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圖文:殲11低調騰飛背後傳奇

圖文:殲11殲擊轟炸機低調騰飛背後的傳奇

國產每一款戰機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傳奇,讓殲-11為你講述它的故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

引言:

殲11戰鬥機是我國在引進俄羅斯蘇霍伊家族SU-27SK戰鬥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是我空軍海軍目前最重要的主戰裝備之一。可以這麼說,從殲-8到蘇-27空軍完成了一個跨代的進步。當然從一開始就充滿爭議有褒有貶,到現在仍有人對引進蘇-27SK並開發殲-11系列戰機心存疑忌,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本文就想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從引進蘇-27到支持瀋陽112廠開發生產殲-11系列戰機的歷史背景;引進20年來我們對世界先進戰機認知程度的影響;引進20年來對我國航空業發展研製重型戰鬥機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引進20年來對中國軍隊的影響;以及未來殲-11系列戰鬥機的發展前景等發表個人看法。文章較長分上下篇兩次發貼,可謂「論而淺無需冗,論而深無需薄,有心者讀之,無意者則遠避兮」。

上篇:蘇-27飛機的引進生產 (一)回顧引進蘇-27的歷史與機遇 ;(二)引進戰鬥機的談判一波三折;(三)組裝生產和仿製生產階段

上 篇:蘇-27飛機的引進生產

(一)回顧引進蘇-27的歷史與機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圖:1990年4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和俄羅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中蘇兩國關於經濟、科學技術長期合作發展綱要》上簽字。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國際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兩霸爭奪世界勢力範圍格局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向有利於美國方向發展,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張牌,誰需要誰就打一張。蘇聯和中國友好美國就打壓封鎖中國,蘇聯和中國交惡美國就拉攏利用中國,美國和中國變臉蘇聯就想給中國送禮。

早在70年代毛澤東就看出中國在大國交往中的有利地位,不時巧妙出招各個擊破對中國的封鎖。像中美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重返聯合國到中美建交等都是我國在夾縫中生存的技巧。緊跟著隨著改革開放,鄧小平站在更高的起點審時度勢,全方位與西方開展合作拉近科學技術方面的距離。如1980年以後開就開展了中美軍事合作升級殲-8戰鬥機,與義大利合作升級強-5M,與法國合作引進湯普森火控雷達,與以色列合作戰鬥機設計等,在國際外交中積小勝為大勝,其實例數不勝數。

當美國認為蘇聯侵略阿富汗大傷元氣,沒有必要再拉中國來對付蘇聯了,就利用我國國內問題開始重彈「對華遏制」政策,不斷揮舞「人權民主」大棒對中國施壓,中斷了所有軍事合作項目,並逼迫其他歐美盟友效仿,使我國剛有起色的國防軍工產品受挫。

此時中蘇關係出現了微妙變化,1989年7月蘇共中央內部開始討論與中國和解的可能性,認為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僵化的對華關係已經過時,面對美國對華日益強硬蘇方應該抓住有利時機,當時的外交部長普利馬科夫就是重要的主和派,他認為該是向美國出「中國牌」的時候了。中國隆重體面地接待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成為轉機,莫斯科明確表示希望改善與北京的關係,雙方會談認真的觸及了軍事合作問題,蘇方承諾為了開啟中蘇傳統友誼之門蘇方同意恢復傳統的軍事合作關係。這無疑是向中國獻出了一份重禮。隨後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科夫大將在蘇軍《紅星報》發表文章,表示如果中國希望得到高性能戰鬥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

中國政府充分抓住時機立即採取行動,加速開展進行多方面磋商,先後多次派軍事專家組訪問蘇聯就可能項目進行摸底談判。中方看出蘇方的真實誠意,主動派外交部專家組與蘇方達成合作意向。到1990年4月24日中國政府總理李鵬和蘇聯政府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中蘇兩國關於經濟、科學技術長期合作發展綱要》,正式確定中方引進蘇聯戰鬥機項目,具體何種飛機由雙方軍事專家繼續談判商定。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文件,宣告中蘇冰封30多年的緊張關係開始融化,不但我國北方邊界將迎來較長時期的穩定,更為精簡大量部隊創造條件,我國要再次成為美蘇玩耍「中國牌」的最大受益者。我國古代軍事政治家早就明白:一個弱國如何在強大鄰國中生存必須「聯橫合縱」、「縱橫捭闔」的取勝之道。我們講歷史唯物主義,就要看當時當地歷史條件需要何種政策,而不能拿現在的觀點去強加歷史,一些朋友認為不該和毛子合作,不該山寨蘇-27,其實偏離了歷史唯物主義。難道當時還有第二條道嗎?難道要硬和美蘇兩家同時對抗下去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二)引進戰鬥機的談判一波三折

