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家的戲法——「認同」的魔術
我們都是喜歡刺探他人隱私的人。小說能使我們可以窺探他人的秘密,這是任何媒體都做不到的。讀小說時,我們參與到別人的生活中,比起讀新聞報道,我們的參與要更加深入。小說里,我們與人物很親近。小說可能比現實生活更真實,因為它是生活的精髓。讀小說中的故事,讀者被帶入人物內心經驗中去。如果一位作者技藝高超的話,讀者會對人物產生同情,甚至可以讓讀者感到從一開始讀這本書,現實世界就消失了,讀者完全沉浸在故事人物的世界裡。
小說家是一個魔術師,向讀者編織一個咒語。為了催動咒語,小說家用了一個叫做「認同」的魔術。
那麼,作為作者的你是怎樣使用這個魔術的呢?
首先,一旦你開始講述故事,要給讀者一個情感的試金石——將人物置於能激起他們情感的處境中。小說寫作涉及人類人物,而人類人物都是有感情的。如果你在開頭就介紹一位能使讀者對他面臨的問題產生同情的人物,你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感染讀者。
看看這些在《洛麗塔》的開頭,亨伯特·亨伯特深受愛情的折磨。他愛洛麗塔愛到受傷的地步。讀者為他感到難過。
《柏林諜影》中,利馬斯擔心他的代理人來自德國。讀者立即進入他的世界,與他共同擔憂。
《教父》開頭描寫一位小人物,他在觀看對兩個男人的審判,他們曾傷害過他的女兒。讀者很容易為他感到遺憾。
《老人與海》以老漁人很長時間沒有抓到魚,正在遭受磨難開端。讀者同樣為他感到遺憾。
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以刻畫一位「貧窮的查爾斯」即被戴了綠帽子的包法利先生開篇。故事以他在學校蒙受恥辱開始。讀者也為他感到遺憾。
《聖誕頌歌》中,狄更斯激起的情感並不是對斯克魯奇的遺憾,而是輕視。它的效果很好,讀者很厭惡他。
一旦一種情感(遺憾、輕視、恐懼)在故事的開頭被激起,人物應該立即被置於不斷發展的危機中。如果你已經感動了讀者,他們就會感興趣,但是,真正的認同只能發生在人物面臨選擇時,讀者也能參與到決策過程中。如果讀者說「加油,哈利,快跑!」,或者「不要與那個笨蛋結婚!」,讀者是在同情人物。認同產生於讀者為人物作出正確的選擇加油打氣。
人們普遍認為,只有人物是值得讚揚的,讀者才會產生認同。但亨伯特並不討喜,他愛上了一個仙女般的女孩,為了接近她,他跟女孩的媽媽結婚。他撒謊、欺騙、殺人。這些品質實在不討喜。為什麼讀者會同情他呢?因為他遭受痛苦,因為他鬥爭,因為他有人性,他的人性和情感打動了讀者。
你可以輕易地打破讀者的認同,就像你可以輕易地創造它一樣——如果你失去讀者對人物的同情。要使讀者失去同情心,你可以讓人物對另一個人物做一些殘忍的事,而讀者對這個人物更加認同,並對其更同情。要使讀者失去同情心,你可以讓你的人物作出愚蠢的選擇——不全力以赴。恐怖小說中的傻瓜聽到奇怪的聲音,總是手拿一根蠟燭走進閣樓,傻瓜的反應就是一個例子。要使讀者失去同情心,你可以讓你的人物看起來很平凡,千篇一律,或者不努力抗爭。讀者想鼓勵一個戰士,而不是看一個膽小鬼沉溺於自怨自艾中。
本文摘自《弗雷的小說寫作坊:勁爆小說秘境遊走》
推薦閱讀:
※(轉)梁根林:公眾認同、政治抉擇與死刑控制
※恐怖主義、伊斯蘭教和身份認同
※自尊心弱者更愛幸災樂禍 能增強自我認同感
※韓大元 | 維護憲法和基本法權威,大力增強國家認同
※如何增加他人對你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