覆人的一生,成為推動生活的巨大動力。每個人的生命只有 一次,人的死亡亦僅有一次而已,死亡也應具有珍貴的價值,可是卻受到不 公平的待遇。人們認為生命的一切快樂都是經驗快樂,由於死亡剝奪了更多 的經驗快樂,所以死亡是件壞事,人們詛咒死亡,逃避死亡,但最終都沒能 倖免死亡。死亡過程是個恐懼的過程,而且是極為複雜,有人分析臨終病人 恐懼分為八種:①對未知的恐懼,②對孤獨的恐懼;③對憂傷的恐懼,④對 喪失身體機能的恐懼,⑤對失去認同的恐懼;⑥對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的恐懼;⑦對撤退的恐懼,⑧對疼痛與痛苦的恐懼。最後一種恐懼幾乎是每個臨終的 人都具有的,使用藥物可以控制疼痛,但對痛苦的恐懼卻不能依賴藥物加以 克服,痛苦是指一種心情上的苦境,包括無人照顧、被人和社會忽視的恐懼, 這就必須依賴人們的愛心與關懷。因此,臨終關懷彌補了死亡時的缺陷,提 高了死亡的價值。(2)社會文明的標誌 臨終者關心家庭子女等未竟之事。家庭親友給臨終者以照顧與愛心,以及臨終關懷團隊的成員給予臨終者及家屬全面的關懷,在這充分地展示了人 類感情的真誠,生的意義,死的價值,都通過臨終關懷顯示出來了。死亡的存在促成了人生文明的發展,人類文化的鑄成。而且臨終關懷也反映了人類 文化的時代水平,特別是非物質文化中的信仰、價值觀、倫理道德、審美意 識、宗教、風俗習慣、社會風氣等集中的表現。現代社會生活模式的一個顯 著特點,就是家庭規模與職能縮小,這些人在臨終之際,將會只有一個子女 照護,其精力往往不夠,故而做為團隊照護的臨終關懷尤顯迫切需要。總之, 臨終關懷將廣泛地為臨終者、為家屬親友、為社會所需要。它是社會文明進 步的標誌,它反映不同國家、地區和民族社會文化的時代特徵,有其深刻的 社會歷史意義。(3)具有中國特色的臨終關懷的建立: 對中國的臨終關懷活動有著自己的特點、自己的模式,如據上海、天津的調查,對死亡採取「順其自然」的態度,對死亡的懼怕心理較輕,對重危 病人亦非強求全都給予繼續的無效的治療。我們認為,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 臨終關懷研究體系和運行程序,就是建立多種形式的臨終關懷機構,如安寧 病院、醫院附屬病房和家庭護理等形式得到大力發展。對醫務人員進行一些 有關死亡教育,經臨終關懷培訓之後,由部分人組成的服務團隊對醫院中的 臨終病人進行集中照護,或居家照護,發展符合我國國情的家庭病床,這些 作法都是值得大力推廣的。(六)臨終關懷的觀念與模式  縱觀人類的歷史長河,都是由無數生與死的浪花融合而成,其原動力是 由無數個死與生的躲避與期待而構成。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其生活目的,在 其籌劃個人一生目的時,必然以死亡為前提:預估死亡到來的時間,也就是 壽命,自己奮鬥一生直到死亡時,應落得個光彩奪目的結局。死亡使生命有 限,生命有限使時間代表了生命,使時間有了價值。於是人們就在有限的時 間中去奮鬥、去拼搏,以自己一生事業輝煌的頂峰來迎接死亡。可見世代人 類對生活水準和生命質量總是提出更高的要求、希望,甚至是理想。因此, 應樹立臨終關懷的正確觀念。1.臨終關懷的觀念(1)接納死亡: 就是說把死亡作為生命的一部分,說明生命的有限性,死亡就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一些病人因不能被治癒而死亡,並不都是醫生和護士的失敗。如 果我們認識到病人的死亡並不是我們的失敗,我們就會進一步完善對臨終病 人的關懷與服務。(2)尊重生命: 臨終病人是有生命的人,當然應該獲得尊嚴與關懷和照顧。(3)尊重臨終病人的權利:  應提供給病人足夠的信息,以使病人能夠做出自己的決定,比如死在什 么地方,病人自己有權力決定。(4)生命的質量重於生命的數量:  不應當用更多的方法——特別是當生已根本無望時,來延長病人的生 命,也不同意用人工的方法結束病人的生命。2.臨終關懷的模式  為了適應廣大群眾對生命價值和生活質量新觀念的需要,應該建立起新 的臨終關懷模式,具體說大體分為(1)專門的臨終關懷病院或病房;(2) 綜合性醫院中對晚期病人有臨終關懷模式的照護;(3)社區或家庭設立的臨 終病床等三種模式,這些類型均能充分展示醫學模式的轉變,充分發揮醫護 人員全心全意為病人服務及家屬服務的醫德風尚,發揚革命的人道主義精 神。  (七)臨終關懷的服務內容1.臨終關懷醫院(病房)工作人員的選擇與分工(1)工作人員素質的選擇①必須具有醫德高尚,素質良好,富有人道主義的同情心。  ②必須熱愛這項工作,最好具有親友死亡或居喪的體驗,便於更好地體 貼病人及家屬。③豐富的護理學和心理學知識,以及過硬的醫護技術。④必須取得病人及家屬的信任與好評。(2)工作人員的職責與分工  ①主治醫師:負責病人的醫療,掌握與及時處理病人的病情,雖然臨終 關懷病房大都是晚期患者,但是依據我國的國情和民族習慣,臨終前的患者 也應盡全力給予醫治,不能坐等病人的死亡。  ②心理醫師:定期進行心理輔導,負責解決病人的憂慮、恐懼、悲傷、 絕望等心理反應。③物理治療醫師,定期、定時針對病情進行物理治療,減少病人的疼痛。④護士長:領導整個病房護理工作。  ⑤護士:專業性治療,責任制護理,心理輔導(包括了解病人的心理需 要,觀察病人的心理反應,間接了解病人的情況,分析病人心理信息和提出 解決問題的辦法,最後進行評估),同時還要做好基礎及生活護理工作。⑥助理護士(護理員):完成病房清潔、消毒以及協助完成基礎和生活護理工作。2.臨終關懷醫院(病房)的環境特色 臨終關懷機構具有明亮、宏闊、安靜及溫暖四個特點,環境幽雅清靜、設備完善並設有喪葬服務設施。管理制度上有一定的靈活性,盡量使臨終病人及親屬在多方面得到慰藉。①有適當的床位數,以 20 寺張最為適當。②宏 闊的大廳,可開擴患者的心胸。③家庭化的病房,具有明亮大窗戶的開間, 配有彩電、錄音機,牆上掛著風景畫,床單、被罩上有淡雅的帶花圖案,有 著鮮明的家庭生活氣息。④屋頂花園。⑤家屬房間。⑥家庭式廚房。⑦會議 室。⑧寬闊明亮的活動室。⑨面談室。3.病人入院條件及接待方式(1)入院條件  ①入院經醫師認定其生命歷程大概不超過三個月。②經與家屬協商,同 意在病人病情危重時,放棄心肺復甦術。③患者願意接受這種類型的臨終關 懷。④家同或親友願意共同參與照顧。(2)接待方式 患者來院護士應主動迎上前去接待,並陪伴患者及家屬一起到病房,給患者換衣服,安置好患者,並向病人及家屬先行自我介紹,再介紹病房的環 境及有關制度,然後主治醫師立即前來與家屬談話,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人 是否知道患有癌症,之後再與病人談話,了解病史。這樣一整套熱情接待病 人的辦法,使病人及其家屬可儘快消除心理上的憂慮,而感到親切和溫暖。4.臨終病人的疼痛控制 解除病人的病痛是治療的關鍵。過去認為晚期癌症為不治之症,疼痛是難免的。由於科學在發展,現代認為癌症所致癌痛是可以治療的。現將記錄方法敘述如下。(1)嚴密觀察疼痛的程度及評分,見表 13、14、15。 說明:①劃「√」記號,由患者自填或家屬代填;②疼痛過程中需每日填寫,每三小時記錄一次;③填寫一定要確切,切忌暗示。(2)注意消除心理因素對疼痛的影響①緊張、憂慮、恐懼等均都減低對疼痛的耐受力,增加疼痛的程度。  ②夜間或清晨人的生理狀態處於低潮,記憶力較集中,對疼痛反應也較 強烈。③保持環境安靜以利患者休息和睡眠。(3)藥物治療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三步階梯療法:第一步:先給非麻醉性鎮痛葯,如阿斯匹林、布洛芬等;第二步:給弱麻醉性鎮痛葯,如可待因等;第三步: 為強麻醉性鎮痛葯;如嗎啡、杜冷丁或加輔助藥物氯丙嗪等。  (4)封閉治療:一般採用神經阻滯或痛點封閉;封閉後,觀察緩解程度, 及時評分和記錄。  (5)物理療法,如激光針炙治療、穴位治療、神燈(TDP)、按摩等配 合藥物治療取得滿意效果。(6)鬆弛療法:使患者思想放鬆及肌肉鬆弛而減輕疼痛。(7)硬脊膜外注射嗎啡:此法適用於應用其它止痛方法失敗者。5.其它癥狀的控制與護理  (1)積極控制其他癥狀,如有食欲不振、噁心、嘔吐、呼吸困難、咯痰 困難、排尿困難、便秘等癥狀,而增加疼苦,應採取措施加以克服。(2)增進病人舒適感,①每日進行基礎護理;②危重病人的護理,注意口腔護理,並時常替病人翻身,以防褥瘡,③讓病人經常聽喜愛的音樂和看 喜愛的電視節目;④給予營養支持療法和免疫療法等,以增強體質和免疫力。