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難做:元順帝優待漢人反而引發民間大起義

元末是蒙古人騎在漢人(包括南人)頭上作威作福的年代,他們有各種欺榨漢人的權利,類似於所謂的領主權,村民要把好吃好喝的拿去孝敬當地的蒙古人,甚至女孩的初夜權也要獻給他們,法律規定蒙古人打漢人,漢人不得還手,蒙古人把漢人打死幾乎不用負任何責任,只需賠償燒埋費用,併入伍從征就可以了。色目人是蒙古人的幫凶,他們替蒙古人經營這個國家,享有類似的特權。由於蒙古貴族普遍懶惰,這個國家的大權基本上掌控在色目人手中。

哪有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但有時壓迫太大了抵抗就放棄了,壓迫減小了反抗倒是起來。元朝末年順帝統治時期,正是元代民族矛盾稍減的時期。

元順帝名妥歡貼木兒,是元朝最後一任皇帝,也是在任時間最長的一個皇帝,統治了35年。元順帝比其它元帝相對仁慈,性格投機,這和他早年的不幸經歷有關。

元朝中後期宮廷鬥爭十分血惺,皇帝大多不能壽終正寢,妥歡貼木兒也是宮廷政治的犧牲者,他的母親被殺,他本人作為先朝皇帝的長子被流放,先是住在朝鮮北部的一個島上,後又被安置在廣西的桂林。1333年,13歲的妥歡貼木兒突交好運,被他的嬸母、太皇太后不答失里和權臣伯顏立為皇帝。在最初的七年里他完全受制於太皇太后和伯顏,伯顏獨攬大權,根本不把順帝放在眼裡,他甚至在1335年當著順帝的面把他的皇后牽出去處死。

統治階層長期以來的內訌導致社會動蕩,伯顏的對策是實行高壓政治,他下令嚴禁漢人、南人私造私藏兵器和餵養馬匹,禁止南人參政,取消科舉,不允許漢人學蒙古語,甚至一度想殺光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元順帝對於伯顏的做法非常不滿,但又無可奈何。

妥歡貼木兒沒有治國理政的本領,但是不幸的遭遇使他練就了機警圓滑的性格,適於生存,富有彈性,懂得將就妥協,擅長利用一個人物去或某種機構另一人物或因素。

至元六年(1340),元順帝和伯顏的侄子脫脫聯手發動政變,將伯顏和不答失里流放。脫脫掌權後採取了緩和民族矛盾的措施,復科舉取士,開馬禁,減鹽額,修遼、金、宋三史,頒《至正條格》,史稱脫脫更化。

這些寬政表明元順帝試圖通過緩和民族矛盾的方式消除動蕩,他甚至還想利用漢人來牽制蒙古權臣,他堅持讓一個漢人賀惟一做御史大夫和左丞相,這在當時是一個大膽的突破,按照制度,這一職位只能由蒙古人或是色目人擔任,順帝則賜賀惟一蒙古名字太平,一定要他擔任這個職務,他還詔令地方行政機構要兼用適當的南人。

但這些改良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不平等的民族關係,反而給漢人鬆了綁,使不穩定因素不斷滋長。後來的明帝國開創者朱元璋認為元朝以寬縱亡國,他吸取了這一教訓,統治方式一直很嚴苛,這是後話,暫且不提。

元政府的寬縱表現在他們對於民間的邪教組織採取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這為人民利用宗教組織反元提供了便利。當時社會上流行白蓮教、明教、彌勒教,三者是各種宗教和現實需要雜交的產物,血統複雜但又混為一談。它們的共同點是對現實不滿,宣揚「彌勒下生,明王出世」拯救世人,一些疑能者利用這個思想煸動人民起事,韓山童就是其中之一。

韓山童是白蓮教世家,其祖先因「妖言惑眾」受到過處理(其先世以白蓮會燒香惑眾,謫徙永年),韓山童繼承祖業,到處傳教並擁有一大批粉絲(鼓妖言,河南、江、淮間愚民多信之)。

