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的類別
古裝美人從內容上大體上可以分為:1、山水田園詩:所謂山水田園詩,是以自然景物以及田園風光、農民、牧人、漁夫等為主要描寫對象,藉此表現自然之美,表達熱愛生活、熱愛自然或祖國山河的激情,或表達淡泊名利、追求閑適恬淡隱逸生活的願望,再或揭示引人深思的生活哲理。謝靈運和陶淵明分別是山水詩和田園詩的開創者,王維、孟浩然是唐朝山水田園詩的代表。最傑出的山水田園詩人是王維。王維山水詩,既有雄渾壯觀的自然景象,更多見清逸雅緻的山水畫面。如:《漢江臨泛》《終南山》。但是,王維詩中更多是那些帶有幾分物即是我、我即是物的禪思玄意的清逸雅緻的畫面。如《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空山、翠竹、溪水、明月、花鳥……這裡是一個多麼清靜幽美,純潔無暇的天地,又是一個多麼獨立而封閉的世界。這種靜謐、空靈的無人之境,正是詩化了的物我兩忘的庄禪境界!繼王、孟之後,李白又為山水詩開拓新境界。李白山水詩的顯著特徵是自然山水景物的個性化。但是在王維、孟浩然等詩人那裡,自然山水畫主要是他們寄託精神,消融苦悶之處所,而在李白,自然山水是他追求個人自由解放的天地,如「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飛流直下三千尺」、「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雲錦張」,「登高壯觀天地闊,大江茫茫去不返」如果說,王維在靜態的山水中隱沒了自我的話,那麼,李白則常常藉助動態的自然山水而浮現出詩人自我。2、邊塞詩:邊塞詩是唐代詩歌的主要題材,是唐詩當中思想性最深刻,想像力最豐富,藝術性最強的一部分。盛唐是邊塞詩創作的鼎盛時期,湧現了著名的邊塞詩派,代表詩人有高適、岑參、王昌齡、李頎、王維,除此之外,盛唐大詩人李白、杜甫都寫過邊塞詩,這些邊塞詩成為他們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關山月》、《塞下曲》六首、《戰城南》、《北風行》……,杜甫的《兵車行》、《前出塞九首》、《後出塞六首》等。邊塞詩鑒賞方式(1)從內容看特徵------ A、邊塞風光;B、統治者窮兵黷武;C、邊疆戰士的艱苦生活;D、殺敵報國、建功立業的抱負;E、家鄉思鄉念親、友人惜別感傷(2)從風格看特徵——雄壯豪邁。(3)邊塞詩常用手法——比喻、誇張、用典。烘托。(4)從詞語上看:意象:大漠、烽煙、長城、黃沙、長雲、秋月、雪山、孤城、雁飛、鷹揚、箭飛、馬走,景物的特點:雄奇、奇麗、奇寒、遼闊、壯闊、廣闊用品:金鼓、旌旗、烽火、羽書、戈、矛、劍、戟、斧、鉞、刀、鎩、地名和民族名:磧、西、輪台、龜茲、夜郎;胡、羌、羯、夷、樓蘭、安西、單于;感情特點:豪邁、豪氣、豪情、報國之志、殺敵豪情、昂揚精神例如「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既表現出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也讚揚了他們以身許國的豪情壯志;「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既表達了對良將及早出現的渴望,也表現出對邊疆和平的嚮往;「戰士軍前半生死,美人帳下猶歌舞」,既揭露了軍中苦樂不均的醜惡現象,也表達了對下層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既是對不義戰爭的控訴,也是對和平的渴望與追求;「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既表現出從軍將士的洒脫,也抒發了他們心中的無奈;「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既表現出戍邊將士深深的鄉思之情,也抒發了軍嫂們無盡的思念與惆悵;「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既表現對夫妻分離的不滿,也抒發了難以排遣的相思之情……3、思鄉懷人詩:(1)內容上:思鄉詩主要分遊子思鄉和徵人思鄉兩類。表達遊子思鄉懷親的名作有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李白的《靜夜思》、張籍的《秋思》、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表達久戍邊關的徵人思的作品有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范仲淹的《漁家傲·秋思》等。(2)標題上:明月高懸的夜晚最能勾起遊子和徵人的思鄉之情,所以思鄉詩標題常含「夜」或「月」字,如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每逢佳節倍思親」,所以思鄉詩標題還常有寒食、重陽、冬至、除夕等古代節日名,如王安石的《壬辰寒食》。(3)典型手法:思鄉詩常運用從對方與自己入筆的虛實結合手法,虛景和實景相互渲染烘托,從而突出思親懷人主旨。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前兩句實寫重陽節來臨自己思親懷人之情,後兩句從對方入筆虛寫,設想家鄉兄弟們此時此刻登高、插茱萸、飲黃酒、想念遠離家鄉的自己等活動,全詩以虛襯實,虛實相生,淋漓盡致地抒發了作者對兄弟們的深摯思念之情。