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殤——幽雲十六州地緣分析(三)

雲州和幽州,就像是兩個水龍頭的閥門一樣,分別為農耕文明扼守了來自於北方的游牧文明的襲擾。中間以太行山這個巨大的「屏風」為界,各自保衛著山西像一顆顆糖葫蘆粒一樣的小塊盆地,以及黃淮海地區長達幾千里一望無際的大平原。一旦閥門失守,則來自於游牧文明的鐵蹄,則會像洪水一樣一瀉千里,分成東西兩路,對農耕文明進行劫掠和破壞。(如下圖所示,圖需要放大了看)

游牧民族南下的東西兩路選擇

綜上所述的話,其實所謂幽雲十六州,最要緊的是幽州和雲州。

我們再調過頭,重新研究下山西的地形圖——看起來連成一串的山間盆地,其實大同盆地和其他盆地之間,仔細看,是並沒有連在一起的。大同盆地和忻定盆地之間,隔著高大的恆山山脈。過恆山,就必須要過天險雁門關。所以,平面地圖學歷史的弊端就在這裡。比如金庸的小說大家都在看,但是有多少人並不了解,恆山派的小尼姑們,其實一直以來就在蕭遠山跳崖的雁門關附近修行。而且不僅如此,當年八路軍揚名天下的平型關大捷,火燒陽明堡,其實都發生在這裡。

所以,即便雲州失守,雲州所在的大同盆地全部淪陷,實際上農耕文明依然可以退守雁門關。從而,可以從容地布置第二道防線。而山西境內一個個串聯在一起卻又保持相對獨立的山間谷地,則可以充分發揮步步為營的戰略方針,頑強地禦敵於國門之外;反觀幽州,一旦北京淪陷,則就意味著幾千里的戰線無險可守,農耕文明一望無際的大平原,將徹底淪為游牧文明縱橫馳騁的疆場和殺場。

所以,如果「幽」和「雲」之間作對比的話,更加重要的據點是幽州。

簡單來講,擁有了幽雲十六州,進可以經略東北,內蒙,退可以拒險自守,保住華北平原的漢人傳統農耕區域。即便是敵人大兵壓境,敵眾我寡,那麼有太行山和燕山群山之中的雄關漫道,也可以極大程度地遲滯游牧部落來去如風的騎兵,讓中原王朝有充分的時間調集更多兵力,部署更大規模的反擊。

前面討論的,是幽雲十六州的氣候和地理條件,我們還忽略了更加微妙的一點——幽雲十六州,同時也是戰馬這種特殊軍需物資的儲備基地。

中國古代的傳統馬場有三個,涼州(甘肅武威),幽州,以及雲南。此時的涼州在西夏人手中,雲南在大理人手中,幽州又長期為遼國所佔據。當然,富裕的大宋人,往往可以用互市通商的方式,來從邊境口岸獲取良種戰馬。但是,由於土地利用率的問題,和平時期的大宋帝國,不太可能用大片的南方水田耕地,來維持一支龐大的騎兵常備軍;而一旦戰端一開,戰馬這種特殊商品的貿易,就會像今天的石油,軍火一樣,在進口上受到戰略競爭對手極大的限制。

正因為因此,北宋王朝的戰馬,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捉襟見肘,軍隊戰備的側重點在步兵而不是騎兵。以步兵為核心,大宋的軍事科技工作者們,嘗試了各種適合步兵的陣法戰法,研究了最先進的築城方式,還有主要用作近距離防守的火器等等。也就是說,北宋軍隊擅長防守而不是進攻,擅長城防而不是野戰。缺少良種戰馬,是導致這一後果的原因之一。

無論從哪個方面講,幽雲十六州的問題,都讓北宋政權如坐針氈。

為了幽雲十六州,即便是再渺茫的賭局,也值得一試。況且,年輕的大金朝氣蓬勃,宋金合力,老邁的遼帝國幾乎是敗局已定。

對於宋帝國來講,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

推薦閱讀:

地緣政治:美國控制世界的方式和破解之道!
雲石:伊核協議(下):伊核協議如何改變中東乃至世界地緣政治格局?【地緣政治54】
中越陸地地緣分析
【地緣政治64】解碼伊斯蘭4—伊斯蘭什葉派與遜尼派的矛盾緣何而起?//雲石
境外媒體:中國地緣經濟戰略對拉美影響逐漸擴大

TAG:緣分 | 地緣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