圖: 劉華清副主席在駐蘇大使陪同下與蘇聯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卡基諾夫會面。

圖: 中國與蘇聯談判購買戰鬥機事宜涉及到的三種飛機

在最初的接觸中蘇聯軍方向中國提出的是米格-29型戰鬥機,是蘇聯主要的出口機型希望繼續向中國出口。蘇方並不希望將最好的飛機賣給中國。米格-29戰機性能還可以,但航程短屬於戰術層級空優機沒有多大升級空間,中國並不感興趣。根據情報部門提供消息目前俄羅斯較好的戰鬥機有:米格31和蘇-27應該是主要爭取對象(關於米格-31重型截擊機與中方的故事更是充滿懸疑精彩,不過與本文無關將另行撰寫個中的傳奇)。蘇-27因其性能先進,當時很神秘只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即便在蘇聯國內也沒多少人知道它。正因如此,蘇方在最初的談判中根本不提蘇-27問題。會談一度陷入僵局,那麼最終大門是如何打開的呢?據知情人透露,中方高級將領中不少在蘇聯留過學(像空軍副司令林虎將軍50年代在蘇空軍學院進修與時任院長後來的俄軍大將副總參謀長是好友,像李鵬總理留學蘇聯的同學後來是國防部大將副部長),接待他們的俄軍方領導人私人招待會上,對中國客人盡顯「傳統友誼牢不可破」之情,過去美好的記憶化入杯杯美酒,「人未醉心先醉歲月已逝人還在」感染了所有在場人。蘇-27的話題迅速升溫,不久劉華清訪蘇,被邀請參觀俄機密的庫賓卡空軍基地近距離接觸神秘的蘇-27SK戰鬥機,主人還專門讓其首席功勛飛行員布嘉喬夫為客人進行飛行表演,蘇-27的優越性能讓中方大為讚賞,堅定了引進蘇-27的決心。在隨後的訪問中,更有60多歲的林虎將軍親駕蘇-27做超高難度「眼鏡蛇」動作的佳話。另外像葛文甬等一批空軍將領都先後試駕過蘇-27。最終1990年5月31日,應蘇聯政府邀請,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率團前往蘇聯進行正式訪問,與蘇軍高級官員會談,磋商軍事技術裝備合作事宜,雙方簽署了「會議紀要」最終確定引進蘇霍伊設計局蘇-27SK多功能戰鬥機及購買蘇-27生產許可證項目意向。奠定了中俄軍事技術長期合作的基礎,也是我國新時期開創引進新型戰機的典範。對於未來生產蘇-27飛機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將其命名為「十一號工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

圖: 1992年,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和空軍副參謀長葛文墉率團在俄遠東共青城考察蘇-27飛機和機載空空導彈武器系統等裝備

蘇聯政府原則上批准向中國出售蘇-27。在做出銷售蘇-27決定的同時,蘇聯開始考慮將賣給中國的蘇-27降低技術含量,想用「簡化版蘇-27」保持對中國的優勢,但他們面對的是聰明的中國人,對於經濟困難的蘇聯,對於風雨飄搖中最後的蘇聯帝國他們沒有時間了,已經失去談判的優勢地位了。1990年12月在蘇聯動亂解體前夕,中蘇就蘇-27出口事宜在北京進行最後磋商,「蘇方想爭取的最後結果只能是同意向中國提供和蘇方一樣的蘇-27 飛機」,雙方都得到自己所求會談結束皆大歡喜。28日,中國向蘇聯購買24架蘇 -27SK單座戰鬥機和蘇-27雙座教練機的協定在北京正式簽署。據說這也是蘇-27的首次出口,中國買到的蘇-27在規格上與蘇聯自用型號一致,同時規定合同金額的 70%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

