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小提琴教育中的教學互動
在提倡減負和素質教育的今天,孩子們擁有比較多的閑暇去拓展才藝,提高綜合素質。音樂藝術不僅能陶冶情操,而且在開發智力和才能方面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正因為如此,投身到音樂藝術學習中的孩子愈來愈多,而小提琴以其音域寬廣、音色純美、輕巧便攜得到更多的青睞。但要學好小提琴並不容易,須經過漫長、艱苦的歷程,克服許許多多的困難。因此,如何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學生,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在感悟中提高,相信是每一位小提琴教育工作者的心愿。我從事兒童小提琴教育工作十幾年,在這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和探討,在此,謹將實踐中的心得體會加以小結,與諸位同行共同探討。
一、兒童小提琴教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
兒童小提琴教育雖然大多屬於業餘性質的普及教育,但並不代表教育的隨意性。通過嚴謹規範的小提琴訓練,能夠發現和培養一批有發展前途的音樂人才,同時能夠培養學生堅持不懈、迎難而上的特質,這對學生的成長有非常大的幫助,無論他們將來進入任何學習和工作領域,都是一筆財富,終身受用。而不負責任的教育將扼殺學生的靈性和才能。可以說,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肩負著傳授經驗、塑造學生的重任,儘可能讓學生少走彎路,是教師的職責所在。
兒童小提琴教育面對的學生年齡小,容易疲勞,在專註性、感受力、理解力等方面相對而言比較弱,然而從另一個角度看,每個兒童對音樂都有一種天然的愛好,孩子們聽到音樂,就會手舞足蹈,對音樂感知和敏感度大、可塑性強,只要教育方法得當,揚長避短,將充分發揮其優勢,為將來的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兒童小提琴教育的目標
兒童小提琴教育的主要目標,是以小提琴教學為切入點,讓學生在美的熏陶和潛移默化之下,練好基本功,更好地學習、理解音樂,同時培養學生專註、堅韌的能力,進而促進綜合素質的提高,逐步成長為高素質的優秀人才。
三、兒童小提琴教育的教學互動
小提琴學習的起步階段,僅最基礎的音準、節奏訓練,就需要大量的練習積累,枯燥的練習內容讓學生望而卻步,而小提琴紮實的基本功有賴於時間的積累,否則影響質量。從根本上說,兒童小提琴教學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就是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興趣,使鞏固提高的過程成為一種樂趣。正如著名小提琴家、教育家鈴木所說:「教育應當是使孩子們喜歡接受、積极參加的,這樣的方式才是最優化的教育。」(注1)我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致力建立互動式教學關係,通過科學的引導,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萌發興趣,成為學習的動力,並在持續的學習和感悟中獲得提升。
1.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音階、練習曲、樂曲的學習穿插進行。學生普遍對單純的音階、練習曲提不起興緻,但音階、練習曲的訓練對於學生掌握髮音、音準、基本技巧等是必不可少的。為了激發學生學習音階、練習曲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我通常會根據學生的演奏能力,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旋律優美的樂曲(有時根據需要作一些適當的改編),如《天鵝湖》、《彩雲追月》、《獅子王》音樂片段《今夜感受我的愛》等等,並鼓勵學生用這些作品去參加月末音樂會。如果表現出色,還可以參加學生輕音樂團的排練和演出。這些悅耳的樂曲,學生耳熟能詳,容易理解,再加上學生對上台表演的嚮往,也就最大限度地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再進一步引導和啟發學生,要演奏好這些樂曲,把這些音樂作品充分表現出來,引起觀眾的共鳴,則需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練好基本功。學生在體驗到其中的樂趣之後,再回到基本技巧的練習,進行音階、練習曲的訓練,學習就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了。
