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修辭
一、比喻比喻是最基本的修辭方式。它滲透於、活躍於其他的修辭方式之中。1 明喻本體、喻體、比喻詞都出現的比喻。聯繫詞有:像、如、一樣、似的……形式:本體+比喻詞+喻體2 隱喻只有本體和喻體的比喻。本體喻體間用「是」連接。形式:本體 是 喻體3 借喻本體和比喻詞都不出現,把喻體當做本體來說的比喻。形式:借玉體作本體4 博喻用多個喻體來比喻同一個本體形式:本體 象 (喻體1+喻體2+喻體3……)比喻的各種類型各有所長,總的說來,比喻是在不同的事物之間尋找、表現相同點的修辭方式。比喻的三特色:1 切本體和喻體總是不同類的,相同則無須比。本體和喻體又必須異中有同,沒有相同點,也不能比。所謂「切」,就是本體喻體之間的相同點要找准。相同點越准,比喻越切。2 奇相對於切而言,本體喻體之間差異越大,比喻越奇。3 新新相對於舊而言,不人云亦云,用自己的感受寫詩,奇則新。
二、借代比喻指的是相似關係;借代指的是相關關係。詩人不把要吟詠的對象直接寫出來,而是借與它有關係的人或物去代替它,這種修辭方式叫借代。優點在於使詩篇婉轉曲折,藏其所藏、露其所露,避免直言淺露之弊。借代的類型:1 借具體代抽象2 借本體某一特徵代本體3 借原因代結果4 借部分代整體
三、反襯襯托是重要的修辭方式,對於詩,反襯有更珍貴的美學價值。這個無須多說,看幾個例子就可以了:1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2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3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四、象徵象徵是通過某一特定的詩歌形象以表現與之相近或相似的事物或思想感情的修辭方式。例子:說到太陽,想到光明;說到月亮,想到純潔;說到禽獸,想到殘暴的人。這些都是象徵。它的好處在於隱諱。也是為了避免直接淺露。
五、通感通感就是詩人把五官感受溝通起來,交錯起來的修辭方式。這個有點不好理解,書上是如此解釋:在邏輯思維領域,五官各有所司,絕不互相交錯。它們的功能分工越明確越好。在形象思維領域正好相反。五官的功能常常出現相互溝通,相互交錯,甚至互相取代的獨特現象。當靈感來襲,詩人「視通萬里,思接千載」,這時候五官之間連繫特別緊密與靈敏。於是,在詩人的神遊世界裡:聲音有了形狀,花朵有了聲音,泉水飄著香味,香味閃著色彩。師宇認為此說有點近似無稽之談,其解釋應為:所謂通感,就是由於過去某種回憶的凝結,使你在某一感官接觸到這個事物的時候,其他的感官產生了聯想和共鳴的自然現象。通感不是修辭手法,是自然現象。但是我們把它運用到詩歌創作,也可以作為修辭手法。例:你在某一年,聽了一首歌,當時你正在吃一塊巧克力。於是,以後你再聽到那首歌的時候,鼻子就彷彿聞到了巧克力的香味。於是你可以這麼寫詩:「我聽到了巧克力的香味」。通感有兩個好處:1 避免直接淺露2 使形象思維體現得更加充實飽滿
六、摹擬主要有這麼幾種:摹擬語言:如《沙洋娜拉》;摹擬聲音:唧唧復唧唧;摹擬動物叫聲:站在人家屋檐上啞啞的啼;模擬物體響聲:日子是雨天吱吱響著的楊木門軸……摹擬的好處在於:1 使人感覺身臨其境2 加強音樂質感
七、重疊詩是最大限度的語言刪節藝術,可是,新詩又常常使一些字、詞、行、節重複出現。這種修辭方式叫重疊。重疊是詩的音樂性決定的。重疊有兩種類型:1 連續重疊2 間隔重疊書上提到:真實飽滿的詩情是運用重疊的前提,重疊不是無病呻吟,它只是詩人不可遏止的感情浪濤在詩中自然形成的漩渦而已。理論上這話是對的,但實際上很多人運用重疊時,感情都沒有那麼澎湃,而是另有目的,包括聞一多、徐志摩。所以不要被書上那句話限制了思維,音樂感才是重疊的真正原因,其他的都不作考慮。
八、蟬聯把上一個詩句末尾的詞語用在下一個詩句開頭。叫做蟬聯。多用於民歌。蟬聯的好處在於:1 逐步深入2 連貫3 強化了詩的感情邏輯的力量新詩中的蟬聯有幾個特性:1 位於下句之首的蟬聯語有時帶有修飾語如:爐火照亮了你的羞澀/你幸福的羞澀照亮了/我夢中的幽暗2 蟬聯的詞不一定充當下個詩句的主語如:你微笑,她也微笑不語 /你不語,她惶惑而痛苦/你痛苦,她的淚珠簌簌
九、排比結構相似;內容相關;語氣一致。這是排比的三個基本特點。優點在於:1 有助於詩歌充分地抒情,尤其是奔放式的。2 有助於在抒情中,細膩、清晰、多角度的敘事。3 加強語氣,造成強烈節奏感。多排比式是低級格式,這種格式本來就單調,雖然可以加強語氣,但那是犧牲了靈活性與廣泛性為代價的。加強語氣可以有別的手段,但靈活性犧牲了,排比式卻無可替補。排比式適用於一個事物,不適合泛泛而談。但有時候,詩歌又需要泛泛而談,如果從內容決定形式這個角度來看,多排批式是有其可取之處的。排比的形式:1 並列排比2 承接排比
十、對仗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意義相關的兩個句子或片語對稱地排列在一起,叫做對仗。 沒有提音律相嵌,為什麼?因為新詩對這個要求不高。甚至有雷同的字出現,也可以叫對仗。對仗的類型:1 正對2 反對3 流水對
推薦閱讀:
※詩歌修辭:主觀的客觀化哲學
※古詩與修辭
※修辭(二)
※谷向陽:楹聯修辭概說(二)
※【修辭】點染與用典。採桑子
TAG:修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