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憂慮、身有疾病,從哪裡來?
摘自凈空法師《2014大經科注》第404集 2016年12月27日 講於 香港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
請大家跟我一起皈依三寶: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阿闍黎存念,我弟子妙音:始從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兩足中尊;皈依達摩,離欲中尊;皈依僧伽,諸眾中尊。
學佛講經說法、教化眾生是「修善」,是純凈的大善請看《大經科注》第九百二十一頁,從第一行看起。
【經】心得開明第三十四
念老有一個品題的解釋,我們看:
【解】本品彌勒領旨,心得開明。
彌勒菩薩是釋迦牟尼佛的後補佛。釋迦牟尼佛的法運,現在是末法第二個一千年,後面還有八千年。五十七億六千年之後,彌勒菩薩在我們地球上示現成佛,所以他是世尊的繼承人,對於世尊的開示,「領旨」是完全明白了。
明白什麼?明白了娑婆世界眾生要想在一生當中圓滿成就,只有這個法門。《無量壽經》所宣說的「信願持名,求生凈土」,這就是如同宗門所說「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往生極樂世界那個功德比「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還要殊勝。
「明心見性」非常殊勝,一生成佛了,但是不一定是究竟佛;往生凈土成佛是成究竟佛。這個不能比,我們不能不知道、不能不留意。這品經非常重要!
「開」是心開意解;「明」是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度化眾生的意趣,彌勒菩薩完全明白了。
【解】佛復垂訓:一者、當斷惑念佛,知苦修善。
念佛,這裡要注意,要叫我們「斷惑」。如果不「斷惑」,不一定能往生;如果「斷惑」念佛是決定往生。
「知苦修善」,苦從哪裡來的?不善業所造成的。我們怎樣離苦?真正修善就離苦。善擺在我們面前不肯修。殺人、殺生是惡;不殺生是善。我們現在僅僅做到不食眾生肉,這就算不錯了。苦眾生多,樂眾生的很少。
我們怎樣幫助這些苦難眾生,這是「修善」。
如諸佛菩薩,諸佛菩薩「知苦修善」,他怎麼修法?出家或是在家學佛講經說法、教化眾生,這是「修善」;這「善」裡面是純善,不帶絲毫的惡念、惡習氣,純凈的大善。到經文我們會看到。
【解】二者、自利利他,轉相拯濟。
看到別人有危難,總得想方法來救他,這就對了。我幫助他,他幫助我;或者說我幫助眾生,當然就有別的眾生來幫助我。又何況諸佛菩薩,真正發這個大心這是菩提心。菩提心對自己是「覺而不迷」,又能幫助眾生「覺而不迷」。
幫助眾生最好的方法做出來給他看,像海賢老和尚一生二十歲開始學佛就做樣子給人看,這個樣子就是「信願持名」。做多久?做了九十二年。他一百一十二歲往生的,做得好,自利利他,轉過頭來互相幫助,最重要是幫助人開悟。
【解】三者、重示樂國勝果。
前面說了,在此地再補充,樂國是極樂世界,極樂世界無比殊勝的果報。末後,世尊無量的慈悲為我們說明極樂世界的真相。
【解】四者、諭除疑悔,免生邊地。
如果懷疑、後悔就不能往生。半疑半信,半疑半信很可能生到「邊地」。什麼叫「邊地」?經文有詳細說明,熟讀經文,佛慈悲到極處。
心有憂慮、身有疾病,從哪裡來?【科】己二、蒙教心開。分三:庚一、蒙教脫苦。
【經】彌勒白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
意思很深、很善,可以說深到極處、善到極處。
【經】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這是在釋迦牟尼佛講經那個時候,大眾有菩薩、有聲聞、有緣覺、有天人、有六道凡夫,蒙佛教誨,聽懂了、聽明白了,真正依教奉行,放下萬緣,得到「解脫憂苦」,「憂苦」放下了。
我們看念老這段註解:
【解】彌勒領解佛語,深自慶喜,乃申讚頌,而白佛言,「佛語教戒,甚深甚善」。「教戒」二字見於《魏譯》之「高麗藏本」,余本多作「教誡」。《韻會》曰,「戒」通作「誡」。《俱舍界品會疏一》,「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誡」是誡勖,令人斷惡。斷惡修善,故名「教誡」。
「教誡」這個意思很完整,教人斷惡修善。起心動念違背性德就是惡。
我們今天起心動念,一般很簡單的對初學的都是用「十善業道」做標準,起心動念如果與殺生、偷盜、邪淫、妄語、兩舌、惡口、貪嗔痴慢相應,這就叫做「惡」。言語造作你的惡完全都犯了,在現前不知道利害。
我們細心觀察,現前這個社會上造「十惡業」的有多少人?一天從早到晚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他造多少次?實實在在不敢想,冷靜思惟,太可怕了!有幾個善念對人、對物?有多少惡念對人事物?不學佛的人不知道,學佛的人應當細心檢點。要記住「善有善果,惡有惡報,業因果報,絲毫不爽」,非常可怕!
