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累全球經濟 曆數美國金融危機七宗罪(圖)

拖累全球經濟 曆數美國金融危機七宗罪(圖)
文章提供 於 2008-10-10 16:35:28 (北京時間: 2008-10-11 4:35:28) 文章作者: 王豫剛 鍾沈軍 閱讀時出現亂碼? 解決辦法
[ 新聞熱評 首頁 ] [ 加入博客 ] [ 回 頂頂華聞 主頁 ]
  1929年10月24日,「黑色星期四」,美國股票市場崩潰。成千上萬的美國人,從一貧如洗的寡婦到腰纏萬貫的大亨,都失去了他們終生的積蓄。到這天結束時,已經有11名金融家自殺。  1932年8月,一位替《星期六晚郵報》寫文章的人問英國的大經濟學家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歷史上有過類似大蕭條這樣的事情沒有?他回答說: 「有的,那叫黑暗時代,前後共400年。」為此驚呼大難臨頭,未免言過其實,但是這兩個歷史時期至少有一點看來確實是相同的,那就是,人民雖然身受其害,卻都不懂得是什麼在作祟。 ——《光榮與夢想》,[美]威廉·曼徹斯特  1929年大蕭條恐怕是人類關於商業活動的全部記憶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歷史事件了,而就在3/4個世紀之後,美國似乎又陷入了這樣一個泥沼,不過一些美國人認為,現在的情況看起來比那個時候更糟。一夜之間,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變成了哀鴻遍野的屠宰場。貝爾斯登、房地美、房利美、雷曼兄弟、美林、美國國際集團,金融巨頭一個接一個地倒下,曾經笑傲全球資本市場的美國五大投資銀行,已經只剩高盛和摩根士丹利還在苦苦支撐。  9月17日,3月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跌至0.03%的低點——美國國債收益率上一次出現如此低位還是在1941年1月倫敦遭到大規模空襲的時候。 9月18日,美聯儲和全球各大央行達成一致,決定將其向貨幣市場的注資總額提高至2470億美元;9月19日,美國財政部長保爾森又宣布計劃向國會提出一項價值8000億美元的金融市場拯救提案。同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下令停止對799家金融公司進行賣空操作。  此後,全球主要股市暫時止跌。9月19日香港恒生指數飆升9.6%,扭轉連續7天的跌勢,倫敦FTSE100指數呈現24年歷史上最大單日漲幅8.8%,而紐約標普500指數在周四大漲4.3%的基礎上,周五收盤再漲4.0%。  儘管如此,大蕭條重來的陰影,依舊籠罩在每個人心頭。我們真的會親身經歷威廉·曼徹斯特在《光榮與夢想》中所描述的那種凄涼慘淡的景象嗎?在好萊塢出品的大片之中,美國英雄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惡魔,一次又一次地拯救了人類,而這一次,美國能夠挽救自己嗎?美國的錯誤,會不會讓全世界來買單?

  1、金融危機,將美國拖向衰退深淵  「造成日本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在泡沫經濟時代各金融機構爭相向不動產業貸款,最終形成了大量不良債權。這與美國的次貸危機造成住宅泡沫崩潰的構圖相比較,真可謂『何其相似爾』」。 ——日本《產經新聞》(9月17日)  由金融危機而引發全面經濟衰退的上一個活生生的例證,是日本。1997年11月,亞洲金融危機中三洋證券、北海道拓殖銀行、山一證券在一個月內連續倒閉,引發了嚴重的金融危機,給本已步履蹣跚的日本經濟雪上加霜。接下來的數年時間,日本經濟增長率一直低於1%,終於拖成了「失去的十年」。如果美國的金融危機長期化,並引發整個美國實體經濟的全面衰退,那又會怎樣呢?  共和黨總統候選人麥凱恩許諾如果當選將降低企業稅、取消讓中產階級家庭苦惱的代替性最低稅等。而作為彌補措施,他會採取削減國會和政府不必要開支等政策,還會實施醫療和退休金制度改革。美國媒體估計根據這一計劃減稅規模會達3.3萬億美元,儘管這一數字並不被麥凱恩陣營認可。現在看來,這一許諾是絕對不可能實現了。據美國媒體估算,如果保爾森的救市計劃成真,美國政府需要新發行約5000億美元國債,這就意味著其將背上沉重的赤字包袱,美元也會在本已開始的貶值通道中進一步大幅向下。  實際上,早在2007年第四季度,美國經濟就已經出現了負增長。