蘇-27戰鬥機是蘇霍伊集團發展新型戰機的系列基礎,實踐證明在蘇-27基礎上發展升級的型號很多均很成功。蘇-27SK是專為出口中國的排序號,SK是蘇-27S的K中國型,K是俄語中國一詞的字頭;所以蘇-30MKK是蘇-30MK的K中國型;又如賣給印度的蘇-30MKI是蘇-30MK的I印度型。賣給越南的蘇-30MKV是蘇-30MK的V越南型。

1992年8月6日首批共12架蘇-27戰鬥機,其中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機場起飛,經蒙古烏蘭巴托軍用機場,並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機場。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英雄的空軍王牌空3師有幸成為首支裝備蘇-27的部隊。1992年11月8日,所有訂購的戰鬥機全部交付,並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之後中俄之間繼續蘇-27的貿易,包括上述12架蘇-27在內,中國共有蘇-27SK和蘇-27UBK共26架。1995年中國採購第二批,但型號變為更先進的蘇-27SMK,共24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圖: 1992年8月6日,我首批引進的蘇-27飛機準備從阿穆爾共青城飛往中國

圖: 1993年5月,經過重新塗裝的蘇-27飛機正式裝備航空兵第3師

(三)組裝生產和仿製生產階段

1993年,雙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術,幫助中國企業聯合組裝生產蘇-27,基準型號為蘇-27SK。1993年10月中央軍委將蘇-27正式列入空軍裝備發展序列,決定由瀋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仿製生產。1993年11月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與解放軍總參裝備部聯合發出關於仿製蘇-27與AL-31F渦扇發動機的文件。蘇-27戰機的改裝仿製工作正式全面展開。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正式簽訂協議,俄方同意中國可以生產蘇-27型戰鬥機。我國自己生產的這種戰鬥機被命名為殲-11。從1997年開始,瀋陽飛機公司用兩年時間裝備並打通了生產線,1998年第一架國產殲-11首飛成功,2002年初裝備部隊。隨後601所和沈飛公司對殲-11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升級,先後生產出多批殲-11飛機。至2007年已有多批殲-11戰鬥機裝備空軍航空兵部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圖:1998年12月16日,第一架國內組裝的殲-11飛機在瀋陽112廠首飛成功

圖:一架組裝蘇-27原型機作靜力破壞試驗數據採集後,試驗機已由空軍航空博物館收藏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

上三圖: 靜力破壞試驗用測量點(該機至今並未展出,照片為2009年6月在空軍航空博物館偶然拍到)

回憶仿製生產蘇式戰機有兩種特殊的情感不得不談。一是從50年代就習慣於靠蘇聯的援助造飛機,像米格-15比斯、殲-5(米格-17)、殲-6(米格-19)、殲-7(米格-21),甚至連殲-8(也是殲-7的雙發放大型)。許多工廠的工程技術人員也習慣按蘇式裝備生產流程和俄語,如果仿造蘇聯武器會有不少便利。但另一種情感決然相反,人們對當年蘇聯背信棄義撕毀合同記憶猶新,根深蒂固的反感情緒使人們更看重自主研製武器不依靠外國人,「沒有洋人我們自己也成」。

同時國內對引進戰鬥機也有兩種觀點,軍方認為:中國軍隊武器已經大大落後於國外,迅速增強軍力的捷徑就是引進國外先進戰機,快速成軍形成戰鬥力,時不我待。航空工業部門更願意買幾架飛機,獲得先進理念技術用於自行開發新一代戰機項目,甚至對仿製蘇-27都不太感興趣,認為這樣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自身項目(像當時瀋陽成都貴州南昌等飛機工廠、發動機工廠都有自己的項目等待中央批准立項找啟動資金)。結果「一個急著等米下鍋好做飯、另一個是慢慢養好雞下自己的蛋」。

中國的最高軍事決策層——中央軍委通過認真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策略:1 長期目標:立足自我積極努力自主開發新一代主力戰機;2 短期目標:加快引進先進戰機保證空軍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3 中期目標:引進先進飛機生產線早日成產出自己的飛機,同時抓緊對現有飛機的升級換代;4 統一認識:所有工作必須圍繞提高國家航空工業研發生產實力而努力。軍委領導鄧小平、楊尚昆、張震、洪學智等分別找各部門打招呼,各方很快統一了認識形成一股勁。從那時起,我國航空工業基本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研製生產路線圖:裝備部隊一批、試飛生產一批、研發設計一批;一批上一個台階,20年之內見成果。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從強-5D、殲-7G、殲-8F看改進批量升級;從梟龍、山鷹、殲-10、殲-11、殲20 ... 看新機研製層出不窮,當時的決策多麼英明。(請注意這還只是航空戰機一個品種,我們還有陸海空天多少武器研發的腳步都是從那時開始的)。

