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腸病治療的新概念
本文原載於《中華消化外科雜誌》2016年第12期
炎症性腸病是一類特殊的腸道炎性疾病,其具 有「三高二低」的特徵(患病率、致殘率和癌變風險 高,治癒率和發病年齡低)。目前,炎症性腸病的發 病率有逐年上升趨勢,其發病群體趨於年輕化,且復 發率和術後併發症發生率較高,炎症性腸病成為當 今最具挑戰性的疾病。其治療方式仍以內科治療為 主的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近年來隨著基礎研究的 深入,出現了很多新型藥物及對傳統藥物新的治療 觀點,由此也衍生出新的治療策略。
1 炎症性腸病的精準治療
目前炎症性腸病臨床診斷與治療的主要困境包 括早期診斷率低,缺乏個體化篩查分子指標;分類不 準確,缺乏精確分型的依據;治療效果欠佳,缺乏抑 制炎症進展的有效手段。炎症性腸病患者常需終身 服藥,部分患者藥物治療的療效並不滿意。近年來, 使用英夫利昔單克隆抗體或糖皮質激素誘導緩解, 免疫製劑維持緩解已經成為治療炎症性腸病的慣有 思維。然而,兩項對比單獨使用英夫利昔單克隆抗 體、單獨使用咪唑硫嘌呤和聯合使用兩類藥物療效 的隨機雙盲試驗,分別針對重度潰瘍性結腸炎和重 症克羅恩病,其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是單葯治療還是 雙葯治療,其疾病緩解率都不甚樂觀[1-2]。新近有 I L-12拮抗劑、I L-18拮抗劑、I NF-γ單克隆抗體及細 胞間黏附分子-1等製劑的使用,療效尚待觀察[3]。 目前,對於炎症性腸病患者,並無統一的治療方案, 具體治療方案常需根據患者的臨床癥狀、病程決定。 解決這些臨床問題有賴於建立炎症性腸病的精準化 診斷與治療體系。
炎症性腸病的精準化診斷與治療體系是指在治 療實踐中,可以從選擇正確的藥物、正確的劑量、正 確的患者、正確用藥時間,正確給葯途徑,逐漸落實 到疾病的標準化治療和管理。
1. 1 正確的藥物及劑量
檢測炎症性腸病患者的單核苷酸多態性,可以 預判某種藥物的敏感性及毒性,比如應用硫嘌呤類 藥物治療炎症性腸病前進行巰基嘌呤甲基轉移酶 (t hi o pur i neme t hy l t r a ns f e r a s e ,TPMT)檢測就是其中 一個優秀案例。目前,應用硫唑嘌呤和6 巰基嘌呤 治療炎症性腸病時,在 WBC計數正常的情況下,通 常從低劑量開始逐漸增加到最大治療劑量。這個增量策略需要數周的監測,而且不一定能達到最佳療 效。TPMT狀態檢測(包括 TPMT基因檢測和 TPMT 活性檢測)可以取代這個增量策略。其檢測結果顯 示:TPMT酶活性正常的患者可以直接使用最大劑 量的硫唑嘌呤和6-巰基嘌呤治療,患者僅需要更少 的時間就可以達到6-巰基嘌呤穩定的血葯濃度,減 少頻繁的血液檢測和降低用藥劑量(TPMT基因雜 合子患者中) [4]。許多研究結果表明:應用硫嘌呤 類藥物治療炎症性腸病前進行TPMT檢測具有良好 的經濟效益,TPMT檢測在預防中性粒細胞減少症 中,至少可以減少 1 00 0 0美元/ 例的醫療費用[5]。 這些研究結果越來越得到臨床醫師的認可並由美國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直接推薦。
藥物治療炎症性腸病時,血葯濃度測定及藥物 劑量調整顯得格外重要。由於硫嘌呤類藥物的最大 不良反應是骨髓抑制,因此,用其治療炎症性腸病時 用藥後常規監測全血細胞計數。目前尚無常規推廣 的血葯濃度檢測方法,Du b i n s k y等[6]和 Os t e r ma n 等[7]進行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6-巰基嘌呤濃度 > 235pmo l / 8×10 8RBC,藥物療效更好,臨床緩解率 更高。而6-巰基嘌呤濃度>57 0 0p mo l / 8×1 08RBC, 肝臟轉氨酶會明顯升高,肝臟損傷程度會加重。但 上述研究結論由於缺乏大型多中心大樣本臨床試驗 結果驗證,暫時未被治療指南納入規範。
