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反應強度與刺激強度相匹配

作者:邰啟揚 吳承紅 | 文章出處:網路

  這一個案例比較奇特。來訪者自己沒有什麼心理疾患,也沒有什麼外部的人際關係障礙,但就是不能接受某一個特定的人。偏偏這個人就是她同宿舍的室友,是朝朝夕夕必須與之相處的人。這個人並沒有任何地方得罪過她,而她對這個室友的不能接受已達到妨礙自己正常生活的程度。

  來訪者:"老師,我感到自己有心理問題,我的一些好朋友也這麼說。"

  催眠師:"你為什麼會這麼想呢?"

  來訪者:"我非常非常厭惡同宿舍的一個同學。"請注意,她連著用了兩個"非常",可見厭惡程度之深。

  來訪者:"她和男友在校外租房子同居。每當她回到宿舍就大肆炫耀,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將一些細節詳加描述,簡直讓人感到噁心。我看到她不願多看她一眼,聽到她做作的聲音渾身起雞皮疙瘩。就因為我是班級幹部不能太多地表現出來,也不能主動要求調宿舍。"

  催眠師:"這種狀況大約有多長時間了?"

  來訪者:"我們在同一宿舍住了三年多了,她從一開始就令人討厭,虛榮、做作……反正大家都不喜歡她,當然可能沒有我這麼強烈。尤其近半年多來她和男友租房同居以後,我這種反感和厭惡就更強烈了,如果正在吃飯,一見到她連飯也吃不下去,即使有時她不在宿舍,只要看到她的東西也同樣有這種感覺,有時我真想把她清除出我們的宿舍。老師,我這算不算不正常?其實我也覺得有些不正常,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克服。"

  催眠師:"對於一些不良的行為產生反感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道德準則,必然會產生一定的道德評價和道德體驗,但從和你的交談中發現你在這方面的反應程度顯然是超過了一定的度,嚴重地影響了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有時正常的反應同樣也有一個度的問題。"

  來訪者:"有些同學和朋友也勸過我,我也曾經試圖作過改變,我也對自己說,她如此是她自己的事,與我沒有關係。但儘管這麼想,還是左右不了自己的情緒,如果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就不會到您這裡來了。"

  催眠師表示完全可以理解,並向其介紹了催眠療法,要求來訪者事先上網查閱有關的催眠資料,如果願意接受這一療法,可以三天以後來心理諮詢中心。

  第一次催眠

  在約定的時間來訪者如約前來。

  來訪者:"我上網看了一些催眠療法的資料,沒有任何顧慮,只要能夠解決問題就行,我正在準備考研,情緒不好對複習很有影響。"

  催眠師:"對於你目前的問題也可以用其他的心理諮詢方法,但如果是要求時效的話,無疑催眠療法是最好的。"

  大約經過十多分鐘的暗示誘導,來訪者逐漸進入了催眠狀態,根據標準判斷達到中度催眠狀態。

  針對來訪者的癥狀,我們的判斷是她在人際關係方面有過敏性反應。生活中,的確有我們所喜歡的人與我們所不喜歡的人。對於那些不喜歡的人,只要他們沒有對我們構成實際的傷害,我們就沒有理由也沒有必要作出過激反應。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過激反應產生的原動力,不是對方的語言或行為,而是自身的心理健康程度。這是因為,在大部分心理學家界定的心理健康標準中,都有這麼一條,那就是對外部刺激反應適度,即反應強度與刺激強度相匹配。

  根據來訪者的這種情況,我們決定施行催眠過程中的系統脫敏療法。

  系統脫敏是行為療法的一種治療程序,即當反應處於抑制狀態時,連續對患者施以逐漸加強的刺激,使其不適反應最終被消除。通俗地說,當一個人的心理上的痼結過於強烈之時,一次性的暗示或者行為指導往往難以奏效。此時,只有漸次地消除其不良的反應,漸次地建立其良性反應,才能逐步徹底改變其不良行為,建立起良好的、恰當的行為模式。自然,在清醒的意識狀態中,通過各種手段也能達到一定的目的,但是,如果和催眠術結合起來使用,效果將更快、更好。因為催眠暗示具有良好的累加性的特徵,更易誘發並鞏固系統脫敏的作用。具體做法是將放鬆反應同患者想像中的各等級水平的焦慮誘發刺激依次進行匹配。最初,先讓患者想像微弱的刺激,即表格所列感到最小程度害怕的所見到的人或社交場合。如果患者仍能保持放鬆,則可以想像強一等水平的刺激,依此類推,一直進行到最恐懼等級水平的刺激。如果某一等情況的刺激引起了患者的焦慮與恐懼,則就重複這一步驟,直至患者在想像這一刺激情況時能保持完全放鬆為止。最後,到所有的等級水平的刺激都進行完之後,患者就已經學會了以放鬆取代焦慮,來對先前使其產生焦慮與恐懼的所有刺激情境進行反應。