分階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學生在每次琴課上都會得到一個相應的分數,這樣對本周的練琴情況就有了一個客觀的評價,並且每次琴課都要提出新的要求,以實現目標作為保持積極性的手段。學習新曲子,首先要求學生看譜自學,以較慢的速度練習,把握音準、節奏,做到會拉,達到要求了,就要兼顧指法、弓法的科學性,從會拉到拉得更好些,其後,以質的提高為目標,引導學生感受、體驗音樂的情感和風格,將音樂的表現手法、小提琴的演奏技巧教給學生。一首曲子完成了,又布置新的曲目,確立新的要求和目標。如此,伴隨學習活動的內容不斷變換,學習動機經常處於新鮮的狀態,學生能真切地看到自己的進步,有一種成就感和自豪感,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厭學機率。
以競技遊戲的方式啟發學生。本人在課堂教學時,隨時注重營造輕鬆、活躍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當眾表演和發言的機會,鼓勵學生主動表演,其他同學「品評」,說出其優點和缺點。經常性的競技遊戲,既強化了表演者的心理素質,也鍛煉了「聽眾」的耳朵,在小提琴班學習兩三年的學生已經能就音準、節奏、弓法、音色做出比較準確的點評,由此,通過學生間的交流、溝通、互補,使學生在互相競爭中共同提高,在遊戲的快樂中學習。
因材施教。依據學生的年齡、個性、水平和能力等不同特點,有針對性地挑選學習的曲目,把握教學的方式和進度。例如,對待初入門的年幼學生,會選擇一些容易理解、短小明快的樂曲,吸引其愛學樂學;在進行右手持弓姿勢教學時,需要化抽象繁雜為形象簡明,以具體的比喻加深理解,以簡明的講述加以指點。如可以一邊示範,一邊讓孩子練習持弓放鬆動作——好象小鳥在飛;或者學生分手練習持琴、持弓時,可以讓學生保持一會兒所學姿勢,我來演奏孩子們喜歡的小樂曲;有時還可以讓學生保持持琴、持弓狀態下他們唱我來伴奏,活躍課堂氣氛。對於程度稍高的學生,在他們學習、演奏一首作品相對成熟時,我會主動為他們彈鋼琴伴奏,有了鋼琴伴奏的小提琴樂曲立馬就立體而豐滿起來,孩子們會在享受音樂中度過琴課上那些短暫而快樂的時光。而對待集體班學有餘力、有潛質的學生,我通常鼓勵其爭取跳班,集體班的進度要兼顧平均水平,顯然會有部分學生存在「吃不飽」的狀態,確立了追求的方向之後,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練習特別自覺,進步明顯。
2.自始至終嚴格要求,促使學生練好基本功
激發興趣,並不等於僅僅是誇獎和鼓勵。著名的小提琴家和教育家尤.伊.揚凱列維奇堅決主張「學生該誇獎時就誇獎,該批評時就批評,這樣他才能了解自己演奏的客觀情況。」(注2)我認為,中肯的評價能夠避免視錯誤為當然而形成定勢,也有利於學生的自我定位。對學生的教育,即便很嚴格,但只要從小抓緊,轉化為自覺性,練琴可以象吃飯、睡覺一樣是一項很自然的生活內容,所以特彆強調在小提琴學習的起步階段必須嚴格要求,打下紮實的基礎,出現問題一定及時改正,讓壞習慣消失在萌芽狀態中。如果錯誤的方法一旦形成,糾正起來就事倍功半了。對於音準這一最基本的問題,更是不能含糊,必須要求學生嚴格區分半音和全音的關係,似是而非,「樹大自然直」的心態只會誤導學生,甚至嚴重阻礙學生的發展。學生在學琴過程中發生錯誤不可避免,教師的責任就在於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對於學生的每個錯誤,我都會不客氣地指出,確保學生按正確的方法進行大量的訓練,得到鞏固之後再進行下一個環節的教學。
當然,教育方法的嚴格不代表專制,嚴格的教育要把握分寸,絕不能強迫學生盲目順從,以至損害學生的判斷力。通常,一種演繹的方法必定有其理由,或為了避免頻繁地換弦和換把,或為了音色的特殊處理,或為了揚長避短,只要是合理的安排我在授課中會盡量保留學生原汁原味的東西,但即使在糾正學生的錯誤時,也務求讓學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奧妙,不但要知其然,而且還要知其所以然,使學生在感悟中提高。
音樂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音樂表達情感時,它不需要通過人的頭腦或思想,而是直接觸動人的心靈,所以我希望我們的琴童都能演奏出撫慰心靈的天籟之音,而學琴、練琴的過程,我們也爭取讓它一樣快樂而美妙。用心體會,學琴、練琴本來有滋有味!
推薦閱讀:
※小提琴如何練習好聽的音色?
※琴童召集令|喊你來上課,美國「夢幻」小提琴二重奏音樂會
※小提琴演奏家陳怡攜名琴亮相國家大劇院與國交進行「浪漫的對話」
※頂級樂團的首席小提琴與那些小提琴大師在水平上有多大差距?
※11月20日|音樂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