1. 2 正確的患者和用藥時間
炎症性腸病內科治療的整體策略中有「升梯」 和「降梯」兩種模式,選擇何種藥物常依照主診醫師 的判斷。已有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早期應用英夫 利昔單克隆抗體可以降低克羅恩病的手術率、縮短 住院時間和激素用量[8]。目前可以用於臨床決策 (是否應用英夫利昔單克隆抗體)的因素包括:臨床 危險因素如吸煙、發病年齡早、狹窄性或者瘺管型克 羅恩病、伴有肛周疾病、首發癥狀為腸穿孔以及克羅 恩病術後早期複發;內鏡下活動性炎症;基因標誌物 如易感基因NOD2、自噬相關基因1 6L1;血清學標誌 物如炎症性腸病相關的抗體[9]。目前,尚無可以用 於炎症性腸病危險分層的模型。上述臨床和內鏡指 標數據是目前最好的能夠用於指導英夫利昔單克隆 抗體聯合免疫製劑治療高危患者的循證醫學依據。
1. 3 基於患者的疾病自身管理
由於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加之炎症性腸病近年 來才受到重視,很多基層醫院對該病的認識程度不 夠。雖然國內很多專家都在大力推廣、宣傳教育,在 很多情況下患者能得到炎症性腸病專家的診斷、治療、隨訪的機會有限,多數患者會被冠以「慢性結腸 炎」「功能性腸病」進行診斷與治療。即使疾病被確 診, 後續藥物治療和隨訪也存在困難。多項研究結 果表明:炎症性腸病患者可以通過自身癥狀以及糞 便鈣衛蛋白檢測試劑盒監測疾病活動度,然後定期 與醫師進行互聯網或電話隨訪。與對照組比較,基 於患者的疾病管理其依從性更好、門診就診次數更 低, 而且疾病緩解率更高、複發率更低[1 0-1 1]。因此, 炎症性腸病患者自我監測、管理是安全有效的方式, 可以提高臨床療效、降低醫療成本。
1. 4 精準治療的未來
目前臨床醫師可應用有限的實驗室檢測方法, 使部分患者在某些藥物的選擇上獲益。隨著精準醫 療時代的到來,我國大力推動了疾病精準醫療項目。 目前,克羅恩病的診斷分型大多使用蒙特利爾臨床 分型(即 ABL分型),基於臨床指標(發病年齡、發 病表現類型、發病部位)進行劃分。然而,這種分型 僅用於克羅恩病的診斷,對患者的治療選擇、預後判 斷具有局限性,無法滿足疾病治療的需要。精準醫 療基於分子診斷,從分子水平闡釋發病機理。在分 子診斷時代,期望進一步探索用於發現炎症性腸病 的分子診斷標誌物(早期診斷)、用於評估炎症性腸 病預後的分子分型標誌物(疾病分型層)以及用於 治療的分子靶向標誌物(特殊治療)。
2 炎症性腸病的幹細胞治療
炎症性腸病是一類以腸道免疫功能紊亂為表現 的疾病群,免疫細胞及其分泌的細胞因子在疾病的 發生髮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幹細胞(包括間充質干 細胞、造血幹細胞等)因其多向分化及免疫調節能 力,成為炎症性腸病治療的一種新選擇,引起了臨床 醫師的廣泛關注。
2. 1 間充質幹細胞