俄羅斯一貫的做法是向國外推銷產品和提供零部件,從而從源頭牢牢控制一個市場,許多小國不具備引進生產條件只得任宰。中國則不同,一個大國往往需要持久的大批量產品,光靠外國人製造自己買,既不經濟也不可靠。雙方於1993年8月展開談判中國方面堅持:必需技術轉讓否則蘇-27的採購量將不超過48架。俄國人知道當年蘇聯人撤走給中國造成的傷害有多深刻。在重重壓力下俄方態度反反覆復,經過整整3年的艱苦交鋒,1996年12月6日,中俄簽訂了「俄方向中方轉讓蘇-27生產許可證的協定」,合同總金額估計為25億美元。

根據合同內容,中國在瀋陽飛機製造公司112廠(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屬下)在15年內製造200架蘇-27;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由俄方提供中方組裝生產;以後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由中國112廠根據俄羅斯轉讓的全套工藝文件自行製造;但俄羅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電子設備及機載武器。合同規定中國瀋陽生產的蘇-27不允許出口給第三國。還規定如果生產數量達不到要求,中國可以要求俄羅斯生產。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中國製造蘇-27代號為「11號工程」,裝備部隊的正式名稱則是殲擊-11型戰鬥機。1996年12月6日,中俄簽訂轉讓協議,1997年夏天,俄羅斯向中國方面交付了全套 工藝文件。1998上半年,沈飛開始組織生產首批2架蘇-27。1998年9月1日,第一架組裝飛機首飛,第二架年底試飛。1999年9月後,這兩架國產殲-11開始交付部隊。他們被裝備到空2師6團,經飛行員的對比使用,認為達到了俄羅斯原裝飛機的水平。

從此我空軍航空兵部隊拉開了裝備第三代戰機的序幕。據了解,2001年瀋陽軍區空軍位於鞍山的空1師1團——中國空軍最早裝備殲-8的王牌部隊,繼南空3師、廣空2師後第三個師開始批量換裝殲-11戰鬥機;2002年殲-11裝備了北京軍區空軍位於河北張家口的空7師;2003年蘭州軍區空軍位於寧夏銀川的空6師也開始裝備殲-11。至此,中國的七大軍區空軍部隊都開始部署蘇-27系列戰鬥機。

圖:飛翔在沈飛公司上空的殲-11機群

圖:殲-11戰鬥值班雙機起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圖:空軍專門研製了頂彈車為殲-11飛機懸掛導彈,即節省地勤人員的體力又保證了掛彈的準確性

圖:一聲令下快速出動。裝備殲-11的航空兵某師空地勤人員密切配合迅速形成戰鬥力

待續 下 篇:殲-11飛機面面觀 (四)殲-11系列戰鬥機的發展型號;(五)殲-11戰鬥機經典作戰方式;(六)關於殲-11的縱橫論。

說明,本貼照片絕大部分拍攝自2009年《航空博物館:殲11專題展覽》和《軍事博物館:各種攝影展》,小部分補充自網路照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本文內容為我個人原創作品,申請原創加分

轉載請註明出自鐵血tiexue.net, 本貼地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圖文:殲11殲擊轟炸機低調騰飛背後的傳奇

國產每一款戰機都有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傳奇,讓殲-11為你講述它的故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

引言:

殲11戰鬥機是我國在引進俄羅斯蘇霍伊家族SU-27SK戰鬥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第三代重型戰鬥機,是我空軍海軍目前最重要的主戰裝備之一。可以這麼說,從殲-8到蘇-27空軍完成了一個跨代的進步。當然從一開始就充滿爭議有褒有貶,到現在仍有人對引進蘇-27SK並開發殲-11系列戰機心存疑忌,其心情是可以理解的。本文就想從歷史的角度分析中國從引進蘇-27到支持瀋陽112廠開發生產殲-11系列戰機的歷史背景;引進20年來我們對世界先進戰機認知程度的影響;引進20年來對我國航空業發展研製重型戰鬥機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引進20年來對中國軍隊的影響;以及未來殲-11系列戰鬥機的發展前景等發表個人看法。文章較長分上下篇兩次發貼,可謂「論而淺無需冗,論而深無需薄,有心者讀之,無意者則遠避兮」。