至正四年(1344年),黃河決口改道,許多地區受災,元廷漠然視之,不予處理。至正十一年(1351年)河南開封一帶黃河又決口,造成巨大的損失,開封知府觀音奴向朝廷報告災情並請求治理黃河,元政府打算花大力氣,將至正四年以來改道的黃河勒入故道。

中書省右丞相脫脫派工部尚書成遵前去勘察,成遵回來後卻建議不能立項,理由有二:一是工程浩大,難以完成;二是當前社會不穩定,盜賊成群,一旦盜賊與民工相勾結,將會興起大亂(萬一與挑河人相挺而雜起,此大亂之機,非細事也)。

廷臣大多贊同成遵的觀點,但是丞相脫脫正因貨幣改革失敗,物價騰貴招致批評,想通過治河恢復聲望,於是將成遵罷免,擢賈魯為工部尚書兼河防使,總治黃河。四月,元政府招募了十五萬民工前去興工,為了防止民工與盜匪勾結作亂,還抽調了一支二萬人的軍隊以資彈壓。脫脫以為這樣就會萬無一失,但他的想法是錯誤的。

社會動蕩時期群眾聚集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它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乘機興風作浪創造了條件,元政府一慣嚴禁群眾聚集,但是這一禁令因為脫脫的私心被打破,成遵等人的擔心變成了現實。正在籌划起義的韓山童等人聽到這個消息十分高興,元政府把十五萬人的民工聚集到挑河工地上,正是宣傳鼓動起義的大好時機。

結合當時黃河南北流傳的「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民謠,韓山童等人特意鑿了一隻眼的石人,並在其後刻上「莫道石人一隻眼,此物一出天下反」的文字,預埋到要挖的河道里。

不久這隻獨眼石人被民工挖了出來,其形象和背後刻的文字與流言十分吻合,民工十分詫異,頓時謠言四起,各地的人們據此認為元朝己遭天譴,人心浮動。韓山童又派出幾百信徒四處聯絡,宣傳天下要大亂了,彌勒佛己經降生了,十會傳百,百人傳千,江淮一帶的老百姓全信了。

見時機成熟,韓山童、劉福通等人決定發動起義,他們聚集了三千人在白鹿庄,斬烏牛白馬,祭告天地,定下了起義的日子,然後大家奔走相告,通知各地同時發動起義,義軍頭裹紅巾為符號。

正在歃血立盟,舉杯歡慶的時候,不審走漏了消息,永年縣官員派兵包圍了白鹿庄,韓山童被官府抓去殺害,其妻楊氏帶著兒子韓林兒逃入武安山中,劉福通、杜遵道等人見事己敗露,等不到預定日子,提前發動了起義。

至正十一年(1351年)五月,劉福通、杜遵道、羅文素、盛文郁等率紅巾軍攻佔穎州(今安徽阜寧),義軍以大宋正統自居,他們宣稱韓山童是「宋徽宗八世孫,當主中國」,而劉福通是宋朝大將劉光世的後代,當輔佐舊主恢復大業。這一政治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起義隊伍迅速壯大,義軍向河南發展,一路克捷,攻下河南東南部許多府、州、縣。史料記載,貧者踴躍參加,「眾至十餘萬,元軍不能御」。

雖然韓山童死了,但是他宗教領袖和大宋皇室的「身份」仍很有號召力,因此義軍領袖在發動起義後一直致力於尋找韓林兒,以資號召。

穎州起義引起了連鎖反應,各地紛紛響應。八月,徐壽輝夥同彭瑩玉、鄒普勝、倪文俊等在湖北蘄州起義,宣揚「彌勒佛下生,當為世主」。

這支隊伍同樣利用宗教組織民眾,教首彭瑩玉是與韓山童齊名的宗教領袖,在民間有很高的威望,有「北韓南彭」之說。

彭瑩玉自幼在江西袁州慈化寺出家,人稱彭和尚,他的白蓮教會以極通俗的偈頌勸化,每晚燃上高燭,聚眾燒香禮佛。有一年,袁州發生瘟疫,彭和尚煮一些中草藥加入泉水中為人治病,療效顯著,從此更受百姓信仰,成為一名遠近聞名的神僧,人們還傳說他能「撒豆為兵,飛茅為劍」。