而2008年第二季度美國住房投資下降15.7%,為連續第10個季度下降,顯示住房市場還遠未走出谷底。同時二季度美國企業稅後利潤下降3.8%,而第一季度則增長1.1%。7月份美國失業率達到5.7%,到了8月份,更上升至6.1%。在此背景下,《紐約時報》在9月20日發表了一篇題為《真的有用嗎?》的文章,該文斷言,由於美國的國內消費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金融信貸,金融危機造成的信貸緊縮會大為影響美國國內消費,從而拖累實體經濟,並預言美國將陷入18個月甚至長達5年的經濟衰退期。  9月19日,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電話採訪時,亞洲開發銀行駐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談到了當前美國金融危機與曾經引發1929年大蕭條的那場金融危機的諸多相似之處。庄健認為,這次的金融危機反映出美國金融體系的巨大問題,所需要的調整肯定是一個長期的、深遠的過程,這其中不可避免要波及到美國的實體經濟領域。無論從波及的範圍上還是嚴重的程度上,這次危機與大蕭條都有非常大的可比性。  而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經濟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江涌則直言美國的金融創新創出了次貸這個「大殺器」。他認為,當前危機主要是在金融系統,還沒有看出對美國其他經濟部門的影響能有多大,但遲早會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不出一個月,美國的中小企業首先就會受到影響。美國大企業的融資渠道較多,而中小企業比較依賴金融系統,金融危機引發的信貸緊縮首先影響的就是中小企業。  不過,江涌也談到美國有很多社區和地方金融機構,可以起到很好的緩釋作用,這是中國金融系統所缺乏的。他說,如果中國金融進一步對內開放,也許將有利於中國經濟面對可能到來的全球經濟衰退。  2、從「平」到「彎」,自由放任模式危險  「這種史無前例的政府干預,發生在一名共和黨總統的政府任期即將屆滿之時,而這名共和黨總統曾經把私有化、放鬆監管和自由市場理念作為其經濟政策和政治議程的核心……」 ——美國《華盛頓郵報》(9月12日)  曾經有一本書非常火熱,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作者托馬斯·弗里德曼描述了一個個人成為了主角、膚色或東西方的文化差異不再是合作或競爭的障礙的世界。在上世紀90年代,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流失曾一度成為美國國內的焦點話題,但最後,消費者和企業似乎達成了一致:全球化和自由貿易的影響完全是積極的。中國和部分前蘇聯國家融入全球貿易體系後,緩解了通貨膨脹,開放了新的市場,並且增加了數以10億計的低成本勞動力。美國人無比懷念那個時代,那時美元強勢著,這個世界對美國而言,確實是「平的」。  現在,一本新書出現了,它的名字叫做《世界是彎的:全球經濟中潛藏的危險》。作者戴維·斯米克在書中開始反思,為什麼美國會在全球化過程中日漸落於下風。隨著整個美國金融體系開始崩塌,曾經無比榮光的「華盛頓共識」,連帶顯赫一時的新自由主義政治經濟學流派,現在似乎已經破產了。全球化即美國化的道路,似乎再也走不通了。  江涌對此有著獨到的看法。他認為,資本主義制度並沒有避免自身的經濟危機周期,現在可以說英美式的、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遇到了巨大的問題,而奉行「老歐洲」式資本主義的德國,情況相對較穩定。  他指出,美國的整個監管體系、價值觀體系、社會體系都是一個雙重標準的體系,核心標準是國家利益最大化。向外輸出新自由主義,要求其他國家開放市場,減少政府干預,但實際上在國內控制得非常嚴格,對各種併購案的審查非常嚴格,比如曾經的中海油優尼科併購案就是一個典型。實際上在亞洲金融危機之後,「華盛頓共識」就已經破產,現在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身的生存都成了問題,其債權只有200億美元不到,只能勉強維持運營,包括WTO也走入了僵局,多哈貿易回合的談判破裂就是明證。  庄健也提到美國政府之所以放任雷曼兄弟破產,是因為其問題暴露得比較早,風險釋放得比較徹底,影響較小。