上篇:蘇-27飛機的引進生產 (一)回顧引進蘇-27的歷史與機遇 ;(二)引進戰鬥機的談判一波三折;(三)組裝生產和仿製生產階段

上 篇:蘇-27飛機的引進生產

(一)回顧引進蘇-27的歷史與機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圖:1990年4月2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和俄羅斯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分別代表兩國政府在《中蘇兩國關於經濟、科學技術長期合作發展綱要》上簽字。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國際形勢發生了明顯變化,兩霸爭奪世界勢力範圍格局因為蘇聯入侵阿富汗向有利於美國方向發展,當時的中國就像一張牌,誰需要誰就打一張。蘇聯和中國友好美國就打壓封鎖中國,蘇聯和中國交惡美國就拉攏利用中國,美國和中國變臉蘇聯就想給中國送禮。

早在70年代毛澤東就看出中國在大國交往中的有利地位,不時巧妙出招各個擊破對中國的封鎖。像中美乒乓外交、尼克松訪華、重返聯合國到中美建交等都是我國在夾縫中生存的技巧。緊跟著隨著改革開放,鄧小平站在更高的起點審時度勢,全方位與西方開展合作拉近科學技術方面的距離。如1980年以後開就開展了中美軍事合作升級殲-8戰鬥機,與義大利合作升級強-5M,與法國合作引進湯普森火控雷達,與以色列合作戰鬥機設計等,在國際外交中積小勝為大勝,其實例數不勝數。

當美國認為蘇聯侵略阿富汗大傷元氣,沒有必要再拉中國來對付蘇聯了,就利用我國國內問題開始重彈「對華遏制」政策,不斷揮舞「人權民主」大棒對中國施壓,中斷了所有軍事合作項目,並逼迫其他歐美盟友效仿,使我國剛有起色的國防軍工產品受挫。

此時中蘇關係出現了微妙變化,1989年7月蘇共中央內部開始討論與中國和解的可能性,認為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僵化的對華關係已經過時,面對美國對華日益強硬蘇方應該抓住有利時機,當時的外交部長普利馬科夫就是重要的主和派,他認為該是向美國出「中國牌」的時候了。中國隆重體面地接待蘇共中央總書記戈爾巴喬夫訪問北京成為轉機,莫斯科明確表示希望改善與北京的關係,雙方會談認真的觸及了軍事合作問題,蘇方承諾為了開啟中蘇傳統友誼之門蘇方同意恢復傳統的軍事合作關係。這無疑是向中國獻出了一份重禮。隨後蘇軍總參謀長沙波什科夫大將在蘇軍《紅星報》發表文章,表示如果中國希望得到高性能戰鬥機,蘇聯政府認為不存在政治障礙。

中國政府充分抓住時機立即採取行動,加速開展進行多方面磋商,先後多次派軍事專家組訪問蘇聯就可能項目進行摸底談判。中方看出蘇方的真實誠意,主動派外交部專家組與蘇方達成合作意向。到1990年4月24日中國政府總理李鵬和蘇聯政府部長會議主席雷日科夫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簽署《中蘇兩國關於經濟、科學技術長期合作發展綱要》,正式確定中方引進蘇聯戰鬥機項目,具體何種飛機由雙方軍事專家繼續談判商定。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文件,宣告中蘇冰封30多年的緊張關係開始融化,不但我國北方邊界將迎來較長時期的穩定,更為精簡大量部隊創造條件,我國要再次成為美蘇玩耍「中國牌」的最大受益者。我國古代軍事政治家早就明白:一個弱國如何在強大鄰國中生存必須「聯橫合縱」、「縱橫捭闔」的取勝之道。我們講歷史唯物主義,就要看當時當地歷史條件需要何種政策,而不能拿現在的觀點去強加歷史,一些朋友認為不該和毛子合作,不該山寨蘇-27,其實偏離了歷史唯物主義。難道當時還有第二條道嗎?難道要硬和美蘇兩家同時對抗下去嗎。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二)引進戰鬥機的談判一波三折