⑤病房溫度要保持適宜。⑥滿足病人的一切希望與需要,如對膳食的需求。6.臨終病人的心理護理: 當晚期癌症病人接近死亡時,其心理反應十分複雜。因此,①通常進行責任制護理,根據患者心理反應的不同,及時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②每周定期會診,討論病人心理特徵和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③心理護理的具體措 施:為主動熱情接待病人,取得病人信任;鼓勵支持病人有生活的勇氣;增 加生活內容,轉移注意力;當病人病情危重時應理解與安撫。7.對臨終病人家屬的照護  由於病人臨終,對其家屬心理壓力是很大的,我門應對家屬給予同情、 關懷與幫助。還應指出家屬的情緒對病人的影響,並教會他們一些護理知識, 使家屬在自己的親人逝世前充分盡到義務,從而在心緒上得到慰藉。其家屬 臨終照護的目標,主要是①提高臨終病人的生命質量;②幫助臨終病人平靜 地舒適地、有尊嚴地死亡。在對病人疼痛和癥狀控制的同時,要給予心理諮詢。九、延壽革命(一)為什麼要研究長壽  生命對於人生只有一次,其寶貴的程度是無法比擬的,因此,人們希望 長壽也是很自然的。  大家都知道,時間就是生命,由於科學的迅速發展,時間對於人是何等 寶貴。人的一生只有七、八十年的時間,轉瞬即逝。幼年在天真中消逝,青 年在學習中渡過,正當以旺盛的精力,勤奮工作的時刻,不覺鬢髮斑白,皺 紋增添,可見生命是何等短暫,健康長壽是多麼令人神往。假若能把壽命延長 20~30 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是一項多麼緊迫的工作,假如說抗老延壽 歷來是人類本能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那麼進行抗老延壽的研究與探索就顯 得更加重要。  據歷史記載人類對長壽的要求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古以來,人們一直都 在尋找著延年益壽的方法。特別是歷代統治者們,他們對長生夢寐以求,只 好求助於金丹、仙藥、巫術、符咒等,結果總是事與願違。距今 2200 多年的 秦始皇,根據古代的傳說:渤海上有蓬萊、方丈、瀛洲等三座神山.山上住有 從月亮來的仙人,並有不死葯,便派徐氏帶童男童女數千人,到海上尋找那 虛無飄渺的神山仙人,結果是空手而回,對秦始皇說:由於大風保護神山, 不讓凡人靠近,所以只能看見而不能到達,以後秦始皇數次東巡都與此有關。 歷史上還有一個有名的漢武帝劉徹,在建章宮鑄造一特大銅盤,高 20 丈,大10 圍,盤上鑄有仙人,管理上天降下來的甘露,拿甘露拌美玉粉飲用以求長生不老。唐太宗李世民在歷史上也是叱吒風雲的人物,他追求長生不老的辦 法更急於求成,輕信西域僧人煉的金丹,服用後水銀中毒,消化器官腐爛而 死,終年 53 歲。為了回春的願望,歷代統治者很多人都重蹈覆轍,許多美麗 的幻想,都已在科學的不斷發展中消聲匿跡。但也給現代人提供了不少寶貴 的經驗,為現代長壽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人類這種對長壽的渴望,不僅是無可非議的,實踐證明也是很有必要的。偉大的文學家高爾基說過:「每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覽庫。」 的確如此,老年人在幾十年長期的學習、經歷和實踐活動中積累了無數的知 識和經驗,許多變成了自己活的知識,甚至可以說是獨創的技能。但當他們 這些技能達到相當成熟之後,「衰老」就出來阻礙這些技能的發揮,終於由 「死亡」將這些寶貴的技能全部毀滅掉。為了讓老年人能更多更好地把他們 的寶貴技能貢獻給人類和社會,長壽學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儘管關於長壽 研究有一些奇談怪論,但只要去偽存真,充分挖掘古人的經驗和秘訣,在現 代科學技術的基礎上,進行認真地研究,終能找出長壽的規律,大大地延長 人類的壽命。現將德國「彩色畫報」刊登的「怎樣才能多活 20 年」文章中總 結的 20 條辦法,介紹給大家,以資借鑒。  ①量體重:人若過於肥胖會減少壽命,現介紹一種簡單的計算方法,「用 身高自乘,再去除體重」就可以查明你的危險因素。如你的身高是 1.80 米, 即用 1.80×1.80,結果是 3.24。如果你的體重是 85 公斤,再用 85÷3.24, 結果是 26.23。這說明你超重了,正常指數應是 20~25 之間。凡指數超過 25 的人,都必須降低指數。但降體重時,應避免急劇減少飲食量。  ②少喝酒:對某些人來說,酒有著特殊的危險性。對抽煙的人,酒又喝 得很多,他們患食道癌的危險就增加 44%。酒的其它危險因素是能使人增加 患肝癌、口腔癌和喉頭癌的可能性。酒還能使血壓升高,從而導致人們患心  臟病或者心肌梗塞。  ③不抽煙,抽煙會使你平均壽命減少 10 年。40~50 歲之間死亡的人, 大約有 30%是由於抽煙而得病死亡的。因抽煙而患肺癌和支氣管炎的人高達90%,有 20%的抽煙者患心力衰竭。凡在 50 歲之前戒煙的人,仍會重新恢 復健康。④控脂肪,構成人體能量的脂肪攝入量每天不得超過 30%,但也不得少於 15%。脂肪構成的危險是肥胖症、心臟病、以及由膽固醇代謝失調引起的 動脈粥樣硬化和膽石症等。儘管如此,人體每天需要脂肪酸,每天正確的眼 用量是一茶勺菜籽油或橄欖油。  ⑤多果菜:維生素 A、C 和 E 會有保護身體健康的力量,每天至少吃 400 克水果和蔬菜(不包括土豆)。  ⑥常吃魚:魚脂防少,但其脂肪中含有高度不飽和脂肪酸 DHA(廿二碳 六烯酸),它能降低血液中膽固醇防止血栓形成的作用,同時還能增強人的 免疫系統提高抗病力。  ⑦重澱粉(碳水化合物):澱粉能保護你不受病菌感染,能預防心臟病 和癌症。你的食譜上,必須有麵包和米飯。或者每天吃 80 克小扁豆和土豆。  ③多纖維:纖維性食物有益健康,含豐富纖維的食品,是維生素和礦物 質的重要來源。纖維有助於消化,能保護你不得腸道疾病。③少吃鹽:每天食用比身體所需的多 10 倍的鹽,就有患高血壓和心臟病的危險。使味覺神經適應少鹽食物的時間,大約 14 天。  ⑩多吃鈣:鈣要定期吃,老年人缺鈣,容易骨折。魚、杏仁、綠葉蔬菜 和奶製品(脫脂奶)都含鈣。(11)少咖啡:咖啡同患心臟病之間有著直接聯繫,每人每天喝 6 杯咖啡,死於心力衰竭的危險就增加 3 倍。 (12)少吃糖:糖不僅會破壞你的牙齒,而且會加大息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  (13)多運動:45 歲進行體育鍛煉的人,要比反對鍛煉的人患心臟病的比 例少 3 倍。你每天應當鍛煉 30 分鐘。年紀大的應從事那種不劇烈的體育運動,如定期散步、騎自行車、爬樓梯、搞園藝等活動。  (14)忌性亂:性生活不能太亂。撇開患艾滋病和性病的危險不談,經常 換性體對象會增加心理壓力,並使生活方式失去節奏。(15)淡名利:不能不惜任何代價去追求升遷發跡。一些科學家認為不安定生活是影響壽命的一個重要因素。(16)擇居處:應在一座你所適應的城市中生活。醫生們發現,搬到一座 不適宜於你生活的城市裡去居住,經常會生病。(17)選職業:應從事合適的工作,你的職業對你的壽命有著巨大的影響。 (18)避車禍:駕駛要小心,車禍是人們早死的第四位殺手僅次於血液循環病、癌症和呼吸道疾病。 (19)勿自擾:消極的感覺、緊張、挫折、沮喪會使你生病。不要老是去想生活中那些陰暗面,如死亡、事故和疾病等。 (20)應結婚:結婚有偶的人,早死率比獨身者、喪偶和離異者低。 另外,美國讀者文摘還介紹專家歸納出的五種心理不平衡,造成的憂鬱症,以及治療辦法:①憂鬱症常因惰性而起,而行動是它的剋星。因此,必須做一些有益的事情,費城的一位心理學家說:「你做得越少,就想做得更少」。患者應訂 出每天的行動計劃,從起床到熄燈。  ②以利他主義精神幫助別人,是防止精神憂鬱的良好方式。你應對自己 說:「我能做有利於他人的事,我不是無價值的」,與人隔絕是憂鬱症的主 要原因。因此,人際交往是自我控制的重要因素。  ③要安排高興快樂的事情,把愉快的活動列入日程,如訪友談天,或熟 練一種新的技術,或參加野餐、文娛活動、看電影等。  ④要做經常性的持之以恆的鍛煉。科學家認為慢跑、步行、游泳、騎自 行車等鍛煉,會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增進安寧幸福的意識,並能提高精力, 鬆弛精神。  ⑤患季節性憂鬱症者,要接觸陽光或人工裝置的陽光,有助於治療和疾 病的恢復。為此,老年人要學會心理自我調節。  (二)延壽革命的關鍵是什麼  從當前的科學水平和實際情況看,「返老還童」與「長生不老」是不可 能的,但防止過早的衰老卻是可能的。近年來國內外關於衰老的研究發展很 快,並提出了各種衰老理論與學說,為探索衰老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從 而通過防止衰老過早發生,甚至推遲衰老的到來,為延長壽命,保持老年人 的工作和勞動能力提供了廣闊的前景。因此,認為延壽革命的關鍵在於防止 衰老。  人的衰老,遺傳因素(內因)是重要的,但外因在一定條件下也很重要。 就以遺傳來說吧!「早老症」縮短了人生的進程,將 100 年縮短為 10 年,既 然衰老過程可以加速,那未為何不能變慢呢?如果衰老過程一旦放慢了,人 的壽命不就可以延長嗎?為此,科學工作者找出決定壽命長短的物質。大家 知道胎兒的細胞分裂次數約為 50 代,老人的細胞分裂次數少得多。如果把老 細胞核取出,換上一個胎兒的細胞核,老細胞便會變得年輕,相反,新生細 胞的核被衰老核所代替,那麼胎兒細胞就只能活老人細胞的壽命。另外,科 學家還發現,在細胞傳代過程中加入某些生物質可以增加細胞的分裂次數。 如加維生素 E,細胞分裂次數可以由 50 次增加到 120 次。這是由於維生素 E 抵消了細胞內引起衰老的「自由基」的積累。如加入某些血清也能增加分裂 次數,這些研究說明,細胞「鍾」天生的時限是可以用人工方法延長的。多 少世紀以來,人們期望著有朝一日能夠延長人類的天年,細胞固有的分裂代 數的延長,預示著壽命延長的遠景。也有人將人和動物胚胎細胞或幼兒內分 泌腺、皮膚、腦的細胞,注射到老年人體內,使一小部分人改善了衰老癥狀, 他認為新生的細胞會給予衰老細胞以新的活力,可以消除老化表現。可見用 更換細胞核或注射細胞的方法來改善遺傳是可能的,但目前仍處於實驗階 段。另外一種想法是改變外因條件。隨著人體分解代謝超過合成代謝的出現,生理上便出現各器官機能的衰退。有人證實,隨著增齡,胸腺產生的 T 淋巴細胞顯著減少,致使免疫防禦能力減退。也有人報告,人在高齡期,各 臟器的機能減退到原來的一半,心臟貯備力減低到 70%,肺活量減低到 60%,腎血流量減低到 40%,神經傳導速度降低到原來的 85%。對於大腦思維等神經活動的功能比機體的衰老要來得晚得多、近記憶雖有所衰退,但遠記 憶尚存,而且分析與邏輯思維反而有增強的趨勢。這就說明老年人的智能尚 存。所以說,如何延緩大腦的衰老進程,這個問題很重要,據美國羅切斯法 大學的兩位科學家,解剖了 15 名剛剛死去的病人的大腦,其中 5 人為中年人,5 人為正常老年人,另外 5 人為因衰老而死亡的老年人。他們運用自己特製 的計算機控制電子顯微鏡,統計各個人大腦腦細胞和樹突數、分枝和長度, 發現正常老年人的腦細胞樹突數、樹突長度和分枝數,都明顯勝過中年人, 而樹突最少的是因衰老死亡的老年人。這一發現意味著人的大腦並不一定會 隨年齡增長而衰退,正常老年人的大腦甚至比中年人還要強些!如營養狀況 良好,大腦功能健全的人,具有十分驚人的儲存力,它的記憶貯存事件之多, 可與一個大型圖書館的藏書相比擬,而且記憶可保持一生,大腦儲存的信息 越多,人就會越聰明。因此,要使人變得聰明,就必須多用腦,越用越發達, 越用越能延緩衰老的進程。英國神經生理學家們認為腦子用得越少,越易變 老。腦子開始積極工作的時間越早,延續的時間越長,它的細胞老化的速度越慢。這說明積極的腦力勞動,對任何年齡的人來說都是有利的,他們在分 析詳細資料後得出另一個結論:上世紀中到本世紀中期間,人腦的平均重量 增加了,男人的腦重從 1372 克增至 1424 克,女人的腦重從 1242 克增至 1265 克。腦細胞越用越靈也得到證實,越是使用代謝越旺盛,合成的核糖核酸、 蛋白質等也越多,為了保持和發展老人的智力,延緩大腦的衰老進程,許多 國家開辦老年大學,促進用腦,防止腦細胞萎縮死亡,另方面也不要過度用 腦,過之反會造成記憶減退、失眠、頭暈腦脹等。故研究長壽,保存老年人 智能,為人類和社會作出貢獻是一項有價值的工作。近年來,關於衰老形態 學研究進展迅速,有人發現小腦的浦金野氏細胞老年人減少至成人的 25%, 青年人的腎臟細胞數約為 80 萬,而老年人則減少到 45 萬~35 萬左右。解剖 學證實老年人器官組織發生纖維化,類澱粉樣沉著,在心肌和腦神經細胞里 有消耗性褐色色素沉著。用電子顯微鏡觀察老年人的組織細胞結構,特別是 細胞核的分葉狀態缺乏青年時期那種均勻一致的形態。針對這些變化,還有 人提出用某些食物和藥物來控制腦細胞的衰老,即降低褐色素的堆積。另外, 保持機體的完整性和穩定性,除了靠神經和內分泌系統外,還有免疫系統, 這三個系統對於征服衰老,延長壽命是非常重要的。儘管對衰老的認識眾說 紛壇,莫衷一是,但都有一定的根據和道理,必須把衰老的普遍規律和特殊 規律綜合起來,才能真正打開衰老秘密之門,把握延長壽命的關鍵,目前正 處於探尋摸索之中,有待今後進一步研究。(三)抗老延壽的途徑與方向  當前社會正處在二個轉變,一個是向老齡化社會轉變,一個是向社會信 息化轉變。因此,時代要求人們進行老年醫學與信息科學的研究,把探討未 來,設計未來,安排未來,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抓。翻開人類歷史,對於衰老與抗衰老的研究大體劃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 19 世紀以前,就記載了許多有關「長生不死」、「返老還童」的趣事奇聞,不少貴族王候進行過種種嘗試,他們到處尋求「生命水」,煉 制「長壽丹」,秦始皇派徐福東渡蓬萊,尋求長生不老葯,成吉斯汗抵達歐 洲,曾派人回國找尋能使人回春複壯的良醫。為了回春的願望,國外也曾出 現過許多設想,這些假想都已在科學的軌道上被淘汰。  到 19 世紀末期,進入第二階段,防老抗衰的研究才接近於科學的軌道。 蘇聯學者首先提出切除大腸的辦法來抑制衰老的建議,以消除腸道細菌釋放 的毒素危害人體。這種措施雖有一定好處,但並非回春之良策。也有人提出 刺激和加強性腺功能有回春之效,併當眾在自己身上注射了性激素提出物, 以為自己可以精神百倍地活下去,但他活了不久,仍然死去。當時的另一些 學者探索了種種回春複壯的方法,都未能在實踐中經受考驗,如今都已成為 過去。到了本世紀初,進入第三階段,防老抗衰研究才跨入了觸及衰老實質的階段,科學家們對衰老機理進行了五級水平的研究,即從分子水平,細胞水 平、整體水平以及對人的研究與群體研究等,試圖解決人為什麼會變老這樣 一個基本問題。儘管衰老學說有幾十種,迄今為止還沒有找到一種學說能滿 意地解釋清楚衰老的起因。但總括起來,可分兩大類:一類認為衰老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有人做過實驗,把老年鼠細胞核移到青年鼠的細胞漿里,青年鼠很快衰老死亡,如果把青年鼠的細胞核放到老 年鼠的細胞漿中,老年鼠很快變得年青了,說明細胞核決定遺傳因素。遺傳 學說認為一切生物都具有一定的壽命,其壽命的長短是山遺傳決定的。每種 生物都按自己的遺傳規律,完成出生、發育、成熟、衰老、死亡這一恆定的 生命歷程。當然在同一種動物中,不同個體的壽命也存在一定差異,這種差 異也是由個體祖代遺傳基因所決定的。據日本記載,農民萬部一家都是長壽 人,萬部 1975 年時 194 歲,妻子 173 歲、兒子 153 歲、孫子 105 歲。日本滿 平一家也是長壽家族,在他 242 歲時,其妻子為 221 歲、兒子 196 歲、兒媳193 歲、孫子 151 歲、孫媳 138 歲。又如在亞塞拜然也有一位 143 歲的長壽老人,1965 年還健在,其妻子 120 歲,女兒 107 歲,他的兒孫 118 人都是長 壽者,可見家族長壽者均長壽。另外,1985 年調查北京市 303 名 90 歲以上 長壽老人中,有家族長壽史的占 71.62%,尤其是關於數百對孿生子女壽命 的調查,發現同卵孿生姐妹壽命僅有兩年之差。也有人報告。一對同卵攣生 姐妹,一個長期住在農村,生活貧困,另一個住在城市,生活富裕,雖然兩 姐妹居住環境、生活狀況有很大差異,但最後以同樣的死因,死於同一天。 她們兩個人的生命就象有一架同樣的生命定時鐘控制著,一旦時限走完,生 命也就終止了。因此,有人想能否使細胞內「生命鍾」的速度放饅一點,如 原來 70 年內完成的 50 代細胞分裂,延長至 200 年內完成,這樣壽命就可以 增長兩倍。這個假想有待進一步解決。