而美國政府也不可能把所有問題企業全部扛下來,不可能無限制地拯救,要考慮道德風險、信譽等等問題。美國的自由放任模式已經超過了臨界點。  庄健說,美國金融機制的缺陷主要在於監管的漏洞,金融創新步伐太快,監管跟不上,太過放任,沒有有效的措施來控制風險。1929年大蕭條催生了凱恩斯主義,這一次如果民主黨上台,則可能會有類似的強調政府的干預,強調政府監管等措施出來。  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則表示,將兩房和美國國際集團國有化,美國政府不到萬不得已不會出此下策,其精神違背了市場經濟的原則,但如果不救,金融危機震蕩全球,影響就會更大。美國政府面臨著兩難的選擇。  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李向陽認為,過去30年間中國國內引進的西方經濟學理論,太過集中於介紹強調自由市場的新古典主義經濟學體系,而忽視了其他的理論體系。實際上美國國內,強調政府監管、強調干預的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體系是與新古典主義經濟學體系並駕齊驅的主流教科書學派。前世界銀行副總裁斯蒂格利茨就是這一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同時指出,每一次經濟危機都會促成經濟學理論的新突破、新發展,這次也不例外。所謂的「北京共識」和「華盛頓共識」並不是能夠相互簡單替代的東西,其他的國家經過此次危機,一定會思考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不再簡單照搬美國模式,而美國國內的學界,也會對此次危機進行反思總結,對自己的理論模型做出改進。這次金融危機之後,更加強調干預的新凱恩斯主義可能會佔上風。  3、敗事有餘,美國拖累全球經濟  「當財政大臣上月說英國面臨著60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時,很多人批評他過於悲觀。然而過去36小時發生的種種事件說明,或許他還不夠悲觀。」 ——英國《獨立報》(9月16日)  在美國之外,受到此次金融危機波及最大的國家當屬英國。9月18日,英國最大的抵押貸款銀行哈利法克斯銀行被迫以122億英鎊,約合218億美元的價格,將自己出售給了自己的競爭對手——英國第三大抵押貸款機構萊斯銀行。這筆交易的幕後推手,正是焦頭爛額的英國政府。在此之前,英國第三大旅遊運營商XL休閑集團也宣布破產,旗下航空公司航班全部停運,致使數萬旅客滯留國外。  儘管業界普遍相信自去年始的金融動蕩會持續發酵,但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形勢如此急轉直下卻出乎意料。英國萊斯銀行已經宣布大幅削減成本費用,並出售非核心資產。預計被其收購的哈利法克斯銀行將至少裁員8000人。而雷曼兄弟宣布破產後其英國總部已經有4500人失業,更甚的是,人均年薪超過7萬英鎊的整個倫敦金融城,預計今年將有10萬人丟掉飯碗。  英國央行副行長認為,英國經濟下滑才剛剛開始。全球知名投資人喬治·索羅斯也認為,金融市場震蕩遠未結束,英國可能成為近一段時期華爾街金融地震除美國外「最受傷」的經濟體。  英國國內的一些輿論認為,正是美國向國外轉嫁了房地產泡沫的風險,才把英國拖下了水。  江涌認為,英國跟隨美國的經濟政策跟得最深最久,所受到的衝擊也最劇烈。倫敦金融市場的國際化程度要遠遠高過紐約,這反而放大了金融風險。越是金融系統對外開放程度高、地產泡沫嚴重的國家,所受的影響越大,反倒是一些金融不發達、開放程度不高的國家所受的影響較小。  李向陽也認為,英國在這次危機中受損最為嚴重,甚至超過美國,其原因就在於英美聯繫緊密,模式相似。  為緩和金融市場所面臨的「自上世紀2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危機」,美聯儲、歐洲央行、加拿大央行、日本央行、瑞士央行等全球各大央行9月19日發表聯合聲明稱,將聯手向貨幣市場的注資總額提高至2470億美元資金,是此前670億美元的接近四倍,以解決美元短期融資市場上持續上升的壓力。  高盛集團駐倫敦的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稱,市場完全缺乏信心,許多人正在積存現金,人們不再信任銀行,各大央行因此採取措施恢復投資者信心,「這可能將是它們最後一次不得不這樣做。」摩根大通的經濟學家漢斯利則認為,團結力量大,對央行也是一樣,聯手行動總比單打獨鬥強。