2. 1.1 骨髓來源間充質幹細胞(BM MSCs ):目前 國內外已有不少關於 BM MSCs治療炎症性腸病的 研究,已經發表的臨床試驗20餘項。張華勇等[1 2] 報道了1例採用異體BM MSCs治療的克羅恩病,該 患者經藥物治療半年後病情仍無緩解,克羅恩病活 動性指數為237,經間充質幹細胞治療後複查結腸 鏡見潰瘍癒合。2014年,Fo r be s等[1 3]報道了16例 難治性克羅恩病採用同種異體 BM MSCs靜脈注射 治療的I期臨床試驗,細胞注射量為 10 6/ k g ;隨訪 6周後, 12例患者對治療有反應,克羅恩病活動性指 數下降>100, 8例達到臨床緩解,克羅恩病活動性指數約1 50, 7例達到內鏡下緩解,克羅恩病內鏡嚴 重程度指數<3。 2. 1. 2 脂肪來源間充質幹細胞(AS Cs ):ASCs較 BM-MS Cs有很大的優勢,動物實驗研究結果顯示: ASCs治療克羅恩病安全有效,與 BM-MS Cs效果相 似[1 4]。然而關於AS Cs治療炎症性腸病的臨床試驗 較少。20 16年 Ga r c í a Ar r a n z等[1 5]報道的最新一項 臨床試驗結果顯示:研究團隊在陰道黏膜下和瘺管 中注射 ASCs (2 00萬細胞)治療克羅恩病直腸陰道 瘺,隨訪5 2周, 6 0%患者瘺管完全閉合,未發生干細 胞治療相關不良事件。一項3期隨機對照研究採用 ASCs的成品 Cx 6 0 1治療2 1 2例克羅恩病合併肛瘺 患者,其研究結果顯示:常規治療甚至生物製劑治療 無效者,Cx 6 01治療的療效較為滿意[1 6]。
2. 2 造血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是一類最初在骨髓、血液和臍帶發 現未成熟的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向成熟血細胞分 化的能力。最初,造血幹細胞主要是用於治療造血 系統惡性腫瘤。隨後在動物實驗的基礎上,造血干 細胞逐漸應用於免疫介導性疾病,尤其是用於治療 常規治療無效的免疫性疾病。
造血幹細胞是幹細胞治療炎症性腸病最先採用 的細胞治療方案。該治療手段的出現源於對同時患 有炎症性腸病及惡性血液系統腫瘤患者行造血干細 胞移植後,炎症性腸病出現臨床緩解或內鏡下緩解 的個案報道。綜合回顧近年來開展的造血幹細胞治 療炎症性腸病的臨床試驗發現:造血幹細胞移植的 確能夠使某些難治性炎症性腸病患者的病情得以緩 解,生命質量顯著提高,避免大劑量使用激素,有一 定應用前景[1 7-1 8]。但造血幹細胞治療炎症性腸病 仍處在研究階段,存在一定缺陷,已有研究針對其可 能出現的風險進行評估[1 9]。(1)各研究結論缺乏說 服力,需進行大樣本量,長時間隨訪的臨床試驗以得 出更為可靠的結論。(2)造血幹細胞治療炎症性腸 病仍存在一定的複發率。(3)造血幹細胞尤其是同 種異體造血幹細胞的治療風險較大。(4)造血干細 胞治療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數據較少[2 0]。雖然上 述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均通過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使病 情獲得緩解,但由於例數過少(3例),難以證實造血 幹細胞對潰瘍性結腸炎的有效性[1 7]。
2. 3 幹細胞治療的未來
雖然目前已證實間充質幹細胞治療炎症性腸病 安全可靠,但需要提高間充質幹細胞在炎症性腸病 中的治療作用:促進間充質幹細胞的歸巢能力,使到達炎症部位的細胞數量增加;通過細胞因子體外預 處理間充質幹細胞,提高其治療效應。造血幹細胞 治療炎症性腸病有較好的應用前景,可使部分患者 達到治癒。然而,現有治療手段均有待改進。造血 幹細胞移植需對患者進行嚴格篩選,且需在技術條 件成熟、有能力處理原發病及移植併發症的機構進 行。造血幹細胞移植的成功與否則取決於多種因 素,如造血幹細胞類型、自身特點、移植策略及途徑、 時間間隔、劑量等。因此,造血幹細胞治療炎症性腸 病仍處於起步階段,治療效果缺乏定論。
3 糞便移植治療