另一類認為衰老是機體損傷積累的結果,最終導致代謝失調,不能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而死亡。比如提出的自由基學說、差誤成災學說、內分泌學 說、免疫學說等,這些學說都是從機體內因方面進行研究,然而還不可小看 外界因素的影響,如社會因素的影響、情緒變化與飲食營養的影響以及體育 運動的影響。  據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同一個體不同器官老化開始的時間與速度也不 盡相同,如胃、軟骨、肌肉、皮膚等老化發生較早,而心、肺、肝、腎、腦 老化發生較遲,這些差異是由先天的遺傳因素與後天環境條件所決定。如在 我國四川省瀘州市沙灣公社就有一個 10 歲孩子,名叫吳昌榮,講起話來老聲 老氣毛髮灰白稀疏,全身皮膚又松又皺,完全象一位 70~80 歲的老人,這是 一種早衰症,1 年可以老 10 歲,這是遺傳因素造成的。又比如一個長期(10 年以上)大量(每天吸 20 支以上)吸煙的人,肺老化要比一個從不吸煙的人 提前 8~10 年,這就是後天因素造成的。可見,衰老對每個人來說雖難倖免, 但推遲延緩它的到來是完全可能的。從人類壽命的延長史來看,已得到證明。 不同的時代,人類有著不同的壽命。原始時代沒有文字記載,只能根據牙齒 和骨骼化石進行推算。經考古學家驗證,40~50 萬年前的北京人平均壽命為15 歲,在歐洲,20 萬年以前的尼安特人,據推算能活到 40 歲以上的只佔 5%,約 40%的人只活到 11 歲左右。公元前歐洲人平均壽命只有 20 歲左右,到 1850 年延長至 40 歲。平均每 100 年不過延長 1 歲。近半個世紀以來,由 於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經濟狀況不斷改善,醫療保健事業日益發達,人類平 均壽命迅速增長。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1977 年世界人口平均壽命為 61 歲, 歐洲(蘇聯除外)為 72 歲,大洋洲 69 歲,美洲 68 歲,亞洲 58 歲,非洲 49 歲。1980 年美國人平均壽命男性為 68.2 歲,女性為 75.9 歲。1983 年日本人 平均壽命男性為 72.69 歲,女性為 77.95 歲。我國解放前為 30 多歲,到 1980 年增加到 68.2 歲。說明老年人占人口的比例不斷增加。黑龍江人均壽命男性為 68.5 歲,女性為 69.5 歲居全國第 15 位,明顯低於上海市(男性 70.8 歲,女性 75.4 歲),也低於東北地區的遼寧省(男性 69.8 歲,女性 72.1 歲)。 影響黑龍江省居民平均壽命的首要因素是不滿 1 周歲嬰兒的死亡率高達 3.1%,而上海市、遼寧省均在 2%以下。黑龍江省氣候寒冷,肺炎占嬰兒死因的首位,這是嬰兒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心腦血管病乃是人口死亡的第二位 原因。經過黑龍江省醫院分析發病率高的原因有五個:一是人均日食鹽量 20 克,是上海人的 1 倍,故有「南甜、北咸」;二是人均日飲酒 50 克,並多為 烈性酒,而南方人多飲米酒、黃酒等低度酒;三是城市吸煙者占 30%,農村占 70%,四是喜食肥肉,而新鮮蔬菜、水果吃得少;五是保持經常性體育鍛煉的人不足 5%,上述不良的生活習慣引起缺鈣,而造成血液中膽固醇含量 增高,體內脂肪代謝紊亂。因此,心腦血管病患病率高,死亡率自然高。這 完全是後天因素造成的。這些不良習慣是可以改變的。  到了二十世紀中期,對於長壽科學的研究進入第四階段。這個階段為實 現健康長壽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引起了全世界的注目。在世界範圍年建立 了許多研究所、協會、委員會、基金會等,他們以衰老研究為名,或以長壽 為名,有的乾脆以永生為名,各自都在為人類的長壽或永生作不懈的努力。 比如在美國,衰老問題的研究已成為美國的一門熱門科學,其研究機構很多, 在紐約與華盛頓之間建立的巴爾的摩研究所,開展的研究項目最多。以往對 不同年齡人群作一次性調查的橫向研究,從方法學上看存在著嚴重的缺陷。 因此,索爾·肯特提出「要縱向研究衰老,選取 650 人作研究對象,一直觀  察到 650 人全部死亡為止,記錄了每個個體的生物學、醫學與心理學的全部 資料,可提供衰老過程的精確信息,以及個體間衰老速度的差異。肯特說: 最好是對每個研究對象都能從出生時開始測定衰老的變化,那麼這樣的資料 對於開展抗衰老的研究,將是無價之寶。還有杜克衰老和人類發育研究中心 則是側重於神經功能方面的研究。此外還有美國衰老協會、保林科學與醫學 研究所、長壽研究中心、消除死亡委員會、延壽委員會、永生基金會以及生 物醫學老年學國際聯合會等研究機構。日本成立的壽命學研究會與老年學研 究所對老年研究很有成就。蘇聯基輔老年學研究所在臨床老年病學、實驗生 物學、社會衛生學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老年學和老 年醫學研究所,集中研究奴佛卡因(H3)的神經營養作用及防治衰老的療效。 我國 1958 年在北京也成立了細胞動力學研究所。近年來各地均成立了老年醫 學研究室與研究所及抗衰老藥物研究所、老年人健康諮詢中心、抗衰老研究 中心等,除了老年病的研究外,也從事衰老與壽命的研究。概括起來,科學 家們提出了許多抗衰老的新觀點、新發現、新進展現介紹如下,1.控制腦中的神經介質 學者們研究發現,缺乏色氨酸的伙食可使大鼠的生長和成熟過程推遲,其結果是 20 月齡的大鼠就像 10 月齡那樣年輕,還能生兒育女。還有人發現, 飲食中含有較高的酪氨酸,可以明顯地阻止生命的成熟和衰老過程。另外, 也有人用左旋多巴,延長小鼠的壽命。這些氨基酸同大腦中的神經介質(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及兒荼酚胺)的合成有關。例如將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適當增加,而使 5-羥色肢的濃度下降,便可推遲生命的衰老過程。這項 研究有著廣闊的前途。2.控制體細胞的衰老曾有人在細胞培養中加入維生素 E,果然發現細胞的分裂次數從原來的50 次左右猛然增加到 120 次。在細胞分裂到 110 次時還顯得很年輕。也有人 報告用氫化可的松使果蠅的壽命延長 20~40%。氫化可的松是溶酶體膜的穩 定劑,維生素 E 也是膜穩定劑,因此它們能延緩細胞的衰老。從理論上講。 如果可控制衰老的速度,就可以使人的壽命大幅度延長。看來,使用藥物控 制細胞衰老是有可能的。3.控制機體中大分子的交聯作用  在核酸(DNA 及 RNA)和蛋白質的分子內部或分子與分子之間往往發生比 較牢固的共價鍵結合,稱為交聯作用。本來具有各種生物功能的十分活躍的 大分子,如果被重重交聯起來,結果大分子在細胞內就形成緻密的聚集物, 使得酶類簡直無法分解它們。這些失去生物功能的大分子聚集物在機體中象 堆垃圾那樣不斷累積,導致機體的衰老。若能除去交聯作用,或者乾脆把這 些聚集物分解掉,重新合成新的蛋白質,就可延遲衰老。但這是很難的。目 前,有人從土壤中分離出一些微生物,它們能分泌一些低分子量的酶類,自 由地穿入聚集物的內部,進行分解。動物實驗表明此酶沒有毒性。並確有抗 衰老的作用。因此,可以設想使用此類低分子酶。是否也可以逆轉動脈的硬 化過程,使老化的血管重新軟化?如果可行,那真是人類的福音。4.控制機體免疫功能的衰退變性 免疫組織和免疫器官的功能狀態與機體的抗病力直接有關,與衰老的發生、發展也有極為密切的關係。隨著增齡,免疫功能隨之下降和紊亂。近年 來國內研究結果表明,許多抗衰老中藥具有增強免疫功能作用,在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方面,人蔘莖葉皂甙、人蔘根多糖、黃芪多糖、黃芪水煎液、 山藥、黃精、靈芝、銀耳、枸把子、刺五加、淫羊藿、當歸、阿膠、冬蟲夏 草及人工蟲草菌絲、杜仲等均有增強單核——巨噬細胞吞噬能力的作用;人 參、黃芪、刺五加、靈芝、女貞子等可開高白細胞;人蔘很多糖可使補體升 高;黃芪、刺五加、淫羊藿等對誘生干擾素有促進作用。在增強特異性免疫 功能方面,人蔘根多糖、黃芪、山藥、黃精、淫羊藿、鹿茸、菟絲子、首烏、 刺五加及枸杞子等,都能增強細胞免疫功能,人蔘根多糖、黃芪、靈芝、鹿 茸精、當歸等,都能提高體液免疫功能。