項兵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指出,這次全球央行聯手介入危機,和以前很不一樣。在危機處理上,各大央行聯手共同影響市場的手段要比過去強很多,不過在協調方面也有很大的難度。  在救市消息發布後,貨幣市場的吃緊狀況遲遲未見改善;在股市,危機惡化的恐慌情緒加劇。受此拖累,9月17日美股暴跌逾4%,至近三年來收盤低點;亞太股市在雷曼衝擊波之後也連續第四天下挫: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等股市跌幅普遍超過2%,至三年低點;俄羅斯向金融市場注資已提高到11266億盧布,由於股市遭遇重創,俄羅斯聯邦金融市場局9月17日下令停止所有交易所交易。  拉美主要股市也都出現大幅下挫,其跌幅甚至超過美國市場。今年以來,巴西聖保羅股市博維斯帕指數和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股市梅爾瓦指數的跌幅都超過30%,墨西哥和智利證券市場主要股指跌幅也分別超過了20%和10%。同時,部分拉美國家債券遭到投資者拋售,價格持續下跌,國家風險指數不斷走高。  庄健則表示,亞行正在與各國央行行長、財長緊急磋商亞洲應該如何應對此次危機,爭取盡量避免亞洲產生金融動蕩。行長們提議儘快建立對話機制,以便及時充分地交流情況,商討進一步的對策。  江涌表示,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可以看作是次貸危機的一次預演,而今年發生的越南經濟危機不是孤立的,而是全球金融危機中的一環,是國際資本對次貸危機的一種反應,「正是現在倒掉的這些國際投資機構對短期資金的大量需求造成了越南經濟危機」。他還說,這次金融危機反而會吸引海外資金迴流美國,扭轉美元的長期弱勢局面。  4、轉嫁危機,警惕美國盯上中國  「中國的銀行發展相對比較順利的原因是,中國在5年多以前實施了金融體制改革。穆迪公司分析師利奧·瓦克斯表示,這一改革的成果使得中國的銀行在近半年到一年裡,即使在全球震蕩和國內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仍能保持穩定。」  ——俄羅斯《專家》周刊(9月8日)  9月19日,已經在不到一年時間裡從6100點掉到了1800點的上證綜合指數,在多重利好作用下迎來2001年10月23日以來的單日最大漲幅,滬深兩市A股全線漲停,報收於2075.09點,上漲9.45%。這似乎表明中國經濟還有可能在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機中獨善其身。事實究竟怎樣呢?  亞洲開發銀行於9月17日發布了《2008年亞洲發展展望更新》,對中國經濟做出了最新預測,將2008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下調至10%,而 2009年更下調至9.5%。庄健在接受《環球》雜誌記者採訪時說,這一預測已經考慮到美國金融危機等等的綜合因素,大的方向是國內經濟可能沒有調整到底,存在不確定性。亞行在報告中給出的第一條原因,就是全球經濟的持續放緩,對中國的出口影響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庄健認為關鍵在於國內宏觀政策的應對,國內還有很大的迴旋和操作餘地。他同時也指出,美國金融危機出現以後,中國的金融改革下一步怎麼走,如何看待是否要沿著美國模式,需要一個思考和討論的過程。  「困難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信心,放鬆管制,同時也要感到政府有信心面對未來,以共同度過難關。」項兵這樣說到。在他看來,美國佔全球GDP的 27%,中國出口佔GDP的40%,而歐盟和美國分列中國第一、第二大出口市場,因此美國金融銀根收緊會對中國出口形成比較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這個時候擴大內需正當其時。項兵希望藉此機會更多行業向民營企業開放,進一步做大內需市場。項兵還特別提到中國房地產市場,認為房地產如果出現重大調整,有可能影響到銀行和消費者的信心。  江涌覺得此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中國對美出口嚴重萎縮,還有中資金融機構的債權損失。總體來說,與美國經濟關係越深的部門,影響得越厲害,受傷越深。