圖: 劉華清副主席在駐蘇大使陪同下與蘇聯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卡基諾夫會面。

圖: 中國與蘇聯談判購買戰鬥機事宜涉及到的三種飛機

在最初的接觸中蘇聯軍方向中國提出的是米格-29型戰鬥機,是蘇聯主要的出口機型希望繼續向中國出口。蘇方並不希望將最好的飛機賣給中國。米格-29戰機性能還可以,但航程短屬於戰術層級空優機沒有多大升級空間,中國並不感興趣。根據情報部門提供消息目前俄羅斯較好的戰鬥機有:米格31和蘇-27應該是主要爭取對象(關於米格-31重型截擊機與中方的故事更是充滿懸疑精彩,不過與本文無關將另行撰寫個中的傳奇)。蘇-27因其性能先進,當時很神秘只裝備蘇聯國土防空軍,即便在蘇聯國內也沒多少人知道它。正因如此,蘇方在最初的談判中根本不提蘇-27問題。會談一度陷入僵局,那麼最終大門是如何打開的呢?據知情人透露,中方高級將領中不少在蘇聯留過學(像空軍副司令林虎將軍50年代在蘇空軍學院進修與時任院長後來的俄軍大將副總參謀長是好友,像李鵬總理留學蘇聯的同學後來是國防部大將副部長),接待他們的俄軍方領導人私人招待會上,對中國客人盡顯「傳統友誼牢不可破」之情,過去美好的記憶化入杯杯美酒,「人未醉心先醉歲月已逝人還在」感染了所有在場人。蘇-27的話題迅速升溫,不久劉華清訪蘇,被邀請參觀俄機密的庫賓卡空軍基地近距離接觸神秘的蘇-27SK戰鬥機,主人還專門讓其首席功勛飛行員布嘉喬夫為客人進行飛行表演,蘇-27的優越性能讓中方大為讚賞,堅定了引進蘇-27的決心。在隨後的訪問中,更有60多歲的林虎將軍親駕蘇-27做超高難度「眼鏡蛇」動作的佳話。另外像葛文甬等一批空軍將領都先後試駕過蘇-27。最終1990年5月31日,應蘇聯政府邀請,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上將率團前往蘇聯進行正式訪問,與蘇軍高級官員會談,磋商軍事技術裝備合作事宜,雙方簽署了「會議紀要」最終確定引進蘇霍伊設計局蘇-27SK多功能戰鬥機及購買蘇-27生產許可證項目意向。奠定了中俄軍事技術長期合作的基礎,也是我國新時期開創引進新型戰機的典範。對於未來生產蘇-27飛機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將其命名為「十一號工程」。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

圖: 1992年,空軍副司令員林虎和空軍副參謀長葛文墉率團在俄遠東共青城考察蘇-27飛機和機載空空導彈武器系統等裝備

蘇聯政府原則上批准向中國出售蘇-27。在做出銷售蘇-27決定的同時,蘇聯開始考慮將賣給中國的蘇-27降低技術含量,想用「簡化版蘇-27」保持對中國的優勢,但他們面對的是聰明的中國人,對於經濟困難的蘇聯,對於風雨飄搖中最後的蘇聯帝國他們沒有時間了,已經失去談判的優勢地位了。1990年12月在蘇聯動亂解體前夕,中蘇就蘇-27出口事宜在北京進行最後磋商,「蘇方想爭取的最後結果只能是同意向中國提供和蘇方一樣的蘇-27 飛機」,雙方都得到自己所求會談結束皆大歡喜。28日,中國向蘇聯購買24架蘇 -27SK單座戰鬥機和蘇-27雙座教練機的協定在北京正式簽署。據說這也是蘇-27的首次出口,中國買到的蘇-27在規格上與蘇聯自用型號一致,同時規定合同金額的 70%以易貨交易形式支付。

蘇-27戰鬥機是蘇霍伊集團發展新型戰機的系列基礎,實踐證明在蘇-27基礎上發展升級的型號很多均很成功。蘇-27SK是專為出口中國的排序號,SK是蘇-27S的K中國型,K是俄語中國一詞的字頭;所以蘇-30MKK是蘇-30MK的K中國型;又如賣給印度的蘇-30MKI是蘇-30MK的I印度型。賣給越南的蘇-30MKV是蘇-30MK的V越南型。