而黃芪不僅可增強、提高免疫功能, 對體液免疫反應還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延年益壽的復方研究也證實,龜齡集、 康寶口服液、還精煎、青春寶、右歸丸、六味地黃丸及四君子湯等,都有不 同程度的增強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和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國外對機體免疫功能同衰老的相互關係也作了研究,有人使用年輕動物 胸腺的萃取液或淋巴細胞注入老年動物機體,可以增強和完善動物免疫系統 的功能,並延長了動物的壽命,這是免疫工程中的激素療法和細胞療法。此 外,有人切除老年小鼠的脾臟,它的壽命竟然延長了近乎一倍。這說明老年 鼠的脾中可能藏有行為異常的自身免疫細胞——它們不但攻擊細菌和腫瘤細 胞,而且也攻擊自身正常組織,結果加速了生命的衰老,切除年老動物的脾 臟是免疫工程中的手術療法。5.對抗自由基造成的損傷  自由基是正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具有強氧化性物質,它數量雖然極少。 但卻會破壞正簾的大分子結構,和多種細胞的成份造成損傷,從而促進衰老。 為此,有人曾把半胱氨酸加入食物,使小鼠壽命延長 20%;又曾應用巰基乙 胺使小鼠壽命延長 13~29%;還有用二丁基羥基甲苯使小鼠的壽命延長 45%。也有人報告,使用另一種對抗自由基的藥物(氯酯醒),不僅延長了小白鼠的平均壽命(27.3%),而且延長了它們的最高壽命(39.7%)。可見, 對抗自由基損傷亦可延緩衰老進程。臨床上通常選擇過氧化脂質作為衰老的 指標,已被人們所承認。國內外研究表明,超氧化物岐化酶可以清除自由基, 人體紅細胞內超氧化物岐化酶水平,有隨增齡降低的趨勢。因而具有抗氧化 活性的藥物可減少自由基對機體的損傷,對延緩衰老和防治老年病具有重要 意義。國內一些傳統的抗衰老中藥及治療老年病的常用藥物,如首烏、人蔘、 靈乏、枸杞子、菟絲子、黃精、山萸肉、澤瀉、肉桂、當歸、丹參、補骨脂、 酸棗仁、五味子等,都具有較好的清除自由基,降低體內過氧化脂質水平的 作用。金匱腎氣九、清官壽桃丸、活力蘇、清宮長壽丹等延年益壽復方,亦 有此作用。可見中國傳統抗衰老葯的重要藥理作用。6.排除機體中積累的金屬離子 金屬離子(尤其是重金屬離子)具有交聯作用,會使核酸及蛋白質的大分子發生老化變性。因此,有助於絡合劑和螯合劑一類的有機化合物,它們 鉻合或螯合起來排出體外。根據這一原理用來抗衰老,有人用檸檬酸鹽可將 輪蟲體內的鈣或其它金屬離子排出體外,成功地使輪蟲壽命分別延長了 50~51.7%。還有人提出乳酸是機體內的天然螯合劑,可以去除神經系統中鋁的 累積。鋁在腦中的累積是老年痴呆的患病原因,而乳酸是機體疲勞時的產物。 所以說,運動和勞動能助於健康和長壽,乳酸作用也許是其中奧秘之一。7.核酸療法有人報導 DNA 功能隨增齡下降,DNA 和 RNA 經常受到體內外因素的破壞(如自由基、文聯鍵、紫外線、放射性輻射等),需要不斷地修復和補充, 但是老年機體對 DNA 的修復能力隨增嶺而不斷下降。因此,補充外源的核酸, 有助於 DNA 的修復及維持其正常功能。1973 年英國醫師做了一個實驗,750 天齡老鼠實行核酸注射,結果使它們的壽命延長了一倍,即達 160Q~1900 天齡。據說,接受過核酸注射的已達幾萬人次,均未發現不良反應。看來, 核酸療法大有延壽前途。(四)人類生命的未來  人類生命的未來,將呈現出生物技術的未來,它與生命科學緊密相關。 開發生物技術是跨世紀的當代高技術,包括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 和基因工程四個方面的內容,衰老將彼徹底解決,人類壽命必將大幅度延長。1.死亡激素的探索 科學家發現動物垂體有分泌亢亡激素的作用。因此,提出從激素水平上著手,對抗衰老,逆轉衰老和延長壽命,研究拮抗或阻斷死亡激素的各種方 法。因此,科學家認為死亡激素的學說是可以通過實驗迅速驗證的,一旦完 成了對死亡激素的分離和鑒定,緊接著就可以看到臨床的干預。2.性青春的延長 是指延長了具有生育能力的時間,不少學者了解青春與生育或生育和衰老之間的內在聯繫,經調查證明許多長壽老人往往較普通人有更長的生育 期,甚至有不少高齡生育的報道。曾有人在逆轉生殖過程的衰老性變化中有 許多值得注意的成就,比如能使 20~30 月齡的老年大鼠恢復排卵,恢復有規 律或不規則的動情周期,證實性青春的恢復有助於對抗機體全身的衰老過 程,並有助於延長壽命。還有的科學家認為雌性動物會放出一種氣味叫信息 素,將雄性動物引誘到性的幽會地。對於靈長類是否也具有這種信息素,跡 象雖少,但是在雌性的獼猴身上證實會分泌出一種類似於信息素的物質,而 在五位婦女的陰道分泌物的檢查中,發現酸的成分與獼猴相似,並注意到其 中兩位更年期後的婦女的陰道分泌物中丁酸的成分顯著減少,假如一旦弄清 人類的女性也能分泌信息素,並弄清此信息素的結構,就可以進行人工合成, 這樣就可以將它用來增強男性的性功能,而延長男性的青春期。3.器官移植和人工器官  這與長壽的關係是十分密切,若沒有此種技術,幾乎所有的人都不得不 過早地因某一單個器官的病變而死亡。如將剛死不久的人身上的某種器官完 好無損地移植到病人身上,而將患了致命疾病的器官於脆切除丟掉,患者又 可繼續活上幾十年。隨著世界醫學的日益發展,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斯里蘭卡等國家出現了一批為人類健康服務的人體器官的「銀行」。①細胞「銀行」:美國休斯頓有一所細胞銀行,將各種動物細胞冷凍在—19℃的儲藏室。當科學家需要某種動物細胞時,隨時到該行提取,不用時 又可存放在那裡,非常方便。  ②胚胎「銀行」:澳大利亞墨爾本建立了一座胚胎「銀行」,將人的胚 胎長期保存在冷藏庫中,便於日夜進行移植。目前該行已有經過 12 個小時與72 小時冷凍處理的胚胎,可連續保存數百年之久。  ③精子「銀行」:美國加利福尼亞洲有一所專門儲存諾貝爾獎得主的精 子的「銀行」,用於優生事業。現已有三位自願接受人工授精的青年婦女懷 孕生下嬰兒。  ④腎臟「銀行」:美國紐約市有一所辦理給人體更換腎臟的「銀行」, 迄今已有二萬多人通過這家「銀行」換了腎贓。  ⑤皮膚「銀行」:美國華盛頓某醫院開設了一個皮膚「銀行」,儲存了 外科醫生從死者身上不暴露處取下的皮膚,經特殊處理,用於搶救大面積燒 傷的病人。    ③眼球「銀行」:斯里蘭卡於 1965 年開設一家專門儲存眼球的「銀行」, 迄今已為世人貢獻了 930 多隻眼球,使許多盲人重見光明。  ①耳朵「銀行」:日本兵庫醫科大學開設一家耳朵「銀行」,在登記者 死後 12 小時內摘取鼓膜和耳小骨,並以冷凍乾燥保存,無償提供給需要中耳 移植、修補的人。  ③乳汁「銀行」:美國有一所大學附屬醫院的嬰兒特別護理中心專門設 立乳汁「銀行」,任何願意捐獻多餘乳汁的母親,經嚴格體檢後,將合格的 乳汁存放在冷藏庫,供給生母無能力直接哺乳或早產的嬰兒。  關於器官移植的工作,首先是美國波士頓布利格漢姆醫院工作的默里, 開創了移植死者(指新近死亡的)的腎贓的工作,他發現了在器官移植人體 之後排異問題的解決辦法,並於 1954 年做了世界上首例器官移植手術,成功 地將雙胞胎之一的一個腎移植給雙胞胎中的另一人。之後,默里醫生又開闢 了其他器官(如肝、胰、心臟)的移植工作。其中腎移植手術的生存率很高, 從活人體獲得腎臟的病人,一年後的生存率達 98%,而從屍體身上獲取腎贓 的病人,一年後的生存率達 95%,現在已將腎臟冰凍保存,並建立了器官儲 存銀行,不論世界哪個地方的病人需要作移植手術,都可向銀行素取或購買 合格的腎臟。病人也可以穿戴人工腎作透析,其死亡率要低於接受腎移植的 病人。據西班牙報道,西班牙人體器官移植手術案例與前幾年相比有較大幅 度的增長。例如與去年全年相比,腎贓移植手術增加了 30%,肝臟移植手術 增加了 166%,心臟移植手術增加了 154%,這表明捐獻人體器官的人數育所 增加。今年西班牙全國就進行了 5 例器官(腎、心、肺、肝、胰、角膜)移 植手術。當前,西班牙的人體器官移植率佔全國人口的 26.3/百萬,略高於 歐洲 25.9/百萬的平均數;而獻血人數則相反,西班牙人口獻血率為 26‰, 而歐洲的平均獻血率為 40‰。現在,西班牙全國登記等待做腎移植手術者有4500 人。另外,每 80 個肝臟病患者和每 20 個心臟病患者在分別等待一個肝臟和一個心臟的捐獻者。 儘管西班牙在人體器官移植術方面的成功率比較高,但頁臨的問題是自願捐獻器官者少,最大障礙是家屬不同意。