我們心有憂慮、身有疾病,從哪裡來?從不善業而來。造作的時候不小心,這個不小心是對於學佛人說的,不學佛的時候他不懂得什麼叫小心、不小心。看看這個社會男女老少哪個不造業?!於是習以為常,認為這是正常的。錯了。
讀聖賢書、讀佛書的人不少,但真正依教奉行的人不多古時候社會上有很好的好樣子、倫理的樣子、道德的樣子、因果的樣子,多!所以社會環境好。現在好樣子沒有了,為什麼沒有了?不讀聖賢書,聖賢的樣子沒有了。只有讀聖賢書才知道有好樣子;讀佛書,真正能依教奉行是好樣子。很可惜,讀的人不少,行的、依教奉行的人少。讀而不能行,無濟於事,煩惱習氣天天增長,以後的果報是三途。要記住「三途一墮五千劫」,你怎麼能不害怕?!要害怕,趕快回頭。
彌勒菩薩在此地給我們示現,無比殊勝的法門就是世尊為我們講的這部經。我們今天在無比法門裡頭又遇到無比殊勝法門,那是什麼?夏老居士的會集本,等於說世尊在世在不同的場所講《無量壽經》講很多遍,不同的時節因緣,夏蓮居老居士把各個不同講解裡面的重點、核心節錄編成一本,就是這個會集本,我們連痕迹都看不出來,好像字字句句都是佛說的。是佛說的,沒錯!不是一時說的,不是同一個時候,不是同一個處所,他能把它會集在一起,我們看到了,知不知道我們有多大的福報?!這不是簡單事情,要珍惜這個緣分,認真努力好好學習,這一生當中真正脫離六道輪迴,往生極樂世界。
【解】又《會疏》雲,教上人被下之言。「誡」,誡約也。
跟「戒律」的「戒」意思相同,著重在「行」。
【解】言徹實理,故云「甚深」。
佛所講的字字句句都是從自性裡頭流出來的。「實理」,我們一般叫「真理」。佛的言語是真理,從自性流出來的。我們凡夫不知道自性在哪裡,我們從哪流出來的?從阿賴耶,從意識。你看阿賴耶、末那、意識,從這流出來的。阿賴耶迷了稱阿賴耶;末那,執著;第六意識,分別,所以聽佛教誡聽不懂,佛用真心,我們用妄心,聽不懂的道理就在此地。怎麼樣能聽懂?我們用真心就聽懂了。真心離念,真心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
所以古人教給我們的方法,教凡夫的,教我們「一門深入,長時熏修」、「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一門,不能二門,二門、三門你的心亂了、心分散了,不能見性,與見性愈來愈遠。所以教你一門,你有沒有開悟?如果真開悟了,我一門深入就選《無量壽經》;從《無量壽經》一門深入,一生不改變。
海賢老和尚二十歲出家,師父教他一句「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他一生不改變,一門深入。深入以後怎麼樣?「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真的不是假的,一句佛號。
你要從一部《無量壽經》那就更殊勝了。你要能把這《無量壽經》念上十年,一天念十遍、念二十遍。一天念十遍,初學,經不熟;半年之後熟了,幾乎可以背了,一天可以念二十遍;一年之後,一天可以念三十遍。你如果念上三千遍,甚深的真理你見到了。見到什麼?見到極樂世界,見到阿彌陀佛,這不是假的。我們為什麼做不到?我們對它半信半疑,不能說不信,天天讀誦當然有信,可是信裡頭有疑惑障礙了悟門。雖然念了好多年沒見性、沒開悟;如果一心專念,念的時候沒有一個雜念,這樣一千遍、兩千遍、三千遍必定開悟。這樣才「言徹真理」,知道這個經深。
這經通了,一經通一切經通,世出世間一切法全通了。為什麼?一切法不離自性,只要見性就通了,就這麼個道理。
所以古印度、古時候中國人讀書求學求什麼?求開悟,跟現在人不一樣。現在人不懂開悟,你說開悟他懷疑,他不相信,悟門永遠堵塞了。
下面接著說:
【解】轉凡成聖,故云「甚善」。
為什麼說「甚善」?好,好到極處了,它幫助你轉凡成聖。
「凡」,不覺的時候「凡」;自覺的時候就開悟成聖。小悟是阿羅漢;大悟是佛陀。
一定要知道人生如夢,要從夢裡解脫恢復真如本性【經】法音廣被,普令聞者,皆蒙慈恩,解脫憂苦。