  根據來訪者對其同學的厭惡程度和治療的需要,我們把焦慮等級分為三級:

  第一級--在宿舍遇到所討厭的同學;

  第二級--所討厭的同學主動與來訪者說話;

  第三級--所討厭的同學用來訪者的茶杯喝茶。

  觀察到來訪者在催眠過程中神情安詳,通過做深呼吸讓其放鬆到能夠放鬆到的最大程度。催眠師用言語暗示:"你現在正在宿舍里看書,這時你所討厭的同學推門進來了。"

  可以發現來訪者面部表情的變化,剛才的平靜很快被打破了。

  催眠師:"你的感覺怎麼樣?"

  來訪者:"我感到糟透了,有一種血往頭上涌的感覺。她不是與別人同居了嗎?還要回來幹什麼?整個一個污染環境。"

  催眠師:"你準備怎麼樣呢?"

  來訪者:"她不走我走,我再待下去就要吐了。"

  催眠師再次發出放鬆的指令。通過數次深呼吸,不斷放鬆,來訪者又一次回到了平靜狀態。讓其再次體驗上述的情境,來訪者厭惡的程度明顯降低了。

  催眠師:"她(指極端厭惡的那個室友)又回來了,你怎麼辦?"

  來訪者:"她回來就回來吧,反正宿舍又不是哪個人的,我只能保證自己的潔身自好,她怎麼樣是她自己的事,與我無關。"

  催眠師:"你現在還有要嘔吐的感覺嗎?"

  來訪者:"我為什麼要嘔吐?為她?犯不著。"

  這時的來訪者與第一次放鬆狀態下彷彿判若兩人。從來訪者態度的改變狀況來看,第一次催眠取得了預期的療效。在繼續放鬆後來訪者被喚醒。

  整個催眠過程不需要來訪者記住,因此暗示其忘記。來訪者被喚醒之後感到有些疲勞,好像沒有睡醒似的,似乎做了一些關於那個人的夢,但又記不起來到底做的什麼夢。約定三天後繼續催眠。

  第二天催眠師收到來訪者的手機簡訊:對那個人的厭惡程度降低了,不時時刻刻困擾自己了,但是看到她的東西仍然會產生反感,因為看到她的東西就會聯想到她的所作所為。

  第二次催眠

  催眠師:"從你發給我的簡訊來看情況有好轉,但要恢復到正常反應的程度還需要繼續治療。"

  來訪者表示完全同意。

  再次用言語暗示使其進入催眠狀態,判斷催眠程度為中度,拎起其手臂感到有一種自動向上的力量,而不是絕對的肌肉鬆弛。在判斷來訪者已經完全放鬆以後,進入治療狀態。首先是複習第一級焦慮反應,發現對第一級焦慮反應已完全適應。於是進入第二級焦慮練習。

  催眠師:"你所厭惡的同學在宿舍,你剛從外面回來,她非常主動地與你打招呼,並與你說話。你這時會採取什麼行動呢?"

  來訪者:"我不願意與她說話,但出於禮貌我與她敷衍一下。"

  這時,催眠師扮演其同學的角色與其對話。感到儘管有些勉強,來訪者還是基本能夠做到以禮相待的。在這一次催眠過程中,每當一段時間的對話之後皆有再次放鬆的過程,讓其在不斷放鬆過程中脫敏,降低對刺激源的厭惡程度,直至刺激對象不再引起厭惡為止。催眠達到預定的目的。

  第三次催眠

  三天以後,來訪者再次按時到來。

  來訪者:"我現在感到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對她反感了,她是她,我是我。不過這些天沒有遇到她,真的遇到她時,不知道會怎樣?還會像以前那樣反胃嗎?"

  催眠師:"請相信催眠的療效吧,一切均會水到渠成的。"

  在簡單溝通之後,第三次催眠開始了,催眠引導的時間縮短了,來訪者很快進入了深度催眠狀態,深度催眠在理論上是指達到完全受控於催眠師,不能對外部世界產生反應,如呈現僵直或夢行狀態。由於催眠程度的累加效應,來訪者在第三次催眠中達到了深度催眠狀態。

  催眠師:"今天天氣很熱,你所厭惡的同學剛從外面回到宿舍,沒有找到自己的茶杯,正巧看到你的茶杯里盛有冷開水,她拿起來就喝,喝完之後才想起來向你道歉。這時你的感覺如何?"