加工業受到的影響最為厲害。他特別提到要防止美國向中國轉嫁危機,盯上中國。「中國的公司治理體系、金融創新機制在一定程度上仿效美國,現在也要進行檢討。」  不少人認為,國際形勢變化是國內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和體制的一個機會,對海外投資也是一個機會。庄健提醒說,對外投資不能貿然出擊,必須建立在對對手的充分了解和調研的基礎上,要考慮對手內部的潛在風險、企業文化的融合問題等等,以及很多東西方理念的差距。早前的幾次不大理想的投資案例的教訓就需要吸取。  項兵則認為,金融機構既參與創造財富,同時也具有轉移財富的能力。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一系列問題,有很大的負面影響,但同時也出現了平時很難得到的機會。國內的企業需要以合適時機參與重組合適的機構,爭取在全球金融市場有一定的話語權,有一席之地。他還強調,參與重組不是僅僅參與一個點,而是參與一個面,而且要選高盛、摩根士丹利這樣的頂級企業。  而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易憲容則在自己的博客中呼籲,當前美國金融市場的形勢前景未卜,不確定性很大。因此,我們應密切關注,更不可輕易讓國內金融機構進入,搞所謂抄底。  5、信譽破產,國家實力全面削弱  「21世紀的美國必須調整自身,以便適應世界格局中相對平凡的地位,就像20世紀的英國在帝國崩潰之後那樣。」 ——美國《新聞周刊》(8月30日)  曾經在各類理想僱主排行榜上高居前列的金融巨擘們,現在成了員工的噩夢。曾經供職於高盛紐約總部固定收益部門的李小姐對《環球》雜誌記者表示,許多在美的華人金融從業人員,已經開始紛紛回國尋求機會。《華盛頓郵報》則直接把小布希與大蕭條時的美國總統赫伯特·胡佛相提並論,他們恰好都是共和黨人。金融危機使得美國人變得空前焦慮,不少人認為他們引以為豪的全球領導地位,正在一步步地喪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美國外交學會國際經濟問題高級研究員賈格迪什·巴格瓦蒂在8月19日發表於英國《金融時報》的文章中,直截了當地稱美國已經成為了一個「利己」的霸權國家。他將美國形容為一個患上了「衰弱巨人綜合症」的典型案例。  江涌認為,危機對美國實力的削弱,首先體現在對全球資本市場的控制力方面。在金融危機中大量的美國投資銀行、對沖基金、私人股權基金遭到嚴重的打擊,這些投資機構首先崩潰,沒有人再敢買美國的金融產品了,馬上就會造成信貸緊縮。接下來一大批相關的企業倒閉,對美國的經濟實力影響相當大。  比這個更嚴重的,是對美國軟實力的削弱,大家對美國的信賴度會減弱,美國品牌、美國社會模式對其他國家的吸引力會大幅降低,美國的國家信用也會大幅降低。美國引以為豪的科技創新能力也可能不再輝煌——科技是需要資金來孵化的,現在投資機構本身資金鏈斷裂,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實際上從納斯達克泡沫之後,美國的科技就已經不再具備大幅度的優勢,要依靠房地產和金融拉動經濟。而從科技創新轉向金融創新的結果,就是開發出了次貸這個「大殺器」,走上了邪路。  李向陽指出,這場金融危機對美國的整體實力一定會有影響。過去20年間,整個美國經濟體系都是以金融這個核心來運轉,這個體系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最佳樣板。人們甚至認為美國模式已經戰勝了周期波動。現在,這個經濟體系按照美國人最為自豪的「市場規律」崩塌了,以從繁榮到蕭條,從金融到實體的順序。這對美國的硬軟實力都有相當大的損害,特別是許多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以美國金融模式作為改革樣板,現在要認真思考一下這個樣板的作用,美國的榜樣力量要打一個大折扣。  6、雪上加霜,國際形勢日趨紛亂  「俄羅斯近來在高加索地區的行為顯示,美國不再擁有利用經濟力量來實現國家政治目標的能力。對於一個美國欠下數千億債務的政府,布希當局怎麼去實施經濟制裁?」 ——美國《新聞周刊》(8月30日)  一個細節或許可以說明美國人的身份焦慮症: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幾乎所有美國媒體,都用獎牌榜來代替金牌榜,以此來迴避中國遙遙領先的金牌數。