你才真正像彌勒菩薩一樣,體會到世尊講經說法普遍令一切眾生聞法開悟,開悟他就解脫了。這個「憂苦」是什麼?六道輪迴。他能夠脫離六道輪迴,知道輪迴苦,不再留戀輪迴了,輪迴裡面東西全是假的。《金剛經》說得好,「一切有為法」,就是整個宇宙都是「有為法」。「有為」什麼意思?有生有滅。動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異滅;礦物有成住壞空。
所以整個宇宙是個生滅法。生滅法是無常的,苦,就像作夢一樣。我們一般作夢時間短暫,幾分鐘。我們今天這個環境,是一個大夢,時間比較長一點,跟夢沒有兩樣。夢中境界我們曉得剎那生滅,也就是一秒鐘生滅的頻率,是科學家告訴我們,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秒」。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一秒鐘生滅多少次?二千二百四十兆,單位是「兆」,我們無法想像,我們心粗大意。這樣微細的境界,連概念都沒有,佛說出來了、科學家給我們證明,我們才相信它是真的。我們現前在夢境裡頭,一定要知道「人生如夢」。人生實實在在就是一個夢,一點也不假,我們要從這個地方解脫。
怎麼個解脫法?凡夫有機會解脫、有能力解脫,可以保證你解脫吧,只有這一個法門——「信願持名,往生凈土」,除這一法,沒有第二個法門。第二個法門都是要「斷惑證真」,你慢慢去斷去。哪個法門都是斷惑,沒有帶業往生的,帶業往生只有這一門——信願持名,《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阿彌陀經》,就這三部經上所說的,為我們介紹這個法門,其他沒有。我們今天遇到的是寶中之寶,無比殊勝,自己要感覺到幸運,如果不認真修行,錯過了,遇到等於沒有遇到,那是什麼?愚痴到極處,不要以為你聰明,你把這關錯過了,可大愚痴!
【解】《會疏》云:「解脫憂苦者,得聞要津,絕流浪憂。飽耽法樂,脫生死苦也。」意謂得聞法要,乃斷流浪六道之憂。飽嘗法樂,則除生死之苦。
一切法裡頭最重要的,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法,哪個法最重要?《無量壽經》最重要,《觀無量壽佛經》最重要,《阿彌陀經》最重要,這三部經任何一部都是「信願持名,求生凈土」,親近阿彌陀佛,這個重要,「法要」裡面的「法要」!所以,可以永遠擺脫流浪六道之憂。你要遇不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法門還有懷疑,還不肯認真修,你還在醉生夢死,將來怎麼樣?依舊六道輪迴。六道輪迴裡面,常有可能!你在六道只有「三道」輪迴。「三道」什麼?餓鬼,地獄,畜生。次次都是三惡道的輪迴,很不容易得人身,怎麼辦?你對這個憂不憂慮?害不害怕?我知道你不憂慮,你也不害怕,為什麼?就像喝酒,你現在喝醉了,你的神經麻木了,你不知道選擇,不怕六道,不怕三途,什麼都敢幹。
「無量甚深微妙法」擺在你眼前,不認識,對它半信半疑,我造的一身罪業,說這一生就能解脫,這不能叫人相信,所以釋迦如來講了三部經,特地為我們介紹。三部經講了很多遍,其它的經佛只講了一遍,沒有重複講一次。這個經是重複講的,所以有許多不同的翻譯本子。只有這個法要能幫助我們,「斷流浪六道之憂。飽嘗法樂,則除生死之苦」。,往生到極樂世界,法喜充滿,沒有生死之苦。
生到極樂世界,哪怕是「凡聖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乃至於這本經馬上要講到的,我們往生極樂世界,落在「邊地疑城」都不怕。「邊地疑城」裡頭也有苦,什麼苦?不見佛,不聞法,有時間的,五百年。五百年到了,你的業障消了,你慢慢明白過來了,不再疑惑了,你見佛聞法,有限期。六道輪迴是無限期,「邊地疑城」有限期。那個「邊地」,他雖然懷疑,但是他拚命干,僥倖!僥倖的心往生的,有那我不就得便宜了,沒有就算了,這樣的心態。
推薦閱讀:
※河洛易學解憂網的六壬-----客戶求測母親疾病
※一到睡著的臨界點就心悸然後驚醒是什麼病嗎?
※皮膚疾病食療51方
※《八字疾病彙編》14
※疾病的一些信息像
TAG: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