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普通的人123 於 2010-05-12 09:07:48.0 發表 |
|
2010年05月12日 07:38:34 來源: 廣州日報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留言】 【列印】 【關閉】 【Email推薦: 】 兩極化,意味著「富的更富,窮的更窮」,這種發展趨勢終究是很危險的。一極化,則有三個基本點需要把握。有了這三點,才會被認為是可以容忍的。日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一篇報道,指出「中國貧富差距正逼近社會容忍紅線」,引起了國內外輿論的普遍關注。其實,這個報道中所引用的數據早已是「舊聞」。譬如,基尼係數0.47,這是亞洲開發銀行2007年用2004年的數據測算出來的。至於「基尼係數已遠超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並逐年攀升」,更是老生常談,有些人對此已熟視無睹。其實,關於基尼係數,還有更驚人的數字。2007年的《社會藍皮書》就說「冒」過一回: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按照嚴謹的社會調查抽樣方法」得出的調查結果是:2005年中國的基尼係數是0.496。中國人民大學的有關調查數據稱,中國2004年基尼係數已達0.561。當然,這些非官方說法被指是誇大其詞,有嘩眾取寵之嫌。於是,後來的「分析與預測」就小心翼翼地避開了「禁區」。近日,有記者問我,為什麼會連續發生「校園流血事件?」我的回答是,當兇手持刀撲向那些素不相識的無辜孩子時,唯一的解釋就是「報復社會」——借用我的同事的說法,「粉飾太平只會導致『安樂死』」。「單憑市場不可能消除貧困,也不可能獲得公平和平等」。雖然在中國,今天仍然有很多「學者」會不同意這個說法,但這卻是1995年世界社會發展峰會通過的「哥本哈根宣言」中作出的歷史性判斷。事實上,當市場經濟成為我們的發展取向時,因為這個選項「與生俱來」的馬太效應,貧富差距的拉開是必然的。關鍵的是:貧富分化呈現的是「一極化」還是「兩極化」?兩極化,意味著「富的更富,窮的更窮」,這種發展趨勢終究是很危險的。一極化,則有三個基本點需要把握:一是所有的社會成員的生活水平和消費能力都在提高,當然,可能一部分人提高得快,另一部分人提高得慢,由此形成差距;二是有一個「底線的公平」,不會有人跌入貧困的陷阱;三是富裕階層和中等階層要負起社會責任,要在法律的框架內辦事,要對社會知恩圖報。有了這三點,貧富差距才會被認為是可以容忍的。怎樣做到這三點,那就是要靠政府的治理和調節。具體而言:一是要做好初次分配。首先是要保障就業,我們說就業是民生之本,其背後的潛台詞實際上是,失業就意味著參與第一分配的資格被剝奪。其次是要增加勞動者的勞動報酬在GDP中所佔的份額,爭取在3~5年內超過50%。第三是要建立一個關於勞動報酬的談判機制,讓勞動者在工資福利問題上有「集體話語權」。二是要做好再分配,這就是要理直氣壯地以「轉移支付」的方式來「劫富濟貧」。從某種意義上說,這就是現代國家存在並向公民徵稅最重要的「合法性」依據。要以公共財政、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既幫助每一個公民和他們的家庭從容應對養老、疾病、失業、工傷、生育、傷殘和死亡等傳統的社會經濟風險,又保證每一個公民和他們的家庭都能得到住房、教育等現代社會中必需的生存和基本生活條件。以上種種,都應該被看成是公民基本的社會權利和政府應盡的義務。近年來,各級政府在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保低」方面的成效有目共睹。但站在普通公民立場上,似乎仍感到得到的實惠不盡如人意。這說明,我們的政策目標可能還有偏差。從上到下我們花了大力氣調整「高房價」,終於使一線城市的房價呈現出下跌趨勢。然而,以目前一線城市的房價,即使跌50%,一般人還是買不起。由此而引起進一步思考,必須弄清楚的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是普通居民的住房問題,並不是「房地產」或「高房價」問題。從某種意義上說,保障性住房建設才是釜底抽薪之舉。(唐 鈞,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 |
|
|
推薦閱讀:
※中國的貧富差距到了什麼地步?
※貧富差距下的孩子
※為什麼很多人辛勞一生,卻依然生活在社會底層?
※殺死自己
※中國驚人貧富差距是灰色經濟造就
TAG:貧富差距 | 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