根據調查,有 60%的人認為,不怔得家屬的明確同意後,則不能獻出自己的器官。只有 3%的人認為,不管 家屬同意與否,都可將自己的器官捐獻給任何人。另有 30%的人介乎二者之 間。由於對人體器官的短缺而不能及時進行移植手術,致使許多患者忍受極 大的痛苦,掙扎在死亡線上。所以,西班牙衛生部號召每個公民,從人道主 義出發,死後獻出自己的器官,使更多活著的患者再獲福音。目前心臟移植 術後生存率明顯提高。對於肝臟移植,美國斯塔色爾做了世界上第一例肝臟 移植術,而且從此以後,又做過 100 多例此類手術。肝臟是一高度複雜的人 體化工廠,要想製造一種人工肝臟來模擬它的全部功能是極困難的。但美國 學者已設計出一種人工裝置。另外,還開展了胰臟移植與腦組織移植,甚至 移植頭顱與身軀,這些不是幻想或空想,而是醫學發展與追求的宏偉目標。據 1986 年在前蘇聯曾做頭顱移植手術的負責人安德雷·洛斯托夫醫生稱,一 位頭顱被移植的病人在手術後活了 3 年,後由於心臟病去逝。洛斯托夫說: 「我們對那次手術的成功很有信心,因為事先我們已成功做了幾次猩猩的頭 顱移植手術。」他說,接受移植的病人因骨癌已經生命垂危,提供頭顱的人 則是個被判死刑的殺人犯,手術是在兩人都還活著的時候進行的。那個癌症 病人在頭顱移植手術後 3 年間,一直服用大量藥物,以防止他頭部與身體兩部分相互排斥。開始半年他是沒有記憶的,接著他慢慢恢復了癌症病人的記 憶。他雖然保持了那病人的性格,但是他也繼承了罪犯的左手做事的習慣。 這出乎醫生的預料之外,因為科學家們都認為左右手的行動是由大腦控制 的。然而最遺憾的是,在手術前沒有發現那罪犯的心臟病,在移植手術後的 第二年,心臟病變得日益嚴重。洛斯托夫說:「我們考慮過再為病人做心臟 移植手術,但是他已不能再經受一次移植手術。」目前,人體移植手術在歐 美等國已相當普遍,僅美國每年就有數萬人接受心臟、肝臟、腎臟等器官的 移植。4.低溫冷凍術 科學家將剛死亡的人迅速冷凍起來,保存在冷凍庫中,以便將來有一天醫學進步到有可能治癒此致命疾病之時,再讓他復甦和復活。目前關於低溫 可以延壽的概念,已為科學家觀察與實驗所充分證實。在西方世界已成立了 各種各樣的機構,來從事或促進人體冷凍事業的發展,有公司、協會、基金 會、實驗室、研究所及研究中心等。美國現有三大人體冷凍學術團體,有兩 家位於加州,分別是維塞德的「大熊星座」、奧克蘭的「超越時光」,以及 還有一家位於新墨西哥州橡樹公園的「人體冷凍學研究所」其中以「大熊星 座」規模最大,該公司 1990 年 4 月遠征英國,在英格蘭伊斯特本開設一家連 鎖店。目前,美國境內已有 13 具冰凍屍體和 450 名仍然健在的會員,英國有12 個人和代理機構訂下來世冷凍術的合約。最近,「大熊星座」還公開推出平價的「扭肉儲存術」的計劃,這是取下接受手術者的項上人頭,然後把防 凍劑注入其中,把它投入一個與其它人頭共用的儲存箱里。這個構想不但今 人毛骨悚然,而且不可思議。但人體冷凍學者認為,當科學家能找出治癒癌 症和車禍傷患的辦法時,也一定能找出把頭安裝在備用軀體上的辦法,而且 還符合美學和生理學觀點。美國加州的另一家奧克蘭的人體冷凍公司,名叫 「超越時光」有限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家。想冷凍的人必需是贏利的 生命暫停組織的成員,而且是與公司簽有合同的組織。一個人的生命最重要 的是頭顱,如可以冷凍,那麼 100 年後可以將頭顱解凍,並移植在一個克隆 身上,他便完全可以復活了,而且還能記得 100 年前的各種歷史事件,這正 是冷凍家們努力的方向。5.再生  據已有資料表明,調節與再生有關的各種因素可有助於恢復青春的力量 與生命活力。如我國用人胚活細胞抗衰老;用胎兒胸腺治療肺結核;用胎肝 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重症肝炎,用胰島細胞治療糖尿病,說明胎 兒細胞對各種器官、組織均有良好的促進再生能力。又如杭州市研製的國產的 PHA(植物血凝素)針劑與淋巴細胞的復幼及再生有關,可作為臨床上的 抗衰老製劑,國外也有以細胞治療,阿根廷已有 4 個人接受了細胞治療,即 用人和動物的胚胎細胞或幼兒內分泌腺、皮膚和腦細胞注射到老年人體內, 有些老年人臉上皺紋消失、白髮變黑。從成人身上抽出 T 細胞冷藏,40 年後 再把 T 細胞重新注人體內,會使退化的兔疫系統重新活躍起來。因為 T 細胞 是自己的,所以不會發生排斥反應,既安全又有效,預計在幾年之後,就可 以在人身上取得臨床的驗證。6.克隆 又稱為無性繁殖細胞,一個人或一隻動物就是以受精卵為始祖細胞經過分裂繁殖而形成的一個克隆。現在科學界的想法是用人體的一個細胞,設法培養繁殖成一個完整的人。1978 年 D。羅維克宣稱他參加過世界上第一次人 的無性系繁殖。在他寫的「人的複製」一書,現在我國已有譯本,記述了一 位有錢的老年商人莫克斯資助了這一計劃,而一位學者戴爾文培養出了莫克 斯的無性系,並讓他生長在一位年青的代理母親身體里,1976 年從代理母親 身上分娩出一個哭聲強有力的嬰兒。怎樣繁殖一個人的無性系,大多數技術 問題業已解決,包括如何將試管胚胎植入代理母親的子宮。不管書中記載的 是幻想,還是事實,都說明無性系繁殖技術對於發展生物學和醫學的意義以 及對人類的健康長壽所作出的貢獻。7.全等同重建 就是指要建立一個有腦子的克隆。不但身軀與你完全相同、基因完全相同,而且有思想、有意識,甚至思想意識也與你相同。這個克隆能記得你所 讀過的大學課程和書本。總之從第三者看來這個克隆就是你,與你完全相同。 所以稱之為全等同重建。有些學者認為這是個體永存的一條途徑。這不僅僅 是長壽,而是永存。因為從克隆的一個細胞又可以全等同重建第二代、第三 代??的克隆。而這些克隆都與你完全相同,豈不就等於你的生命永遠存在 了嗎?  建立一個克隆的軀體並不太難,這是不久即可能實現的。然而最難最難 的是使克隆的思想、記憶、專業訓練、性格、愛好與你的全部等同,這在目 前幾乎還是幻想,甚至有人認為這是不可能辦到的,儘管如此,一些學者仍 絞盡腦汁、費盡心機,設想出了一整套辦法,以求達到全等同重建大腦的目 的。8.邀傳工程學和生命的永存  以上所講的技術可以延緩生命的衰老過程,可以延長人的壽命,甚至可 能使衰老的過程逆轉——更新複壯。但以上這些途徑都不可能使生命永存。 所謂「全等同重建」是否可能實現,也十分渺茫。所謂激光掃描能將人腦中 的全部信息(思想、感情、性格、學識、經驗??)全部記錄下來,以後再 饋給新生的克隆,在目前只是設想而已,實在是極難辦到的,就是辦到了, 也不等於是你我生命的永存,只能說是你我部分生命的(一個體細胞)延續, 實際上就如同生兒育女一樣。你我個體的生命依然會有結束的一天。那麼, 在現代的生命科學中究竟有沒有能使個體永存或「肉身不朽」的技術呢?請 不必失望,經過科學家的研究,此種技術是有可能辦到的,這就是遺傳工程 技術領域。廣義的遺傳工程學包括在個體水平、細胞水平、染色體及基因水 平上進行的改造生物遺傳特性的研究和技術。狹義的遺傳工程學是指「基因 工程」。我們可以把基因工程技術在老年學領域加以應用,比如基因植入法、 基因去除法、基因開啟法、基因關斷法、植入主開關基因,人工合成「長壽 基因」或「抗衰老基因」等。美國索爾·肯特認為:「有充分的理由期待, 未來的進展會使人類變成具有超人力量的永生的物種。」他又說:「在 21 世紀中葉我們將可能成為真正永生的人——遺傳上重新設計過的,不再變 老,不再死亡。」總之,在認識生命與衰老的本質方面,還不能說衰老的奧 秘已完全揭示,但與自然界其他事物一樣,也是不斷發展的。  從皇帝時代直到目前原子時代,宇宙時代,人類對非自身的周圍環境可 以改造,大至征服宇宙,小至發現基本粒子,探索微觀世界,可以創造出種 種奇蹟。隨著時代的前進,防老延壽的措施,亦將不斷地湧現和更具有成效。 人類掌握自己命運的時刻必將到來,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一定會實現。                       附元極學簡介一、元極學的沿革 元極學是祖國傳統文化的瑰寶,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的結晶,它淵於金元時期的「太一道」,源於明清之際的「元極道」,現已有 800 多年的歷史。 太一道傳至元泰定年間(公元 1324 年~1328 年),五世興盛,七世而衰。 後由朝庭官員帶到民間,幾經輾轉傳到江南楚天。元極師祖普善禪師得遇《太 一、三元法籙》,從太一無字真經中得悟元極無字真經,在太極圖氣化宇宙 的基礎上,徹悟陰陽之理,妙悟陰中陽,陽中陰之玄,而創立新三元,進而 直悟歸根之處,首立三極,由三元和三極發現了太極圖中央的皇極,確立了 太極圖。