1992年8月6日首批共12架蘇-27戰鬥機,其中包括8架蘇-27SK單座型和4架蘇-27UBK雙座教練型,由俄羅斯阿穆爾共青城機場起飛,經蒙古烏蘭巴托軍用機場,並於當日上午10時15分安全飛抵中國空軍蕪湖機場。蘇-27正式加入了解放軍空軍裝備序列,英雄的空軍王牌空3師有幸成為首支裝備蘇-27的部隊。1992年11月8日,所有訂購的戰鬥機全部交付,並額外得到了兩架供研究測試使用。之後中俄之間繼續蘇-27的貿易,包括上述12架蘇-27在內,中國共有蘇-27SK和蘇-27UBK共26架。1995年中國採購第二批,但型號變為更先進的蘇-27SMK,共24架。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圖: 1992年8月6日,我首批引進的蘇-27飛機準備從阿穆爾共青城飛往中國

圖: 1993年5月,經過重新塗裝的蘇-27飛機正式裝備航空兵第3師

(三)組裝生產和仿製生產階段

1993年,雙方商定由俄方提供零部件和技術,幫助中國企業聯合組裝生產蘇-27,基準型號為蘇-27SK。1993年10月中央軍委將蘇-27正式列入空軍裝備發展序列,決定由瀋陽飛機工業公司負責仿製生產。1993年11月中國航空工業總公司與解放軍總參裝備部聯合發出關於仿製蘇-27與AL-31F渦扇發動機的文件。蘇-27戰機的改裝仿製工作正式全面展開。1997年俄羅斯與中國正式簽訂協議,俄方同意中國可以生產蘇-27型戰鬥機。我國自己生產的這種戰鬥機被命名為殲-11。從1997年開始,瀋陽飛機公司用兩年時間裝備並打通了生產線,1998年第一架國產殲-11首飛成功,2002年初裝備部隊。隨後601所和沈飛公司對殲-11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升級,先後生產出多批殲-11飛機。至2007年已有多批殲-11戰鬥機裝備空軍航空兵部隊。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圖:1998年12月16日,第一架國內組裝的殲-11飛機在瀋陽112廠首飛成功

圖:一架組裝蘇-27原型機作靜力破壞試驗數據採集後,試驗機已由空軍航空博物館收藏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

上三圖: 靜力破壞試驗用測量點(該機至今並未展出,照片為2009年6月在空軍航空博物館偶然拍到)

回憶仿製生產蘇式戰機有兩種特殊的情感不得不談。一是從50年代就習慣於靠蘇聯的援助造飛機,像米格-15比斯、殲-5(米格-17)、殲-6(米格-19)、殲-7(米格-21),甚至連殲-8(也是殲-7的雙發放大型)。許多工廠的工程技術人員也習慣按蘇式裝備生產流程和俄語,如果仿造蘇聯武器會有不少便利。但另一種情感決然相反,人們對當年蘇聯背信棄義撕毀合同記憶猶新,根深蒂固的反感情緒使人們更看重自主研製武器不依靠外國人,「沒有洋人我們自己也成」。

同時國內對引進戰鬥機也有兩種觀點,軍方認為:中國軍隊武器已經大大落後於國外,迅速增強軍力的捷徑就是引進國外先進戰機,快速成軍形成戰鬥力,時不我待。航空工業部門更願意買幾架飛機,獲得先進理念技術用於自行開發新一代戰機項目,甚至對仿製蘇-27都不太感興趣,認為這樣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自身項目(像當時瀋陽成都貴州南昌等飛機工廠、發動機工廠都有自己的項目等待中央批准立項找啟動資金)。結果「一個急著等米下鍋好做飯、另一個是慢慢養好雞下自己的蛋」。

