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結合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其他 | 39康復網 | 醫源世界
帶狀皰疹是由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累及神經和皮膚的常見多發皮膚病,成人多見。一般先有輕度發熱,全身不適,倦怠乏力,以及患部皮膚灼熱感或神經痛等前驅癥狀,經1~3天沿一側神經發生不規則紅斑和群集的粟粒至綠豆大小的丘皰疹,呈帶狀分布,局部有灼痛或竄痛。祖國醫學稱為「纏腰火丹」、「蛇纏瘡」,病因濕由內生,外發肌膚,水液聚表,或心肝氣鬱,久而化火,火熱壅膚,阻滯不通,而成水瘡累累、紅斑片片、劇烈疼痛。臨床單用西藥或單用中藥雖有較好療效,卻有相當部分老年患者留有後遺神經痛,遷延時日,甚至經年不愈,使患者叫苦不迭。對此,筆者在臨床工作中,早期採用中西醫綜合治療帶狀皰疹,明顯減少和減輕了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治療的20例中,男13例,女7例,年齡在50~80歲,平均65歲,病程7~30天,平均11.3天,胸部帶狀皰疹12例,面部4例,臀部2例,上肢2例;20例中有4例在外院經抗病毒、營養神經治療3天後來我院,其餘16例為出疹第一天即接受治療,20例中體溫均在正常範圍。
2 治療方法
20例均應用阿昔洛韋,維生素B 1 、B 12 進行治療,同時根據中醫辨證,濕盛者方用薏仁赤豆湯加減,方葯組成:生苡仁、赤小豆各15g,茯苓皮、銀花、地膚子、生地各12g,車前子、車前草、赤芍、馬齒莧各10g,甘草6g,藿香、佩蘭各9g;熱盛者方用大青連翹湯加減,方葯組成:大青葉、貫眾、玄參、黃芩各9g,銀花、連翹、生地各12g,馬齒莧15g,丹皮、赤芍各6g並根據皮損部位發於軀幹者加元胡、香附各10g,上肢者加薑黃10g,下肢者加牛膝10g,頭面者加川芎10g,每日1劑,分2次服用。
3 治療結果
經過7天抗病毒、營養神經及中醫辨證治療,皮損逐漸乾燥、結痂,至第10天痂脫而愈,未留神經痛15例;輕微疼痛3例;疼痛較明顯,但不需應用止痛劑者2例;療效較差的2例為臀部帶狀皰疹,且為發疹後第3天開始應用中藥治療者。本結果提示:及早應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可明顯減少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4 典型病例
病案1:患者,男,72歲,2003年9月初診,3天前受涼後出現全身不適,左胸部疼痛,就診於某醫院,查心電圖、X線胸片等診為「冠心病」,給予擴冠治療,3天後左胸部疼痛加重,皮膚出現紅斑,並有集簇性水皰群,遂來我院。查:左側脅肋可見三處皮膚紅,並有綠豆大小集簇狀皰疹,壁緊張,舌紅、苔黃,脈數,為熱郁化火,火熱壅膚,給予抗病毒、營養神經、清熱瀉火解毒治療,中藥投以大青連翹湯加減,並加用元胡、香附各10g,7天後,水瘡乾燥結痂,疼痛消失。病案2:患者,女,58歲,2003年12月26日感冒後右上肢,右肩部出現集簇狀紅斑、水皰、伴疼痛,活動時加重,查:患者右上肢、右肩部呈帶狀分布簇集狀紅斑、水皰、部分水瘡破潰、滲液、舌淡紅、苔黃膩,脈濡數。證為濕熱內蘊,宜清熱化濕、涼血解毒,方用薏仁赤豆湯加減,並加用薑黃10g,每日一劑,並予抗病毒、營養神經治療,7天後結痂痛止,未留後遺神經痛。
5 討論
祖國醫學認為帶狀皰疹由濕熱內蘊、感受毒邪所致,其後遺神經痛多由濕熱火毒劫傷陰液而致經脈失養,氣滯血瘀,「不通則痛」,遂在某一受損神經區域內留有疼痛不休或刺痛不斷,如在早期抗病毒、營養神經的同時,辨證施以除濕、清熱、瀉火之法,使機體內濕得以除、熱得以清、火得以瀉,使陰不傷,液不耗,津液充足,經絡得以濡養,無以生「瘀」,不會留痛。尤其是老年人每多氣虛陰虧,體質虛弱,濕熱之邪更易耗傷陰液而致脈絡枯澀,血行遲滯,產生瘀血,出現疼痛,所以對年齡偏大的帶狀皰疹患者早期應用中西醫結合方法進行綜合治療,可明顯減少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
作者單位:063000河北省唐山市工人醫院
河北省唐山市政府醫務室
推薦閱讀:
※如何消除七彩神仙的神經敏感
※臂叢神經記憶總結(二)
※(12)頭部傷神經之病,司螢命例
※牛皮癬(神經性皮炎)驗方秘方
※艾灸治療三叉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