高適的《除夜作》和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都運用了從對方入筆的虛寫手法。(4)意象上:明月、楊柳、鴻雁、杜鵑(子規)、宿鳥等都是思鄉詩中常見意象。月亮是思鄉詩中最常見的意象,如杜甫的《月夜憶舍弟》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李益的《從軍北征》中「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折楊柳》曲寓有惜別懷遠之意,聽後會激蕩起蘊藏心中的鄉思,如李白的《春夜洛城聞笛》中「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折柳」語義雙關,既指曲名《折楊柳》,又含離別意,自然喚起人們心底思鄉之情。大雁在秋天奮力飛回故巢之景常牽動遊子的鄉思,如趙嘏的《寒塘》中「鄉心正無限,一雁度南樓」。杜鵑鳥聲聲「不如歸去」的凄厲鳴叫,最易勾引起遊子歸思,如秦觀的《踏莎行·霧失樓台》中「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遊子見到黃昏時歸巢的烏鴉等「宿鳥」,就會油然而生思鄉之情,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在邊關將士思鄉詩中,孤城、塞鴻、胡笳、羌笛等意象常與月亮、黃昏結合在一起,通過視聽雙重感受抒寫幽怨鄉愁,意境雄渾深遠,情感深沉含蓄,如耿諱的《塞上曲》中「塞鴻過盡殘陽里,樓上凄凄暮角聲」。4、詠物詩:是指通過細緻地描繪自然之物,寄託詩人思想感情的詩歌,其主要特點是「托物言志」。鑒賞詠物詩,要注意從以下幾個角度去掌握。①欣賞作者對於所詠之物特點的把握和刻畫,即意象分析。古人說寫詠物詩要做到「不即不離」,就是說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又要切合所詠之物的特點。古人欣賞林和靖的「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就是因為作者通過月下水邊的梅枝橫斜的側影,寫出它凜然冰清的神態品格。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託的感情。詠物詩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達自己寄託的感情。陶淵明詠菊,抒寫自己悠然閑適、不慕富貴的心境;陸遊詠梅,表明自己不媚於俗、堅守正義的氣節。有些詠物詩的感情表達比較含蓄,更需要用心體味。③分析詠物詩的寫作技巧。詠物詩托物言志,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如于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詠物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詠石灰就是在歌詠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5、懷古詠史詩:鑒賞方法:首先要弄清史實弄明白作者所處的時代背景、典故其次要體會作者意圖、感情,作到知人論世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1)形式標誌:標題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詠」,或在古迹、古人後加「懷古」、「詠懷」等。(2)內容特點:按內容具體分為:A、借古諷今:抒發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對現實的不滿甚至批判。B、借古傷今(借古傷時):揭露統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層人民的疾苦,擔憂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C、借古傷己:表達渴望像古人那樣建立功業志向,抒發對古人的緬懷之情;悲嘆年華消逝,壯志難酬。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感慨個人遭遇,理想和現實的矛盾,年過半百,功業無成。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表達對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滿,抨擊社會現實。6、送別詩:(1)具體的情感內容有第一、直接抒寫離別之情的。如蘇軾的《送子由使契丹》、元好問的《別程女》、黃景仁的《別老母》等等,抒寫的是親人離別之情;而李白的《贈汪倫》、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吳偉業的《送友人出塞》等等則是對友情的詠唱。第二,借詩吐胸中積憤或明心志的。