根據現有知識理論,腸道微生物的紊亂是導致 炎症性腸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性治療包括使用 抗生素、益生菌、飲食和糞便移植。糞便移植可以定 義為將糞便活微生物(主要是細菌)由健康個體移 至患者腸道。移植物必須來自新鮮糞便,通過內鏡、 灌腸或經插管導入患者胃腸道,重建腸道正常微生 物環境。
1989年,由 Be nne t和 Br i nkma n [2 1]首次報道了 1例採用糞便移植治療慢性活動期潰瘍性結腸炎。 Bo r o dy等[2 2]報道的相關隊列研究結果顯示:經過糞 便移植後的患者不僅得到較長時間的緩解,甚至可 以避免使用免疫抑製藥物。糞便移植大多應用於潰 瘍性結腸炎的治療,目前已有11項隊列研究和3項 隨機對照研究。Mo a y y e di等[2 3]的研究結果顯示:糞 便移植組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較安慰劑組有更高的疾 病緩解率(24%比5%)。但也有研究結果顯示:在 潰瘍性結腸炎治療中,未發現糞便移植比安慰劑更 有優勢[2 4]。分析不同研究間存在差異的可能原因在 於研究方案設計可能不同,包括糞便移植的類型(糞便使用前是否經過青黴素等抗生素預處理等)和應用 頻率(多次反覆使用或單次使用), 緩解的定義以及安 慰劑不同。特別是 Ro s s e n等[2 4]的研究利用患者自 身糞便作為安慰劑,令人質疑。
有關糞便移植治療克羅恩病的案例並不多,而 且結論存在爭議。部分克羅恩病患者可以從糞便移 植中獲益,但也有部分患者行糞便移植後加重了疾 病狀態,這可能與克羅恩病跳躍性累及全消化道,且 異質性比潰瘍性結腸炎更明顯有關[2 5-2 6]。目前,南 京醫科大學研究團隊報道了30例克羅恩病行糞便 移植的臨床研究,其臨床療效較為滿意[2 7]。
糞便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是安全的(即使應用 於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的患者),治療相關不良反應包括高熱、直腸膿腫、某種特殊細菌感染等;較少 出現嚴重不良反應,目前報道的最為嚴重的不良反 應為通過胃管進行糞便移植誘發嘔吐反流導致的吸 入性肺炎[2 8]。
糞便移植治療炎症性腸病雖然尚未在臨床應用 中廣泛普及,但其應用前景較好。因糞便的製作、受 者的選擇、供者的選擇都存在差異,這也是導致結果 差異最重要的原因。因此,目前該治療方法迫切需 要解決的問題是糞便的標準製作,如能將糞便移植 所需的標準化菌群製作成膠囊並經口攝入,將會大 大加快此項治療的推廣與普及。
4 結語
炎症性腸病的治療目前仍為以內科治療為主的 多學科協作治療模式,隨著基礎研究的不斷深入,對 炎症性腸病的發生機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炎症 性腸病個體化的管理需要明確診斷和精準分型,選 擇合適的藥物進行個體化治療。細胞治療和菌群治 療是炎症性腸病兩大新興的治療模式,發展迅速,特 別在處理難治性炎症性腸病時顯露出優勢,有望突 破控制這種不可控性的炎症進展,為患者帶來福音。
參考文獻 (略)
(收稿日期:2016-10-06)
(本文編輯:趙蕾)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新概念1—13-14
※能跳過新概念2直接學新概念3嗎?
※骨香多寶魚 新概念湘菜
※日本智能製造的新抓手 工業價值鏈 | 工業新概念
※新概念英語到底是什麼樣的存在,為什麼大家學英語都要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