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和早晨是心梗高發的「魔鬼時段」

冬季和早晨是心梗高發的「魔鬼時段」

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少運動、缺少蔬果、緊張心理和酗酒是心梗發生的幫凶
馮馮

  廣州日報訊(記者馮馮)入冬之後,各大醫院救治的心肌梗死(心梗)患者逐漸增多。為激發心血管領域頂尖學術碰撞,探索適合我國心血管疾病管理的創新模式,以「全方位管理,降低心腦血管事件,拯救生命」為主題的A-Z心血管高峰論壇日前召開。專家提醒說,冬季和早晨是心梗高發的「魔鬼時段」,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提高警惕,別讓心梗在冬季和早晨奪去生命。

  冬季和早晨

  最需提防急性心梗

  心肌梗死,顧名思義指的就是血栓阻塞了給心肌提供血液的主要血管,導致心肌缺血,如果缺血面積較大,就可能引發猝死。分析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規律可以看到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一年之中冬季多,二是一天之中早晨多。冬季氣溫下降,會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同樣,在清晨,由於生物鐘效應,在剛睡醒時,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血液中各種激素濃度上升,生理代謝活動增強。上述變化,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不穩定,一旦斑塊破裂從血管壁脫落,就會阻塞心臟血管,導致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生。

  目前我國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數已高達2.9億,心血管疾病(CVD)死亡率高居疾病死亡構成的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於CVD。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第一殺手」。

  在論壇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內科心臟中心主任、中國心血管健康聯盟副主席霍勇教授強調:「包括心梗在內,很多心血管疾病所導致的死亡是可以預防的,心梗高危人群應重視心梗的預防,全面控制導致心梗發生的危險因素,降低心梗風險;對於已經發生心梗的患者,關鍵的是縮短救治時間,讓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拯救生命。」

  9大危險因素

  是心梗發生的幫凶

  預防心梗發生,應管理急性心梗的「壞朋友」,即危險因素。研究顯示,以下9項因素可以預測90%的急性心肌梗死: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缺少運動、缺少蔬菜水果、緊張心理和酗酒。患者即使單獨具有高血壓、血脂異常或吸煙這3項中任何一項危險因素,發病的風險也會增加3倍,如同時具有3項危險因素者,發病的風險則上升了11倍之多。

  降低心梗危害:

  需院前、院中、院後全方位管理

  減少心梗的危害,需院前預防、院中急救和出院後隨訪全方位管理。

  專家表示,首先要從預防抓起,對於導致心梗發生的高血壓、血脂異常、糖尿病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控制,而不能只是注重單一疾病的治療,甚至置之不理。

  對於已經發生心梗的患者,特別是以急性胸痛為主要臨床癥狀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更要及時救治。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包含不穩定型心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此病發病急、病情重,如未及時救治患者會因急性心肌缺血而死亡。

  霍勇教授強調:「當急性心梗發生時,最明智,最救命的做法是立即撥打120急救電話,原因是120急救車的到達就意味著治療的開始,同時120急救車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患者送往醫院的同時,在車上就可以通知醫院做好各項準備。如果患者家屬打車或開車去醫院,很有可能因為交通擁堵而耽誤搶救的寶貴時間。」

  因此,在發生急性心梗時,患者及家屬應牢記兩個「120」,一是立即撥打120,二是救治的黃金時間是120分鐘,一定要爭分奪秒在最短時間內送往醫院進行急救,萬萬不可掉以輕心。

  對於心梗治療出院後的患者,要重視定期隨訪和長期治療。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病變,治療了心臟一處血管,並不意味著其他血管不會出問題,發生過心梗的患者,再次發生心梗、中風的危險會大大增加,因此出院後的定期隨訪和治療至關重要。

  霍勇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對心梗患者出院後的管理還不完善,亟待加強。國外數據顯示,啟動患者出院後管理,加強患者再教育,患者心梗複發住院的比例明顯下降,只是原先的1/6。」

  專家強調,面對心梗這個強大又危險的敵人,需要從「防、治、管」全方位入手,患者要重視危險因素管理,發病時有急救意識,出院後堅持定期隨訪和長期治療。


推薦閱讀:

早晨那一碗熱乎乎的粥,90%的人不知道!趕緊看
那一個雪天的早晨
早餐一台豆漿機就搞定! 早晨喝米糊比豆漿更營養
為什麼都說早晨記憶力好?
為何早晨空腹的血糖值比睡前還要高

TAG:冬季 | 魔鬼 | 早晨 | 心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