  可以觀察到來訪者不再顯得平靜,臉色因心情激動而顯得赤紅。開始斥責那個同學:"你還有沒有一點道德啊!這個杯子我是不要了……"

  這時,催眠師繼續要求來訪者放鬆,作深呼吸。並告訴來訪者這是對你的一次考驗,是你必須經歷的。

  如此情境又重複了一次,顯然來訪者的反應程度沒有先前激烈了。

  來訪者:"跟這種人沒法計較,用了就用吧,大不了我好好洗洗。"

  催眠結束之後來訪者主動告訴催眠師自己現在感到完全好了,不會再出現過激反應了。她說:"我現在正忙於複習考研,沒有時間為一些小事來傷神,現在看來是自己把問題誇大了。"

  催眠師:"現在你已經恢復到了清醒狀態,我想在意識層面與你再作一些溝通,願意嗎?"

  來訪者:"當然願意!"

  催眠師:"人生活在世界上,通常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環境,也不能隨心所欲地選擇你所遇到的人。我們沒有必要也沒有可能與所有的人都成為好朋友,我們也沒有必要一定要把那些看不慣的人當成敵人。我們所能做到的是:看得慣的人我們多看些,看不慣的人我們少看些。看不慣而又必須看到的人,我們盡量不看,看到了也不必把她放在心上。只要她們不損害公共利益和你的個人利益,你就不必太在意。現實生活中,是不能什麼情況下都要去疾惡如仇的。"

  來訪者對我們的觀點深以為然。

  最後,催眠師布置了定期反饋的作業,要求來訪者在生活實踐中徹底改善心理障礙。

  大約一個多月以後來訪者打來電話,徵求催眠師的意見,她所討厭的那個女生因人流手術後產生併發症而住院,來訪者想去看望她。

  催眠師笑答:"你自己看著辦吧?去不去兩可。"

  催眠師的體會

  這是一例催眠中的系統脫敏療法的實踐。系統脫敏療法在意識層面進行,首先需要讓來訪者學會放鬆,而放鬆的程度在意識狀態下是難以把握的,先必須使其體驗什麼是緊張,然後再從上至下,即從頭到腳一個部位、一個部位地慢慢鬆弛。當然有條件的可以使用生物反饋儀,使來訪者通過數次訓練最後學會放鬆。而放鬆在催眠過程中做是極為容易的,在無意識層面貫徹放鬆的指令能夠達到完善的程度,並且不需要經過學習和訓練。放鬆的程度是制約系統脫敏療效的關鍵,放鬆才能治療神經系統對某一刺激的焦慮、恐懼。本例中的女大學生對同宿舍室友的同居行為從看不慣到反感,最後達到了見到她就會噁心反胃的地步,來訪者對自己行為的失度並非全然無知,也感到似乎有些不正常,但是無法克服。這屬於系統脫敏療法的適應症,如果在意識層面上進行這一療法時效方面要略遜一籌,放鬆達不到一定程度也會影響效果。

  系統脫敏療法屬於行為主義療法的範疇。行為主義療法不主張深究癥狀的原因,只關注行為的改變。本例由於使用了催眠療法,當然可以探究其失度行為的無意識動機,挖出無意識的癥結所在,最終達到無意識癥結在意識層面被解密的目的,使癥狀得以治癒。而本例僅把催眠作為一種系統脫敏的輔助手段,在催眠過程中進行快速地放鬆、體驗真實的情境,只用了三次催眠就治癒了癥狀。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來訪者已經能夠正確對待她以前所厭惡的人了。

  我們在催眠實踐中體會到,能夠運用其他療法的心理障礙,只要來訪者能夠接受(屬於可以被催眠的)催眠,同時沒有啟動病態的心理防禦機制(如否定機制),均可以使用催眠療法。催眠療法既可以作為一種單一的療法,也可以作為其他療法的輔助手段,使來訪者在催眠狀態下施行其他療法。這比意識層面使用某種療法效果要好得多。

推薦閱讀:

Quora:舔狗臉,它會有何反應?
你得小心用藥!常用抗生素的不良反應匯總1
藥物變態反應,過敏反應,超敏反應區別
五說三層通與三層反應
女人做了虧心事會有什麼反應?

TAG:刺激 | 匹配 | 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