從而使數千年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宇宙全 息模型被元極圖完整地展現出來。元極師祖在道學造詣的基礎上又深悟佛 學,把凈土宗的念袂法門,禪宗的悟訣法門,密宗的運訣法門融為一體,復 又吸收儒家的中庸之道,以元極圖為核心,創立了元極道。在以後的發展中, 由於受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元極道一直是嚴守直指 單傳,秘不外宣的舊門規,故鮮為人知,使元極事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元極 理論的巨著《元極秘籙》在張志祥先生家珍藏了四代。黨的 11 屆 3 中全會以 後,張志祥先生審時度勢,稟明慈母恩准,於 1987 年將它公佈於世,並根據 現代科學原理對古老的元極理論進行了挖掘、整理、創新,由科學出版社出 版了專著《中國元極功法》卷一本,與卷二本。以此為教材進行了大面積傳 授。七年來張志祥先生以鄂州蓮花山為基地,率領教學隊走遍祖國各地,到 處辦班講學,使元極事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元極功法越來越受到人的歡迎。1990 年 8 月與 1991 年 8 月分別在鄂州蓬花山基地和大連理工大學召開了首屆和第二屆元極學研討會,又在 1993 年 2 月 19 日成立了中國元極學研究會, 張志祥先生成為元極學創始人與研究會會長,並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新聞 發布會,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用 38 種語言向全世界作了報道。從 1987 年元極學問世後,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與支持,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1994 年 10 月 3~5 日在蓮花山又召開了第三屆元極學國 際理論研討會。在這三次研討會上張志祥先生分別發表了《元極學慨論》、《和論》、《量論》,指出元極學以元極圖理論為核心,以人天整體觀與性命學說為理論支柱,以「和」與「量」論為準則,以元極功法為修鍊基礎的 完整的理論體系,架起了元極學研究的理論框架,使元極事業的發展,從元 極道到元極功,從元極功到元極學,步入了現代科學的軌道。另外,通過元 極與舞蹈的結合、元極與書畫相結合,達到修鍊的效果。元極學已傳播到國 外,在日本成立了元極學普及會、韓國成立了元極研究院、美國成立了元極 學研究會等。張志祥先生自籌資金,白手起家,建立起元極學研究基地,確 定鄂州蓮花山為中國元極學研究會會址,建設了元極堂、元極康復醫院、逢 春樓、初開樓、慧士園、功德館、接龍台、通天橋、長生路、元極培等,使 元極學蓮花山基地成為一個融教學、醫療、科研、旅遊、實業為一體的現代 化綜合性文化基地,它標誌著元極學作為一門既古老又新生的科學步入了現 代科學的殿堂。  元極學的誕生引起了國內外各界人士的極大關注,它包羅人天,深奧無 窮,對於揭開人天奧秘,研究自然規律有獨特的理論和見解,它以元極圖為 核心,研究天、地、人和萬物的物質基礎和運化規律,既有傳統的理論體系,  又有現代的科研成果。 二、元極學的理論1.元極圖(宇宙全息模型) 人們在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發現宇宙的規律很難用語言和文字客觀地、完整地表達出來,為了形象、直觀地表現宇宙規律,於是創造了用圖象 和數字表示這種規律性的方法,從而形成各種各樣的宇宙模型,它們從不同 的側面分別揭示了大自然的規律——「道」的內涵,以求「明天理之根源、 窮萬物之始終」。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八卦、太極圖等,都是歷代先哲 們,創造出的宇宙模型。這些模型為人們認識自然發揮了巨大作用。元極圖 是太極圖的繼承和發展,太極圖以元氣為主導,而元極圖它包含了「三元學 說」、「三極學說」、「無有學說」、「生化返規律」以及「和論」、「量 論」六個方面,它是元極學的理論核心,充分體現了宇宙全息的統一性。因 此說元極圖就是形象的宇宙全息模型。  (1)三元學說:以「元」為研究對象,根據元極圖剖析「元」者,為天 地萬物的本原物質或原始物質,其表現形式為元氣、元光、母音,簡稱為「三 元」。現代科學認為世界萬物可從「物質、能量、信息「三個方面來認識和 度量。其中元氣為物質、元光為能量、母音為信息。其大無外,即充滿宇宙 空間;其小無內,即存在於基本粒子之中,不生不滅,無增無減,極細極微 極渺,具有能量,載有信息,不受時空的限制,能出入有間無間,反映客觀 物質的本質。三元只表現結構層次的不同。現代物理學發現「場」的存在, 依其理論,三元構成三元場,人體是一個小三元場,社會就是一個大三元場, 整個宇宙是一個統一的三元場。(2)三極學說,以「極」為研究對象。「極」含有「全息」「本質」「真面目」「根源」的意思。三極即「無極、皇極、太極」,是接著「無極生太 極,太極化皇極,皇極生萬物,萬物返無極」的生化返規律,達到平衡的一 種標誌;是三元運化,由量變到質變的歸結;也是下一個層次的運化的起源。 它具有層次性與全息性。無極:「無」是指包含萬物成混沌,而無極則是系統經運化達到高度和諧的一種穩態。 太極:「太」是有初始的意思,太極是系統運動的原始階段,已具有陰陽運化根本的一種穩態,顯示出可以生生化化的生命力。  「皇極:「皇」具有「中心」「主宰」「協同」的意思。皇極是由「陰 陽精合太極中」而產生的,是系統產生的新體系。  (3)無有學說:「無有」是古人提出的一對哲學問題,含有「道」的深 刻內涵,是元極學強調無有的轉化。天地萬物都是從無生有,從有返無,即 無生生無無不生,有化化有有亦化的有形與無形的轉化規律,是無極學的重 點體系,對探索人天奧秘,揭示物質世界的運動性、整體性和階段性有重要 意義。  (4)生化返規律,「生」有萌發、生髮意義,即指陰、陽;「化」有運 動、化變、發展的意義,即指陰中陽,陽中陰;「返」有揭示本質,達到圓 滿,形成規律意義,即指真陰、真陽。生化返規律揭示出宇宙的無限循環性 和複雜多變性。在總系統中為互生、互化、互返;在子系統中為自生、自化、 自返。如人體由大腦控制五臟六腑進行整體運動,組成人體系統,具有普適 性、層次性、時空性。  2.人無整體現 元極學是研究人天科學,分為宏觀與微觀兩個方面。宏觀是指人天整體觀,是以研究天地的起源,天人相關的演變,天地運化,人天相合為主要內 容,剖析出「人人同體,萬物同根,人天同元」的人天本來的全息面目,而 微觀是指性命學說。關於人天整體觀的理論,主要包括人天同元、人天同序、 人天同參、人天同運、人天同德幾個方面。只有徹悟人天整體的道理,才能 把握元極功修鍊的方向,才能對功理融會貫通,運用自如。3.性命學說 性命學說是以研究性命雙修為主要內容。性稱為「神」,命被稱為「形」。性為無形,命為有形,性無命不應;命無性不靈,性命互根。元極學指出: 「人是由性和命組成的有機整體,性是人類億萬年形成的思維優勢的全部信 息的結晶,命是人類繁衍各階段的有形物質的結合。本性是先天三元的合和 體,性乃人夭信息系統,屬無極層次,母音主之。本命是後天三元的合和體, 命乃人天物質系統,屬太極層次,元氣主之。性命相合產生新的能量系統, 屬皇極層次,元光主之。而「本性」是天地人三元運化有序地到合和的一種 達標誌。「末性」則是天地人三元運化失調的一種異常表現。《元極秘籙》 說:「性命和則生,人物和則親,人天和則靈」。這說明人的本性在不同層次上有不同的人天效應。元極功法採用無字真經「唵、噤、迷、、、 叭、啀、、吪、啶來喚念人之本性,以達到培本消末,人天親和。4.「和」論  「和」論以研究天地萬物歸根與合一為主要內容。它揭示了「和」的內 涵,「和」的生化,「和」的規律、「和」的機理及「和」的極化。「和」 存在於天地萬物的運化之中,和則極化。天地萬物起源於和,亦歸根於和, 當系統的陰陽運化到陽中出陰,陰中出陽,達到真陰真陽的境界,即皇極境 界稱為「和」。「無有和則生陰陽,陰陽和則生天地,天地和則生萬物。」 另外,「和」是具有層次的,陰陽的運變是和的根源。「陽中陰、陰中陽」 的極化是「和」的發展,真陰真陽的化合是「和」的結晶。