中國的最高軍事決策層——中央軍委通過認真調研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提出了明確的發展策略:1 長期目標:立足自我積極努力自主開發新一代主力戰機;2 短期目標:加快引進先進戰機保證空軍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3 中期目標:引進先進飛機生產線早日成產出自己的飛機,同時抓緊對現有飛機的升級換代;4 統一認識:所有工作必須圍繞提高國家航空工業研發生產實力而努力。軍委領導鄧小平、楊尚昆、張震、洪學智等分別找各部門打招呼,各方很快統一了認識形成一股勁。從那時起,我國航空工業基本形成了一個清晰的研製生產路線圖:裝備部隊一批、試飛生產一批、研發設計一批;一批上一個台階,20年之內見成果。現在我們回過頭來看,從強-5D、殲-7G、殲-8F看改進批量升級;從梟龍、山鷹、殲-10、殲-11、殲20 ... 看新機研製層出不窮,當時的決策多麼英明。(請注意這還只是航空戰機一個品種,我們還有陸海空天多少武器研發的腳步都是從那時開始的)。

俄羅斯一貫的做法是向國外推銷產品和提供零部件,從而從源頭牢牢控制一個市場,許多小國不具備引進生產條件只得任宰。中國則不同,一個大國往往需要持久的大批量產品,光靠外國人製造自己買,既不經濟也不可靠。雙方於1993年8月展開談判中國方面堅持:必需技術轉讓否則蘇-27的採購量將不超過48架。俄國人知道當年蘇聯人撤走給中國造成的傷害有多深刻。在重重壓力下俄方態度反反覆復,經過整整3年的艱苦交鋒,1996年12月6日,中俄簽訂了「俄方向中方轉讓蘇-27生產許可證的協定」,合同總金額估計為25億美元。

根據合同內容,中國在瀋陽飛機製造公司112廠(中國航空工業第一集團屬下)在15年內製造200架蘇-27;其中第一批蘇-27的機體全部由由俄方提供中方組裝生產;以後批次的機體逐步過渡到由中國112廠根據俄羅斯轉讓的全套工藝文件自行製造;但俄羅斯仍然提供全部200架飛機所需的發動機、雷達、電子設備及機載武器。合同規定中國瀋陽生產的蘇-27不允許出口給第三國。還規定如果生產數量達不到要求,中國可以要求俄羅斯生產。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www.tiexue.net/ ]

中國製造蘇-27代號為「11號工程」,裝備部隊的正式名稱則是殲擊-11型戰鬥機。1996年12月6日,中俄簽訂轉讓協議,1997年夏天,俄羅斯向中國方面交付了全套 工藝文件。1998上半年,沈飛開始組織生產首批2架蘇-27。1998年9月1日,第一架組裝飛機首飛,第二架年底試飛。1999年9月後,這兩架國產殲-11開始交付部隊。他們被裝備到空2師6團,經飛行員的對比使用,認為達到了俄羅斯原裝飛機的水平。

從此我空軍航空兵部隊拉開了裝備第三代戰機的序幕。據了解,2001年瀋陽軍區空軍位於鞍山的空1師1團——中國空軍最早裝備殲-8的王牌部隊,繼南空3師、廣空2師後第三個師開始批量換裝殲-11戰鬥機;2002年殲-11裝備了北京軍區空軍位於河北張家口的空7師;2003年蘭州軍區空軍位於寧夏銀川的空6師也開始裝備殲-11。至此,中國的七大軍區空軍部隊都開始部署蘇-27系列戰鬥機。

圖:飛翔在沈飛公司上空的殲-11機群

圖:殲-11戰鬥值班雙機起飛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圖:空軍專門研製了頂彈車為殲-11飛機懸掛導彈,即節省地勤人員的體力又保證了掛彈的準確性

圖:一聲令下快速出動。裝備殲-11的航空兵某師空地勤人員密切配合迅速形成戰鬥力

待續 下 篇:殲-11飛機面面觀 (四)殲-11系列戰鬥機的發展型號;(五)殲-11戰鬥機經典作戰方式;(六)關於殲-11的縱橫論。

說明,本貼照片絕大部分拍攝自2009年《航空博物館:殲11專題展覽》和《軍事博物館:各種攝影展》,小部分補充自網路照片;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post_4897216_1.html/ ]

推薦閱讀:

【收藏家】魚乾店學徒的生命傳奇:世界級收藏家坂本五郎
菲爾普斯完美收官 8金記錄締造不朽奧運傳奇(圖)
大秦宣太后,女政治家的傳奇一生
去國博,看威尼斯水城的400年藝術傳奇吧
人物丨 六祖慧能 -哥只是個傳奇

TAG:原創 | 低調 | 背後 | 傳奇 | 殲11 |