如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詩的最後兩句:「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則在送別感傷之外另闢蹊徑,表達自己高潔的品格,孤介傲岸的堅強性格,借送別而言心志,可謂一箭雙鵰。第三,重在勸勉、安慰、擔憂的。如王維的《送梓州李使君》、梅堯臣的《東城送運判馬察院》等,勸勉之中帶有明顯的「君子贈之以言」的傾向。高適《別董大》中「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兩句為「胸臆語,兼有氣骨」(殷璠《河嶽英靈集》),因為是知音,說話才質樸而豪爽,又因別離,才以希望為慰藉,於慰藉之中傾注信心和力量(2)送別詩中常見的意象有如下幾種:長亭、勞勞亭、謝亭、灞陵亭、南浦。長亭,是古人在大道上專為行人休息所設的亭子,人們常在長亭送別,從而使得長亭這一自然景觀常常出現在與送別有關的作品中。勞勞亭,離建康古城大約十五里;謝亭,又名謝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齊詩人謝朓任宣城太守時所建,他曾在此送別朋友范雲,後來謝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別之地;灞陵亭,在長安東南三十里處,那裡原有一條灞水,又因漢文帝葬在那裡,遂稱灞陵,唐代時人們送朋友出長安,常在那裡分手;南浦,一是指專有的地名,一是指某一地區中位於這個地區南側的水浦,再一個是指河流的分口處,江淹在《別賦》中說:「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此後人們便用「南浦」作為送別詩的意象。還有楊柳、夕陽、日暮、酒、秋等意象。縱觀古代的送別詩,贈別也罷,留別也好,俱是由眼前景而觸發心中情,是寓情於景、寓景於情,是真情的流露、心志的坦陳。7、閨怨詩:閨怨詩是唐代詩壇一枝獨秀的奇葩,閨怨詩與山水田園詩、邊塞詩、送別詩一起,成為唐代詩人喜歡吟詠的題材。主要分為:(1)宮怨:如元稹《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再如杜牧的《秋夕》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天街夜色涼如水,卧看牽牛織女星。抒寫了古代帝王宮中宮女以及失寵後起的怨情和凄慘。(2)閨怨:主要抒寫古代民間棄婦和思婦(包括征婦、商婦、遊子婦等)的憂傷。例如王昌齡的《閨怨》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再如李白的《子夜吳歌》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從體裁上分,大約又可分為:1、古體詩。相對於「近體詩」而言,一般指唐以前出現的詩歌,又稱古詩、古風。其形式比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句式四言、五言、七言、雜言均可;不講究平仄、對仗;押韻較寬,可一韻到底,也可中途換韻。廣義的古體詩包括四言詩、樂府詩;狹義的則僅指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分別叫做「五古」、「七古」。這一類中有一種由古樂府發展而來的歌行體――漢魏樂府詩里,有不少題名為「歌」或「行」的。它同樂府詩的區別在於既不入樂,又不沿襲樂府古題。一般篇幅較長,形式靈活自由,不拘格律。多用七言,也常兼用雜言。2、近體詩 與「古體詩」相對,亦稱「今體詩」。因在音韻、格律方面有嚴格要求,故又稱「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主要特點是:(1)字句規定嚴格 (2)講究對仗 (3)注意聲韻和平仄。①律詩 近體詩的一種,主要有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律」「七律」。全詩八句,兩句為一聯,依次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中間兩聯必須對仗。每句之內、句與句之間平仄要調配恰當,有一定格式。全詩共四韻,首句可押可不押韻,二、四、六、八句句末必須押韻。一般只用平聲韻,並一韻到底。除五律、七律外,也偶有六律,還有八句以上的長篇律詩,稱為排律。②絕句 近體詩中體制最小的一種。分五言。七言兩種,簡稱「五絕」、「七絕」。全詩四句,似屬半截律詩,其音韻、平仄、對仗要求與律詩相似。3、詞 開始為配樂演唱所用,後來才脫離音樂,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詞對句式、字數、平仄、押韻都有嚴格的規定。詞,有詞牌,有題目。詞萌芽於南朝,形成於唐,盛行於宋。從字數上分可分為小令、中調、長調;從風格流派上分,又分婉約、豪放兩大派。4、曲 原是音樂名稱,與詞有密切關係,所以文學上代指「曲辭」。一般說的「曲」是指與唐詩、宋詞並稱的「元曲」。它包括散曲和劇曲(又稱雜劇)兩部分。「曲」在形式上接近「詞」,但比「詞」靈活,短至一二字,長至二三十字。
推薦閱讀:
※古典詩歌的舊與新
※古典名篇鑒賞朗讀:魚歌子
※風吹不去心中的古典--詩歌的歷程(十七----二十)
※古典六爻預測之 求財章
※新知丨古典文學中關於猴的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