5.「量」論  量論是指「心合萬物量之功,心合人我量之福,心合陰陽量之慧,心合 天地量之壽。」「理明量生,道通量大,德長量化」。三、元極學的應用  元極學的應用,目前主要是在元極學功法方面。元極功法認為,慧心具 有主宰和調控的功能,慧心能量的傳遞則是憑藉誦念功訣。功訣能量的展發, 靠慧心對功訣的領悟及運化,同樣默念同一功訣,由於對功訣領悟不一樣, 則產生的能量也不一樣。現代科學研究表明,意念被列為人體系統發展的主 要控制參數,把三元看成是序參數,人的慧心對人體元極場的作用好比開關 和控制器。慧心與功訣相合產生能量的法則是凈、定、觀、運、真。①凈: 凈心聽音,音合其心;②定:心定於訣、訣合其身;③觀:心觀訣竅,竅合 其真;④運:心運訣化,德合其根;⑤真:凈定觀運,合和歸真。為了方便 各層次修鍊,達到人人能修,個個受益的目的,將元極學修鍊的四種方法介 紹如下。1.聽音法 用元極音樂通過音樂聲波的振蕩,能以一種物理能量的方式,直接影響一切生物體內三元的運動,引起五臟和鳴,調節人體機能,達到心歡體暢的境地。修鍊中,五臟化合,五音和諧,相生相合運化,則極化成新的胎音, 即無字真經(、噤、、、、叭、、、吪、啶),這是五 音的精化,是人之本性,它與一般音樂不同。因此,聽元極音樂可以貫通天地,台和性命,能獲得人天的奧妙。聽元極音樂,通常分為一般聽法、欣賞 聽法、卧式聽法、靜坐聽法。無論「行、駐、坐、卧」,均要凈心聽。2.念訣法 元極功訣稱為「無字真經」,亦叫「十月胎音」。無字真經蘊含有本性信息密碼,是先大之本。無字真經通過默念來聚合本性,為後天之用。以此 達到「人天合一」。念訣法以人體整體為竅,以功訣誦念(包括聲念和默念) 之音,對人進行整體調控。無字真經的特點是非邏輯性,無法翻錄。無法轉 述,無法理解,無法注釋,這是其先天特性。一旦無字真經與人體年五臟之 音貫通,就有了具體的內容,逐漸可以推理,可以講解,這是後天的顯現。 誦念功訣就是貫通先天,合和後天。不論行駐坐卧,只要有時間,就只管一 心念訣,不守竅,以整個身體為竅;不循經脈運行,讓訣音的能量在體內自 行運化,念一音而貫百脈,守一竅而全周身。通常分為行中念訣法、立中念 訣法、卧中念決法、坐中念訣法(坐式有天盤式、地盤式、天地盤式、自由 坐式)。3.守竅法  元極圖中有「元極內景圖」和「元極外景圖」,特點是元極內景圖將極 為複雜的人體,簡括為 12 個竅穴。每個竅穴調控著人體的某一系統,具有無 窮無盡的奧秘。經守竅來開掘人體的潛能,達到性命雙修,是人於系統工程。 守竅法是「觀心、守竅、念訣」,即內視玄關(觀心);返照相應竅穴(守 竅),默念功訣(念訣)。為了使念訣出現最佳效應,可用「心竅合一法」, 即將集中在玄關處的注視力,轉移到相應竅穴中,使心與竅打成一片,作到 守好竅,念好訣,收好功。4.悟煉法  元極功訣念悟到一定層次,就全憑對訣的領悟。悟要以心為主體,以心 為竅,對心進行全息開發。「心竅合一法」中就蘊含有明心開悟的玄機。悟 煉要循序漸進,做到以點為心,以體為心,以萬物為心,以天地為心,使慧 心有「天地的胸懷,日月的光輝,大海的容量」,展示出「心有多大。功力 育多高」。悟與煉是無有的轉化,在學煉過程中都有悟煉之機,全憑在悟煉 中去領悟,而「悟煉」又全靠「德」的涵養,這就是「心德功」整體發展, 即無德不稱元,有德方化極。悟煉法是性命雙修以性為本的方法,適合於有 一定理論水平,具有一定功力者學煉。將理論與功力融合於一體,達到「人 人與我同體,萬物與我同根,天地與我同元」的境地。四、對現代醫學的再認識 應用元極學理論,重新認識現代醫學。1.從「人天整體觀」,看現代醫學對疾病的認識 元極學從宏觀角度認識人天科學,提出了「人天整體現」。我們應用這一觀點,看當前世界醫學的發展,產生兩種理論體系。一種是以西方為代表 的理論,稱為現代醫學。它提出病原體說,認為疾病是外想性,偶然發病, 主張二元論,分析問題呈局部觀點,治病的方法是採取攻擊療法(如化學葯 品、手術、放射線等)。而另一種是以東方為代表的理論,稱為自然醫學, 提出自然療能說(即自然治療力學說),認為疾病是年源性,必然發病,主張一元論,分析問題是整柞的、綜合的。治病的方法是採用自然療法(如飲 食療法、針炙、指壓、按摩、中藥等)。由於自然醫學持上述觀點,提出「腸 壁造血學說」,認為從大自然吃進的食物,其營養成分從腸壁進到血液里而 形成體細胞。因此,主張菜食,認為蔬菜的纖維支架上是由硅構成的,硅在 體內能起到鈣的作用。所以經常食用食物纖維,人體的硬組織就變得結實了, 壽命得到延長,說明飲食與健康、伙食與疾病間有著密切的相關性。再則從 人天整體觀看,人體也隨著自然和社會的變遷而變化。19 世紀疾病的發生, 鄉呈現急性熱性病,疾病比較單一。因此,醫學上要劃分專科。然而,進入20 世紀之後,疾病譜發生了根本變化,疾病呈現慢性病與老年病。所以醫學 上分科過細有諸多弊病,而應走向綜合、走向整體。再不能「看心」的,不 「看腦」,培養人才也應由培養專科人才走向培養全科人才,糾正過去把一 個統一的整體,分割開來認識疾病,這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2.從「性命學說」,看現代醫學對疾病的治療方法 元極學從微觀角度認識人天科學,提出「性命學說」。我們應用這一學說看當前的醫療方法。通常人們只重視了有形有象的一面,而忽視了無形無 象的一面。現代醫學治病就是只以有形有象為主線,而忽視無形無象的根本。 元極學正是以修命養性進行修鍊,指自我修鍊靜功、動功、按摩功、組場帶 功、接功、貫頂、開天目等三元自然療法。成為積極的治本方法。然而現代 醫學治療方法是合本求末,認為只有吃藥、打針才是治病的方法,這是不正 確的。應該提倡的是中西醫系統工程的診治辦法,達到標本同治。元極學在 人體科學方面正開闢一條元極醫療的新道路。3.從「運動觀」,看現代醫學對人體健康認識的新觀念  元極學指出,運動是三元的根本屬性和存在形式,並揭示出陰陽的產生、 陰陽的運動、陰陽的極化和陰陽的和合全過程,這些都是遵循三元運動不息, 極化不居、生化不斷,終而復始的生化返的運動規律,其中生(指動而生陽、 靜而生陰)、化(指陰陽的極化,陰中出陽,陽中出陰)、返(指真陰、真 陽)。元極學提出的「運動觀」與現代醫學提出的「生命在於運動」的觀點 是一致的。有學者研究證明,運動的結果是增加了鈣質。鑒於當前處於全球 性的缺鈣,而導致小兒佝僂病與成年人的骨質疏鬆症,這是威脅人類健康的 一大隱患。因此,當前醫學提出了鈣是人體健康的新觀念。實踐證明只有通 過各種形式的運動,才是增加鈣質在骨骼上沉著的最好途徑。4.從「和」論,看現代醫學提出的人體骨鈣與血鈣的平衡學說  元極學認為天地萬物生化返運動的根源是「和」,「和」主宰著天地萬 物的起始和生成,調控著天地萬物的歸根與合一,三元相處於一種平衡,相 互滋生,相互制約的最佳穩定狀態,這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平衡觀,即骨鈣 與血鈣的平衡學說。當前醫學界已認識到骨鈣一血鈣平衡是人體發生衰老與 疾病發生的核心問題。追述人的一生,20 歲以前是正鈣平衡期,20 歲~40 歲是鈣的平衡期,40 歲以後是負鈣平衡期,這樣一個漫長的負鈣平衡要持續到生命結束。因此 說,人的一生是與缺鈣作鬥爭的一生。現己精確地測得細胞內鈣的濃度為10 ?7 mol/L,而細胞外鈣濃度為 10 ?3 mol/l,相差 1 萬倍。當細胞內鈣濃度達到 1O ?5 mol/L 時,細胞內外鈣濃度相差 100 倍時,人體發生衰老與疾病。這 就是鈣時遷徙,即指鈣從骨到血液,再從血液進入細胞內的演變過程,其最 終結果,導致骨鈣空虛,造成硬組織脫鈣軟化,軟組織多鈣硬化的紊亂局面,而產生了老年特有的多發病(如高血壓病、動脈硬化症、老年性痴呆症、結 石、骨質增生症、骨質疏鬆症、瓣環鈣化、韌帶鈣化等)。因此說,如何恢 復細胞的鈣調節功能,阻止鈣遷徙的發生,則成為當今抗衰老與治療老年病 的一個重要課題。所以,在治療上除用鈣的拮抗劑與降鈣素以及補充鈣劑外, 更重要的是加強運動,特別是提倡修鍊元極功法。按中醫提出的「腎主骨生 髓,齒為骨之餘,其華在發,開竅於耳」的理論,元極功法正好能調動體內 三元能量,起到補腎壯骨的效應。據報道自元極功法問世以來,在祛病強身, 開發智力,治療聾啞以及各種疑難雜症上均收到顯著效果。
推薦閱讀:

六年級生命與健康常識教案
【轉載】新華網發表中醫專家潘德孚《是生命生病不是身體生病》文章
愛,不經意間已經嵌入了你的生命中
生命中值得珍惜的:親情、友情、愛情

TAG:生命 | 長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