徒勞無功的反恐戰爭、泥足深陷的伊拉克戰場、俄羅斯在喬治亞的強硬舉動、「不聽話的」伊朗、朝鮮還有古巴,這一切都在日漸一日地折磨著美國人的神經。美國媒體紛紛感嘆,美國人現在更加傾向於認為自己是全球化的受害者,而不是受益者。  「實際上從柯林頓時代之後,隨著美國經濟的走下坡路,美國的國際政治地位已經開始下降,並且比經濟影響力下降得更快,包括反恐戰爭、伊拉克戰爭都是這種衰弱的體現。」江涌這樣評價美國在國際政治格局中的現狀。「俄羅斯敢於在喬治亞動手,也是看準了美國自身難保。這次金融危機,會對美國的政治形勢雪上加霜。」  「短期內還沒人能夠挑戰美國的全球霸主地位。」李向陽提到,他認為雖然美國在國際政治格局中的影響力會或多或少受到影響,但美國已經成功地利用次貸危機削弱了歐洲的力量。在去年次貸危機的第一階段,歐洲的損失很大,只是在第二階段,危機才蔓延到美國本土。現在還找不到一個能夠足以挑戰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力量。不過李向陽也認為,英國作為美國最緊密的國際盟友,在此次危機中遭受了嚴重的損失,危機之後英國的態度可能會有所改變。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冷戰結束之後,美國模式對蘇聯模式的「勝利」所樹立起來的美國神話,也值得重新審視了。  7、魅力不再,社會文化面臨全球反思  「太長時間以來,全球各地的現代化進程以及我們自己的 大國自大感導致我們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世界只會變得更像我們。但是,過去10年來發生的事情應該讓我們相信,事情顯然並非如此。」 ——美國《洛杉磯時報》(9月1日)  《新聞周刊》的高級編輯丹尼爾·格羅斯在這篇題為《在全球化過程中,美國正在成為輸家嗎?》的文章中感嘆,現代發展模式的顯著特徵正在其他國家產生更大效應,而這些特徵中許多都是在美國發展起來的。柬埔寨的手機服務比康涅狄格州的還要好,韓國的寬頻普及率比美國還要高,當美國的主要公路有24% 都處於「破敗或勉強能用」的狀態時,中國卻在修建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鐵路。不過他依然堅信,美國最後仍能夠「淘汰所有不服氣的外國對手,最終贏得金牌」。  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江涌提出了一個尖銳的觀點: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後,全球化向何處去?全球化就是美國化么?整個世界都要重新反思這個問題。美國的整套社會、文化、法律價值體系的吸引力都下降。全世界的親美「精英」恐怕是最為失落的人群了。世界必然要陷入對美國發展模式的全方位反思之中。  李向陽認為,一個國家的文化影響力與其經濟實力密切相關,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之後,美國的經濟實力受損,其社會價值觀體系的吸引力必然會下降,但現在還找不到一種能夠迅速取代美國社會文化在全球主導地位的新體系。  易凱資本首席執行官王冉則在自己的個人博客中評論說,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將有可能引發一場針對華爾街文化的「文化大革命」。過去的華爾街崇尚的是激進、冒險、貪婪、用複雜掩飾簡單、讓結構主導本質的文化,版圖大變遷之後——至少在一段時間內,人們將會趨於穩健、保守、自律,向簡單和本質回歸。  在美國金融業陷入「迷失」的同時,亞洲數以萬計的青年還在苦苦等待新一季《越獄》。儘管遭遇了編劇罷工等等事端,以好萊塢為代表的美國文化產業依然強盛。美國式的價值觀、美國式的生活方式,依然在日復一日地變成數字信號,傳播到世界各地。這些依然是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強大影響力的一個旁證。只是,那個「美國夢」,還會像從前那樣吸引人嗎?

來源: 《環球》雜誌

推薦閱讀:

在華爾街歷史上有什麼有趣或者傳奇的故事?
為什麼十人炒股九人虧,炒股就真的這麼虧嗎?
股票技術分析如何找到立足點?
如何在金融界出類拔萃?(無論是否金融,成魔請必看)
《國際保理通則》(GRIF 2013)譯註(九):承保額度的調整,全部轉讓原則

TAG:金融 | 美國 | 經濟 | 金融危機 | 危機 | 美國金融 | 全球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