早在至元四年(1338年)年,彭和尚就領導了一次起義,他和弟子周子旺集合徒眾五千人每個人的上衣前後都大書「佛」字,說是能夠刀槍不入,但事實證明他們的「鐵布杉」沒有這項功能,這次起義被袁州官府殘酷鎮壓,周子旺一家被處死,彭和尚逃到淮西,白蓮教徒爭相庇匿,官軍始終未能捉獲。起義雖然失敗了,但卻是白蓮教徒打響的第一槍,類似孫中山領導的黃花崗起義,有示範意義。

鄒普勝是麻城縣白蓮教首,同時也是一名鐵匠。一天,羅田縣的布販徐壽輝拿著一塊從山中撿到的自然鋼來見鄒普勝,想打兩把鋤頭,那是一個以貌取人的年代,蒙古人的肥頭大耳倍受推崇,色目人的西域特徵有類於彌勒佛也被白蓮教看好。徐壽輝本人沒有什麼才能,但是長了一臉福相(也有人認為他是色目人),看上去很像彌勒佛,鄒普勝一見到徐壽輝,就斷定自己遇見了下凡的明王,他對徐壽輝說:「當今這個年月,還能靠鋤頭過活嗎?我當用這塊好鐵打一把寶劍送給你。」徐壽輝心領神會,兩人遂結為兄弟,密謀起事。

穎州起事的消息傳來後,鄒普勝、徐壽輝以為彭瑩玉又幹了起來,便登高一呼,發動了起義,彭瑩玉很快加入了他們,但他只想革命成功,於功名毫無慾望,參加義軍後立即投入到一線指揮作戰。

這支隊伍建立政權的動作非常迅速,至正十一年九月,起義兩個月後徐壽輝就在湖北蘄水(今浠水縣)稱帝,建立了天完政權,建元治平,以鄒普勝為太師,這是起義軍建立的第一個政權。天完二字分別在大元二字頭上多了一橫和一個寶蓋頭,取壓制大元之意。

天完軍同樣因為人們對元朝的憎恨發展迅速,至正十二年(1352年)初他們攻佔湖廣省會武昌,然後兵分幾路向外擴張,各地勞苦大眾「從亂如歸」,成千上萬人加入義軍,不到半年的時間裡,就攻佔了湖北、湖南、江西大部,最遠推進到福建,數千里地面就像施了魔法一般,一夜之間便插遍了徐壽輝天完皇帝的紅旗。

除上述兩支外,還有李二、彭大、趙均用等在江蘇徐州起事,布王三在河南南部起事,孟海馬在湖北西北部起事,郭子興在濠州起事等,這些義軍都自號「紅軍」,他們或稱王或稱帥,佔據一方。

出頭的椽子先爛,由於徐壽輝部率先稱帝,引起了元政府的重視,朝廷調動了包括政府軍和地主武裝在內的一切力量,瘋狂反撲,義軍頑強抵抗,經過近兩年的激烈拼殺,元軍逐漸佔據優勢,得以從四周向義軍的首都蘄水合圍,義軍領袖彭瑩玉、項普略戰死,至正十三年底,元軍攻佔義軍首都蘄水,徐壽輝逃往沔陽湖和蘄春山中。

其他紅巾軍的處境也日益艱難,劉福通被擊退到毫州;至正十二年九月,元丞相脫脫率軍攻陷徐州,義軍首領李二戰死,脫脫下令屠城,徐州城內血流成河,彭大、趙均用率敗兵南逃至濠州與郭子興部匯合。


推薦閱讀:

此人大手一揮,足足讓漢人飽受400多年的欺凌
滅亡南宋的崖山之戰,蒙軍統帥竟是漢人!
卻向城頭罵漢人
此人將漢人帶入200多年的黑暗統治,卻被後人一直奉為英雄

TAG:好人 | 漢人 | 民間 | 元順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